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规模化农业的缺点是什么?

回答
美国规模化农业(也称为工业化农业、集中化动物饲养业 CAFOs 或大型农场)在提高粮食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它也带来了一系列显著的缺点,对环境、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缺点:

1. 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水体污染:
化肥和农药径流: 大量使用合成化肥(如氮和磷)和农药。当这些化学物质被雨水冲刷或灌溉时,它们会流入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这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大量繁殖(水华),耗尽水中的氧气,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死亡(死区)。
畜牧业废水: 规模化养殖场产生的动物粪便、尿液以及清洗用水含有大量的氮、磷、细菌(如大肠杆菌)、病毒、抗生素和重金属。这些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的废水径流是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土壤侵蚀: 大面积单一作物种植模式,特别是采用耕作方式,会剥离土壤表面的植被,使土壤更容易受到风和雨水的侵蚀。这会导致有肥沃表土的流失,降低土壤肥力,并增加洪水和泥石流的风险。

土壤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单一作物种植(Monoculture): 规模化农业倾向于种植单一作物或有限的几种作物(如玉米、大豆、小麦)。这会消耗土壤中特定的营养物质,降低土壤的养分多样性,并增加作物对病虫害的易感性,从而需要更多的农药。
土壤板结和肥力下降: 重型机械的使用、缺乏有机物补充以及过度耕作会导致土壤板结,阻碍水分和空气的渗透,降低土壤微生物的活性,长远来看会降低土壤的肥力。
生物多样性减少: 大片单一作物种植区域挤占了自然栖息地,减少了野生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空间。同时,大量使用农药会杀死非目标昆虫(包括授粉昆虫如蜜蜂),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氨气排放: 畜牧业,特别是集约化养殖场,会释放大量的氨气(NH₃)。氨气是空气污染物,可以形成细颗粒物(PM2.5),对人类呼吸系统健康有害,并会导致酸雨。
甲烷(CH₄)和氧化亚氮(N₂O)排放: 畜牧业是甲烷(来自反刍动物的消化过程和粪便)和氧化亚氮(来自粪便和化肥使用)的重要来源。这两种气体都是强效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有显著影响。
农药和化肥生产的碳足迹: 合成化肥和农药的生产过程本身是能源密集型的,消耗大量化石燃料,并产生碳排放。
交通运输的碳排放: 从农场到加工厂再到市场的长距离运输也增加了化石燃料的消耗和碳排放。

水资源消耗:
灌溉: 规模化种植(尤其是棉花、玉米等作物)需要大量灌溉用水,尤其是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这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河流流量减少,影响湿地生态系统。

2. 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小农户的生存危机:
竞争压力: 大型农场能够通过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享受政府补贴和市场议价能力,对小规模家庭农场构成巨大竞争压力。许多小农户难以与之竞争,被迫出售土地或转行。
资本和技术门槛: 规模化农业需要大量资本投入购买大型机械、种子、化肥、农药和动物饲料,这使得新进入者或小型农户难以进入。

社区的衰退:
就业机会减少: 尽管农场规模扩大,但机械化程度提高,所需的劳动力反而减少。一些小农经济社区因此失去就业机会和活力。
经济依赖性: 一些地区过度依赖少数大型农场或农业加工企业,经济结构单一化,一旦这些企业出现问题,会对整个社区造成毁灭性打击。

食品安全和质量的担忧:
抗生素滥用: 在集约化畜牧养殖中,为了预防疾病和促进生长,常常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这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细菌的产生,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为这些耐药性细菌可能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类。
农药残留: 虽然有监管,但农药在蔬菜、水果和谷物中的残留仍是潜在的健康风险,尤其对儿童可能产生长期影响。
加工食品的健康问题: 规模化农业生产的原料往往被用于生产高度加工的食品,这些食品通常富含添加剂、高盐、高糖、高饱和脂肪,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
病原体传播风险: 在高密度集中的动物饲养环境中,疾病更容易爆发和传播,一旦爆发,可能需要大量使用抗生素,或存在病原体污染食品的风险。

政治和经济权力集中:
少数大型农业企业和食品加工公司控制着大量的土地、资源和市场份额,拥有强大的政治游说能力,这可能导致政策向有利于大型企业倾斜,进一步挤压小农的生存空间。

