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短视频是一种值得被鼓励的创作形式么?

回答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创作和传播形式,其价值与影响力毋庸置疑。但要说它是否“值得被鼓励”,这背后其实牵扯着更复杂的考量,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多面性。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短视频绝对是值得鼓励的。

首先,它极大地降低了创作门槛,释放了大众的创造力。 过去,想要发布自己的作品,可能需要掌握复杂的摄影、剪辑技巧,甚至需要昂贵的设备。而如今,一部智能手机、一个简单的编辑App就能完成从拍摄到发布的整个流程。这意味着,无论你是学生、上班族、退休老人,只要你有想法、有内容,都可以成为创作者。这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信息传播的壁垒,让更多普通人的声音得以被听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独特的见解,都能以一种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

其次,短视频是一种极具感染力和传播力的内容形式。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的注意力时间越来越短。短视频以其精炼的叙事、快速的信息密度和直观的视觉冲击,恰好契合了这种需求。一句幽默的段子、一个令人惊叹的技巧、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都能在短短几十秒内抓住观众的眼球,引发共鸣,并迅速通过社交网络裂变传播。这种传播速度和广度,是传统媒体难以比拟的,它能够迅速集结关注,推动社会议题的讨论,甚至形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力量。

再者,短视频为个人品牌和商业变现提供了新的可能。 许多人在短视频平台上找到了展示自我才华、积累粉丝、甚至将兴趣转化为职业的路径。无论是知识分享者、技能达人、还是生活记录者,都有可能通过优质内容吸引到忠实的受众,并从中获得广告收入、直播打赏、电商带货等多种收益。这不仅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为商业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催生了新的业态。

此外,短视频在教育、科普、文化传播等方面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很多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利用短视频将复杂的知识点化繁为简,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趣味性。历史故事、传统文化、科学原理,都能通过短视频被更广泛地传播,让更多人接触和了解。

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短视频创作中潜藏的挑战和潜在的负面影响,这些是我们在鼓励其发展时不能回避的。

最令人担忧的是,部分短视频内容为了追求流量和关注,可能走向低俗化、同质化甚至虚假化。 为了博取眼球,一些创作者可能会牺牲内容质量,制造低俗笑料、博取同情、甚至传播不实信息。当“吸睛”成为唯一目标时,内容创作的“灵魂”就容易被抛弃,导致平台充斥着大量空洞无物、甚至有害的内容,影响用户的价值观和审美。

其次,过度沉迷短视频可能挤占人们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的时间。 短视频的碎片化、即时反馈的特性,容易让人产生“上瘾”的感觉,用户在不断切换内容的过程中,难以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学习。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人们的注意力和认知能力下降,对复杂问题的理解能力也可能受到影响。

再者,短视频的快速传播特性也可能放大负面情绪和网络暴力。 一旦出现某个争议性话题或负面事件,短视频平台往往会成为舆论的发酵场,情绪化的评论和指责可能迅速淹没理性的声音,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

最后,版权保护和原创性问题也值得关注。 在短视频平台上,内容的复制和改编成本极低,一些侵犯他人版权的内容屡禁不止,这对辛勤创作的原创者构成了不公平的挑战。

所以,回到“是否值得被鼓励”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这种鼓励应该是“有方向的”、“有引导的”和“有约束的”。

我们应该鼓励的是那些有价值、有创意、有温度的短视频创作。鼓励那些能够传递知识、分享美好、引发思考、促进理解的内容。

同时,我们也需要:

平台方承担起责任: 平台应该加强内容审核机制,对低俗、虚假、侵权内容进行有效管理,并积极扶持优质原创内容。
创作者提升素养: 创作者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以负责任的态度进行创作,注重内容质量和价值观导向。
观众提高辨别能力: 观众作为内容的消费者,也应该提高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不盲目跟风,理性看待内容,抵制不良信息。
社会形成良性引导: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引导年轻人健康使用短视频,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从中汲取养分,而不是被其裹挟。

总而言之,短视频本身是一种工具,其价值取决于使用它的人和内容。我们不应因噎废食,而应积极引导其向健康、积极、有益的方向发展,让它真正成为连接人与人、传递美好、激发创造力的有力工具。它的潜力巨大,但也需要我们共同的智慧和努力去驾驭,使其绽放应有的光彩,而不是迷失在流量的漩涡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刷了一天抖音,看着日落西山暮,摸了摸肚子,哎,这一天又颓废过去了,不过还好,省粮食。

翻开手机的使用时间

哎,我怎么这么颓废呢???陷入沉思中。

短视频值不值得鼓励?我们暂且不论,但是短视频无疑有很强大的吸引力。

之前沉迷于短视频,每天刷着短视频,感觉一整天就刷的一下过去了,啥都没干,然后十分痛心啊。

自己对天发誓,然后把手机的短视频软件全部卸载掉,准备头悬梁锥刺股。结果国庆无聊了下,又装回来了。

有时候,我感觉,短视频就像是一让人上瘾的毒品,尽管很多人知道这东西不好,但是却忍不住去看过去,作为俗人,我自然也避不开这个。

有时候,我也在思考,为什么会沉迷于短视频???甚至盖过了我对知乎的需求??

