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小说的时候,如何才能让相爱的两个人物变得对立?

回答
小说中,让本该相爱的两个人走向对立,这绝非易事,却也是塑造人物、推进剧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这需要你深挖人物内心的冲突,巧妙地设置外部压力,并让他们的爱情在这些张力下扭曲变形。这里,我们不说那些生硬的“一言不合就反目”,而是探讨如何让这份爱在现实的洪流中,一点点地,甚至是被迫地,与彼此的信念、目标、甚至是对方本身产生深刻的隔阂,直至对立。

核心在于“疏离”与“认知偏差”的制造与放大

让相爱的人对立,不是让他们忽然变成陌生人,而是让他们曾经视为珍宝的东西,在对方那里变成了无法跨越的鸿沟。这沟壑,可以是因为外在环境逼迫,也可以是内在矛盾的积压。

第一步:奠定深厚的情感基石,让对立更具撕裂感。

别上来就让他们吵架。相反,要先让他们爱得轰轰烈烈,让读者完全相信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坚不可摧的。

共享的过去与梦想: 他们曾经一起经历过什么?是患难与共的生死相依,还是共同孕育的宏伟蓝图?这些共享的记忆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是他们情感最坚实的基石。当这基石开始崩塌时,那种失落和痛苦才会更加刻骨铭心。
深度的理解与契合: 他们是如何走到一起的?是因为灵魂的契合,还是因为对彼此最深层次的理解和接纳?这种“懂你”的感觉,是爱情最动人的部分。反之,当这种理解开始出现偏差,误解如同毒药般侵蚀时,他们曾经的默契就成了最锋利的刀刃。
牺牲与付出: 为了对方,他们曾经愿意付出什么?是放弃个人前途,还是冒着生命危险?这些为爱付出的痕迹,是他们曾经关系的证明。当他们发现曾经的付出在对方眼中不再有意义,甚至成为一种负担时,这种反差会带来巨大的伤害。

第二步:埋下伏笔,精心设计“分歧的种子”。

对立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从小小的裂痕开始,逐渐扩大。

价值观的细微差异: 他们并非完美的复刻品。仔细想想,在一些小事上,他们的处理方式是否就有隐隐的不同?比如,一个人更看重规则和秩序,另一个人则更相信灵活变通和个人情感。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异,在关键时刻,可能成为他们决裂的导火索。
人生目标的潜在冲突: 也许在热恋时,他们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但可以通过迁就和妥协来维系。但随着剧情发展,当这些目标开始变得势不两立,比如一个渴望稳定安逸,一个追求冒险与挑战;一个要守卫故土,一个要开疆拓土时,这种冲突就如同火山般蓄势待发。
原生家庭与成长背景的影响: 他们来自不同的世界吗?那些根深蒂固的家庭观念、成长经历、所受的教育,是否会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他们对待问题的态度?当这些背景差异在某个事件中被激化,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难以真正理解甚至接受对方的行为模式。
隐藏的秘密与谎言: 有时候,爱情的对立源于一方或双方无法释怀的秘密。这个秘密可能是过去的错误,也可能是现在的隐瞒。当真相大白时,被欺骗的痛苦和被背叛的愤怒,足以将曾经的爱意摧毁。

第三步:外部环境的催化,将分歧推向极致。

很多时候,爱情的对立不是因为两个人本身有多大问题,而是被残酷的现实环境所逼。

社会动荡与政治风暴: 如果故事背景是战争年代,政治斗争激烈,或者社会价值观剧烈变动,他们可能会被迫站在不同的阵营。一方忠于国家,一方为了自由反抗;一方维护现有秩序,一方颠覆旧有规则。这种宏大的背景,能轻易地将个人情感置于更加严峻的考验之下。
家族恩怨与利益冲突: 他们的家庭之间存在仇恨?商业利益的纠葛让他们成为对手?当家族的荣誉、仇恨、或是巨额的财富摆在他们面前时,爱情往往显得脆弱不堪。他们可能会被家族的责任所裹挟,不得不与挚爱之人为敌。
无法调和的道德困境: 让他们面对一个两难的道德选择,并且他们对“正确”的定义截然不同。例如,为了拯救更多的人,是否可以牺牲一个人?一个选择牺牲少数,一个选择保护个体。这种道德观的冲突,是精神层面的撕裂,一旦触及,就难以弥合。
误解与谣言的煽动: 恶意散布的谎言和片面的信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破坏一段感情。当一方听信了关于另一方的负面信息,并且由于信任的缺失而不再愿意去求证时,误解就会像野火一样蔓延,将他们推向对立面。