3.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抗生素耐药性: 前面已提到,畜牧业中抗生素的滥用是导致全球抗生素耐药性危机的重要推手。
接触农药和化学品: 农场工人和居住在农场附近的居民可能长期暴露于农药、化肥和其他农业化学品,可能增加患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生殖系统问题等风险。
食品中的化学物质: 除了农药残留,动物饲料中的添加剂、加工过程中的添加剂,以及包装材料中的化学物质都可能进入食物链,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影响。
营养质量的可能下降: 尽管产量提高,但一些研究表明,由于土壤肥力下降、过度依赖合成肥料以及培育高产量品种,一些农作物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素的含量上可能不如传统耕作方式种植的作物。
心理健康影响: 失去土地、生计艰难以及对大型企业的无力感可能给小农户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健康问题。

4. 其他缺点:

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较低: 规模化单一作物种植的模式对气候变化(如极端天气、干旱)的适应能力较弱,一旦遇到不利气候条件,可能导致大面积歉收和价格剧烈波动。
对地方性食物系统的破坏: 这种模式倾向于生产标准化、长距离运输的商品化食品,削弱了地方食物系统的韧性和多样性,也可能导致消费者与食物生产过程的脱节。

总而言之,美国规模化农业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其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对小农户和社区的冲击、以及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都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这些缺点促使人们开始探索更可持续、更健康、更公平的农业模式,如有机农业、再生农业、农林复合系统以及支持本地食物系统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的《我国农业改革的逻辑以及进一步改革的思路》中基本都说到了:



  在我们的思维中,美国农业当然是高科技、高收益、高效率农业的典范。例如:@楚天鸿烈《美国的农村,农业与农民》天涯论坛_天涯社区 中的绝大多数回复者就是这个观点,“美国农民一人种地3000亩”、“一个美国农民产粮150吨可以养活200个美国人”的说法当年我在农大课堂上就多次听到,我也曾深以为然。即使看了《食品公司》爱奇艺-在线视频网站-海量正版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等影片和资料之后,了解到高科技残酷无情的另一面,和垄断公司对利润的追求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之后,依然如故。

  直到近年对美国农业有了进一步认识,才明白,这只是个美丽的误会。

  一、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国家数据-年度数据-就业人员和工资-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 国家数据 中国2007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员3.07亿人,耕种了约18亿亩耕地(播种面积22.66亿亩),人均耕种约7亩耕地。美国劳工部统计的常年农业从业人口(farmers)为200万人,经营约200万个农场,常年耕地面积约24亿亩,平均每个农场耕地面积高达1200亩。以色列2012年全国有270个基布兹组织,成员总体有12万人,平均每个基布兹有450名成员,拥有约7500亩土地,人均16.7亩(以纯农业从业人口计,人均100亩)。再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2007年统计数据(《各国农业产值列表》http://zh.wikipedia.org/wiki/各國農業產值列表 )及相关数据:

  中国18亿亩耕地、3亿农业从业人口生产了3864.48亿美元农业产值,亩均农业产值214.7美元/亩,人均农业产值0.13万美元/人;

  美国24亿亩耕地、200万农业从业人口生产了1846.99亿美元农业产值,亩均农业产值77.0美元/亩,人均农业产值9.24万美元/人;

  印度25亿亩耕地、5亿农业从业人口生产了1757.48亿美元农业产值,亩均农业产值70.3美元/亩,人均农业产值0.04万美元/人;

  日本0.7亿亩耕地、260万农业从业人口生产了156.76亿美元农业产值,亩均农业产值222.4美元/亩,人均农业产值0.6万美元/人;

  荷兰1200万亩耕地、约22万农业从业人口生产了96.05亿美元农业产值,亩均农业产值800.4美元/亩,人均农业产值4.37万美元/人;

  丹麦4000万亩耕地、约8万农业从业人口生产了54.34亿美元农业产值,亩均农业产值135.8美元/亩,人均农业产值6.79万美元/人;

  以色列600万亩耕地、约10万农业从业人口生产了17.83亿美元农业产值,亩均农业产值297.2美元/亩,人均农业产值1.78万美元/人;如果纯以基布兹组织计算,则是以200万亩耕地、约2万农业从业人口生产了7.13亿美元,亩均农业产值356.5美元/亩,人均农业产值3.56万美元/人。