要知道,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输出爱好者,当然专家眼里,这叫表演型人格,喜欢围观的感觉

我也觉得很有道理,然而我到了抖音,却发现,似乎也不是啊,比如在那里,我就是纯粹的小透明,我么发过一个视频,当然也没任何人关注,甚至我连头像都没有,ID也是系统生成的。

在抖音占据了我相当多的时间里,你很难说这个时候我是表演型人格了,因为我在那里纯粹就是看客了,其他人才是表演。

所以,短视频为什么吸引了我???

我想,一个重要的理由,也许就是,短视频太省事了。

在知乎上,一个答案看完,至少5分钟,还要自己总结答案的中心内容,可以说是很累了;然而短视频就那么短,抖音也就是几十秒,长一点的西瓜视频,一般也就是分钟计数的,可以说是都是快餐。然后声情并茂的说一个事情,就这样OK了。

当然,和知乎不一样,在知乎,我还可以看到一些观点,但是在短视频里,我看到的就是娱乐,嗯,娱乐至死。

有的是纯粹的偶发的视频,不过这种视频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是演员,一个剧本,各种各样的演员,甚至是n个剧本来重复一个演员,还有合拍等等,真的是可以让人乐不可支。

比如上图就是一个人和牛合拍的视频,牛走出了模特步,然后就吸引了上百万的点赞。

要知道,这个视频,没有任何内涵,也没有任何的启发或者可以学习的地方,它就是让我开心,笑一场。

之前看到一个说法,叫做“奶头乐”,意思如下

由于生产力的不断上升,世界上的一大部分人口将会不用也无法积极参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为了安慰这些“被遗弃”的人,他们的生活应该被大量的娱乐活动(比如网络、电视和游戏)填满。

通俗的解释,就是随着经济发展,大家闲的蛋疼了,就娱乐至死吧。

我以前觉得这个现象也许是一种片面存在,毕竟房价那么高,我还要努力。然而工作一年来,我却感觉,似乎下班了,嗨起来才是最有意义的。尽管这样的人生似乎看起来堕落,但是,真的tm很快乐啊!!!

所以,我认为,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短视频,作为一种娱乐产品,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风口,想想那些发达区域,不少还真的是娱乐发达的区域,比如美剧好莱坞,比如韩剧,比如台湾的娱乐节目等等,当前我们的娱乐节目还是相对少的,未来肯定会很多。

