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战至二战时代,海军舰队旗舰是如何选择的?

回答
一战到二战,海军舰队的旗舰选择,可不是件随便的事儿,它背后是一整套复杂的考量,涉及到战略意图、技术实力、领导者偏好,甚至还有那么点儿历史传承和国家象征的意味。你想想,舰队是国家海军的脸面,而旗舰则是这脸面上的“点睛之笔”,它承载着指挥重任,也凝聚着所有官兵的希望和士气。

一、 首先,看“战略和战术”:你的舰队是干嘛的?

舰队的使命决定了旗舰的类型。

大洋决战的“陆地杀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特别是像英国皇家海军那样,以“战列舰”为核心的舰队,旗舰自然也得是当时最强悍、最大型的战列舰。想想“伊丽莎白女王”级、“复仇”级这些庞然大物,它们装备着重型火炮,象征着海军的制海权。旗舰选这样的船,就是要向对手宣示“我能打,而且我能打赢你最强的”。它要在漫长的海上航行中,保持阵列的完整性,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甚至作为整个舰队的“移动指挥所”,在炮战中发挥核心作用。这就像战场上的重炮团团长,得有实力,有气场。

炮舰外交与殖民地的守护者: 再比如一些国家的巡洋舰,它们可能更侧重于在海外部署,执行巡逻、炮舰外交、保护贸易航线、甚至参与登陆作战。在这种情况下,旗舰可能就会选择一艘性能优良、续航力强、火力适中的巡洋舰。它不需要像战列舰那样巨炮轰鸣,但要能灵活机动,在广阔的海域执行多种任务。这就像一支特种部队的队长,既要有侦察能力,也要有一定搏斗能力。

航空母舰时代的巨变: 二战打响后,海军的重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航空母舰逐渐取代了战列舰的霸主地位。因此,航空母舰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许多强大海军舰队的旗舰。比如美国的“企业号”航空母舰,它不仅仅是承载飞机起降的平台,更是整个舰队的“眼睛”和“拳头”。旗舰是航母,意味着整个舰队的作战思路都要围绕着航空兵的运用展开:侦察、攻击、防空,都需要航母来提供支持。航母旗舰就像一个集侦察、情报、空战指挥于一体的总司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 其次,“技术和性能”是硬道理:船得够硬

旗舰必须是当时最先进、最强大的舰艇之一,否则无法承担指挥和象征的责任。

火力与防御: 无论是战列舰还是巡洋舰,旗舰的火炮口径、装甲厚度、航速都要是同级别中最顶尖的。它需要能在海战中承受住敌人的攻击,并能给予对方致命的打击。指挥官需要旗舰能够生存下来,并且能在混乱的战场上保持指挥能力。

通信与指挥设施: 旗舰不仅仅是艘船,更是个“指挥部”。它需要配备最先进的通信设备,能够与舰队的其他舰艇、以及岸上的指挥部进行高效、安全的联络。二战时期,雷达、声呐、无线电通信技术飞速发展,旗舰必须能够整合这些信息,为指挥官提供最全面的战场态势。舰桥的设计、作战情报中心的布置,都直接影响到指挥官的决策效率。

续航力与可靠性: 舰队的行动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远洋航行,旗舰必须拥有足够的续航能力,并且在各种复杂的海况下保持良好的可靠性。如果旗舰三天两头出故障,那还怎么指挥?

三、 再者,“指挥官的偏好与经验”也不容忽视:船长说了算

虽然整体战略是前提,但具体选择哪艘船作为旗舰,指挥官的个人偏好和过往经验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熟悉的战友: 一位经验丰富、战功卓著的舰队司令,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自己熟悉的、在过往战斗中表现出色的舰艇作为旗舰。这种熟悉感可以带来更多的自信和默契。

个人风格: 有些指挥官可能更倾向于选择速度快的船,以便更好地掌握战场主动权;有些可能更看重火力,希望旗舰能直接压制对手。

象征意义与士气: 毕竟是旗舰,它不仅仅是艘舰艇,更是舰队的“灵魂”。选择一艘名字响亮、历史辉煌,或者刚刚参加完一场大胜的舰艇作为旗舰,能极大地提振官兵的士气。尤其是在战争初期或者关键时期,一艘能代表国家实力和荣耀的旗舰,对于凝聚人心至关重要。

