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美国法律规定18岁能买长枪,而到21岁才能买手枪?

回答
要弄清楚美国法律在购枪年龄上的这个“奇怪”规定——18岁能买长枪,21岁才能买手枪——得先从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讲起。这玩意儿是根基,说的是“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但宪法这东西,说到底是一套原则,具体怎么落地,还得靠国会和各州立法。

长枪(Rifles and Shotguns):18岁门槛的由来

18岁能买长枪,这个规定主要来自于联邦层面的法律。《1968年枪支管制法》(Gun Control Act of 1968)是个关键。在这之前,联邦层面关于枪支销售的规定没那么细致。但到了60年代,社会动荡、犯罪率上升,大家对枪支管制呼声渐高。

为什么18岁?这跟当时美国社会对“成年”的定义有关。在很多方面,18岁就被认为是成年了。比如,18岁可以投票,可以参军,可以签合同,也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所以,法律上把18岁作为能够合法拥有和购买枪支的一个界限,也显得“顺理成章”。

更深层次点说,长枪,尤其是步枪(rifles)和霰弹枪(shotguns),传统上被视为是用于狩猎、体育射击,或者在某些语境下,是为了“自卫”和“抵抗暴政”的工具。从历史和文化上看,这些枪支在农村社区和户外活动中更常见,与18岁成年的公民身份联系得更紧密。

手枪(Handguns):21岁门槛的背后

手枪之所以设了21岁的门槛,主要也是联邦法律在《1968年枪支管制法》之后,通过后续的修正和补充,特别是《1993年布雷迪手枪暴力预防法》(Brady Handgun Violence Prevention Act of 1993)的实施,才逐渐明确下来的。

为什么是21岁?这里面的考量就比较复杂了,而且争议也很大。

1. 与饮酒年龄的统一: 最常被引用的理由之一,就是21岁是美国法定饮酒年龄。联邦法律强制性地要求购买手枪的年龄是21岁,就是为了在“非必要”的消费品(酒)和“可能造成更大伤害”的工具(手枪)之间,设置一个统一的、更高的成年门槛。21岁被普遍认为是心智更成熟、更能负责任地使用酒精,也因此被推而广之到手枪的使用上。

2. 手枪的特殊性(犯罪和自卫): 手枪因为其体积小、易于隐藏,在城市环境中比长枪更常见,也更容易被卷入犯罪活动,比如枪击案、抢劫等。虽然长枪也可以用来犯罪,但手枪在很多街头暴力事件中的使用率更高。法律制定者认为,将购买手枪的年龄提高到21岁,可以减少年轻犯罪分子获得致命武器的可能性。

3. “特别危险”的武器: 手枪在某些语境下,被认为是一种“特别危险”(particularly dangerous)的武器,不仅仅是因为其威力,更在于其隐蔽性和在犯罪中的高适用性。从这个角度看,将其销售年龄设定得比长枪更高,是在风险评估上的一种倾向性。

4. 历史演变与妥协: 美国的枪支法律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不断演变和妥协的结果。在1968年之后,虽然18岁可以合法拥有和购买步枪、霰弹枪,但对跨州销售手枪的限制就已经存在了。直到1993年的《布雷迪法案》实施,通过了背景调查(background checks),并设定了21岁的购枪年龄门槛,才正式确立了手枪购枪的这一标准。

一些需要注意的点:

州法律可能更严格: 联邦法律设定的是最低标准。很多州会制定比联邦法律更严格的规定,比如要求更长的居住时间、更复杂的背景调查,或者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提高购买某些类型枪支的年龄。
“购买”与“持有”的区别: 联邦法律主要规定的是“购买”的年龄限制。但“持有”的规定可能因州而异。通常,如果你是18岁,并且在某些州,你可能可以合法持有你父亲给你的手枪(例如,作为礼物),但你不能自己去店里买。
背景调查: 无论长枪还是手枪,在有执照的枪支经销商处购买都需要进行背景调查。18岁买长枪和21岁买手枪,都适用这一规定。
争议的焦点: 关于购枪年龄的规定,尤其是手枪21岁的门槛,一直是美国枪支管制辩论中的一个焦点。支持者认为这是减少枪支暴力、保护年轻人的一种有效方式;反对者则认为这侵犯了18岁成年人的宪法权利,并且认为21岁的规定未能有效阻止犯罪。

