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美国州版图是规则的方块形?

回答
在美国,我们看到的许多州的版图之所以呈现出规整的方块形状,这背后其实有着一段非常有趣的历史演变过程,它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巧合,更是政治、行政管理以及历史进程共同作用的结果。简单来说,这些方块形的州并非一开始就这么“方正”,而是源于美国建国初期一套非常清晰且具有前瞻性的土地划分和管理思路。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不是所有美国的州都是方块形。细心的你会发现,像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得克萨斯或者纽约这样的州,它们的边界线就蜿蜒曲折,充满了不规则性。这些州通常是早于大规模土地划分政策出现就已经形成,或者是因为历史遗留、自然地理边界(如河流、山脉)或早期殖民地划分而形成的。

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方块”州呢?这主要归功于美国在建国初期对西部领土的扩张和管理。

在独立战争结束后,美国获得了广阔的西部土地。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分配这些新获得的、尚未开发的土地,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当时,人们对这片土地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多,地理测绘也相对粗糙。如果仅仅依靠描述性的边界(比如“从某条河的上游某个点开始,向西延伸到某个山峰,再往南到某个湖泊”),在执行上会非常困难,而且容易引发争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国会在1785年和1787年先后通过了《1785年土地条例》(Land Ordinance of 1785)和《西北领地条例》(Northwest Ordinance of 1787)。这两项条例是形成今天许多方块形州的关键。

《1785年土地条例》的核心思想是系统化地测量和划分土地。它建立了一套基于公制方格测量系统(Rectangular Survey System),也称为公共土地测量系统(Public Land Survey System, PLSS)。这个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将土地划分为一系列规则的矩形区域。

具体来说,这个系统是这样运作的:

1. 起始点(Principal Meridian and Baseline): 首先,会确定一个主子午线(Principal Meridian,南北向的经线)和一个基线(Baseline,东西向的纬线)作为测量和划分的基准。
2. 乡(Township): 以主子午线和基线为基础,向南北每隔六英里画出平行线,形成东西向的条带,称为镇区带(Township Range)。再向东西每隔六英里画出平行线,形成南北向的条带,称为区域带(Range)。这些纵横交错的线条将土地划分成一个个边长为六英里的小正方形,这些小正方形就被称为乡(Township)。所以,每个乡的面积大约是36平方英里。
3. 区(Section): 每一个乡(六英里见方的正方形)又被进一步划分为36个更小的正方形区域,每个区域的边长为一英里,面积为一平方英里。这些一英里见方的区域被称为区(Section)。
4. 子区(Subdivision): 甚至更小的单位,比如半区(halfsection)或四分之一区(quartersection),也可以根据需要再进行划分。

《西北领地条例》则在此基础上,为新组成的领地(Territory)和最终成为州(State)的政治划分提供了框架。它规定了新领地如何过渡到州,以及当一个领地达到一定人口数量时,可以申请加入联邦成为一个州。最重要的是,这个条例允许并鼓励以“四乡”(Four Townships)为基础来构思和设立州界。虽然最终的州界划分不一定能完全精确地对应到这些方格,但这个“方格化”的测量和划分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后续的州界划定。

想象一下,在当时的环境下,面对广阔无垠的西部土地,如果以河流、山脉或者模糊的描述作为边界,那将是多么混乱和容易引起冲突的事情。而一套清晰的、基于测量和几何形状的划分方法,则可以大大简化行政管理,明确产权,并避免州与州之间的边界纠纷。这种“方块”式的划分,就像我们在玩一个巨大的拼图游戏,将未知的土地用网格来填充和组织。

当然,这种机械的划分方式也并非完美无缺。当这套方格系统应用到实际的地理环境中时,会遇到一些问题:

自然地理的阻碍: 土地不是平坦的,会有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障碍。有时为了避开难以穿越的地形,或者为了将一个完整的自然区域(如一个流域)留在同一个州内,州界会发生偏离。
人口分布和定居点: 早期的定居者并不总是按照严格的网格分布。州界有时也会考虑到已有的定居点、重要的城市或者交通枢纽,以便将这些区域纳入同一个政治实体。
政治妥协和博弈: 在州界划分的过程中,也会涉及联邦政府与各领地之间的谈判,以及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妥协。有时候,为了达成协议,州界线可能需要进行调整,不再是完美的方块。
已存在的边界: 当新州的边界与早期已经形成的殖民地边界或已经存在的州界接壤时,也需要考虑如何衔接,这也会导致边界的不规则。

因此,我们看到的许多方块形州,很多都来自于在这些西北部地区,如俄亥俄、印第安纳、伊利诺伊、密歇根、威斯康星、明尼苏达等地的划分。它们的边界很大程度上是按照《1785年土地条例》的精神,基于经纬度线和六英里见方的乡划分原则来确定的,只是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根据上述的种种因素有所调整,使得它们看起来是规则的矩形或近似矩形。

所以,下次你看到那些规整的州界线,可以想象一下,那是在美国建国初期,一套革命性的土地测量和管理系统留下的印记,它试图用科学和逻辑来驯服广袤的未知,并为未来的发展奠定清晰的政治版图。当然,历史的复杂性也让并非所有州都能拥有如此“方正”的人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国各州(尤其在西部)之间的边界大量使用直线,使得很多州的形状呈比较规则的方块形。不少人说,这是因为那些边界都是在地图上随便画的。

如果这里的“随便”指的是“考虑的因素比较简单或单一”,那这句话没毛病。

如果这里的“随便”指的是“完全没有考虑任何东西,闭着眼睛乱画的”,那这其实和事实不符。

这些直线大多数并不是随随便便在地图上画的

它们有的直线考虑了自然因素(例如俄勒冈和加州之间的那条直线,考虑了河流的流向);有的考虑了地图投影(例如缅因和新罕布夏之间的边界);有的和绕开印第安部落有关(例如俄克拉荷马的东界);有的为的是让各州之间面积尽量相近(例如密西西比阿拉巴马的边界,以及西部各州东西7度南北4度的基础格局);而还有大量的直线是南北战争前,蓄奴州和自由州之间的对峙和妥协(例如北纬36度30分和北纬40度)。

当然,还有的边线看似是直线,实则是曲线或折线(例如田纳西北界、密苏里北界的苏里万线、马萨诸塞和康涅狄格的边界等)。各种因素的结合造成了美国各州(特别是西部各州)看起来形状比较规则的结果。

-----------下面是美国本土48州每段边界的介绍,多图耗流量慎入,欢迎指正错误---------------

顺序(括号表示这几个州一起介绍):密歇根、宾州、科罗拉多、怀俄明、田纳西、北卡、南卡、佐治亚、(阿拉巴马、密西西比)、佛罗里达、密苏里、(堪萨斯、内布拉斯加、南达科他、北达科他)、明尼苏达、爱荷华、威斯康辛、[美国西南西北国境线]、(加州、内华达、亚利桑那、新墨西哥、犹他)、德州、(阿肯色、路易斯安那)、俄克拉荷马、(蒙大拿、爱达荷、华盛顿、俄勒冈)、(特拉华、新泽西、纽约、佛蒙特)、(麻省、康涅狄格、罗德岛、缅因、新罕布夏)、(弗吉尼亚、西弗吉尼亚)、马里兰、(俄亥俄、印第安纳、伊利诺伊)、肯塔基。

附加阿拉斯加和华府。

欢迎围观:

地球的那些事儿 - 知乎专栏

--------

一些声明:

  • 一些地名的同义词:北布拉沃河=格兰德河。密歇根=密执安。爱荷华=衣阿华/艾奥瓦。弗吉尼亚=维珍尼亚。内布拉斯加=奈布拉斯卡。
  • 有时候为了方便叙述,对于有前后衔接关系的“xxx殖民地”、“xxx领地”和“xxx州”可能有混用。
  • 多次提到的法印战争在欧洲叫做英法七年战争,在美洲是英国+部分印第安人vs法国+其它印第安人。

