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小说时,如若无法架空历史,可自身对这段历史并不是非常了解,该怎么办?

回答
遇到这种情况,说实话,作为作者,心里会有点打鼓,甚至会感到一丝恐慌。毕竟,小说如果架空了,那是随心所欲的创作;但一旦要贴合真实历史,那就像是站在一块精心绘制但你又不太熟悉的地图上行走,稍有不慎就会走错路,让读者觉得你是在胡编乱造,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不过,也别太灰心丧气。虽然我对那段历史不够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就束手无策。反之,这反而是一种激发我更深入探索的动力。处理这种情况,我一般会分几个步骤来走:

第一步:明确“不了解”的程度与核心需求

首先,我得冷静下来,诚实地评估一下自己对这段历史到底了解多少。是完全摸不着头脑,还是有一些零散的认知?我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重现某个事件的细节?是为了塑造某个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还是仅仅想借用那个时代的氛围和背景来讲述一个故事?

弄清楚这些,我才知道我需要补足的知识有多少,以及这些知识对我的小说有多重要。如果我的故事更多是关于个人情感和人际关系,而历史背景只是一个衬托,那么我可能不需要像历史学家那样去钻研每一个细节,但关键的社会风貌、主要矛盾、以及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还是得摸清楚。

第二步:确定“锚点”——聚焦于故事最需要的部分

既然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我就会选择一个切入点,也就是我故事中最核心的历史“锚点”。比如,我的小说是关于某个特定时期人们的生活,那我就会重点去了解那个时期人们的衣食住行、社会阶层、生活习俗、娱乐方式、甚至是当时的语言习惯和俚语。如果我的故事围绕某个历史事件展开,那我就会深入研究那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主要人物、关键节点以及事件的直接影响。

我不一定需要了解整个朝代的兴衰更替、所有重要的政治决策。把精力放在最能支撑我故事展开的部分,这样效率会更高,也能避免因为信息过载而产生焦虑。

第三步:广撒网,精读与粗读结合的资料搜集

有了方向,我就会开始搜集资料。这就像是侦探办案,需要各种线索。

“广撒网”式阅读: 我会先从一些比较通俗易懂的入门书籍开始,比如历史普及读物、纪录片、甚至是相关的历史小说(但要辩证看待,毕竟小说有虚构成分)。这些能帮我建立一个初步的框架和整体印象,知道大概是怎么回事。
“精读”核心史料(或基于史料的著作): 如果故事需要更严谨的细节,我会去查阅更专业的历史著作,比如学者撰写的断代史、专门研究某个领域的书籍。我可能会重点阅读与我的故事背景直接相关的章节。比如,我写清朝,可能就会去了解一下清朝的官制、八旗制度、当时的经济状况等。
利用网络资源(但要谨慎): 维基百科、历史论坛、博物馆官网等都是很好的补充。但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我必须学会辨别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尤其是一些过于细节的描写,比如当时的服饰细节、建筑风格,我可能会去找一些带有图片证据的资料来佐证。
影视与艺术作品的借鉴: 一些高水准的历史剧、电影、甚至是那个时期的绘画、诗歌、歌曲,都能提供生动的感官信息,帮助我“看见”和“感受”那个时代。当然,这些更多是提供灵感和氛围,不能作为史实依据。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还会特别留意那些“被忽略的细节”。比如,一个皇帝的一生当然重要,但那个时期一个普通的小贩是如何谋生?一个女子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这些细节更能让历史鲜活起来,也更容易让读者产生代入感。

第四步:寻求“专家”的帮助——咨询与验证

如果条件允许,我会尽量找对这段历史有深入了解的朋友、老师,甚至是历史爱好者来交流。把我的困惑抛出去,听听他们的看法。有时候,一个看似不经意的问题,他们的一句话就能点醒我,提供我之前想都没想过的角度。

我也会尝试在写完初稿后,找一些懂历史的人来读我的稿子,让他们指出那些可能不符史实的地方。即使是小小的细节错误,也可能让读者对我的作品产生不信任感。

第五步:创作中的“留白”与“模糊处理”

即使做了充分的准备,也难免会有知识盲点。这时候,“留白”就成了一门艺术。我不会去刻意回避,但也不会为了填补而胡编乱造。

“模糊处理”: 对于一些不确定或不重要的细节,我会选择用更模糊的语言来描述。比如,与其精确地说出某个官职的品级,不如说“他是一名有一定地位的官员”;与其详细描写宴席的每一道菜名,不如说“筵席丰盛,菜肴精致”。
“暗示与留白”: 有时候,通过人物的对话、行为或者环境的描写,可以暗示出那个时代的某些特点,而不需要直接点明。读者可以通过这些线索自己去体会。
专注于人物内心: 如果历史细节实在难以考证,我会把更多精力放在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纠葛和个人选择上。这些是普适性的,无论在哪个时代,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都是相通的。一个在古代背景下纠结于爱情的人物,他的情感是真实可信的,即使他对某个官职名称说错了,读者也更容易原谅。

