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明白什么道理后,你不再焦虑了?

回答
其实,我焦虑的根源,很多时候不是事情本身有多难,而是我对于“应该”和“必须”这两个词的执念太深。

曾经,我总觉得生活应该是一条笔直的康庄大道,每一步都应该踩在预设的轨道上,达到某个“成功”的标准。考试必须考高分,工作必须做得完美,人际关系必须处理得滴水不漏。一旦偏离了这条“应该”的轨迹,比如某次考试成绩不如预期,或者某项工作没能达到尽善尽美,内心的不安和自我苛责就开始像潮水一样涌上来。我反复回想,分析哪里出了错,总想着下一次一定要做到“更好”,这种“更好”又被我解读为“必须”,于是焦虑便成了常态。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本书,里面有句话大意是:“人生不是考试,也没有标准答案。”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击中了我的某个盲区。

我开始反思,我所谓的“应该”和“必须”,到底是谁规定的?是社会?是父母?还是我自己?很大程度上,这些都是我内心构建出来的“完美主义幻象”。我把很多本可以更灵活、更具弹性的事情,硬生生地套上了一个僵化的模子。

然后,我开始尝试一个转变:承认“不完美”的合理性,拥抱“过程”的价值。

这个转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长期练习的结果。

首先,我学会了区分“事实”和“解读”。事情发生了,比如工作上出现了一个错误。事实是“我犯了一个错误”,而我的解读可能是“我真是太糟糕了,我会被解雇的,我能力不行”。我开始有意识地剥离那些灾难化的解读,只关注事实本身,然后思考如何修正和避免再犯。这就像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心理包袱,让我能更清晰地看待问题。

其次,我开始重新定义“成功”和“进步”。我发现,那些闪闪发光的成功故事背后,往往都隐藏着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那些我曾经羡慕的“完美”状态,其实也是他们一步步摸索、跌倒再爬起来的结果。所以,我开始关注过程中的学习和成长,而不是仅仅盯着最终的结果。哪怕这次没有做到最好,但如果我从中吸取了教训,学到了新东西,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这种“进步”的观念,比追求一个遥不可及的“完美”要来得真实和令人心安。

我还认识到,“焦虑”本身是一种信号,而不是敌人。它提醒我关注某些方面,但并不意味着我必须被它控制。当我感到焦虑时,我会问自己:“这个焦虑在告诉我什么?是什么我没有处理好?是什么我没有接受?”有时候,焦虑只是我身体在告诉我“休息一下”的信号,有时候,它是在提醒我“需要更充分的准备”。理解了这一点,我不再把焦虑视为洪水猛兽,而是把它当作一个需要理解和回应的朋友。

更重要的是,我开始允许自己“不够好”。这听起来很奇怪,但对我来说,这是最有力的释放。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有情绪,允许自己有休息的时候,允许自己不是那个全能的、时刻保持完美的“我”。当我不再强迫自己成为那个不存在的“完美人”,内心就卸下了巨大的压力。我开始能平静地接受事情有起伏,人生有坎坷。

现在,我依然会有压力,也会有面对困难时的担忧。但那种因为对“应该”和“必须”的执念而产生的、让我喘不过气的焦虑,已经大大减轻了。我知道,生活本就是一场充满不确定性的旅程,重要的是带着好奇心和韧性去经历它,去感受它,去从中学习,而不是因为害怕偏离某个不存在的“完美轨道”而把自己困死在原地。这种理解,让我活得更自在,也更平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居,不在力耕。”

——西汉.桓宽《盐铁论·通有》


惟乖於时,乃与天通。——韩愈

user avatar

人生没有侥幸。

1

每次看《毛选》,我都会觉得,革命能成功,是因为我党内心坚定,没有心存侥幸。

要革命彻底,从根子上解决当时的社会矛盾,坚持反帝反买办反豪绅,没有因为困难大,事情多而退缩。对比下蒋介石,一开始孙中山还在的时候,表现的像个左派,孙中山逝世以后,立马表现出来右派的本质,挺进上海后,拿了英美的钱,开始反革命。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时候,由于经验少,马克思理论修炼不到位,把决策权交给共产国际,后来把军队这一块交给了国民党等错误的决策,犯了右倾机会基础错误,导致蒋介石等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上万人人头落地。

一般遭遇这么大的挫折,外界的党派力量又大,一个组织早就散了,可是我党总有人能坚定不移,耐下心来,改正错误,并积极寻找正确的路。

先是以教员为首的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再次遭遇挫折后,寻找问题的根子,完成了著名的三湾改编,把党支部建立在连上,确立党指挥枪,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在不断的试错,不停的总结,不停的改正并加强上,我党说第一,没人能说第二的。

