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能提高租金,你早就提高了,还用等到出台房产税?
不会,反而要降价。因为房产税是组合拳中的一拳而已,还有其他拳头打过来。
比如一二线城市已经开放商改公寓和企业自建公寓,这些中小户型公寓会大大增强城市租房市场的供应。在供应大大提升的情况下,租金不但没法涨反而只能下跌。
这套组合拳打的是个人持有大量住房,如果房屋租金收益依然远高于房产税,那就白打了。
落地执行的具体时点、力度和有效性另说,但从逻辑上,房产税的目的之一,是倒逼城市存量闲置/低利用房屋进入出租和出售的市场,即扩大供给。
在一个城市的出租房供给者们未形成价格托拉斯的情况下,供给扩大大概率只会指向价格下跌。考虑到所有者对现有房屋闲置状态的容忍,房产税甚至起到了对其心理价位的锚定效果。
但依然,以上都是理论。最终取决于具体的时点、力度和有效性,以及,是否能避免大型商业组织集成零散业主,从而形成价格垄断。
你摊呗。假如你想把租客价涨800。
然后你准备出门告诉租客涨价了,你发现整栋楼都在招租,别说涨了800的房价,原价都不一定能再租出去了。
你才弄明白一件事,房价的多少,和户主的主观意愿关系并不大。市场供需关系才是核心。
我就一直很莫名其妙,为什么房产税能互联网上一片争议,在现实生活中我却没见到几个人真反对的。
我的同学,老师,长辈的领导,下属,都觉得如果每人60平的免征面积,房产税和自己没多大关系。
我认识的唯一一个持反对意见的人就是我小学同学,大冲村村长的儿子,据说拆迁分了80套房。他明白房产税肯定是一步步来,今天以“拆迁补偿的房产不收税”为由不收他的税,明天这项优惠可能就没有了。
但是除此以外,下到我家里房子的保姆,中到我的打工仔朋友们,上到我认识的书记领导,没有多少人反对。我认为我认识的人也涵盖了城市人口的各个阶层,方方面面,照理来说应该和网络舆论相符合。
但是一到了网络,居然能争论这么大声。
我就特别好奇,真的是这件事是又一次“改稻为桑”?还是这件事触碰了某几个人的蛋糕,让他们嚎的全世界都听得到?
现在的房租已经是最高了,难道会有房东不喜欢多收钱?就算没有房产税,难道有房东就没在用各种理由和借口提高房租?
房租提不上去是因为什么?
当然是供求关系和打工人的工资了。
租客数量有限,你如果提高房租,那租客大不了去别的地方。
租客收入有限,就算全城房东联合起来抬高房租,那租客大不了回家躺平。
而且房产税如果真的开征,那一定会增加出租房的供应。
现在中国房屋空置率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持有成本低。持有一个房子只需要交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物业费。
当然,不交物业费也行,反正鬼屋不怕停水停电。
房产税开征后最急切的就是那批空置房主,他们要么卖房跑路,要么租出去,用租金来承担税负。
所以如果你们城市、小区房子空置率很高的话,房租反而有可能下降。
你现在也可以把孩子的补习费摊在租户头上
也可以把换手机的钱摊在租户头上
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把所有的费用都摊在他们头上
那么,你为什么没有摊呢?
是因为想做慈善吗?
在北上广深杭是可以的
我上一家房东为了扣我200元押金都敢无所不用其极,讲出了全套的民间大妈PUA战术,能让我三个月后梦里还在骂她,你猜猜她为什么不提高租金?
实际上她已经提高到1100了,但其实小区同户型有人850。
在她提房租没多久,我就搬走了。
供需是多方面决定的,非常难以预测的东西。
房产税出台一定会给涨房租加码,但加码不等于供给下降,更不等于需求上升,所以单一方面的加码能否形成税收转移,暂时不会有一个确定性的回答。
在这方面,我推荐大家了解一个臭屌丝永远吃亏定律。
即只要你是臭屌丝,那么不管你怎么下注你都是输光的,
只有能下注到少数人这边的超级幸运儿可以赢。
但最大的问题是,在你下注之前,没有人知道哪边是超级幸运儿站的极少数派,
而你之所以是臭屌丝,就是因为你每次都猜错了,而且一定会继续错下去。
比如,中国的房屋自有率超过了80%,你说这算极少数派吗?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只要我去猜,我就一定猜错。
因为我知道,大多数人买什么亏什么。
而且有意思的东西来了,那就是你以为反着买就赢吗?
