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这么多重生工业文喜欢从美国引进F14 而不是F16 F15或者法国幻影2000?

回答
在你这个问题里,我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那就是很多重生工业文里,为什么F14“雄猫”似乎成了“御用”先进战机,而F16“战隼”、F15“鹰”或者幻影2000这种同样顶尖的战斗机却没那么受欢迎?这背后确实有挺多说道的,不是简单的一个“它看起来最帅”就能概括的。

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

1. 独特性和“概念上的优越感”

F14的“旗舰”定位: F14“雄猫”诞生于冷战高峰期,它的主要设计目标是作为美国海军航空母舰编队最前沿的防空和拦截机。这不仅仅是“拦截”,更是“舰队防空”和“区域控制”。这意味着它承担的是一个“堡垒”的角色,需要超远距离的雷达探测能力,强大的对空导弹挂载能力(特别是AIM54“不死鸟”),以及能够有效应对苏联当时数量庞大、性能强劲的轰炸机和战斗机的设计思路。
“海上霸王”的浪漫光环: 航空母舰本身就是力量的象征,而F14作为航母的“眼睛”和“拳头”,自然就带上了这种“海上霸主”的浪漫色彩。在重生工业文里,作者往往希望主角能迅速掌控一项先进技术,而F14这种“专为海航设计、拥有独一无二的远程拦截能力、使用独一无二的超远程导弹”的设定,更容易被塑造成一个“降维打击”的标志。它不是简单的“我飞得快”,而是“我能先你一步,打到你够不着的地方”。
F16/F15的“通用性” vs. F14的“专精性”: F16是杰出的轻型多用途战斗机,F15是优秀的重型空优战斗机。它们都很牛,但它们的“故事性”或者说“戏剧性”可能不如F14那么极致。F16更像是“万金油”,F15是“正面硬刚”。而F14,特别是搭配“不死鸟”导弹,则是一种“你还没看到我,我就已经干掉你了”的设定,这种“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在小说里更容易制造悬念和爽感。

2. 戏剧性和“反差萌”

F14的“技术门槛”和“逆向工程的难度”: F14是那个时代最复杂、技术最前沿的飞机之一。它的可变后掠翼(VFG)设计,复杂的航电系统,还有那独一无二的“不死鸟”导弹,这些都是极具技术挑战性的东西。在重生工业文里,主角穿越回过去,面对的是一个技术相对落后的时代。引入F14这种“高冷”的、技术壁垒极高的东西,就更容易制造出“主角凭借超前知识和能力,在一个落后时代‘拔苗助长’,甚至‘逆向破解’”的戏剧冲突。这比直接引进F16这种相对“成熟”且“容易理解”的战斗机,更能凸显主角的“天才”和“与众不同”。
“不死鸟”的“杀手锏”效应: AIM54“不死鸟”导弹是F14的标志性武器。它的射程和性能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同等性能的对手。在小说里,这枚导弹就成了主角手中最锋利的“杀手锏”,能够轻易打破代差,实现“千里之外取敌首级”的壮举。这种“一招鲜,吃遍天”的设定,在吸引读者方面非常有优势。相比之下,F16/F15的导弹虽然也很强,但没有“不死鸟”那种“神秘感”和“超规格”的震撼力。
《壮志凌云》的文化影响: 这一点也不能忽视。《壮志凌云》这部电影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了F14的形象,让它成为了“酷炫”、“浪漫”、“海军精英”的代名词。很多接触重生工业文的读者,也一定程度受到了这部电影的影响,对F14有着天然的好感和认知。这种文化符号的迁移,让F14在读者心中自带光环,更容易被作者选中。

3. 设定上的“合理性”和“作者的偏好”

