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没有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人还会有感觉想法吗?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触及了我们对意识、感觉和思想本质的理解。让我们抛开“AI写作”的标签,试着用更具人情味的方式来探讨一下。

想象一下,在一个完全静止、没有一丝外界声音、没有光影变幻、身体也没有任何饥饿或疼痛信号的极端情境下,一个人还会产生感觉或想法吗?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

我们的感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刺激。视觉是光波,听觉是声波,触觉是压强和温度,味觉和嗅觉是化学分子。如果没有这些信号进入我们的感官系统,直接从外部“接收”到的感觉自然是不会有的。就像电视机没有信号输入,屏幕上就只能是一片空白。

同样,身体的内部刺激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饥饿、口渴、疼痛、疲劳,这些都是我们身体发出的信号,它们会驱动我们产生相应的需求和行为。如果身体处于一种完全“平衡”且没有任何生理需求的超然状态(这是极其难以实现的,因为生命本身就伴随着新陈代谢的消耗),那么这些内部驱动的“感觉”也会大大减弱,甚至消失。

但是,人类的意识比单纯的接收器要复杂得多。

即使没有外部和内部的直接生理刺激,我们的大脑依然是一个活跃的机器。它存储着海量的记忆、经验、知识和情感。这些内部的“东西”可以被唤醒,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感觉”。

回忆与联想: 即使身处“真空”,你仍然可以回忆起昨天吃过的美味佳肴(虽然现在感觉不到味道),想到某个让你开心的场景,或者某个让你烦恼的问题。这些回忆本身就是一种“想法”,而这些想法可能会引发相应的情绪,这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感觉”。比如,想起一个伤心事,即便身体没有受到伤害,你也会感到一种情绪上的“沉重”。
想象与创造: 人类大脑最神奇的能力之一就是想象。即使没有现实的依据,我们也能创造出全新的世界、人物和故事。你可以想象自己飞翔,想象一个不存在的颜色,或者构思一个复杂的计划。这些纯粹由大脑内部活动产生的“想法”,正是我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源泉。
反思与思考: 没有外部干扰,正是进行深度反思和思考的绝佳时机。你可以审视自己的过去,思考人生的意义,探索哲学命题,或者进行逻辑推理。这些“思考”活动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深刻的内在精神体验,可以被视为一种“想法”。
潜意识的涌动: 即使我们有意地“屏蔽”了所有外部和内部的直接信号,我们的大脑深处仍然存在着潜意识的活动。那些被压抑的情感、未被解决的冲突,或者日积月累的心理模式,可能会在没有明确刺激的情况下以模糊的“感觉”或“预感”的形式浮现出来。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莫名的烦躁”或“莫名的平静”,这很可能就是潜意识在“说话”。
对“无”的感觉: 讽刺的是,在极端的“无刺激”状态下,你甚至可能产生一种“对无的感知”或“对寂静的体验”。这种感知本身,虽然不是由具体的外部或内部信号触发,但也是一种对当下状态的“意识性体验”,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感觉”或“想法”。比如,一个人在完全的黑暗和寂静中,可能会开始注意到自己呼吸的声音,或者自己心脏的跳动,而这些“注意到”本身也是一种内在的“想法”或“感知”。

总结一下:

如果我们将“感觉”严格定义为由外部物理或内部生理信号引起的直接体验,那么在完全没有这些刺激的情况下,直接的感官感觉(如看见、听见、触摸、味觉、嗅觉、疼痛、饥饿)确实会消失。

然而,如果我们将“感觉”和“想法”理解为包括回忆、联想、想象、思考、反思、情绪体验以及潜意识的涌动等更广泛的心理活动,那么答案是肯定的,人仍然会有想法和更抽象的“感觉”。大脑是一个如此复杂和自主的系统,即使在最孤立的环境下,它也能够通过其内部储存的“素材”和处理机制,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回忆和内在的体验。

所以,你一个人静静地躺着,什么都不做,什么也不想(好像也挺难做到),你脑海里出现的那些“为什么我会这样想?”“我以前经历过这个吗?”“我接下来该干嘛?”的念头,以及那些萦绕在心头的淡淡情绪,都是没有外部或直接内部生理刺激的情况下,你大脑自主运作的结果。这恰恰证明了我们意识的独立性和丰富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认为“脑靠刺激保持清醒”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假说早就不流行了。在那之前,你实际上根本就不能确定所谓外部是否存在,“内部刺激”也不一定是你以为的那样,这些东西的“真实本质”是超验的。

将水蛭神经系统与所有感官切离并维持其生存,检测它的电波活动,发现在一段时间的低水平杂波之后会出现水蛭正常状态下游泳或爬行时对肌肉发射的信号波形,持续若干秒后回到杂波,该过程会一直重复[1]

在无脊椎动物身上进行这类研究的伦理障碍相对比较薄。基本上,你看到的是所谓自由意志,或者说缸中之脑不需要外部接入信号,它可以自娱自乐。你可以将这视为“想法”,甚至视为“行动”。人脑也有这样的“无需输入的输出”。

感觉剥夺相关的大量实验证明,对拥有正常的脑并在生活中建立了正常脑活动的健康人来说,感觉剥夺不能阻止思考。而且,健康人的脑习惯了大量的外来刺激,会在感觉剥夺状态下自行制造幻觉,包括而不限于瘙痒感、光幻视、幻听,程度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2],这些幻觉可能来自大脑错误地识别了其当前经历的来源[3]

世界各地有大量的民用漂浮舱(让人悬浮在温热盐水中的密闭水箱,可以隔绝光线、声音,温度调至合适时感觉不到皮肤和水的界限,悬浮会消除重力方向感),你可以自己前去体验。通常,在漂浮舱中悬浮 40 分钟后,在接下来的 20 分钟内可以出现数分钟的 θ 波,并引起部分体验者出现梦或冥想般的感受。更长时间的感觉剥夺可能引起焦虑、奇怪的想法、恐惧、抑郁。

如果你觉得漂浮舱的感觉剥夺不够彻底,那么你可以自行寻找在搞这方面研究的专业团队,用磁脉冲之类压制相应脑区。当然,在人身上进行对水蛭的物理压制那种程度的可逆压制并确保其安全性是非常困难的。

参考

  1. ^ Evidence for Sequential Decision Making in the Medicinal Leech Teresa Esch, Karen A. Mesce, William B. Krist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15 December 2002, 22 (24) 11045-11054; DOI: 10.1523/JNEUROSCI.22-24-11045.2002
  2. ^ Corlett PR, Frith CD, Fletcher PC. From drugs to deprivation: a Bayesian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models of psychosis. Psychopharmacology (Berl). 2009 Nov;206(4):515-30. doi: 10.1007/s00213-009-1561-0. Epub 2009 May 28. PMID: 19475401; PMCID: PMC2755113.
  3. ^ Mason, Oliver J. DPhil, DClinPsy; Brady, Francesca BSc, MSc The Psychotomimetic Effects of Short-Term Sensory Deprivation, Th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October 2009 - Volume 197 - Issue 10 - p 783-785 doi: 10.1097/NMD.0b013e3181b9760b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