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原住民有投票权吗?

回答
谈到美国原住民是否拥有投票权这个问题,答案是明确的:是的,现代美国原住民享有投票权,就像所有其他美国公民一样。 然而,这段历史并非一开始就如此,它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斗争,充满着剥夺、不公和最终的争取。要详细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历史根源。

早期的排斥与同化政策:

在美洲大陆欧洲殖民初期,原住民部落被视为独立的国家,并不被纳入美国的公民体系。随着美国的扩张,联邦政府采取了多种策略来处理与原住民的关系,其中许多都以剥夺其权利为目标。

条约与土地丧失: 早期美国与许多原住民部落签订了条约,这些条约往往在诱骗或武力威胁下达成,导致大量原住民土地被剥夺。尽管条约规定了某些权利,但执行情况却常常不尽如人意。
印第安人事务局(BIA)的出现: 1824年成立的印第安人事务局,名义上是为了管理与原住民的事务,但实际上更多地扮演着控制和同化的角色。BIA的政策往往旨在瓦解部落结构,强迫原住民接受美国的生活方式和法律体系。
“文明化”与土地私有化: 19世纪末,美国政府推行了所谓的“文明化”政策,核心是强制原住民放弃集体土地所有制,接受土地分配给个人(allotment)。1887年的《道斯法案》(Dawes Act)是这一政策的代表。该法案的目的之一是打破部落的集体财产,将“剩余”的土地出售给非原住民。然而,这场改革也导致了原住民土地的大幅减少,并对部落的社会结构造成了严重冲击。

公民身份的模糊与投票权的剥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原住民的公民身份本身就处于一种模糊不清的状态。许多人虽然生活在美国境内,但由于他们属于独立的部落,或未被“文明化”,因此不被视为联邦公民。

州际划分的限制: 即使在某些州,原住民可能被视为其居民,但投票权往往受到各种限制。例如,一些州要求投票者具备一定的财产,或者能够读写英语,这些要求对当时许多生活在保留地、保留传统文化的原住民来说是难以满足的。
对部落主权的忽视: 联邦政府对待原住民的态度往往是矛盾的。一方面,承认部落的某种程度的主权,另一方面又试图将他们纳入国家的统治之下。这种摇摆不定使得原住民在法律和政治上的地位始终不稳定。
早期对投票权的例外: 直到20世纪初,一些州才开始尝试给予原住民投票权,但这些尝试往往伴随着严重的歧视和限制。例如,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在获得州权时,明确排除了原住民的投票权,直到后来才被修改。

《印第安人公民权法案》与投票权的实现:

真正为所有美国原住民确立公民身份和投票权的关键性立法是 1924年的《印第安人公民权法案》(Indian Citizenship Act)。

《印第安人公民权法案》的意义: 这项法案宣布,“所有在美利坚合众国境内出生的人,包括所有属于印第安人部族或背景的人,都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这一法案在法律上承认了所有美国原住民的美国公民身份,从而为他们争取投票权奠定了法律基础。
投票权的进一步确立: 尽管《印第安人公民权法案》赋予了公民身份,但并非所有州都立即承认了原住民的投票权。一些州仍然通过各种方式阻碍原住民投票,例如人头税、识字测试或不公平的登记程序。
《投票权法案》的保护: 直到1965年通过的《投票权法案》(Voting Rights Act)才在全国范围内有力地保护了所有公民的投票权,包括美国原住民。该法案禁止了歧视性的投票实践,并为联邦政府干预阻止投票歧视提供了法律依据。这项法案的通过,极大地促进了原住民投票权的真正实现,尽管在一些地区,由于历史遗留的社会经济差距,投票率的提高仍然是一个持续的挑战。

持续的挑战与奋斗:

即使在法律上获得了投票权,美国原住民在争取和行使投票权的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经济和地理障碍: 许多原住民生活在偏远地区,投票站距离遥远,交通不便。经济上的困难也可能影响他们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
选区划分和政治代表性: 有时,不公平的选区划分(gerrymandering)可能会稀释原住民的投票力量,降低他们选出能够代表自己利益的官员的可能性。
社会经济差距: 长期存在的历史性不公导致了原住民社区普遍存在贫困、教育和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这些都可能间接影响他们的政治参与。
投票权被侵蚀的担忧: 近年来,美国各地出现了一些限制投票权的措施,例如更严格的身份证要求,这可能会对一些原住民选民构成额外的障碍。

总结来说, 美国原住民在法律上早已获得了投票权,这是他们通过漫长而艰辛的斗争才争取到的基本公民权利。从早期的排斥和同化政策,到《印第安人公民权法案》的法律确立,再到《投票权法案》的全面保障,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原住民领袖和活动家的努力。尽管如此,在现实中,由于历史遗留的社会经济差距和一些现实的投票障碍,他们仍然在为实现充分和平等的政治参与而持续奋斗。了解这段历史,才能真正理解为何在今天,美国原住民的投票权如此珍贵,以及为何他们对维护这项权利如此重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理论上1924年6月2日以后就有,实际上要斗争到1957年左右,当然现在都有了。

