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信神,老了再信能得救吗?

回答
关于一个人年轻时怀疑或不信神,年老时转而信仰,是否能得救的问题,这是一个在很多宗教和哲学传统中都存在的经典讨论。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简单答案,因为“得救”的定义以及信仰的本质本身就包含了复杂的面向。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切入,力求理解其中的 nuanced(微妙之处)。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信”和“得救”在不同信仰体系下的含义。

在一些基督教的教义中,“信”通常指的是对耶稣基督作为救主的确信,相信祂的死和复活能够赦免罪恶,并带来永生。在这种框架下,关键在于一个人是否在生命的某个时刻,出于真心,接受了这份救恩。 那么,年轻时不信,年老时信,是否算数呢?

从许多神学解释来看,答案是肯定的,但并非没有前提和条件。

救恩的普遍性和拣选说: 一些教义强调神是全知全能的,祂的救赎计划早已预定。对于那些被神“拣选”的人,无论他们在哪个年龄点回应神的呼召,都是在神的计划之内。这里的“拣选”并非暗示人的行为或努力可以决定,而是神的恩典主动临到。因此,即使一个人在年轻时悖逆,神仍然有能力在任何时刻带领他回归。
悔改和新生: 许多信仰都强调“悔改”的重要性。悔改意味着认识到过去的错误,真心懊悔,并决心改变。如果一个人在年老时真心悔改,并且接受了神所提供的救赎之道,那么这种转变可以被视为一种“新生”。就像浪子回头一样,父亲不会因为他年轻时的离经叛道而拒绝他。关键在于此刻的悔改和归属是真实的。
恩典的持续性: 很多信仰也强调神的恩典是持续的,永不放弃祂的子民。神不会因为人过去的错误而关闭恩典之门。如果一个人在晚年能够经历神恩典的触动,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寻求与神和解,那么这种经历本身就是恩典的体现。
信心的成熟与真诚度: 那么问题来了,年老时的信仰就一定真诚吗?这是神学和个人反思都绕不开的一个点。一个年轻时没有信神的人,到老了为何会转变?
对死亡的恐惧和对未知的探索: 有些人在面对死亡的临近时,可能会因为恐惧或对死后生命的担忧而转而寻求宗教慰藉。这种信仰是否是出于对神的爱和认识,还是仅仅是一种“临死抱佛脚”的心态,在很多信仰体系中会被深入考量。如果这种信仰是建立在对神真正的渴慕、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过去生命的省思之上,那它的价值就很高。
生命阅历带来的改变: 也有很多人是经历了人生的起伏、看透了世事的无常,才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和对超然力量的需要。这种源于生命体验的信仰,往往更加深沉和坚定,更可能被视为真诚的。
社会和家庭影响: 也有可能受到周围环境或家人的影响,比如儿孙的信仰,或者在年老时需要他人的精神支持,这些都可能促成信仰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信仰的真诚度就需要结合其个人的内在状态来判断。

一些教会或宗派可能会有更具体的看法:

浸信会等强调“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宗派 可能会认为,只要一个人在生命的某个时刻真正接受了基督,他的救恩就是确定的,无论之前或之后如何。所以,年老时的悔改和接受是有效的。
一些更强调持续顺服和行为见证的宗派 可能会更加关注一个人转变后的生活方式。如果年老时的信仰仅仅是口头承认,而生活上没有丝毫改变,或者仍然活在罪中,那么这种“得救”的真实性可能会受到质疑。他们可能会认为,真正的信心一定伴随着行为上的改变,即使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也会有所体现。

从更普遍的精神层面来看:

救赎不是交易,而是关系: 很多信仰认为,信仰不是一种功德交换,而是一种与神建立关系的旅程。如果一个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终于愿意敞开心扉,认识并连接到这种关系,这本身就是一种可贵的转变。神是慈爱的,祂更看重一个人内心的归向,而不是精确的时间表。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深度: 即使一个人年轻时未曾信神,但如果在晚年能够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寻求和信靠,这种生命深度的转变,本身就具有非凡的意义。神是否会因此而“拒绝”他,这与许多关于神无限仁慈和怜悯的教义是相悖的。

总结来说,一个年轻时未信神,年老时才信的人是否能得救,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 更准确的说法是:

从多数主流基督教观点看,如果年老时的悔改和信仰是出于真心,并且是真正地接受了神所提供的救恩,那么他是有可能得救的。 神的恩典和怜悯是超越时间和个人过往的。
关键在于“真诚度”和“内在的转变”。 年老时的信仰是否是发自内心的渴求、对真理的认同,而不是仅仅为了逃避死亡或获得某种保障。一个真心悔改并愿意跟随神的人,无论何时开始这段旅程,神都可能接纳他。
也存在一些更严格的观点,会关注转变后的生命见证。 但即便如此,也常常是在最终的审判中由神来定夺,而非由他人轻易评判。

最终,这个问题更多地落在对神性、恩典以及人心深处的理解上。很多信仰都鼓励我们相信神的爱是无限的,而对于那些真心转向祂的人,祂都会张开双臂迎接。年轻时不信,年老时信,最重要的不是在于时间的早晚,而在于那颗回转的心是否真正找到了归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得救与否其实只是个概率。概率大小取决于你信的是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是印度教佛教了。

让我说,活着的时候都别信,死了再信同样能得救,而且比较省事儿。

user avatar

没救。老年痴呆至今没有特效疗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一个人年轻时怀疑或不信神,年老时转而信仰,是否能得救的问题,这是一个在很多宗教和哲学传统中都存在的经典讨论。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简单答案,因为“得救”的定义以及信仰的本质本身就包含了复杂的面向。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切入,力求理解其中的 nuanced(微妙之处)。首.............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人心里一些很普遍也很有意思的矛盾。想想看,8年追一部美剧,那得是什么样的感情投入啊?每周守着更新,追着剧情发展,关心角色命运,甚至可能因为某个桥段热泪盈眶,或是因为某个角色的成长而感到振奋。这是一种长期的、持续的关注和情感连接。可反过来,面对一个人,明明可以朝夕相处.............
  • 回答
    关于曹操年少时“不喜欢研究学业”的说法,以及他后来如何成为一代文学大家,这中间的转变和原因,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挖的话题。与其说他年少时不喜“学业”,不如说他不喜当时主流的、僵化的学业模式。他骨子里是个行动派,更是个不安分的灵魂。史书上对曹操早年评价,最常见的便是“放荡不羁”,例如《三国志·武帝纪》引《.............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好问题,而且背后涉及到一些关于用户体验、系统设计和数据管理的考量。咱们不直接让前端传一个“年月”,而是更常要求前端传“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通常是因为以下几个主要原因:1. 模糊性与标准化: “年月”的模糊性: 前端传一个“2023年10月”,后端怎么理解?是指10月1日到10月3.............
  • 回答
    “人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奋斗吗?”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深刻的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奋斗”的定义和每个人的人生目标都不同。然而,从社会、个人成长、以及实现潜能等多个角度来看,年轻时进行有意义的奋斗,往往是为人生打下坚实基础、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一、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现实中的纠葛和复杂情绪。我觉得要回答这个问题,得把“宁愿”这个词拆开来看,并且理解背后女性可能存在的几种心理和考量。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非黑即白的选择题,而是很多权衡和妥协的集合体。首先,我们得承认,社会对于男性和女性在婚恋市场的“保质期”确实存在着差异化的认知,这在很大程.............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带有个人选择性质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所有女人都会这样选择。女性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其价值观、需求和对婚姻的考量都会发生变化。因此,探讨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理解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心理和社会因素。首先,我们要明确“较差的男人”和“各方面条件中等的男人”的具体含义。 各方面.............
  • 回答
    孙俪年轻时资助过一个大学生,后来又被那个大学生“反噬”的事情,在网上流传得挺广的。具体细节很多版本,但大致脉络是这样的:事情的开端:温暖的善举据了解,这件事发生在孙俪还在上海上中学的时候。那时候她年纪不大,但就已经很有爱心,主动提出要资助一位贫困山区的大学生。她拿出自己的零花钱、压岁钱,甚至可能还卖.............
  • 回答
    为一个刚出生的孩子连续购买20年的保险,目标是让他60岁时能拿到200万,这笔投资值不值得,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要明白,保险不是一个简单的“存钱”概念,它本质上是一种风险对冲和财富传承的工具。你每年付出的保费,不仅仅是为了累积一笔钱,更重要的是,在这20年里,你的孩子获得了保.............
