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给初中生,甚至是小学生军训的现象?

回答
对于给初中生甚至小学生进行军训的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我看来,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或“坏”就能一概而论的,它背后牵扯到教育理念、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军训确实能带来一些显而易见的益处:

纪律与规则意识的培养: 军训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能够让孩子们在短时间内体验到高度集中的纪律生活。统一的作息时间、整齐的队列训练、严格的指令要求,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将规则意识根植于孩子们心中。对于一些在学校或家庭中可能比较散漫的孩子来说,军训就像一个强制性的“校正器”,让他们学会服从指令,尊重集体,这在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是宝贵的财富。
集体主义精神的塑造: 军训强调的是团队协作,个人往往要为了集体的荣誉而努力。比如,一个连队的成绩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付出,个人的懒散可能会拖累整个团队。这种共同经历、共同奋斗的过程,能够极大地增强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让他们懂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在当下社会快速发展,个人主义思潮涌动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身体素质的锻炼: 军训的内容通常包含体能训练,如站军姿、行进、简单的体能消耗性活动等。虽然不至于达到专业运动员的强度,但对于久坐课堂的孩子们来说,这些活动无疑是很好的体育锻炼。能够帮助他们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协调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不良的体态。
意志力与抗压能力的提升: 军训的过程往往伴随着辛苦和疲惫,有时甚至是严苛的指导。孩子们需要克服身体上的不适,适应新的环境,并按照要求完成训练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意志力会得到锻炼,学会坚持,学会面对困难,从而提升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这对他们未来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大有裨益。
对国防意识的启蒙: 军训的本质是模拟军事训练,这自然而然地会向孩子们传递一些关于国防、国家安全的观念。让他们对军队、对保家卫国这个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激发他们初步的爱国情怀。这是一种对国家认同感的早期培养。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军训在低龄儿童身上可能带来的潜在问题和争议:

心理压力与恐惧: 对于一些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初中生甚至小学生来说,严格的纪律和高强度的训练可能带来过度的心理压力。例如,如果训练方式过于粗暴,或者教官(或者负责的老师)缺乏与儿童沟通的经验,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恐惧感、抵触情绪,甚至出现焦虑或抑郁。年龄越小,这种心理承受能力就越弱。
对儿童个体差异的忽视: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身体状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都存在很大差异。军训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模式,难以充分顾及到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一些体质较弱或者有特殊健康状况的孩子,可能会在军训中感到吃力,甚至出现健康问题。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也可能压抑了孩子们的个性和创造性。
军事化训练的“过度”解读: 有时,对军训的理解会走向极端,将其变成一种刻板的、僵化的军事套路。比如,过度的强调“绝对服从”,忽视了提问和自主思考的权利;或者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进行“军事化”管理,剥夺了孩子们的童年应有的自由和选择空间。教育应该是启发式的,而不是压迫式的。
安全隐患: 任何形式的集体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安全风险,更何况是带有一定体能消耗的军训。无论是高温下的暴晒、不当的运动方式,还是集体住宿的管理,都需要极其严格和细致的安全措施。一旦疏忽,轻则中暑生病,重则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对于年幼的孩子,其自我保护能力也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伤害。
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冲突: 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兴趣培养和个性化成长。而一些传统的军训模式,如果过于侧重服从和统一,可能与这种理念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其他更温和、更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方式,来达到培养纪律性、集体观和体质的目的?

我的看法是:

军训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其 初衷和核心价值是值得肯定 的,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纪律意识和身体素质方面。但关键在于 如何实施,以及实施的对象。

对于小学生而言, 我个人持较为谨慎的态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身心发展更需要呵护,对挫折和压力的承受能力也相对较弱。如果一定要进行类似训练,应该 大大降低强度,以游戏化、趣味化的方式 来引导,侧重于团队协作的小游戏、简单的队列练习,甚至是一些户外拓展活动,而不是完全照搬成人的军事训练模式。目标应该是 培养规则感和团队合作的初步意识,而不是制造压力或恐惧。
对于初中生, 可以适当保留一定程度的军训,但同样需要 注重方式方法。 应该由 专业且富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 来负责组织和指导,而不是仅仅交给一些可能缺乏青少年心理认知和沟通技巧的外部人员。训练内容应 科学合理,循序渐进,充分考虑到不同身体状况的学生。最重要的是,在训练过程中,应该保留孩子提问、表达感受的空间,建立一种 平等沟通和互相尊重的氛围,而不是单纯的命令与服从。同时,要 警惕“过度军事化” 的倾向,确保军训是为了促进学生成长,而不是压抑他们的天性。