密歇根

先说我在的密歇根州

  • 密歇根的陆上边界大概分为三部分。东界A是和加拿大的边界,是以自然的河流和圣克莱尔湖为界,来源于1783年独立战争以后的美英巴黎合约,不必赘述。有意思的是南界B和西北边界C。
  • 仔细看的话,南界B是由两段组成的,分别是和西边印第安纳州和东边俄亥俄州的两段界。两个州之间有一个转折。密歇根1836年正式加入美国联邦之前是西北领地的一部分,那时候它和印第安纳的界限是由与密歇根湖南岸相切的纬线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印第安纳只拥有无限小的一点密歇根湖的湖岸。随着纽约州绕过尼亚加拉瀑布的伊利运河的开通,从大西洋航行到五大湖已经成为现实,拥有一段密歇根湖的湖岸线成为了印第安纳的目标。1816年,美国国会同意将印第安纳的北部边界向北移动10英里,因此印第安纳拥有了很长一段密歇根湖的水岸线。1836年密歇根建州加入联邦,和印第安纳的边界就这么定下了,可是和东部俄亥俄州的边界却出了问题。密歇根主张伊利湖岸边的重要港口托莱多是自己的领土,但是俄亥俄州并不同意这种说法。两州互不相让,最后在1837年爆发了托莱多战争。美国国会不得不出面调停。由于俄亥俄州人口多于密歇根州,因此托莱多被划归了俄亥俄州。
  • 作为对南部边界的补偿,密歇根获得了上半岛原属于威斯康辛的大片土地,即图中的边界C以东的土地。C具体来说分四段:梅诺米尼河、布鲁尔河、蒙特利尔河,以及蒙特利尔河和布鲁尔河源头之间的连线。威斯康辛人口更少,因此在当时敢怒而不敢言。但是在1908年,威斯康辛和密歇根的边界问题再度爆发了。根据当年的勘界文献,C边界最西北的一段是沿着蒙特利尔河划分的,可是这条河的上游有东西两条支流,都叫同一个名字。密歇根占据着两条支流之间的土地,即以西支流与威斯康辛为界。然而,威斯康辛则申明,东支流才是真正的边界。两州之间的冲突再度惊动国会,后来国会又出面调停。但是这一次问题再没完全解决,至今两条支流以及其延长线之间仍然有数百平方公里的争议土地。

宾夕法尼亚

再说我以前在的宾夕法尼亚州

这个州直线比较多。

  • A断边界是美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条边界,名为梅森·迪克森线。早在1632年,美国东部还是13个殖民地的时候,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就把马里兰殖民地的北界定位北纬40度。然而,这条线横穿宾夕法尼亚殖民地的土地,更重要的是它横穿当时宾夕法尼亚的首府费城。之后,两个殖民地私下协商解决,可是未果,原因是它们和特拉华的三边争议。特拉华占据着出海口,而宾夕法尼亚正好想得到出海口,但是特拉华坚决不同意。后来为了尽快解决和马里兰的边界问题,宾州做出来妥协,放弃了出海口。因此宾州和特拉华之间形成了一段弧线边界(F)。具体弧线的划法参见后文特拉华州。
  • 解决了特拉华的问题,宾夕法尼亚和马里兰再度协商,最重马里兰同意将北界南移到距费城15英里的地方:,也就是北纬39度30分。为了彻底划清界限,双方请来了英国的两名著名测绘专家——梅森和迪克森,来划线,后形成梅森·迪克森线(A)。
  • B边界也有不少历史背景。B为宾州的西界,主要是和西弗吉尼亚、俄亥俄两州的边界。而在当时,西弗吉尼亚还是弗吉尼亚殖民地的一部分。随着梅森·迪克森线的划定,宾夕法尼亚和弗吉尼亚两个殖民地之间的界限也发生了争议,而争议的焦点则是俄亥俄河以南、莫农加赫拉河以西的土地。1763年法印战争结束后,法国主张占领俄亥俄河与密西西比河之间的所有土地,但是这些英国殖民地也主张拥有俄亥俄河以西的土地。为了增加影响力,弗吉尼亚殖民地沿着俄亥俄河发展了自己的势力,占领了不少法国领地的同时也占领了一部分宾夕法尼亚的土地。独立战争以后,宾夕法尼亚和弗吉尼亚之间签订边界协定:从梅森迪克森线东部延长线和特拉华和交界处的对应经线算起,向西跨5个经度的那条经线就是宾州的西部边界,即B。
  • 宾州的北界CD在美国独立以前是宾州和康涅狄格殖民地的边界。虽然康涅狄格几乎从来没有向西扩展到这么远的地方,但是1662年,康涅狄格声称它的西部边界是太平洋。法印战争以后,弗吉尼亚开始开发俄亥俄河流域,康涅狄格不甘落后,成立了萨斯奎哈纳公司,向西开发萨斯奎哈纳河流域以及伊利湖南岸的中西部。然而萨斯奎哈纳河传统上是宾夕法尼亚的地盘,因此为了阻止康涅狄格西进,宾夕法尼亚占领了伊利湖南岸的一片土地,把康涅狄格和其西部区域阻隔开,迫使其停止西进。因此宾夕法尼亚在西北部有一个突出的部分(图里的C),在那里拥有其第四大城市伊利。在那以后,纽约后来居上,先于康涅狄格占领了宾夕法尼亚以北的土地。双方再度勘界后,在条约上写明“以北纬第43条纬线为界”。可是这个措辞后来又引起了麻烦:宾夕法尼亚认为是北纬43度,而纽约则认为第43条纬线是42度,且纽约并不承认宾夕法尼亚在伊利湖南岸的C地区。最后在1785年双方达成妥协:双方以北纬42度为界(D段),但纽约把C部分划给了宾夕法尼亚。
  • 最后E边界是特拉华河,当年独立战争,华盛顿将军逆转局势的一战就是夜渡特拉华河奇袭特伦敦。之所以宾夕法尼亚建立之初东界只到特拉华河,是因为当时特拉华河以东是荷兰人的殖民地。

然后说一下美国最方的两个州。

科罗拉多

在世界地图或美国地图这种比例尺的地图上,科罗拉多看起来是个长方形。实际上科罗拉多是个球面梯形(注意是球面),北部边界比南部边界短。之所以看起来像长方形,是和那些地图的投影有关系,且其四个角的确是90度。首先,科罗拉多的东西边界(A和B)很好解释,它们是两条经线,相隔7度。由于是经线,所以它们并不平行(经线在北极会交于一点)。不仅是科罗拉多,美国西部的华盛顿、北达科他、南达科他、怀俄明和俄勒冈等州都是东西宽7度。在科罗拉多州建立以前,它曾经被规划为一个叫做杰斐逊领地的territory。在遵守了东西7度的政策之后,杰斐逊领地政府在南北边界的问题上比较激进。他们希望自己的南部边界划在北纬35度线,这样就能包括进至少4个大型金矿。而至于其北界,当地政府的计划是划在北纬42度,大致和1790年英国和西班牙殖民地之间的界线重合。可是如果这样划界,科罗拉多州和其东部已经成立的几个临州比,面积也太大了。因此国会最终把科罗拉多的南界往北推移了2度,北界往南推移了1度,这样,科罗拉多的南界是北纬37度(C),北界是北纬41度(D),中间相隔4度。一个东西7度南北4度的完美球面梯形州就这么诞生了。而南北4度的设置影响了后来成立的怀俄明州和蒙大拿州。

怀俄明

实际上怀俄明州也是个球面梯形,原因同科罗拉多。怀俄明的边界比较简单粗暴。最早怀俄明是片几乎没有什么人的地方,到了1868年才脱离爱达荷领地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地。而在那个时候,它的四条边其实已经自动形成了:南界即科罗拉多的北界,北纬41度(D)。而其北界则是参照科罗拉多南北4度的格局,划在了北纬45度(C)。其东界则沿用了1863年美国国会对爱达荷领地东界即西经104度的规定。而怀俄明州的东西宽仍然参照了美国西部各州的7度惯例,既然东界是西经104度(B),西界自然就是西经111度了(A)。又一个梯形画好了。(实际上,怀俄明州西北部黄石公园内,和蒙大拿的边界线是有一些犬牙交错的转弯的,但是由于太不起眼了,这里就忽略不计了)。

