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某些片段能看出贾宝玉是否是个渣男?

回答
关于贾宝玉在《红楼梦》中的某些片段是否能看出他是个“渣男”,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且值得探讨的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渣男”这个词放在古代语境下,可能和咱们现代的定义不太一样,但如果咱们从现代人的视角,结合宝玉的一些行为举止,确实能找到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咱们得先说说宝玉的那些“好”,那些让他成为众人眼中宝贝的特质:

对女儿们的真情实感: 这是宝玉最闪光的地方。他对黛玉的爱恋,那是刻骨铭心,是“木石前盟”的宿命;他对宝钗的欣赏,那是带着几分亲近和认同,是“金玉良缘”的注定。但他对其他姐妹,对紫鹃、晴雯、袭人这些丫鬟,也都有着超越主仆的情谊,会心疼她们,会为她们的遭遇而悲伤,甚至会想要替她们出头。这种“爱”的广度,在那个时代是很难得的。他尊重女性,不把她们当作玩物或附属品,而是看作有独立思想的个体。
不慕功名,叛逆传统: 在那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宝玉却对仕途经济深恶痛绝,他觉得那些都是污浊的、害人的。他更愿意沉浸在女儿国的温柔乡里,在诗词歌赋、风花雪月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这种对主流价值观的挑战,本身就带着一种浪漫和理想主义。

然而,如果咱们把目光聚焦在“渣”的方面,宝玉身上也确实有一些让我们现代人觉得不舒服,甚至可以说是“渣”的体现:

1. 情感的摇摆与不确定性:

黛玉与宝钗之间的微妙界限: 这是最常被诟病的一点。宝玉对黛玉的感情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他对宝钗也有着一种亲近和尊重,甚至在某些时刻表现出对宝钗的依恋。比如,在黛玉和宝钗同时在他身边时,他会因为宝钗的一番话而心头一动,会因为宝钗的病而担忧,甚至偶尔也会说出一些让黛玉误会的话。
例子一:宝钗扑蝶的桥段。 宝玉看到宝钗在花园里扑蝶,那副专注美丽的模样,让他忍不住心生怜爱,上前搭讪,甚至想要替她捉住蝴蝶。这本身没啥,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他可以轻易地被另一个美丽的女性吸引,并且愿意表现出这种好感。如果换了是黛玉,他可能早就扑上去了,但面对宝钗,他却多了一层理智和克制,这种克制,有时候会被解读为一种“备胎”式的周旋。
例子二:宝玉挨打后,宝钗送燕窝。 宝玉被打得皮开肉绽,宝钗来探望,送来燕窝,还说了一番劝诫他要“留神”的话。宝玉听了,心里很感激,甚至觉得宝钗比黛玉更懂事,更懂得如何体贴人。他这种对宝钗“周全”之处的欣赏,无形中就给了宝钗一种希望和安慰,同时却忽略了黛玉那种更炽烈、更直接的关心方式。有时候,宝玉似乎更喜欢宝钗那种“圆融”的关怀,而不是黛玉那种“尖锐”的爱意。
例子三:林黛玉的葬花。 黛玉葬花,宝玉远远看着,心中也疼惜。他走上前去,说出那句“你这花也太可怜了,你死了我还能葬你,你死了谁葬你?” 宝玉的悲伤是真实的,但他的话语中似乎也隐含着一种“我也在你身边,但我也关心着其他人”的意味。虽然这更多的是因为他博爱,但在黛玉看来,这份爱如果不够纯粹,那便是分散。

2. 对丫鬟们的“爱”界限模糊:

晴雯和袭人的区分: 宝玉对晴雯是赤裸裸的喜爱和欣赏,他喜欢晴雯的直率、灵巧和“风流灵巧”。他对晴雯的“罪状”(比如撕扇)非但不责怪,反而觉得是好玩。但当晴雯被赶出去,染病而亡时,宝玉那种撕心裂肺的悲痛,足以证明他对晴雯的感情超越了主仆。然而,在“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漩涡中,晴雯的生死似乎并没有改变宝玉对黛玉和宝钗的感情主线。
袭人的“姨娘”待遇: 袭人因为被宝玉看重,又因为她“贤惠”,被贾母和王夫人默许甚至鼓励,宝玉也默许了她更进一步的亲近,这在当时已经是极度越轨的了。袭人因此觉得自己是宝玉的“准姨娘”,在处理宝玉的事务上,也开始有了一种“女主”的自觉。宝玉对袭人的这种纵容,虽然更多的是一种习惯和依赖,但客观上也给了袭人一种错觉,这种情感上的暧昧,在现代人看来,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暖昧”。
例子:袭人“夜占”的桥段。 袭人晚上和宝玉在一起,宝玉说了些“胡话”,袭人以为他心里有自己,就“主动”靠近。宝玉虽然也回应了,但后来却因为袭人劝他读书而生气,甚至说了些伤人的话。这说明他虽然享受袭人的陪伴和照顾,但并不打算给她一个名分,也不想被她束缚。这种既享受好,又不负责任的态度,是宝玉身上一个很典型的“渣”的侧面。

