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这么多人觉得徐克杰出?他到底杰出在哪?

回答
徐克被认为是华语影坛一位杰出的电影导演、编剧和监制,他的杰出之处体现在多个层面,并且影响深远。以下将详细阐述他的过人之处:

一、 极强的视觉风格与创新能力:

开创性的视觉语言: 徐克最显著的成就之一是他对电影视觉语言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他不像许多同时代导演那样拘泥于写实主义,而是大胆运用各种手法来营造独特的视觉体验。
“徐克式”的奇幻与魔幻: 在《新蜀山剑侠》、《倩女幽魂》系列等作品中,他将中国传统的武侠和神怪元素与当时最先进的视觉特效相结合,创造出了令人目眩神迷的奇幻世界。他擅长运用光影、色彩、构图和慢镜头,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充满想象力的视觉风格。
武侠电影的革新者: 在八十年代香港新浪潮时期,他凭借《蝶变》打破了传统武侠片的套路,以其独特的剪辑、叙事和视觉风格为武侠片注入了新的活力。随后,《黄飞鸿》系列的成功更是将武侠片的视听效果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其凌厉的动作设计、壮丽的场景和充满东方美学的影像,成为了后世无数武侠片模仿的典范。
对“速度感”和“空间感”的运用: 徐克对镜头运动和剪辑节奏的把握非常精准,他能够巧妙地运用快速剪辑和充满动感的镜头语言,营造出强烈的速度感和紧张感,尤其在动作场面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他也善于利用场景设计和摄影技巧,展现出宽广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特效的先锋: 徐克是早期将先进电影特效引入华语电影的导演之一。他敢于尝试当时最新的特效技术,并且能够将其与故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流于形式。例如,《新蜀山剑侠》中运用了大量的模型、定格动画和光学合成等技术,在当时的香港电影界是前所未有的。

二、 卓越的叙事与内容塑造能力:

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 徐克并非简单地复述传统故事,他总能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并以现代的视角和价值观进行重新诠释。
历史的重塑与解读: 他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改编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现代解读。例如,《黄飞鸿》系列不仅仅是讲述一个民族英雄的故事,更深入探讨了在时代变革背景下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民族精神以及面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他擅长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捕捉人物内心的挣扎和时代的脉搏。
复杂的角色塑造: 徐克笔下的角色往往不是脸谱化的,而是充满矛盾和多面性。无论是黄飞鸿的仁义与彷徨,还是聂小倩的妖冶与纯情,亦或是东方不败的霸气与孤独,都充满了立体感和吸引力。他能够通过细节和情境,展现人物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融合多种元素: 他的电影常常是多种元素的混合体,如武侠、奇幻、喜剧、爱情、历史、社会批判等,但他总能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而不显得杂乱无章。

三、 独特的电影理念与行业影响力:

“电影狂人”的执着: 徐克被誉为“电影狂人”,他对电影有着近乎偏执的热情和追求。他敢于挑战权威,不畏艰辛,为了实现自己的电影理念,往往会投入巨大的精力和资源。
对电影技术的敏感和掌握: 他对电影技术有着敏锐的嗅觉,并且善于学习和运用最新的技术来服务于自己的创意。他对电影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视,从剧本到摄影,从剪辑到音效,都力求做到最好。
推动香港电影工业的进步: 在香港电影新浪潮时期,徐克是重要的推动者之一。他与其他新浪潮导演一起,打破了传统港片模式的桎梏,引入了新的创作理念和技术手段,为香港电影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监制与扶持新导演: 除了执导,徐克也曾担任许多电影的监制,为许多有才华的新导演提供了平台和机会,例如帮助陈可辛执导了他的第一部电影。他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并对华语电影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思考。
跨越时代的艺术生命: 即使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徐克依然能够保持其创作的活力,不断尝试新的技术和叙事方式。他监制和导演的《龙门飞甲》、《智取威虎山》等作品,都展现了他与时俱进的能力,并再次证明了他在视觉效果和动作设计上的卓越功力。

四、 商业与艺术的平衡:

叫好又叫座: 徐克的大部分作品都取得了不错的商业成绩,同时在评论界也获得高度评价。他能够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保持其独特的艺术追求,这在电影界是相当难得的。他懂得如何将艺术的思考融入商业的包装中,使得观众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影片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

总结一下,徐克杰出的地方在于:

视觉上的大胆创新与突破,开创了独特的视觉风格,引领了华语电影的特效发展。
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现代演绎,赋予了经典故事新的生命和意义。
卓越的叙事能力,能够驾驭宏大叙事和复杂人物。
作为电影人的执着和专业精神,对技术和艺术的极致追求。
对华语电影产业的贡献,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和新人的成长。
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平衡点,创造出既有市场影响力又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正是因为这些多方面的杰出表现,徐克在华语影坛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被誉为“东方斯皮尔伯格”、“香港电影的魔术师”,他的电影作品至今仍然是许多影迷津津乐道的经典。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部《新龙门客栈》就足够回答这个问题了!

