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人讲美军打胜仗全靠装备好,没有这么好的装备美军什么也不是,是这样吗?

回答


美军的胜利确实与先进的装备密切相关,但将“装备好”作为唯一决定因素是不准确的。军事胜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战略、战术、训练、后勤、情报、指挥体系、士气、国际局势等。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装备的作用:基础但非唯一
1. 技术优势的客观存在
美军的装备(如F22战斗机、M1A2坦克、GPS导航系统等)在技术参数上确实领先于多数国家,尤其在信息化战争中,电子战、网络战、精确打击等能力是传统战争难以比拟的。例如,在海湾战争(1991)中,美军依靠精确制导武器(如“战斧”巡航导弹)和电子战系统,以较小的伤亡代价击溃伊拉克军队,这体现了装备技术的决定性作用。

2. 装备的“使用效率”
装备的性能需要熟练的人员操作和维护。例如,M1A2坦克的性能需要训练有素的驾驶员和维修人员才能发挥最大效能。美军的“训练体系”(如“战斗训练中心”)确保士兵能快速适应新装备,而其他军队可能因训练不足导致装备“浪费”。

3. 装备的“持续更新”
美军通过“装备现代化计划”(如F35战斗机、AGV72“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持续升级技术,而一些国家因预算或政治原因难以维持装备更新,导致技术代差。



二、非装备因素的决定性作用
1. 战略与战术的精准性
诺曼底登陆(1944):美军成功登陆的秘诀不仅是装备,更在于对德军防御体系的深入分析(如“霸王行动”情报工作)、多国盟军的协同(如英国皇家海军护航)、以及对地形和天气的精准判断。
阿富汗战争(2001):美军依靠“非对称战争”策略(如空袭、无人机侦察)和“反恐联盟”(如巴基斯坦、阿富汗政府)的配合,而非单纯依赖装备。

2. 后勤与补给体系
美军的“全球后勤网络”(如“海豹六队”、快速反应部队)能确保前线部队的弹药、燃料和医疗保障。例如,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通过“快速部署”和“模块化部队”实现对战区的高效控制,而其他军队可能因后勤延迟导致战役失败。

3. 情报与信息战
美军的“网络中心战”(NetworkCentric Warfare)依赖卫星、无人机、数据分析系统等,能实时掌握战场动态。例如,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和“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JTRS)实现对敌军位置的精准打击。

4.实在政治与国际局势
美军的胜利往往与国际盟友的支持密不可分。例如,越南战争中,美军虽装备先进,但因越南政府的抵抗和国际孤立导致失败;而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借助“反恐联盟”和阿富汗政府的配合取得局部胜利。



三、历史案例的对比分析
1. 二战太平洋战争
美军胜利:在硫磺岛战役(1945)中,美军依靠M4“超级战车”和空中支援,以劣势兵力击退日军。但日军的“自杀式攻击”和顽强防御也证明,装备优势并非绝对。
日军失败:日军虽装备落后,但凭借“神风特攻队”和地形优势在中途岛战役中取得胜利,但最终因缺乏补给和战略失误被美军击败。

2. 冷战时期
越南战争:美军装备先进,但因越南政府的抵抗、当地民众的反对和国际孤立导致失败。
朝鲜战争:美军装备占优,但因朝鲜人民军的“游击战术”和后勤补给线被切断,最终以“停战协议”结束。

3. 现代战争
阿富汗战争:美军依靠无人机、网络战和“非对称战争”策略,但因阿富汗政府的不稳定性、当地民众的抵抗和极端组织(如“塔利班”)的反击,最终导致美军撤出。
伊拉克战争:美军装备优势显著,但因伊拉克政府的腐败、当地民众的不满和极端组织的威胁,最终陷入“无休止的战争”。



四、装备与非装备因素的辩证关系
1. 装备是“硬实力”,非装备是“软实力”
硬实力:装备技术、武器性能、后勤保障。
软实力:战略意图、政治意愿、国际关系、士气凝聚力。
例如,美军在阿富汗战争中,依靠“反恐”战略(软实力)和装备优势(硬实力)结合,但因当地政治局势复杂,最终未能实现长期目标。

2. 装备的“技术代差”与“战术代差”
美军的装备技术领先,但若战术落后(如依赖传统步兵作战),可能被对手击败。例如,美军在朝鲜战争中曾因“火力压制”战术失败,但后来通过“空地一体战”(如越南战争)实现胜利。

3. 装备的“可持续性”
美军的装备更新周期长(如F22战斗机仅服役15年),但其“模块化设计”(如M1A2坦克可升级)确保长期作战能力。而一些国家因经济压力难以维持装备更新,导致技术落后。