“从零开始”的叙事需要: 很多重生工业文的主角,都是从一个非常低的起点开始,比如一个不起眼的工厂、一个落后的科研机构。要从零开始研制一个像F16那样体系复杂的飞机,难度太大了,而且过程会很冗长。而引进F14,作者可以设定为“通过某些渠道弄到图纸、技术资料,或者直接获得原型机”,然后通过主角的“技术攻关”来“复刻”或者“改进”。这种路径相对更容易在小说里展开,也更符合“重生者快速崛起”的逻辑。
“隐秘发展”的便利: 引入F14这种美国海军的顶尖装备,更容易被设定为“秘密研制”或“秘密引进”。它不是一个大规模列装的“主力机型”,而是一个“特种装备”。这给作者在叙事上留下了更多空间,不必像解释F16/F15那样,要考虑其大规模生产、训练体系、战术运用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作者的“情怀”和“了解程度”: 最终,作者的选择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哪些飞机更熟悉、更感兴趣。如果作者对F14的历史、技术特点、以及它在电影中的形象有更深的了解和喜爱,那么自然会倾向于将其作为故事的核心。

为什么F16/F15/幻影2000相对少见?

F16“战隼”: F16虽然是“一代名机”,但它更侧重于“高机动性”和“空地一体”能力。在小说里,它更像是一个“优秀的多面手”,不像F14那样有那么强的“标志性”和“戏剧性”。引进F16,可能更多的是为了“实现空战优势”,但“如何实现”的描写,可能不如F14那么有“技术攻坚”的快感。
F15“鹰”: F15是纯粹的空优战斗机,火力凶猛,性能强悍。但它给人的感觉更像是“硬碰硬”,缺乏F14那种“远程精确打击”的神秘感。而且F15是双发的,相对F14而言,它的“操作难度”和“维护成本”在某些叙事角度上可能不是那么“吸引人”。
幻影2000: 法国的幻影2000也很优秀,特别是其“三角翼”设计带来的高空高速性能,以及“达索”这个法国航空工业的招牌。但相比F14,幻影2000在“概念”上可能没有那么“颠覆性”或“戏剧性”。它更像是一个“同时代的优秀产品”,而不是一个“跨越时代的传奇”。而且,可能国内读者对“法国航空工业”的熟悉程度和“情怀”不如对美国航空工业那么深厚。

总结一下, F14在重生工业文里之所以受欢迎,更多的是因为它身上自带的独特性、戏剧性、以及“高冷”的技术门槛。它不仅仅是一架飞机,更是一个强大的象征,一个能够让主角在科技层面迅速实现“碾压”的绝佳载体。而F16、F15、幻影2000虽然也很优秀,但在“故事性”和“概念上的冲击力”上,可能略逊一筹,不易于作者构建那种“主角凭借一己之力,改变科技格局”的宏大叙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80年代搞新歼主要还是要啥啥没有。

虽然我老说苏联雷达差,还用317甲鄙视过,但问题是苏联人能拿出全波形的N001和N019雷达,基本上达到美国70年代初水平——但当时中国可以拿出的204歼击雷达甚至还没达到苏军自用米格-23的RP-23雷达水平,204/208雷达只与具备LPRF波形的RP-22雷达相当,基本上不具备拦射高速目标的能力。

论发动机,斯贝进口之后80年代初组装件通过英国原厂审批,然后因为配用机型全部下马也跟着下马,一直到90年代歼轰-7落地才开始琢磨利用进口英国废料恢复生产能力,基本上等于耽误10年。

论空空导弹同理,霹雳4导弹搭配的204雷达前期遇到地杂波问题,后期稳定跟踪距离也就12公里。而且仿制自AIM-7D的导弹本身技术性能非常落后,抗干扰性能也很差。

论机体结构设计,还在歼-8II上摸索新的结构强度计算国标。论气动设计,静稳定气动都不能说完全吃透,更别说静不稳定设计。

论材料,军用的三代铝-锂合金大约是和歼-10同步拿下的,民用的厚板至少到2015年还是进口状态。

论经济能力,法兰西的幻影-2000在82年还是83年报价2000万美元,直呼太贵买不起。

哪怕是论试飞标准,改开之后第一份有关军用科研试飞大纲的国标也是1988年才拟成。

这种情况下别说F-14,F-16/J79都吃不下来。最可行的建议是和国外合作一款二代半水平的飞机,把LPRF/MPRF雷达+连续波照射器的设计吃透;发动机尽可能采用压比10-12一级的英国涡扇发动机——可以技术进口;单机价格最好不要超过1000万美元。

