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什么廉价但是技术含量很高的东西?

回答
讲到“廉价但技术含量高”,我脑子里立刻会跳出几个物件来,而且它们还挺有意思的。咱们不谈那些大件,比如几十万的工业机器人嘛,那肯定技术含量爆表,但价格也摆在那儿了。我说的“廉价”,是那种你可能在街边小店、网上商城随便就能淘到的,花个几十块,甚至十几块,却能感受到背后不简单的设计和制造。

咱们先从最身边的小东西说起,比如——高质量的笔尖钢笔。

现在市面上便宜的笔尖钢笔大概几十块钱就能搞定,甚至一些国产的牌子,质量相当不错。你可能会说,“不就是写字的东西嘛,能有什么技术含量?”这话乍一听对,但细琢磨,里面门道可多了。

你想啊,一支笔尖钢笔,它最核心的部件就是那个笔尖。这个小小的金属片,它要能顺滑地在纸上滑动,同时还要把墨水通过毛细作用均匀地输送到纸面,不能洇墨,不能刮纸,还得经久耐磨。这背后可不是简单地“切”出来这么回事。

首先,笔尖的材质选择。大部分钢笔尖是用不锈钢或者金合金做的。不锈钢成本低,但要打磨出好的书写感,需要特殊的合金配方和精密的表面处理。金合金成本高,但它更耐腐蚀,弹性也好,写起来更顺滑,不过即便是金,也要有合适的硬度和弹性比例,才能保证书写的稳定性和笔画的粗细变化。

然后是笔尖的形状和开槽设计。笔尖的尖端部分,那个叫做“铱粒”(或者其他耐磨合金颗粒),它不是一颗圆珠子,而是经过复杂的成型和焊接工艺,打磨成适合写字的形状,通常是有一个略微的弧度,并且有一个细小的“舌”(split)来引导墨水流淌。这个舌的开合度、深度、宽度,都直接影响到笔的流畅度和出墨量。如果这个缝隙开得不好,要么出墨太大变成“水龙头”,要么卡墨写不出来。

更别说笔尖的打磨工艺。为了达到那种“丝滑”的触感,笔尖的表面需要经过无数次的研磨和抛光,还要保证它的弧度、平整度都是极高的标准。而且,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笔尖,即使是同一种材质,打磨的角度和手法也会有所不同,这直接决定了它的书写手感,是偏硬朗还是偏柔滑,是粗笔还是细笔。这就像乐器调音一样,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还有墨水系统,也就是“上墨器”或“吸墨器”。廉价钢笔可能是简单的吸墨筒,但即使是吸墨筒,也要设计得合理,保证墨水能被有效地吸入和储存,并且能稳定地输送到笔尖。更高级一点的,比如一些简易的活塞式或挤压式吸墨装置,它们的内部结构和密封性都需要精密的制造和组装才能保证不漏墨,同时又能顺畅地运作。

所以,一支几十块钱的笔尖钢笔,你付出的价格里,包含了高精度的金属加工、材料科学的运用、人机工程学的考量(如何握持舒适),以及无数次的实验和优化。它让你用极低的成本,就能享受到一种与普通圆珠笔、签字笔完全不同的书写体验,甚至能体验到笔尖随书写力度产生粗细变化的乐趣。这绝对是技术含量很高的东西,而且它的普及率极高。

再换个例子,咱们说说高质量的LED灯珠。

你可能去电子市场或者网上,十几二十块就能买到一串LED灯带,或者一个LED灯泡。看起来很普通,但你知道里面的小东西有多能耐吗?

LED本身,就是半导体技术的一个缩高峰。它不像白炽灯那样靠加热发光,而是通过半导体材料中的电子和空穴复合时释放能量,以光子的形式发出光。这个发光过程的效率比白炽灯高得多,而且寿命也长得多。

首先,材料的选择和提纯。LED发出的光是什么颜色,主要取决于构成半导体材料中的元素。比如蓝宝石衬底,加上鎵、铟、氮等元素的精确配比和高质量提纯,才能形成能发出特定波长光的晶体。这个提纯过程,以及晶体生长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控制,都是极其精密的。

然后是外延生长和芯片制造。把提纯好的半导体材料一层一层地“长”在衬底上,这个叫做“外延生长”。这个过程需要在极高的真空度和精确控制的温度下进行,就像是在给半导体“盖房子”,一层一层的,每层材料的厚度都要控制在纳米级别。这个技术被称为“MOCVD”(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是LED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门槛非常高,设备也贵。

之后是芯片的切割、封装和电极连接。生长好的大片半导体晶圆会被切割成一个个微小的芯片,然后通过精密的焊接工艺将电极连接好,再封装起来,通常外面会有一层环氧树脂或者硅胶材料,这层材料不仅保护芯片,还能起到透镜的作用,聚集和散射光线。