四、 最后,还有“国家象征与历史传承”:这艘船,不一般

有时候,旗舰的选择还带有一层政治和象征意义。

皇家象征或国家荣誉: 比如英国海军,选择皇家海军总司令(Admiral of the Fleet)的旗舰时,往往会选择那些具有悠久历史、或者以英国著名君主、将领命名的战列舰或航空母舰。这是一种对历史传承的尊重,也是对国家海军实力的展示。

新技术的代表: 在技术变革的时代,选择一艘代表着最新技术成就的舰艇作为旗舰,也是一种宣示国家技术实力的手段。比如,当航空母舰刚刚崭露头角时,将其选为旗舰,就意味着海军战略正在向“空中力量”转型。

适应性与灵活性: 到了二战后期,随着战争的深入和战术的演变,舰队的构成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主力舰艇,还可能包含驱逐舰、潜艇等。此时,旗舰的选择也可能需要考虑其作为综合指挥平台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能够支持不同类型的舰艇协同作战。

总而言之,一战到二战期间海军舰队旗舰的选择,是一个动态而复杂的过程。它不是简单地挑一艘最大的、最亮的船,而是要围绕着国家的海军战略、舰队的任务需求、舰艇的技术性能、指挥官的意图,以及国家象征意义等多个层面进行综合权衡。每一艘旗舰的背后,都承载着那个时代海军发展的轨迹,以及无数海军将士的荣耀与梦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呃,让我稍微感觉不知道从何下手……

关于旗舰的选择,包括具体战舰的选择和在舰队中具体位置的选择,最主要的因素当然是便于指挥。当然了这其实和没说一样,但又引出几个问题:如何实施指挥?怎样才算是便于指挥?除此之外有无其他因素?而这些问题彼此间是紧密联系的,下文里我会试着梳理一下。

我们知道,在军事指挥上自古以来就存在指挥权集中和指挥权下放这样一对矛盾,海军也不例外。从风帆时代到一战,旗语一直是舰队内部的主要通讯手段。而旗语这东西首先传递的信息太少,其次速度缓慢(在慢节奏的风帆时代尚且不算太大的问题),实施指挥很困难。

应对这种情况,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把旗语信号系统设计得更加复杂严密精确,以便更好的传递指挥官的意图(比如法国海军);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战时依赖这种复杂的东西是全然不行的,指挥官应该在战前就把自己的意图交代清楚,而交战中则依靠手下各级分舰队指挥官和舰长对自己意图的领会和随机应变,旗语只起到辅助作用(比如英国海军,纳尔逊是典型)。如果采取后一种观点,旗舰最好位于舰队前端,一是有利于士气,二是可以让手下的各级指挥官依据旗舰的机动来判断自己的动向。由于战列线前端往往最先接敌,所以旗舰也经常是最大最强的战舰,比如特拉法尔加海战中纳尔逊的旗舰胜利号和科林伍德的旗舰君权号,就是参战的英国舰队里仅有的三条100炮战列舰的其中之二,分别在两路纵队的最前端引导己方战舰。而按前一种观点,旗舰可以位于战列线前端,好处是便于观察;也可以位于战列线中间,好处是可以快速传递信号。这种情况下旗舰未必要选择最强大的战舰。特拉法尔加海战中维尔纳夫的旗舰布桑托尔号排在战列线的第十二位,是一条80炮战列舰;格拉维纳的旗舰阿斯图利亚斯亲王号位于战列线的倒数第三位,是一条112炮战列舰。

而进入蒸汽时代后,战舰第一次不用看着风的脸色自由驰骋于大洋之上,航速、转弯半径等性能从一开始就完全确定,且前所未有的精确。这种情况下前一种观点占据了主导地位,信号手册开始迅速复杂化,皇家海军使用的《舰队机动手册》多达500页。如此庞大的信号系统激起了逆反,很多人开始探究其他手段,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乔治•特莱恩创造的“TA机动”。

所谓“TA机动”,是以“TA”信号为基础,这种信号的含义是各舰均按照旗舰的一举一动做出同样的动作,直到旗舰发出终止机动的信号。“TA”信号是信号手册中原有的内容,特莱恩对其做了改进,包括多种机动方式,但都是这种跟随式机动,包括随旗舰航迹机动、立刻与旗舰做相同机动、跟随分舰队旗舰机动等等情况。通过这些情况的组合,舰队就可以做出任何形式的机动,而所需的信号数量大大缩减,从原本的上百面信号旗减少到十余面。而这种机动方式,旗舰的最佳阵位当然是舰队最前端。