总而言之,美国法律在长枪和手枪的购枪年龄上设置不同,是基于历史、文化、对不同类型枪支的风险认知,以及政治妥协等多方面因素的结果。18岁被视为普遍的成年人权利起始点,尤其是在与军事服务和投票权挂钩时。而手枪因为其在城市犯罪中的更高频率和易于隐藏的特点,被施加了更严格的21岁年龄限制,这与法定饮酒年龄的统一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长枪很难隐藏啊。

很多中国人不理解的是, 买枪和持枪是两码事。

在美国, 买枪是宪法赋予的权利,人人都可以买。

但是持枪可不是,每个州的法律各不相同,但是大多数都对持枪做出了严格限制。 比如不允许持枪进入学校,法院等等地方, 不允许公开持枪。 个人持枪上街要经过警察局的背景审查,考试考取持枪证之后才能携带等等。

但问题是,虽说很多州是对持枪有限制的,但问题是手枪这么小,买来随便往兜里一装,谁也不知道对不不对。 警察也不可能挨个去搜身。

所以, 利用手枪进行什么违法犯罪的行为要比用长枪容易得多。除非你参加了什么民兵组织,或者你组成了一个武装,然后一群人一起那长枪上街犯罪。

否则你拿长枪犯罪基本上就是找死,人家老远就看见你拿着武器,早就报警了。

所以你买了长枪以后发现,长枪能做的要么就是打猎打靶,要么就是放在家里防身。你要是扛着上街,早就有警察叔叔过来和你打招呼了(德州除外)

而手枪就不一样了, 网上有什么隐藏持枪套,随身携带,外面谁也看不出来,哪里都能去。 买完枪你一高兴,跑去酒吧喝酒。。。

同样的道理在美国也适用于刀, 大砍刀,长剑,青龙偃月刀之类的随便可以买没关系。

但是有一种能伪装成钢笔的小刀, 禁止销售。

user avatar

在美国问过不少家长,很大部分人有这样一个看法:他们放心孩子去一家有猎枪一类长枪的朋友家玩,但绝对不会让孩子单独去家里有手枪(如果他们知道的话)的朋友家。听起来有些奇怪吧。