即使是咱们平时买的廉价LED灯珠,里面的技术也涉及到量子力学、固体物理、材料科学、精密制造等多个领域。它能用很低的电压点亮,产生几乎不发热的光,并且有极长的寿命。想想看,以前的照明都是白炽灯,温度高得能烤熟鸡蛋,而且动不动就烧坏。现在随便一个几块钱的LED灯,就能亮好几年,而且基本不怎么发热。这背后是几十年来半导体技术的积累和进步。

你掏出十几二十块钱,买到的那颗小小的LED灯珠,其实是几十年来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辛勤工作的结晶。它在能量转换效率、寿命、色彩还原度等方面,都远超历史上任何一种廉价的照明技术。这难道不算是“廉价但技术含量高”的代表吗?

还有一些可能大家不太会注意的,比如高质量的雨伞。

我知道,你可能会说,“雨伞不就是个布加上几根骨架嘛,能有什么技术含量?”但好的雨伞和差的雨伞,差别真的很大。

先说那个伞骨。差的雨伞,伞骨通常很细,材质也不好,稍微一刮风就容易吹翻,甚至折断。而高质量的雨伞,伞骨会采用航空铝合金、碳纤维等材质。这些材料虽然相对便宜,但与普通的铁或者劣质合金相比,它们在强度和韧性上有着巨大的优势。碳纤维轻便且强度极高,航空铝合金也是经过特殊处理,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尽量减轻重量。

更关键的是伞骨的结构设计。高级的雨伞,伞骨的连接处、弯曲度和整体的受力点都经过精密的计算。比如,它会设计成有一定“弹性”,在风大的时候,伞骨可以稍微弯曲,而不是直接折断,等风过去后又能恢复原状。有些甚至会设计成“抗风结构”,比如双层伞面,中间有透气孔,可以排出被风压进去的空气,降低风对伞的冲击力。

再看那个伞布。好的雨伞,伞布的密度和涂层是关键。它需要做到高密度防水,让雨水滴在上面立刻聚成水珠滑落,而不是渗透进去。同时,还需要有防晒涂层,能够有效阻挡紫外线。这些都是通过特殊的织法和高科技的涂层技术实现的。你摸上去,那种光滑、紧密的感觉,就是这些技术的体现。

还有自动开合装置。一个顺畅、耐用的自动开合装置,需要精密的弹簧结构、杠杆原理和材料配合。它需要保证按钮按下后能快速而平稳地打开,合上时也要足够有力且可靠。这其中的每一个小零件,都要考虑材料的耐磨性、弹簧的寿命以及整体的机械配合度。

所以,一支价格可能也就几十块钱的伞,它的背后可能包含了先进的材料科学、精密的机械设计、以及对空气动力学的初步应用。它能让你在雨天或者烈日下感到舒适和安心,这种便利性,其实是以不低的科技含量为代价的。

总而言之,我觉得这些东西之所以“廉价但技术含量高”,是因为它们将一些高精尖的技术,通过规模化生产和优化成本的方式,转化成了普通人也能负担得起的产品。它们可能没有炫酷的外观,没有响亮的名号,但仔细去了解它们背后实现的功能,你会发现其中蕴藏着令人惊叹的智慧和工程能力。这才是“巧匠”精神和技术普及的魅力所在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螺栓。


尤其是图上这种内六角头螺栓。这大概是现在世界上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螺栓。

一颗M8(直径8毫米)的螺栓能承受1吨多的拉力。如果没有概念的话,请想象一下你用你的小拇指,拎起路边停着的出租车。

做这样一个螺栓需要多少步骤,

首先得弄一块圆柱形的铁,

先把这个圆柱形整成上段粗下段细的形状,

然后做出螺纹,

做出头部手拿的地方的防滑纹路,

再在头部打一个六角形的孔,

刻上字,

最后给它镀上一层锌,或者是四氧化三铁。

这个世界上每一个叫做M8x20的内六角头螺栓长得都是一个样子的,尺寸区别不会超过0.5毫米。

这样的螺栓,每个大概卖两毛钱。




















珍爱生命,远离制造业…



--------------------------嗯--------------------------嗯--------------------------

还是补充一点东西好了,没兴趣的可以不用看下面这段文字。

评论区里有人说看不到技术含量。其实技术含量并不在于螺栓本身有多难造,我真正想说的是它“廉价”这个事。几乎所有的标准件都是这个德行,仔细一看其实形状结构还挺复杂的,但是为何便宜到令人发指,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过这个问题。