  注:1、此处美元为国际元(InternationalDollars),是以1999年至2000年之美元为基准计算的虚拟美元。为便于比较,后面未作说明的产值均排除通胀和汇率因素以此为准。2、世界银行有最新的数据,因口径问题有差异,但大势大致相同,有兴趣:data.worldbank.org.cn/i

  二、

  如果不考虑土地生产率只考虑劳动生产率,每个农业从业人口高达9万美元的产值毫无疑问是令人惊艳,傲视群雄的!这也是“美国农业当然是高科技、高收益、高效率农业的典范”的基础。

  但是,

  200万“farmers”的正确翻译是农场主,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或农业从业人口。美国家庭农场平均耕地面积1200亩,农忙时即使大量使用农机也无法兼顾,而且,尤其是以水果、烟草、蔬菜为代表的各种经济作物的育苗、移栽、采收等环节要求精细管理,在高度智能化农业机械问世之前,依然需要大量季节性劳工。

  所以,除了农场主及其家人外,美国农场的运作常常也需要雇佣劳动力,即农场工人(farmworker),但在美国的人口统计中算为工人(worker)。因为他们大多是流动性很大的季节性雇工,且绝大部分是来自墨西哥以及中南美洲等地的移民、持H-2签证的外国工人、或非法移民,所以没有很确切的数据。但粗略估计加州就超过60万人(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33万人),而仅北卡罗来纳州烟草农场工人与雷诺公司谈判时提供的该州烟草农场工人就达3万,全美有210(劳工统计局数据)~500(研究人员抽样估计数据)万农场工人(farmworker)。

  中国有联合收割机等季节性农机流动作业,美国也有季节性农场工人流动作业。

  以200万“farmers”+400万“farmworker”=600万农业从业人口计算,美国人均农业产值从9.24万美元/人下降到了3.08万美元/人。

  此外,根据美国劳工部1995年的一项抽样调查,美国的农场工人70%出生于美国本土之外,1/3以上是非法劳工,童工现象也很严重,大概有8%的17岁以下的童工。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非法劳工和童工的比率一直在持续上升。西班牙《起义报》报道2009年美国约有40万儿童从事合法的农业工作,其中绝大多数是西语裔。美国农场工人就业培训计划主席戴维斯·斯特劳斯称,数十年以来一直有年龄低于8岁的儿童从事此类工作,而且他们在工作过程中使用的是锋利的劳动工具和危险性极高的农药。该机构领导委员会主席厄尼·弗洛里斯表示,美国因从事农业工作而死亡的人口中有20%是儿童。同时,非法劳工的收入水平远远低于美国法定的最低工资,加州的农业重镇Fresno是美国城镇中人口贫困率和营养不良率最高的,就是因为聚居在这里的大量农业工人收入极低。而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美国这种农业模式的运行才得以维持。

  美国移民新政难解加州农业劳力短缺之困 网站地图

  奥巴马移民改革致美国农场主担忧劳动力短缺 奥巴马移民改革致美国农场主担忧劳动力短缺

  人权组织曝美烟草农场童工悲惨生活 每天12小时工作 人权组织曝美烟草农场童工悲惨生活 每天12小时工作

  这让美国农业的光环顿时暗淡无光。

  三、

  褪去“劳动生产率”这个光环后重新审视,我才发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风险、高补贴的美国农业问题严重,正紧随美国走上这条路的中国农业也必须尽早改弦易辙。

  首先,高投入、高消耗。美国农业实质是一种“能源转化系统”,其功能是把不能直接消费、不能再生的能源和资源变为可供消费的农产品,从投入到产出再到加工、储运、销售,整个过程都是靠不可再生资源特别是石油来支撑的。美国每年生产的3亿多吨粮食,须消耗石油6000~7000万吨、钢铁约800万吨、化肥(折纯)约4000万吨,广义农药(原药)100万吨以上。1990年以前的30年,美国粮食单产提高77%,而能耗却增加了6倍;1990年之后20年,粮食增产1倍,而农业消耗能量增加了3倍。现在,美国农业是世界上耗能最高的农业,每生产1卡的食品需要额外投入0.2~0.5卡的能量,如果世界各国都采用美国农业生产方式,那么占全球目前消耗量50%的汽油要用来生产食物。