那其实只剩下瑞典航空工业70年代提供给英国空军的JA-37XE的3个方案可以选,所以这也就是我所推荐的机型了。

另外不是我说,这群写80年代航空工业的小说,把最基础的五五计划、六五计划、七五计划时的国民经济状况都搞不清楚,实在是菜得可以。

user avatar

因为F-14是中国80年代唯一有可能引进的高性能重型战斗机,这是那个时代中国空军最务实的选择。

事实上,80年代中后期中央是考虑过引进外国先进作战飞机的,如果中苏关系长期不能解冻,那我们的工作方向主要就是美国和法国,具体到航空公司就是格鲁门和达索。

中央挑选格鲁门做深入接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格鲁门具有良好的合作态度

在中美航空领域合作中,格鲁门对我们的态度是比较良好的,不仅在“82工程”上开展了深入的合作,甚至在一些前瞻领域和技术评审中也给了很大支持。

比如在歼-8II送抵美国后,我们将此前做过的电磁兼容性/电磁干扰(EMC/EMI)实验数据交给了美方,格鲁门觉得我们送交的检测结果报告很不严谨,就帮我们重做了一遍,还利用他们的大型微波暗室(国内并无此条件)做了全机电磁兼容性实验,这是中国飞机首次在屏蔽暗室做系统性实验,可见格鲁门的工作态度和风貌是十分优良的,只要有条件,都能够积极帮助我们解决困难,整体上不存在我们考察美国防空导弹时的“藏私”问题。

为了加强国内航空电子领域的研发能力,上级指派韩金昌等人筹建中国第一个航空电子综合实验室,为了支持我们的建设,格鲁门借助项目评审的机会把美方的试验大纲和试验方法交给我们研究学习,并把他们的实验室开放给国内的科研人员参观。

另外讲一句,靠着跟格鲁门的合作关系,我们的技术人员还在借机参观了美国海军的退役航母。1988年春节期间,在美籍华人保研昭先生的带领下,到纽约航母博物馆参观了1974年退役的“无畏”号航母。由于格鲁门是美国海军舰载机的主要供应商,是海军的“自己人”,保先生仅出示工作证就把我们的参观人员带进了航母内部参观学习,尽管“无畏”号不能起降大型喷气式战斗机,但也让我们学习了美国航母的设计和改造思路。

综合起来看,在美国若干家飞机公司中,格鲁门与我们合作最深入、态度最友好,只要我们能够投入资金,格鲁门是有把先进作战飞机和技术卖给我们的意向的,这在美国是很难得的。

根据一些当事老同志的回忆录,1988年4月,在“82工程”的最高层次协调会议——第二次安全援助管理会议(SAMR)上,格鲁门公司的代表试探了我们关于“买飞机”的口风,并表示如果中国购买格鲁门的大型飞机(即F-14),不仅能帮助中国对抗苏联轰炸机对北京、武汉等大城市的空袭,也有助于美国海军的F-14机队摊薄成本,是中美双方两利的合作。这是否暗示着美国海军一些高层的态度?不得而知。

二、中国对格鲁门有着良好的观感

得益于与格鲁门的深入合作(以及一些美国军工企业的恶劣态度),中方的许多技术专家和外事工作者对格鲁门的印象大好,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上级的决策倾向。

80年代后期,我们请格鲁门的技术高层参加“超七”项目评审,F-14的总设计师派来哈克与我们进行了密切的往来,我们也得以管窥美国前掠翼试验机X-29的一些技术细节。