五、结论:装备是基础,但非唯一决定因素
美军的胜利确实受益于先进的装备,但更关键的是:
1. 战略目标的明确性(如“反恐”或“稳定”);
2. 战术的灵活性(如“空地一体战”);
3. 后勤与情报的高效性;
4. 国际盟友的支持;
5. 士兵的训练与士气。

简言之,装备是“武器”,但胜利需要“武器”与“战术”、“战略”、“政治”等“战争艺术”的结合。
如果仅依赖装备而忽视其他因素,美军可能在某些战役中失败,正如历史上多次证明的那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这个样子。

因为最后一个同美军打过仗的工业化国家是二战中的纳粹德国。纳粹德军对于美军的评价相当简洁明了“美国人的飞机和战舰拥有相当优秀的性能,他们的炮火猛烈而精准。失去飞机和大炮支援的美军步兵和坦克战斗力与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人相当。”

美国不能算是传统的陆权国家,这直接导致美军在离开水面后的战斗力相当垃圾,不但他们没有优秀而且久经磨练的基层军官,也缺乏先进的军事理论指导。

德军的凯塞林元帅评价过美军,他认为美军的武器装备和兵员素质非常优秀,而且勇气可嘉,但是缺乏基本的组织和训练。一个美军士兵可以开车,能使用迫击炮或者精准使用步枪。但是一群美国士兵只会横冲直撞往机枪口上送死,或者在军官死后溃散或者就地投降。

美军士兵的勇敢和素质是得到证实的,但是他们没有接受过类似苏军和德军那样系统的战术训练。德军的战斗群和苏军的步坦协同是美军压根不会运用的东西。美军最复杂的战术就是开炮轰完步兵跟着坦克往上冲。至于苏德那一套复杂的集结点部署,步兵渗透,突击队渗透,装甲钳击和弹性防御美国人压根没听说过,就算认真学习了,缺乏优秀的基层军官他们也组织不起来这样的战术。

美军最会得就是死磕死磕再死磕。


朱可夫在大战后也认为美军的战斗力堪忧。他们的军官无所作为,他们的士兵虽然优秀但是缺乏指挥和基本的战术训练。朱可夫认为美军中的精锐部队战斗力可能与一线的德国国防军战斗力相当。而根本无法和党卫军的几个强大的装甲师对抗,更不要提对付德军特别组建的强大的战斗群。


美军的缺点不是建立在兵源素质或者战斗意志上的,而是跟苏德这种在战争中经过磨炼的相比美军的缺点是战术上的。

就好比同样对付反斜面战术,德军的俯冲轰炸机,突击队渗透和步炮协同可以有效解决反斜面阵地。苏军的打法更简单,依靠坦克打穿插搞分割包围,实在拿不下就绕过去打穿插。而美军呢?在北部意大利,他们被卡再那里将近两年,被人数只有他们三分之一的德军卡住动弹不得。在上甘岭只能使用范弗里特弹药量发挥美国工业优势。

user avatar

二战的驼峰航线九死一生,美军在这条航线共损失飞机1500架以上,牺牲优秀飞行员近3000人,损失率超过80%。不说别的,美国人就敢前赴后继的往这飞。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九品芝麻官里那几个和豹子头打架的

user avatar

美军其实是特别强调诸如荣誉,奉献,义务,保卫自由这种“假大空”的东西的。

原因也很简单,美国生活水平太高,美军实在无法做到军人收入及待遇高于国民一般水平,不靠“假大空”忽悠,根本留不住人。

这一我军政治工作的新课题,美军一直都要面对。。。。。。。。


致认为美军待遇好的同志,就问一条。美军能否做到陆军野战伙食高于国民水平?

中国在以往不仅可以做到,而且远超。

user avatar

看本话题下那么多人翻来覆去的称颂美军的勇敢和顽强……我就爱来唱反调~

对于大名鼎鼎的

“盟军中的意大利人”

“我们的意大利人”(our Italians)

而言。我国长期以来对美军的一些“刻板印象”——恐怕还真没冤枉他们……

基本上从德国到中国志愿军视角,美军陆军特别是美国步兵的战斗意志(易投降,邋遢,军纪败坏)和技战术水平基本上都是一团稀烂。志愿军在羡慕美国的空军海军、飞机大炮坦克车的时候也不忘补上一句:“美军步兵弱,过于怕死”。

