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连讨好男人都不会,还想找对象,做梦呢?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回答
“连讨好男人都不会,还想找对象,做梦呢?”

听到这句话,不少人可能会皱起眉头,觉得有些刺耳。但如果抛开情绪,细细品味这句话背后所蕴含的某种“社会经验”,我们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值得探讨的东西。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认同它,而是尝试理解其存在的逻辑。

这句话的“道理”在哪里?

从一个非常现实和功利的视角来看,这句话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它触及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那就是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男女关系中,适度的迎合和付出似乎是维系关系、甚至建立关系的一种“润滑剂”。

1. “讨好”的多种解读: 首先,我们得澄清一下这里的“讨好”。如果“讨好”指的是毫无底线的谄媚、失去自我、甚至做一些违背原则的事情,那确实不是健康关系的基石。但如果这里的“讨好”被理解为:
关心与体贴: 主动了解对方的喜好,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和安慰,记住他的生日或者重要的日子。
制造惊喜与浪漫: 一起尝试新鲜事物,偶尔制造一些小浪漫,让生活充满情趣。
赞美与肯定: 适时地表达对对方的欣赏,肯定他的优点和付出。
沟通与配合: 愿意倾听对方的想法,在一些事情上做出适当的妥协和配合。

从这个角度看,这些行为在一段亲密关系中,确实是能够增进感情、让对方感受到被重视的。而如果一个人完全不懂得如何在关系中付出,不懂得如何让对方感受到快乐和满足,那么他(她)在追求对象时,自然会显得笨拙,成功率也会降低。

2. 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一个不健康的视角): 历史上和潜意识里,社会对女性在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常常带有一些“照顾者”、“付出者”、“让步者”的期待。因此,当女性被认为不“懂事”、“不会哄人”、“不顾及男性感受”时,就会被贴上“难搞”、“情商低”的标签,进而认为她“找不到对象”是理所当然的。这是一种非常刻板和不健康的性别观念,但它确实存在于一部分人的思维方式中。

3. 吸引力法则中的“价值交换”: 任何关系,包括恋爱关系,在某种程度上都涉及价值交换。这里的“价值”不一定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情感上的、精神上的。如果你能给对方带来快乐、轻松、支持,你就是有价值的。而“讨好”,如果做得恰到好处,就是在展示自己能为对方提供正面情绪价值。如果你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么在“价值交换”的天平上,你就显得不够有吸引力。

然而,这句话的局限性和危险性:

尽管我们尝试理解了这句话背后的某些逻辑,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它过于片面,甚至带有攻击性,并且充满了误导。

1. “讨好”的陷阱:失去自我。 如果把“讨好”理解为一味地迎合、压抑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只为取悦对方,那么这绝非找到对象的方法,而是走向一段不健康关系的开端。一段真正好的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尊重和真实的基础上,而不是一方无休止的付出和另一方的单方面享受。一个真正爱你的人,会欣赏真实的你,而不是你伪装出来的完美。

2. 谁规定的?标准在哪里? 谁来定义“讨好”的标准?以及“会”与“不会”的界限?每个人的喜好不同,每个人对关系的期待也不同。有些人可能就喜欢那种直率、不拐弯抹角的人。更何况,很多时候,所谓的“不会讨好”其实是因为对方还没有遇到那个让他(她)愿意去“讨好”的人。当遇到真正心动、珍视的人时,很多“不会讨好”的人也会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温柔和体贴。

3. 关系是双向的。 将责任完全推给“不会讨好”的一方,而忽略了另一方的责任,这是不公平的。一段关系能否建立和维系,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和投入。如果另一方不懂得珍惜,不懂得回应,那么即使你“会讨好”,也可能是一厢情愿的消耗。

4. 隐藏的歧视和偏见。 这句话往往暗含着对某些群体(通常是女性)的刻板印象和不公平期待。它试图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评判一个人的婚恋价值,忽略了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总结一下:

“连讨好男人都不会,还想找对象,做梦呢?” 这句话,从一个极其功利和片面的角度来看,勉强可以找到一些“社会生存法则”的影子,即在人际关系中,适度的付出和关怀能够增加吸引力。

但是,它完全忽略了关系中更重要的元素——真诚、尊重、平等,以及最重要的“自我价值”。 将找对象成功与否简单归结为“会不会讨好”,是一种肤浅的认知,也是对个体价值的贬低。

真正健康的感情,不是一方的刻意迎合,而是双方在真实的自我展现中,找到了彼此的契合点,并愿意为这段关系付出努力和关怀。 一个人不“讨好”,不代表他(她)就找不到对象。他(她)可能只是在等待那个真正懂得欣赏他(她)真实模样的人,或者他(她)有其他独特的方式来建立和维系亲密关系。