《新龙门客栈》开辟了香港武侠电影新的时代,被誉为香港新派武侠的起点,堪称武侠电影的一座丰碑。一个开辟了一类电影新时代的人还不能被称为杰出吗!

胡金铨张彻掀起香港电影新武侠世纪,但其后的几十年内,一个套路一直被沿用,没有革新求变,武侠电影走向瓶颈,被拍“死”的时候,徐克出现了,《新龙门客栈》出来了,为武侠类电影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改变了武侠电影的格局。香港新浪潮,应该有八分之一或者十分之一属于徐克。徐克适时求变,在香港新浪潮像幽魂一样难圆美梦的境况之下,徐克却有了自己的电影王朝。他给武侠电影带来了嬉笑怒骂以及风骚作态,也使胡金铨与张彻的时代悄声熄灭。

同样的就像后来成龙的《醉拳2》里一脚踢碎凳子的特效,在现在的电影里早已经不值一提。

希区柯特《惊魂记》里双重人格的题材,用快速剪切的镜头营造的恐怖感,同样开创了恐怖片新的题材,新的表现手法。

库布里克《闪灵》更是改变了传统恐怖片的视觉冲击,让人第一次感受到真正的恐惧来自于心理。

斯皮尔伯格《侏罗纪公园》霸王龙的一声长啸,当时看的人信以为真的特效,现在也是入不了许多年轻观众的法眼了!

回过头看黑白的影片老旧的画面烂俗的题材,老套的手法。但他们是第一个啊!

现在的武侠还是徐克一个人在默默的往前走,探索着,《龙门飞甲》《狄仁杰》《西游伏魔》被夸也好骂也好,不理解也罢,武侠题材的电影导演演员青黄不接,他不敢停他也是真的爱!

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觉得徐克杰出。

成龙也老了,《绝命逃亡》里龙叔也打不动了。他标志性的动作片,看得人心提到嗓子眼的特技镜头,也后继无人了,没人敢没人愿意市场告诉他们也没必要这么拼了,动作电影也依旧停留在龙叔开创的一个打几个的动作特技,在无革新!

星爷也老了,可能是太爱了但多数人学艺不精走进了无厘头的误区,但还好有黄渤有宝强,有宁浩徐峥(排名分前后),虽谈不上开创,但是真正深得盖里奇精髓的人,后来的《心花路放》喜剧也算后继有人。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他们风骚的也够久了,该站出来了!

user avatar

不说以前,就以2012年跟了《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的剧组这一件事来说,徐克拍电影的效率、对电影拍摄技术的探索以及对电影拍摄规划的革新都是对当今中国电影的一个贡献。

可能近些年很多媒体的报道都是其中在徐克对电影工业的贡献上,但我还是以一个工作人员的身份来说一下。

一、拍电影的效率
比起很多导演,徐克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导演,这一点作为一个导演很重要。
徐克不会浪费人的时间,《狄仁杰之神都龙王》,换别的导演可能要4、5个月拍完,而徐克只花了100天。每天拍摄结束后,无论大家有多累,必须回到酒店剧组开一个第二天的拍摄会,摄影指导、3D指导、动作指导、副导演、特效人员全部都要把第二天要拍的方案全部对一遍,因为这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大家商量好,才知道绿幕要摆在哪里、镜头要拍在哪里、演员要在哪里打或演戏。

一个导演,不知道自己想拍什么镜头、一共要拍多少个镜头能表达好这个戏,那这片子最后也是混乱不堪的。

结束当天拍摄工作后徐克必开会讨论第二天拍摄计划

同时,在拍片现场,徐克也很能镇得住场,演员不会有过多疑问,这当然也是牛逼导演威风所在(有的电影片场,一个镜头下来就能拍十几条甚至几十条,有时是导演自己没想好,不知道要什么,有时候是演员想自我发挥,耗费时间)

二、对电影拍摄技术的探索
说到徐克,不得不说3D,从沙漠到水底,徐克玩儿了个遍。《龙门飞甲》一群人在沙漠里拍戏,笨重的3D摄影机不仅要搬来搬去,还要面对风沙侵蚀。《狄仁杰之神都龙王》时更是从澳大利亚弄来了一台水下3D摄影机,首次运用在华语电影拍摄中,这种3D摄影机全球只有3台。