并不会,反着买也是错误的一部分。
臭屌丝今天开始反着另一个人买,另一个人明天就开始翻盘了。
所以,有问题的不是这老天爷为啥不讲道理,老是老让你输。
有问题的是,为啥你这辈子都输成这个鸟样了,你还是老在赌桌上?
整体上不愿意相信客观规律,心眼里抵触悲观情绪,
装作很乐观的样子但连最基本的挫折都不愿意面对,
永远抱有侥幸心理,永远觉得下一次肯定不是自己。
凭什么赢?
你不用等房产税出台,现在就可以涨房租试试。虽然现在房子持有成本没有上升,但是你的其他生活成本是在上涨的,涨房租并非没有理由。
如果你现在涨不动,大概率有了房产税你还是涨不动,说不定还要降。如果能涨得动,你何必再等呢
不过租房要考虑时间和空置因素,房子每空一周就相当于房租下降了2%,如果房租涨了20%,但是花了2个月才租出去,那实际上相当于没涨
这个题目下我发现很多房东很自信,很多房客也很自信。
那还讨论啥呢,赶紧加房地产税啊,反正大家都相信不是自己来出这个钱。
早该收收了……
不说复杂的经济学,就说一点简单的常识和算一点小账。
普通人可以不理解复杂的财务,但资产负债和现金流的概念一定要有,资产多而现金流差有时候是要翻车的,账面财富和实际的财务自由度不一定是成正比的。
所谓资产,比如你有一家店,一辆用来跑网约车的汽车或者是一套住宅,这些都是你的资产。你的资产可以是全资买来的,也可以是你负债买来的。全资买来的比较好理解,就是纯的资产,如果是负债买来的,那就要考虑一个问题了,就是资产产生现金流的速度和资产本身的价值之间的关系。
(以下例子的所有金额都是虚构,不具参考意义)
比如你贷款买了一辆车开网约车,假设一个月的现金流收入是2万,去除掉燃油或者电的成本一个月能盈余1万5千,还车贷一个月需要支付5千。那么这个资产对于你而言,是一个正现金流资产,它每个月给你带来一万人民币的正现金流。
正现金流资产未必意味着盈利,你需要和资产的折旧做竞赛,当你每个月的正现金流覆盖了资产的折旧之后的部分,才是利润。
所以正现金流未必意味着盈利。如果跑赢了资产折旧的速度,那么这个是正现金流盈利资产。
比如你现在要开一家小吃店,贷款买了一个铺面。前两个月要进行装修,此时你的这家店不能给你带来任何的现金流,还吞噬现金流。这个时候你持有这个资产的唯一可能是指望它未来产生收益。
但好消息是,这个时候因为你店铺的位置极佳,店铺的价格和租金都涨了,所以虽然装修期间是负现金流的,但是你的账面资产是增值的。
所以负现金流未必意味着不盈利。
比如一家小的工厂,进口了一台机器用于出口加工零件,机器非常昂贵,但产品需求旺盛。这个时候老板引入该设备买了厂房雇了工人开始从事该行业。前半年效益良好,但突然出现了一个新的技术能提高一倍多的效率,导致这个机器的价格一下子一落千丈。这个时候工厂的产品依然卖得好,但是因为机器本身的价值暴跌,导致了这种现金流依然为正,但账面发生亏损的情况。
这种时候分两种可能,一个是机器的全生命周期过程里产品的产出毛利能很快覆盖当初采购的成本,一种是不能。
上面第一个例子里,如果网约车司机的生意突然爆冷,每个月收到的钱支付了燃油电费和车贷后,剩余的资金,不足以跑赢车辆的折旧,那么他也是持有正现金流亏损资产。
正现金流亏损资产不会暴毙,未来现金流能否覆盖整个资产的购置成本就很关键了,这决定了是否应该立马割肉抛售资产。
