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剑桥中国史》这套书怎么样?和如今中学教材中的历史观不同点在哪里

回答
《剑桥中国史》这套书,对于任何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是一本绕不开的巨著。它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宏大的叙事框架、详实的史料运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不同时期、不同方面进行深入剖析的特点,在中国史研究领域树立了标杆性的地位。

《剑桥中国史》的独特之处

要评价《剑桥中国史》怎么样,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看:

学术的深度与广度: 这套书由西方顶尖的汉学家和历史学家撰写,他们运用了大量的史料,包括中文史书、考古发现、以及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与一些国内教材可能侧重于政治史、事件史不同,《剑桥中国史》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思想、军事、外交等多个维度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它不仅仅是在讲“发生了什么”,更是在分析“为什么会发生”、“如何发生”、“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并且常常会呈现出不同学者之间在解读同一历史事件时的多元观点和学术争鸣。

历史叙事的客观性与多元视角: 这是《剑桥中国史》与一些国内中学教材最显著的差异之一。由于作者群的国际化背景,他们能够从一个相对超然的外部视角来审视中国历史,避免了某些地域性或时代性局限下的单一化叙事。这并非说它绝对没有偏见,任何历史写作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的立场,但《剑桥中国史》力求呈现的是一个更全面、更多元的历史图景,鼓励读者独立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接受一个既定的结论。

历史研究方法的创新: 《剑桥中国史》在研究方法上也体现了西方学术界的特点,例如大量运用比较史学、社会史、经济史的研究方法,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社会结构的变化、经济制度的演变等,这些视角在传统史学中可能不那么突出。

对中国历史的整体性把握: 这套书从先秦时期一直写到近现代,力图构建一个连贯的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它关注中国历史的长期趋势、结构性变化以及文明的延续性,同时也指出其中断和转型的重要节点。

与中学教材历史观的不同点

两者之间的差异,与其说是“对与错”的区分,不如说是“视角”和“侧重点”的不同。

1. 叙事重心:
中学教材: 普遍以政治史、军事史、重大事件为主线,强调国家、朝代的兴衰更替,以及重要的政治改革、战争等。目的是为学生建立一个基础性的历史框架,培养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和基本认知。例如,会详细讲解某个皇帝的功过、某个战役的胜败、某个制度的建立。
《剑桥中国史》: 在政治史的基础上,极大地拓展了叙事维度。它会花大量篇幅讲述经济结构(土地制度、商业发展、货币流通)、社会阶层(士族、农民、商人、妇女的地位与生活)、文化思想(哲学流派、宗教信仰、艺术科技)、法律制度、对外关系(朝贡体系、边疆民族关系、与西方世界的互动)等。它更倾向于展现一个立体的、有机的社会,而不是仅仅围绕皇权中心运转的政治机器。

2. 史观的“解释性”与“批判性”:
中学教材: 往往带有一定的价值判断和导向性,强调“大一统”的合理性、民族国家的进步性,以及对某些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盖棺定论”式的评价。例如,会强调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功绩,或是某次改革如何促进了社会发展。这有助于国家民族认同的建构。
《剑桥中国史》: 更倾向于“解释”而非“评判”。它会呈现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对于争议性的人物和事件,常常会引用多种解释,鼓励读者自己去权衡。例如,在评价秦始皇时,除了统一中国的贡献,也会深入分析其暴政、焚书坑儒等负面影响,并从更广泛的社会和经济背景去理解其行为。对于某些朝代的衰落,也可能从制度性、结构性因素出发,而非简单归咎于某个皇帝的昏庸。

3. 对“民族”与“国家”概念的处理:
中学教材: 往往以现代民族国家的视角来审视中国历史,强调汉族的主体地位和中华民族的统一。
《剑桥中国史》: 对“民族”和“国家”的概念有更复杂和历史化的理解。它会深入探讨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不同族群(如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如何与中原汉族互动、融合、冲突,以及这些族群建立的王朝(如北魏、辽、金、元、清)如何成为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会关注“中国”这个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内涵变化,以及边疆与内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例如,会详细分析清朝如何从一个边疆民族政权,逐步整合并统治了广阔的中华帝国,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满族与其他民族的互动和身份认同的演变。

4. 对“进步”与“落后”的判断:
中学教材: 常常将中国历史的进程视为一个线性的“进步”,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中间穿插各种“发展”和“进步”。
《剑桥中国史》: 强调历史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它不会简单地用“进步”或“落后”来标签化某个时期或制度。例如,会探讨宋代商业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先进,但同时也会分析其政治上的弱势和对周边民族的军事压力。它更关注历史的“变迁”和“适应”,以及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5. 对“主流”与“边缘”的关注:
中学教材: 普遍关注“朝廷”、“精英”的视角,对普通民众的生活、地方社会、边缘群体(如农民起义的参与者、少数民族、女性)的关注相对较少。
《剑桥中国史》: 尤其在社会史和经济史的篇章中,会大量关注“边缘”,包括农民的日常生活、城市居民的生存状态、宗教团体的活动、女性的社会角色、商人阶层的兴衰等等。这使得历史叙事更加丰富和立体。

