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小说如何避免重复用“突然”“忽然”之类的词,还有哪些表达方法?

回答


在小说创作中,避免重复使用“突然”“忽然”等词,需要通过语言技巧和场景描写来丰富表达层次。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讲解替代方法:



一、用环境变化暗示“突然”
通过自然或场景的细节变化,间接传达事件的突发性,避免直白的重复。

示例:
1. 天气变化
原句:“他突然听到远处传来枪声。”
替代:“天色骤暗,远处传来一声闷响,仿佛雷鸣在云层间炸开。”
(用天气变化暗示事件的突然性)

2. 光线/声音
原句:“她忽然发现门缝里透进一丝光。”
替代:“暮色中,一束微光从门缝渗入,像被谁随手推开的窗。”
(用光线的“渗入”替代“突然”)

3. 时间流逝
原句:“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走了三小时。”
替代:“时钟的指针仿佛被无形的手拨动,他才惊觉自己已走过了三个钟头。”
(用时间的“错位感”替代“突然”)



二、通过人物动作/反应替代“突然”
用人物的微小动作或情绪波动来暗示事件的突兀性。

示例:
1. 身体反应
原句:“他忽然被吓得后退。”
替代:“他后颈的汗毛瞬间竖起,瞳孔骤然收缩,像被雷击中一般后退两步。”
(用身体的“生理反应”替代“突然”)

2. 心理波动
原句:“她忽然感到一阵恐慌。”
替代:“她的指尖无意识抠着衣角,喉间泛起一丝铁锈味,仿佛被什么狠狠攥住喉咙。”
(用心理状态的“异样感”替代“突然”)

3. 习惯性动作的中断
原句:“他忽然停下手中的动作。”
替代:“他正要按下按钮,指尖却僵在半空,像被某种无形的力场冻结。”
(用动作的“中断”替代“突然”)



三、用时间/逻辑的“错位感”替代“突然”
通过时间流逝或逻辑矛盾制造突兀感。

示例:
1. 时间错位
原句:“她忽然想起三年前的某件事。”
替代:“记忆像被风吹散的沙粒,突然在她眼前凝成一个模糊的剪影——三年前的雨夜,她曾在这里哭过。”
(用“记忆的闪回”替代“突然”)

2. 逻辑断裂
原句:“他忽然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替代:“他盯着对方的眼睛,突然发现那双眼睛的瞳孔里,分明映着自己刚才说的每一句话。”
(用“逻辑的反噬”替代“突然”)



四、用比喻/拟人化手法替代“突然”
通过修辞手法赋予事件更丰富的意象。

示例:
1. 比喻
原句:“他忽然被击中。”
替代:“他的身体像被巨石砸中,倒地时连呼吸都凝滞了。”
(用“巨石”替代“突然”)

2. 拟人
原句:“她忽然感到一阵恐惧。”
替代:“恐惧像一条蛇,无声地缠上她的脊背,让她连呼吸都变得困难。”
(用“蛇”的拟人化替代“突然”)



五、用场景转换或伏笔替代“突然”
通过铺垫或场景切换制造事件的突兀性。

示例:
1. 场景切换
原句:“他忽然从房间出来。”
替代:“他站在门口,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像从另一个世界走来的影子。”
(用“影子”的意象替代“突然”)

2. 伏笔铺垫
原句:“她忽然明白了自己的错误。”
替代:“她低头看着手背上的旧伤疤,突然想起那天她曾对他说过的话,如今却像被风吹散的落叶。”
(用“伤疤”与“落叶”的意象替代“突然”)



六、用时间/空间的“错觉”替代“突然”
通过空间或时间的异常表现突兀性。

示例:
1. 时间错觉
原句:“他忽然感到时间流逝变慢。”
替代:“他的手表滴答声变得迟缓,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被某种无形的力场拉长。”
(用“时间的错觉”替代“突然”)

