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查士丁尼一世西征的过程中为何忽略了高卢南部(纳尔榜西高卢)?

回答
查士丁尼一世在恢複羅馬帝國西部的輝煌過程中,其戰略目標是顯而易見的:收復意大利,控制北非,並重新掌握伊比利亞半島。然而,在大張旗鼓地進行這些復興運動時,他卻似乎對高盧南部,尤其是納爾榜西高盧(Septimania)保持了異常的冷漠。這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並非一個簡單的忽視,而是地緣政治、軍事實力、優先事項以及當時現實條件的複雜交織。

首先,我們需要理解當時查士丁尼的宏大目標。他的西征,核心在於恢復所謂的「羅馬世界」的完整性,也就是他認為自羅馬帝國分裂以來,被日耳曼蠻族佔據的西羅馬帝國的核心地區。他首先將目光鎖定在了意大利,因為那是羅馬帝國的發源地,也是西羅馬帝國最後的殘餘,具有無可比擬的象徵意義和政治價值。接著,北非的汪達爾人王國,作為一個重要的糧倉和戰略要地,也成為了優先目標。而伊比利亞半島,則在這些之後,也逐步納入了其收復的版圖。

相較之下,高盧南部,特別是納爾榜西高盧,在查士丁尼眼中的戰略重要性,或許並不如意大利和北非那般迫切和關鍵。

1. 戰略優先級的考量:

意大利的吸引力: 意大利不僅是羅馬的故土,其地理位置也是地中海的中心,控制了意大利,就等於掌握了海上貿易和軍事調動的樞紐。而且,東哥特人在意大利的統治相對穩固,對查士丁尼來說,這是一塊難啃但價值極高的骨頭。
北非的資源: 北非是帝國的糧倉,對維持東羅馬帝國的經濟和人口至關重要。汪達爾人的存在,不僅切斷了這部分資源,還對意大利構成了威脅。
高盧的複雜性: 高盧地區,尤其是高盧南部,當時已經被法蘭克人(Francs)佔據,而且法蘭克王國本身也在經歷內部的權力鬥爭和擴張。與法蘭克人的正面衝突,需要投入比對付東哥特人或汪達爾人更龐大、更持久的軍事力量。查士丁尼的軍隊雖然精銳,但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他需要審慎評估其軍事資源的分配。

2. 實際的軍事實力與地形:

法蘭克人的阻礙: 當時統治高盧南部,包括納爾榜西高盧的,是法蘭克人。儘管法蘭克人被後世認為是統一高盧的關鍵力量,但在查士丁尼的時代,法蘭克王國已經是一個相對穩固的實體。與法蘭克人作戰,尤其是深入其領土,將是一場艱難的戰役。相較於意大利和北非,法蘭克人並非如汪達爾人那樣,是在軍事上顯得相對薄弱,或者說,法蘭克人並沒有像汪達爾人那樣,給東羅馬帝國帶來直接且嚴重的威脅,以至於需要查士丁尼立刻採取行動。
地理屏障: 高盧南部雖然接壤意大利,但阿爾卑斯山脈的阻隔,使得直接從意大利進攻高盧南部,並非易事。這需要額外的後勤保障和兵力部署,而這些資源,在當時更緊迫的戰場上,顯然是難以抽調的。

3. 經濟和財政的限制:

連年戰爭的消耗: 查士丁尼的西征,尤其是對意大利的漫長而血腥的哥特戰爭(Gothic War),極大地消耗了東羅馬帝國的國力。這場戰爭持續了近二十年,耗費了巨額的財政和人力。即使在戰爭結束後,帝國的經濟也需要時間來恢復。在高盧南部這樣一個需要大規模投入且回報不確定的戰場上,進一步擴張,無疑會加劇財政壓力。
投資回報率: 對查士丁尼而言,每一個軍事行動都需要進行投資回報的評估。意大利和北非,在收復後能帶來直接的資源和戰略收益。而高盧南部,即使被收復,其經濟價值和戰略意義,可能不如前者那樣顯著。法蘭克人已經在此地建立起了一定的統治基礎,征服並穩固地控制這片土地,需要長期的投入,其回報並不十分明朗。

