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规定 M2 不得超过 GDP 的 70%,而中国 M2 是 GDP 的两倍」的说法是否正确?

回答
关于“美国规定 M2 不得超过 GDP 的 70%,而中国 M2 是 GDP 的两倍”这一说法,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辨析,因为这其中包含了一些不完全准确和容易引起误解的表述。

核心问题分析:

1. “美国规定 M2 不得超过 GDP 的 70%”: 这个说法不正确。美国并没有这样的法定限制。M2 与 GDP 的比例是一个经济指标,反映了经济中货币供应量相对于经济产出的规模,但并非由法律强制规定上限。

2. “中国 M2 是 GDP 的两倍”: 这个说法在大致的方向上是正确的,但数字会随时间变化,并且“两倍”的表述可能略有偏差。中国 M2 与 GDP 的比率长期以来都远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包括美国。

详细解释:

1. 关于美国的 M2 与 GDP 比率:

M2 的含义: M2 是一个衡量货币供应量的指标,它包括了流通中的现金(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其他存款(如储蓄存款、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存款等)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等。M2 是一个流动性相对较高的货币总量。
GDP 的含义: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它是衡量经济规模和产出的核心指标。
M2/GDP 比率的意义: 这个比率可以用来衡量经济中货币的充裕程度。
过高: 可能意味着货币供应过剩,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压力,或者货币未能有效地转化为实体经济的投资和消费。
过低: 可能意味着货币供应不足,可能制约经济增长,或者经济活动主要依赖信贷而非广泛的货币流通。
美国的实际情况: 美国的 M2/GDP 比率在历史上是波动的,但从未有法定规定其不得超过 70%。事实上,在近年来的某些时期,美国的 M2/GDP 比率已经超过了 100%,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采取了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 M2 大幅增长。即使在疫情前,这个比率也常常在 70% 以上,并且在 2020 年后显著上升。

2. 关于中国的 M2 与 GDP 比率:

中国 M2/GDP 比率为何偏高? 中国 M2/GDP 比率之所以长期远高于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金融结构: 中国的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大部分融资是通过银行贷款进行的,而这些贷款会派生出大量的存款,从而推高了 M2。与美国相比,中国的直接融资(如股票和债券市场)的比例相对较低。
储蓄率: 中国居民的储蓄率相对较高,大量储蓄以存款形式存在于银行体系中,这也构成了 M2 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阶段和改革开放: 在经济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货币供应量往往需要保持相对充裕。
货币创造机制: 中国的货币创造机制,特别是外汇占款(央行购买外汇而投放的本币)在过去一度是重要的货币投放渠道,也对 M2 规模产生了影响。
M2 的构成: 中国的 M2 包含了更广泛的金融负债,例如一些类存款的金融产品也可能被纳入统计范围,这使得其规模看起来更大。
“两倍”的表述: 截至 2023 年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为 266.41 万亿元,而 2023 年中国 GDP 约为 126.06 万亿元。 M2/GDP 的比率约为 2.11,也就是说中国 M2 约是 GDP 的 2.11 倍。因此,“中国 M2 是 GDP 的两倍”的说法在大致数字上是接近正确的,反映了中国 M2 与 GDP 之间存在显著的“超调”现象。

总结对比:

| 指标 | 美国 | 中国 |
| : | : | : |
| M2/GDP 比率法定上限 | 不正确。 美国没有规定 M2 不得超过 GDP 的 70%。这个比率是经济运行的反映,而非法律约束。美国的该比率常常高于 70%,并且近年有显著上升。 | 不正确。 中国也没有法定规定 M2/GDP 的比率上限。但中国 M2/GDP 的比率长期以来都远高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并且大约是 GDP 的两倍。 |
| M2/GDP 比率现状 | 在过去,比率在 70%100% 之间波动。近年(尤其疫情后)显著上升,常超过 100%。 | 长期处于较高水平,近年大约在 200% 附近,即 M2 是 GDP 的两倍左右。 |
| 比率偏高原因 | 货币政策宽松、金融市场发达(更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 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高储蓄率、经济发展阶段、货币创造机制(曾有大量外汇占款)、以及对金融负债的广泛统计等。 |

重要提示:

经济指标的变动性: M2 与 GDP 的比率会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货币政策的调整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任何具体的数字(如 70% 或两倍)都只是一个时间点的快照。
国际比较的复杂性: 直接比较不同国家 M2/GDP 比率时,需要理解各国在金融体系结构、统计口径、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差异,才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不能简单地说哪个比率“好”或“不好”,而应结合具体国情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总而言之,“美国规定 M2 不得超过 GDP 的 70%”的说法是错误的,而“中国 M2 是 GDP 的两倍”的说法在大致方向上是正确的,但需要理解其背后复杂的经济原因,并且“两倍”是一个近似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提示:题目已经修改,本答案可能显得文不对题,请看题目的修改记录。

======================

谢谢邀请,看了别的答案才知道,原来这个概念是韩志国弄出来的。说起韩志国,其实是民科类型的人物,但当年他在微博上的认证是“著名经济学家韩志国”,而且很多时候狗屁不通,流毒甚广,一干人等实在看不下去了,最后我一个朋友的同学出手打假,说他那点水平那点训练压根不能称为经济学家。结果韩老师甚为淡定,他把签名里去掉“著名”俩字,变成“经济学家韩志国”。

不扯了,厘清几个概念。M2,即广义货币,是现金加活期存款加定期存款的总和。M2比名义GDP,实际上就是雷静晗的答案所述的,衡量金融深化的指标。如果粗略一点来理解,一个直观的公式是费雪方程式:

M * V =P * Q
货币*货币流通速度=价格*总产品

由于衡量的是名义GDP,相当于总产品*变动的价格,那么M2/GDP=M/(PQ)=1/V,我们就可以把M2对GDP的比值视作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那么,所谓的“美国规定 M2 不得超过 GDP 70%”这种谣言就显得可笑了,美国为什么要规定限制自己的金融深化程度呢?我们把2011年的前12大经济体拿出来,做一个排序,看看他们的M2/GDP比值是如何发展的。

这个图的横轴是年份,纵轴是M2对GDP的比值的百分比。从2011年的最上面数到下面,分别是日本:237,西班牙:203,德国:180,英国:171,中国:167,法国:152,意大利:151,美国:83,印度:72,巴西:69,俄罗斯:48。

说个题外话,如果美国有个韩志国老师,他应该上推高呼,美国怎么了,为啥M2/GDP的比例和印度巴西俄罗斯这三个“金砖四国”国家混在一起?要知道金砖四国中的大哥中国已经赶到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中去了!

许多人对M2/GDP比例高企的一个顾虑是,这个系数越高,是否代表通货膨胀程度越大?不是。通货膨胀已经反映在了名义GDP中,想象一下一个经济体原本的M2/GDP为1,现在一个外生冲击让M2上升一倍,那么M2/GDP会如何?答案是不变,因为通货膨胀了一倍,名义GDP也上升了一倍,两者相除的系数没有任何变化。事实上,M2/GDP的系数,与该国的通货膨胀率是成反比的。我们看看上面一张图,排名第一的日本,2011年的通货膨胀率是-2.1%,通缩第一名;再看看排名末尾的俄罗斯,通货膨胀率高达15.9%,通胀第一名。下图列出了2011年所有国家的M2/GDP和通胀率的散点图,这个答案就更明显了。

上图能看到,M2/GDP的比值与通货膨胀率呈负相关。理由很简单,M2/GDP衡量的是一个国家金融深化的程度,金融深化程度越低的国家,越可能是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在资本积累的阶段,通货膨胀率一定是很高的。

因此,这个问题正确的问法应该是“发达国家的M2/GDP的比例都很高,那为何美国会成为特例,低于100?”这个问题我也不清楚是为什么,没有找到回答这个问题的文献,我个人猜想是和美国的低储蓄率以及M2的计算方法有关,希望有人能给出答案。

user avatar

粗粗浏览了一下几个高赞答案的评论区,得出一个结论:

很多人并不是真要知道M2对经济的影响,而是要得出一个“中国经济有问题”的结论。任何与这个结论不符的回答,都被斥之以“无用”或者“胡说”。

至于从M2是不是真能推导出这个结论,也并不重要,对这些人来说,得出这个结论最重要。

恨国党们并没有走远,只是换了个面具,假装自己是爱国人士,底子还是黑的。

M2,通俗一点解释就是为了产生GDP而投入的广义货币量。

而造成M2与GDP比值高的原因有很多,可以是货币效率低,可以是GDP统计偏小,也可以是间接融资多,或许也可以是老百姓太喜欢在家里藏现金。

别小瞧家里藏现金这事儿,以前有个案子,山西一煤老板家保姆,从煤老板放钱的小屋里用很长时间,一点一点的偷了两百多万现金,而这个煤老板一家竟然毫无察觉。

再如很多贪官被抓后,都有家藏海量现金的剧情。

理论上,M2高,应该会带来通胀,但实际上中国的通胀率一直不算太高,大多数时间表现很温和。

房价的高涨确实吸收了太多的居民收入,但这并不会降低M2,因为房地产商和卖地的政府,终究还是会把这些钱花出去,流动性并没有被收回。

更可能的原因是中国实际存在着大量没有被统计到的经济活动,比如不缴税的企业,比如卖淫,比如收受贿赂,收受回扣等等。除了这些黑勾当,其实你去街边小贩手里买菜,也算是,因为他们也都是现金交易,很多人也不缴税。餐馆以前有很多是定额税,和营业额不是正比关系。服务业很多都是如此,很难统计。

举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

你去某洗浴中心消费,888,做了个大宝剑。

这个行为最终被统计到GDP里的就极少。正因为如此,很多地方的洗浴中心用水价极高,算是变相让他们纳税吧。

考虑到中国如果以平价购买力计算GDP是美国的1.2倍,再考虑到我们未被统计的GDP规模显然比美国大(毕竟美国毒贩子都得如实申报收入,手动狗头。)再考虑某些中国人有在家大量藏钱的传统,还要考虑境外不知道地下流通着多少人民币,缅甸、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非洲一些国家,人民币都可以用于直接购买商品和服务,当地流通的人民币数量也不小。

所以M2的差距并不是表面上那么夸张。

结论:

首先很遗憾,中国M2与GDP比值高,推导不出“中国经济有问题”的结论,更推导不出“中国经济将要崩溃”的西方几十年持之以恒的预言。

反倒是M2不能超过GDP70%的灯塔之国,经济发展肉眼可见的不如中国经济发展有力。

才疏学浅,确实无能无力啊。

其次M2高企,也不是什么好事,是一个隐患,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

user avatar

@Zampeli Diana

邀。这个问题牵涉到两个子问题——关于M2的定义,以及所谓金融深化的问题。

M2的定义问题。美国跟中国有没有差距?答案是肯定的。

美联储的定义:

“ M2 consists of M1 plus (1) savings deposits (including money market deposit accounts); (2) small-denomination time deposits (time deposits in amounts of less than $100,000), less 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 (IRA) and Keogh balances at depository institutions; and (3) balances in retail money market mutual funds, less IRA and Keogh balances at money market mutual funds.”

人民银行的定义——"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广义货币的供应量"。但是注意,在2011年,人民银行把口径进一步放宽了(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方面负责人关于广义货币供应量(M2)数据的说明

):“考虑到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住房公积金存款规模已较大,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较大,2011年10月起,人民银行将上述两类存款纳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统计范围。对此,人民银行在2011年11月11日公布今年10月货币供应量统计数据时已在注3中予以说明。

按完善后的口径,2011年10月M2余额为81.68万亿元,2010年10月M2余额为72.35万亿元,其同比增速为:(81.68-72.35)/72.35*100%=12.9%。(完)”

也就是说美国并没有把Time deposit里面超过10万以上部分计算在内,如果根据Z1表,美国实际包括Time deposit的M2达到了近14.63万亿美元,较联储11.66万亿美元(截止2015年底)的数字要大上不少。除此以外,美国也没有计算非存款金融机构的同业存款(L109到L131表去除存款性金融机构部分),这一部分粗略计算(可能有少量重复计算),包括了美国的两房,达到2.3万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实际可比的M2达到了近17万亿美元,也接近了美国2015年全年的GDP(不同口径计算有所不同)。

这一部分的结论是: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若以中国口径的拟合计算,美国的M2/GDP实际上在大概100%左右,高于人们预计的68-70%左右。