粗略的来说,如果资产未来现金流能收回资产投入的所有成本,那么持有该资产是不会有太大风险的,但需要考虑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也就是迅速割肉之后是否能在熬回本的周期里有更好的收益。如果未来现金流不能收回成本,那就要和现在就出手打折抛售资产比,哪个更少损失了。
这个几乎没有什么好讨论的,是一种非常难糟糕的情况,负现金流还亏损,如果不改善资产负债的结构,那么会持续失血直到破产。
还拿网约车司机举例的话,假如生意差到收到的钱都不足以支付贷款利息和燃油,那就完蛋了。
这里要注意的是:无论是盈利还是亏损资产,一旦现金流触底,则被迫抛售资产。所以即便是非常有盈利潜力的资产,也要保证活到胜利的一天。现金流是强约束,负现金流是步步紧逼的,没有额外的融资能力,盈利就只能是账面,最终不过黄粱一梦。
房产作为资产并没有什么特殊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已经还清贷款的房东,一种是还需要还房贷的房东。
已经还清贷款的房东持有的房产是一个正现金流盈利资产。他出租房子获得的房租收入是正现金流的,房子本身升值了,所以对于这类房东来说,财务的状况是非常良好的,没有压力。
当然他也可以选择空置不出租,这样可能房子好卖一些,那就是零现金流资产。
没有还清房贷的房东持有的是一个负现金流的盈利资产。房子的租售比大约只有1%,而房贷的贷款利率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不同,但肯定高于1%。笔者在的上海地区,市值1200万人民币的房子出租的年净收入在12万到16万左右,勉强超过1%。房贷的成本普遍在5%~6%。出租获得的租金收入只能补贴房贷,还需要自己的其他收入还房贷。
那么已经还清贷款的房东持有依然是正现金流资产,因为租售比是1%,收到的房租能覆盖房产税。而选择空置的业主,手上就变成了一个负现金流的资产了。
没有还清房贷的房东,那么除了要支付房贷-房租的差额部分,还要支付房产税,现金流量负的就更厉害了。拥有千万市值的穷人,口袋会更加紧巴巴。
那么无论你有无出租房子,有无还清贷款,一律成为负现金流资产。
所以加入房产税的税率大于1%,那么所有持有房产的人,立马就变成负现金流。
所以房产税的第一个作用是:让闲置房在不出租的情况下,现金流变得更负,从而驱赶闲置房到出租房的供给当中。增加了租房市场的供给。
所以开征房产税会增加租房市场的供给,那么我们再观察需求端。
房租的需求是当地的工资收入水平决定的,不是房东单方面决定的。房东可以涨价,租客可以选择大城市闯不起,回老家。现在房东收那么贵的房租,是贴着租客能承受的极限来的,如果租客能承担更高的房租,那么不需要等待房产税,房东早就涨了。房东并不会嫌弃房租多收一些。
房产税增加的是房东的持有成本,现代人都应该具备的常识是:价格是供需决定的,不是成本决定的。世界上有的是赔本买卖,每年破产的企业比存活的多。
人口进城高峰过去后,经济增速下来后,租房市场的需求增长是否能赶上因为房产突然变负现金流后增加的空置房供给,决定了未来房租的价格。所以问题就变成:因为这些年早起炒房的人到底手上有多少想赚价差而空置的房?