以螺栓来说,比如我现在要设计一种特殊螺纹的螺栓,外径6.5,螺距0.3,螺纹牙形角60°就好,就做一个。能不能做?能。我甚至可以告诉你每一步怎么来,车床的转速和进给比例都能给你算好。不过要说单做这一个螺栓加工费多少钱,收你300rmb真不算贵吧。

但是标准螺栓平均到单个的造价接近于0,上文的两毛只是个泛指,正经的螺纹厂产量基本都按吨来算。标准螺栓且不说冲压工序,就单说螺纹加工,有人在评论区也提到了,用的是一种长得有些像两块搓衣板的特殊刀具搓出来的。我虽然不是刀具专业,也能想象得出这种刀具是费了多大工夫才被设计出来的。你可以说这算低端制造业,但是这种廉价并不是理所当然。尤其是标准件,每道工序都是经过几十年精简再精简,加工机改良再改良,成品才能便宜到现在这个程度。这个在我看来就是技术含量。

昨晚失眠时捞起手机随手写的原答案,其实只是想让非机械专业的人稍微了解一下这行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觉得我写得粗浅的各位同行无视我就好了。

要不你还可以来打我啊。

user avatar

微电子芯片

1.据说一些文科女生,提到芯片,想象出来的图景可能是这样的

恩,他们连芯片和电路板都没分清,说这东西好复杂。这复杂的是外部走线好吗?姑娘,黑色那块才是芯片

2. 而理工男提到芯片,想象出来的图景可能是这样的

他们大概了解CPU内部有复杂的线路,但也还是不知道这些原件到底是怎么样的

3. 而只有懂得微电子制造,天天用SEM扫描芯片的资深理工男,提到芯片,想到的是这样的图(网上随便借用的图)


这才是芯片内部真正的样子

-----------------

新闻:Intel 10nm Coffee Lake平台 2017年开始登场 (多位知友指出最后还是只能14nm,真遗憾)


什么是10nm?就是几十个原子(官方口径一般原子直径0.1-0.2nm)的距离。在一个厘米见方的地方,集成以nm为单位的数亿个晶体管,可以完成你能想到的几乎所有复杂运算。这一刻,从古至今的数学家 毕达哥拉斯、黎曼、欧拉、笛卡尔、高斯 等灵魂附体,从古至今的化学家 拉瓦锡、门捷列夫、卡文迪许 等灵魂附体,从古至今的物理学家 牛顿、爱因斯坦、狄拉克、普朗克、薛定谔等灵魂附体,当然,冯诺依曼和图灵等早就灵魂附体了。人类从古至今,千万代的更迭,付出了无数生命的代价,数以亿计的人思考了无数的时间,最终,所有智慧就结晶在这货上面了

然后。。。

居然只卖几百块人民币,你们还嫌贵

而街上小姑娘随便背的Prada包要两万一个

user avatar


给你笔芯~

不卖萌,廉价但是技术含量很高的东西就是这种1、2块钱一支的笔芯!


圆珠笔笔头难造相信很多人都有听讲过了,17年年初还有中国自主研制圆珠笔笔头“笔尖钢”成功,有能力取代过去完全依赖于进口的新闻。

要造一支圆珠笔头,所需的加工工艺流程大概是这样的:盘圆线材-校直-切料-滚光-机加工-冲五星槽-清洗-放球珠-检测-收口-压珠-出料-成品检验。

对笔头进行加工的设备,是一种十分偏门的专用加工机床,主要来自于瑞士Mikron公司的24工位高精度加工机床。

除了加工工艺外对笔头材料性能要求最高,为了使笔头硬度高、书写顺畅、耐磨性及耐腐蚀性能优良,笔头原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及高速切削性能提出很高的要求:

在制笔行业,由于笔头用易切削材料制备工艺精度极高,导致大部分笔头用原材料不符合机械加工性能的要求。笔头关键部位的尺寸精度要求在两个微米,表面粗糙度要求0.4微米,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有0.3到0.4毫米。进行如此高精度的加工,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还不能开裂。

(之前新闻报导说造出了笔尖钢,指的是造出参数指标符合要求的易切削不锈钢。报道的时候特意了解过,当时国内还没独立造出机床。)

但这种笔尖如果灌装普通墨水的话,很容易漏墨。

所以中性笔笔管里装的墨水,并不是液态的!

这个时候可能有朋友会说:不对,我们平时写字的时候,墨水就是液态的。

别急,请你看下去。

刚才那句话,更严谨的说法会是:中性笔的墨水,装在笔管里的时候,并不完全是液态的,而是呈凝胶状的。

跟钢笔墨水不同,它的流动性低,粘稠度大,性状有点接近于小朋友爱吃的那种啫喱(果冻)。所以在南方地区的人们,也常常会把中性笔称作啫喱笔。

这又与我们的常识相违背了。这样的墨水,怎样可以在书写的时候自如流注,满足我们正常书写的需求呢?