但中国的M2/GDP高达205%(2015年)。显然绝非深究统计口径就能缩小差距的问题了。

周小川行长曾经在这方面有所着墨,他认为中国的M2过高源自于两个因素,一是储蓄率过高,另外是间接融资比例过高。

其实,如果从M2的定义来看,更多的反映了“存款性机构”系统中的货币派生,而中国恰恰是以银行这样的存款性机构为主的结构,再加之居民储蓄并不多样化,导致了M2比例似乎过高的局面。

如果我们用非金融企业的金融资产比上GDP来作一个简单的比较:

美国的非金融部门的金融资产——包括存款、债券、股票、保险等,根据最新的Z1表达到了98万亿美元,近乎是GDP的5倍多。如果仅计算存款、债券、股票与共同基金的话,达到了41.3万亿美元,也就是GDP的243.3%

中国的非金融部门的金融资产——包括存款(非金和个人)、股票、债券和资产管理项目的话,大约是200万亿人民币,也就是GDP的295%。这个数字还是较美国为高的,但显然已经不是2倍那么夸张的数字了。 而中国的企业的其他方面金融资产,包括保险等,则远逊于美国。但这部分的资料,就不是那么齐备了。

总而言之,M2已经越来越被主管金融部门淡化,从融资角度更有社会融资总额这样的数字。但中国也迫切需要更细化的金融资产负债统计, 以方便研究。

user avatar

这就完全是搞笑。

任何不讲中美M2定义差别就大谈M2的人,不一定是耍流氓,但一定是脑残。

中国的M2是一个很宽的概念,包括基础货币、几乎所有的信用货币、贷款出来的货币、甚至一些准债券形式的票据。总之,那些本身是钱、以及能充当“钱”用并且靠谱的东西,都在M2里。一句话,中国M2是准货币,差不多是所有的“钱”。所以你可以看到中国M2基础很大,是大于GDP的。

(顺便说下,M2大于GDP完全不值得惊讶,因为GDP只是一年创造的财富,是个截取出来的流量。而M2是存量概念。你去年前年创造的财富,部分也需要货币去对应)

但美国M2才多少?到2021年9月余额才20万亿美元。可他们仅联邦一级的债务就已经29万亿美元了啊。联邦政府通过发债投放了那么多流动性,比M2还多,这还不算其它信用创造的货币,譬如企业债、州地方债、房贷、学费贷等。再举个数字:美国房贷余额已经11万亿了。

美国余额M2还没有中央政府债务余额的水多,说明啥?

美国房贷余额+联邦政府债务余额,仅这两个债务,就已经是M2的两倍了,说明啥?

说明美国的M2根本就不是全部货币,只是很窄的一部份“钱”,甚至连几个大头债务都没覆盖全。

美国M2的的定义,对流动性要求很高,流动性很好的现金才算M2。所以很多机构的钱,都不算在M2里。企业的大额存款(好像是10万刀还是50万以上)甚至都不属于M2,因为对公账户这么多钱,他们认为肯定不是当现金作用了。

与中国M2近似可比的是美国M3。但美国M3又包括中国M2一些没有的:金融衍生品。中国认为这些是“不靠谱”的钱。但美国包含了。所以美国M3又远远大于中国M2。

所以可以认为,从定义范围看,中国定义M2远远宽于美国M2,又远远窄于美国M3。

=======

补充:

借用评论中 @chachacats 提供的的连接和评论::federalreserve.gov/pubs

这个美联储文件中关于M2的定义:

M2 consists of currency in circulation, demand deposits, other checkable deposits, nonbank travelers checks,

savings deposits (including money market deposit accounts), small time deposits, and retail money market mutualfunds.

翻译就是:M2 包括流通货币、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非银行旅行支票、储蓄存款(包括货币市场存款账户)、小额定期存款和零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特地说是小额定期存款,而不是定期存款,因为大额(即10万美元以上)企业定期存款,这部分流动性不满足美国对M2的定义。

user avatar

因为大家的M2尺度根本就不一样啊,就好像拿破仑的身高之谜一样,人家是拿法制单位量的你非得用英制单位换算。

中国的M2

M0=流通中现金

狭义货币(M1)=M0+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美国的M2

M0: The total of all physical currency including coinage. M0 = Federal Reserve Notes + US Notes + Coins. It is not relevant whether the currency is held inside or outside of the private banking system as reserves.