到1953年,甚至有志愿军总结认为美军步兵的稀烂程度已经使其甚至不如韩军步兵,如美军步兵侦查工作较差,进攻搜索疏忽大意,工事构筑潦草,遇到志愿军火力阻击时美军缺乏战斗精神和勇敢气魄,交火中爱寻找掩体扎堆躲藏以逃避作战(……)全靠无脑堆砌火力和弹药量来维持表面光鲜。

(以至于打个小小的朝鲜战争,对付一群“土八路”楞是能打出1953年全美国陆军炮弹库存告急……从这点上来说“美军打仗全靠装备”还真没冤枉他们)

在侵朝“联合国军”一方表现较好的除了美海军陆战队,令人意外的是战争后期的韩军/美军韩国人在志愿军眼中得到了比美陆军还高点的评价——韩军官以旧日本皇军/伪满洲国国防军为骨干较为死硬,韩国士兵又奸又滑还吃苦耐劳肯下功夫,由于韩国兵肯干脏活累活、做土木工作因而较之美军少爷兵更擅长反制志愿军的坑道和反冲击,搞得志愿军一度叫苦不迭。

当然,我们得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承认——

美国军队的电影的确拍的很好。

美国军队的宣传也是佼佼者。

所以我们就只记住了巴斯托涅的101空降师,至于为什么德国佬打到了巴斯托涅……

那得问问防守时不挖战壕不筑工事,从官到兵都窝在城镇房屋里不出来,贪图舒适的美军第106步兵师了——当然,求仁得仁求锤得锤,德国佬打过来的时候该师连像样的抵抗都没有,2个团成建制被歼、投降。

此外美第99步兵师也是个奇行种——该师大部(2个步兵团)差点被德军包围(天不亡美利坚,德军那边铁憨憨派普错失良机把他们放跑了),该师师长不下部队不进前指,反倒把师指挥部设在豪华酒店,友军师长来访时——此公正在弹钢琴,全然不顾部下死活……

也无怪乎志愿军一度惊诧于美军把守的前沿阵地里,韩国商贩门庭若市,妓女更是直接留在美军工事里过夜留宿。


说个难听点的,要不是西线德军大部分太水,要照美军的这个打法搞成一战式拉锯绞肉……

别笑,意大利就搞出过一回,1944年5月意大利的德国大批兵力已经处于被半包围态势。

鉴于此有利形势,地中海盟军最高司令,英国人哈罗德·亚历山大要求盟军进攻至瓦尔蒙托内(Valmontone)切断6号公路——德军唯一一条撤退路线。

然而很不巧的是,负责主攻的“盟军意大利人”——美国人又来添乱:美第5集团军司令克拉克中将(就是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无能狂怒的那哥们)表示我要早点打进罗马搞个大新闻抢头条,至于切断一条籍籍无名的公路,围歼德军一个集团军这种事情谁爱干谁干。

(苏军:来了来了,我干我干!)

并且对自己的上级,地中海盟军最高司令搞抗命不遵、对自己的下级第6军军长和3个师长集体要求抄德军后路的请求搞镇压。于是大批德军得以在盟军包围圈中安然退走并顺利收缩至北意大利继续负隅顽抗,美军的这一波猪操作愣是把意大利战事拖到1945年5月国会大厦插上红旗,并且直接断送了丘吉尔经意大利北上东进,直接和苏联争夺奥地利、南斯拉夫的宏伟战略……

好吧,要是真像意大利和朝鲜一样,在西线打成绞肉拉锯,我倒要看看有些人怎么吹美军“进攻速度慢/动作迟缓/不打围歼战”是“爱惜官兵生命”……


美军有装备后勤优势,所以不需要强调战斗意志和指挥艺术——不就是被建军5年都没有的朝鲜人民军一路赶鸭子到釜山还被打死一个少将么?(纠正,迪安将军被朝鲜人民军俘虏)

例如美第24步兵师在日本嫖了几年,朝鲜战争爆发时一抵达南朝鲜上来就被朝人民军击溃,师长迪安跑路不成被俘,一个1万多人的师几近全军覆没。

然而——这还是驻日美军中——公认最好的一个师。

也是驻日美军4个双枪兵师中——唯一一个在嫖娼玩乐5年之余,进行过实弹训练的师……


然后美军终于靠陆战队豁出脑袋搞仁川登陆扭转局势,可后来又被拿着三八大盖穿着单衣的志愿军一路从鸭绿江畔赶回三八线,最后搞所谓“范弗利特弹药量”拿冷战武备打一战还啃不下一个小山包吗?

再补充一下,美军真的就在后勤方面那么“豪爽”吗?