这里还没考虑房价本身的影响,那个要复杂许多。关于房价是涨了还是跌了这个简单的事实问题,都有很多争论,不像沪深300一样一目了然,我们依然可以侧面去了解真实情况。
上面说的现金流和盈利的关系同样适用于房地产企业。
房地产企业没有从事任何生产活动,它就是一张资产负债表。它的负债端是它的各种融资渠道的融资,包括银行抵押贷款,公开二级市场发债,自己发型理财产品等。它的资产端就是房子。房地产企业是一个典型的负现金流,指望未来房子涨价,卖房盈利的,期望出现“负现金流盈利资产”的情况。
所以房地产企业是否能盈利唯一的决定性因素是:手上持有的房产的增值速度是否能覆盖它的融资成本。本质上和还在装修期的那个店铺主一个道理。
假如房价上涨迅猛,那么房地产企业就盈利;如果房价的上涨速度追不上房企的融资成本,那么就要亏损。以现在每周都有一家大型房企债务违约的现状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起码的结论:目前房价的上涨速度是小于房企的融资成本的,而且远甚。
在二手房基本不让贷款的大前提下,事实上就是把所有的购房融资款都给了房地产企业的销售,但依然救不了那一家家庞然大物。
这里面没有玄妙和内幕,唯一的原因就是:房子不涨了。
而现金流是硬约束,房子一天没卖出去,银行的计息每天都在吞噬着现金流。最后迟迟不暴涨的房价就要了房企的老命。
哦,对了,因为这个银行每时每刻滴答滴答的计息,所以中国的建房速度是惊人的,水泥要凝固的时间都“节约”下来了。现在所有持有房产的人,其实还要和房子的折旧做对抗。我了解到的建筑行业里的人,没人相信中国的商品房能坚持70年的。所以房价不涨的情况下就在亏折旧。
其实现在房地产行业的情况非常之简单:无非是赌房价永远涨,现在恰恰赌输了。
事实不容辩驳,如果你因为把一生的劳动所得只换了片瓦存身立锥之所,或者指望房产发财梦,无法接受这个现实。那么你起码可以安慰一下自己,出问题的不止你一个。
好了,大量撞到现金流约束下的房地产企业手上的楼盘要折价加入到供给大军。房产税开征后又是一个负现金流资产。
如今往负现金流亏损资产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还有多少房东愿意空置房子,孤单英雄般,单独扛起房产税和房屋折旧的压力?
我唯一比较疑惑的地方是,当2016年我国外汇占款投放货币的方式因为国际形势迅速收小后改成投放给国内土地相关获得了自主权后,后地产时代拿什么投放货币的锚。今天公布答案给了:央行直接投放碳减排形成基础货币投放。时代的进步不会跟你打招呼,只会从你身上碾过去。
我说两件事。
第一件:深圳腾讯2021年,校招开出4000元补贴。
当时就有房东在脉脉上发帖问:"本人是南山区的房东,想了解一下今年的大厂应届生薪资涨多少,好提高一下房租价格,听说腾讯今年房补4k?"
第二件:香港有个米其林诅咒:一旦一家街边小店入选了米其林推荐,他很可能就离倒闭不远了。
因为一旦入选米其林,房东就会开始以数倍的价格涨房租,直接导致餐厅迅速入不敷出以至倒闭。
我说这两件事是想告诉你:
房租和房价没关系,和房产税没关系。
决定房租的是"你最多能交多少钱"。
就像绑匪绑了你儿子,要的赎金数量不在于你儿子值多少,只在于你家底有多少。
你家底有多少,赎金就得交多少。
深圳华为和腾讯员工,他们交得起多少,深圳的房租就是多少。
跟深圳的房价无关,跟深圳的房产税也无关。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当资产持有成本增高的时候,一般的做法是尽快出手以降低持有成本。
目前中国房产持有成本基本为0,如果加入房产税,持有成本就变得很高。你想想如果你有一套房子,美其名曰上百万的钱,但是完全取不出来,然后你每年要为维持这个资产花掉不小数额的现金,这可是你真金白银的工资。不买手机不买包,也不去下馆子,这笔钱就平白无故消失了,你会怎么办?你是不是想快点出租呢?然而你会发现所有人都在招租,而且租金可能还会越来越低,卷起来了。
如果要把房产税摊到租户头上,有且只有一种情况:房子供不应求。比如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房子。
但即使你在这些地方有房产,也别想的太美。因为你要加价租,但非核心地段的房租因为持有成本的问题都在卷。你猜猜年轻人们会不会宁愿多坐一段时间的地铁呢?最后你不得不降低房租,只能有限地涨一点价格,这部分涨价可能还无法覆盖你的房产税。
这位带善人,这笔钱你现在马上立刻就可以收啊,何必等国家呢?