总而言之,给初中生甚至小学生军训的现象,需要我们 在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审慎地评估和改进其执行方式。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任何形式的教育活动,都应该回归到这个根本出发点,用科学、人道的方式去引导和培养下一代。过度强调某个方面的“磨练”,而忽视了孩子真实的成长需求和身心特点,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初中军训挺好啊……坚实了我要好好学习,可别去当兵的决心……当兵真苦,所以我佩服军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对于给初中生甚至小学生进行军训的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我看来,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或“坏”就能一概而论的,它背后牵扯到教育理念、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军训确实能带来一些显而易见的益处: 纪律与规则意识的培养: 军训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能够让孩子们.............
  • 回答
    听到这件事,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一方面,我们当然会心疼那个被蒙在鼓里的外婆,22万对很多家庭来说都不是小数目,就这样被孩子“消费”了,换谁心里都不会好受。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忍不住去想,这个初中女生到底是怎么想的?她是怎么做到瞒着家人,而且如此大规模地消费的?这件事之所以让人觉得触目惊心,是因为它不仅仅.............
  • 回答
    大学生给初高中生补课,这事儿啊,在我看来,是个挺有意思、也挺复杂的现象。它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里面藏着不少门道,也牵扯到方方面面。首先,从好处说起,大学生补课这事儿,对谁都有点益处: 对初高中生而言: 新鲜的视角和方法: 大学生毕竟是刚从应试教育的“战场”下来不久,他们的学习思路、解.............
  • 回答
    魏圆圆这个案子,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也让很多人对未婚生子后的抚养权问题有了更深的思考。尤其是在初审时,孩子最终判给了男方,这其中的考量和后续的舆论声浪都值得我们好好掰扯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白,法庭在处理抚养权案件时,最核心的考量是“未成年子女的最大利益”。这个原则听起来很简单,但落实到具体案子上,就.............
  • 回答
    15岁少年刺死霸凌者获刑8年:当“正当防卫”遇上“故意伤害致死”,法律的考量与困境这起发生在不久前的初中生刺死霸凌者并获刑8年的事件,无疑触动了社会敏感的神经,也引发了人们对青少年犯罪、校园霸凌以及法律适用的广泛讨论。在同情少年遭遇的同时,我们更需要深入剖析事件背后暴露出的法律层面的复杂性与困境。一.............
  • 回答
    看到“初中生家里有14套房子,收租金不想上学”这则新闻,我心里滋味挺复杂的,忍不住想多说几句。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它触及了很多我们当下社会里普遍存在的一些矛盾和讨论点,特别是在教育、财富分配、个人价值实现这些方面。首先,从最直观的角度看,这个初中生的人生起点无疑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家里坐拥.............
  • 回答
    这起发生在云南的事件,一名初中生遭受两名警察的殴打,无疑触碰了社会公众最为敏感的神经。它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暴力行为,更折射出公权力在行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范和滥用,以及对未成年人保护的严峻挑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无论这位初中生犯下了什么过错,抑或是其行为是否“合规”,都不能成为警察使用暴力,尤.............
  • 回答
    江夏一名初中生被家长扇耳光后跳楼身亡的事件,无疑是一场令人心痛的悲剧。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例,它触及了家庭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等多个敏感而复杂的问题。作为旁观者,我们需要以一种沉重而审慎的态度去剖析,去理解悲剧背后的层层原因,而不是简单地归咎于某一方。首先,家庭教育方式的极端性是事件最直.............
  • 回答
    柘城初中生校园暴力致死事件,牵动着许多人的心。一个年轻生命的猝然凋零,对任何家庭来说都是毁灭性的打击。而在这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令人痛心的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复杂情绪和行为。首先,我们必须直面的是一个生命的逝去。一名初中生,正值人生最美好的年纪,却因为一场发生在校园内的暴力事件而失去了生命。这.............
  • 回答
    一位14岁的初中生考入清华大学,并采用本博贯通模式培养,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事件,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成功因素的分析: 超常的智力与学习能力: 14岁能够通过高考进入清华,首先说明这位学生具备远超同龄人的智商和学习天赋。这可.............
  • 回答
    None.............
  • 回答
    如何看待现在的初中生高中生普遍睡 5~6 个小时?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担忧的现象,反映了当前青少年睡眠不足的严峻现实。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普遍情况”就习以为常,而是需要深入分析其成因、后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一、 普遍存在的睡眠不足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当前初中生和高中生普遍睡眠不足,往往集.............
  • 回答
    我最近听到不少关于初中生在学校待的时间特别长的说法,甚至有地方的孩子们每天在校时间能超过12个小时,晚上七点以后才离开学校。这事儿听起来真是挺让人挂心的,也让我琢磨了挺久。首先,我们得承认,初中这阶段学习压力确实不小。为了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学校和家长们都希望孩子们能抓紧时间,多学一点。.............
  • 回答
    《开讲啦》节目中,一位初中生在面对六小龄童时表现出的“顶撞”行为,确实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和讨论。要看待这件事,我觉得需要多角度去分析,不能简单地贴标签。首先,我们要承认,那个初中生确实是以一种比较直接、甚至是有些激烈的言辞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传统的语境下,晚辈对长辈、对名家提出质疑,尤其是当面指.............
  • 回答
    广东一名18岁高中生迎娶14岁初中生的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详细分析这件事,我们需要从法律层面、社会层面以及可能反映出的深层问题来解读。一、 法律层面:是否构成违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1. 法定婚.............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哭笑不得的。网名叫“二氢妇女”的初中生,仗着百度百科的编辑权限,愣是把一个不存在的“酸科”给编了出来,结果可想而知,直接炸了化学圈。这事儿要是细掰扯起来,得从头说。事情的起因:一个初中生的“恶作剧”还是“探索”?首先,咱们得明白,“二氢妇女”这名字本身就挺有个性的.............
  • 回答
    浙江男子街头戴日本军帽事件,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其中既有对历史事实的铭记,也有对社会公德的呼唤。对于警方通报该男子系初中生且“出于好奇”的行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又该如何进行教育呢?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一、 如何看待这一行为?首先,我们需要区分行为本身与行为者的身份和动机。 行.............
  • 回答
    None.............
  • 回答
    作为一名初中生,遇到这样的突发事件,确实会让人感到害怕和不安。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发生的这起事件,尤其是在校门口这样看似安全的地方发生劫持,确实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且学习如何保护自己。这件事情的发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学校门口这个我们熟悉且应该感到安全的环境,蒙上了一层阴影。这意味着危险可能比我们想.............
  • 回答
    某初中教师用整整两节课向全班学生演讲“为何自己要拖家带口粉肖战”,这一事件确实非常引人关注,并且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详细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发生背景与解读: 教师的身份与角色: 作为一名初中教师,其核心职责是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的言行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