南北内战初期美国陆军的肉食者们以步枪射速太快,士兵会浪费子弹、加重后勤负担为由,拒绝接受斯宾塞连珠枪。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旋转后拉机步枪和弹仓开始大规模使用,美利坚的榆木将军们又觉得步枪射速太快,士兵会浪费子弹、加重后勤负担,于是发明了弹仓隔断器,非要士兵们打一发,拉一发,装一发;直接梦回排队枪毙。

随着苏联AK-47的问世,发射小口径中间威力步枪弹的突击步枪能够全自动射击,其后坐力也完全可以接受,在苏东华约国家的带领下,以单兵突击步枪部分替代机枪进行“泼水”压制成为主流。

反观美国,M16憋到1960年代才出来,而这时美国将军们又开始昭和大日本皇军附体,觉得步枪射速太快,士兵会浪费子弹、加重后勤负担——于是越战后美国人又把M16的全自动砍掉,换成3连发半自动……

附带一提,美军的M4还给士兵全自动模式(M4A1)已经是2012年了……

解放军有用到2018年的无红外大灯50年代水平59式。美利坚有坚守半个世纪,从单发增强到三发的步枪半自动。

共同点:陆军马鹿,凑合就行。

所以在伊拉克/阿富汗,美国大兵为了给自己手里增添点能“泼水”的火力,甚至连PPSH-41都拿出来了……

没错,就是这个苏联大弹鼓冲锋枪,二战的。

格里戈利·斯帕金怕不是在天堂做梦都能笑醒

说句难听的,美国人就是两次大战都是最后关头下山摘桃子,死的人少了。这三点哪一点拿到当时欧洲都能被打的狗脑子蹦浆水的。

user avatar

我就说一个事实,珍珠港事件之后,一直到美军扭转战局开始反攻前,美国海军一直是在绝对的兵力劣势下作战。

因为首先,虽然海军条约规定列强主力舰比例是5:5:3:1.75:1.75,但因为日本人一直在偷偷超越限制的扩军,到二战开始时,日本海军实力已经接近美国的80%,而因为美国海军要分为两洋舰队,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实力已经大大逊色于日本联合舰队。

到了战争爆发时:

美国太平洋舰队为战列舰9艘、航空母舰3艘、重巡洋舰12艘、轻巡洋舰9艘、驱逐舰67艘、潜艇12艘。

日本海军战列舰10艘、航空母舰10艘、重巡洋舰18艘、轻巡洋舰20艘、驱逐舰112艘、潜艇75艘,

而随着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的9艘战列舰里有四艘沉没或者重创,四艘轻伤,巡洋舰三艘重创, 基本上战列舰队全灭,只剩下3艘航母,18艘巡洋舰和63艘驱逐舰,面对庞大的日本舰队,因为美国同时要对德国宣战,大西洋舰队也并不能都赶来太平洋支援,只有部分舰艇调来,此后不管是泗水海战,珊瑚海海战,空袭东京,还是中途岛海战,圣克鲁斯海战等,几乎美军都是出于兵力劣势,但美军在几乎每次作战中都保持了积极主动,从没有被压着打,反而一步步扭转了占据,等到1942年底在瓜岛彻底转入反攻时,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军舰依旧还没有达到优势,直到1943年开始,埃塞克斯级航母,独立级轻型航母等舰艇陆续服役,美军才逐渐占有的海军兵力的优势,到1944年优势才彻底明朗化。

在珍珠港之后的一年多里,美军在各个战场都要靠英勇来弥补准备的不足和兵力兵器的劣势,比如在中途岛,岛上美军驾驶的是性能劣势的水牛和霍克战机,依旧无畏的迎击日军,吸引了日军兵力,出击的鱼雷机队在没有护航的情况下近乎自杀的一波波冲击日本舰队,将日本护航的零式战机吸引到低空,而出击的美军俯冲轰炸机群在燃油几乎过半时依旧坚持搜索日本舰队,最终捕捉到了战机,一举击沉三艘日本航母(飞龙号当时逃过一劫)。

显然,这和很多人脑海里美军是靠压倒性的工业优势压垮的日本完全不同。但这就是历史。

user avatar

1,看一个军队要看历史。

2,贬低对手,等于不尊重我们的先烈。

美国南北战争的时候。南军可以列队在北军炮火下踩着鼓点前进到阵地前40米,伤亡过半仍然可以齐射和白刃。

二战时期,国民党所有外援通路断绝,是美国飞行员用超过30%的坠机率在维持驼峰航线。

二战时期,有年轻人因为不符合入伍条件,无法上前线而自杀。

这样的军队无论用什么武器都很强大。

记住,这样的军队用最先进的武器也没有战胜我们的志愿军。

最可爱的人,永垂不朽。

user avatar

列克星敦的一分钟人笑而不语,巴斯托涅的空降兵笑而不语,杜立特发动单程攻击的机组们笑而不语,向着大和发动冲锋的护航驱逐舰们笑而不语,从太平洋到阿富汗再到伊拉克一大堆肉身挡子弹捂手雷的荣誉勋章获得者们笑而不语。