4. 潛在的外交考量:

法蘭克人的盟友關係? 雖然查士丁尼主要與東哥特人和汪達爾人作戰,但法蘭克人當時在高盧的崛起,也讓拜占庭帝國需要考慮與這個新興勢力的關係。貿然進攻法蘭克人佔領的領土,可能會將其推向其他潛在的敵人,或者引發更廣泛的衝突。雖然歷史記錄顯示雙方關係並不總是友好,但直接的軍事對抗並非首選,尤其是在其他戰線壓力巨大的時候。

5. 戰略的階段性:

鞏固現有成果: 查士丁尼的西征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他首先要確保已經收復的地區,如北非和意大利,能夠被有效控制和管理。特別是意大利,經歷了漫長的戰爭,滿目瘡痍,需要時間來重建和穩定。在這種情況下,分兵進攻高盧南部,可能會導致前線過長,後勤難以支援,甚至出現腹背受敵的風險。
時間的限制: 查士丁尼的統治時間是有限的。他需要在他的任期內,最大限度地實現他的偉大藍圖。因此,他必須將有限的資源和時間,投入到他認為最重要、最能快速取得成果的目標上。

總而言之,查士丁尼一世忽略高盧南部,並非一種隨意的決定,而是基於當時帝國所面臨的嚴峻挑戰、戰略優先級、軍事實力、財政狀況以及現實的地緣政治格局。他的目標是宏偉的,但他同時也是一個務實的統治者,懂得如何權衡利弊,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最關鍵的戰場上。對他而言,收復意大利和北非,是恢復羅馬帝國榮光的關鍵一步,而高盧南部,則是一個更為複雜且非迫切的目標,留待後人去解決,或者在更穩固的基礎上再考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当时高卢南部不属于查士丁尼的战略目标。

此时的高卢地区处于克洛维一世的子孙治下,阿基坦是507年并入,纳尔榜高卢是531年,至于东哥特战争结束后的法兰克如下:

查士丁尼对西部征服的重要理由是:他是虔诚的、正统的基督徒,也是基督教世界当之无愧的守护者。所以对于他而言,对西部的征服不仅仅是恢复罗马帝国的旧土,更是肃清异端的圣战。

所以他的战略目标有三:汪达尔王国、东哥特王国、西哥特王国。这三个王国都是阿里乌派的王国,而法兰克人则是正统的卡尔西顿信仰,所以法兰克人被排除在战略目标外,自然也不包括高卢南部。

而且就国力而言,由于查士丁尼瘟疫与持续二十年的东哥特战争,帝国已经无力再向西挺进,自然也不会再与法兰克人正式宣战。

user avatar

查士丁尼发动征服战争需要战争借口,需要机缘。

征服汪达尔是因为Gelimer夺取了Hilderic的王位(Hilderic后来被处决了)。远征东哥特是因为Amalasuntha被Theodahad篡位并囚禁(后来处决了)。当时Gallia Narbonensis在西哥特手里,要去夺取必须要一个对西哥特的战争借口(casus belli)。其实也是有过

He was succeeded by Agil, who holds the kingdom to the present day. Athanagild has rebelled against him and is even now provoking the might of the Roman Empire. So Liberius the Patrician is on the way with an army to oppose him. Now there was not a tribe in the west that did not serve Theodoric while he lived, either in friendship or by conquest.