玄机就是我们接下来介绍的第二个技术含量高的东西了!

有些物体,受到外力的情况下,有可能从液体变成固态,或者从固态变成液体:

中性笔里的墨水,经过特殊的药品配比,也有类似的特性。

当它受到外力时会变稀。就像酸奶,或者火锅蘸的麻酱,小朋友吃的米糊一样,看似粘稠,但用力搅拌一段时间,也能发现它们逐渐变稀。


而中性笔墨水配方经过合理组合,这种受力变稀的效应更加明显。

灌装在笔芯内的时候,处于静止状态,黏度较高,相对不容易漏墨;书写时滚珠转动,相当于墨水被搅动,受到摩擦,黏度下降,墨液就能流畅下注,书写手感顺滑;在纸面留下印迹后,墨水回复到静止状态,黏度增加且溶剂挥发,迅速变干。

所以它才能以凝胶状停留在笔管中,不会流出来,写的时候呈水状却比钢笔墨水干得快。


❤~

春节好哇,老铁们!值得走一波点赞关注二连击吧!


能把现学现卖的东西通俗地讲给你听的 Daniel FC

2019.02.02

user avatar

陶器

user avatar

一次性打火机。

价格1-2元。批发2-5毛。

一次性打火机是一个小型的压力容器。内部装得是0.25Mpa左右的液体丁烷。

打火利用的是压电陶瓷 可以产生6000V左右的压差 输出几微安的电流。

防风的打火机外焰可以达到接近1300度左右的温度。类似的丁烷喷枪可以融化铜。

如果完全拆解一个一次性打火机(包括压电打火器) 大约有20个左右的零件。

涉及到注塑、冲压、折弯、弹簧成型、电镀、喷涂、超声波焊接、烧结、橡胶热成型、塑料拉伸、胶粘等十来个不同的工艺 涉及到几十种不同的设备。

而一次性打火机的设计也是非常可圈可点的。

使用简单。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使用。

性能可靠。正常的使用情况下基本都能点着。

寿命够长。如果不是摔、晒、敲、洗,很少见到有人可以把一次性打火机的气用完。

输出可调。火焰长度可以从不到一公分延伸到十几公分……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这个设计几乎满足了所有需求。

它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液气相变、气体扩散、燃烧条件、火焰控制、打火强度等等等等一系列复杂的计算。

而它只卖一块钱。

如果只是说到这里,一次性打火机虽然已经体现出了非常强大的性价比,但是还不足以体现它的强势。

你们有在国外买过一次性打火机么?价格大约都在1美金上下。而在国内仅仅只需要六分之一到八分之一的价钱。

这是个什么概念?一次性打火机和其它东西不太类似,绝大部分国内特别便宜的产品都是因为国外需求不高,人力需求特别大,或者有“知识产权”的问题,例如老干妈、纺织品和“劳力士手表”、“巴宝莉围巾”等。而打火机绝对不是。全球烟民大把,谁不需要用打火机呢?

生产一次性打火机所需要的人力也并不是特别多。否则按照这两年的工价趋势和材料成本,打火机早就该涨价了。

那为什么它这么便宜……

因为这玩意的生产是有技术的。这个技术不是汽车工业的高自动化率和精密,也不是微电子行业的进一步集成,而是叫做“够用就好”。

不信的话,有一定生产制造经验和机械知识的朋友,麻烦您自己拆个打火机,列个简单的BOM,告诉我,即使以1元的成本,你能生产一个打火机么?

如果是有机械和生产采购知识的朋友应该已经知道我在说什么了。

没有的朋友,让我来简单解释一下。

你们心中的技术实力往往都是洁净的车间,全自动的设备,云山雾罩的CAD界面。所以你们大概会认为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小工厂们,都很low。

可是这个“够用就好”却是中国制造业崛起过程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实力的体现。

比如一个塑料模具,一开一合生产出几个产品。产品可能区区几毛钱,但是这个模具要好几万。

珠三角的企业早年间都是依托日资、港资、台资的技术发家,技术很不错,他们的模具往往都是按照10w开合以上的寿命来制造,甚至可以做到100w次。当你有非常大量的订单的时候,或者你有非常高的利润的时候,这非常好。连续的生产可以有效的保证品质的稳定以及成本的低廉。

可是如果你只有5000个的订单的时候呢?你就发愁了。3w的模具成本摊到10w pcs的订单里面,每件仅仅只有0.3的成本。摊到5000 pcs里呢?6元。这远远超出了材料和人工成本,瞬间把产品的成本提升了十倍。

你们可能会问“为什么不做一个5000次左右寿命的模具呢?” 模具的寿命,如果按照课本上照本宣科的选材制造,寿命不会低于5w次的。那么怎么办呢?