楼主毕竟图样。

user avatar

21装,Lehr和12ss难道都是死人吗?德军装甲师这么厉害,怎么不在第一时间把诺曼底滩头的盟军全部推回海里呢?12个装甲/装甲掷弹兵师,其中一半是ss,还有10只独立装甲单位,包括503营,6月13日西线拥有1800多辆坦克/突击炮,甚至比东线还多一点,注:这里没有计算步兵单位的突击炮。怎么盟军6月登陆,7月德军就丢了圣洛和卡昂,8月以每天50英里的速度后退呢?

砥平里战役之前,美军就是一打就跑,补给线一被切断就跑,一被包围就跑,跑到连汉城都丢了,跑到麦克阿瑟要用原子弹,跑到给李伪政府找岛,这是我军在缺吃少穿,缺医少药,缺枪少弹的情况下做到的。但是砥平里战役之后呢,我军换装了更先进的苏联武器,和前三次战役比怎么样?为什么我军换成了更先进的武器,反而打的更艰难?要知道长津湖战役的时候,我们可是在零下30度的冰天雪地里穿着单衣全歼美军一个团的。为什么我们有了更先进的武器,更充足的补给之后,反而就做不到全歼美军的一个团呢?

user avatar

well, 装备好和纯依赖装备是两回事。 和因为能力不够,不能用装备更是另外一回事。

其实楼上很多朋友已经说得很好了,这里总结一下:

1。美军依赖装备,所以脱离装备不会打仗么?

美军作战体系的核心是装备不假,一旦发现装备占不到优势,就会主动停滞进攻也是常见的(美军基本远征海外,钢比气多,所以人命相对比装备重要) 。 但是如果仅以此说美军脱离装备不会打仗则是很无聊的,正如枪骑兵同学说得 “列克星敦的民兵(mintue man并不是一分钟人,而是用分钟计数就能组织起来的人,特指新英格兰区民兵,我们UMass的橄榄球队就是这名字)笑而不语,巴斯托涅的空降兵笑而不语,杜立特发动单程攻击的机组们笑而不语,向着大和发动冲锋的护航驱逐舰们笑而不语,从太平洋到阿富汗再到伊拉克一大堆肉身挡子弹捂手雷的荣誉勋章获得者们笑而不语。”

另外说一句,美军对于舍生取义的行为是鼓励的,但是是基于自愿而不是强制的。 弹尽粮绝,尽力奋战不敌后投降被俘的同样是英雄(美军老兵处的俩旗子:POW & MIA, you will never be forgotten. -- 战俘与战争失踪者,你们将永远不会被忘却) 看看麦凯恩就知道。 被俘还能做到总统候选人和参议员高位在东方系统里很难的。 正如珍珠港电影中杜立特面对其他飞行员的被俘质询说的:如果是我自己,我会开着我的轰炸机选择一个目标撞上去,但是这只是我。 因此美军虽然没有光荣弹,但是3515枚(截止2017年1月1日)国会荣誉勋章中。这种行为占据绝大多数。

2。 死并不可怕,问题在于如何死的有意义。

正如李建秋朋友在上面说得:”会用装备是一个国家的潜在战争潜力所在。(O注释:其实应该是找的倒足够的会用装备的人是一个国家的战争潜力所在)给你一个b2你说不会开,给你艾布拉姆斯,你说不会开,给你f22你说看不懂,给你个航母,你不会弄编队,你说你不怕死,一个连就一个卡车司机会开车,司机挂了全连在哪动弹不得,你不怕死能开的动卡车吗?你不怕死能操作飞机坦克潜艇吗?你不怕死能操作炮兵精确测距吗?“

美军的实力在于雄厚的民间储备,在美国red neck 们的技术(不是科学)崇拜,在于5岁就带孩子去打猎打靶,在于民间3亿枪械。 在于孩子从小就和父亲一起修车修拖拉机和民间的3亿车辆,在于801,424的业余无线电操作员(相当于第二名日本,第三名泰国到第40多名的总合),在于1万3个民间机场(有的只有一条跑道)和49万民间飞行员(自学小飞机)加10万商业飞行员。(不算直升机飞行员) 这些都是战时转换成为飞行员的最快基础。

