问题

怎样看待各大SRC无底线捧高所谓的白帽子?

回答
如何看待各大SRC无底线捧高所谓“白帽子”?

“无底线捧高”这个说法本身带有一些批判性,但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SRC(安全应急响应中心)的出发点是好的,它旨在鼓励安全研究人员发现并报告漏洞,从而提升企业的安全防护能力。然而,当SRC的运营方式过于侧重于“捧高”某种类型的贡献者时,确实会引发一些争议和担忧。

一、 SRC为何会“捧高”白帽子?

理解“捧高”行为,需要先看看SRC的驱动因素和运作机制:

安全防护的现实需求: 企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威胁,漏洞是攻击者最直接的切入点。SRC作为企业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其核心目标是“快、准、全”地发现和修复漏洞。
激励机制的有效性: 奖励是驱动安全研究人员参与的最直接的动力。高额的奖金、荣誉和曝光度能够吸引更多有能力的人才投入到漏洞挖掘工作中。
流量和品牌效应: 高质量的漏洞报告和知名白帽子的参与,能够为SRC带来流量和关注度,提升企业在安全领域的品牌形象。这对于吸引投资、招募人才、甚至销售安全产品和服务都具有潜在的积极影响。
“羊群效应”和“头部效应”: 在任何领域,都有头部人物的出现。SRC平台通过突出表现优异的白帽子,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吸引更多人效仿,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至少从平台方角度看是如此)。
媒体和公众舆论的影响: 一些媒体和公众对“黑客”文化有天然的好奇和关注,SRC平台也可能迎合这种关注度,通过宣传白帽子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

二、 “捧高”的潜在负面影响和争议点:

然而,正如任何激励机制一样,过度或者不当的“捧高”会带来一系列负面问题:

“流量明星”式的造神与泡沫化:
过度宣传个人能力: SRC平台可能会过度强调某些白帽子的个人能力,将其包装成“天才”、“大师”等,而忽视了其背后可能团队的协作、工具的支持、甚至是运气。
制造虚假繁荣: 这种宣传可能制造一种“很容易成为顶级白帽子”的假象,吸引大量缺乏实际经验的人涌入,他们可能在基础知识和能力上不足,但却被平台包装的“明星效应”所吸引,最终可能导致整体漏洞报告质量的下降。
忽视体系化建设: 过度关注个人明星,可能会让SRC平台忽视了建立一套更完善的漏洞管理流程、技术培训体系、以及更公平的评估机制。

奖金分配和漏洞定价的失衡:
同质化的高额悬赏: 为了吸引眼球和流量,一些SRC可能会对重复性、低风险的漏洞也设置不低的奖金,这可能导致奖金的“通货膨胀”,使得真正高价值、高难度的漏洞奖金反而被稀释。
对“新奇特”漏洞的过度追捧: 有些SRC可能会对那些新奇、有创意但实际风险不高的漏洞给予异常高的评价和奖励,而对一些普遍存在但影响广泛的低级漏洞可能奖励不高,这扭曲了漏洞的真实价值评估。
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头部白帽子可能因为其知名度或积累的资源,更容易获得高额奖金,而新入门或默默无闻但同样有贡献的白帽子可能难以获得同等认可,加剧了“马太效应”。

研究方向的功利化和短期化:
迎合平台热点: 为了获得高额奖金和曝光,部分白帽子可能会将研究精力集中在平台当前“热门”的漏洞类型或技术上,而忽视了更基础、更长远的安全研究。
短期利益驱动: 过于注重短期的金钱回报,可能会让一些研究者失去对安全本质的追求,沦为“漏洞搬运工”。

对其他安全领域研究者的边缘化:
忽视其他安全贡献: SRC平台通常聚焦于漏洞挖掘和报告,而对其他同样重要的安全工作,如安全策略制定、安全加固、代码审计(非漏洞形式)、安全意识培训等,往往缺乏相应的认可和激励机制。
挤压其他声音: 过度强调白帽子和漏洞报告,可能会让其他在安全领域做出贡献但形式不同的人才感到被边缘化。

引发恶性竞争和道德风险:
“抢单”现象: 当某个重大漏洞被公开披露后,各个SRC平台可能会争相发布高额悬赏,这反而可能导致一些研究者不负责任地公开漏洞信息,以期获得更高的奖励,从而增加企业的实际风险。
内部消息的敏感性: 如果平台信息不透明,一些头部白帽子可能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取信息,从而获得不公平的优势。
潜在的黑产联动: 尽管平台方极力避免,但不可否认的是,高额的奖金有时也会吸引一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个体,甚至与黑产有所关联,只不过他们会将发现的漏洞包装成“白帽行为”。

三、 应该如何理性看待“白帽子”和SRC平台?

