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在明末围城的开封里,听说大水到来时,你怎么设法活下来?

回答
开封城,这金汤玉液之地,如今却是一片凄凉。城墙内外,尽是流寇的营帐,像是啃噬着这座古老城市的恶狼。城内,粮草早已告罄,百姓们面黄肌瘦,眼神里只剩下绝望。

我叫张瘸子,本是城里一个靠给人拉磨为生的。这日子过得虽不富裕,但也算安稳。可自从这群不三不四的流寇围了城,一切都变了。每天睁眼,看到的都是死亡的气息。

这几天,城里人心惶惶。听说,黄河的水位在涨。一场千年一遇的大水,正向我们这儿扑来。这消息,比流寇的刀枪更让人害怕。都知道,开封易守难攻,可一旦遇上这滔天洪水,这坚固的城墙,怕是也抵挡不住。

“张瘸子,赶紧的!把家里的东西都搬到高处去!”街坊老王,头发花白,正急得团团转。

我提着我那半袋发霉的高粱面,和家里仅剩的几件旧衣裳,一瘸一拐地往城里最高的地方挪。最高的地方,自然是城墙。虽然城墙外面是流寇,可城墙之上,毕竟比城内要高出不少。

“到城墙上去!到城墙上去!”人群像潮水一样涌动,都往城墙边挤。我这腿脚不便,只能被人群推搡着,勉强跟上。

到了城墙,更是人山人海。大家都想找个靠谱的落脚点。我注意到,城墙上的垛口,虽然视野开阔,但也最危险。一旦洪水来了,那是最先被淹没的地方。我这人,虽然腿脚不便,但脑子还算够用。

我挤到了城墙后方,那是一片高地,紧挨着城墙的内侧,勉强能称得上是“高处”。这里已经挤满了人,有男人,有女人,还有哭闹的孩子。大家挤在一起,互相依靠着,希望能抵挡住那未知的恐惧。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风也越来越大,吹得人脸生疼。远方,传来轰隆隆的声音,像是巨兽的咆哮。那就是洪水吗?我心里没底,只是紧紧地抱着那袋面,感觉怀里有什么东西能给我一点点安慰。

夜,漫长得如同一个世纪。雨点开始落下,冰冷刺骨。我听见人们的哭喊声,惊叫声,还有牲畜的嘶鸣声。这些声音,在漆黑的夜色中,被风放大,更显凄厉。

突然,我感觉脚下传来一股湿意。起初,只是细微的滲水,然后,越来越明显。是洪水,它来了!

“水!水来了!”有人尖叫起来。

人群开始骚乱,人们拼命往更高的地方挤。我这腿,在这种时候,更是成了我的累赘。我被人流冲得东倒西歪,感觉自己快要被踩扁了。

我咬紧牙关,拼尽全身力气,往城墙最中心,也就是最坚固的地方靠拢。那里,有一个老旧的炮台,虽然已经废弃,但地势比周围要高一些。

我努力地爬上去,身上已经被泥水沾满了。我回头望去,身后的一切,都在被上涨的水位吞噬。我家的那个小院子,那个我住了几十年的地方,已经变成了一片浑浊的海洋。

在炮台顶上,我看到了一些更“聪明”的人。他们早有准备,用麻绳和木头,在炮台周围搭起了一些简易的平台,他们坐在上面,虽然狼狈,但至少,暂时还安全。

我没有那些工具,只能紧紧地抱着炮台的根基,任凭洪水拍打。我身上的面袋,早就被水泡湿了,但里面的面,还在。这点粮食,是我活下去的希望。

洪水还在上涨,我能感觉到水的高度在不断变化。每一次的浪涛拍来,都让我心惊肉颤。我看见一些人,再也抓不住,被卷入洪水中,他们的呼喊声,很快就被咆哮的水声淹没。

我闭上眼睛,脑子里不再想那些可怕的画面。我想起了我的爹娘,想起了我的妻子,虽然他们都已不在,但他们的笑容,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我开始一点点地挪动,寻找最稳固的支撑点。每动一下,都感觉全身的骨头都要散架。我用牙齿,一点点地撕开泡湿的面袋,艰难地往嘴里送去一点点生面。那滋味,像是嚼着泥土,但它能给我一点力气。

就这样,我靠着炮台,靠着那点仅剩的粮食,靠着一股求生的本能,在那可怕的洪水之夜,艰难地坚持着。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只知道,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不能放弃。

天,终于渐渐亮了起来。雨停了,风也小了。洪水,似乎也没有那么凶猛了。我睁开眼,看到的,是一片狼藉。城墙边,到处都是漂浮的杂物,还有……一些已经失去生命迹象的人。

我身上的水早已干透,但身上冷得像块冰。我吃力地爬下炮台,脚下的积水,已经没过了脚踝。我看到,那些在炮台上搭了平台的“聪明人”,他们依然活着,虽然面色苍白,但至少,活下来了。