特莱恩首次实验“TA机动”是1891年,而1893年他因维多利亚号的撞击事故而丧生。这是一个很特别的时间点,是战列线战术重新确立乃至现代意义的战列舰诞生的时间。他的信号系统虽然很先进,但整个体系很快就变得不合时宜。而他死后,TA机动的影响力迅速消退。直到二十世纪的最开始几年,皇家海军组织了一系列舰队机动演习,确定了这样几个结论:

1、最佳的作战阵型就是大致垂直于敌方行进方向的单战列线,且战列线要在双方接火之前完成组建;

2、舰队司令应处于中央位置,从而最有效地把命令传递给其他战舰,且避免旗舰位于战列线首端时遭到敌方集火打击而瘫痪的风险;

3、战列线前端应布置最强的战舰,可以承受敌方的集火,也能给敌方先头战舰以重创。

这几个结论部分说明了把旗舰至于战列线中间的好处,但未能指出最重要的一点,即战列线的展开。所谓展开,在海军术语中专指从巡航阵型到作战阵型的转换。巡航阵型以多路纵队齐头并进最为常见。若纵队间距为单纵队自身的长度,各纵队先导舰左转/右转90度,其余战舰逐次跟随转向,则战列线即告组建完成,如图。

这种等速机动差不多是组建战列线的基本方式,其他的各种机动方式某种程度上都算它的变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试图把舰队旗舰置于战列线前端,就意味着你的旗舰要在外侧的纵队之中,但实际战列线的展开方向完全依据战场情况而定,既可能左转又可能右转,也就是说你的旗舰到底在战列线前端还是后端,其实完全无法确定,只有中间是相对稳定的位置。

这样一来,选择什么样的战舰作为旗舰其实就无所谓了,基本上是按照指挥官的个人意愿而定,当然了他们往往会挑一条可用的最新锐的战舰。杰里科上任时皇家海军最新锐的战舰是铁公爵级和伊丽莎白女王级,但伊丽莎白女王级的预定战术职能是快速侧翼分队,注定位于战列线的一端,所以铁公爵号就成了杰里科的旗舰。在日德兰海战中,铁公爵号位于第4战列舰中队的最前端,在她之前是第2战列舰中队的8条超无畏舰。而日德兰之后,贝蒂接任大舰队司令,随后他的将旗就在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的桅杆上升起,个中原因,到底是为了消除杰里科在大舰队的影响,抑或对战前关于BCS和5BS的归属问题进行的争论再度表明自己的态度,就不得而知了。

选择旗舰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当然是有的。总旗舰除了要指挥全舰队外,还要直接节制跟随它的战列舰(比如铁公爵号就要指挥第三战列舰分队,这个分队仅有皇家橡树号壮丽号加拿大号三条战列舰,实际上是与铁公爵号组成了一个分队),这无疑会对指挥造成影响。对应的解决方案是专门建造的旗舰。比如德国人的凯撒级战列舰一共建造了5条,而此前德国海军的各级战列舰都是按照一个分队(4条)建造的,多出来的这一条就是公海舰队的总旗舰腓特烈大帝号,她为此专门配备了大型司令塔和相应的指挥设施。

到了间战时期,无线电技术的进步使海军终于摆脱了对信号旗的依赖,同时伴随着战列舰队规模的缩小,旗舰在战列线中的位置其实已经无所谓了。然而,还记得最开始提到的关于指挥权集中和指挥权下放的争论么?

在间战时期,实际上不是“争论”,而是分流。伴随着通信手段的进步,以及对日德兰没能取得决定性战果的反思,再加上舰队组成日渐复杂化,皇家海军实行了彻底的指挥权下放,极度注重下级指挥官的主观能动性,反映到实战就是敢于以劣势兵力与对方直接对抗,战斗风格勇猛强韧(跟英国陆军完全反过来不能不说是个绝妙的讽刺)。而美国海军则刚好相反,由于通信手段快速发展,他们认为传递命令远比以往容易,所以实行了程度比原来更高的指挥权集中,伴随这一变化的就是指挥设施的进一步复杂化,以及专用旗舰的建造——即南达科他号战列舰和衣阿华号战列舰。