  其次,高污染。美国农业过分依赖化肥和农药,导致了土壤恶化和环境污染。美国31个州存在化肥污染地下水的问题,衣阿华州大泉盆地在1958—1983年的25年间,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浓度增加了3倍。大面积的连年单作,加之长期的机械耕作,平均每年有31亿吨土壤流失,每生产一蒲式耳的玉米就要因此流失—蒲式耳的表土。美国中西部一带农田的表土,早年普遍深达1.8米,是世界上罕有的肥沃土壤,目前局部表土只剩下0.2米。同时,由于不恰当的灌溉方式以及化肥施用,有5500万到6000万公顷的土地在过去五十年里因盐碱化而土质退化严重。化学化的农业还有一个效益递减的问题。以美国玉米为例,1980年平均每施用一吨化肥可以收获15到20吨玉米;到1997年,每施用一吨化肥只能收获5到10吨玉米。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今天的中国并更为严重:由于土壤有机质的减少和土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农民必须使用更多的化肥、农药才能维持同样的产量,再加上化肥和农药价格节节上涨,使得农民要不断增加资金投入才能保持同等收入,这其实也是近年“三农问题”的原因之一。)

  要知道,这还是美国有大量可耕地进行轮休轮耕的情况下,如果原本就是沙漠的以色列,或人均耕地仅1.4亩的中国长达半个多世纪如此,可能早已无法容人类生存。

  再次,高风险。产业化大农业带来的大规模单一化的种植,也使得一些病虫害的大规模爆发即使在农药的施用下也无法控制。1970年美国玉米因斑病菌大流行(southcornleafblightepidemic)15%的玉米产区颗粒无收,减产1650万吨。究其原因,传统农业使用众多的本地品种,而现代农业片面追求高产,一个品种种植面积占全美85%以上,但该品种容易受玉米斑病菌T小种的感染,最终导致了不可控制的病害爆发。在作物和家畜方面都是如此。由于新品种的单一性和工业产业链的连续性,一旦受到病原体的危害,灾难将可能是全球性的,尤其是在孟山都、先锋等巨无霸公司控制了全世界种子(含亲本)、农业化学品市场一半的今天。所以,20世纪中叶以后,一系列危害食品安全的食品污染事件接连发生,疯牛病、恶性大肠杆菌和二恶英污染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例子(详见纪录片:《食品公司》爱奇艺-在线视频网站-海量正版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

  最后,高补贴。美国对农业实行高额补贴,被纳入农业补贴范围的农产品包括玉米、高粱、大麦、燕麦、水稻、大豆、油料、棉花、奶类、花生、糖类、羊毛和马海毛、蜂蜜、苹果、干豆类等大约20种,几乎涵盖了所有大宗农产品。2000年,美国农民净收入总额547亿美元,其中257亿美元来自联邦政府的直接补贴,补贴额占净收入的47%。2001年,美国对农业各种形式的直接间接补贴总额是953亿美元,进入农场主口袋的占农场农业总收入的11%,占农场农业净收入的42%,平均每个农户每年能从政府那里得到1万多美元补贴。而“2002年农业安全和农村投资法案”在2002—2011年向农业提供了1900亿美元的巨额补贴,比原有的《农业法》所确定的拨款额度增加了近80%。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由于美国政府财政吃紧,奥巴马政府决定削减农业补贴。但联邦政府2010年的各项农业直接补贴仍高达270亿美元,2011年为233亿美元,2012年的财政预算则为238亿美元。《欧美农民种田为何能得到大量补贴?(组图)-404,您访问的页面已经不存在! 》这种高补贴政策和低价粮食倾销的后果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农民收入下降,农业再生产和提高能力大为削弱,最终引发农业生产和粮价动荡,甚至政局动荡。

  美国农业实质上是资本、技术和能源密集型农业,即采用现代化的设施及农业机械装备,依赖大量地投入化学肥料、农药、杀虫剂、除草剂,用高投入换取高产出,这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作为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农业本性,不可避免地造成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病虫害持抗性增加、品种资源单一化等一系列问题。尤其严重的是能量的“投入产出比”随着投入的增加反而下降。这种农业模式陷入了经济和生态的双重困境:资本替代土地的结果是大量的能源消耗、巨额投入和沉重的财政负担,并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灾难;资本替代劳动力的结果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导致了失业、贫困和两极分化。