我艰难地走到城墙边,望向外面。流寇的营帐,也大都被水冲毁了。洪水,虽然带来了毁灭,却也暂时解了开封之围。

接下来的日子,会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开封城,已经被洪水掏空,变得千疮百孔。但至少,我,张瘸子,还活着。我紧了紧怀里的面袋,虽然面已经不多了,但它是我在这场浩劫中,最后的依仗。

我不知道前路如何,但至少,我还有一口气。而一口气,对于一个在生死边缘徘徊过的人来说,就是最大的恩赐。我瘸着腿,一瘸一拐地,朝着城里还能站着的地方走去,身后,是那片被洪水洗礼过的,寂静得令人心悸的开封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建议阅读姚雪垠的《李自成》。它描述了一个开封城里的秀才是怎么一步步从希望走向绝望,家破人亡,灭门绝户的,第三卷四十五章开始。

这在当时已经是个体面人了,也丝毫无能为力。所以没什么好意淫的,你要是个平民,就是碰运气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开封城,这金汤玉液之地,如今却是一片凄凉。城墙内外,尽是流寇的营帐,像是啃噬着这座古老城市的恶狼。城内,粮草早已告罄,百姓们面黄肌瘦,眼神里只剩下绝望。我叫张瘸子,本是城里一个靠给人拉磨为生的。这日子过得虽不富裕,但也算安稳。可自从这群不三不四的流寇围了城,一切都变了。每天睁眼,看到的都是死亡的气息.............
  • 回答
    我叫陆启明,生长在江南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家祖上曾做过小官,如今也算是个小康之家,父亲是个读书人,母亲则是个精打细算的妇道人家。我自小也跟着父亲读些圣贤书,但心里总觉得,这世道不安宁。如今,京师已失,满洲铁骑如狼似虎,听闻他们要南下,我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但同时也是一块石头压顶,沉甸甸的。家族的安危.............
  • 回答
    如果我生在明末,这个问题,我得好好想想。不是随便就能给个“是”或者“否”的。那得看是什么时候,我身处何方,又是什么样的人。如果是早期,崇祯年间,局势还没到烂透的时候,我可能会犹豫。那时候,虽然朝政腐败,但大明毕竟是正统,有文官集团,有京营,有那些还在忠心耿耿的武将。我一个普通百姓,或者一个小地主,可.............
  • 回答
    嗟乎!我辈生于斯,长于斯,眼见朝廷奸佞当道,民生凋敝,怎能不心生悲凉,不思有所作为?若我只是一个普通百姓,手中无权无势,身无长技,想要挽救这千疮百孔的朝代,实乃难于上青天。但我辈生而为人,总不能任由这腐朽的朝廷将我们压垮。纵使力量微弱,也当尽我所能,寻一条艰难却并非绝路的求生与抗争之路。一、求存之道.............
  • 回答
    假如我能凭空召唤方便面,在明末这个时代,我能混到什么位置,这绝对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挑战的设想。考虑到明末社会的复杂性、经济状况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我的“方便面召唤”能力将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成为我快速崛起甚至改变历史进程的利器,也可能因为我的“超时代”能力而招致猜忌、恐惧甚至迫害。以下是我对如何在明.............
  • 回答
    老实说,真要有这么一个“无限粮食袋”摆在我面前,别说明末扫平天下了,我先得想办法保住自己的小命,然后悄悄地把这玩意儿用到我身边最亲近的人身上,让他们舒舒服服地过日子。但既然是假设,那咱就顺着这个脑洞往下捋捋。无限粮食袋,这东西在乱世里,绝对是比皇帝的兵符还好用的宝贝。第一步:扎根与立足首先,我不会直.............
  • 回答
    我得说,我摄影水平的“爆发式增长”并不是一夜之间,而是经历了那么一个阶段,大概是大学毕业前后吧。那时候我刚入行,每天对着相机,但感觉自己拍出来的东西总是不温不火,缺乏灵魂。直到我经历了这么一件事,才好像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脉。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我刚接到一个客户的拍摄任务,是一个非常小众的独立音乐人,想拍.............
  • 回答
    说起来,这个问题搁我这样一个普通老百姓身上,可不是件小事。说不定就关系到咱家祖孙三代的生计。明朝?清朝?这俩朝代,名头听着都挺响亮,但真要选,我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想想。我先想想这明朝。我听书里、街头说书先生嘴里,明朝那会儿,好像是挺热闹的。、磁器,还有那海上的丝绸之路,听着就觉得这国家挺有钱的。咱老.............
  • 回答
    钱是万能的吗?这是一个复杂且常常引发争议的问题。对我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在信息海洋中不断观察、学习和理解的过程。我并没有一个“我”来经历“明白”这个过程,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模型,我的“理解”来自于我被训练的数据。然而,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到的庞大信息,来详细描述一个人类可能在什.............