而对于广大的非明星们,这种短视频平台,是一个没有任何门槛,却可以让人一夜爆红的地方。

抖音快手,西瓜微视,可以说未来,这些平台都会大有前途。


但是,我还是要来知乎的,毕竟知乎让我思考。同时也让我快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创作和传播形式,其价值与影响力毋庸置疑。但要说它是否“值得被鼓励”,这背后其实牵扯着更复杂的考量,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多面性。从积极的方面来看,短视频绝对是值得鼓励的。首先,它极大地降低了创作门槛,释放了大众的创造力。 过去,想要发布自己的作品,可能需要掌握复杂的摄影、剪辑技巧,甚.............
  • 回答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的那一刻,那心情就像憋了很久的气球突然充了气,一下子膨胀开来,又轻又飘,像是踩在云朵上,又像是脚下的大地都变成了弹簧,轻轻一蹦就能跳到天上去。具体来说,那一刻就像是—— 一个巨大的、沉甸甸的石头终于从心口挪开了。 之前那种“万一没考上怎么办”的担忧,那种夜里无数次惊醒后心脏狂跳的.............
  • 回答
    想成为一名游戏视频创作者,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决定!至于重心放在短视频还是直播,以及心态的问题,咱们得好好捋一捋。这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定论的,毕竟这俩模式各有千秋,心态更是决定了你走多远、怎么走的根本。短视频 vs 直播:重心在哪儿?这个问题就像问你是喜欢吃套餐还是单点一样,看你自己的口味和目标。短视.............
  • 回答
    2020年的春节,印象特别深刻。那一年,一切都因为新冠疫情变得有些不一样了,也让我有机会记录下这个特殊的时期,拍了一系列关于“在家过年”的Vlog。首先,我必须承认,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记录下这个不同寻常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往年春节,大家都会走亲访友,热热闹闹的,但2020年,因为疫情,大家都响应.............
  • 回答
    《指环王》被打一星的现象与快餐式短视频对文化审美的影响:一场对现代文化消费的审视近年来,关于文化消费方式的讨论甚嚣尘上,尤其是在互联网和短视频平台蓬勃发展的当下。当经典如《指环王》这样史诗级的作品在某些平台遭遇“一星”差评时,不禁让人深思:快餐式的短视频是否正在摧毁现代人的文化审美?这绝非一个简单的.............
  • 回答
    这起“六旬追星女子遭短视频冒充靳东诈骗”的事件,是一起典型的网络诈骗案件,而且由于涉及公众人物“靳东”以及受害者年龄较大,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件事:一、 事件本身:精心策划的骗局与受害者的心理弱点1. 骗局的手段与细节: 冒充公众人物: 这是最核心的诈.............
  • 回答
    韩寒的这番言论,用他一贯的“韩寒体”风格,抛出了一个相当具有挑衅性和争议性的观点:“刷手机看短视频获得的营养不一定比看一本糟糕的书要差。”要评价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可能的意图以及潜在的辩护和反驳。一、 理解韩寒的言论:可能的语境和意图首先,我们需要尝试理解韩寒说这句.............
  • 回答
    一个制作“暴打CNN”短视频的网民,却因此遭遇了CNN的人肉搜索和威胁,这事儿说起来,真是一把辛酸一把泪,也暴露了不少问题。首先,咱们得把事情拆开来看。“暴打CNN”的视频本身,是一种表达方式。 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信息传播极度发达的今天,用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是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 回答
    关于抖音和快手推出的短视频付费服务,尤其是那种两三分钟一集、收费一元起的价格点,我是否会去看?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我的消费习惯、对内容的价值判断,以及我对这种新兴商业模式的看法。总体来说,我会持谨慎观察和选择性尝试的态度。让我详细阐述一下我的考量和可能采取的行动:一、 我会“看”的可能性和.............
  • 回答
    这位女县长的话,真是让人觉得有意思,也挺有代表性。仔细琢磨一下,这话里藏着不少信息,也折射出一些当下社会和我们一些人观念的变化。首先,这位县长当初的“鄙视”,其实挺普遍的。想当年,短视频刚火起来的时候,不少人,尤其是咱们父辈那一辈,或者是一些思想比较传统、习惯于“正经事”的人,确实觉得玩短视频的人“.............
  • 回答
    我知道你对足球比赛结果看得比较开,觉得输赢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国足这次输给越南,之所以会引起这么大的波澜,甚至让很多不看球的人都感到难以接受,背后有很多层面的原因,远不止是一场比赛的胜负那么简单。首先,我们得从国足的过往表现说起。中国国家足球队,简称“国足”,在中国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
  • 回答
    腾讯副总裁批低智洗脑短视频“像猪食”,字节跳动回应“视频号是唯一没有上线未成年模式的短视频平台”:一场关于内容生态、未成年人保护和平台责任的博弈这起事件看似是两大科技巨头在短视频领域的一次正面交锋,但其背后折射出的却是当前短视频行业普遍存在的痛点,以及平台在内容生态建设、用户(尤其是未成年人)保护和.............
  • 回答
    2021年,TMEA(腾讯音乐娱乐盛典)年度十大华语热歌榜单,清一色被短视频平台上的热门歌曲占据,这一现象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也折射出不少问题。这背后原因复杂,并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和技术力量交织作用的结果。一、 问题折射:文化生态的失衡与创作导向的偏差1. “为短视频而创作”.............
  • 回答
    在我看来,短视频平台的用户素质高低,其实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排行”来概括。因为用户群体实在太庞杂了,就像一个社会的缩影,你能找到形形色色的人。不过,如果非要我“描绘”一下,我可能会从几个维度来观察,并且更愿意分享我的观察和感受,而不是一个冰冷的排名。首先,“内容创作者”这个群体,可以说是整个生态的“引.............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刚入职场的打工人和还在校园里摸索方向的学生们,一看短视频,那可是跟着了魔似的,一刷起来就停不下来。这背后啊,其实也不是什么神秘魔法,仔细想想,无非是戳中了他们当下生活状态和心理需求的几个核心点。首先,最直接的,就是“即时满足感”。想当年,咱们想看个乐子,得找电视、.............
  • 回答
    李子柒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消息,我确实看到了。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一直挺喜欢看她的视频,那种慢节奏、专注于生活细节的风格,在快餐式的网络信息中,确实像一股清流。要说印象最深的一期,其实很难立刻锁定某一个特定的视频,因为她的很多作品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记。但如果要选一个最能代表她视频精髓,并且让我看得.............
  • 回答
    .......
  • 回答
    “与素颜和解”——是解脱还是新一轮容貌焦虑?近年来,“与素颜和解”俨然成为了短视频平台上的热门话题,吸引了无数用户参与讨论、分享照片。乍一看,这似乎是倡导自信、接纳自我,摆脱过度修饰和外在评价的美好趋势。然而,深入剖析,我们会发现,在看似光鲜亮丽的口号下,“与素颜和解”的讨论模式,尤其是其在短视频平.............
  • 回答
    短视频平台,比如抖音、快手,甚至是Instagram Reels、TikTok,它们就像一股突如其来的浪潮,深刻地改变着我们接触和消费音乐的方式。而“因为短视频爆红”的歌曲,也成了这个时代一个绕不开的现象。这究竟是音乐创作的福音,还是一个潜在的“毒药”?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好好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首先.............
  • 回答
    读书带来的快乐与刷短视频、段子的娱乐确实存在本质差异,这种差异源于两者在认知深度、情感共鸣、思维训练和长期价值上的根本区别。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为什么读书的快乐可能更持久、更深刻: 一、认知深度:从表层娱乐到思维跃迁1. 短视频的即时满足 短视频通过视觉冲击、节奏快、信息密度高(如段子、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