相比之下: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中国民航驾驶员有效执照总数为35505本。其中私用驾驶员执照2480本,商用驾驶员执照18463本,多人制机组驾驶员执照39本,航线运输驾驶员执照14523本。

这里完全没算空军飞行员,只是说民间人才储备。

59万(美) V 3万5千(中) 这就是差距。 不要说什么不怕死,不怕死你开不动飞机,就只能出现第二个马里亚纳火鸡猎杀战。

同样,即使搞全面战争,是美国武装起一批会开坦克装甲车,会精确射击,会飞战斗轰炸机并有足够多的机师保证这些装备运作的部队多,还是中国? 两者的培训周期在人才储备差距巨大情况下谁更快?

不能为之所用的人口是无效人口,再多也只是子弹靶子而已,说起来残酷,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我这里还不说大部分退役美军都会像爱好一样的保持自己练习射击习惯,中国退役几年的兵就是特等射手估计手也生的没法要了需要不短时间回复吧。

Friday PP 说得好就偷来做总结陈词:

军队的胜利本就是有不同的方法。装备后勤能保障优势的时候,也确实不需要军队过分强调战斗意志和指挥艺术,别的国家又不可能比美军装备更好后勤更强。而装备后勤稍落后的,就以先进的理念,高超的智慧,更合理的运用以及坚定的作战意志弥补。符合以上两条中任何一条的军队,都无愧这世界上最强的力量。而绝大部分的军队,不过是打不到这两条的比烂而已。

user avatar

硬广。我所在的杂志《博客天下》205期正好做了一个和世界各国军人有关的选题。我找到了退役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士琼·戴维斯(Jon Davis,Quora上军事类话题的大网红之一)采访。

美国现行的是完全的募兵制,也就是说所有军人都是志愿军。士兵主要来自高中毕业生,军官主要来自军校和设有军官培训项目的普通大学。

美国军队之所以强,技术当然很重要,可是也要有会使用这些高科技装备的人啊。美军对训练的重视,科学训练的方法以及不断改善的作战模式、组织机构都是他们成功的秘诀。

扔一个采访全文:

美国:就算只为了海军陆战队的制服参军也值了

美国:就算只为了海军陆战队的制服参军也值了 | 封面报道

原创 2015-10-21刘竹溪 博客天下

琼·戴维斯已经退役,他曾经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士,现在是一名教师。

口述:琼·戴维斯

采访:刘竹溪

编辑:汤涌

琼·戴维斯是反恐战争之后加入美国军队的青年之一,这时的美军是募兵制,每位士兵都是志愿加入的青年,而在他的父亲和舅舅服役的越战时代,美军面对全民征兵。


琼喜欢海军陆战队的制服,不喜欢他退役时的总统(他是美国三军的最高统帅),他为父亲觉得惋惜,觉得父亲的气质没能被军队改善,特种兵的训练只是加剧了父亲的暴力倾向。


琼认为17岁那年加入军队非常值得。



2014年11月11日,美国纽约举行大游行活动,庆祝退伍军人节


自述

我叫琼·戴维斯,是一名退役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士,曾在“伊拉克自由行动”中两次被部署到伊拉克。


我的父亲也曾是一名军人,我11岁那年他就过世了。父亲和母亲在我6岁的时候才结婚,因为母亲希望给我一个真正的家庭。但我不喜欢父亲,他从没抱过我,也没说过爱我,就好像根本不在乎我的存在。在去教堂的路上,我还劝母亲不要和父亲结婚。


父母结婚后,父亲说要去上学,于是我们从俄克拉何马搬到得克萨斯州的奥斯丁,但他根本就没去过学校。父亲酗酒,每天晚上,我在自己小小的卧室里都能听到隔壁传来的争吵声。曾经有一次,我在自己的房间里默默祈祷。父亲进来了,他说:“你真的相信那玩意儿吗?”我说:“我相信上帝,相信耶稣,但不相信你。”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


父母的婚姻维持了3个月。有一天他开走了家里的车,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


我11岁那年,母亲收到消息说父亲由于饮酒过量,死于肝硬化。当我意识到父亲已经永远离开时,我哭了。不过我的悲伤只持续了大概一段电视广告那么长。在那一天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玩着游戏,不去想发生了什么。


但我疯狂地嫉妒那些有一个好父亲的朋友。13岁的时候,我在朋友克里斯家过夜,克里斯告诉我,他父亲拿一个拆掉了刀刃的剃须刀教他刮胡子。第二天晚上,我决定在家里自学剃须。我拿着剃须刀却不会用,最后刮伤了下巴。血滴进了水槽,很痛,我流泪了。