所以,如果你听到这样的话,不必过于沮丧,也不必强迫自己去“学会讨好”。更重要的是,要审视这句话背后的逻辑,理解它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并坚守自己的原则和自我价值。当你遇到对的人,那些所谓的“不会讨好”,也许会变成最真诚的爱意流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话糙理不糙,其实说到底是有道理的,只是讨好这个词有点刺耳而已。你换个说法。你连男人喜欢什么都不知道,还想找对象?是不是听了就顺耳朵了?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找对象的时候无论男女,你其实如果为了拿下对方,你肯定都是要知道对方喜欢什么。在对方喜欢的这个点上,投其所好。你才能让对方更喜欢你。我看到答案中有人说完全没道理,因为女生是独立的,不依附于谁……拜托找对象的时候投其所好,不代表你要依附于谁,男生见面给你送束花,带你吃你想吃的东西带你出去玩,送你礼物,你觉得依附你了吗?男生难道不是独立的个体吗?只有你女生才是独立个体?

当然在两性交往的时候,很多女的被动习惯了,等着被追求,你当然可以,不怎么投其所好。所以要看两个人在一段关系当中谁更离不开谁,谁更需要谁。那很明显在题目中的这位姐姐是她着急找对象。你既然这么着急,你当然要主动一点。不说让你主动追求男生,但至少知道你目标男生喜欢什么。这点要求不过分吧?在知道人家喜欢什么的基础上,在自己能掌控的范围内,尽量投其所好,这也不算是依附别人吧?他喜欢打游戏,你就不要骂打游戏。他喜欢足球,你就陪他看场球或者买点足球的礼物送给他。他喜欢运动,你可以约他一起去打打羽毛球,跑跑步,他喜欢你穿高跟鞋,你约会的时候就穿个高跟鞋………是有这么难吗?