在评审会后的交流期间,派来哈克提出了类似X-29的一种前掠翼“超七”方案,即依托歼-7机体,改造为安装F-404的前掠翼飞机。中方专家认为前掠翼风险太大,飞机整体刚度不够,有颤振的风险。派来哈克不服,带着他手下的人与我们辩论起来,之后带领我们的专家到他的办公室看了X-29的整体方案文件和一些技术图样,使我们“开了眼界”,也感受到格鲁门的友好态度。

格鲁门公司与我们最早进行接触是在1974-1975年间,通过外事部门,六院马承麟、顾诵芬等人会见了来华的格鲁门公司气动专家、美籍华人卢鹤绅,卢鹤绅在交流中介绍了美国气动力科学研究的一些情况,并热情洋溢地介绍了F-14和可变后掠翼的优越,使我们第一次了解到美国海军重型舰载机的一些细节,也为双方日后的合作打下了十分愉快的开端。

卢鹤绅的哥哥是复旦大学的原子能专家,外事部门特地请他来兄弟团聚,席间卢鹤绅先生十分感动,我们借机询问美国操纵稳定性的数据手册是否是公开的,卢先生在席间似有醉意,未做明确答复。一年后,通过一些渠道我们获得了卢先生方面发来的资料影印件,为我们空气动力学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当时的许多成果都是直接照抄人家寄来的文件)。

80年代中方专家赴美交流期间,格鲁门的派来哈克等人积极推销F-14,当时驻美的一批人颇为意动,经屠基达等同志的关系,与中央做了沟通汇报。尽管我们与格鲁门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但中央还是希望坚持将“82工程”完成再做打算,如果中美航空技术合作继续下去,F-14来华是很有可能提上日程表的。

另外,80年代中期,中国研发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努力接连受挫,PL-4和PL-5(雷达型)先后落马,国内很着急。我们一批人把中距空战能力建设的希望放在格鲁门上,希望借助整机引进获得美国的技术支持,如果冷战对抗继续下去的话,中国空军是有望获得原汁原味的中国版“麻雀”和“凤凰”的。

三、国内各方扯皮的现实需求

国内引进装备往往要考虑多方面的需求,引进了最好各军种都能用,比如引进法国“海响尾蛇”,就是海军、陆军共用,引进“黑鹰”就是陆军进藏和中央要人专机的一致需求。

但如果大家一起考察,你能用而我不能用,那引进项目就容易失败。比如瑞典的RBS-70就是陆军非常欣赏,但空军怕无法承担要地防空任务,最终告吹。

F-14一个极大的优越性就是空军可以用来拦截苏联轰炸机,海军可以拿来给舰载机做技术储备,等于在竞争时可以得到两个军种的支持,在评审时成功的可能性自然大增,双方共同游说,中央的态度也容易受到影响。

——————————————————————————————————

@框框框子 认为F-15如何如何好,并抨击作者多为军盲或半军盲,这种逻辑是典型的“谬误谬误”。一个军文作者用很拙劣的笔法和错误的例证论述F-14可以引进,我们可以认为作者的论述有误,但并不能直接得出“F-14有望引进”是错误的结论。

F-15如何好,是今天我们站在丰富资料和历史事实上得出的结论,80年代的中国航空系统和中央决策首长是不可能像今天的网友一样“高瞻远瞩”的,掌握决策权力的中央领导只能通过动态清样、专家汇报和座谈会了解信息,做出的决策必然受当时我们掌握的信息制约。

当时的情况是,80年代美国基本没有把F-15及其生产情况向我们公开,我们即无从得知F-15的具体技术细节,也没有引进麦道飞机的外事基础,当时国内基本没有引进F-15的意见与研讨,因为大家都知道没有可能。