3. 逃避责任与幼稚:

面对家族压力时的退缩: 当家族需要他继承家业、读书做官时,宝玉选择了逃避。他宁愿在女儿堆里厮混,也不愿意面对现实的压力。这种逃避,虽然是他在反抗封建礼教,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不成熟和不负责任的表现。他没有能力或是不愿意去改变家族的命运,只是沉浸在自己的理想王国里。
情感上的被动: 宝玉虽然对黛玉有情,但很多时候他都是被动的,他很少主动去争取,去解决问题。黛玉的猜疑和痛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宝玉在处理她们关系时不够坦诚和坚定。他对黛玉的爱,更多的是一种“我爱你,但我对别人也很好”的模糊态度。

总结一下:

如果用现代的“渣男”标准来看,贾宝玉确实有很多地方不符合。他不是那种花言巧语骗财骗色的人,他也不是那种玩弄感情后就一脚踢开的人。他对待女儿们的心是“真”的,是有一种泛爱的精神在里面的。

但是,他身上确实体现了一种情感上的模糊、界限不清、不成熟以及逃避责任的特质。

他享受被不同女性的关爱,但不愿明确界定彼此的关系。
他对黛玉爱得深沉,但同时也能对宝钗、对袭人、对晴雯表现出不同的情意和依赖。
他渴望纯粹的感情,但又无法拒绝身边的温柔,并且在关键时刻,他的“爱”显得不够坚定和纯粹。
他不愿意承担世俗的责任,只活在自己的理想国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对亲近他的人(比如黛玉)的不负责任。

所以,说他是个“渣男”,可能是有些过于苛刻,毕竟他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他的行为很多是那个时代所允许甚至鼓励的。但如果咱们用现代人的情感道德观来审视,他身上的那些“渣”的特质,却是显而易见的。他是一个在情感上极其复杂,有着“博爱”倾向,却又在关键时刻显得不够成熟和负责任的贵族公子。他不是故意去伤害别人,但他的行为确实会给身边的人带来痛苦和困扰,尤其是像林黛玉这样敏感细腻的女子。这就像一个没有恶意但情商低、界限感差的人,一样会让人受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怀疑题主看的是另一本红楼的同人