我相信你要是能提高租金你现在就已经提高租金了,为何要等房产税呢?
租金更多是受到租房这个市场的供需决定,就像为何春节前租金更低一点,春节后租金要普遍上涨,房屋持有成本没有变化,变化的更多的是需求。
房产税出台不光不太可能提升租金,甚至可能降低租金。
从供给来说,没有房产税大家炒房成本低,房屋集中度高,加上我国长期清水房销售为主,导致空置率偏高,房产税之后提升了持有成本倒闭控制房源要么出售要么出租,所以反而增加租房市场的供给;
从需求端来说,没有房产税,炒房太狠,很多地方有购买能力的人买不到房子导致租房,房产税出来后会压缩炒房行为,让真正有居住需求的人购房几率变大,所以会降低租房的需求;
从政府层面来说,有了房产税才有钱去走政策性租赁房,增加租赁供给,这才是降低租金价格保障租客权益的关键。
最后一条前半句是瞎说的,最后一半句是真实的。
关于房产税我们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大家可以看下石头
一二级城市这是可以的。即便是不收房产税,房东的房租一样在涨 。
而三四线城市,则不一定,
能。
当然,像上海这些地方房产税还没出呢,房租已经涨了。主要原因是因为国家为了限制房价,而做出了现代,限购行为,是通过卡住房屋交易来实现的,而一旦交易被卡住了,房价固然是不会变动了,但是想买的人彻底就买不到了。而原本需要买房住的人,现在买不到了,都会涌向租房市场。房租自然水涨船高。
按照经济学的逻辑,任何产品你加税最后都是有买方和卖方共同负担的。哪方负责的多哪,方负责的少,取决于在这个交易当中双方的弹性怎么样,也就是这个市场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弹性比较小的那一方,也就是相对刚需的那一边,注定了要承受的更多。无论什么产品都一样,无论是交易税还是持有税也都一样。
所以在你所在的城市,如果,还是,租房是卖方,市场也就是房东占主导的话,那么,理论上是可以把多出来的房产税全部转嫁给租户的。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是相反的,也就是大量房子租不出去,租房市场是买方市场的话,那么房东就很难转嫁了。
一、存量房可行的房产税,是低税,类似于香港市场年租金的5%。
收美国的房价3%。政府财政,银行,经济一起崩。
再傻也不敢收。现在说要试点,土地出让金就崩了。结果草案二三条删了。
二、轻税可以转嫁。
类似于粮食价格。
城市住房需求是刚需,你有本事不住。或者换城市。
你在一个城市的收入,减去支出是净收益。
轻税增加的负担可以很轻松的加租,没有房产税,一年加5%房租也是常事。
三、重税才不能转嫁。
重税超过收入,租客租不起。
房价会迅速下降,降低税基,1000万的房子,交30万的税,无法转嫁。
但是房价暴跌到100万,交3万的税,以前一个月1万房租,现在收1.2万房租,就可以转嫁了。房东负担6000元,租客24000元。
如果房子有贷款,死的是银行。
700万贷款不还了,房子送银行,或者卖100万,或者一个月收1.2万,慢慢抵扣。
政府土地出让立即死,以前1亿的地,开发商现在1000万也不敢要。
土地财政依赖的地方,保公务员工资成为艰巨的任务。
(经提醒:以下讨论限于人口流入量较大的城市。)房租会因为房产税而上升。我也说过类似提问者这样的玩笑话,但是,你一个房东一次任性,是做不到的。是市场调节。你会发现,加了新税以后,每一个签约季节,市场上新合同的价格都在上涨。所以,你作为房东,在签新合同时,也跟着同类质量的合同涨价。看上去,没有一个主观上涨者,都是跟风者。