田纳西

接下来说一个看似是直线其实并非直线的典型代表,田纳西州

首先得交代一个常识:田纳西州曾经是卡罗来纳殖民地的一部分,1712年卡罗来纳分裂成北卡和南卡,田纳西跟了北卡,直到1796年脱离北卡建州。

  • 它的东西两边的边界比较简单,是自然界线。西界(A)是密西西比河(1819年以前是田纳西河,后从印第安部落购买土地,延伸到密西西比河),东界(B)是阿巴拉契亚山海拔最高的山脊。
  • 田纳西的南北两边在小比例尺的图上看貌似是直线,实则不然。先说南界(C)。我们说过,卡罗来纳于1712年分家,分家的时候,北卡在阿巴拉契亚山以西控制着田纳西河流域,而南卡也控制着阿巴拉契亚山以西的部分土地。两卡在阿巴拉契亚山以东的划界已经是争吵得焦头烂额,因此双方在英王的调停下,都同意在山西侧的界线划得简单一些:以北纬35度为界。可是,在1804年,田纳西州和南方的密西西比领地(包括今阿拉巴马州和密西西比州)之间详细划分边界的时候,由于测绘技术原因,在田纳西河与北纬35度交接的地方测歪了,因此形成了一段比较明显的折线(图中1处):现在田纳西河密西西比州的界线比田纳西和阿拉巴马州的界线偏南。
  • 再说北界(D)。田纳西北边的肯塔基州以前是弗吉尼亚殖民地的属地。田纳西北界的划分也是在田纳西独立建州之前的事,是北卡和弗吉尼亚两个殖民地之间划分的。如果说南界的那一点转折还可以忽略不计,那北界就完全是不能算作直线的。北卡和弗吉尼亚就阿巴拉契亚山西侧的领地界线进行了马拉松式的划界谈判。最初的结果是双方以北纬36度30分为界。可是双方在殖民和建设过程中,并没完全遵守这条界线,因此后来双方的边界问题再度白热化。到了1802年,已经加入美国联邦的双方差点像俄亥俄/密歇根以及德克萨斯/俄克拉荷马那样为了边界开战,幸亏美国政府即时调停才免去了战火,双方在比原定界线偏北的地方达成了妥协线。肯塔基和田纳西相继独立之后,两州加上弗吉尼亚三方重开划界谈判,最终在1901年达成共识:田纳西北部边界东头起始于北纬36度36分,西行15英里之后(图中2处),渐渐向南偏向1802年的妥协线,一直走完和弗吉尼亚的边界。在和肯塔基接壤以后,边界顺着康伯兰隘口转向南2英里(图中3处),再直转向西。在达到前文提到的1819年从印第安人处购买的土地时再随着田纳西河向南跳跃回到最初的北纬36度30分直到遇到密西西比河(图中4处)。后来因为测绘原因以及途径的农场主土地归属的原因,这条线进一步弯曲,形成了一条似直实弯的边界。

北卡罗来纳

既然说到田纳西了,那就再顺道说两个卡罗来纳吧。先看北卡罗来纳

殖民地时代两个卡罗来纳本来是一家,名为卡罗来纳省,可是两边的社会结构却并不相同。北卡一侧和弗吉尼亚、马里兰比较类似,以种植烟草为主。南卡一侧来自非洲和巴巴多斯的黑人后裔比较多,是一个奴隶制的贵族庄园社会。1700年以后,双方的社会矛盾发展失控。再加上境内印第安人的抵抗,省内爆发了图斯卡鲁拉战争和亚马溪战争。1710年后,卡罗来纳省再无法控制局势,于是决定南北分家。

  • 南界:最初双方的边界定为从开普菲尔河的入海口算起,分界线沿河而上,交汇北纬35度线后沿着纬线向西直到太平洋(当时美东各殖民地都把领土claim到了太平洋海岸)。可是这么划线有个缺点,就是把卡塔巴和切诺基两个比较强大的印第安人部落领地切开了。由于在法印战争的时候,这两个部落是支持英国,敌视法国的,英王在1735年改变了这次划界以保持切诺基部落的领土完整:在经过这两个部落的时候,要从北纬35度线往南移动13英里。可是,勘界的时候再一次出了问题,南卡因为技术原因获得了更多的土地,引发了后来双方的争执,因此双方不得不再次谈判边界。新的划界方法之一为以北纬35°线和皮迪河更北的那一个为界,意思是当皮迪河在北纬35°线以南的时候,以北纬35°线为界;当皮迪河在北纬35°以北时,以皮迪河为界。可是由于这种划界法过于复杂,双方并未采纳,最终双方决定就以前一次画好的边界为基础,多划进南卡的领土由边界的东段地区割地补偿。于是,边界的东部起点被移动到了开普菲尔河入海口西南方向30英里处,然后大致平行河流,斜线往西北,直到遇上北纬35度以南13英里的纬线。这就决定了南卡和北卡之间的那条界线。
  • 北卡的北界是和弗吉尼亚交界,这条边界在美国建国之前就定下来了。最初双方划界时,围绕着北纬37度和36度两种方案争论不下。北纬37度线横穿切萨皮克海湾,而北纬36度横穿阿尔本马尔海湾。这两个海湾分别是弗吉尼亚和北卡两个以出口烟草为主的殖民地的海上生命线,双方都不愿意让自己的海湾被别人划走一半。最终,双方的协议是以北纬36度30分为界,这样边界线就划在了两个海湾之间的地方,双方的利益都得以保全。这也算是前面提到的田纳西北界勘定的前奏。
  • 北卡的西界就是前文提到的田纳西东界,双方以阿巴拉契亚山最高的山脊为界。

南卡罗来纳

说完北卡,南卡罗来纳就比较好说了:

  • 南卡的北界见上文北卡罗来纳。从北卡分家后,南卡其实还拥有不少土地,包括几乎整个佐治亚以及今阿拉巴马和密西西比两州的北部。
  • 南界:1732年,英王乔治二世宣布成立佐治亚殖民地,佐治亚脱离南卡,双方以萨凡纳河为界。但是佐治亚的北界还维持在北纬35度,因此完全掐断了南卡对阿巴拉契亚山以西的控制(详见下面佐治亚一节)。南卡也就被限制成现在的形状。

佐治亚

  • 北界:北纬35度线,是北卡和南卡分界线最初计划的延伸线。上文田纳西一节提到过,阿巴拉契亚山以西的土地,北卡和南卡以北纬35度为界划分。
  • 东界:萨凡纳河。
  • 南界:在早先时候,佐治亚以南的佛罗里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佐治亚只控制阿塔马哈河以北的土地。1742年,英属的佐治亚殖民地和西属的佛罗里达殖民地之间爆发战争,佐治亚军队在圣西蒙斯岛以巨大的伤亡代价赢下了一场血战,将边界的东部推到了圣玛丽河北岸并一直保持在了那里。而战败的佛罗里达必须割地求和。最终佐治亚的南界为:从圣玛丽河河口到源头,之后从圣玛丽河源头一直直线往西,直到查特胡奇河和弗林特河的交汇处。
  • 西界:南半截为查特胡奇河,从查特胡奇河所到达的最西点(西点湖拐弯处)起,边界离开河道,折向西北。具体的划线方法和阿拉巴马、密西西比两州有关,体现了当时美国成立新州份的时候面积平均的理念。

阿拉巴马、密西西比、佛罗里达

这两个州一起说,因为它们的划界体现了当时美国对新建各州面积均衡的一种想法。

这两个州最初是一家,叫做密西西比领地。建立的时候地盘就是图中粉红的那一条,夹在南卡和西属佛罗里达之间。前文说过,佐治亚脱离南卡后阻碍了南卡对阿巴拉契亚山以西的控制,因此密西西比领地在19世纪初吞并了南卡在山西的土地(图中浅紫色区域),和田纳西大致以北纬35度为界(详见上文田纳西,黄色区域是由于测绘误差造成的)。密西西比的西界是密西西比河,这也是曾经南卡的势力范围到达的最远处。河对岸是法国的路易斯安那。