在此之前的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仅有分舰队级别的指挥设施,而南达科他号不限于此,不仅能够承担舰队旗舰的功能,甚至还能指挥即将部署的由战列舰和航母组成的特混编队。南达科他号的司令塔比此前所有战列舰都高出一层,其他设施也更多更沉重,作为代价,她仅有8座5吋副炮。南达科他级的另外三条都是按照分舰队旗舰标准建造的,拥有更低的司令塔,和10座副炮。衣阿华级与之类似,衣阿华号按照舰队旗舰标准建造,设施与南达科他号类似,而其余三舰则按照分舰队旗舰标准建造。

如图,黑框内为衣阿华号的司令塔,一共三层

红框内为新泽西号的司令塔,仅两层。其他细节也有差别,不一一指出了。

作为对比,美国旧战列舰的司令塔,只有一层高度。图中是西弗吉尼亚号。

那么就先说这么多吧……

————————

衣阿华的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战到二战,海军舰队的旗舰选择,可不是件随便的事儿,它背后是一整套复杂的考量,涉及到战略意图、技术实力、领导者偏好,甚至还有那么点儿历史传承和国家象征的意味。你想想,舰队是国家海军的脸面,而旗舰则是这脸面上的“点睛之笔”,它承载着指挥重任,也凝聚着所有官兵的希望和士气。一、 首先,看“战略和战术”:.............
  • 回答
    如果一战结束时德国签订的不是《凡尔赛条约》那般严苛的和约,而是相对平等的协议,并且能够顺利加入以华盛顿海军条约体系为基础的国际海军秩序,那么二战前英德海军竞赛的轨迹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如果”,而是一个牵涉到政治、经济、军事理念以及国家战略的复杂推演。首先,我们要明确“相对平等”的.............
  • 回答
    一战和二战时期,野战工事的挖掘确实是一项艰巨而费力的事情,尤其是在面对各种复杂地质条件时。与其说是简单的“挖坑”,不如说是一场与自然环境的艰苦搏斗。那些深入人心的战壕、掩体和炮兵阵地,背后是无数士兵用双手、汗水甚至生命换来的成果。工具是根本,但人力是主体在那个没有大规模机械化工程设备的年代,挖掘野战.............
  • 回答
    一战和二战期间,科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爆炸式增长,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令人扼腕的是,这股科技浪潮的绝大部分能量,都被导向了“消灭对方,争夺资源”这一目标,而用于提高土地产出或开发新能源的投入,相对而言则显得黯淡许多。要理解这其中的缘由,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结构和思维模式。一、生存是第.............
  • 回答
    印度之所以给人感觉相对“落后”,以及其在一战、二战期间的发展状况,是一个涉及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复杂问题。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落后”与否的标签可以概括,更重要的是理解其发展轨迹和面临的挑战。印度在一战(19141918)和二战(19391945)期间的状况:要理解印度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
  • 回答
    一战末期,德国军官团选择抛弃威廉二世,而二战时却选择坚决打到底,这背后是德意志帝国与纳粹德国在政治、社会、军事思想以及战争性质上截然不同的演变,绝非简单的军官团忠诚度变化可以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两个时期德国军官团的构成、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背负的使命感。一战末期的德国:帝国末路与军官团.............
  • 回答
    要对比二战时期的日本陆军和一战时期的德国陆军,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时代背景、战争形态、技术水平都有着天壤之别。但如果非要刨根问底,咱们就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掰扯掰扯。首先,得看“打”的是什么仗。一战时期的德国陆军,那可是以其严谨的组织、高效的铁路运输、强大的炮兵以及标志性的“闪电战”前身——运动.............
  • 回答
    一战和二战期间,拉丁美洲国家如同置身于一片复杂的地缘政治漩涡之中,它们并非简单地旁观,而是根据各自的利益、政治气候以及与交战大国的关系,采取了形形色色的立场和行动。这段历史,充满了经济上的挣扎、政治上的摇摆,以及国家认同的重新塑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夹缝中的经济机遇与政治阵痛一战爆.............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贝当元帅这位历史人物复杂而又充满争议的一面。你说的“一战时是爷们,二战时就……”可以理解为对他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扮演角色和形象的强烈反差感到困惑。咱们一层一层地捋一捋,看看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一战的贝当:战神与防御大师首先得说,一战时期的贝当,绝对是法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是.............