2. 空间错觉
原感:“她忽然发现房间变小了。”
替代:“她盯着墙上的裂缝,突然发现自己的影子被拉得比身体还长,仿佛房间在吞噬她。”
(用“空间的异变”替代“突然”)



七、用比喻/象征替代“突然”
通过象征性意象隐喻事件的突兀性。

示例:
1. 火焰/闪电
原句:“他忽然被雷劈中。”
替代:“一道闪电劈开夜空,他的影子被钉在地面上,像被神明的鞭子抽中。”
(用“闪电”替代“突然”)

2. 风暴/漩涡
原句:“她忽然陷入混乱。”
替代:“她的思绪像被卷入风暴的漩涡,所有记忆和情绪在一瞬间被撕裂成碎片。”
(用“风暴”替代“突然”)



八、用“渐变”替代“突然”
通过描写事件的渐进过程,避免直白的“突然”。

示例:
1. 渐变的光
原句:“他忽然看到光。”
替代:“天边的光像被慢慢擦亮的烛火,从地平线缓缓升起,照亮了他沉睡的梦境。”
(用“渐亮的光”替代“突然”)

2. 渐变的风
原句:“她忽然感到风。”
替代:“风从她耳边掠过,像某种无声的低语,带着咸涩的海腥味,逐渐将她包围。”
(用“风的渐进”替代“突然”)



九、用“预兆”或“伏笔”替代“突然”
通过暗示性描写让事件显得更自然。

示例:
1. 预兆
原句:“他忽然感到不安。”
替代:“他盯着墙上的裂缝,突然想起三天前那个梦——裂缝里有无数双眼睛在注视他。”
(用“梦的预兆”替代“突然”)

2. 伏笔
原句:“她忽然发现真相。”
替代:“她翻动着旧日记,突然发现某页的字迹被反复涂改,像有人在试图掩盖什么。”
(用“日记的线索”替代“突然”)



十、用“时间的错位”或“空间的错位”替代“突然”
通过时间或空间的异常表现突兀性。

示例:
1. 时间错位
原句:“他忽然回到过去。”
替代:“他的手指突然触碰到熟悉的温度,仿佛时间的河流突然倒流,将他带回到那个雨夜。”
(用“时间的倒流”替代“突然”)

2. 空间错位
原句:“她忽然出现在陌生的地方。”
替代:“她站在陌生的街道上,四周的建筑像被谁用画笔随意涂抹,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她面前重新绘制。”
(用“空间的异变”替代“突然”)



总结:替代词与场景的关联
| 原词 | 替代词/方法 | 适用场景 |
||||
| 突然 | 环境变化 | 天气、光线、声音等自然现象 |
| 突然 | 人物动作 | 身体反应、心理波动、习惯动作的中断 |
| 突然 | 时间错位 | 时间流逝、逻辑断裂、记忆闪回 |
| 突然 | 比喻/拟人 | 用比喻或拟人化手法替代 |
| 突然 | 伏笔/预兆 | 通过伏笔或预兆暗示 |
| 突然 | 空间/时间错位 | 空间异变、时间异常 |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避免重复使用“突然”“忽然”,同时让文字更具张力和画面感。关键在于根据情节需要,选择合适的意象或描写手法,让事件的突兀性通过细节自然流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俄而,须臾,少顷,霍然、

猝然、戛然、遽然、兀然、

骤然、顿然,、戛然、猛然、

乍然、蓦然、溘然、忽地、

顿时、立时、登时、顷刻、

俄顷


忙不迭间、弹指间、眨眼间、倏忽间、

电光火石之间、慌不择路期间、

霎时间煞时间、风驰电掣之间、

刹那(一刹那间),一瞬间、

不经意间,猝不及防间

话音未落间,骤不及防间,措手不及间,

飞云掣电间,仓促之间、心念电转之间,

兔起鹘落之间、一柱香时间、呼吸之间

转眼间 睫眼间 转睫间


驹窗电逝,风驰电卷,急转直下,峰回路转,

星奔电迈,电驰星掣,转瞬即逝,一念之间,

心念一动,心随意转,身随心动,临时起意,

风云突变,一闪而至,一闪而过,身形一闪,

一闪而现,一溜烟地,应接不暇,自顾不暇、

暴射而出、暴掠而至,急不暇择,接应不暇,

暴闪而至、猛冲而至、急掠而来


心未动,身已远

一秒钟的事儿

嗖一下

千分之一秒

不到半秒

甚至来不及…就已经… 正当XXX时

目不暇接之际(在数量多时可以用)