而我们与格鲁门是做了深入接触的,双方有合作的意向,深入的交流让航空工业对F-14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中央首长对“格鲁门”也有较高的评价。如果冷战继续对峙,F-14来华是很有可能的。

user avatar

80年代中国能买的四代机(俄标)理论上有10种,分别是:美国的f14、f15、f16、f18;苏联的苏27、米格29、米格31(广义上的战斗机包括了截击机);法国的幻影2000、幻影4000;英德意联合研制的狂风。

这些作者的心理活动是这样的:

①狂风这个玩意算战斗机吗?就是个挂羊头卖狗肉的东西,拿去扔泥巴还勉勉强强,淘汰。

②幻影2000这货性价比不高,连台湾都买了,伊拉克人都是说法国飞机是“精密的鸡肋”,所以淘汰。

③幻影4000的理由如上,并且这玩意连法国空军自己都没装备,肯定淘汰。

④米格29这货战绩太难看,基本上就是被西方战斗机拿到地上摩擦,这玩意是朝鲜这样的穷国才用的,我们堂堂TC怎么能装备这么挫的飞机,淘汰。

⑤米格31不就是米格25的升级版吗?别以为换个涡扇发动机和相控阵雷达就不认识你了,连狗斗都做不了,油耗还这么大,这种飞机买来干什么?留在机库过年?淘汰。

⑥苏27这飞机倒没什么槽点,但这个次元里我们已经装备了,书里再这样写没意思,所以只好淘汰。

⑦f18这种亚音速战斗机就别拿来糊弄人了,这种美国海军用来打杂的下等货色我们TC看不上,淘汰。

⑧f16这飞机好是挺好的,但可惜是轻型机,并且已经烂大街了,连巴基斯坦都装备了,我们堂堂TC怎么能盲目跟风?我们的品味跟这些国家不一样,所以淘汰。

⑨f15真心没啥槽点,是款好飞机,但这玩意日本、韩国也买了,我们堂堂TC不屑于跟日韩用同一款战斗机,并且那气动外形跟米格25那种烂货怎么这么像?淘汰。

⑩f14......不说了,这么帅的气动外形,并且就美国和伊朗装备了,这不更能彰显我堂堂TC的独特品味吗?所以就它了。

user avatar

图片:屠基达同志回忆录中参观F-14的留影,在他身旁是F-14总师佩莱哈克


上世纪80年代,中国面临北方苏联的强大压力,特别是图-22M“逆火”超音速轰炸机的强大突防能力对当时的中国空军来说基本上是无解的,当时准备的最强战机是歼-8战斗机,这种巨大的火箭战机仅仅装备近程格斗导弹,面对苏联的苏-27、米格-29、米格-23等战斗机本身就没有一点胜算,更不要说拦截“逆火”了!


于是中国求助于美国,美国最开始只同意出口F-16/79,这是在F-16战斗机基础上研制的一种性能阉割版,作为国际战机向世界各国推广,但是包括中国在内都没有人选择。这时候在竞争日本航空自卫队战斗机项目中败北的格鲁门公司找到中国,希望能够将最先进的F-14A“雄猫”战斗机提供给中国。当时日本选择了F-15,格鲁门希望在中国能够打翻身仗。

图片:F-14“雄猫”战斗机,该机一直作为三代机中颜值最高者存在。

中国对这种当时的超级战机非常感兴趣,“雄猫”上的AN/AWG-9雷达和AIM-54“不死鸟”远程导弹成为中国拦截“逆火”轰炸机最有效的组合!而6枚“不死鸟”导弹同时打击6个目标成为当年神一样的存在!