长三角的师傅们和珠三角的不同,他们往往是从老上海一辈传下来的老企业,他们可能对于新技术、新材料的认知不足,但是他们对于传统的材料和结构则是有了很高的认识。把握住几个关键点,其余的地方用廉价的材料代替,“够用就好”,模具同样可以生产出能够使用,符合标准的产品。而这种模具让珠三角的师傅看到基本都认不出那是个模具。这就完美解决了只有5000pcs订单的问题。

回到一次性打火机上来。国产的一次性打火机的质量其实只能说是一般,相比国外标准的打火机,它没有厚实的外壳。但是它能用,够用。这就够了。它这个逆天的价格,来自于针对每一个零件的深刻理解,把能省的部分都省去了,却依然保证其功能性与可靠性。这样的经验不仅仅书上找不到,就算是行业内的人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理解的。

这就是中国制造业最强的技术,“够用就好”。而一次性打火机恰恰是这一个技术实力的最直接体现。它能打火3000次,能持续点燃2分钟,而最重要的是,它只要一块钱。

意大利的跑车闻名世界,技术水平毋庸置疑。但相比之下霸占世界的是造买菜车的大众丰田。大众的甲壳虫恰恰好就是最典型的“够用就好”的产品。

中国最出名的车是什么?五菱宏光。相比之下它没有BYD的电动技术,没有长城的大气外形,没有贾老板的霸气PPT,但是它毋庸置疑是中国普通家庭最适合的车,能买菜能拉货能载人,不容易坏,好修。

能够把产品的品质做到客户的预期以上一点,而价格降到客户的预期之下,还保证一定的利润,这绝对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中国这些年来成为制造业大国,人们往往总是认为这没有技术含量,完全是依靠人力成本生吃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这是不妥的。在这个整合的过程当中,一部分有实力的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通过这种“够用就好”的经验累积,将产品的成本降到了一定水平以下,成功实现了推广与普及,这绝对是有着极高技术含量的。成为世界工厂不是什么坏事,美国也是在仿制与大规模生产中逐渐占据了世界的话语权,从而支持它打赢了二战,在近百年来的历史舞台上屹立不倒。

中国的企业若都能把一次性打火机这样的产品做好,那该多好啊。

———————————————————————————————————————————

小透明竟然拿了11K+赞我受宠若惊。

说实话我也没想清楚为啥就火了……

不过看到好像有一位老前辈对我的答案不满。

有什么廉价但是技术含量很高的东西? - yolfilm 的回答 - 知乎



首先一次性打火机确实不是那么复杂。毕竟打火机是个比火柴发明的还早的玩意。压电陶瓷也不是什么复杂的玩意 居里夫人的老公上上个世纪就发现了压电效应。丁烷气罐作为燃料也由来已久。

这不是个高大上的玩意。

使用不当它也容易坏。不少评论里说摔一下啊 点的久了啊 或者是放在车里太阳晒啊 有一定危险性。这一点儿都没错。过于廉价的一次性火机确实容易坏。

但是我们这儿说的是为什么它只要一块钱 以及为什么一块钱的它代表了一定的工业水平。

确实。大陆的工业发展比较晚 相比海峡对岸的台湾来说 很多方面都迟了10几年。港资、台资企业刚刚来到大陆的时候带来了许多大陆人民没见过没听过的东西 无论是工艺、材料还是管理方式都显得特别高大上。

这是事实。那个时代里我作为一个厦门的小朋友看着高大上的台湾朋友吃穿用住都很高端。

年纪大一点的朋友可能还记得80年代大家的家用物品里面 金属制品为主——脸盆水杯是搪瓷的 笔筒笔盒是铁的木的 晾衣架、晾衣杆都是铁的 台灯接线盒桌子凳子都是金属和木质的 家里的储物盒是金属的饼干盒 尺子是木头的或者铁的 剪刀小刀都是铁的。 甚至于有些老的家电 收音机、电视机还是木壳或者铁壳的。

这是为什么呢?