我多希望克里斯的爸爸能教教我怎么用剃须刀,我多希望自己能有个好爸爸,教我怎么不刮伤自己。在即将成年,却没有一个榜样的时候,我对父亲的讨厌达到了顶峰,虽然我知道,讨厌一个死去的人是没有道理的。


直到16岁的时候,母亲才告诉我,父亲并不是一个像我这么幸运的孩子。他的父亲也是一个酒鬼,喝醉酒就回家打老婆孩子,在父亲还很小的时候,祖父就强迫他喝酒,这也是他14岁就染上酒瘾的原因。在这样的家庭里,能出什么样的孩子呢?我的叔伯中,两个人进了监狱,一个人死于贩毒之类的犯罪行为。父亲在经历了糟糕的童年后选择了参军。


他曾是绿色贝雷帽(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的成员,当过白刃格斗教官。他在越南战争的时候服役,我不清楚他上没上过前线。


以我的经验来看,军旅生涯对一个男人很有好处,但我觉得对于父亲来说可能不是这样。


“为国效力”这样的观念在他身上恐怕已经迷失了,军队的训练仅仅是助长了他的暴力倾向而已。到了有我的时候,他应该已经是一个心灵受到巨大创伤的人,而母亲很不幸地爱上了他。


得知这些之后,我不再怨恨父亲。他生在一个自己无法掌控的世界,被一个无法教导他、照顾他的人养大,他虽然没能改变自己,但这并不是他的责任。在他可以改变自己之前,他已经被彻底地伤害了。


参军并不是我梦想中的工作。当我很小的时候,我想成为一名建筑师,因为喜欢摩天大楼。到了后来,我不太清楚自己想干什么,但是想干点有趣的事,而参军正符合我当时的要求。


17岁的时候,我跟母亲谈了一次。她劝我去上大学,但我不想去。并不是说我智力水平不够。我学习成绩不错,还是天才班的。后来我真正去上大学后,也是以荣誉学生的身份毕业的,我不害怕高等教育。


在那个时候,我不确定我想去读书,家里很穷,我不想浪费家里的钱去尝试这一点。


我也觉得大学里的孩子们一直在玩,这种状态就好像是在浪费人生。我把想法告诉母亲,她说:“好吧,你要是不上大学,那就去参军。”我觉得,她应该是想通过这样的话来恐吓我,让我更严肃地考虑上大学。我想了一下,告诉她:“好啊,那应该挺酷的。”


母亲的家里也出过两代军人。外公在欧洲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舅舅是参加过越南战争的中尉。听说我要参军,家里都很支持。


决定从军后,我们就开始跟各个军种的募兵官谈。海军陆战队的募兵官说,他们的新兵训练时间是别家的两倍,艰苦程度也是别家的两倍,海军陆战队的工作更困难,人也更凶残,而且制服非常漂亮。


我喜欢追求挑战,于是用喷气机来诱惑我的空军募兵官被打败了,我成了海军陆战队的一员,经受了训练之后被派遣到伊拉克。


我参军的故事是不是够典型呢?我不知道。但故事是有共性的,战友当中的很多人都度过了各种各样的艰难童年,但我们加入军队的方式倒是各有不同。


Q & A

Q:你对部队的薪酬满意吗?

A:不满意,不过有谁满意吗?


Q:你对你的统帅怎么看?

A:我感觉现任总统的国际政策在很多方面都失败了。在有些地区他应该坚持下去,但他却向美国国内以理想主义态度反战的选民屈服,他对于国际政治的本质和要求有点无知。他向我们在意识形态层面的敌人让步,比如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和俄罗斯,我觉得这会让下几代人面临风险。


Q:你对在部队的直属上级怎么看?

A:对于直接的老板们,我讨厌他们中的大多数,但是喜欢其中的几个人。不是很有趣的答案,抱歉啦。


Q:你觉得受到的训练足够应对任务吗?

A:美国军队为自己提供的训练而感到自豪。大多数人认为,美国人是靠先进技术赢得战争,但你也得有人去把那些技术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美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确保战士们感觉自己为战斗任务做好了准备。


Q:你对荣誉怎么看?觉得作为军人受到尊敬吗?

A:在我生活的地方,我很受尊敬。在历史上的某些时候,比如越战,老兵们的待遇不太好,但是在我的年代,我的从军经历给了我很多人生的机会,我的社区也因为我的身份和作为而感谢我。


Q:你对你的国家在世界上的角色满意吗?