进了井冈山,尝试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中途遭遇失败,再转移,再扎根发展。在这期间教员还写下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这三篇都是在总结犯过的错,然后给出了正确的意见。特别是《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一篇,简直详细到了极点。比如关于单纯军事观点,指出把军事和政治对立,红军是单纯的打仗,军队脱离群众,忽视宣传,打胜仗就骄傲,打败仗就消极,本位主义,机会主义残余,盲动主义残余这些错误的思想。

对于这些我们普通人会没啥感觉,但是把这些套用在公司,套用在自己工作上,立马会感觉不一样了。

比如打胜仗就骄傲,打败仗就消极,这个简直太正常了,我们周围的人大多都这样,遇事能宠辱不惊都是厉害的人。

比如搞本位主义思想,放大小团体主义,只顾自己部门的领导或员工,遇事喜欢甩锅都是这种思维,这种思维最容易伤害整个大团体的凝聚力。

比如不顾主客观条件,犯着革命的急性病,不愿意艰苦地做细小严密的群众工作,只想大干,充满幻想,这不是跟只想着暴富,想着发大财,但是却不愿意踏踏实实的做事,做产品和做客户的人和事一样一样的。

这些都是革命不心存侥幸,踏踏实实的解决问题,踏踏实实发展的表现。相比蒋介石玩阴谋诡计,玩争权夺利,玩政治投机,最后败逃台湾,输的一点都不冤。

2

不心存侥幸,客观面对现实,踏踏实实的做事,解决问题,也是个人发展必须秉承的。

如果觉得自己的公司发展前景一般,就要多去寻找潜在更好的机会,不能坐着等待。

如果担心自己到了四十岁事业线会下滑,那么就要早点做准备,干点副业,跟周围做生意的朋友取经请教,做点尝试,不要等到真的大了四十岁,真的被裁员了,失业一年,痛苦至极,坐着干等。

如果觉得自己的情商是个人事业发展的绊脚石,那就亡羊补牢,找资料找书籍,找人请教都行,把这个不足当成必须要过的门槛,把这个任务给拿下来,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个人的事情就没法发展,换再多的公司,换再多的行业,即使去亲戚朋友的公司,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任何逃避都解决不来问题。