下面稍微慢点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二话不说就XX

一盏茶功夫

说时迟,那时快(武侠小说常用)

千钧一发之际(古代小说常用)

COPY:

更多素材:

user avatar

这方面只要稍微调整一下描述的视角就可以了,基本频繁使用‘突然’‘忽然’作为描述的情况,都是非常‘上帝视角’的形容。

将镜头稍微向下拉低一些,改为以人物(主角)的视角去叙述,就可以避免。

……

小明正要给BOSS致命一击,突然,屏幕上弹出一个窗口“您的网络连接已断开,请重新登陆’。

小明正要给BOSS致命一击,键盘敲下去,却不见伤害显示,仔细一瞧:

‘您的网络连接已断开,请重新登陆’。

……

简单的说就是用‘突然性的观感’代替‘突然性的描述’。

穿过那段蜿蜒曲折的峡谷,突然,眼前一片开阔,皑皑白雪覆盖着冰原,寒风呼啸,肆意翻卷。

峡谷出口,一阵寒风倒灌进来,复又前行数十步,眼前豁然开朗,不见边际的开阔冰原映入眼中。

……

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突然’‘忽然’这样的形容词本身并没有错,该用突然的时候还得用。

不要因噎废食,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另一个极端!

突然本身有他自己适用的范围,需不需要调整,是根据剧情需要,看是否适合出现在这个位置!

突然就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词汇之一。

会让读者反感的只是‘频繁的滥用’,不管什么场景都是一个‘突然’。

小说中的描写方式多种多样,遇到这种情况只需要换一种‘同样能够达到效果’的描写方式即可。

【这段加粗,不要只看上面的内容,反倒选择性无视真正重要的东西!】

……

除此之外,作者应该清楚的知道,‘小说的描写’跟‘作文的描写’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方面就是字面意思。

最大的区别就在‘视角’方面的转变,小说需要的是‘讲故事,说故事’的感觉。

很久以前,秦岭以北的地方有着一座无名小山,山上有着一座无名道观。

这种描写,你在一般作文里肯定是见不到的。

注意这其中的语感变化,小说描写是一种‘倾诉’‘诉说’,会比通常的作文多一层‘亲近感’。

小说作者一般情况下不会使用太过‘冰冷’的上帝视角,绝对理性的叙事。

除非是一些‘先锋派’作者想搞‘反传统艺术’,亦或者部分想要传递给读者‘压迫感’的段落。

……

最后说一下,寻找同义词,近义词代替‘常见形容词’可不可以?

答案是可以的,但效果不理想。

使用同义词,近义词代替‘常见形容词’,不会改变语感,而且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副作用’。

常用词是因为他是大众认知中默认的最优解。

频繁使用同义词,近义词代替,会让文章变得相对‘晦涩’,不流畅,直白点讲,难念,难读。

……

每一个词都有自身‘最适合’使用的地方,作者的描写工作本就要求‘精准使用词汇’。

最适合的地方使用最适合的描述,这是精准。

虽然词汇间能相互代替,但毕竟不是最合适,词义误解都是小事,习惯性的词不达意就会很头疼。

……

以上,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user avatar

没必要刻意不用,顺其自然就好

如果单纯觉得用词频繁,那就换一个词。就像高赞第一位所述

如果觉得突然程度不是很激烈,想更多地用主角的眼睛来发现来体会,那就写他的见闻

如果觉得突然程度剧烈,重要性盖过主角的体会,那就用突然

看你自己表达的意愿

近期的一点想法

具体还是多去看大佬的回答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