(其实真实的经济学原理是:房客的价格弹性,比房东小得多。因此,当新税加入时,房东只是名义纳税人。绝大多数真实的负税,是由房客承担的。可以说,房客就是实际负税人。任何一本经济学书的微观部分都有关于新税的图表,更加一目了然。)
答案是不可能,反而房产税出来之后房租会更低,因为如果房租可以涨那么不需要房产税这个理由房东就自行涨租了,之所以不涨是因为涨了租不出去。同时因为房产税出台,天量的空置屋会被激活,导致房东恶性竞争不断降租
能提高租金。但是未必摊的到租户头上。
房租越高,空置期越长。
每年租金3000*12个月和4000×9个月是一样的。
你不降价,有的是房东降价。
你全款买的房,没有成本压力,或许可以硬顶一下房产税,但是有的是房东贷款买房,租不出去就要赔钱。
你只有两三套房,房产税还顶得住,房子越多的越顶不住。
顶不住的房东越多,市场供应越多,价格就越低。
价格越低,你的房子越租不出去。
别以为房东就是团结的,利益面前,都是没头苍蝇。
想坐地收钱不交税,哪有这么好的事儿。醒醒,你只是运气好踩在风口上,还不配姓赵。
当然可以
只要有人租
如果房产税覆盖面很广,那就是几乎所有房东的持有成本都提高了,向租户分摊是必然。
随便,你可以加,对方也可以不租啊,毕竟生意就是讨价还价嘛
房东不是大善人。
你能付得起5000,不会只收你3000。
决定房租的直接因素。
一,供给需求决定房租水平应当是多少。
二。租客收入决定房租上限。
黄老爷不涨租子不是因为心善。而是因为再涨租,佃户就要饿死弃荒了。
第一,出台房产税的时机实在是太秒了。铁拳打到了我们近乎所有人头上,但是大家都在讨论谁挨打挨得最多。
第二,房租应该会出现一个震荡。房东在试探租客的底线。这个动态的过程不知道会有几年。不过房租应该会涨但是肯定涨不多。
第三,郭嘉一般是我全都要。以后应该会大力兴建公租房,到时候我要房租,我要房产税,我要土地出让金。反正大家都跑不了。
第四,人口减少是大趋势。大城市的流入也是趋势。但是时代在变呀。在以前,东北的地位就是现在的深圳的地位。反正大家都跑不了。
第五,我目前在一线大城市。就我的看法是我单位已经开始招不到人了,我单位也算的上是国家发文支持的单位之一,但是就是招不到人。因为房价大家不愿意来了。如果房租涨的太多的话,那人口流入就不要想了。
这就和以前猪肉涨价一样,短期肯定是可以的,但是当价钱超过大众承受能力,猪肉就只是猪肉了。你看现在猪肉多便宜。
比较难。房东想要对冲房产税,首先必须房子多租出去,这意味着租房市场供大于求。那么房租谈判主动权至少就不能全掌握在房东手上了。另外,配合房产税的肯定会有租房备案制度。房东想私下租房怕是会很难的。
1、70年土地使用权本质就是一种地产税。所以在地产税基础上收房产税,有重复征税的嫌疑。
2、地产税、房产税是一种地方税,用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
3、所以西方也有房地产税,每年房屋价值的1~2%左右,虽然西方是永久产权,但是其实和中国的70年使用权没有本质区别。第一,你占有了土地,需要为此支付费用,这很合理。第二、你在此地享受了公共服务,必须为此支付费用。这也很合理。
4、房客借用了土地和房屋,享受了本地的公共服务,理论上房客支付房地产税合情合理。
5、现在的70年土地使用权是极大的问题。是本来70年收取的费用,一次性的收了,完了地方大手大脚挥霍完了。寅吃卯粮,不可持续。随着城市化的结束,地方很难通过大规模的卖地维持财政收入了。所以现在收房产税,是从存量上找收入。所以我不赞同在旧房上收房产税,顶多新房房产税,旧房需要等70年满后才收房产税比较合理。
可以,但是不是马上就能。有个过程需要经历。总之,租赁市场会逐渐提价,但不是因为房产税,而是因为价值回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