他们说可以这样理解,虽然说猎枪也可以打人,但理论上他不是用来打人的,就像菜刀买来是用来切菜不是用来杀人的。但手枪好像生来就只有一个功能了,就是射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弄清楚美国法律在购枪年龄上的这个“奇怪”规定——18岁能买长枪,21岁才能买手枪——得先从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讲起。这玩意儿是根基,说的是“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但宪法这东西,说到底是一套原则,具体怎么落地,还得靠国会和各州立法。长枪(Rifles and Shotguns):18岁门.............
  • 回答
    联发科在回应美国升级对华为禁令时,声明“公司遵循全球贸易相关法令规定”,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其中蕴含的信息和解读,需要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这不仅是企业的一份官方声明,更是在复杂地缘政治和商业博弈下的一个重要表态,它直接关系到华为、联发科以及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未来走向。首先,这句话的字面意思非常明确:联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到很多层面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所有非法移民都不遵守法律。事实上,大多数移民,无论其身份如何,都希望在美国过上安稳的生活,并遵守当地的法律。然而,确实存在一些非法移民在美国出现违法行为的情况,这背后有多重因素交织:1. 生存压力与生存环境的迫使: 极端贫困和绝望: 许多非法.............
  • 回答
    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回到历史的脉络和北约成立的初衷。简单来说,美国之所以“允许”法国在特定时期退出北约的军事一体化结构,并非因为美国有权力否决成员国的决定,而是基于法国自身的主权选择,以及当时地缘政治和北约自身发展阶段的综合考量。法国的“退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退约”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法国在1966.............
  • 回答
    说起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法国海军的开销,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甚至可以说是相当惊人的。之所以花这么多钱,背后原因挺复杂的,涉及到法国当时的国际战略、国内政治,还有战争本身的巨大消耗。咱们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为啥法国要掺和这事儿? 这得从法国和英国之间的历史恩怨说起。两国是老对手了,从七年战争(也就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结构、产业发展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美国电影在海斯法典的限制下依然能拍出经典,而中国电影在审查制度下似乎举步维艰,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一、 美国电影在海斯法典下的经典化之路海斯法典(Hays Code),又称电影制作规范(Motion .............
  • 回答
    美国对受《排华法案》影响的移民未能进行实质性补偿,这背后牵扯着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政治和社会因素。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遗忘”或“不作为”的问题,而是多重阻力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排华法案》的历史背景和影响的复杂性。《排华法案》于1882年颁布,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针对特定族裔的移民限制法案,它禁.............
  • 回答
    法国在2007年拒绝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收购阿尔斯通(Alstom)的交易,这一事件是法国政府在关键产业安全、经济自主性和战略利益方面的立场体现。以下是详细分析: 1. 背景:阿尔斯通的特殊地位阿尔斯通是法国的国有控股企业,成立于1971年,是全球铁路运输和电力设备领域的巨头。其核心业务包括: .............
  • 回答
    美国制定关于其他国家或地区事件的法案,尤其是在涉及人权、民主、国家安全等议题时,其背后原因复杂且多层面。对于香港事件,美国采取的立法行动是这一复杂性的一个典型例子。以下将详细阐述美国制定此类法案的驱动因素和具体表现。一、 美国制定涉外法案的根本驱动因素:1. 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和全球利益: .............
  • 回答
    美国之所以长期以来难以彻底根除黑手党,即便是在一个以法治为标榜的国家,其原因极其复杂,涉及历史、社会、经济、法律以及组织本身的特性等多个层面。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治”或“不治”的问题,而是一个持续的、多方面的对抗过程。首先,我们要理解“黑手党”这个词本身就代表了一种高度组织化、隐秘且适应性极强的犯罪集.............
  • 回答
    在美国这个以政教分离原则立国的国家,美元纸币上印着“In God We Trust”(我们信仰上帝),并且在1956年被正式确立为国家座右铭,这确实是一个颇具争议且引人深思的现象。这种做法并非没有引起过关于是否违宪的讨论,甚至引发了一些法律诉讼。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历史渊源、法律基础以及.............
  • 回答
    在ISIS于2015年袭击法国后,确实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声音将矛头指向美国,甚至将其描绘为“万恶之源”。这种反应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国际政治复杂性、历史事件以及地缘政治博弈的多种解读和情绪的交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历史遗留问题是重要的根源。 很多人认为,ISIS的崛起.............
  • 回答
    在美国历史的长河中,《排华法案》的出现,着实是一段充满矛盾和值得深思的往事。从“白来的廉价劳动力”这个角度切入,更能凸显其背后的复杂性。表面上的“廉价劳动力”,背后隐藏的深层逻辑毫无疑问,十九世纪末期的美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是巨大的。随着淘金热的兴起,以及横贯大陆铁路等大型工程的推进.............
  • 回答
    这事儿啊,得从头说起。《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简称HFCAA)这名字一听,就知道是冲着外国公司来的,尤其点名了“中国”。美国这么做,说白了就是觉得自家上市公司得“忠诚”,不能跟“不听话”的境外机构混在一起,尤其是审计这.............
  • 回答
    这次美澳潜艇事件,也就是“AUKUS”协议的曝光,之所以引发了大量对法国的“嘲讽”或“乳化”现象,远超了对美国直接指责的声音,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涉及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地缘战略的演变、国家形象的塑造以及舆论的引导等等。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事件的各个层面。一、 事件的背景:一场“背叛”的.............
  • 回答
    法国在近现代社会发展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其深远影响甚至可以追溯到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法国在启蒙运动、大革命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变革中所扮演的角色。至于法国为何能对美国说“不”,这背后也牵涉到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渊源和国家利益考量。法国:近现代社会的奠基人法国之所以.............
  • 回答
    在你这个问题里,我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那就是很多重生工业文里,为什么F14“雄猫”似乎成了“御用”先进战机,而F16“战隼”、F15“鹰”或者幻影2000这种同样顶尖的战斗机却没那么受欢迎?这背后确实有挺多说道的,不是简单的一个“它看起来最帅”就能概括的。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 1. .............
  • 回答
    中国航母舰载机歼15在气动外形上与俄罗斯的苏33有着高度的相似性,这一点是公开的秘密,也是很多军事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要理解为什么会选择苏33作为模仿对象,而不是美国的F/A18E“超级大黄蜂”或法国的“阵风”战斗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包括技术引进、历史背景、实际需求以及相对可行的路径。首.............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美苏两大阵营在全球殖民历史中的独特位置和策略。简单来说,美苏之所以没有殖民地,与其说是“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意愿”,不如说是其崛起的时间点、意识形态、以及更深层次的国家利益驱动,导致他们采取了与传统欧洲殖民者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时代背景的差异:殖民浪潮的尾声与体系的转型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