图片:F-14可以携带6枚远程空空导弹,是打击“逆火”超音速轰炸机的不二选择。


中国和格鲁门公司可谓一拍即合,到了1984年,格鲁门公司表达了可以向中国提供第一批24架F-14+战斗机,这是A型的升级版,换装了F110-GE-400发动机,性能大幅提升。随后双方就该项目进行了系统的谈判。


有意思的是,当时成飞和美国格鲁门公司一起为巴基斯坦空军搞佩刀II战斗机项目,这个所谓的佩刀II后来发展为超-7战斗机,也就是现在著名的FC-1/JF-17“枭龙”战斗机的前身。

图片:歼-7M、佩刀II和超-7,注意这张图右下侧的“格鲁门”标示。


由于有F-14战斗机的项目在身,格鲁门公司对佩刀II项目也非常热情,充分发挥航空巨头的典范,从设计到包装都有了一揽子想法。随后邀请中国同行到美国共同商议佩刀II战斗机的设计。


当时去美国的是成飞著名的设计师屠基达同志(已故),格鲁门公司将他们一行送到了纽约长岛上的卡尔文登工厂,这是格鲁门公司的总装和试飞厂。而陪同中国设计师的是格鲁门F-14“雄猫”战斗机的总设计师佩莱哈克,时任格鲁曼公司首席执行官的约诺·布莱恩还向中方人员赠送了绣着"红色雄猫"的T恤和臂章。

图片:格鲁门公司制作的“红色雄猫”臂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具有时代特点。

成飞的设计师们第一次走进美国人的飞机车间,看到总装线上同时在组装15~16架飞机,其中包括F-14战斗机、A-6重型攻击机和E-2C预警机,这些飞机都为中国设计师敞开了看。


而中国设计师最感兴趣的还是佩莱哈克的得意之作F-14“雄猫”战斗机,这是一种舰载重型战斗机,这对于只接触过轻型战斗机的中国设计师来说是非常震撼的。当时格鲁门公司非常开放,还带着中国设计师去了微波暗室,一架F-14可以用吊车悬空吊入室内进行电磁测量,后来一行人又参观了试飞站。

图片:一部阿汤哥的神作《壮志凌云》使得F-14成为当年军迷梦寐以求的战机。


格鲁门公司对中国佩刀II项目的热心,其实是希望以此获得中国的好感,并最终达成更大批量的F-14战斗机出口。但是由于美国政府一直不同意F-14战斗机的技术出口,只同意卖整机,这和中国希望以F-14来提升自身航空设计能力和航空制造能力是不相符的!


最后漫长的谈判终于在那一年停止了!F-14也从此失去了进入中国的机会,而将这个机会让给了苏-27!

图片:罕见的苏-27和F-14同飞照片,中国对这两种飞机的追求表达了希望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迫切心理。


如果我们假设中国引进F-14,那么很可能其中方合作方是与格鲁门已经有着深入合作的成飞,那么成飞可能就会得到更大的财力和人员支持,F-14的技术引进甚至会对正在设计的歼-10造成影响。而沈飞或许会因为失去重型战斗机项目而走向另一个发展方向!


同时,当我们的辽宁舰和新航母入列的时候,在上面起飞的歼-15或者就不再是苏-33的国产版,而是F-14的魔改了!

user avatar

我国与格鲁曼的关系其他答案已经说了,我补充几点F-14相对于F-15的优势:

1、F-14的武器系统极其先进,AWG-9+AIM-54的组合可以完美地解决我国北方对拦截逆火的需要(事实上美国海军自己的F-14也是做这个的),而且哪怕使用相同的麻雀,F-14的射程也比F-15更远。后来AIM-120的机载发射实验也是在F-14上做的

2、我国有希望解决发动机问题——当时我国已经全套引进了斯贝发动机,而斯贝的美国改款TF-41被用来替换F-8上的TF-30(F-14同款)并且曾经一度竞标作为F-14的替代发动机。而用F-15,我国直到今天才有能力生产出F-100/F-110级别的发动机(WS-10)