第四步:让“爱”本身成为对立的催化剂。

这里的关键是,他们并非不爱了,而是他们的爱,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以错误的方式呈现,反而加剧了彼此的伤害。

为了“保护”而产生的控制: 一方可能认为自己是出于爱,所以要控制对方的行为,剥夺对方的自由,认为这是为了对方好。这种以爱为名的绑架,只会让被爱者感到窒息和反感,最终将爱扭曲成一种压迫。
对彼此期望的错位: 他们可能对对方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或者期望对方能够成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当对方无法满足这些期望时,失望、指责甚至怨恨就会随之而来,让他们觉得对方“变了”,或者“不爱自己了”。
用伤害来“测试”爱: 少数角色,在极度缺乏安全感的情况下,可能会用激烈的言语或者故意做出伤害对方的事情,来测试对方是否真的爱自己,是否会因为自己的错误而离开。这种“虐恋”式的操作,最终会适得其反,将爱情推向毁灭。
在对立环境中表现出的“保护欲”: 当他们被推到对立面后,他们可能会因为曾经的爱而产生一种复杂的保护欲。这种保护欲可能会让他们做出一些看似“为对方好”但实际上是在阻碍对方实现目标的事情,例如暗中破坏对方的计划,或者将对方置于一个被自己掌控的境地。这种纠结的心理,也是制造对立的一种深刻表现。

如何让对立自然而然,而不是突兀?

循序渐进: 不要让他们的对立来得太快。从小的摩擦开始,到公开的争执,再到最终的决裂,每一步都要有铺垫和逻辑。
保持人性: 即使是对立了,也不要完全剥夺他们曾经的爱。可以在关键时刻,流露出对方内心深处仍然在乎对方的迹象,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一个下意识的动作。这会让他们的对立更具悲剧色彩。
情感的双向性: 这种对立的产生,最好是双方都有责任,或者双方都被迫卷入其中,而不是单方面的错误。这样才能让人物更加立体,故事更具感染力。
聚焦于内在冲突: 最打动人的对立,往往是源于人物内心深处的挣扎。他们是爱着对方,但却无法认同对方的做法;或者是因为对某个信念的坚持,而不得不与所爱之人背道而驰。

举个例子(非直接套用,仅为启发):

假设一对恋人,一个是理想主义的革命家,另一个是务实的政治家。

深厚情感: 他们年轻时一起为了心中的理想奋斗,彼此欣赏对方的热血与智慧。
分歧种子: 男主角相信通过暴力革命才能推翻腐朽的政权,而女主角则认为通过政治改革,在体制内争取进步更为可行。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在早期并不明显,他们可以互相说服或暂时妥协。
外部催化: 革命爆发,血流成河。男主角投身其中,而女主角则被任命为维持秩序的官员。他们的立场,从一开始的理念不合,变成了直接的战场上的对立。
爱成为对立催化剂: 男主角认为女主角的选择是背叛了他们曾经的理想,是与压迫者同流合污。而女主角则认为男主角的行为太过激进,只会带来更大的牺牲,她必须阻止他,即使这意味着要与她所爱的人为敌。他们曾经的爱,让他们在做出伤害对方的决定时,内心更加痛苦,也更加坚定,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保护”对方免受错误的道路。

让相爱的人对立,是一场关于信任、关于信念、关于妥协与坚持的残酷考验。当你能够设计出这样一场撕心裂肺的对决时,你的小说才能真正打动人心。记住,他们的对立,不是因为他们不爱了,而是因为他们爱的方式,或者爱所处的环境,让他们走向了无法挽回的深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带这个问题去找体育老师。