  这种所谓的现代农业,如果没有大量化石能源的支持,只怕也会同样面临朝鲜农业的困境,所以注定是不可持续的,是不值得中国农业效仿的。

  注:生产的诸多要素(资本、土地、劳动、科技等),从理论上讲是有一个大致的科学投入比例,才能实现高效、高质、环保地生产和发展。但在有时,为了达到最大利润,采用不适宜、不科学的技术手段牺牲环境、耕地潜力和社会发展潜力,例如过度使用化肥农药、过度压榨劳动等,片面追求单位面积或单位劳动的高产量、高产值,就是“资本替代土地”或“资本替代劳动力”。

  四、

  1、美国农业的优势在于高补贴、高科技、高度机械化、高度规模化之下的高效率农业。与其它模式的本质差异在于:最大地以资本排除劳动。

  2、美国农业的高效率是建立在没有把“不需支付成本或成本很低的生态、耕地等自然资源”纳入核算体系的高效率。当然,这也是美国得天独厚的体现之一:耕地资源极丰厚,生态容量很大,容许他们挥霍一时。

3、美国农业的核心问题在于垄断公司、资本力量对农科研究方向和农业发展方向的控制,即使不考虑对各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的影响,也不考虑美国农业长远发展和生态问题,仅仅考虑美国国内当前,也造成了巨额补贴全肥了各垄断公司,真正的生产者受益极少却只能为了这微末小利沦为垄断公司的工具人。

  当然,美国农业再不环保,再不高效也是美国自己的事,只要中国认识到其局限性就与我们无关。

  但是,利用美国农业的高补贴、高技术、高度规模化等优势,通过低价倾销粮食,在赚取了巨额利润的同时,美国三大垄断粮商ADM、邦吉、嘉吉在2000年前后完成了垄断整合,控制了全世界2/3的粮食交易量(加上法国路易达孚则是80%)。另一方面,孟山都、先锋等巨无霸公司则控制了全世界种子(含亲本)、农业化学品市场一半!

  不谈什么阴谋论,仅是财团粮商对利润的追求就已经很危险了。2005年ADM、邦吉、嘉吉借口粮价过低推动美国通过《国家能源政策法》,在生态的旗号下每年上亿吨的粮食被转化为生物能源。结果,2008年在世界谷物产量较上一年度增长2.6%,较2004年度增长17.7%(世界人口增长率约1.3%),达到创纪录的21.64亿吨的情况下,全球小麦价格较三年以前上涨幅度高达181%;作为全球大米价格基准的泰国大米(破碎率5%)在已经较常年大幅上涨的基础上,2008年03月27日,1天内从580美元/吨涨到760美元/吨,涨幅超过30%;泰国100%B级白米离岸价最高时超过1100美元/吨,达到2004年价格5倍以上。1年之后粮价才回复到正常水平。

  自古有云“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稳定、适中的粮价虽然让粮商们没有操作空间,却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而在垄断粮商所导演的这场粮价陡升急降的大剧中,各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受到了沉重打击,这也是中国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粮食安全”的原因。

  基于同样的原因,我支持研究和利用转基因技术,但我反对由孟山都、先锋等商业垄断公司主导的转基因,更反对由他们主导的以垄断公司利润为目的、以化学农药为核心的简单粗暴的植保技术路线。

  世界农业在受惠于美国农业模式的高技术等的同时,受其之害更甚。

……

后面与本问题没多大关系,就不贴了,有兴趣了解请到



春过雪消:工业化之前的全国平均粮食亩产最高能有多少?

春过雪消:地主阶级是怎样阻碍生产力发展的?

春过雪消:如何评价人民公社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春过雪消:小农经济(包产到户)是否已到最后的末路?

春过雪消:为什么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了农民的主体地位?

春过雪消:我国农业改革的逻辑以及进一步改革的思路?

春过雪消:农村的乡村振兴的根本怎么建设,农村的根本出路到底是什么?

春过雪消:为什么连续13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三农问题,但是农业却没明显的发展?

春过雪消:194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水平和规模在世界上能排到什么等级?

春过雪消:如何评价建国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工业体系?(近现代史之核心:国家工业化——不能理解工业化的重要和困难的人,没有资格评论中国近现代史)

春过雪消:就中国而言,近代到今最伟大的人是谁?

春过雪消:平常都说印度的缺点,有没有人普及一下印度的优点及优势?

春过雪消: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讨厌日本?单纯因为历史?

春过雪消:为什么一些人觉得美国是中国的敌人而不是朋友?

春过雪消:如果你可以改变你的国家一个政策或者法律,你会改变什么?