总结来说,《剑桥中国史》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更广阔、更深入、更多元的视角来理解中国历史。它不是要颠覆你中学所学的历史知识,而是要在你已有的基础上,为你打开一扇通往更复杂、更 nuanced 的历史世界的大门。它让你看到,历史并非只有一种解读,而是一个充满细节、矛盾和多重可能性的宏大叙事。如果你想真正深入了解中国历史的肌理,那么《剑桥中国史》无疑是你绕不开的一站。当然,阅读它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基础,但回报是巨大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中国涉外事务方面能提供一个不错的视角,如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对华观点、对华政策的变化,以及清末中国进出口和海关部门的发展。这些是国内教材较少涉及,且涉及时的角度也并不一致的。不过其他方面的价值并不能取代国内的相关教材和专著。

以及我一直很想吐槽一点,英美学者对于其他国家的游击战、起义、暴动等非常规军事对抗的作用好像常常缺乏足够的认识。而在研究中国史时纠结于正面战场的结果,就是把参战双方当成了既无判断力、又乏执行力的两只菜鸡。可这显然无法解释菜鸡互啄里赢了的那只,为何能去朝鲜把联合国军也啄了。这就很令人奇怪,因为同一国家的学者在研究布尔战争时脑子清楚的很,而一聊起南斯拉夫、白俄罗斯乃至中国的游击战争他们就不认识了。