嗯……比较惭愧 那时候我们国家的注塑工业很弱。笔杆是胶木(电木)的 那是因为它不是注塑的 是类似于烧结成型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 注塑工厂绝大部分都是台资日资港资。国产的塑胶制品很少。我身边的一位老师傅 现在年近50 在90年代初一个月多的时候可以挣20000多元人民币 更不要说香港和台湾的工程师了。比较年轻的朋友可能不知道 那个时候内地一个大学生一个月的工资才30-40多块。发展比较好的沿海地区的工人也只有200-300块钱一个月。

可想而知那时候我国的工业基础有多差,那时候台资厂日资厂还有香港厂的外派管理人员有多牛。

大概就跟现在月入几十万差不多吧。

注塑模具行业其实门道比较多。新技术也一直在发展。有很多类似于玄学的问题到今天已经基本揭开了谜底。但是直到十一二年前 一个做注塑模具的熟练师傅一个月也要开到1w多2w左右的工资。时至今日 一个比较熟练的模具工程师月薪过万已经比较难得 此消彼长 大家心里估计有数。

今天的塑胶行业里中国可能不是最顶尖的 还有不少新技术有待学习和开发 但是产量估计是最大的了……绝大部分的塑胶模具都在大陆生产 无论是家电日用品工业产品汽车零配件甚至军工产品等等等等 国内均拥有了相应的人才和设备制造能力来应对。国内企业在多年的代工中通过客户、供应商、院校等等渠道也逐渐掌握了独立研发的实力。现在要做一个塑胶零件 基本不太需要再去寻找当初的台湾、香港师傅了 台资和港资厂在塑胶这个行业里渐渐的消失了。

当然很多人可能认为“这不过是捡了人家做烂了不要的行业喝喝汤 肉早就被吃完了”。这话也没什么大错 不过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 塑料制品随着整个行业的成长 价格也早已经地板价了。年纪稍微长一点的朋友可能还记得 当年的地摊塑料制品有多烂 两元店到处充斥着回收料、废料再加工而成的软趴趴 四周都是飞边/披锋的塑料制品。而现在十元店已经开到了商场里 虽然说似乎有不小的知识产权问题(笑) 但现在x创x品的塑胶制品质量大家完全可以去比一比 是不是比x印x品的东西已经没差多少了(23333你们可以想想当初给x印x品多挣了多少钱)。这可是切切实实的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一次性打火机不过是这个发展的滚滚洪流中一个不那么起眼的小石子 类似的还有很多 有机会还可以进一步跟大家讲讲。

我这个小透明也不过是把它拎出来稍稍展示一番 不想引起了老前辈的意见 实在不好意思。

还是要再次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

————————————————————————————

一点不得不说的话:

说实话当初写这个答案是因为我一直喜欢跟身边的供应商以及制造业同行聊这个打火机的事情。我自己曾经分拆过打火机并且一个一个部件的估价 发觉按照自己常规的习惯来报价的话这个东西的BOM(Bill of Materials,物料表)成本可能都要两三块钱 才惊觉长三角成本控制的实力。身边珠三角的制造业老板们也纷纷表示自己确实没有办法在这个成本下做出来。

我自己其实不太清楚为什么突然之间这个答案就火了 我确实挺开心的 谢谢大家的点赞。

当然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讲真上面的那段针对yolfilm的回复不算平和 话里带刺是肯定的 扪心自问自己也不是一个那么平心静气的人 见到赤裸裸的攻击有些反应。写完之后其实还有那么点小忐忑 想说会不会太过有攻击性。转头看到yolfilm的答案已经被删 我其实也准备把带刺的部分去了。

结果今天起床看到不那么令人愉快的结果。人家终归还是怼回来了。冤冤相报何时了。算了我道歉 游先生对不起 我并不是执意攻击 。

@yolfilm

我并不是针对您 不过您会不会确实用语粗暴了一些 我把带刺的部分去掉 麻烦您也不要用粗俗的语言攻击我可好?

身为一个小透明其实平时并没有发声的机会 不过我一直认为在专业性比较强的问题下最好还是尊重术业有专攻的道理。我也曾经在网上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发表一些不成熟的臆测 从而闹了一些笑话。

既然受到大家的支持 我就索性多写一点东西吧。

比如压电效应和压电陶瓷。游先生您说的方糖夹碎发光确有其事 并且在16世纪就有文献记载。这一类断裂发光的现象很早就被人们发现 因为人们往往在很强的地震中观察到强烈的光。这是因为非对称晶体在断裂的时候正负电荷不均匀而导致的放电所引起的弧光 网上也有照片可寻(方糖被子弹击中的瞬间)。这种现象在方糖、石英晶体、金属、硅玻璃、碱金属卤化物中都能够被观察到。事实上拿两块鹅卵石互相敲击发出火花 甚至于古人使用的燧石都是基于这个原理。

不过这个并不是压电效应啊……我们总不能说击石取火的古人早就发现了压电效应吧……压电效应指的是

“当对压电材料施以物理压力时,材料体内之

电偶极矩

会因压缩而变短,此时压电材料为抵抗这变化会在材料相对的表面上产生等量正负电荷,以保持原状。这种由于

形变

而产生

电极化

的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正压电效应实质上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摘自中文维基压电效应词条)