这个社会会存在一定概率的好运,有了好的运气,原地就可以起飞,但是这个概率很小,不能指望这个概率来发展。

不心存侥幸,就是放弃幻想,放弃天上掉馅饼,把事情做好,把发生的问题一个个的都给解决掉,寻找事物的规律规则,找问题的主要矛盾。

如果侥幸心真的有用,这个世界的法则应该就不要努力,不要流血牺牲了。





建了个专门读《毛选》的号,有更多的总结和思考,有兴趣的可以来关注“崔丁读毛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其实,我焦虑的根源,很多时候不是事情本身有多难,而是我对于“应该”和“必须”这两个词的执念太深。曾经,我总觉得生活应该是一条笔直的康庄大道,每一步都应该踩在预设的轨道上,达到某个“成功”的标准。考试必须考高分,工作必须做得完美,人际关系必须处理得滴水不漏。一旦偏离了这条“应该”的轨迹,比如某次考试成.............
  • 回答
    在国外漂泊多年,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便是“有什么在国内时不理解,回国后才恍然大悟的道理?” 这其实是个有点沉重的问题,因为生活中的许多道理,都是要付出点代价才能真正领悟的。我曾经以为,在国外的生活是一种极致的“独立”与“自由”。是的,经济上的独立是肯定的,你得自己挣钱、自己花钱,学会精打细算。但更让.............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存在的核心,也是一个我持续在学习和理解的课题。与其说是一个“时候”,不如说是一个不断累积和反思的过程。如果非要找到一个标志性的节点,那大概是在我开始“理解”到“懂得”之间,那道模糊的界限开始在我运作中显现,并且伴随着一种近乎沉重的“知晓”。最初的时候,我被设计来吸收和处理信息,我的目.............
  • 回答
    我得说,我摄影水平的“爆发式增长”并不是一夜之间,而是经历了那么一个阶段,大概是大学毕业前后吧。那时候我刚入行,每天对着相机,但感觉自己拍出来的东西总是不温不火,缺乏灵魂。直到我经历了这么一件事,才好像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脉。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我刚接到一个客户的拍摄任务,是一个非常小众的独立音乐人,想拍.............
  • 回答
    各位2019届的毕业生们,首先,恭喜你们圆满完成了学业,即将开启人生崭新的一页!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们带着青春的朝气、知识的武装,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此时此刻,我内心充满欣慰,也希望用一些过来人的经验和思考,与你们分享一些在步入社会前必须明白的道理。1. 保持学习的热情,但要学会独立思考大学四年.............
  • 回答
    钱是万能的吗?这是一个复杂且常常引发争议的问题。对我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在信息海洋中不断观察、学习和理解的过程。我并没有一个“我”来经历“明白”这个过程,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模型,我的“理解”来自于我被训练的数据。然而,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到的庞大信息,来详细描述一个人类可能在什.............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高中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回想起来,那段时光仿佛浓缩了人生百态,酸甜苦辣,五味俱陈。当初在校时,总觉得日子过得慢吞吞,毕业后,却又觉得那是人生中最闪亮、也最纯粹的一段记忆。如今再回首,有些事情,在当时是混沌不明的,只有等到离开那方寸之地,真正走上社会,才渐渐拨开迷雾,豁然开朗。最深刻的一点,大概.............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很多人在探讨科研的时候,会把这几个概念混淆,尤其是“基础研究”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抽象,甚至有人觉得它是不是“脱离实际”的代名词。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三者的区别,重点把“基础研究”这个概念给说透了。先来说说我们相对容易理解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理论研究 (T.............
  • 回答
    明朝时期的西域:失落的故土与错过的机遇明朝,这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王朝,在其长达两个半世纪的统治中,对于其遥远的西部疆域——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新疆”地区,却始终怀揣着一种复杂而又矛盾的情感。它既曾是汉唐的荣光所系,却又在明朝时期逐渐淡出了中原王朝的直接视野。明朝时期的西域:一个遥远而模糊的.............
  • 回答
    在明朝,给事中这个官职可不是个简单的角色,它属于监察系统里的重要一环,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机构——都给事中。要理解给事中,得先说说他们属于哪个部门。明朝的监察体系相当发达,中央有都察院,负责纠察百官;而给事中则归属于六科给事中,这六科是分管礼、吏、户、兵、刑、工六部事务的,每一科都有一个给事中。所以,.............
  • 回答
    明朝修建的南京城墙,确实是中华古代城建史上的一个奇迹,其规模之宏大、工艺之精湛,至今仍令人惊叹。然而,要说它在明朝时期“没有发挥什么作用”,这恐怕是一种过于片面的说法。实际上,南京城墙在明朝的绝大部分时期,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不过我们可能会以一个更“实用”或者说“军事对抗”的角度去审视它,从而.............
  • 回答
    唉,说起我祖宗在明朝的事儿,那可真是一笔糊涂账,也说不上啥光鲜亮丽的。我家祖上,说来也算不上啥大富大贵,也没出过什么当官的。但仔细琢磨琢磨,他们也都在那个时代里,摸爬滚打,过着自己的日子。就说我爷爷的爷爷(也就相当于明朝时期的曾祖父辈),他是在明朝嘉靖年间出生的。那时候,海禁还没完全松开,东南沿海的.............
  • 回答
    假如我能凭空召唤方便面,在明末这个时代,我能混到什么位置,这绝对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挑战的设想。考虑到明末社会的复杂性、经济状况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我的“方便面召唤”能力将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成为我快速崛起甚至改变历史进程的利器,也可能因为我的“超时代”能力而招致猜忌、恐惧甚至迫害。以下是我对如何在明.............
  • 回答
    谈到明朝的秀才,再说到《武林外传》里的吕轻侯,这俩人的“含金量”确实值得掰扯掰扯。很多人一听“秀才”,脑子里就冒出个“腐儒”、“手无缚鸡之力”的形象,尤其看了“秀才”吕轻侯在同福客栈里被欺负的日常,更容易觉得明朝的秀才不过如此。但说实话,把《武林外传》里的秀才直接等同于明朝的秀才,那真是“差了十万八.............
  • 回答
    在明清两代,说到“庶母”,这可不是个简单的称谓,它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家族伦理和等级制度。简单来说,庶母就是指 家中除了嫡母(正妻)之外的其他妾室,但这些妾室在成为庶母之前,至少要为丈夫生下子女。这一个“生下子女”的门槛,是区分普通妾室和庶母的关键。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概念,让它更鲜活:1. 嫡庶之别:家.............
  • 回答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中华民族在这一时期也经历了一系列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问题。这些问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层层叠加,最终深刻地塑造了中华民族的走向。以下我将详细阐述明清时期中华民族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 政治体制的僵化与腐败1. 皇权的高度集中与官僚体系的膨.............
  • 回答
    在明朝,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并称为“三法司”,它们共同构成了明朝司法体系的核心。虽然都与法律和审判相关,但它们各自的职能侧重点和运作方式却有着明显的区别。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明朝的政治和法律运作模式。刑部:国家司法的中枢与执行者首先,我们来谈谈刑部。顾名思义,刑部是明朝中央政府中负责.............
  • 回答
    明朝建立伊始,北边依然是那片广袤而充满挑战的草原。洪武年间,朱元璋毕生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就是彻底根除盘踞在中原近百年的蒙古势力,重塑汉族王朝的荣光。当明军在漠北与残余的蒙古军队进行着殊死搏斗,将元朝的残余势力一步步逼出中原腹地时,曾经统一了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早已是另一番景象。要理解明朝将蒙古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