  • 南界:上文说到佐治亚和西属佛罗里达交战后,双方划定了新边界。在那以前,佐治亚只控制阿塔马哈河以北的土地,大致是北纬31度。由于密西西比领地并未和西班牙开战,因此它们和佛罗里达的边界并未和佐治亚对齐,而是保留在北纬31度。1812年,美英之间爆发了一场大战,英国在战争初期占优,火烧了白宫。已经不复当年勇的西班牙为了浑水摸鱼捞点油,和英国结成了同盟。结果美国在安杜鲁·杰克逊等人的带领下实现了战争大逆转,击败了英国,西班牙自然也成了战败国,不得不再度割地。为了获得墨西哥湾出海口,美国要求西班牙把珍珠河和佩尔迪多河之间的领土割让给了密西西比领地。于是密西西比领地获得了图中的橙色区域。
  • 两州之间的边界:1816年,密西西比领地申请加入联邦,并获得通过。然而当时密西西比领地的面积是邻近的佐治亚的两倍,因此美国国会决定将其一分为二,核心部分成立密西西比州,而其东部脱离出来成立阿拉巴马领地。由于是密西西比州加入联邦,他们比阿拉巴马更有话语权。他们希望把墨西哥湾沿岸大片土壤肥沃的河流冲积平原纳入自己的版图,因此他们建议选择汤比格比河作为界线。可是这样的画法会导致密西西比的面积明显大于阿拉巴马,因此未能获得同意。密西西比退而求其次,决定放弃北方相对贫瘠的土地,画一条略微倾斜的南北向界线,也就是今天两州界线的南段。如果这样划线,结果又变成了阿拉巴马的面积远大于密西西比。最后,美国国会从中调和:南方边界按照密西西比的提议,而在该线穿过的华盛顿郡西北角后,右转十度向北,直到遇上田纳西河。
  • 阿拉巴马的东界:最初阿拉巴马是以查特胡奇河与佐治亚为界,但是因为同样的面积均衡的原因,在查特胡奇河上西点湖转弯处,边界离开河道。这样,阿拉巴马、密西西比河佐治亚三个州的面积才没有特别大的差别。

至此,佛罗里达州的边界其实也讲完了(佐治亚+阿拉巴马)。

密苏里、堪萨斯、内布拉斯加、南达科他、北达科他

说直线边界,有两个景色最无聊的州就不得不说:堪萨斯州和内布拉斯加州,以及和它们有关的密苏里州以及两个达科他州。这几个州的勘界体现了南北战争前南方奴隶制的倡导者们为了压缩北方的领地而做的一些“地图工作”。

先说密苏里州

密苏里是路易斯安那购买案的一部分。这个购买的详细内容大家可以自行查阅,这里不多说。但正因为它以前属于法属路易斯安那,因此它的东界只能到密西西比河(法属路易斯安那的东界)。

密苏里州的南界大致沿用了北卡和弗吉尼亚之间界限的延伸线,即北纬36度30分。在1820年密苏里州作为蓄奴州,和自由州缅因州配对加入联邦后,南北方达成了妥协案:从那之后,北纬36度30分以北地区不再有新的蓄奴州。

南方的农场主为了保留自己在国会里同北方的均势,希望有尽量多的蓄奴州而尽量少的自由州,因此在给密苏里州划界时,他们claim了大片的北方土地,想要压缩北方。他们贪婪且不切实际地占领了印第安福克斯部族以及爱荷华领地的大片领土。甚至于密苏里州凭空捏造出了一个“莫伊尼斯河急流”的地名,并以此画了一条“布朗线”,把北界向北推了100多公里。这样一来,他们不仅打破了美国新建州的土地均势的传统,也让国会意识到了他们压缩北方的意图。后来在国会的支持下,爱荷华领地发动边界战争(史称蜂蜜之战),向南夺回了大部分领土,把边界维持在了北纬40.6度。并且爱荷华还顺势以找不到“莫伊尼斯河急流”河段为名,顺河南下,占领了该河与密西西比河之间的一片土地。当然,密苏里还不死心,在和爱荷华一起测边时,密苏里的代表苏里万故意利用技术漏洞将原本应该东西向水平的边界线化成了一段弧线,神不知鬼不觉地夺取了爱荷华州的一部分土地。后来这段看似直线实则弧线的边界被称为苏里万线。

解决了和爱荷华的争端,密苏里又试图拓土西进。为了阻止他们,美国政府抢先和福克斯和苏族等印第安人部落签下了奥萨奇条约,划定了奥萨奇线,把密苏里州的疆域限制在西经94度35分以东。可是,后来密苏里还是沿着密苏里河向西北方向驱逐了福克斯部印第安人,因此其西界北侧并未遵守奥萨奇线,而是延伸到了密苏里河西岸。

最后是南界。前面说过密苏里的南界主体遵守了36度30分,可是在圣弗朗西斯河以东,他们私自把边界推进到了北纬30度,占有了阿肯色的部分土地。期初,阿肯色也发出过抗议,但是阿肯色一位名叫沃克的17岁男孩提出,密苏里州坐拥密西西比河与密苏里河两条重要航道,并且兵强马壮有良田千亩。阿肯色贫弱,应该去抱密苏里这个大腿才对。阿肯色的政府一听,觉得有理,于是就正式将这片区域让给密苏里,以结盟。

现在可以看堪萨斯州内布拉斯加州了。南达科他北达科他也顺便一起带过。

这两个州的勘界和美国南北战争及战前历史有关,有兴趣大家可以自己搜细节,这里简单说:1820年妥协案的其中一个规定是:美国以北纬36度30分(北卡-弗吉尼亚的分界,见上文)为准,后加入联邦的州在线北则为自由州,线南则为蓄奴州。当时控制了广大地域的内布拉斯加领地正在申请加入联邦。内布拉斯加领地整体位于北纬37度以北,照理来说,如果成为新的州,就为自由州。然而其邻近的密苏里州是个蓄奴州,该州担心一旦内布拉斯加成为自由州,密苏里州的奴隶会大量逃往内布拉斯加。因此密苏里州联合南方各州在国会里极力阻挠内布拉斯加的申请。由于北方各州不团结,最终南方投票获胜,内布拉斯加领地以北纬40度为界,分为两部分,北方仍为内布拉斯加领地,南方作堪萨斯领地,可以实行奴隶制。这样实际上是南方各州把奴隶制向北推进了3个纬度。北纬40度后来也成了堪萨斯和内布拉斯加州的边界,直到现在。但是后来,这个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引发了堪萨斯内战,并最终导致了南北战争。

堪萨斯的东界几乎等于密苏里的西界,雏形形成于奥萨奇条约,详见上面。

堪萨斯的西界最初与德克萨斯和俄克拉荷马的西界齐平,为西经103度。后来在其西侧的杰斐逊领地(详见上文科罗拉多)发现金矿,国会开始大力发展那个领地。可是那个领地主体位于落基山上,缺少平原以耕种,因此国会要求堪萨斯把西侧的边界向东后撤1个纬度到西经102度,让出了部分平原地区。内布拉斯加州的西界南段也就随了102度。

堪萨斯建州加入联邦后,内布拉斯加又过了数年才加入联邦。到那时,内布拉斯加的四边有三边已经划好:南界北纬40度,东界密苏里河,西界南部为西经102度,等往北超过杰斐逊领地的北界后转向西,一直到密苏里河沿岸。后来爱达荷领地成立后,内布拉斯加放弃了西经104度以西的土地。

内布拉斯加的北界划分还和堪萨斯有关。当时内布拉斯加领地还控制着北到加拿大边界的土地。堪萨斯的南北跨度是北纬37度到北纬40度,跨越了三个纬度。而从北纬40度直到美加边界北纬49度,正好可以每隔3度分出三个州来。因此内布拉斯加领地被一分为三,最南部的三分之一成为了内布拉斯加州,北界为北纬43度。

北纬43度和北纬46度之间建立南达科他州。东西方向,南达科他西到西经104度,东边最初以大苏族河和北红河为界与明尼苏达接壤。后来由于测绘艰难,明尼苏达主动放弃了大苏族河以东、西经96.5度以西的土地,划给了南达科他州。

北纬46度到北纬49度之间为北达科他州。东西方向,北达科他东以北红河为界,西以西经104度为界。后来,两个达科他之间决定用北纬45度55分取代北纬46度作为边界,因为45分55度这条线正好和牧场高地的北缘相切。