包括铸币在内的所有实物货币,M0 =联邦储备券+美国券+硬币

MB: The total of all physical currency plus Federal Reserve Deposits (special deposits that only banks can have at the Fed). MB = Coins + US Notes + Federal Reserve Notes + Federal Reserve Deposits

MB =硬币+美钞+联邦储备券+联邦储备存款

M1: The total amount of M0 (cash/coin) outside of the private banking system[clarification needed] plus the amount of demand deposits, travelers checks and other checkable deposits + most savings accounts.

M1 =硬币+美钞+联邦储备券+联邦储备存款+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其他支票存款+其他储蓄账户(基本上就是我们的活期存款)

M2: M1 + money market accounts, retail money market mutual funds, and small denomination time deposits (certificates of deposit of under $100,000)

M1 =硬币+美钞+联邦储备券+联邦储备存款+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其他支票存款+其他储蓄账户+货币市场账户、零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小面额定期存款(10万美元以下存单)

英文叙述来自于wiki


其实第一方面美国的M2里没有统计大面额存单以及企业存款,第二方面是到现在为止中美两国企业融资方式区别很大,一个依赖银行一个依赖市场,这也会反应在M2数据里。其实即使拿M3去对我们的M2也是不准确的。

至于美国所谓的规定…美元都印成这样了还有什么规定可言。

user avatar

这不是扯淡吗,美债都发了30万亿了,难道美国gdp是40万亿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美国规定 M2 不得超过 GDP 的 70%,而中国 M2 是 GDP 的两倍”这一说法,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辨析,因为这其中包含了一些不完全准确和容易引起误解的表述。核心问题分析:1. “美国规定 M2 不得超过 GDP 的 70%”: 这个说法不正确。美国并没有这样的法定限制。M2 与 G.............
  • 回答
    关于“在美国规定阳台不能晾衣服”的说法,实际上是存在一定的误解。美国并非全国统一规定阳台不能晾衣服,但确实存在一些具体情况和限制,以及与此相关的普遍性观念,这些共同导致了阳台晾衣在美国并不普遍,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社区。为了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为什么会有“阳台不能晾衣服.............
  • 回答
    美国海关对香港出口货物不再允许标注“香港制造”的规定,这看似是针对原产地标识的一个细微调整,但其背后牵扯的却是复杂的中美贸易关系以及香港独特的地位,影响深远且不容忽视。要理解其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直接影响:成本、品牌与市场认知最直接的改变无疑是生产商和出口商需要承担的成本增加和操.............
  • 回答
    要弄清楚美国法律在购枪年龄上的这个“奇怪”规定——18岁能买长枪,21岁才能买手枪——得先从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讲起。这玩意儿是根基,说的是“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但宪法这东西,说到底是一套原则,具体怎么落地,还得靠国会和各州立法。长枪(Rifles and Shotguns):18岁门.............
  • 回答
    中国暂停进口部分美国农产品,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可得好好捋一捋。它不是凭空发生的,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中美两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博弈。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大背景——中美贸易战。当时,美国特朗普政府开启了一系列关税措施,对中国商品加征了高额关税,而中国也进行了反击。在这样剑拔弩张的气氛下,两国签署了“第一阶段经.............
  • 回答
    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俄罗斯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是基于历史和政治共识,而非可以通过单一国家或组织的决定来剥夺的。以下从法律、政治和国际关系角度分析这一问题的复杂性: 一、联合国宪章的法律基础1. 宪章第23条 《联合国宪章》第23条明确规定,安理会由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国、法国、.............
  • 回答
    如何看待特朗普欲起草并通过行政命令,规定新建与改建的美联邦政府建筑须优先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唐纳德·特朗普总统曾试图通过一项行政命令,要求新建和改建的联邦政府建筑优先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这项命令旨在重塑美国公共建筑的视觉形象,恢复一种他认为能代表美国价值观和历史的建筑风格。然而,这一提议引发了广泛的.............
  • 回答