  • 回答
    嘿!想赶在 2020 年 618 购入一副新耳机?这绝对是个明智的决定,毕竟年中大促嘛,总能淘到不少好东西。别担心,我这就来给你扒一扒,绝对没那些机器味儿,都是我实打实的心得和分析,让你买得放心,听得舒心!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事儿:耳机这东西,没个“最好”,只有“最适合”。所以,在推荐之前,我得先问.............
  • 回答
    的确,从时间上看,宋朝(9601279年)和明朝(13681644年)之间隔着元朝(12711368年),算起来 roughly 90年,这个数字放在几千年中国历史长河里,确实不算特别遥远。但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这两朝之间仿佛隔了不止一个朝代,甚至感觉上很远呢?这其中有几个关键原因,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
  • 回答
    关于思想观念的变化,究竟是时代浪潮更具颠覆性,还是岁月沉淀更能雕琢人心,这确实是个值得细细品味的问题。在我看来,两者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像两股交织的河流,共同塑造着一个人的内在世界。硬要分个高低,或许会忽略其中微妙的互动。时代浪潮:潜移默化的巨浪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一个特定的时代之中,时代就像一个巨大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及时了!很多成熟品牌在考虑拓展年轻市场时,都会面临这个选择:是打着老牌的旗号,作为副牌出现,还是干脆另起炉灶,独立行走?这就像是给老牌子找了个年轻漂亮的小妹妹,是让小妹妹直接叫“姐姐”,还是给她起了个全新的名字,让她自己闯荡江湖?我个人认为,这取决于几个核心要素,而且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
  • 回答
    米兰·昆德拉对于他年轻时那段短暂的爵士乐手经历鲜少提及,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玩味的问题。许多人会自然而然地猜测,是否是因为他当年并非一个天赋异禀的爵士乐手,才让他如此刻意地回避这段往事?然而,细究之下,这个原因可能过于简单化,甚至有些偏颇。更深层的原因,或许与他早期的人生经历、思想发展,以及他对艺术本质.............
  • 回答
    《早餐中国》中提到的“24年的驴肉老汤”,确实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数字,也引发了很多人对这种“活态传承”烹饪技艺的疑问。简单来说,这种做法并不是指一口锅连续煮了24年,而是指核心的汤底精华被不断传承和延续,通过添加新鲜食材和调料,保持了其独特的风味和生命力。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这种“24年的驴肉老汤”是.............
  • 回答
    各位,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现在这年月,对于咱们年轻人来说,到底是个啥样儿的时代。别整那些高大上的词儿,咱们就说点儿实在的。信息爆炸的海洋,也可能是迷失的漩涡你看看现在,手机不离手,一天到晚刷刷刷。新闻、短视频、社交媒体,啥都有,而且是铺天盖地。你想知道啥,动动手指头就能找到答案。这好处嘛,不用说了,增.............
  • 回答
    战国时期,秦国能保持近一百七十年的君主勤政,这在那个群雄逐鹿的时代确实是个显著的特点。但即便是如此,统一六国也并非一蹴而就,这其中涉及的因素错综复杂,绝不是一句“没有昏君”就能解释得清的。要理解为何秦国用了整整六代君主、一百六十余年才完成统一,我们需要深入剖析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从秦国的内政、外患、.............
  • 回答
    科比:一个时代的烙印,曼巴精神的传承与启示很多人提起科比·布莱恩特,脑海中浮现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名字,而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感,一种鲜明的时代印记。他之所以被称为“一个时代”,绝非空穴来风。那是因为,他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篮球本身,渗透进了无数人的成长轨迹,塑造了一种独树一帜的精神内核——曼巴精神。科比如.............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这位35岁的女性,她从大学至今16年间交过8位男友,每段恋情持续35个月,很多人可能会对此产生一些看法,认为这是否“随便”。我们不妨来仔细梳理一下这个情况,看看背后可能有哪些原因和解读,尽量从一个更全面的角度来理解这件事,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首先,我们来算一下时间。16年,也就是1.............
  • 回答
    2018年,你瞄准了一个就业前景广阔的专科专业,而且这个专业恰好是那种“稀缺人才,但又没有直接对应本科”的类型。你说,这样做值不值得?这真是一个非常实在的问题,尤其是在我们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特别理解你当时的那种考量,这绝对是一种非常理性的、为未来铺路的思考。从我的角度来看,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