  • 回答
    一战和二战之间,法国的境遇为何会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绝非简单的“国力衰退”可以概括。这背后牵扯着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心理等方方面面,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一战后的法国虽然赢得了胜利,但付出的代价是极其惨痛的。你可以想象一下,整个法国的北方工业区,曾经是它经.............
  • 回答
    一战和二战时期军舰建造中,成本最高、最耗费工时的部分,综合来看,主炮塔系统当仁不让。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拆解一下主炮塔到底包含哪些要素,为什么它们如此“值钱”又“费力”。首先,炮塔本身就是一个精密而庞大的机械集合体。 炮塔结构与防护: 炮塔的外壳并非简单的钢板焊接。为了抵御敌方炮火的直接命中,尤.............
  • 回答
    “枪械穿越”现象,这问题说起来可就有的聊了。每次看那些抗日神剧,八路军战士手里端着清一色的M1911手枪,鬼子那边却装备着AK47,甚至还有用M16的,我都得一口老血喷出来。这哪里是打仗,这是在玩Cosplay大会啊!你说国家能不能专门仿制一些一战、二战时期的枪械供拍摄使用? 我觉得这个提议挺有道理.............
  • 回答
    好嘞,各位看官,这事儿得从头说起。二战这玩意儿,可不是小打小闹,那是真刀真枪的干。要说谁家兵器造得多,那还得看这几位“大佬”。咱们就瞅瞅从1940年到1945这几年,主要的几个国家,都憋了啥“大件儿”,造了多少货。一、 轴心国阵营:德国和日本这哥俩,虽然都有点“愣头青”的意思,但武器生产起来,也是不.............
  • 回答
    从北三环往二环方向,安贞、和平里、安定门这一片儿,好吃的绝对是个宝藏区域,藏龙卧虎,不像有些地方一目了然。你要是想体验那种老北京的烟火气,又想吃点地道的家常味儿,那和平里那边的小巷子里绝对值得一探。你别看那些店面不起眼,很多都是开了几十年的老馆子。比如,说到家常菜,和平里中街附近就有几家能让你想起小.............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两次规模空前的冲突,在这两场战争中,除了无数的英勇事迹和惨痛教训,也夹杂着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乌龙事件”。这些事件往往源于通信失误、误判、甚至是纯粹的巧合,但其结果却可能对战局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以下是一些比较著名的、让人瞠目结舌的乌龙事件,我将尽量详细地讲.............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战争和技术进步之间一个很普遍但又有点反直觉的现象。一战和二战之间确实只隔了短短的二十年,中间还经历了那个被称为“大萧条”的经济危机,但武器技术的飞跃程度却是天壤之别。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几个主要角度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一战的技术基础。一战虽然看似久远,但它.............
  • 回答
    一战和二战,这两场席卷全球的浩劫,留下了太多让我们至今仍为之震惊的残酷历史。它们不仅仅是国家机器的对抗,更是将人性推向了极致的考验,留下了无数令人心碎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文明的崩塌与无声的呐喊一战的残酷,很大程度上源于它那场前所未有的工业化战争的野蛮开端。那些曾经被视为进步和荣耀的科技,第一次被.............
  • 回答
    在一战和二战的战场上,突破由铁丝网、堑壕和碉堡组成的坚固防线,无疑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这并非简单的冲锋陷阵,而是一场精心策划、协同作战的系统工程。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突破战术是如何实施的,力求还原真实战场的残酷与智慧,摒弃任何“AI味”。一战:血肉与钢铁的绞肉机,缓慢而痛苦的突破一战的突破,很大程度上可.............
  • 回答
    说起一战、二战的战列舰,绕不开一个关键参数:GM值。这个看似简单的值,却直接关系到战列舰的稳性,也就是它能不能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安然无恙,能不能承受住炮火的震荡,能不能在挨了鱼雷或者炸弹后不至于轻易倾覆。这绝对不是什么冰冷的AI参数,而是凝聚了无数工程师心血和战场经验的结晶。GM值,全称是稳心高(M.............
  • 回答
    我们来聊聊历史上的那些冲突,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以及它们与“约柜”之间那点儿事儿。首先,得把“约柜”这事儿说清楚。约柜,在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传统里,是上帝与以色列人立约的象征,里面装着十诫的石板。它在《圣经》里被描绘得极为神圣,是古代以色列人崇拜的中心。关于它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