19240602颁布Indian Citizen Act,认定只要人在国土上就是公民(citizenship)。当然之后还需要闹的原因包括:

1 投票是各州组织的,这下是真的 下面执行坏了你一时真没办法
2 这个法案上因为写的是citizenship这个词而不是full citizenship,就有某些州以此说哎呀你们还是和我们红脖子不一样的,不让去,都是哪里你猜猜(所以我对deep south这个区域的认知足够让我对美国没有任何神化);
3 南方有的地方进一步直接认为不是白人就是黑人(non-white不再细分),所有“colored”没有投票资格。

不过即使从我有限的了解来看,印第安人那真是那啥价值极高(你没看错),所以对线到最后都有了。

当时(1924-1940左右)部分人的反应如下(他们当然可能因此和其他族人有矛盾,比如一个原住民支持1另一个支持2,但这个总体心态大家都理解而且支持):

1 这个权是啥sb东西?我不要,懒得选白人当官的。对了我家要卖地了赶紧拿钱来,哪个州臭要饭的来俄克拉荷马交房租了……
2 好,这个我得有。另外你们那个投票站离我家太远,我不可能去的,限你三个月之内在我家附近开一个。你不开我去找酋长说。
3 当公民意思是要遵循禁酒令了是不是?不让打牌坐庄了是不是?你玩我是吧,我不要,另外你不许代表我在报纸上写我因此很高兴,你写了我就使用呼死你(频繁投递辱骂信件登报,客观史实);
4 你这是钓鱼吧?如果一个法案看起来竟然对印第安人只有好处,那绝对是白人钓鱼,大家记不记得之前xx,xx,xx,xx和xxx啊?我不承认,你是不是准备了三百马润摔咖啡杯为号,我承认了你就………(之前提到过的纳瓦霍人有部分就是这样的);
5 ?投票有啥用,我关心的是当兵。你们限期必须做到
1)因为我不是白人,被白人坑过,所以你来征兵(draft)我可以不去(虽然这一点闹一直没成功,原住民大哥们呵呵一笑,打官司输了就坐牢,不想去就是不去,润了被抓到就躺平,二战期间依旧如此);
2)因为打仗很爽,所以我主动要去(志愿入伍,register)的时候你不许拒绝,拒绝我就告你(二战期间大部分这样闹的成功了,比如四十要当兵的,除了太离谱的比如七十要当兵的);
3)因为我是印第安人,所以当兵后规矩要参考我的意见;比如我们纳瓦霍人有的没文化,请你们白人把我们老乡编制在一起方便互帮互助,并且免费提供文化课(“风语者”史实);另一方面因为我们确实不是黑人,所以禁止你们南方白人在我不爽的时候把我们编在一起和白人隔离,因为这是歧视(编了就闹,1943年胜诉后南方再没这毛病);
4)因为打仗很爽,所以我很高兴是很正常的,高兴了就要庆祝。不爽自己克服(二战起码海军陆战队是有印第安人特色“精神食粮”类服务的,比如战前传统舞蹈之类。冲绳战役时纳瓦霍人马润直接在众战地记者面前用自己的语言高唱海军陆战队军歌Marine’s Hymn,就那个“从的黎波里到蒙特祖玛”,载歌载舞的)