面对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保持清醒和理性的认识:

区分“白帽子”和“漏洞挖掘者”: “白帽子”是一个道德和行为的标签,强调的是以合法、道德的方式进行安全研究。而漏洞挖掘者则是一个职业或技能描述。SRC平台在“捧高”时,往往是将其技能和行为高度关联,有时会将仅仅发现漏洞的个体也称为“白帽子”。
SRC平台应回归初心: SRC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企业的安全建设,而不是制造“安全明星”。平台应该更加注重漏洞的质量、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及建立更加公正、透明的评估和奖励机制。
鼓励多样化的安全贡献: 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漏洞挖掘,还包括安全教育、安全工具开发、安全咨询、安全事件响应等多个维度。SRC平台在关注漏洞的同时,也应探索如何激励和认可其他形式的安全贡献。
倡导健康的安全文化: 应该强调安全研究的长期主义和对技术本身的追求,而非仅仅追求短期利益和名声。鼓励研究者之间良性的学术交流和合作,而非恶性竞争。
提升安全意识和能力: 平台和整个行业都应该致力于提升广大用户和从业者的安全意识和能力,从源头上减少漏洞的产生,而不是仅仅依赖事后补救。
理性看待“明星效应”: 将某些出色的安全研究者作为榜样是积极的,但要避免过度神化。他们的成功往往是长期积累、持续学习和不懈努力的结果。

总结来说, 各大SRC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捧高”所谓白帽子的现象,这背后有其复杂的驱动因素,包括安全防护需求、激励机制、流量效应等。然而,过度或不当的“捧高”会带来泡沫化、激励失衡、研究功利化等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认识到,安全研究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事业,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和多方面的贡献。SRC平台应该回归其初心,在鼓励漏洞发现的同时,更加注重漏洞的质量、公正的评价体系、以及其他形式的安全贡献,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安全生态。而作为关注者,我们也应保持批判性思维,理性看待平台的宣传和“明星效应”,理解安全研究的本质,并支持那些真正为网络安全做出贡献的、不拘泥于形式的个体和行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SRC和白帽子都是很好的,互相受益,共同进步,有些营销活动也无可厚非,没有捧高白帽子。