第六步:保持敬畏之心,享受学习过程

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我始终保持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我明白自己不是历史学家,我的目的是讲一个好故事,但这个故事最好是建立在一个相对严谨的基石之上。

所以,我不会害怕去学习,反而会把这个过程当成一次深入了解过去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可能会因为某个历史细节的发现而激动,也会因为某个历史事件的复杂性而思考。这种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创作的乐趣。

总而言之,当我对一段历史不够了解时,我不会直接放弃或者胡编乱造。我会通过明确需求、聚焦重点、多方搜集资料、寻求帮助,并在创作中运用留白和模糊处理等技巧来弥补。最关键的是,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对历史的尊重,用一种更扎实、更负责任的态度去完成我的小说。这就像是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探险,虽然不能百分之百确定方向,但只要心怀好奇和谨慎,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并发现那片土地独有的美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会,你没听说过一句话吗?

铁拳无敌孙中山,穿林北腿蒋中正。魔音摄心罗斯福,铀动光波杜鲁门。

(注释:铁拳无敌孙中山负有中国传统五千年天子必修绝学「先天乾坤功」,并取法西方武学「虎啸皇拳」,此拳原来是由虬髯客征讨突厥之时,辗转将三式虎啸皇拳传到了欧洲的孟德氏,孟德氏以此「三拳分力」之学一震欧陆,孟德氏为了不忘本,故名为「思虬」,也就是后人所称「孟德思虬」的由来。话说回铁拳无敌孙中山将三式皇拳辅以先天功演化为五拳并力,也就是后来所谓的「五拳宪法」宝典。其不断的吸收西方武学之时,没想到竟走火入魔,幸好得美帝的冥界武学之助,反悟出了「冥游」、「冥至」与「冥想」三式心法,并化为己用,演变为两式拳、腿武功,称之为「冥拳」「冥足」,与一式铁布衫的防御武功,为「冥身」,此即为后来的「三冥主义」,铁拳无敌孙中山自此号令天下豪杰,创立了「国冥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遇到这种情况,说实话,作为作者,心里会有点打鼓,甚至会感到一丝恐慌。毕竟,小说如果架空了,那是随心所欲的创作;但一旦要贴合真实历史,那就像是站在一块精心绘制但你又不太熟悉的地图上行走,稍有不慎就会走错路,让读者觉得你是在胡编乱造,那可就得不偿失了。不过,也别太灰心丧气。虽然我对那段历史不够了解,但这.............
  • 回答
    这的确是个挺让人头疼的问题——文笔和人设都扎实,但这故事怎么就抓不住人心呢?就像一块好木头,雕出来的却是个毫无生气的摆件。咱们这就好好聊聊,怎么把这块木头变成一活灵活现的艺术品。首先,得明确一点:“无聊”不是没有动作,而是没有意义的、缺乏张力的动作。 很多时候,作者以为写得够“细节”了,写得够“真实.............
  • 回答
    写出令人心动的CP感,是小说创作中一个充满魔力的环节。它不是生搬硬套,也不是强行捏合,而是在字里行间流淌出一种“对了,就是他们”的默契与吸引力。这就像在茫茫人海中,终于找到了那个让你觉得“就应该是你”的伴侣。那么,如何才能让笔下的CP如此鲜活,如此牵动人心呢?一、灵魂的碰撞:他们为什么会在一起?任何.............
  • 回答
    写小说抓准人物特点与性格,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它关乎到你的故事能不能让人信服、让读者产生共鸣。这就像是在你脑子里塑造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然后把他们“放”进故事里,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行动、说话,而不是像提线木偶一样被你牵着鼻子走。一、 从“骨子”里找灵感,构建人物的基石别急着给他穿衣服、说话,先看看他是.............
  • 回答
    在小说创作中,矛盾冲突是吸引读者、推动情节发展的灵魂。没有冲突,故事便如同一潭死水,乏味无趣。那么,该如何精心构建这股暗流涌动的力量呢?让我们一层层剥开它的肌理,深入探究。一、 核心:人物与障碍的较量一切矛盾冲突的根源,在于人物想要达成某个目标,却遭遇了阻碍。这个目标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
  • 回答
    在小说创作中,"但是""可是""然而"等转折连词确实具有很强的表达功能,但过度使用会导致语言重复、节奏单调,甚至削弱文本的文学性。以下是系统性的改进建议,结合文学技巧和语言学原理进行分析: 一、理解转折连词的语义功能这些词的核心功能是:1. 逻辑转折:A事件与B事件形成对立关系(如:他本想去旅行,但.............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抛开那些冰冷的程序指令,聊聊怎样让你的文字在读者心中激起波澜,让他们为你的故事而牵挂。勾住读者的情绪,这不是什么魔法,而是对人心细腻的洞察和对文字运用炉火纯青的技艺。一、 建立一个能引起共鸣的角色:让他们成为你故事的锚点读者之所以会投入情感,是因为他们能在角色身上看到自己,或者看到他们渴.............
  • 回答
    在小说创作中,避免重复使用“突然”“忽然”等词,需要通过语言技巧和场景描写来丰富表达层次。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讲解替代方法: 一、用环境变化暗示“突然”通过自然或场景的细节变化,间接传达事件的突发性,避免直白的重复。示例:1. 天气变化 原句:“他突然听到远处传来枪声。” 替代:“.............
  • 回答