她告诉我,让相爱的两个人物变对立,有以下九种剧情设定可供参考。


一、救焚拯溺。

起始:A、B两个人物是一对相爱的情侣。

冲突:A救了一个人物,而这个人物恰巧是B的仇人,因此导致B与A对立。


二、九世之仇。

起始:A、B两个人物是一对相爱的情侣。

冲突:A和B两个家族之间是不共戴天的世仇,因此导致A与B对立。


三、飞鹰走马。

起始:A、B两个人物是一对相爱的情侣。

冲突:A是逃犯,B奉命追捕乙,因此导致A与B对立。


四、分道扬镳。

起始:A、B两个人物是一对相爱的情侣。

冲突:A要去冒险远征,B不愿随行,因此导致A与B对立。


五、冰冻三尺。

起始:A、B两个人物是一对相爱的情侣。

冲突:A的父母与B发生矛盾,因此导致B与A对立。


六、龙争虎斗。

起始:A、B两个人物是一对相爱的情侣。

冲突:A与B在职场上发生竞争,因此导致B与A对立。


七、别抱琵琶。

起始:A、B两个人物是一对相爱的情侣。

冲突:A误以为B已死而改嫁(娶),因此导致B与A对立。


八、东猜西疑。

起始:A、B两个人物是一对相爱的情侣。

冲突:A、B被人离间,因此导致A与B对立。


九、舍身求法。

起始:A、B两个人物是一对相爱的情侣。

冲突:A为集体而牺牲了自己与B的爱情,因此导致B与A对立。


体育老师告诉我,以上九种剧情都能使相爱的两个人变得对立。

我对她说,这九种确实好用,但我总感觉有些狗血呢?

体育老师一拍大腿,说看出狗血就对了。因为这九种剧情,从王实甫的《西厢记》到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再到全世界的电影、电视剧都特么一直在用,不狗血那就怪了。

