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小说如何删减废话,哪些话算废话?

回答
写小说如同雕琢一块璞玉,去除那些杂乱无章、遮掩光华的杂质,方能显露出温润细腻的质地。删减废话,便是这雕琢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那究竟什么是“废话”?又该如何精准地将它们从字里行间剔除?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

什么是小说中的“废话”?

废话,顾名思义,就是对故事推进、人物塑造、情感渲染、氛围营造等核心要素毫无益处的词语、句子,甚至是段落。它们像是小说的“脂肪”,堆积过多,不仅让整体显得臃肿,更可能稀释掉原本的营养。

具体来说,废话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信息冗余与重复:
同样的意思换着法儿说: 例如,写“他感到非常害怕,内心充满了恐惧”,这“害怕”和“恐惧”意思高度重合,后者是多余的。
解释读者已经知晓或能轻易理解的信息: 如果你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全是吸血鬼的城市,再反复强调“吸血鬼的特点是惧怕阳光”就显得多此一举。
对已有信息的赘述: 刚描写完主角的愤怒,接着又写“他非常生气”,这种重复性的描述,除非有特别的强调作用,否则便是废话。

2. 情节与人物无关的细节堆砌:
无意义的环境描写: 比如主角走过一条街道,事无巨细地描写路边的每一棵树、每一栋楼的颜色、窗户的形状,如果这些与主角的心理活动、即将发生的事件、或者故事氛围毫无关联,那就是废话。当然,如果这条街道是主角童年记忆的载物,或者隐藏着什么线索,那另当别论。
非关键性的动作或状态描述: 主角拿起桌上的杯子喝水,如果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过渡动作,写“他拿起杯子,放在唇边,喝了一口水”就有些冗长。如果重点是杯子里的水有问题,或者喝水这个动作承载了什么情绪,那细节才有意义。
“为了填字而写的”过渡句: 很多时候,作者为了让段落和段落之间“连贯”起来,会写一些空泛的连接词语或句子,比如“就这样,时间过去了”、“日子一天天过去”、“他继续自己的生活”,如果这些“过去”或“继续”没有具体内容承载,就没有价值。

3. 作者的旁白或解释(非叙事性):
直接告诉读者某个角色的感受,而不是通过行为或语言表现: “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不如通过他的具体行为来展现他的善良。
解释角色的动机,而非让动机自然流露: “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害怕失败”,不如通过他的犹豫、不安来暗示他的恐惧。
作者试图“剧透”或“点拨”读者: 有时候作者会忍不住在字里行间透露一些后续的情节或者人物的深层含义,这是对读者自主解读能力的剥夺,也冲淡了悬念和趣味。

4. 过于口语化、缺乏精炼的表达:
口头禅式的重复: 如果某个角色有口头禅,那是性格塑造,但如果反复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叙事段落,就成了冗余。
不必要的形容词和副词: “非常”、“极其”、“特别”、“十分”、“立刻”等词语,如果不是在制造特定的强调效果,往往可以省略,或者用更具象的动词、名词来替代。比如,“他非常高兴”不如写“他喜上眉梢”或“他忍不住笑了起来”。

5. 逻辑链条上的断层或无意义的迂回:
绕来绕去的解释: 一个简单的意思,非要用复杂的句式和大量的修饰语来表达,反而让读者抓不住重点。
无从谈起的转折: 本来一条线性的叙事,突然插入一个与当前场景、人物情绪、故事主线都无关的思考,如果这个思考不为接下来的情节服务,就是废话。

如何精准地进行删减?

删减废话并非一味地“砍”,而是有技巧、有目的的。以下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1. 二次阅读法(冷却后审视):
写完初稿后,先放一段时间,让大脑冷却下来。然后重新阅读,尝试以一个“局外人”的视角来看待你的文字。你会更容易发现那些自己当时觉得写得“好”但实际上却冗余的部分。
自问核心问题: 读每一段话,甚至每一句话时,问自己:
“这个信息对故事的发展重要吗?”
“这个细节能让我更了解这个人物吗?”
“这段描写是为了营造氛围还是多余的堆砌?”
“读者不看这句话,会影响理解和感受吗?”