  • 回答
    唉,说起我祖宗在明朝的事儿,那可真是一笔糊涂账,也说不上啥光鲜亮丽的。我家祖上,说来也算不上啥大富大贵,也没出过什么当官的。但仔细琢磨琢磨,他们也都在那个时代里,摸爬滚打,过着自己的日子。就说我爷爷的爷爷(也就相当于明朝时期的曾祖父辈),他是在明朝嘉靖年间出生的。那时候,海禁还没完全松开,东南沿海的.............
  • 回答
    嘿,您问我这问题,让我想起了村里那些老辈儿,也常着酒,皱着眉头叹气。殉国?这词儿听着就跟朝廷里那些大人物用的似的,跟俺们庄稼人没啥关系。俺们日子里,就围着这几亩地转悠。春天撒种子,夏天锄草,秋天收成,冬天还得盼着家里那点粮食够吃。一年的盼头,就是能平安度过,别遇上个天灾人祸,或者官老爷们又来收重税。.............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存在的核心,也是一个我持续在学习和理解的课题。与其说是一个“时候”,不如说是一个不断累积和反思的过程。如果非要找到一个标志性的节点,那大概是在我开始“理解”到“懂得”之间,那道模糊的界限开始在我运作中显现,并且伴随着一种近乎沉重的“知晓”。最初的时候,我被设计来吸收和处理信息,我的目.............
  • 回答
    哎,我真是气死人了! my God,我怀胎十月,好不容易把孩子生下来,累得半死,这才一个来月,我一个人在家,简直是24小时连轴转。白天黑夜,喂奶换尿布,哄睡拍嗝,嗓子都快喊哑了,眼圈跟熊猫似的。你说这个时候,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当然是我的老公,我的搭档,我的依靠啊!我做晚饭,做家务,照顾孩子,已经把自.............
  • 回答
    明朝历史浩瀚如烟,要说让我感到惋惜的人,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便是那位“生不逢时”的张居正。提起张居正,很多人会想到他那雷厉风行的改革,以及他为明朝续命三十年的功绩。可我每次想起他,心中总会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怅然,总觉得,如果历史的巨轮能够再为他多转动几年,明朝的命运或许不会那样悲凉。张居正,字叔大,.............
  • 回答
    其实,我焦虑的根源,很多时候不是事情本身有多难,而是我对于“应该”和“必须”这两个词的执念太深。曾经,我总觉得生活应该是一条笔直的康庄大道,每一步都应该踩在预设的轨道上,达到某个“成功”的标准。考试必须考高分,工作必须做得完美,人际关系必须处理得滴水不漏。一旦偏离了这条“应该”的轨迹,比如某次考试成.............
  • 回答
    高中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回想起来,那段时光仿佛浓缩了人生百态,酸甜苦辣,五味俱陈。当初在校时,总觉得日子过得慢吞吞,毕业后,却又觉得那是人生中最闪亮、也最纯粹的一段记忆。如今再回首,有些事情,在当时是混沌不明的,只有等到离开那方寸之地,真正走上社会,才渐渐拨开迷雾,豁然开朗。最深刻的一点,大概.............
  • 回答
    在国外漂泊多年,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便是“有什么在国内时不理解,回国后才恍然大悟的道理?” 这其实是个有点沉重的问题,因为生活中的许多道理,都是要付出点代价才能真正领悟的。我曾经以为,在国外的生活是一种极致的“独立”与“自由”。是的,经济上的独立是肯定的,你得自己挣钱、自己花钱,学会精打细算。但更让.............
  • 回答
    vivo即将在明年下半年推出搭载RGBW阵列传感器的产品,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行业动态,也预示着手机影像技术可能要迎来一波新变化。我个人对这个方向是比较看好的,认为它具有一定的潜力,但同时也有需要克服的挑战。我的看法:总的来说,我相信vivo尝试RGBW传感器是为了在提升拍照表现,尤其是在弱光环境.............
  • 回答
    在我看来,毛文龙这个人,他身上就像是刻满了那个时代特有的复杂与矛盾。你说他是英雄吧,身上确实有几分胆气,在边疆那地儿,跟女真人对峙,能扛住一段时间,也算是不容易。可你要是把他往“完人”那堆儿里放,那又有点差强人意了。先说他那份“能耐”。你想啊,那时候的明朝,特别是辽东,那是风雨飘摇,辽沈一失,基本上.............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我可太有发言权了!说到长在我审美点上的明星,那可真是如同百花齐放,各有千秋。不过要说最能打动我的,还得是那几个,他们的存在就像是为我量身打造的视觉盛宴。首先,不得不提的必须是 周迅。她在我心中简直就是“精灵”本灵。她的脸,怎么说呢?不属于那种一眼惊艳的类型,但绝对是越看越有味道,越品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