方糖并不会在应力下产生电压。如果说要举一个比较恰当地例子可能应该举石英。毕竟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石英表就是利用了石英的压电效应而制成。现代数字电路中无法离开的晶振也是利用了压电效应而制成的重要电子元器件而实现。这么说感觉很枯燥 可以举个例子 ……我们讨论的CPU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CPU主频 一般是x.xGhz 换算成xx00Mhz 而其来源则是来自于一颗25Mhz的晶振的倍频……

是的你没听错 一次性打火机里那个按一下就能电你一下的小玩意就是这么巧妙地和另外一个答案中人类智慧的结晶 CPU 通过压电效应连接在了一起……

当然了他们的材料不太一样。晶振里的压电材料多数还是石英 打火机里电人的那个小玩意是PZT陶瓷 全球出货量最大的压电材料。日常生活中你可能不太清楚哪里用上了这玩意 不过它是你的倒车雷达、手机扬声器、加湿器等等生活用品中的核心元件……声呐、B超、管道探伤、超声波焊接等等军用、医疗、工业场景里PZT陶瓷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次性打火机固然挺low的 不过里面的这个压电小玩意真的不low……它真的用处很多……而我们国家目前已经基本占领了PZT陶瓷的低端市场 高端市场基本被日本占据 国内的高端产品主要供给军工企业。 目前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已经携手与院校展开合作 开始制造高端的PZT陶瓷 相信很快高端产品的价格也会不再那么高高在上啦。