A:我的国家不知道自己在世界上是什么角色。美国在成长的过程中是讨厌帝国的,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我们反而成了仅存的两个帝国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我们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因为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我们有一支扩展到全世界的军队,我们的贸易对于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都很重要。我们是偶然形成的帝国。我感觉美国人似乎仍然不喜欢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很多美国人来说。扮演强权角色多少有点邪恶。很多人希望我们只是一个普通国家,但并非如此。在这个时代,我们超越了其他国家。


现在,我们就是超级大国。那就是说,我们的工作就是确保世界上其他的所有国家彼此相处良好,那么我们大家都可以通过寻找到最能互惠互利的贸易而繁荣起来。有时候需要战斗。我们有这样的手段,但是很多美国人不想做帝国主义者。很多人只希望自我孤立。


我真心地希望,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在国际利益上出更多的力,而不是只关注他们在区域内的利益。你想想啊,美国在尼泊尔可没有什么战略利益,然后在去年的地震后,美国在为灾民提供帮助的过程中,损失了一架直升机和数名海军陆战队员。我希望整个世界更努力地建立一支强大的“国际警察部队”。那样的话,美国就不用表现得像一个帝国了。联合国在这一点上表现不好,不过中国有强大的军力,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Q:你对战争感觉如何?觉得自己离战争近吗?你是更想加入还是远离战争呢?

A:战争总会发生。在世界的某处,总会有战争。在某时某地,总会有某种大规模冲突影响到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并伤害无辜者。我感觉人们应该接受这一点,而不是不计代价地阻止战争。大多数时候,阻止战争是最好的事,但是有时候这样会导致对已经存在的战争的忽略。现在,美国国内有很强的声音要求不要直接卷入叙利亚的冲突。那样的话,俄罗斯和伊朗就可以插手,上百万难民涌入欧洲,带来危机。战争是现实,人们要阻止它,但如果它真的发生了,也要准备好终结战争。


我曾经两次被派遣到伊拉克。从个人来讲,我感觉很多人因为怕死而害怕参加战争(或者害怕加入军队)。对这些人我真的说不上尊敬。我们生活在军人提供的安全之中,却不做任何事来支持提供安全的人。我理解人们在好机遇和参军之间的犹豫,要是我儿子可以在去哈佛和去参军之间选,我希望他去哈佛,但是那些因为风险而从不考虑参军的人,我感觉他们很自私,因为他们享受到了我在前一个问题中提到的帝国带来的好处,但是却没有感觉自己有义务去挣来这种好处。


Q:你对军队的制服感觉如何?

A:我有充分的信心说,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蓝色制服是这个世界上最性感的东西之一了。我知道有人仅仅为了这身制服就签约参军,我觉得他们值了。


Q:你在军队里和异性交往过吗?

A:实际上我参军前已经结婚了。有很多人是在服役期间恋爱和结婚。


Q:你的平民朋友对你的工作好奇吗?他们是否羡慕你?

A:人们很喜欢问我在军队里干了什么,我也经常谈这个话题。有些人是因为好奇,有些人是因为羡慕。


Q:你在军队能使用社交网络吗?

A:可以啊。甚至有人在YouTube上传针对军队的搞笑视频呢。只要不涉及政治和战略信息就行。(网上)有些诡异的笑话只有在军队里服役过的人才懂。没人因为在网上发什么东西而被长官找麻烦。美国是一个尊重自由和表达的地方。


Q:你对爱国主义怎么看?

A:爱国主义是好事。只有爱国的人才会努力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只有他们能看到这个国家的潜能。他们会考虑到,未来的人们会说:“四千年前,美国人/中国人是这样的……”会让未来的人们谈论的是好事。没有爱国主义的人,在我看来仅仅是为自己,或者对自己最重要的人活着罢了。


Q: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A:退役后我去读了大学,尝试过几份工作,现在我是一名教师。


Q:你在退役后能得到政府的帮助吗?

A:政府做了很多事来帮助退役军人。我们上大学的钱是政府给的,买房也可以得到补贴,甚至创业都可以拿补贴。


Q:对于军人来说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

A:可靠性。


Q:如果让你再次选择,你还会参军吗?

A:我现在30岁了,不会再次参军,我已经完成了我的工作,该别人上了。这有点像问要不要重新上一次大学。你已经到了人生中的另一个阶段,回到过去仅仅是退步而已。


如果要我现在去见17岁的琼·戴维斯,决定要不要劝他参军,我会告诉他,这是他一生中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他不应该错失这个机会。


文章首发于《博客天下》第205期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