我记得拍水下镜头时,剧组在义乌找了一个跳水池,深6米、跳台高度5米,宽与长大约是10米,放空水时去过一次,站在空的泳池边简直是要吓尿了,不过放心,我没尿。

水下3D拍摄地,大白布是照明用

灌满水后,先由潜水员潜入水下铺开了高4米长7米的绿幕,竖向展开!随后元彬率领威亚组开始在跳台上栓威亚,准备好之后,水下3D摄影团队先将3D摄影机用特制防水盒安置好,非常严密,再由4个壮汉用托具放入水中,水下已经有3D摄影师接应。

水下3D摄影机上盖

这些3D摄影师连通水下3D摄影机到的剧组,其中主操作师很胖,因为他一下水就要待5个小时,必须下水前吃很多东西。

水下3D摄影机下水前

岸上,徐克与元彬沟通好他要的东西之后,全由元彬来指挥,因水下拍摄时演员是没有氧气可以呼吸的,所以一定只能有一个人指挥现场,全部人只能听这个人,徐克很放心的将这个指挥权交给了元彬,因为元彬主要会负责威亚组放人落水以及及时捞起演员。

别看说着简单,但拍摄很难,演员要克服水深、没氧气,工作人员也要同步配合。这一切也都是经过预先在岸上演练才得以实拍的。

这个镜头也是在水下5米拍摄的3D水下镜头,只不过睿姬是后期特效加上的

大家看到《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中开场将军落水、中途狄仁杰落水以及最后冯绍峰水下骑马的镜头,都是在泳池里拍摄,冒着巨大的危险,就是要给观众这几十秒或几分钟的视觉冲击,能这么坚持的人,国内寥寥无几,徐克是之一,正因为他这样坚持,所以华语水下3D又有了一项突破,此后水下3D拍摄经验,华语电影也是走在世界前端了。

搞个笑,拍摄落水镜头后演员在灯下取暖,头上冒白烟~

三、电影拍摄规划的革新

说是规划,倒不如说是一个新的工种,叫QC(QUALITY CONTROL),徐克应该是首位将这个部门引入华语电影拍摄现场的人,这个部门会全程跟随现场,检查每一条拍摄过后每一个画面是否有问题,立体问题、颜色的问题、反光的问题,这一套流程在3D电影中非常重要,因为稍有瑕疵就会在大银幕上不舒服。同时,QC部门会在影片上映前在影院中进行技术调试,根据影院的设备来确保3D、颜色、画面没有偏差。

国外导演对这方面都是有严格要求的,《地心引力》来中国首映时,大家应该记得阿方索·卡隆在中国最著名广场前的照片,卡隆在那里的同时,还在打电话给相关技术负责人,沟通他们去晚上要播放影片的影院进行测试的事宜,这方面测试人员就是QC部门。

开会时,故事板是必不可少的素材,徐克的想法集中体现在故事板中

所以,一个国家电影发达与否,不仅仅要看故事,还要看技术的发展,以及一个电影工业是否发达,谈到电影工业,好莱坞已经非常成熟,而中国电影刚刚有一些从手工业转向工业的苗头,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技术有待突破,徐克的拍摄团队,会是这样一种团队,将中国电影带向更好的制作格局。


———————————————我是分割线—————————————————


距离《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上映已经5年了,今天《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公映,虽然没再参与这个项目,但在电影行业经历得越多,就越觉得徐克导演真的是当今华语电影中值得许多年轻导演学习的典范。


身为导演,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能够统领整个剧组,从前期筹备、正式拍摄,再到后期制作、宣传,一股劲儿干到底,而且要清楚明白自己要想什么,想表达什么,诉求是什么。一部电影,牵扯到制作、预算以及回收等太多层面,《狄仁杰》这类卡司大、投资高、特效数量多的影片,自始至终都需要一个指挥官带着大家克服万般困难达到终点,而徐克就是这样的指挥官。


华语电影需要太多把每一步都想得清楚明白的导演,一个导演,在前期把自己想要的影像风格、美术设计、造型服装都沟通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拍戏时每天到了现场,非常清晰有条理地去与摄影师沟通每场戏的镜头,非常准确地给演员表达表演方式,能够按计划完成每天的拍摄工作,真的太难得了!况且这导演拍出来的电影,能回本,能赚钱,口碑在线,那大家更要珍惜了,有这类导演在,无论之后他与谁合作、什么团队合作,只要他自己的标准在,都会从各方面把中国电影整体的工业水准,向上提升,督促大家进步。


最近翻了翻这篇回答下面的留言,有不少质疑的,说我写成这样,影片不还是烂片?请问,豆瓣评分7.4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还能叫烂片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