2. 聚焦“功能性”:
你写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应该有其存在的“功能”。
功能可以是:
推动情节: 告诉读者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塑造人物: 展示角色的性格、动机、情感。
营造氛围: 传达故事的整体感觉,如紧张、悲伤、欢乐。
提供信息(背景/设定): 让读者了解故事的世界。
建立情感共鸣: 让读者理解并感受角色的情绪。
如果一段文字,或者一个词,连一个基本功能都无法满足,那它很可能就是废话。

3. “砍掉”重练法:
大胆删减: 遇到可疑的句子或段落,尝试直接删除。如果删除后,故事依然流畅,人物依然清晰,情感依然到位,那么这个部分就是废话。
替换与精炼: 不要急于删除,有时候废话可以通过更精炼的表达来替代。例如,长篇的内心独白可以缩减为几个有力的动作或表情。
用动词和名词说话: 尽量避免大量使用形容词和副词,用更生动、更具象的动词和名词来传达信息。例如,“他痛苦地哭了起来,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可以精炼为“他放声痛哭,泪水模糊了视线”。

4. 对照阅读法(与优秀作品对比):
读一些你欣赏的、文字精炼的小说。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同一个场景或表达同一种情感的。你会发现,优秀的作品往往在最少的文字中传达最丰富的信息。

5. 审视“解释癖”:
很多作者有“解释癖”,恨不得把所有角色的想法、动机、感受都清清楚楚地讲给读者听。但真正的文学魅力在于“暗示”和“留白”。让读者去猜、去体会,往往比直接告诉读者更有力量。如果你的文字像说明书一样事无巨细,那里面肯定充斥着废话。

6. 检查“套话”和“陈词滥调”:
“岁月如梭”、“时光飞逝”、“命运的安排”、“一切仿佛都在预料之中”……这些过于普遍、缺乏个性的表达,一旦不恰当使用,很容易沦为废话。尝试用更新颖、更贴合你故事语境的语言来表达。

7. 聚焦“画面感”和“行动线”:
小说终究是关于“看”和“听”的艺术(即使是心理小说,也是心理活动的“画面”)。如果一段描写让你在脑海中无法形成清晰的画面,或者仅仅是在陈述事实而不涉及任何动作或变化,那就有可能是废话。
动作是最好的语言: 很多时候,与其描写角色的内心活动,不如通过他的肢体语言、眼神、微表情来展现。例如,与其写“他很生气,想砸东西”,不如写“他攥紧了拳头,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举个例子来体会一下“删减”的过程:

原文片段(假设是初稿):

“王明坐在书桌前,他感到非常疲惫,眼皮也有些沉重。他拿起桌子上的一支钢笔,这支钢笔是他几年前生日时女朋友送给他的,当时女朋友还笑着对他说,希望他能用这支笔写出美好的未来。他回想起那一天的情景,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但是他知道,现在不是回忆这些的时候。他需要尽快完成这份报告,这份报告非常重要,关系到他下个季度的奖金。他深吸了一口气,试图让自己打起精神来,然后又继续低头看着屏幕上的那些文字,这些文字看起来有些模糊。”

分析废话:

“他感到非常疲惫,眼皮也有些沉重”:疲惫这个信息通过“眼皮沉重”已经有了具象的表达,而且“感到”是比较弱的动词。“非常”是冗余副词。
“这支钢笔是他几年前生日时女朋友送给他的,当时女朋友还笑着对他说,希望他能用这支笔写出美好的未来。”:这段回忆虽然有情感铺垫,但如果这份报告是当下的核心,这部分回忆就显得有点散乱,且对当前任务“报告”的紧迫性有所冲淡。除非这份回忆能立刻激发出他某种特别的力量或决定,否则可以考虑删减或极大精简。
“他回想起那一天的情景,心里涌起一股暖流”:重复了回忆的内容,且“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是相对笼统的表达。
“但是他知道,现在不是回忆这些的时候。”:这是作者在直接告诉读者,而不是让读者自己体会出情境的紧迫性。
“这份报告非常重要,关系到他下个季度的奖金。”:报告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其带来的后果来体现,而“非常重要”以及直接解释原因,显得直白而缺乏艺术感。“关系到他下个季度的奖金”也可以含蓄表达。
“他深吸了一口气,试图让自己打起精神来”:虽然是动作,但“试图让自己打起精神来”有些解释性过强。
“然后又继续低头看着屏幕上的那些文字,这些文字看起来有些模糊。”:“继续低头看着屏幕上的那些文字”是动作,但“这些文字看起来有些模糊”可以更精炼。

精简后的版本(示例):

“王明坐在书桌前,眼皮沉重。他拿起桌面那支曾是女友赠礼的钢笔,想着报告的重要,奖金在望。笔尖落在纸上,是熟悉的沙沙声。他揉了揉发涩的眼睛,深吸一口气,目光重新聚焦在屏幕上那片模糊的文字海洋。”

对比分析:

保留了核心信息: 王明疲惫、有重要报告要写、与奖金有关、回忆曾经的赠礼(通过钢笔作为载体隐喻)、最后的“聚焦”动作。
去除了冗余: 去掉了对疲惫的重复解释,去掉了详细的回忆对话,去掉了作者直接告诉读者原因和想法的部分。
精炼了语言: 用“眼皮沉重”直接表达疲惫,用“笔尖落在纸上,是熟悉的沙沙声”替代了详细的动作描写,用“揉了揉发涩的眼睛”替代了“试图打起精神”,用“目光重新聚焦在屏幕上那片模糊的文字海洋”替代了“低头看着屏幕上的那些文字,这些文字看起来有些模糊”。

删减,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修行。它需要耐心、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对文字力量的深刻理解。每一次成功的删减,都是一次对故事灵魂的提炼,让你的文字更加凝练、有力,直抵人心。所以,别怕下刀子,但要确保每一刀都砍在实处,让你的故事在精简中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想让文章更加精炼简洁不拖沓,看起来不犯困
user avatar
想让文章更加精炼简洁不拖沓,看起来不犯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写小说如同雕琢一块璞玉,去除那些杂乱无章、遮掩光华的杂质,方能显露出温润细腻的质地。删减废话,便是这雕琢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那究竟什么是“废话”?又该如何精准地将它们从字里行间剔除?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什么是小说中的“废话”?废话,顾名思义,就是对故事推进、人物塑造、情感渲染、氛围营造等核心要.............
  • 回答
    在小说创作中,避免重复使用“突然”“忽然”等词,需要通过语言技巧和场景描写来丰富表达层次。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讲解替代方法: 一、用环境变化暗示“突然”通过自然或场景的细节变化,间接传达事件的突发性,避免直白的重复。示例:1. 天气变化 原句:“他突然听到远处传来枪声。” 替代:“.............
  • 回答
    要写好一个负面人物,绝不能简单地将他描绘成一个脸谱化的“坏人”。一个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反派,即使他做着最恶劣的事情,也必须拥有真实的情感、复杂的动机,以及能够引起读者某种程度共鸣的特质。这就像在黑暗中寻找一丁点光芒,即使那光芒微弱,也能照亮角色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无法忽视。一、 深入挖掘负面人物的“为.............
  • 回答
    写作,本就是一场与内心的对话。而在这场对话中,自我怀疑,这位总是阴魂不散的访客,时常会在我们创作最投入、最需要信念的时刻,悄然踱步,低语着否定。它像一团挥之不去的阴霾,笼罩在你的思绪之上,让你对笔下的文字、对自己的才华产生动摇。那么,作为一名沉浸在文字海洋中的你,如何才能有效地驱散这位不速之客,让你.............
  • 回答
    写小说把握整体节奏,就像指挥一场交响乐,需要对每一个音符的出现时机、力度和衔接了然于胸。这不是一件靠一拍脑袋就能搞定的事,而是需要前期细致的规划、写作过程中的灵活调整,以及后期精益求精的打磨。让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说,怎么才能把这事儿做得漂亮。一、 前期规划:节奏的蓝图好节奏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建.............
  • 回答
    写小说怕情节太平淡?这简直是所有创作者的老毛病,我太懂了!就好像做菜,材料再好,少了点火候和调味,也只是寡淡的食材堆砌。让故事“活”起来,让读者读到欲罢不能,这背后其实是一门学问,更是需要我们一点点去打磨的匠心。别想着什么“一步到位”的万能公式,情节设计,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你需要的光源,是你对.............
  • 回答
    你问到写小说如何避免“流水账”,这可是个让不少新手乃至有经验的作者都头疼的问题。说白了,流水账就是指情节平淡、缺乏波澜,读者看完只觉得“嗯,然后呢?”,感觉像是看一份事件记录,而不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要摆脱这个困境,咱们得从故事的“骨架”和“血肉”上下功夫。一、 精炼你的故事“骨架”:选择一个有张.............
  • 回答
    想要踏上虚渊玄那样“爱的战士”之路,这可不是一句“我爱写小说”就能概括的。这需要一种深入骨髓的热情,一种对人性黑暗与光辉的深刻洞察,以及一种敢于挑战观众情感极限的勇气。你想要写出那种让读者在看完后拍案叫绝,又在心底留下难以磨灭的震撼的作品?那么,我们得从根源上剖析一下。一、 拥抱“虚渊玄式”的核,铸.............
  • 回答
    找一份能提供稳定收入的工作,同时还能投入时间在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上,比如绘画或者写小说,这绝对是一个很多人都在追求的美好平衡。这不仅仅是关于“找工作”,更是关于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为自己的梦想留出空间,让生活既有保障又不失色彩。第一步:关于“稳定工作”的思考“稳定”是一个很吸引人的词,它意味着收入的可靠.............