红楼之我是霸道总裁

我与十二钗不得不说的故事

这类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贾宝玉在《红楼梦》中的某些片段是否能看出他是个“渣男”,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且值得探讨的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渣男”这个词放在古代语境下,可能和咱们现代的定义不太一样,但如果咱们从现代人的视角,结合宝玉的一些行为举止,确实能找到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咱们得先说说宝玉的那些“好”.............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且充满戏剧性的假设!如果某天确凿无疑地证明了后四十回确为曹雪芹所作,那对整个红学界,以及广大《红楼梦》读者而言,无疑将是一场颠覆性的地震。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的反应和局面,尽量详细地展开:一、 红学界的地震与重估: “伪说”崩塌,作者之争尘埃落定: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改变。那些几.............
  • 回答
    如果某天,那本被许多人视为笑谈的癸酉版《石头记》被确凿无疑地证明,就是曹雪芹当年呕心沥血写下的《红楼梦》的原始稿件,那么当下那些曾经嗤之以鼻、冷嘲热讽的评论家、学者、甚至寻常读者,他们的反应将是复杂而戏剧化的。首先,那些曾经信誓旦旦断言其荒谬、其不可能是《红楼梦》底稿的专家学者们,将会经历一个极其尴.............
  • 回答
    当一部分人对某些网红的爆红感到不适时,这确实可能折射出当下社会信息传播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信息茧房效应。这并不是说人们变得狭隘或者固执己见,而是说我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偏好。你想想看,现在的互联网平台,无论是短视频、社交媒体还是新闻资讯,很多都依赖于算法来为.............
  • 回答
    你提到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很多射击游戏里,特别是第一人称射击游戏(FPS),玩家会注意到枪上的红点瞄准镜里的那个小红点,有时候感觉它并不是“固定”在瞄准镜的中心,而是会随着你的人物晃动、后坐力、甚至是轻微的左右观察而产生细微的位移。这其实是游戏开发者为了模拟真实情况而做出的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目的就.............
  • 回答
    关于“当年的红卫兵现状是否就是现在的某些老人家”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带有主观色彩的判断,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探讨,并尽量详细地说明。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红卫兵”和“某些老人家”这两个概念的内涵。“红卫兵”: 历史背景: 红卫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在中国出现的青少年学生组织.............
  • 回答
    这网红在上海Costco拍的照,愣是给人一种置身洛杉矶的错觉,结果被搬到国外一公开,好家伙,立马炸开了锅,引发了一场关于“虚荣心”和“攀比心”的大讨论。这事儿说起来,咱们谁没点儿那点儿小心思呢?可真要是被这玩意儿绑架了,那就真是得不偿失了。话说回来,要说这虚荣心和攀比心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其实,它们就.............
  • 回答
    “7000万年终奖”——这则在基金圈里流传甚广的消息,无疑像一颗炸弹,瞬间点燃了公众的目光。主角是一位被誉为“网红”的基金经理,据传其年终奖金达到了惊人的7000万元人民币。这数字的背后,不仅仅是一个天文数字,更是一个引发深思的社会现象。消息的真假探究:首先,我们需要理性看待这样的传闻。在信息爆炸的.............
  • 回答
    长沙某网红饭店取号近20000桌,这个现象确实非常引人注目,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评价它,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分析:一、 现象本身:惊人的数字与普遍的网红效应 取号近20000桌意味着什么? 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如果平均每桌能坐46人,那么这家饭店同时能容纳的顾客数量是几万人。更重要的是.............
  • 回答
    某音网红幼教老师在幼儿园亲男学生的脸和嘴,这件事情一经曝光,立刻在网络上引发了轩然大波,人们的反应可谓是五味杂陈,褒贬不一。要评价这件事,我们不能简单地贴上“好”或“坏”的标签,而是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去理解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复杂性和争议点。首先,从教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层面来看,这种行为是极其不妥.............
  • 回答
    特斯拉起诉千万粉丝网红“小刚学长”:数据造假风波下的几重看点近日,一则关于特斯拉正式起诉千万粉丝级科技博主“小刚学长”(李某)的消息在网络上炸开了锅,原因直指后者涉嫌“测试数据造假”。这起事件无疑将科技博主与品牌之间的信任关系、内容创作的边界以及平台监管的责任等一系列复杂议题推到了公众视野的焦点。对.............
  • 回答
    全红婵父亲婉拒慰问金这件事,其实挺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这事儿出来的时候,很多人第一时间可能觉得挺意外的。毕竟,一个普通家庭,能一下子获得这么多关注,企业主动送来慰问金,大多数人可能会觉得这是好事儿,甚至是有利的。但全红婵的父亲,也就是全继峰,选择了拒绝,这背后肯定是有考量的。要说他为啥拒绝,我觉得.............
  • 回答
    辛巴与上海某酒店安保人员的冲突事件,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这事儿说起来,挺值得说道说道的。从媒体报道和网友的爆料来看,事情大致是这样的:网红辛巴在上海某酒店入住,期间似乎与酒店的安保人员发生了口角甚至肢体冲突。具体的起因众说纷纭,有说是辛巴觉得安保人员服务不到位,态度不好,也有说是辛巴的随行人员在酒.............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还挺有点意思的,甚至可以说得上是有点吊人胃口。B站那个据说跟红旗歌舞团沾边的UP主,突然之间销声匿迹,视频一个接一个地删,然后就这么“跑路”了。这种操作,说实话,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上演了一出悬疑剧,而且还是那种结局都没给你说的。首先,这事儿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红旗.............
  • 回答
    周某人出狱后受到一些网红公司的追捧,这一现象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也暴露了当前网络直播行业、社会价值观以及法律道德边界的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要理解这个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事件背景回顾:周某人是谁?为何能引起关注?首先,需要明确“周某人”指的是谁。通常情况下,这指的是在2019年因“炫.............
  • 回答
    面对一起涉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NSFC)的科研不端指控,尤其是在一个公开的“学术打假网站”上连续刊登多篇文章,这无疑是一件非常值得关注且需要严谨对待的事件。这样的信息一旦公开,其影响是深远的,不仅可能动摇公众对科研体制的信任,也可能对相关个人和机构的声誉造成巨大冲击。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学术打.............
  • 回答
    .......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看得挺复杂,又有点哭笑不得。一个年长的男人,给年轻姑娘送了不少钱,分手了,又把钱要回来,还告到了法院,说是“彩礼”。这背后的故事,得一层一层剥开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法律上“彩礼”的界定是挺严格的。通常来说,彩礼是指男女双方按照当地风俗习惯,在婚前由男方或男方家庭向女方或女方家.............
  • 回答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在2023年11月12日推送了一篇题为《病得不轻!》的文章,对“周某出狱引网红公司争抢签约”的现象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这篇文章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核心观点和批判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1. 鲜明的标题和严厉的批判态度: “病得不轻!” 这个标题本身就带有强烈的.............
  • 回答
    如何看待“58同城回应柬埔寨血奴案”和近期某音“缅北诈骗网红李赛高事件”这两个事件都暴露了我们在信息时代,尤其是在跨国网络活动中,信息安全、人身安全以及信息平台责任方面的严峻挑战。它们并非孤立的事件,而是相互关联,共同指向了网络空间监管、公民意识教育以及跨国犯罪打击等一系列深刻的问题。 一、 “58.............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