3、上舰潜力——这个毫无疑问,F-14出口到伊朗的版本仅仅取消了着舰勾等装备,上舰潜力几乎毫无损失,而F-15则完全不行

4、对地打击潜力——F-14的机体结构可以不用改造直接挂载四枚2000磅航空炸弹,后来的F-14D仅仅升级了航电系统,机体结构没动。而F-15C则完全不具备重挂能力,后来F-15E的机体是重新设计的结果——而中国几乎不可能有能力重新设计F-15的机体

5、政治门槛——你不能按照“因为引进F-15所以可以拿到F-100发动机”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实际的思路更有可能是“因为F-100太敏感或者太高档,所以拿不到F-15”。同时代引进F-16只能买J79版本

user avatar

因为F14是当时时髦的变后掠翼重型截击机

变后掠翼 速度快 航程远 雷达强

还是唯一搭载了AIM-54远程对空导弹的飞机

当年中国最忌惮的是两马赫的逆火轰炸机

雄猫完美击中了当时中国空军的全部痛点


F15没有不死鸟

截击能力不如双座型的F14

F16是轻型战斗机 截击本来就不是主课

幻影就算了

有选择美国货的可能 兔子绝对不会选幻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你这个问题里,我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那就是很多重生工业文里,为什么F14“雄猫”似乎成了“御用”先进战机,而F16“战隼”、F15“鹰”或者幻影2000这种同样顶尖的战斗机却没那么受欢迎?这背后确实有挺多说道的,不是简单的一个“它看起来最帅”就能概括的。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 1. .............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进化论和人类行为之间一个令人费解的矛盾。按理说,那些选择不生育的人似乎在宏观的基因传递上“出局”了,那么为什么“不想生”这个想法,以及与之相关的基因,竟然能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一直存在,甚至在现代社会中还显得愈发普遍呢?这其中涉及的因素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要理.............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疑惑。很多人听到“生孩子大伤元气”,就觉得女性生育后身体会一落千丈,但现实中确实有很多老太太,儿孙满堂,自己也依然精神矍铄,长寿健康,这怎么解释呢?其实,这里面有很多我们不能一概而论的因素,就像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人的体质、生活环境、社会条件,乃至生.............
  • 回答
    想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句“不想生”或者“只想要一个”就能简单概括的。这背后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关于我的价值观、生活规划,甚至是对未来的一种想象。为什么不想要孩子,或者只想要一个?首先,得承认,生孩子这事儿,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或者说,我并没有那种强烈的、无法抑制的生育.............
  • 回答
    玄彬和孙艺珍的世纪婚礼,无疑是韩国娱乐圈乃至亚洲的一大喜事。这对因《爱的迫降》结缘的璧人,从荧幕情侣升格为现实中的夫妻,再次印证了“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的魔幻现实。然而,这并非偶然。近年来,韩国娱乐圈中因戏生情的演员似乎格外活跃,他们的结合不仅是爱情的甜蜜结晶,也引发了人们对这种现象的好奇和探讨。为.............
  • 回答
    .......
  • 回答
    百度、阿里、腾讯三家公司虽然都是中国互联网巨头,但市值差异显著,主要受到以下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 业务模式与市场定位差异 百度:以搜索引擎为核心,主要依赖搜索广告收入。虽然搜索广告是其传统优势,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搜索广告的市场增长空间有限,且竞争激烈(如Google、搜狗、360等)。百度.............
  • 回答
    《亮剑》中田墨轩这一角色的评价较低,主要源于其角色塑造、剧情表现以及观众心理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评价低的原因: 1. 角色塑造的扁平化与反派刻板印象田墨轩作为李云龙的上司,其角色定位具有明显的反派特征,这种设定在观众心中容易形成负面印象: 权力与责任的失衡:田墨轩作为军区司令,本应是.............
  • 回答
    关于为什么许多企业愿意牺牲在俄利益来打压俄罗斯,这背后涉及到的原因复杂且多层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阐述:一、 地缘政治压力与国际社会共识: 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与价值观输出: 俄乌冲突爆发后,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西方国家形成了强大的国际社会共识,将俄罗斯的行为视为对国际法和普世价值观的严重侵犯.............
  • 回答