user avatar

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讲到“廉价但技术含量高”,我脑子里立刻会跳出几个物件来,而且它们还挺有意思的。咱们不谈那些大件,比如几十万的工业机器人嘛,那肯定技术含量爆表,但价格也摆在那儿了。我说的“廉价”,是那种你可能在街边小店、网上商城随便就能淘到的,花个几十块,甚至十几块,却能感受到背后不简单的设计和制造。咱们先从最身边的.............
  • 回答
    找一台性价比高又便宜的云服务器,这可是个技术活,得把各个平台的特点摸清楚,才能淘到真金白银。别看市面上那么多选择,真正适合你的,还得看具体需求和预算。我给你扒拉扒扒,说说有哪些“好用又廉价”的云服务器选择,尽量讲得详细些,让你心里有数。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廉价”不代表“垃圾”。便宜的云服务器同样能.............
  • 回答
    有些衣服穿上身,总感觉少了点什么,甚至有点“掉价”,这确实是很多爱美人士都会遇到的烦恼。仔细想想,这种“廉价感”并非空穴来风,往往藏在一件件衣服本身的细节里。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扒一扒,那些让衣服看起来“不那么值钱”的共同特点,希望能帮大家避避雷,挑出真正能提升衣品的好物。首先,我们得从最直观的触感和.............
  • 回答
    在路上开廉价车和开豪车,其区别不仅仅是价格的差异,而是体现在一系列的方方面面,从驾驶体验、乘坐感受,到周围人的反应、社会地位的象征,甚至是心理上的影响,都可能存在显著的不同。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阐述这些区别: 一、 驾驶体验与性能:廉价车: 动力与加速: 通常搭载排量较小、动力输出相对平缓的发.............
  • 回答
    一件衣服穿在身上,那种“高级感”还是“廉价感”,其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很多微妙的细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很多人买衣服,凭的是一种感觉,但这种感觉背后,藏着不少门道。首先,最直观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面料。这是决定一件衣服骨架和质感的最根本的东西。 天然纤维的魅力:想想看,羊绒衫的柔软贴服,丝绸.............
  • 回答
    如果真有这样一种能源,一万度电的成本仅需一分钱,那我们所熟知的世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之深远,足以重新塑造文明的每一个角落。首先,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解放。最直接的感受便是,电力的匮乏和昂贵不再是发展的桎梏。那些曾经因为能源成本而显得不切实际的设想,例如大规模的淡化海水.............
  • 回答
    丰田的混合动力技术,特别是其Prius系列所搭载的THS(Toyota Hybrid System)动力总成,是汽车工业中一项革命性的发明。关于其核心专利何时到期,以及到期后是否会出现更廉价的深度混合动力车型,这确实是许多车迷和行业观察者关心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丰田的混合动力系统并非单一的专利,.............
  • 回答
    说到蔺相如的功劳,那可真是说来话长,而且一件件都足以让他名垂青史,稳稳压廉颇一头。廉颇是实打实的勇将,上阵杀敌,战功赫赫,这一点毋庸置疑。可蔺相如呢,他靠的是什么?是智慧,是胆识,是那个在刀尖上跳舞,用舌头就能化解两国干戈的本事。要说蔺相如最大的功劳,那还得从那块“和氏璧”说起。这璧嘛,名贵不假,但.............
  • 回答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赵国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其结果对整个战国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关于廉颇是否能够带领赵国战胜秦国,以及如果赵国获胜,战国形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假设。一、 廉颇为将,赵国是否有战胜秦国的可能?结论: 在“换将”这一关键节点之前,廉颇主帅的战略是正确的.............
  • 回答
    为姓“柳”的人起名时,可以结合“柳”字的意象、文化内涵以及音韵美感,从自然、品德、寓意等角度进行创意。以下是一些详细建议,分为不同风格和寓意,供您参考: 一、自然意象类(结合柳树的柔韧、生命力)1. 柳清 寓意:清澈、纯净,象征如柳叶般清秀动人。 出处:《诗经》中“清泉石上流”,.............
  • 回答
    有很多东西乍一看非常华丽、精致,仿佛价值不菲,但实际上价格却非常亲民,甚至可以说便宜到不可思议。这通常是因为它们利用了某些视觉欺骗、模仿了昂贵材质的特质,或者采用了高效的量产技术。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讲述一些这类东西:1. 模仿钻石的水晶或锆石饰品: 看上去的样子: 它们被精心切割,光彩夺目,.............
  • 回答
    腾讯文档表格之间确实不像Excel那样可以轻松地通过函数或链接引用数据,这是腾讯文档在设计上的一个限制。你提到通过小程序来实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也是目前最可行的方式之一。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腾讯文档之间难以直接抓取数据,以及如何通过小程序来实现数据抓取,并给出一些实现细节。 为什么腾讯文档表.............
  • 回答
    当然!各国国歌、国旗和国徽是国家身份的重要象征,它们背后往往蕴含着许多有趣且不为人知的冷知识。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介绍一些关于它们的趣闻轶事: 关于国歌的冷知识:1. 最长的国歌:希腊国歌《自由颂》 为什么? 希腊国歌并非一支独立的歌曲,而是由158段诗句组成的史诗《自由颂》(Σολωμός,.............
  • 回答
    古典音乐的殿堂中,埋藏着无数令人惊叹的才华,而这些才华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充满人性、趣味甚至有些离奇的趣闻轶事。这些故事不仅让我们更了解音乐家们的生活和创作,也让古典音乐的世界更加生动有趣。下面,我将为您讲述一些详细的趣闻轶事:1. 莫扎特与他的“小狗”—— 音乐的严谨与俏皮并存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
  • 回答
    生活中的趣味物理知识可谓是俯拾皆是,它们就像隐藏在日常事物中的小秘密,一旦被揭示出来,往往会让我们发出“原来如此!”的惊叹。下面我将挑几个我认为特别有意思,并且能讲得相对详细一些的趣味物理知识分享给大家: 1. 为什么肥皂水能“赶走”油污?——表面张力与界面张力我们都知道洗碗、洗衣服时离不开肥皂或洗.............
  • 回答
    兵棋推演(Wargame)类游戏,顾名思义,是通过模拟战争或军事冲突的规则和流程,让玩家扮演指挥官,在地图上调动部队、制定战略、进行战术对抗的游戏。这类游戏的核心在于模拟战争的复杂性,包括战略决策、战术运用、后勤保障、士气影响等等。它们往往对历史事件或假想冲突进行细致入微的还原,需要玩家具备一定的历.............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人类文明的演进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回顾历史,许多我们如今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反之亦然。预测未来几百年后的观念转变,可以从几个关键领域着手进行深入探讨。以下是一些现在被认为正常,但未来几百年后可能被视为荒唐的事情,并会进行详细阐述:1. 以石油为主要能源,.............
  • 回答
    当然!这里有一个关于日本人的笑话,并尽量详细地讲述给你听:笑话:一个日本人,一个美国人,一个法国人去参加一个国际性的“什么事情都做得最好”的比赛。比赛的最后一个项目是“用最少的燃料制作最美味的拉面”。美国人信心满满地走上台,拿出一台巨大的喷气发动机,往锅里倒了半瓶石油,然后对着锅猛吹。出来的拉面热气.............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但同时也很复杂的问题。严格来说,没有任何一个产品、技术或物品是绝对意义上“只有中国能造,国外绝对不能造”的。随着全球化和技术交流的深入,很多东西都可以通过学习、引进、模仿甚至自主研发被其他国家制造出来。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只有中国能造”的含义,并找出一些具有中国特色、在中国.............
  • 回答
    外交是一个充满智慧、策略和历史沉淀的领域,其中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冷知识。以下是一些关于外交的详细冷知识:1. 外交官的“豁免权”并非可以为所欲为 起源与目的: 外交豁免权(Diplomatic Immunity)源于17世纪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其核心目的是为了保障外交官能够不受东道国法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