你感受下。

总之这不是个能让部分低龄他乎用户满意地吃到二极管精神低保而去的简单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谈到美国原住民是否拥有投票权这个问题,答案是明确的:是的,现代美国原住民享有投票权,就像所有其他美国公民一样。 然而,这段历史并非一开始就如此,它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斗争,充满着剥夺、不公和最终的争取。要详细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历史根源。早期的排斥与同化政策:在美洲大陆欧洲殖民初期,原住民部.............
  • 回答
    侃爷(Kanye West)退出美国总统竞选,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的,也挺有意思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首先,得说侃爷这人,他宣布竞选美国总统这事儿本身就够让人惊掉下巴的。他不是那种循规蹈矩的政客,本身就自带流量和话题。所以当他真的宣布要干总统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是“来了.............
  • 回答
    美国本土的原住民,我们通常称之为印第安人部落,他们的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样,分布在美国广袤的土地上。要详细讲述每一个部落,那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因为历史上存在过成千上万个部落和语言群体。但我可以为你梳理一些主要的部落类别和一些大家熟知的代表性部落,并尽量用一种更贴近人心的叙述方式来介绍。想象一下,在.............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语言学和人类学领域一个相当核心的谜团。简单来说,美洲原住民语言的多样性之所以如此令人费解,与他们的迁徙历史、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组织方式都密切相关。迁徙的漫长与隔绝:首先,我们要明白美洲原住民的祖先是通过陆桥(最普遍的理论是白令陆桥)从亚洲迁移到美洲的。这个过程并非一次性的大规模迁徙,而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因为“好”和“不错”的定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族裔群体以及不同的个人经历中都可能存在巨大的差异。笼统地说,几乎所有美洲原住民群体在与欧洲殖民者和美国政府的互动中都经历了巨大的苦难、土地丧失、文化压迫和暴力。然而,如果在历史长河中寻找相对而言“关系不错”或者“未被过度.............
  • 回答
    美媒主持人声称“我们没偷原住民土地,这是打仗赢回来的”的言论,存在多方面、极其严重的问题。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事实认知偏差,更触及了道德、伦理、法律以及对一个民族的尊重等多个层面。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详细剖析这些问题:一、 对“偷”与“赢”的定义存在根本性误导和扭曲: “偷”的道德谴责与“赢”的合法.............
  • 回答
    拜登总统的“六步计划”:一次深入的评估,以及美国抗疫之路上的重重挑战美国总统乔·拜登在上任初期,确实推出了一个被他称为“六步计划”的策略,旨在遏制当时仍在肆虐的新冠疫情。这个计划的核心目标是加速疫苗接种、提升检测能力、加强个人防护措施、确保医疗系统的韧性、安全地重开学校和经济,以及制定长期的应对策略.............
  • 回答
    迈阿密苏瑞赛德公寓大楼(Surfside condominium)的剩余部分,在经过漫长的等待和严谨的评估后,选择在夜色中进行爆破拆除,这背后绝非一个简单的决定。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深入剖析,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素驱使着这样一项紧迫而又充满风险的工程:首当其冲的,是安全问题——这是压倒一切的考量。.............
  • 回答
    美国10月份的房价涨幅确实出现了连续第三个月的放缓,尽管这个幅度微乎其微,但它依然是市场正在经历一些变化的重要信号。要深入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因为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利率环境的变化是导致房价涨幅放缓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美联储为了抑制通.............
  • 回答
    2021年美国煤炭产量出现15%的增幅,这是自1990年以来最显著的一次跃升,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宏观经济环境、能源政策调整、以及具体行业动态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宏观经济复苏与能源需求激增:首先,2021年全球经济在新冠疫情冲击后出现了明显的复苏.............
  • 回答
    .......
  • 回答
    美国通胀飙升至三十年之巅: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复杂局面近期,美国通胀数据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一路飙升至三十年来未曾见过的水平,给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切实的压力。这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层层叠加的必然结果。要深入剖析其背后原因,我们需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审视。需求.............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想象力的问题。不过,我们得先梳理一下几个核心点:首先,美国“分给日本100枚原子弹氢弹”这个前提本身,就已经是一个极大的“如果”,而且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设想。原子弹和氢弹是国家主权和军事力量的终极象征,它们是国家安全的核心,任何国家都不会轻易“分发”给另一个国家,尤其是这种规模.............
  • 回答
    20 万集装箱积压在港口,美国供应链紧张,商品短缺物价上涨,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其背后涉及多个相互关联的因素。以下是我认为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并会尽量详细阐述:一、 需求端的“超预期增长”与消费者行为变化:1. 疫情后的消费反弹(“报复性消费”): 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和限制措施的放松,.............
  • 回答
    “二战后美国手握原子弹,为什么没有选择一举统一全球?”这个问题,在很多热爱历史、也对权力博弈感兴趣的人心里萦绕了好几十年。这听上去就像一个科幻剧本,但背后牵扯的,是人性、国际政治、战略考量以及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深刻反思。美国没有这么做,并非因为他们不想,而是因为那个年代,这样做实在是一个代价大到无法承.............
  • 回答
    纽约时代广场近日发生的这起爆炸事件,确实让人心头一紧,尤其是“窨井爆炸”这个说法,更是勾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和担忧。这种爆炸,虽然不像我们电影里看到的那种大楼被炸毁的场面,但发生在人潮涌动的时代广场,其潜在的破坏力和对市民心理的影响却不容小觑。首先,要关注的是这次事件的具体原因和调查进展。虽然报道里提到.............
  • 回答
    关于美国在老挝的炸弹未爆炸比例以及原因,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令人痛心的历史遗留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咎于“军工质量不好”,这其中涉及的因素更加多层次和系统化。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美国在老挝的军事行动,主要是发生在越南战争期间,但又被称为“秘密战争”。美国政府为了规避国内的政治阻力以及国际社会.............
  • 回答
    密苏里州持续的反种族歧视抗议,绝非仅仅是某个孤立事件的爆发,而是植根于美国社会长久存在的、多维度且相互交织的结构性问题。要理解这场抗议的深层原因,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历史遗留的种族不平等、司法系统中的偏见,以及在现代社会中仍在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差距。首先,历史的阴影从未真正消散。尽管民权运动在法律上废除了.............
  • 回答
    当然,聊到“蛋壳原则”这个词,在美国法律界,那绝对是绕不开的一号人物,而且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奇特,但它代表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尤其是在侵权法(Torts)领域。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蛋壳原则”,或者更准确地说,它的正式名称——“蛋壳受害者原则”(Eggshell Skull Rule)。这个原则,就像.............
  • 回答
    原定于10月15日的第二场美国总统大选辩论取消,无疑给原本就跌宕起伏的选情注入了新的变数。这场辩论的消失,可能会在几个层面产生显著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共同塑造着选民的认知和最终的投票倾向。首先,对于两位候选人的竞选策略而言,这是一个重要的调整信号。 辩论,尤其是这种全国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