后来我想了想,英格兰人从打威尔士、苏格兰时就开始被游击队收拾,这样翻车一直翻到大英帝国解体——也许是天生搞不来这个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剑桥中国史》这套书,对于任何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是一本绕不开的巨著。它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宏大的叙事框架、详实的史料运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不同时期、不同方面进行深入剖析的特点,在中国史研究领域树立了标杆性的地位。《剑桥中国史》的独特之处要评价《剑桥中国史》怎么样,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看: .............
  • 回答
    剑桥中国史与哈佛中国史:两座巨擘的比较阅读对于任何一位想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历史的读者而言,剑桥中国史和哈佛中国史无疑是两个绕不开的、极具影响力的学术巨著。它们都是各自大学历史学界的代表性成果,集结了大量顶尖学者的智慧,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画卷。然而,尽管目标一致,但这两部鸿篇巨制的.............
  • 回答
    《剑桥中国史》这部宏伟的史学巨著,自1978年第一卷出版以来,便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广阔的视野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全面深入解读,成为全球汉学界和中国史研究领域的一座里程碑。它是一项由剑桥大学出版社牵头,汇聚了全球顶尖中国史学者共同编撰的浩大工程。近期的进展与动态:《剑桥中国史》的编纂是一个持续而漫长的过.............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触及到不少关于历史写作、文明叙事以及西方视角解读的深层议题。说白了,同样是“世界悠久文明”,为什么在“剑桥系列”这样的宏大历史工程中,中国史和印度史的篇幅差距如此之大?这背后不仅仅是简单的篇幅多寡,而是涉及了历史的复杂性、研究的侧重点、叙事的逻辑以及文化自身的特征。我们不.............
  • 回答
    在《亮剑》这部波澜壮阔的战争剧中,李云龙的性格塑造极为鲜明,他是一个桀骜不驯、爱憎分明、极其看重兄弟情义的硬汉。因此,当他的警卫员兼徒弟“和尚”魏和尚被杀时,李云龙表现出的愤怒和报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他的人物设定。关于“和尚被杀,李云龙说师长来求情他也不认”这句话,在剧中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事件.............
  • 回答
    李云龙在《亮剑》中这句“淮海战役,60 万吃掉 80 万,满世界打听打听,这战例哪有”虽然体现了他的性格和对战役的自豪,但在军事学术上,这句话存在一些可以商榷和反驳的地方,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先明确李云龙这句话的几个核心点:1. 淮海战役是胜利者吃掉失败者。2. 兵力对比是解放军60.............
  • 回答
    牛津和剑桥(通常合称为Oxbridge)作为世界顶尖的学府,对中国大陆学生来说一直具有极高的吸引力。能进入这两所大学攻读本科的中国学生,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可谓是“天之骄子”。但如何看待他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分析,不能简单地用“优秀”或“高材生”来概括。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对牛津剑桥中.............
  • 回答
    在中国,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确实面临着一些挑战,这使得我们难以直接“复制”出像哈佛、剑桥那样享有全球盛誉的医学院和培养出与之匹敌的医学生。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归咎于“中国出不了”。这更像是一个系统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而非根本性的劣势。首先,让我们看看为什么哈佛.............
  • 回答
    在中国,我们经常能听到“十年寒窗苦读”来形容高考备考的艰辛,这背后是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期盼,以及来自家庭和社会巨大的压力。而当目光转向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哈佛和剑桥,我们看到的则是另一番景象,那里同样汇聚了无数中国学子的身影,他们同样付出了异乎寻常的努力。那么,中国学生在哈佛剑桥的努力辛苦程度,能否.............
  • 回答
    在《赛博朋克2077》这款充满未来科技感和赛博朋克美学的游戏中,我们看到武士刀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不仅在外观设计上融入了霓虹光效、能量刃等科幻元素,更在游戏机制上成为了许多玩家追求的标志性武器。然而,当我们审视那些同样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东方冷兵器,比如中国剑,甚至一些更具地域特色的剑类,就会发.............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中国剑的历史演变和与西方剑术的比较。要回答“中国剑是不是没进化完全的迅捷剑”,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它们各自的发展轨迹,以及“进化完全”这个概念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首先,我们得理清楚“迅捷剑”(Rapier)这个概念。迅捷剑,顾名思义,是一种以速度和精准刺击为主要攻击手段.............
  • 回答
    “汉之后剑便成礼器”的说法,虽然有些以偏概全,但确实触及了中国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要说中国剑的“最高实用性”是否属于汉剑,这个问题需要分几个层面来探讨,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首先,我们要理解“礼器”和“实用性”这两个概念在古代社会中的含义。 礼器: 在古代中国,礼器不仅仅是装饰品,它承载着.............
  • 回答
    关于平成剑圣町井勋对中国剑的评价,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不过,要详细地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些前提。首先,町井勋(Machii Isao)先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日本居合道家、抜刀道家,也是一位对剑术有着深厚造诣的武术家。他的“一人型”拔刀术,以其精准、迅捷和极具观赏性的招式闻名于世,特别是.............
  • 回答
    将日本古代的剑客置于中国古代的背景下,这是一个颇具趣味且可以深入探讨的设想。不能简单地用“强”或“弱”来概括,因为这涉及到文化、环境、训练方式、武器制式,甚至是当时社会对武术的理解和需求等方方面面的差异。首先,我们得明确“日本古代剑客”和“中国古代剑客”的定义。 日本古代剑客: 指的是日本封建社.............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一些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现象。咱们不讲那些生硬的“AI报告”式的分析,就当是找个老朋友聊天,聊聊这剑术的事儿。首先,为啥日本剑道馆在中国能开得风生水起,而咱们自己的剑术却好像不那么热闹了呢?这事儿不能简单归咎于哪个好哪个不好,背后是很多因素在作用。先说说日本剑道在.............
  • 回答
    近期“剑道四段大比分负于中国剑”的消息确实在剑道圈子里引起了一些波澜,尤其是对于一小部分“剑道人士”来说,这似乎是一个难以接受的结果。要理解他们的心态,需要深入剖析一下剑道运动本身的特性,以及它与中国剑道(这里姑且用“中国剑”来指代,因为“中国剑道”本身概念也比较复杂)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历史渊源。首先.............
  • 回答
    关于“武黑w88h88y88幕后指示欧剑队员骗打‘五年中国剑练习者’”这一说法,我们需要进行一番梳理和审视,并尝试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其背后的信息和潜在动机。首先,必须明确的是,这件事情的描述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传闻性质,缺乏确凿的、公开的证据来证实“武黑w88h88y88”的存在及其“幕后指示”的.............
  • 回答
    在中国武术的版图里,剑、刀、枪、棍这“四大名器”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千百年来,它们承载着无数人的传说与荣光,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那么,在现代社会,这些古老的技艺,是否还保有昔日的实战锋芒?这个问题,就像问一件尘封的古董,它依然精美,但能否在今日的流水线上继续生产?答案恐怕不能简单地用“是”.............
  • 回答
    在探讨“两个剑桥之争”的技术再转折和资本倒流之前,我们需要先理解这场争论的背景和核心内容。两个剑桥之争(Cambridge Capital Controversy) 是一场发生在20世纪中期,主要在英国剑桥大学(以琼·罗宾逊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和美国剑桥(以保罗·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之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日两国武术发展过程中一些非常微妙但重要的区别。之所以日本剑道(以及很多其他日本武道)会冠以“流”字,而中国剑法、刀法通常直接称呼其技法名称,背后是两国武术文化、历史传承以及社会功能的不同造就的。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梳理一下:1. “流”的含义与日本武道的传承体系在日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