你如果觉得讨好这个词比较扎眼,你就把它换掉,但是你看看这个道理是不是这个道理。如果你喜欢一个人,你都不知道他喜欢什么东西,或者你明明知道他喜欢什么东西,但就要反着来,那你找不着对象不是活该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连讨好男人都不会,还想找对象,做梦呢?”听到这句话,不少人可能会皱起眉头,觉得有些刺耳。但如果抛开情绪,细细品味这句话背后所蕴含的某种“社会经验”,我们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值得探讨的东西。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认同它,而是尝试理解其存在的逻辑。这句话的“道理”在哪里?从一个非常现实和功利的视角来.............
  • 回答
    理解美国和中国对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截然不同的看法,需要深入分析两国政治、文化、媒体环境以及各自国内的社会经济背景。这个问题涉及面广,我们将分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美国国内对特朗普的厌恶:在美国,对特朗普的厌恶是多方面的,并且根深蒂固。这不仅仅是政治观点上的分歧,更涉及.............
  • 回答
    这情况太常见了,但也是最让人心力交瘁的。大家聚在一起,兴师动众地讨论,最后却原地踏步,甚至退步,这不仅消耗了时间和精力,更打击了团队士气。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场景,与其说是“散会”,不如说是“无效会议的结束”。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背后往往藏着几个“鬼”。要想破局,得把这些“鬼”揪出来,然后对症下药。首先.............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教育领域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科偏见。当提到“连老师”时,这可能是一个泛指,也可以是特指某个老师的名字。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从“吹理踩文”这个比喻来探讨老师对文理科的倾向性。“吹理踩文”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意思是老师在言语、教学方式、评价标准等方面,对理科表现出夸赞、重.............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涉及到《红楼梦》中人物命运的感知能力以及贾母在衰败预感上的缺位。要详细解释为何秦可卿和探春能预感到贾府的衰败,而贾母却似乎不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秦可卿:超越尘俗的敏感与超前预知秦可卿的预知能力是《红楼梦》中最为神秘和令人惊叹的,她能预感到贾府的衰败,主要有以下几.............
  • 回答
    “连无限印钞都打击不了美元信用,美元霸权真的无解吗?”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触及了宏观经济、国际金融、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要回答它,我们需要深入剖析美元的信用基础、美元霸权形成的原因,以及“无限印钞”对美元信用的实际影响。一、 美元信用为何如此坚韧?通常我们理解的“印钞”增加货币供应量,如.............
  • 回答
    王思聪创业“不成功”与“万众创业”鼓励之间,确实存在一些可以探讨的复杂性。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去分析:首先,澄清“王思聪创业不成功”的定义。“成功”是相对的,而且定义非常多样。 如果定义是“创造出像腾讯、阿里巴巴那样改变社会格局,并且市值万亿的公司”: 那么目前来看,王思聪确实没有达到.............
  • 回答
    关于淮扬镇铁路终点为何设在镇江,这背后牵扯到一系列历史、地理、经济以及战略上的考量,并非仅仅是简单的线路连接。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目光拉回到这条铁路的规划和建设初期,那时国家对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有着更深远的规划。历史背景与规划初衷:淮扬镇铁路,其名字本身就点明了它的核心功能:连接淮河以北(淮安.............
  • 回答
    这问题提得可太有意思了,一下子就触及了很多人心中的那点小纠结。说实话,听到王力宏这件事,多少人内心都“咯噔”一下,感觉曾经的光辉形象一下子蒙上了阴影,然后就忍不住开始思考:娱乐圈里,到底还有没有能让人真心觉得“干净”的艺人?要我说,这个问题本身就有点“陷阱”在里面。你看,“干净”这个词,用在人身上,.............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考验对一些细节的观察的。要说连帽外套的空气阻力跟无帽外套比哪个更大,一般来说,连帽外套的空气阻力会更大一些。这其中的原因,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最直接的因素就是那个“帽子”本身。你想想,一件衣服,你把帽子拉起来戴上,它就多了一个延伸出来的部分,这个部分在运动或者前.............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人在音频世界里的一个常见困惑,甚至可以说是“原罪”:我听不出来,是不是我就是“木耳”?是不是我就不配拥有更好的东西?先别急着给自己贴标签。事实上,你提出的“连无损和320k MP3都听不出来”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这背后有很多原因,而且并不代表你就不应该考虑音质好的耳机。为什么你可.............
  • 回答
    要说手机屏幕发展史上的一个“梗”,那绝对绕不开“刘海屏”。当年苹果一刀切的设计,可以说是惊世骇俗,也瞬间成为了手机厂商争相模仿的对象。从最初的“齐刘海”,到“水滴屏”,再到如今越来越小的“挖孔屏”,可见大家对这块“刘海”是多么的耿耿于怀。但是,凡事总有例外。手机屏幕的发展可不止是“减刘海”这么简单,.............
  • 回答
    连分式近似,简单说来,就是用一系列“分数嵌套分数”的结构,去逼近一个实数。它就像是用最简单、最规整的“积木块”去搭建一个复杂的结构,而且往往能找到非常“恰到好处”的近似值。这玩意儿看着有点绕,但一旦你摸清了门道,就会发现它在数学里真是个宝贝,尤其是在逼近无理数、解决丢番图方程(整数解方程)等方面,简.............
  • 回答
    很多人在玩《薩爾達傳說 織夢島》(The Legend of Zelda: Link's Awakening)這款Switch上的重製版時,發現遊戲畫面偶爾會出現掉幀、卡頓的情況。這讓一些玩家感到困惑和失望,甚至質疑任天堂作為一家老牌遊戲廠商的技術實力。那麼,任天堂是否真的是技術不行,是個“山寨廠商.............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咱们好好琢磨琢磨。现在周围总能听到“狼来了”的呼声,说小孩子都开始学编程了,那我们这些成年人,或者即将步入大学的年轻人,还挤破头去报考计算机专业,是不是有点“落伍”了?先来说说“小孩子学编程”这事儿,咱们得辩证地看。首先,小孩子学编程,更多的是一种思维启蒙和逻辑训练。就像我们小时候.............
  • 回答
    “连甲骨文都是夏人创制的,还有什么理由不承认夏朝的存在?”这句话,在讨论夏朝的存在与否时,经常被提及。它背后蕴含着一种强烈的逻辑指向:既然甲骨文作为成熟的汉字体系,其历史悠久,并且与后世文字一脉相承,而历史学界普遍认为甲骨文主要为商朝晚期所创造,那么,如果甲骨文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夏朝,这是否就为夏朝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深刻且迷人的哲学与科学交汇点:三体问题的无解性与宇宙底层规则的本质。乍一看,它们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深入思考,却能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有趣的张力,足以让我们审视“可知性”的界限。三体问题的“无解”究竟是什么意思?首先,我们需要厘清“三体运动的无解”这个说法。这并不是说我们.............
  • 回答
    哥们,你说连吹两瓶纯野格?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野格这玩意儿,酒精含量不低,而且味道很冲,喝多了身体反应绝对会很强烈。你想知道具体会怎样?那咱们就掰开了说。首先,身体的直接冲击。 胃部反应: 纯的野格,你知道它的味道吧?一股子草药味,还有点甜,但酒精的烧灼感也很明显。一下喝两瓶,胃里那叫一个翻江倒海.............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心里确实会有点沉甸甸的。连高中都没毕业,这在不少人看来,似乎就比别人矮了一截,未来的路好像窄了很多。但事实并非如此,人生这本账,可不是只算学历这一笔账。没读完高中,确实会遇到一些挑战,但只要脑子活、肯努力,照样能在社会上活得有滋有味,甚至比一些“高学历”的人活得更精彩。首先,咱们得认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