    “美国警察对任何公民不具备直接保护责任”这一说法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套复杂的法律原则和历史演变,它的逻辑并非是说警察不该保护民众,而是界定了这种保护在法律上的边界和性质。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探究几个关键点。首先,最核心的逻辑来源于一个被称为“公共委托人原则”(Public Duty Doctrin.............
  • 回答
    关于美国首例与新冠疫情相关的凶杀案,一名老年人被袭击致死,而凶手声称是因为受害者“离他太近,违反了防疫规定”,这起事件无疑令人震惊和深思。首先,这起悲剧直接将疫情的紧张情绪与个体行为的极端化联系在了一起。在疫情初期,社会普遍存在着对病毒传播的恐惧和对防疫措施的依赖。这种恐惧和依赖,在某些人身上可能会.............
  • 回答
    联发科在回应美国升级对华为禁令时,声明“公司遵循全球贸易相关法令规定”,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其中蕴含的信息和解读,需要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这不仅是企业的一份官方声明,更是在复杂地缘政治和商业博弈下的一个重要表态,它直接关系到华为、联发科以及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未来走向。首先,这句话的字面意思非常明确:联发.............
  • 回答
    关于美国经济规模是否被“夸大”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包括衡量经济规模的标准、实际经济活动的构成、以及与其他国家经济规模的比较。总的来说,美国经济规模在国际上是毋庸置疑的领先者,但“夸大”的说法可能指向的是某些特定方面的理解偏差或对某些衡量.............
  • 回答
    美国城市规模普遍较小,这个说法其实有点笼统,需要分情况来看。如果我们将“城市规模”理解为核心城区的人口密度和规模,那么美国确实有很多城市(尤其是新建的、或者主要以郊区为主导的城市)在这方面显得不如一些欧洲或亚洲的大城市密集和庞大。但如果从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的总人口和经济体.............
  • 回答
    凯润·斯金纳(Kiron Skinner),作为美国政策规划主任,她将中美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定性为“两个种族之间的斗争”,这一论调无疑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也极具深意。要评价她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包括其言论的背景、可能意图、以及它所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首先,理解斯金纳的背景和其在政府中的角.............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足球和篮球两种运动在激励机制上的根本差异,以及围绕这些差异所形成的文化认知。为什么在中超,“输球保级”是一种令人唾弃的丑闻,而在NBA,“摆烂”却成了常态,甚至被视为一种理性的策略?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白“输球保级”和“摆烂”的本质区别。“输球保级”在足球语境下,指的是.............
  • 回答
    好的,关于拜登政府取消对中国和欧洲等旅行限制的入境新规,除了这个最核心的变动之外,还有一些细节和延伸信息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它们共同勾勒出了美国在后疫情时代对国际旅行和边境管理的策略调整。核心变动:取消旅行限制,转向疫苗接种证明最直观的改变就是,美国不再对来自中国、欧洲(申根区)、巴西、伊朗、英国和爱.............
  • 回答
    美联储决定“不限量”购买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这个消息在金融市场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理解这个举措的深层含义,需要我们剥开表面的“不限量”三个字,深入探究其背后的逻辑、潜在的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美联储这种操作,通常是在金融市场出现极端压力时才会.............
  • 回答
    美国正准备针对俄罗斯实施一项可能“切断”俄方与全球电子供应商联系的出口管制。这项举措若最终落地,无疑将对俄罗斯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且多层面的影响。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将是俄罗斯的科技产业和供应链断裂。俄罗斯在高端芯片、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以及其他关键电子元器件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尤其来自美国及其盟友.............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去美国留学这件事儿,这可不是小事,得好好谋划谋划。别怕,这事儿说起来条理清楚,一步步来就行。我尽量把话说得明白透彻,就像跟你哥们儿一样,一点不掺和那些机器味儿。第一步:找准自己的方向,也就是你想去美国“干嘛”?这绝对是重中之重,就像建房子,地基不牢,后面再折腾都悬。 你想学什么?.............
  • 回答
    在美国,我们看到的许多州的版图之所以呈现出规整的方块形状,这背后其实有着一段非常有趣的历史演变过程,它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巧合,更是政治、行政管理以及历史进程共同作用的结果。简单来说,这些方块形的州并非一开始就这么“方正”,而是源于美国建国初期一套非常清晰且具有前瞻性的土地划分和管理思路。首先,我们要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