因为西哥特内战,查士丁尼应邀向西哥特派出了一支部队。合理推论一下,查士丁尼的军队既然是受邀请,必然是要愿意遵从Athanagild希望的路径,比如登陆点。不会一下撕破脸皮马上开始征服战争,去攻取Gallia Narbonensis。对伊比利亚半岛南部的征服比较合理的解释是罗马军队拿下的是不服Athanagild的地区。但是事后理应还给西哥特国王,他们却没有这么做,于是才有"he later was unable to remove from the territory of the kingdom despite his efforts"。罗马和“受帮助的“西哥特王反目,这大约是554 AD的事情。伊比利亚征服的区域有多大也是有争议的,有的画大点,有的画小点。如果查士丁尼要继续征服西哥特,一则漫长的哥特战争的消耗未必允许,二则,如果真的想趁着刚刚在Volturnus会战胜利的余威去攻击西哥特,我看法是和邀请罗马军的西哥特王反目已经让继续作战师出无名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查士丁尼一世在恢複羅馬帝國西部的輝煌過程中,其戰略目標是顯而易見的:收復意大利,控制北非,並重新掌握伊比利亞半島。然而,在大張旗鼓地進行這些復興運動時,他卻似乎對高盧南部,尤其是納爾榜西高盧(Septimania)保持了異常的冷漠。這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並非一個簡單的忽視,而是地緣政治、軍事實力、.............
  • 回答
    查士丁尼西征,这件轰轰烈烈的军事行动,常常被拿来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后来的衰落联系在一起。那么,究竟是这场恢弘的征服导致了帝国的衰落,还是仅仅加速了早已存在的趋势?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查士丁尼西征本身,在当时看来,绝对是辉煌的壮举。在查士丁尼皇帝治.............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八世纪之后,也就是查士丁尼大帝时代(6世纪)之后的拜占庭帝国,与西方世界那时的情况,尤其是查士丁尼王国(虽然“查士丁尼王国”这个说法不太准确,我们通常理解为查士丁尼大帝治下的东罗马帝国,也就是后来的拜占庭帝国)以及后来崛起的西方日耳曼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的前身)之间的区别。要理解这些区.............
  • 回答
    查士丁尼一世,这位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皇帝之一,其功过是非至今仍是历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焦点。究竟他是励精图治的明君,还是穷兵黩武的昏君?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执政时期的一系列重要举措及其深远影响。“重塑罗马”的雄心与辉煌:查士丁尼的“明君”之光查士丁尼一世即位之初,东.............
  • 回答
    关于查士丁尼一世是否只是狄奥多拉皇后“台前代言人”的质疑,其实在史学界并非全无踪迹,只是这种观点未能成为主流,更多是作为一种边缘化的解读,或是探讨狄奥多拉在查士丁尼统治中扮演的“强大影响者”角色时被提及。要理解为什么这种“代言人”的说法难以站稳脚跟,我们得先深入了解查士丁尼一世本人以及那个时代的政治.............
  • 回答
    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这位拜占庭帝国的伟大皇帝,其功过是非至今仍是历史学家们热烈讨论的话题。要判断他是否“正确”,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他的政策和行为,并理解他所处的历史背景。查士丁尼的伟大之处与“正确”的方面:1. 恢复罗马荣光(Renovatio Imperii Roman.............
  • 回答
    查士丁尼大帝及其随从镶嵌画,这幅举世闻名的艺术杰作,就陈列在意大利拉韦纳的圣维塔莱教堂。它不仅仅是一幅描绘了公元6世纪拜占庭帝国权势的画像,更是一部无声的历史文献,为我们揭示了当时帝国的政治、宗教和社会结构。画中的核心人物自然是那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查士丁尼大帝,但围绕在他身边的随从,同样是理解这幅作.............
  • 回答
    查士丁尼大帝,这位在东西罗马帝国交汇时期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君主,在收复意大利的壮举之后,为何没有将首都迁回古老的罗马城,这是一个许多人都会好奇的问题。这背后并非简单的“遗忘”或“偏好”,而是涉及当时政治、军事、经济、宗教以及战略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因素。罗马的辉煌与现实的落差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即.............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查士丁尼和萨珊库斯老(通常指萨珊王朝的国王,此处我们假设是与查士丁尼同时代且发生冲突的某位国王,由于历史记载中萨珊王朝与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冲突持续了数百年,而且有多位萨珊国王与查士丁尼的父祖辈或同时代人发生过战争,我们在此以“萨珊老”泛指当时萨珊王朝的强力统治.............