  • 回答
    写出令人心动的CP感,是小说创作中一个充满魔力的环节。它不是生搬硬套,也不是强行捏合,而是在字里行间流淌出一种“对了,就是他们”的默契与吸引力。这就像在茫茫人海中,终于找到了那个让你觉得“就应该是你”的伴侣。那么,如何才能让笔下的CP如此鲜活,如此牵动人心呢?一、灵魂的碰撞:他们为什么会在一起?任何.............
  • 回答
    写小说开头,这就像是打开一扇门,读者能否被吸引,就看这一眼了。它不是简单地陈述故事背景,而是要勾起人的好奇心,让人迫不及待想知道门后面是什么。那么,怎么才能找到那个绝妙的切入点呢?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少,而且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一套“秘籍”。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怎么才能把这个开头做得让人“眼前一亮”。一.............
  • 回答
    写小说抓准人物特点与性格,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它关乎到你的故事能不能让人信服、让读者产生共鸣。这就像是在你脑子里塑造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然后把他们“放”进故事里,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行动、说话,而不是像提线木偶一样被你牵着鼻子走。一、 从“骨子”里找灵感,构建人物的基石别急着给他穿衣服、说话,先看看他是.............
  • 回答
    作为一名在起点中文网摸爬滚打过的老司机,今天就跟大家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新人怎么才能让自己的作品成功迈向起点签约这条路。这条路说起来不难,但细节里藏着大学问。首先,得明白一个道理:签约不是目的,写出好故事,吸引读者才是根本。 起点是一个商业平台,签约是对你作品潜力和商业价值的认可。你想想,如果你的.............
  • 回答
    孩子在网上悄悄写小说,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小事,但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咱们做家长的,得有点策略,既要了解孩子,又要引导得当。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说道说道,咱们一起琢磨琢磨。一、 先冷静下来,别一上来就“抓贼拿脏”这事儿,咱们得先过过脑子。发现孩子在网上写小说,第一反应可能是有担心:这会不会耽误学习?是.............
  • 回答
    在小说创作中,矛盾冲突是吸引读者、推动情节发展的灵魂。没有冲突,故事便如同一潭死水,乏味无趣。那么,该如何精心构建这股暗流涌动的力量呢?让我们一层层剥开它的肌理,深入探究。一、 核心:人物与障碍的较量一切矛盾冲突的根源,在于人物想要达成某个目标,却遭遇了阻碍。这个目标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
  • 回答
    小说中,让本该相爱的两个人走向对立,这绝非易事,却也是塑造人物、推进剧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这需要你深挖人物内心的冲突,巧妙地设置外部压力,并让他们的爱情在这些张力下扭曲变形。这里,我们不说那些生硬的“一言不合就反目”,而是探讨如何让这份爱在现实的洪流中,一点点地,甚至是被迫地,与彼此的信念、目标、甚.............
  • 回答
    想要写出“带感”的小说,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它关乎你的文字能否抓住读者的心弦,让他们沉浸其中,甚至为之牵动情绪。这不是简单的堆砌词藻,而是技巧、情感和一点点魔法的结合。咱们先来说说,什么叫“带感”。在我看来,“带感”就是小说能让你“哇哦!”、“天哪!”、“不行,我得接着看!”。它能让你笑、让你哭、让你.............
  • 回答
    好的,让我来给你一些关于搜集政斗小说资料的建议,让你写出的故事既有血有肉,又能经得起推敲。政斗小说,说白了就是围绕权力展开的博弈。要写好它,就得对权力运作的逻辑、人性的复杂以及历史的脉络有所洞察。资料搜集,就是你打磨这些要素的基础。别想着一口吃个胖子,这得是个系统性的工程,细致耐心是关键。第一步:瞄.............
  • 回答
    磨砺出最鲜活的“声”:剧本与小说对白创作指南对白,是塑造人物、推动情节、营造氛围的利器。它不仅仅是角色嘴里蹦出的词句,更是他们内心世界的投射,是故事肌理最生动的一环。写好对白,就像是给角色注入灵魂,让他们在你笔下活色生香地“说话”。那么,如何才能写出既真实又吸引人的对白呢?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角度深入.............
  • 回答
    写小说嘛,写到打斗场面,如果处理不好,确实容易变得干巴巴,就像是在念流水账,读的人跟着也提不起劲。要让打斗场景活起来,有血有肉,咱们得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感官的注入是关键。打斗不是只有拳脚的碰撞,而是全方位的感官体验。 视觉上: 不要只写“他挥拳打中了他”。想想看,那一拳下去,空气是不是被撕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