    hifi线材无用论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拥趸,并且能引发如此激烈的讨论,原因相当复杂,涉及到科学、心理、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科学原理上的挑战与质疑: 物理学的基本定律: 从基础物理学的角度来看,音频信号传输本质上是通过电信号在导体中的流动。标准的音频线材,如铜导线,.............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很多人讨厌以色列,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背后涉及历史、政治、宗教、人权以及国际法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中的关键因素和观点。一、巴以冲突的核心问题:土地、主权与安全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现代以色列国的建立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土地和家园流离失所紧密相关。 .............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很多人对《幻塔》的评价不高,但其在B站的评分却能高于《原神》,这背后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因素,包括玩家群体、评价标准、游戏内容更新、平台特性等等。下面我将详细地分析这些原因: 1. 玩家群体与社区文化 《幻塔》的B站社区特点: B站作为国内年轻化、二次元文化浓厚的.............
  • 回答
    《尚气与十环传奇》(ShangChi and the Legend of the Ten Rings)在上映后确实引起了不少争议和批评,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分析,既有文化、政治的因素,也有电影制作和叙事上的考量。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批评点,并且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一、 针对影片背景和文化元素的争议:1..............
  • 回答
    肖战粉丝的行为引起广泛抵制,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现象,背后涉及了粉丝文化、网络舆论、明星与粉丝的关系、以及社会责任等诸多因素。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为何如此多人会因为肖战粉丝的行为而抵制肖战本人:核心原因:粉丝行为与明星本人责任的界定与关联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很多人认为明星本人,尽管不直接参与粉丝的.............
  • 回答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然而,在现代社会,确实存在不少人对中医持否定或怀疑态度。这种现象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由多种原因交织而成,并且程度和表达方式各有不同。以下将尽量详细地分析为什么这么多人否认中医:一、 科学证据的局限性与现代医学的挑战这是导致很多人否认中医的最核心.............
  • 回答
    “跟风黑国足”是一个现象,背后涉及多种因素,可以从 历史原因、现实表现、社会心理、媒体传播 等多个维度来深入探讨。 一、 历史原因:期望与失望的巨大落差中国足球,特别是国家男子足球队,承载了无数国人的期望。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国家队就一直被寄予厚望,希望能够成为国家体育的闪亮名片,也.............
  • 回答
    关于“为什么这么多人对俄罗斯侵略一个主权国家爽快”这个问题,其实背后涉及到的原因非常复杂和多元,并且不同的人群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感受。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大多数国际社会并不“爽快”或支持俄罗斯侵略主权国家。 联合国大会多次以压倒性多数谴责了俄罗斯的侵略行为,并呼吁俄罗斯立即停止军事行动。然而,我们.............
  • 回答
    “为什么这么多有钱人和当官的后代都去国外了,难道这些聪明人都不相信我们祖国未来的美好吗?”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政治以及个人选择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角度来分析。一、 经济因素:追求更好的经济发展机会和生活品质 更成熟的市场经济和更广阔.............
  • 回答
    中国人民对乌克兰局势的高度关注,是一个多层面、复杂交织的现象,受到历史、地缘政治、经济、信息传播以及中国自身发展战略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地缘政治与大国博弈的视角: 俄乌冲突与国际秩序的关联: 乌克兰局势是当前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最具标志性的事件之一。俄罗斯是联合国安理会常.............
  • 回答
    徐克被认为是华语影坛一位杰出的电影导演、编剧和监制,他的杰出之处体现在多个层面,并且影响深远。以下将详细阐述他的过人之处:一、 极强的视觉风格与创新能力: 开创性的视觉语言: 徐克最显著的成就之一是他对电影视觉语言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他不像许多同时代导演那样拘泥于写实主义,而是大胆运用各种手法来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