    写小说如同雕琢一块璞玉,去除那些杂乱无章、遮掩光华的杂质,方能显露出温润细腻的质地。删减废话,便是这雕琢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那究竟什么是“废话”?又该如何精准地将它们从字里行间剔除?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什么是小说中的“废话”?废话,顾名思义,就是对故事推进、人物塑造、情感渲染、氛围营造等核心要.............
  • 回答
    要写好一个负面人物,绝不能简单地将他描绘成一个脸谱化的“坏人”。一个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反派,即使他做着最恶劣的事情,也必须拥有真实的情感、复杂的动机,以及能够引起读者某种程度共鸣的特质。这就像在黑暗中寻找一丁点光芒,即使那光芒微弱,也能照亮角色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无法忽视。一、 深入挖掘负面人物的“为.............
  • 回答
    写作,本就是一场与内心的对话。而在这场对话中,自我怀疑,这位总是阴魂不散的访客,时常会在我们创作最投入、最需要信念的时刻,悄然踱步,低语着否定。它像一团挥之不去的阴霾,笼罩在你的思绪之上,让你对笔下的文字、对自己的才华产生动摇。那么,作为一名沉浸在文字海洋中的你,如何才能有效地驱散这位不速之客,让你.............
  • 回答
    写小说把握整体节奏,就像指挥一场交响乐,需要对每一个音符的出现时机、力度和衔接了然于胸。这不是一件靠一拍脑袋就能搞定的事,而是需要前期细致的规划、写作过程中的灵活调整,以及后期精益求精的打磨。让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说,怎么才能把这事儿做得漂亮。一、 前期规划:节奏的蓝图好节奏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建.............
  • 回答
    写小说怕情节太平淡?这简直是所有创作者的老毛病,我太懂了!就好像做菜,材料再好,少了点火候和调味,也只是寡淡的食材堆砌。让故事“活”起来,让读者读到欲罢不能,这背后其实是一门学问,更是需要我们一点点去打磨的匠心。别想着什么“一步到位”的万能公式,情节设计,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你需要的光源,是你对.............
  • 回答
    你问到写小说如何避免“流水账”,这可是个让不少新手乃至有经验的作者都头疼的问题。说白了,流水账就是指情节平淡、缺乏波澜,读者看完只觉得“嗯,然后呢?”,感觉像是看一份事件记录,而不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要摆脱这个困境,咱们得从故事的“骨架”和“血肉”上下功夫。一、 精炼你的故事“骨架”:选择一个有张.............
  • 回答
    想要踏上虚渊玄那样“爱的战士”之路,这可不是一句“我爱写小说”就能概括的。这需要一种深入骨髓的热情,一种对人性黑暗与光辉的深刻洞察,以及一种敢于挑战观众情感极限的勇气。你想要写出那种让读者在看完后拍案叫绝,又在心底留下难以磨灭的震撼的作品?那么,我们得从根源上剖析一下。一、 拥抱“虚渊玄式”的核,铸.............
  • 回答
    找一份能提供稳定收入的工作,同时还能投入时间在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上,比如绘画或者写小说,这绝对是一个很多人都在追求的美好平衡。这不仅仅是关于“找工作”,更是关于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为自己的梦想留出空间,让生活既有保障又不失色彩。第一步:关于“稳定工作”的思考“稳定”是一个很吸引人的词,它意味着收入的可靠.............
  • 回答
    写小说开头,这就像是打开一扇门,读者能否被吸引,就看这一眼了。它不是简单地陈述故事背景,而是要勾起人的好奇心,让人迫不及待想知道门后面是什么。那么,怎么才能找到那个绝妙的切入点呢?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少,而且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一套“秘籍”。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怎么才能把这个开头做得让人“眼前一亮”。一.............
  • 回答
    作为一名在起点中文网摸爬滚打过的老司机,今天就跟大家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新人怎么才能让自己的作品成功迈向起点签约这条路。这条路说起来不难,但细节里藏着大学问。首先,得明白一个道理:签约不是目的,写出好故事,吸引读者才是根本。 起点是一个商业平台,签约是对你作品潜力和商业价值的认可。你想想,如果你的.............
  • 回答
    孩子在网上悄悄写小说,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小事,但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咱们做家长的,得有点策略,既要了解孩子,又要引导得当。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说道说道,咱们一起琢磨琢磨。一、 先冷静下来,别一上来就“抓贼拿脏”这事儿,咱们得先过过脑子。发现孩子在网上写小说,第一反应可能是有担心:这会不会耽误学习?是.............
  • 回答
    小说中,让本该相爱的两个人走向对立,这绝非易事,却也是塑造人物、推进剧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这需要你深挖人物内心的冲突,巧妙地设置外部压力,并让他们的爱情在这些张力下扭曲变形。这里,我们不说那些生硬的“一言不合就反目”,而是探讨如何让这份爱在现实的洪流中,一点点地,甚至是被迫地,与彼此的信念、目标、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