明尼苏达、爱荷华

明尼苏达的西界参看上文两个达科他。

南界:明尼苏达的南界虽然是条直线(北纬43度30分),但却和自然地形有关。这纬度是圣彼得河(密西西比河的一条二级支流,现改名明尼苏达河)最南端的小支流所到达的最南点,按照这个纬度划线,整个明尼苏达河流域就都位于明尼苏达境内,不会因水域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东界:前面说过,威斯康辛比较惨,东北部被密歇根咬了一大口。其实它西北部被明尼苏达咬了更大一口。法印战争之后,威斯康辛占领了从源头开始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土地,而又在其源头画一条南北直线,一直交汇到美加边界北纬49度,作为其西界,也就是明尼苏达东界(如图)。但是,在西进运动的潮流下,国会为了扶持更西边的州,于是要求威斯康辛退回圣克洛伊斯河以东,使得明尼苏达拥有一段苏必利尔湖的水岸线,利于商贸。因此,明尼苏达的东界就分三段:北段为苏必利尔湖,南段为圣克洛伊斯河,中间为苏必利尔湖最西端所在的经线。

再说北界:北界的西段是最初明尼苏达的北界,是北纬49度线(1818年公约)。在获取了威斯康辛的土地后,新土地与英属加拿大之间条约规定以一系列北纬49度以南且东南-西北走向的自然河湖为界,直到与北纬49度交汇。然而最终测绘的时候,伍兹湖的一个半岛被误认为是在北纬49度以南。当时双方都没发现这个错误,在后来再度测绘时意识到这个失误之后,边界已经形成很久了。于是双方都同意约定俗成,使得美国在伍兹湖西北岸有了一片飞地。

说到这,实际上爱荷华也画出来了:西界参看内布拉斯加的东界,北界参看明尼苏达的南界,南界参看密苏里的北界。爱荷华东界是密西西比河,因为爱荷华也是路易斯安那购买案的一部分。

威斯康辛

西界北段参看明尼苏达、西界南段是密西西比河,因为曾经对岸是法属路易斯安那。东北界参看密歇根。东部是密歇根湖。威斯康辛的西北和东北分别被明尼苏达和密歇根咬了一口,那南边呢?对不起,伊利诺伊也咬了一口。理由参见密歇根南界的印第安纳段。伊利诺伊咬得比印第安纳凶残多了。印第安纳为了获得水岸线,只是把边界往北推了10英里。而伊利诺伊则是推了60英里,并吞并了芝加哥。为什么大家都欺负威斯康辛?因为当时它人少......

接下来大规模说西南西北各州(一起说)。不是我偷懒,是因为它们的疆界之间确实有很紧密的联系。

美西国界

首先我们看美国西南的外围国境线是怎么来的:

A:1802年的美国。

B:1803年路易斯安那购买案,从拿破仑法国的殖民地买来的地区。

C:1819年佛州并入美国,但美国转让一部分西部地区给西班牙。两年后墨西哥从西班牙独立。

D:1836年德克萨斯脱离墨西哥,成立孤星共和国,其南界为北布拉沃河(格兰德河)。9年后主动并入美国。

E:1846年美英俄勒冈条约后归入美国的原未定领土,成立俄勒冈领地。其北界为北纬49度,南界为北纬42度。为什么南界为北纬42度?这是以前英国人和西班牙、俄国签的协约。因为这条线以北大部分河流都流入哥伦比亚河,这条线以南大部分河都流入旧金山海湾或直接入海。这样的话双方就不用为航行权产生不必要的纠葛。这条线后来成为加州、内华达和犹他的北界,以及俄勒冈、爱达荷的南界。

F:1848年美墨战争后墨西哥割让的土地。其南界分三段:西段为北纬32度18分,拉斯克鲁瑟斯以南,是当时的停战线。中段以吉拉河为界。东段为现加州南界,原计划是以吉拉河与科罗拉多河交汇处为准,做东西向直线直到太平洋。然而这样做的话,重要港口圣迭戈就会留给墨西哥。美国作为战胜者,自然不希望这样,因此他们从河流交汇处起,让这条线往南偏了5度角,把圣迭戈收入囊中。

G:1853年盖兹登购地法案获得的土地。美国购买此处土地的原因是想控制当地山中的一些重要关口。其南界分两段:西经111度以东以北纬31度20分为界。西经111度以西做斜线,连接吉拉河与科罗拉多河交汇处以南20英里处。之所以不和加州南界东端交汇,是为了给边境小城尤马留下缓冲带。勘界时发生了一起乌龙事件:由于签订协议时,德克萨斯实际占领着图中箭头所指区域,因此美国认为这块区域并不算数,就没派人继续占领。可是德克萨斯却在后来退出了那里,导致那里最终留在了墨西哥。

西南各州

这样,我们就可以详细看看美国内部那几条线是怎么来的了。其实这都不用再写字,直接看图更清楚。先看西南


加州:南界北界看上文。东界为两条直线,规则是使加州平均宽215英里。划界的人比较有创意,这个州太远了也没人考虑大小问题,因此“平均215英里”这个划法正好可以把内华达雪山上的金矿划到加州境内。

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它们以前是一家,叫新墨西哥自治领。最初自治领和德克萨斯以格兰德河为界。1850年,自治领从德克萨斯购买了西经103度(圣塔菲以东3度)以西、厄尔帕索所在纬线以北的土地(德克萨斯不卖厄尔帕索)。为什么要买这片地?第一,德克萨斯太大了,第二,现有的自治领面积如果建一个州太大,建两个州太小。1863年两州分家,最初他们以北纬34度为界分为南北两州,南为亚利桑那,北为新墨西哥。但是为了战略考虑,最终他们选择垂直划分两州。而它们的边界正是前文讲过的科罗拉多州西界的延长线。这条线正好将原自治领分为面积相近的两块。两州的北界就是科罗拉多的南界及延长线(北纬37度)。亚利桑那的西界是西经114度或科罗拉多河更靠西边的那一个。

内华达:北界和西界都说了,其东界变过三次:最初是西经116度,1862年改为115度,1864年改为现在的114度。向东推进边界的主要原因是国会想给内华达这个干旱的州更多的水源。从116度推到114度之后,内华达拥有了科罗拉多河的几条完整支流,缓解了他们极度缺水的形式。同样的原因,1867年,国会又要求亚利桑那把科罗拉多河以西、加州边界以东的三角地带给了内华达,使得内华达也拥有了一部分科罗拉多河。

犹他:其实已经说完了,参见地图、科罗拉多、怀俄明、内华达、亚利桑那,以及领土扩张那一节。

接下来看德克萨斯

德州西界请参考新墨西哥,南界参考美国疆域扩张。这里我们从南到北说德州东界和北界。

第一段是萨班河,这是在美国介入以前,法国和西班牙人之间划好的界线。

当边界沿萨班河逆流而上,跨越北纬32度以后,离开河道垂直北上到达红河。之后随着红河西上直到遇上西经100度界线。以红河为界而不是以一条更北的纬线为界,是时任美国国务卿的昆西亚当(后为总统)争取来的。他认为红河更应该作为美西之间的分界线,理由有二:一是红河比萨班河更长,且总体来说是东西向,在当地更适合作边界。二是比较自私的想法:美国可以和西班牙共享红河的航运权。但是这条红河边界也惹来过麻烦,后来德州和俄克拉荷马为了河上的大桥发生过战争,史称红河大桥之战,这是后话。

在西经100度线,边界沿经线而上。1819年的谈判中,这条边界一直延伸到阿肯色河,并沿着阿肯色河到达源头。现在的德州只保留了南部的一段,到北纬36度30分为止。在北纬36度30分,德州边界随纬线折向西方,直到和西界交汇。为什么这段南北边界停在了36度30分?前面已经说过多次,这条线以北不允许有奴隶制。最初作为蓄奴州加入美国的德州不得不放弃了线北的地区。这也为俄克拉荷马的那一条”菜刀刀柄“的形成埋下了伏笔。

其实写到这里,路易斯安那阿肯色州的边界也几乎讲完了(上面德州地图中的LA和AR)。关于这两个州,唯一剩下的是它们之间的边界。这条边界是北纬33度,是由买下这片土地的托马斯·杰斐逊亲自定下的。其余各条边参见周围各州。