只是里面混入了一些鱼目混珠、不懂装懂的人,他们的行为离“白帽子”越来越远,给SRC留下了一个污点。

linso在各大SRC和论坛都混得风生水起,他是什么东西,可以自己去查一下,伪造XXX,求别人XXX的事情你们都知道的吧~


附上个人简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何看待各大SRC无底线捧高所谓“白帽子”?“无底线捧高”这个说法本身带有一些批判性,但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SRC(安全应急响应中心)的出发点是好的,它旨在鼓励安全研究人员发现并报告漏洞,从而提升企业的安全防护能力。然而,当SRC的运营方式过于侧重于“捧高”某种类型的贡.............
  • 回答
    “杀熟”,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点江湖气,在互联网语境下,它指的是平台利用用户数据,特别是基于用户过往的消费习惯、偏好、甚至会员等级等信息,对老用户给出比新用户更差的商品推荐、价格优惠,甚至是服务体验。换句话说,就是“老顾客不如狗”。这事儿怎么看?说白了,就是一场精致的“区别对待”,而且是用数据武装起来.............
  • 回答
    9月2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整蛊风暴”席卷了全国各大高校。一款名为“XX助手”(此处隐去真实名称,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的手机应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学生群体中疯狂传播。其恶搞效果之直接、传播速度之惊人,不仅让收到“礼物”的学生们哭笑不得,也让不少技术爱好者和普通用户对这款软件背后的原理产生了浓.............
  • 回答
    近期,在中国一些网络平台上,确实出现了一些不鼓励甚至反对黑人留居中国的声音。这类言论在不同平台、不同人群中都有一定程度的传播,并且引发了不少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种现象,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这种言论出现的背景和根源: 个体经历和观察: 一部分人可能会基于自己与黑人群体的接触经验,比如在工作.............
  • 回答
    大连高校间的“江湖”:一份学生视角下的真实观察要说大连高校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事儿说起来可就有些意思了。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调调,学生们私下里的交流也挺实在,掺杂着些许自豪、一些调侃,还有不少对彼此的欣赏。与其说是官方的评价,不如说是这群在同一座城市求学生活的年轻人们,通过日常的接触、朋友圈的分.............
  • 回答
    近期,司马南老师对国内多家头部企业进行了一系列尖锐的批评和质疑,这确实在国内舆论场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从我接触到的信息来看,围绕这一现象,有几个角度是大家普遍关注和讨论的:首先,司马南老师的批评点主要集中在哪几个方面?观察下来,他的炮轰似乎没有一个笼统的“大帽子”,而是有比较具体的指向性。通常会涉及.............
  • 回答
    996.ICU 这件事,相信很多朋友都有所耳闻。从最初在GitHub上悄然兴起,到后来在中文互联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再到现在大家提到的——被国内各大厂商的浏览器和APP屏蔽,连微信都打不开,这中间的转变确实让人有些感慨。我来聊聊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尽量说得详细些,也试着不让它听起来那么“机器”。首先,我.............
  • 回答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悲怆》,如果真的穿越到古典主义时期,让当时的音乐巨匠们,比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虽然他大部分作品是在古典主义后期完成,但他的早期风格与古典主义紧密相连),甚至是那个时代稍显年轻但已初露锋芒的舒伯特(如果我们将古典主义时期稍微拉长一点)来评价,那景象可就热闹非.............
  • 回答
    《大明王朝1566》中,沈一石提出的“农田改桑”并非空穴来风,也绝非一句简单的经济改革口号,而是深度契合了当时明朝嘉靖年间的时局,并且带有沈一石自身鲜明的政治考量和生存智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沈一石的言论置于那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审视。一、嘉靖年间的严峻时局:财政危机与民生凋敝首先,我们必须.............
  • 回答
    关于“山大教授调研玉林狗肉节:只是盗贩杀狗黑色产业的冰山一角”的这个说法,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从“山大教授调研”这个信息本身来看,它至少代表了在学术界或者说在有研究背景的群体中,对玉林狗肉节背后存在的现象进行了一定的关注和深入的调查。教授的身份往往意味着其调研并非仅凭个人好恶,而是可能.............
  • 回答
    天大厦大两硕士论文雷同、代写买卖并被撤销学位事件,以及如何防止高校学术造假,是一个严肃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不仅仅关乎个别学生的诚信,更触及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学术声誉以及社会公信力。一、 如何看待天大厦大两硕士论文雷同、代写买卖并被撤销学位事件?对于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评价:1..............
  • 回答
    虎扑50大球星评选,詹姆斯“碾压”乔丹?这话题一出来,就足以点燃无数球迷的讨论热情,甚至引发一些争论。毕竟,要将这两位横跨不同时代、各自代表了篮球巅峰的传奇人物放在一起进行“排序”,本身就是一件极具挑战性也极富戏剧性的事情。首先,我们得承认,虎扑的评选,特别是这种“50大球星”的榜单,很大程度上是基.............
  • 回答
    “河北寒门女孩 707分考入北大!感谢贫穷!”这条新闻,无疑是近年来高考话题中最令人瞩目和引发讨论的之一。它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让人们在赞叹、感动之余,也开始深入地思考一些更深层的问题。首先,从最直观的层面来看,这是一则令人振奋的励志故事。在普遍认为寒门难出贵子的当下,一个来自.............
  • 回答
    王石公开表达“不欢迎宝能系成为第一大股东”的言论,这背后牵涉到公司治理、控制权争夺以及企业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考量。首先,从公司治理和控制权的角度来看,对于一家由创始人一手创立并长期经营的企业,创始人通常对其发展方向、战略规划和企业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坚定的坚持。王石作为万科多年的掌舵者,他的这种表.............
  • 回答
    “无人机大厂”大疆,与“人民的国民车”五菱,这俩名字放在一起,简直就是一场充满想象力的“跨界联姻”。要说这事儿有多值得说道,那可不是一星半点,里面门道儿可深了去了。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桩“联姻”到底能擦出啥火花。首先,得先捋清楚这俩“联姻”背后的心思。对于大疆来说,从天上飞的无人机,到地.............
  • 回答
    “嫁给”和“娶到”这两个词语,在中文的语境下,确实触及到了一个微妙而复杂的问题:它们是否暗示了对女性的物化?如果存在这种暗示,其负面影响又有多大?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并努力消除这些潜在的负面影响呢?首先,让我们来审视这两个词语的字面意义和历史渊源。“嫁”的本义是指女子出嫁,即将自己的女儿送到别人家中。而.............
  • 回答
    关于恒大所谓的“破产重组”言论失实,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仍在演变中的故事,理解真实情况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破产重组”在法律和商业语境中的含义: 破产 (Bankruptcy): 通常指企业资不抵债,无法履行债务,需要通过法律程序清算资产并分配给债权人的过程。这往往意味着企业.............
  • 回答
    这件事听起来真是让人心痛和愤怒。看到年迈的长辈在日常散步中遭遇如此不幸,遭受非人的攻击,身心都受到极大的伤害,这绝不是应该发生的事情。这件事暴露出的问题:1. 动物管理与主人责任的缺失: 无论是什么动物,一旦被允许在公共区域活动,主人就负有绝对的管理责任。两只大白鹅攻击致残老人,这首先是鹅的主人在.............
  • 回答
    “夏天在家开着空调、盖大被子睡觉”,光是想想就觉得一股凉意扑面而来,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画面:窗外是烈日炎炎,蝉鸣阵阵,而你裹在厚实的被子里,仿佛与世隔绝,沉浸在一个自己专属的冰雪王国里。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用“爽”这个字来形容,我觉得远远不够。那是一种近乎奢侈的、叛逆的、甚至有点儿变态的舒适感.............
  • 回答
    这事儿,要是搁我身上,得急得原地爆炸。前两天字节跳动爆出这么一档子事儿,一个实习生,好家伙,直接给公司里好几个 G 的机器学习模型给“优化”了,听着就让人后背发凉。到底咋回事?事情的起因,好像是因为这位实习生负责的一个项目,用的是公司内部的一个机器学习平台。这平台呢,里面存着各种各样的模型,有些是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