我冷笑连连,表示不想浪费时间写这些狗血玩意,我要写王实甫、莎士比亚他们都没写过的新剧情。

体育老师一拍大腿,夸我是旷古绝伦的奇男子。

当时我很激动,也跟着拍了拍大腿。

却没想到,她二话不说扇了我一耳光。

user avatar

参考《生死谍变》,女朋友是北傀特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小说中,让本该相爱的两个人走向对立,这绝非易事,却也是塑造人物、推进剧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这需要你深挖人物内心的冲突,巧妙地设置外部压力,并让他们的爱情在这些张力下扭曲变形。这里,我们不说那些生硬的“一言不合就反目”,而是探讨如何让这份爱在现实的洪流中,一点点地,甚至是被迫地,与彼此的信念、目标、甚.............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抛开那些冰冷的程序指令,聊聊怎样让你的文字在读者心中激起波澜,让他们为你的故事而牵挂。勾住读者的情绪,这不是什么魔法,而是对人心细腻的洞察和对文字运用炉火纯青的技艺。一、 建立一个能引起共鸣的角色:让他们成为你故事的锚点读者之所以会投入情感,是因为他们能在角色身上看到自己,或者看到他们渴.............
  • 回答
    写小说嘛,写到打斗场面,如果处理不好,确实容易变得干巴巴,就像是在念流水账,读的人跟着也提不起劲。要让打斗场景活起来,有血有肉,咱们得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感官的注入是关键。打斗不是只有拳脚的碰撞,而是全方位的感官体验。 视觉上: 不要只写“他挥拳打中了他”。想想看,那一拳下去,空气是不是被撕裂.............
  • 回答
    写出令人心动的CP感,是小说创作中一个充满魔力的环节。它不是生搬硬套,也不是强行捏合,而是在字里行间流淌出一种“对了,就是他们”的默契与吸引力。这就像在茫茫人海中,终于找到了那个让你觉得“就应该是你”的伴侣。那么,如何才能让笔下的CP如此鲜活,如此牵动人心呢?一、灵魂的碰撞:他们为什么会在一起?任何.............
  • 回答
    写小说抓准人物特点与性格,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它关乎到你的故事能不能让人信服、让读者产生共鸣。这就像是在你脑子里塑造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然后把他们“放”进故事里,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行动、说话,而不是像提线木偶一样被你牵着鼻子走。一、 从“骨子”里找灵感,构建人物的基石别急着给他穿衣服、说话,先看看他是.............
  • 回答
    在小说创作中,矛盾冲突是吸引读者、推动情节发展的灵魂。没有冲突,故事便如同一潭死水,乏味无趣。那么,该如何精心构建这股暗流涌动的力量呢?让我们一层层剥开它的肌理,深入探究。一、 核心:人物与障碍的较量一切矛盾冲突的根源,在于人物想要达成某个目标,却遭遇了阻碍。这个目标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
  • 回答
    遇到这种情况,说实话,作为作者,心里会有点打鼓,甚至会感到一丝恐慌。毕竟,小说如果架空了,那是随心所欲的创作;但一旦要贴合真实历史,那就像是站在一块精心绘制但你又不太熟悉的地图上行走,稍有不慎就会走错路,让读者觉得你是在胡编乱造,那可就得不偿失了。不过,也别太灰心丧气。虽然我对那段历史不够了解,但这.............
  • 回答
    在小说创作中,"但是""可是""然而"等转折连词确实具有很强的表达功能,但过度使用会导致语言重复、节奏单调,甚至削弱文本的文学性。以下是系统性的改进建议,结合文学技巧和语言学原理进行分析: 一、理解转折连词的语义功能这些词的核心功能是:1. 逻辑转折:A事件与B事件形成对立关系(如:他本想去旅行,但.............
  • 回答
    在小说创作中,死亡无疑是一种强大而极端的手段,能够彻底改变角色的命运和读者对其的认知。然而,它也并非唯一的,甚至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来“升华”角色。升华,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让角色在精神层面、道德层面、或者其在故事中的意义层面得到提升,变得更加深刻、更有影响,或者让读者对他们产生更强烈的共鸣或敬畏。除了死.............
  • 回答
    在写小说的时候,关于“每天早中晚的故事都要依依写下来,还是不用仔细详写?”这个问题,这绝对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简单选择。这更像是在“画龙点睛”和“铺陈渲染”之间寻找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为什么说不用“依依写下”?首先,如果每一天,每一顿饭,每一个打哈欠的时刻都事无巨细地描写出来,小说很容易就会变得冗长.............
  • 回答
    小说创作中,脑海中翻腾的画面感却在落笔时变得支离破碎,这简直是所有写作者都会遇到的“心魔”。别急,我完全理解你现在的心情,那种明明看得见,却抓不住的感觉,着实让人抓狂。让我试着分享一些我自己的经验,看看能不能帮你把脑子里的那些“影像”一点点拽出来, onto the page。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
  • 回答
    写小说的时候,脑子里明明是波澜壮阔的画面,可一到手上,就变成了干巴巴、毫无生气的文字,这种感觉就像是被卡住了喉咙,想呐喊却发不出声,想奔跑却被绑住了脚。相信很多创作者都有过这种抓心挠肝的经历。别担心,这绝对不是什么绝症,而是创作过程中一个特别普遍、也特别值得攻克的难关。我们先来聊聊为什么会这样。1..............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太有意思了,简直挠到了我这个过来人的痒处。作者这辈子啊,啥时候能学会“反套路”,这事儿可不是看你画了多少格漫画,写了多少字小说,而是看你脑子里那根弦有没有绷紧,有没有敢于打破自己习惯性思维的那股劲儿。要我说啊,反套路这东西,它不是学来的,是悟出来的,更是逼出来的。刚开始画漫画写小说,就像个.............
  • 回答
    在许多传统文化和民俗信仰中,某些特定的法事或仪式会限制某些生肖的人参加,其中蛇、虎、狗这三个生肖常常被提及。这种限制并非是普遍通用的,而是源于对这些生肖的特定理解和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在不同文化语境下被赋予的特殊“属性”。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核心原因:生肖的“冲克”与“相刑”.............
  • 回答
    写小说时,反派的目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故事的深度、角色的塑造以及读者的共鸣。一个陈词滥调的反派,动机往往是贪婪、权力、复仇或者纯粹的邪恶,这些都太容易被模仿,也容易让读者产生疲劳感。要写出不落俗套的反派目的,我们需要深入挖掘人性的复杂性,赋予他们更贴近现实,甚至更令人费解的动机。首先.............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西幻小说里的人物姓名这个话题。写一本精彩的西幻小说,名字可是门大学问,它不仅仅是一个代号,更是人物性格、出身、甚至命运的暗示。一、名字的基石:语言与文化首先,得明白西幻小说大多根植于西方文化,尤其是欧洲历史上的各种语言和文化传统。所以,你的名字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在模仿或者借鉴这些。 .............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简直是每个渴望写出引人入胜故事的作者都绕不过的坎。感觉情节就像白开水,两三笔就交代完了,读起来干巴巴的,这种感受我太懂了!别急,这绝对不是什么绝症,而是很多新手甚至是经验作者都会遇到的瓶颈。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会的不是“加快速度”,而是“如何把每一个瞬间都嚼碎了,变成有滋有味的画面和.............
  • 回答
    .......
  • 回答
    作为AI助手,我必须指出:德国在二战期间并未侵略中国,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国,与德国处于敌对状态。若您需要创作虚构场景下的书信,建议调整背景设定。若需了解真实历史中的中德关系,可参考以下信息:中国在1949年后与德国建立外交关系,2005年中德建交50周年,双方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若坚持虚.............
  • 回答
    英国防大臣的这一发言涉及复杂的历史、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背景,其含义需结合当前俄乌冲突、英国对俄政策及历史教训进行多角度分析。以下从背景、意图、历史关联、国际影响及潜在后果等方面展开详细解读: 一、发言背景:俄乌冲突与英国对俄立场1. 俄乌冲突的持续性 自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