”菜刀“俄克拉荷马

南界参考上文德州。

东界牵扯到美国的黑历史:最初,俄克拉荷马地区(还不是州)和阿肯色的边界是和密苏里的西界齐平的(奥萨奇线,见上文)。1820年,美国和密西西比河沿岸的印第安人(主要是乔克托部)签署了不平等的Doak Stand条约,并以武力威胁,把他们撵进了美西边界的不毛之地,即俄克拉荷马的地区。乔克托人虽然被迫迁徙,但他们仍然想尽量停留在离家近一点的地方,因此他们聚集在奥萨奇线附近建立了新的家园,其中有一部分乔克托人落在了奥萨奇线以东。后来俄克拉荷马建州,重新勘界的时候,为了省去再次和印第安人发生冲突的麻烦,俄克拉荷马和阿肯色决定不再采用奥萨奇线。新的划法是:从密苏里州西南角做斜线连接阿肯色境内的要塞史密斯堡城外以西100步的点,在转折直线南下。这样就把所有乔克托人的聚集区划在了俄克拉荷马境内。

最后是北边的刀柄的来历。前面说了,德州因为是蓄奴州,放弃了北纬36度30分以北的土地。西边新墨西哥只购买了圣塔菲以东3个经度,也就是西经104度以西的土地。北边堪萨斯州遵循3度法则,南界划在北纬37度。因此中间这个三不管地区只能就近加入俄克拉荷马,成了菜刀的刀柄和刀背。

西北各州

看图,几乎没什么好说的,记住原则:东西7度,南北4度。

蒙大拿和爱达荷:前面说过,科罗拉多设下了东西7度南北4度的模板,后来,后又从爱达荷领地里直接复制了一个怀俄明州。怀俄明州北界北纬45度,距离加拿大边界正好4度,因此那里计划设立蒙大拿州;怀俄明州西界西经111度,距离太平洋大约14度,因此其西边正好可以平行设立两个州,而紧邻其西侧计划设立爱达荷州。怀俄明州的西北角外其实也够再设立一个面积相当的州。但是在人烟稀少的落基山高原,设立三个州似乎有些多余,因此国会决定只设立2州——爱达荷和蒙大拿。在怀俄明西北方向,正好有一条分水岭,其东所有河流归入密西西比河流域,其西所有河流流到太平洋,因此两州决定以分水岭为界。可是分水岭以西的部分居民希望加入蒙大拿州,因为毕竟蒙大拿州还拥有部分平原,不像爱达荷全是山地,发展很困难。因此他们派出了一位名叫艾杰顿的律师前去谈判。艾杰顿仅仅花了2000美元就贿赂了双方,让双方同意把边界的北段改为比特鲁特山。

爱达荷西界见下文俄勒冈和华盛顿两块。

俄勒冈华盛顿:俄勒冈先与华盛顿建州,其南界为北纬42度(详见美国疆域扩张一段)。它也参考了科罗拉多,南北设为4度,因此北界为北纬46度。后来和华盛顿的谈判中,双方为了共享航运权,因此把西段边界改为了科罗拉多河。华盛顿自然获得了科罗拉多河及北纬46度以北剩下的土地。

它们的东界原定为西经117度,这样,华盛顿、俄勒冈和爱达荷三个州都大致符合东西7度的格局。后来,爱达荷和俄勒冈同样是为了共享河流,把边界的很大一部分改为了大致沿西经117度南北流淌的蛇河。只是在蛇河上游,河道大幅度偏离西经117度以后,边界才改回西经117度。

特拉华、纽约、新泽西、佛蒙特

最初,荷兰人在北美主张特拉华河与康涅狄格河之间的所有领土,和英国人的殖民地有很大的重合。纽约、新泽西、特拉华河佛蒙特就是在新尼德兰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特拉华:北界的弧线是威廉·宾和荷兰人在1632年谈判的结果。最终,荷兰人利用宾夕法尼亚和马里兰两个英属殖民地之间的矛盾(见上文宾州),成功渔翁得利地以这段弧线击碎了宾夕法尼亚的出海口梦。这条弧线具体画法:圆形是当时荷兰人在特拉华河河口的据点纽卡斯尔(今特拉华最大城市威尔明顿以南),半径为12英里。而特拉华的西界则是与这条弧线相切的正南北向直线(西经75度47分)。后来,马里兰和宾夕法尼亚之间的梅森·迪克森线(北纬39度30分)划好之后,该线与弧线的交点所在纬度比弧线和特拉华西界的切点偏北25英里,因此形成了一个“无人区”(No Man's Land)。1750年,这个区域被特拉华毫不客气地笑纳了。特拉华的南界在条约里写的是恒洛彭角所在的纬度,可是在和马里兰勘界时,马里兰代表巴尔的摩勋爵的地图上,把恒洛彭角印在了芬威克岛上(北纬38度27分),因此特拉华得到了额外的土地。

新泽西

西界:1647年到1664年,英国人驱逐了北美的荷兰人,占领了大部分新尼德兰。英国国王把新尼德兰交给了约克公爵。约克公爵又转而在他新领地的南方割让出两块儿,分别分封给伯克利勋爵和卡特莱特爵士(即图中的东泽西和西泽西)。约克公爵交代这两位说他们的西界就是特拉华河。这个边界后来一直没有变化, 成了现在新泽西和宾州的界线。伯克利勋爵和卡特莱特爵士去世后,宾夕法尼亚的建立者威廉·宾曾经试图说服他们的遗孀,把土地并入宾夕法尼亚。约克公爵一看形势不对,就收回了这两片封地,合并为新泽西,归公爵自己的领地纽约管辖。

北界:约克公爵在1681年规定的新泽西的北界线为一条直线:西北端为特拉华河所到的最北点,东南端为哈德逊河与北纬41度的交点。1783年,新泽西从纽约独立为新的殖民地。英国决定沿用以前的界线划分纽约和新泽西。可是在1681年,已发现的特拉华河到达的最北处为北纬41度40分,而到了1783年,经过一百年的探险考察,已知的特拉华河最北边的河湾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了北纬42度。由此人们发现,约克公爵的划界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是大家决定另选一点来做新泽西北界的西端。后来,双方发现特拉华河在北纬41度40分以南,有一个接近90度角的大拐弯,于是双方决定以这个河湾为新界线的西端起点。而东端起点仍旧是哈德逊河和北纬41度的交点。

佛蒙特:

佛蒙特最初也是随着荷兰人的撤离被划给了约克公爵的领地纽约,可是马萨诸塞和新罕布夏两个殖民地也都主张对佛蒙特地区拥有管理权。三方争论不下,最后英国国王的仲裁是,佛蒙特归纽约。然而新罕布夏率先对此地进行了开发。因此,佛蒙特的南界就和新罕布夏的南界齐平了(具体画法见后文新罕布夏)。

佛蒙特和纽约之间的界线分两段:北段为尚普兰湖及其南部的一条支流Poultney河,而在Poultney和的一个向南的急转处,做支线连接马萨诸塞的西北角,形成其南段。

1763年,英国人在法印战争中击败法国。在战后谈判中,英法之间在圣劳伦斯河与康涅狄格河之间地区的界线定为北纬45度,而在其以西沿圣劳伦斯河及五大湖为界。因此佛蒙特和魁北克之间的界线是北纬45度。后来佛蒙特独立成了绿山共和国,1791年,佛蒙特正式建州,加入美国,而它和新罕布夏之间的界线是传统的边界康涅狄格河。

纽约:纽约的边界看似复杂,实际上很简单。

纽约和马萨诸塞及康涅狄格的东界的划法和前文提到的加州划界有异曲同工之妙:用几条直线划界,但原则是在哈德逊河以西形成平均20英里的缓冲带。纽约和佛蒙特的边界见上文。纽约的北界也参考佛蒙特的北界。1785年,纽约抢在康涅狄格、宾夕法尼亚和马萨诸塞之前进入了萨斯奎哈娜河流域开发,并击败了当地的易诺魁人。它和宾夕法尼亚之间签署的界线为北纬42度(伊利地区除外),详见上文宾夕法尼亚。