  • 回答
    查士丁尼一世的功绩,常常被后世评价为“复兴罗马帝国”的伟大君主。然而,如果深入探究他统治下的帝国,我们会发现,他所做的远不止是简单的“复兴”,更像是为即将到来的新时代奠定了基石,孕育出了一个全新的帝国——拜占庭。查士丁尼的雄心:恢复失落的荣光查士丁尼即位之时,罗马帝国早已不复当年。西罗马帝国在蛮族入.............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将我们拉回了历史的长河,让我们去想象两个辉煌文明的碰撞。如果把查士丁尼统治下的东罗马帝国(瘟疫肆虐之前)和巅峰时期的南宋放在一个虚拟的战场上较量,这是一场引人入胜的对决,涉及军事、经济、技术、战略等多个维度。双方的基本情况介绍:查士丁尼的东罗马帝国(公元6世纪中期,巅峰时期):.............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女性身份、婚姻以及社会规范的理解差异。查士丁尼娶舞女特奥多拉为后,在罗马帝国的确是惊世骇俗,但也并非完全无迹可循。而古代中国,尤其是传统儒家文化下的士大夫阶层,则将女性的出身和品德看得极为重要,门当户对的观念根深蒂固。让我们来细致地剖析一下其中的原因。查士.............
  • 回答
    查士丁尼一世对东哥特王国(Ostrogothic Kingdom)的再征服,即著名的“哥特战争”(Gothic War, 535554年),是一场漫长而残酷的战役,其对意大利的影响至今仍被历史学家们深入探讨。要评价这场战役的功过是非,以及它是否对意大利造成了严重破坏,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历史背景.............
  • 回答
    如果历史的车轮没有在那一年(541年)被可怕的查士丁尼大瘟疫狠狠地碾过,查士丁尼一世皇帝的雄心壮志,他那横跨地中海的“帝国复兴”伟业,或许会是另一番景象。不过,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理解为“更加成功”,而是要更细致地剖析,在瘟疫缺席的背景下,他的再征服运动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最终可能达成的不同结果.............
  • 回答
    .......
  • 回答
    老实说,如果我真的穿越成了康茂德或者查士丁尼二世,我脑子里的第一反应大概不是拯救罗马,而是“我靠,这俩货是啥来着?”然后再赶紧找个角落,悄悄地翻翻书,或者找个看起来靠谱的太监问问情况。毕竟,历史这玩意儿,书本上死的,亲身经历可是活的,而且往往比书本上写得要复杂、要狗血得多。不过,既然是穿越嘛,总得有.............
  • 回答
    关于查干湖捕鱼是否作假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因为围绕着这项有着悠久历史的渔猎文化,总会伴随着一些质疑和误解。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理解查干湖的冬捕,并且区分什么是真实的文化传承,什么可能被过度包装或者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查干湖冬捕的“真实”之处: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查.............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棒!确实,法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名为“查理”、“腓力”、“亨利”、“路易”的国王,让人感觉有些混乱。这背后有几个主要原因,我来为您详细解读: 1. 继承制度:从父传子到旁系继承法国的王位继承制度并非一开始就固定,而是随着历史发展不断演变的。 早期:父子相传为主。 在加洛林王朝和早.............
  • 回答
    查理曼(Charlemagne),又称查理一世或查理大帝,是法兰克王国(Frankish Kingdom)的国王,也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要回答“查理曼到底是哪国人的祖先”,需要从他的统治范围、民族构成以及他身后欧洲政治格局的演变这几个方面来详细讲述。总的来说,查理曼是: 现代法国、德国.............
  • 回答
    查理七世在贞德被捕后,确实尝试过营救贞德,但他的努力最终是失败的。他的行动虽然不够果断和及时,但也不能完全说他袖手旁观,他对贞德的感情和依赖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在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局势下,他的行动受到了许多限制。要详细讲述查理七世是否尝试过救贞德,我们需要回顾贞德被俘后的一系列事件和当时的背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