春过雪消:有哪些农业上的事实,没有一定农学知识的人不会相信?

春过雪消:中国整体的潜力有多大,尽头在哪里?

user avatar

其实美国农业真的已经火力全开了。美国许多干旱的地方都靠灌溉开垦成农田了。不要以为美国许多地方降水多美国水资源就丰富。美国的蒸发量比中国整整大了一个等级,在美国,可以感到美国的风也远比中国大。中国北方冬天呼呼的西北风在美国一点不算大。因为风大,以及美国的太阳辐射很强,美国许多地方的蒸发量很大。在中国,降水量400mm以上就可以长森林了,美国要750mm以上才可以,为什么?因为美国蒸发量也大。《Oh, Susanna》里有一句歌词It rained all night, the day I left .The weather it was dry .为什么rained all night,可weather 还dry呢?因为美国整体蒸发量比中国大很多。美国大部分干旱的气候使美国的农业需要巨量的灌溉。美国的地下水这种几千年内几乎不可再生的资源已经被抽出许多了。美国许多地方因为过量抽取地下水,地面都沉降十几米了。地下水抽完了,几千年内就再没有了。美国抽取科罗拉多河河水灌溉农田,这使科罗拉多和几十年都没有流进海里了。所以,美国的国土真的已经为了农业在超负荷运转了。比比下头的世界水资源地图。中国半绿半黄,美国几乎全黄。