新英格兰

新英格兰各州的边界在美国算是比较有历史底蕴的。

马萨诸塞康涅狄格罗德岛之间的边界。马萨诸塞州最初是由马萨诸塞湾殖民地和普利茅斯殖民地合并来的;康涅狄格是由纽黑文等殖民地发展而来的;罗德岛则是在罗格·威廉姆斯的率领下从马萨诸塞殖民地分出来的。马萨诸塞和康涅狄格之间的边界线的雏形在很早以前就形成了,但是直到独立战争以后才最终确立下来。这条边线大致是一条直线:距离Neponset河所到达的最南点3英里。这样做的目的在前面讲的州也有提到,就是让整个Neponset河归入马萨诸塞,避免河流引发纠纷。当然,这条直线上有两处小转折(图中A处),即直线穿越Cogamond湖和康涅狄格河的地方。这里的转折并非因为测绘失误。在康涅狄格河的偏移是为了经济考虑:双方为了更好地共享河上的一个渡口。可是这次偏移后,马萨诸塞损失了一些土地,因此双方在Cogamond湖再次让边界偏移,在线的南侧划一些土地给马萨诸塞予以补偿。

罗德岛的北界最初也采用了和康涅狄格北界一样的划法:距离Neponset河所到达的最南点3英里处划东西向直线。可是,事实是仅有罗德岛的东北角在这条线上(边界线向西南偏了一个很小的角度)。这个结果也不是因为测绘失误,而是为了避开一些马萨诸塞境内已经做好了建城规划的土地。

罗德岛和康涅狄格之间的边界在划界时出了些问题。当时有两条河流成为了候选边界,然而这两条河的名字都是当地的印第安人起的,且名字又长又拗口,因此签合约的时候双方都弄糊涂了。最终的解决方案是,除了最南端采用其中一条较西边的河做边界以外,其余就在两条河之间找了一条南北向直线做边界。罗德岛的东界和马萨诸塞进行过大量且多次的土地交换,才形成今天的样子,这里就不多费篇幅了。马萨诸塞的北界(新罕布夏和佛蒙特的南界):B处的画法为:在梅里马克河的河口以北3英里处开始,沿着河的走势做永远平行于河道的曲线,沿河而上,直到梅里马克河的河道转而向北。这时,就在曲线所到的最南处作东西向直线,直到和纽约边线交会。

缅因新罕布夏:缅因、新罕布夏和加拿大之间的边界其实一直存在争议,只因为美国和加拿大关系太铁,所以一直没人关注。缅因和新罕布夏的边界分为两段:南段为完整的Salmon Falls河;在这条河的源头做北偏西2度的直线,一直延伸到加拿大边界,为北段。为什么不做正南正北的线?这和地图投影有关。在一张等面积投影的美国地图上,如果在缅因这个位置做南北直线,在地图上显示则为弧线。当时划界的时候为了让这条线在地图上是直的,就故意做了一条偏离南北方向的线。这里就不多叙述了。

新罕布夏的其它边界见前文佛蒙特和马萨诸塞。

弗吉尼亚、西弗吉尼亚、马里兰

这两个州在南北战争以前都是一起的。周围一圈边界:南界是北纬36度30分,和切萨皮克海湾有关,详见北卡。A为波托马克河,B参见宾夕法尼亚,C为俄亥俄河,D为Tug Fork河,这些自然边界都是在殖民地时代逐渐形成的(弗吉尼亚是英国在北美的第一片殖民地,1607年建立)。E比较特别。E西边是肯塔基州,以前也是弗吉尼亚的一部分。肯塔基分家的时候,边界附近的郡县各自组织投票决定自己的归属。这条边界是投票投出来的。南北战争以前,弗吉尼亚站在了南方蓄奴州的一边。弗吉尼亚支持北方自由州的郡县脱离弗吉尼亚自成一州,即西弗吉尼亚。西弗吉尼亚和弗吉尼亚之间的边界和E一样,是由一系列郡县的边界组成的,具体的每个都有不同,但是大体上是根据地形来的。F是在内战后后加入西弗吉尼亚的三个县。

马里兰到现在已经也讲完了。

俄亥俄、印第安纳、伊利诺伊、肯塔基

这几个州跟密歇根、威斯康辛最初都是属于西北领地,后来脱离之后建州。先把俄亥俄、印第安纳和伊利诺伊作为整体看:它们的北界参考密歇根和威斯康辛的南界。它们的西边是密西西比河,因为对岸曾属法国。它们的东界可参考上文宾州的西界。它们的南界是俄亥俄河,也是殖民地时期(法印战争时期)就形成的自然边界。这三个州之间的边界划分:

伊利诺伊/印第安纳边界:从南到北,先是按照沃巴什河划分。1787年双方最初划界是,当河流流经小城文森特的时候,边界离开河道,竖直北上,直插密歇根湖。但是由于在文森特以北,沃巴什河仍旧会来回穿越这条线数次,不便于双方管理这条河流,因此后来双方决定,在文森特以北,边界继续沿河北上,直到最后一次跨过文森特所在的经线,再离开河道。

印第安纳/俄亥俄边界:这条划于1787年的边界很简单:从俄亥俄河与大迈阿密河交汇处,沿经线北上。

肯塔基的边界参见其周围一圈的州。

阿拉斯加


阿拉斯加的边界划定和美国的关系不大。在阿拉斯加1867年并入美国之前,它的边界就已经被英国和俄国划定好了。阿拉斯加的陆地边界分为两段,北边为直线(西经141度),而南段则是沿着海岸山脉的分水岭画的。最初,俄国人在北美的势力范围达到了现美国的加州境内,旧金山以北的一条叫做Russia River的河流沿岸。1821年,俄国人开始准备在北美勘定疆界。他们主张的领土沿着海岸线南下,南界为北纬51度,即在温哥华附近。这时候美国和英国还处于敌对状态,可是面对俄国这个共同的威胁,他们暂时搁置了争执,一起在今美国本土西北部位建立了俄勒冈地区(见上文俄勒冈、华盛顿等州)。俄勒冈地区的北界为北纬55度。经过一系列妥协,俄国人做出了退让,最后把疆界的南界定在了北纬54度40分。后来,英属加拿大和俄国二度勘界。俄国得到了西经140度以西的所有土地,但其南界退回到北纬60度以北。而阿拉斯加最终的疆界是在三度勘界的时候定下的。当时俄国人为了控制整个阿拉斯加湾,以保护自己的商船,就主动在陆地上和英国交换了一些土地:俄国人发现,阿拉斯加湾西侧的重要岛屿锡特吉纳克岛和东侧的重要城镇凯奇坎的连线的中垂线正好指向了圣艾利阿斯山(北美的第二高峰),而圣艾利阿斯山位于西经141度。因此,俄国人提议,圣艾利阿斯山以北,俄国和英国以西经141度为界,而圣艾利阿斯山以南,俄国将得到海湾东岸的群岛以及海岸与山脉之间的狭长陆地,直到位于北纬55度的凯奇坎。英国同意了这一划界方法。后来美国在1867年从俄国购入阿拉斯加,也就沿袭了这个疆界。

华盛顿特区


1790年,美国国会决定建立新首都(原首都为费城)。新首都的范围是波多马克河两岸的一个边长为10英里的正方形,而备选地为弗吉尼亚的亚历山大里亚以北、及马里兰的一条叫Conococheague Creek的小溪(靠近宾州边境)以南的一个长条形地带。这一片狭长地带作为备选地的原因:

1. 波多马克河基本处于南北方之间。

2.在Conococheague Creek以北不远就是阿巴拉契亚山的阿勒格尼高原,而当时法律规定禁止开发阿巴拉契亚山以西的地区。

3.亚历山大里亚以南为河口地区,弗吉尼亚和马里兰两州不大可能愿意献出重要的河口地区建立首都,而且当地土壤肥沃,还有不少的私人种植园。

最重,开国总统华盛顿敲定了一个最终地点:马里兰的乔治城和弗吉尼亚的亚历山大里亚之间的10英里乘以10英里的方形土地,因为乔治城是切萨皮克湾的海潮沿河而上能到达的最远位置,适于通航。

接下来是具体的划界。首先划定的是首都的东北边界。波多马克河在当地有条汇入的支流,安纳科斯提亚河。从汇合点算起,安纳科斯提亚河大约有5.5英里适于通航。因此,华盛顿总统决定将首都的东北边界划在安纳科斯提亚河距河口的5.5英里处。这条线的角度是以与波多马克河的5英里缓冲(buffer zone)相切为准。

之后是西北边界。最初,华盛顿准备以波多马克河的通航起点所在的与东北界垂直的直线为界,可是华盛顿希望首都成为一个正方形。如果以那里为界,其东南界就会落到上文提到的候选区域以南。因此,西北边界被往西北移动了3英里,这样,西南边界就回到了候选区以内。

以上两条线画好,正方形的首都边界就划出了。这样的话,弗吉尼亚的亚历山大里亚和阿灵顿也被划给了首都地区。但是在1846年,由于种族矛盾和经济原因,阿灵顿和亚历山大里亚要求回到弗吉尼亚。在两地居民连连不断的抗议下,首都最后不得不同意让它们回到弗吉尼亚。在那以后,弗吉尼亚和首都之间的边界就是波多马克河。但是和传统的河流边界以主航道或者水域中线为界不同,弗吉尼亚和首都的边界是波多马克河的南岸。

夏威夷州以及波多黎各、北马里亚纳、维京群岛这些岛...确实没啥好说的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美国,我们看到的许多州的版图之所以呈现出规整的方块形状,这背后其实有着一段非常有趣的历史演变过程,它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巧合,更是政治、行政管理以及历史进程共同作用的结果。简单来说,这些方块形的州并非一开始就这么“方正”,而是源于美国建国初期一套非常清晰且具有前瞻性的土地划分和管理思路。首先,我们要明.............
  • 回答
    2015年版《美国居民膳食指南》撤销了对膳食胆固醇摄入量的具体限制,这并非意味着胆固醇不再重要,而是基于对现有科学证据的重新评估和理解。过去,指南曾建议每日胆固醇摄入量不超过300毫克,但新的指南认为,对于大多数健康成年人来说,膳食胆固醇对血液胆固醇水平的影响远不如之前认为的那么显著,因此不再需要设.............
  • 回答
    在美国疫情的背景下,确实没有出现像中国武汉疫情期间方方日记那样,以个人视角、日记体形式详细记录并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作品。要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1. 媒体环境与言论自由的差异: 美国拥有高度发达且多元化的媒体生态系统。 从全国性的电视网络(CNN, Fox News, MSNBC.............
  • 回答
    .......
  • 回答
    说起美国的州首府,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些熟悉的名字:奥尔巴尼、萨克拉门托、奥斯汀、纳什维尔……但仔细一琢磨,它们似乎都不是各自州里最耀眼、最繁华的城市。比如,纽约州的首府是奥尔巴尼,但大家一提到纽约,想到的无疑是纽约市;加州的经济命脉在洛杉矶和旧金山,首府萨克拉门托的名气则相对小得多;得克萨斯州的.............
  • 回答
    “红州经济不如蓝州,越红经济越落后”这个说法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观察,但其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探讨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其中的局限性和其他影响因素:一、 核心原因分析:经济结构与发展模式的差异“红州”和“蓝州”的经济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它们在经济结构和发.............
  • 回答
    美国之所以没有因为各州权力较大而走向解体,这背后是一套精妙的政治设计和历史演进的结果。简单地说,这就像一个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和决定权,但同时又被一个共同的家庭纽带和目标维系在一起。首先,我们要理解美国并非一个简单的“联邦制”可以概括。它是一种独特的“联邦共和国”,更准确地说,是建立在“.............
  • 回答
    你听说的关于美国执法体系的这些情况,确实触及到了美国联邦制下权力划分的核心。我们来一件件说清楚,力求解释得详细且自然:关于边境巡逻队、州警察和武装警察首先,我们要明白美国的执法机构是分层级的,各有各的管辖范围和职能。 美国边境巡逻队(U.S. Border Patrol):这是国土安全部(Dep.............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国家行政区划、历史文化以及象征符号的差异。简单来说,美国各州有州旗,而中国各省(以及自治区、直辖市)没有“省旗”,背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发展路径和政治理念的体现。美国州旗的由来与含义:历史的积淀与独立的象征要理解为什么美国各州有州旗,我们得回到美国建国之初。美国最初是由.............
  • 回答
    美国人喜欢穿印有城市、州或大学名称的衣服,而中国人对此类服装的接受度较低,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文化、历史、社会和经济因素。以下我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美国人喜欢这类服装的原因:1. 强烈的地域认同感和归属感 (Strong Sense of Regional Identity and .............
  • 回答
    “美国人为什么总是这么有创意?”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而“多州将毒品合法化”这个现象,确实可以被视为美国社会探索新边界、挑战传统思维的一个侧面,进而引发我们对美国创新精神的思考。需要明确的是,将毒品合法化与美国人“总是”很有创意之间并非直接的因果关系。将毒品合法化更多是特定政策和社会思潮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地缘政治、历史沿革以及语言翻译的细微之处。为什么美国习惯翻译成“州”,而印度却是“邦”呢?这背后其实有几层原因可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得从这两个国家的政治结构和历史起源说起。美国的“州”(State):联邦制的基石美国的“State”翻译成“州”,这背后反映的是美国独特的联邦.............
  • 回答
    美国总统大选的“赢者通吃”(WinnerTakeAll)制度,说到底是一种历史遗留问题,并且在实践中又被各种政治考量和惯性所强化。它并非一开始就被设计为最理想的选举方式,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各州根据自身情况和政治诉求逐渐形成的。从历史源头来看,这种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建国初期,当时的选举方式远没.............
  • 回答
    波多黎各这个地方,名字听起来挺熟悉,毕竟很多美国人知道它,也有些体育赛事上能看到“波多黎各”的队伍,但它究竟是个啥?为什么它和美国本土那些我们熟知的50个州不一样,却又跟美国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背后其实是一段挺复杂的故事。首先,咱们得搞清楚“公民身份”这个概念。波多黎各人确实是美国公民,这一点毋.............
  • 回答
    要回答“美国蓝州比红州普遍富裕吗?为什么?”这个问题,咱们得深入聊聊。简单地说,整体来看,蓝州确实比红州平均来说更富裕一些,但这不是一个绝对的、非黑即白的结论,背后原因也相当复杂,涉及到经济结构、人口特征、历史因素以及州政府的政策选择等等。咱们先来拆解一下“富裕”这个概念。通常我们谈论富裕,会看几个.............
  • 回答
    美国在扩张过程中,建立新的州而非简单地将新领土划入原有临近州,这背后是一系列深思熟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考量,而非偶然。这个决策过程,如同美国建国之初的许多制度设计一样,体现了对权力制衡、代表性以及未来国家形态的精妙构想。核心驱动力:平衡权力与确保代表性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对权力平衡的追求,以及确保各地区.............
  • 回答
    在俄克拉荷马州的斯巴达(Spartan)航校学飞行,我的体验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扎实,接地气,但也很磨人。 别指望有什么光鲜亮丽的“好莱坞式”飞行学院生活,这里更像是一个辛勤耕耘的农场,你需要卷起袖子,一步一个脚印地把飞行技术抠出来。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斯巴达的“老派”风格。这所学校历史悠久,很多教学.............
  • 回答
    得克萨斯州议员近期正式提出了一项旨在推动得州独立公投的法案,这在近百年来尚属首次,无疑将得州独立的议题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那么,得州是否有独立 secession 的可能?这又折射出美国国内怎样的现状呢?首先,关于得州独立 secession 的可能性,我们必须承认,这在现实操作层面面临着巨大的障碍.............
  • 回答
    在美国,一些州推行“心跳法案”(Heartbeat Bill),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社会、政治和法律考量,并且这种现象在特定时期尤为突出。要理解为何有这么多州赞同它,需要深入剖析其原因,并避免使用可能让人联想到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表述。首先,我们要明白“心跳法案”的核心内容。这类法案通常禁止在检测到胎.............
  • 回答
    关于中国一级行政区划称为“省”而美国称为“州”的原因,这背后涉及历史、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以及语言翻译等多个层面的考量。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 中国一级行政区划:省(Shěng)1. 历史渊源与概念演变: 早期概念: “省”字在古代中国并非专指一级行政区划。在先秦时期,“省”可以指审查、检查、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