user avatar

当然是宏观与微观的矛盾了。

规模化农业依赖石油、物流、机械等配套。

任何一环失能,系统就崩溃。

本次的东西岸港口供应链阻塞就是典型案例。

微循环与大循环,总要有一些。想异化,必然要支付异化的成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规模化农业(也称为工业化农业、集中化动物饲养业 CAFOs 或大型农场)在提高粮食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它也带来了一系列显著的缺点,对环境、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缺点:1. 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水体污染: .............
  • 回答
    关于美国经济规模是否被“夸大”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包括衡量经济规模的标准、实际经济活动的构成、以及与其他国家经济规模的比较。总的来说,美国经济规模在国际上是毋庸置疑的领先者,但“夸大”的说法可能指向的是某些特定方面的理解偏差或对某些衡量.............
  • 回答
    美国城市规模普遍较小,这个说法其实有点笼统,需要分情况来看。如果我们将“城市规模”理解为核心城区的人口密度和规模,那么美国确实有很多城市(尤其是新建的、或者主要以郊区为主导的城市)在这方面显得不如一些欧洲或亚洲的大城市密集和庞大。但如果从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的总人口和经济体.............
  • 回答
    拜登政府确实在公开场合频繁强调美国经济的韧性和增长,特别是与他上任之初相比。他经常拿就业数字、通货膨胀率的下降以及GDP的增长来佐证美国经济的“更大了”和民众“腰包更鼓了”的说法。从数据上看,美国确实在拜登任内经历了一段相对强劲的经济复苏。就业市场表现抢眼,失业率处于历史低位,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
  • 回答
    美联储决定“不限量”购买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这个消息在金融市场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理解这个举措的深层含义,需要我们剥开表面的“不限量”三个字,深入探究其背后的逻辑、潜在的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美联储这种操作,通常是在金融市场出现极端压力时才会.............
  • 回答
    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前往朝鲜半岛,以及即将到来的美韩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这无疑是近期东北亚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动态。这件事的背后,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既有地区安全博弈,也有地缘政治考量,还有军事战略的调整。下面我来尽量详细地分析一下。首先,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的部署。 “卡尔文森”号(USS Car.............
  • 回答
    加州新任州长加文·纽森(Gavin Newsom)决定大幅削减原定加州高铁项目的规模,这是一个牵动美国铁路发展未来走向的关键节点,其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影响也深远广泛。为何选择缩减规模?纽森政府做出这一决策,主要出于对项目成本超支和延期交付的担忧。最初设想的加州高铁项目雄心勃勃,旨在连接旧金山和洛杉矶.............
  • 回答
    俄方称美国狂买俄罗斯原油,进口石油规模大幅增长 43% 达到 10 万桶/日。这个消息乍听之下,可能会让人有些意外,毕竟在美国对俄罗斯实施多项制裁的大背景下,出现这样的情况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挖掘。首先,“狂买”这个词本身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虽然俄方给出了具体的数字——进口规模增长43%,达到10万桶/.............
  • 回答
    马斯克关于中国未来经济规模可能达到美国2到3倍的预测,基于多个维度的分析,涉及人口、消费潜力、技术发展、政策支持及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等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其背后的逻辑: 1. 人口结构与劳动力红利 人口基数与年轻人口:中国拥有14亿人口,而美国约3.3亿,人口规模差距显著。中国的人口结构中,劳.............
  • 回答
    关于“美国规定 M2 不得超过 GDP 的 70%,而中国 M2 是 GDP 的两倍”这一说法,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辨析,因为这其中包含了一些不完全准确和容易引起误解的表述。核心问题分析:1. “美国规定 M2 不得超过 GDP 的 70%”: 这个说法不正确。美国并没有这样的法定限制。M2 与 G.............
  • 回答
    关于“在美国规定阳台不能晾衣服”的说法,实际上是存在一定的误解。美国并非全国统一规定阳台不能晾衣服,但确实存在一些具体情况和限制,以及与此相关的普遍性观念,这些共同导致了阳台晾衣在美国并不普遍,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社区。为了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为什么会有“阳台不能晾衣服.............
  • 回答
    美国海关对香港出口货物不再允许标注“香港制造”的规定,这看似是针对原产地标识的一个细微调整,但其背后牵扯的却是复杂的中美贸易关系以及香港独特的地位,影响深远且不容忽视。要理解其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直接影响:成本、品牌与市场认知最直接的改变无疑是生产商和出口商需要承担的成本增加和操.............
  • 回答
    要弄清楚美国法律在购枪年龄上的这个“奇怪”规定——18岁能买长枪,21岁才能买手枪——得先从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讲起。这玩意儿是根基,说的是“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但宪法这东西,说到底是一套原则,具体怎么落地,还得靠国会和各州立法。长枪(Rifles and Shotguns):18岁门.............
  • 回答
    凯润·斯金纳(Kiron Skinner),作为美国政策规划主任,她将中美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定性为“两个种族之间的斗争”,这一论调无疑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也极具深意。要评价她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包括其言论的背景、可能意图、以及它所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首先,理解斯金纳的背景和其在政府中的角.............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足球和篮球两种运动在激励机制上的根本差异,以及围绕这些差异所形成的文化认知。为什么在中超,“输球保级”是一种令人唾弃的丑闻,而在NBA,“摆烂”却成了常态,甚至被视为一种理性的策略?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白“输球保级”和“摆烂”的本质区别。“输球保级”在足球语境下,指的是.............
  • 回答
    好的,关于拜登政府取消对中国和欧洲等旅行限制的入境新规,除了这个最核心的变动之外,还有一些细节和延伸信息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它们共同勾勒出了美国在后疫情时代对国际旅行和边境管理的策略调整。核心变动:取消旅行限制,转向疫苗接种证明最直观的改变就是,美国不再对来自中国、欧洲(申根区)、巴西、伊朗、英国和爱.............
  • 回答
    朝鲜战争中,美军并没有像二战那样大规模地使用空降兵,这其中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相互关联,共同影响了美军的战略决策。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当时的战争性质、地形地貌、空中优势以及后勤保障等角度来深入剖析。首先,战争的性质和目标是决定空降兵使用规模的一个关键因素。朝鲜战争初期,战争的目标并非是.............
  • 回答
    关于解放军能否完成类似美军空降师规模的成建制空降,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军事战略、装备技术、训练水平、后勤保障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答,需要深入剖析各个环节。首先,我们得明确“美军空降师规模的成建制空降”究竟是什么概念。以美军最典型的第82空降师为例,它是一个拥有约17000人的作战单位,能够.............
  • 回答
    中国暂停进口部分美国农产品,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可得好好捋一捋。它不是凭空发生的,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中美两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博弈。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大背景——中美贸易战。当时,美国特朗普政府开启了一系列关税措施,对中国商品加征了高额关税,而中国也进行了反击。在这样剑拔弩张的气氛下,两国签署了“第一阶段经.............
  • 回答
    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俄罗斯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是基于历史和政治共识,而非可以通过单一国家或组织的决定来剥夺的。以下从法律、政治和国际关系角度分析这一问题的复杂性: 一、联合国宪章的法律基础1. 宪章第23条 《联合国宪章》第23条明确规定,安理会由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国、法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