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我一直每周都跟人打兵器格斗,这方面我倒是可以谈一下。
首先你要知道无论是日本的剑道还是欧洲的击剑,这两种竞技运动并不是突然一下冒出来遍地开花的,都是经过了百年的发展。1914年巴黎通过了《击剑竞赛规则》现代击剑可以算是从那时正式出现,1895年,为了庆祝迁都平安京1100周年,并同庆黄海海战的胜利,在皇室推动下,大日本武德会正式成立,开办了第一届武徳祭大演武会(之后的全日本剣道演武大会)。武德会在各地开办支会,确定了剑道的段位称号,规范了剑道比赛(试合)的规则,基本确立现代剑道制度。
你可能会觉得卧槽我们上下五千年黄帝战蚩尤的时候就玩剑了,不比他们早多了。但是我要强调的是,现代的击剑也好剑道也好,这两种是正规的竞技体育,有完善的规则与护具,训练体系也十分完备。竞技运动和实战是两码事。在中国,确实没有正规的兵器对抗的竞技运动。这不是一天两天能搞出来的,你要确定规则,中国剑术流派也不少,怎么统一认识,把规则弄出来。护具和武器怎么搞,这都是很麻烦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现在虽说练太极剑太极刀之类健身兵器的很多,但是真正实战技法流传下来的并不多了。你练拳也就罢了,还能防个身。练兵器,开刃的可都是管制刀具。而且实战技法很多人会先想我练来特么的有什么用?剑我练再厉害也干不赢手枪。老舍先生的《断魂枪》看过吧?有不少老武师就这么觉得,还教什么,剑练再好打不过机枪大炮。而统治阶级出于治安考虑,也把武术阉割成舞术。实战技法都不提倡了,全编成表演套路。
国外发展出竞技规则是全面列装火器以后,刀剑类逐渐被淘汰,但是喜欢刀剑的人还很多,和平环境下,演化出竞技规则。中国是被西方火器砸开大门,然后一直连年战乱到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之初又破四旧,早年也一穷二白得先顾着肚子。直到现在,人民生活水平上来了,才开始找民族传统文化的东西。
其实现在器械对抗的也有不少人玩,但是有学西方双手剑术的,有学击剑的,有学剑道的,也有自己找视频学鬼子古流剑术的。我们出去对练,一听练传统武术的,都跟我说玩什么传统武术,没用,不能打,都是花架子,你还是正经学学剑道啥的才是正途。我也认识一些练传统武术的,有不少徒手很厉害的,但是器械玩不来。打几下就把剑扔了上徒手了。毕竟器械不像徒手,徒手过招还比较方便,传统器械也没有专门为对练开发的武器护具,刀剑无眼一下伤到人怎么整?表演套路都是安排好的,两人打配合,怎么玩都行了,但是实战就不同了。所有来跟我打过一次的都会感叹,对练真的跟自己闷头练完全不是一回事。你自己练,脑子里的假想敌怎么出招你怎么格挡躲闪反击,都想的挺好,但是真跟人对练,你 就发现对方不可能按照你想好的路数来,甚至有人在一边看我喜欢用什么招,自己琢磨怎么破,然后上场,结果被我各种暴揍,因为在一边看起来感觉好简单,实际 操作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比如我一刀砍过去他想着怎么格开反击,但他反应速度达不到,手刚试图抬起来格挡就已经被我打中了。所以现在传统武术器械对抗能打的确实不多。
玩传统武术器械对抗的人少,搞起来受众群就少,影响力就更小了。剑道和击剑也都是百年时间去培养受众群和影响力,我们想突然搞出一个玩意出来,短时间内很难看到效果。
再说说实战和竞技的区别,竞技首先是有规则的,哪里能打哪里不能打,尤其鬼子的剑道规矩特别多,已经不是哪里不能打的问题,是只规定个别几个部位可以打。百年发展下来,剑道招数都是按照竞技规则来的,因为很多地方不许打,他们就根本不去防御那些部位,完全没有防御那些不能打的部位的意识,真正实战的话,可想而知是什么结果。但是这不重要,因为没有真正实战,没谁拿把大刀真去砍他们。而且剑道很多步伐技巧只能在剑道馆的地面上才能用出来,比如地面不能太硬,水泥地震足容易伤小脑,不平整的地面更用不出,但是实战的话各种地面你都可能碰到。
再说说武器护具问题,剑道护具比现代剑道出现的时间更久,击剑也一样。护具发展成熟了,才会开始确立规则,正式开始玩。要想玩中国实战剑术,你不能穿日本剑道的护具吧?你得搞一身自己特色的东西吧,还得够好看,土了吧唧的谁来玩?但是护具和武器怎么搞,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人家的武器护具那都是数代人不断完善搞出来的。
我来说下武器护具会面对的实际问题。我在大西北边疆,光去年就一千多起暴恐案,我这边是真有可能碰到冷兵器实战的,所以我们对抗都是往实战上靠,但是毕竟不是真的实战,也不可能完全按照真的实战来,武器刚开始我们用的木质武器,护具穿的是警用防爆甲,第一次对练,打了不到半个小时,我的对手就伤重无力再战。第一次对抗没经验,手部防护不到位,我还没有刻意打他手,但是他回去以后半个月手连笔都握不住。
自那以后我们就没再用木质武器,试过很多武器,有拿PVC管试过,因为够轻,还有弹性,不容易打伤,但是太软了,格挡格不住,一格就弯了,弯过去继续弹你身上,又换塑钢,但是威力还是太大,戴着厚2cm的冰球护手我依然戴一次手就伤一次。不过我伤的都不重,都是指尖防护不到位的地方受伤,一礼拜就好差不多了,另一名对手手背防御最厚的地方被我一刀砍到,一个月以后才痊愈。当时都是周末打完,回家一身淤青,自己默默上药养伤。又到周末,伤养的也差不多了,继续打。
这是我现在用的护手,我自己加工的,镶的那是铁甲片,一只手就1kg的重量,只是我在用,因为对手都嫌太重玩不来。即便是镶的铁甲片,用塑钢刀打完,我回家还要拿钳子把打弯的甲片掰直。而且冬天特别冻手,保暖功能近于无。
外行人想当然觉得木刀塑料刀对练就好,那能打死人么?实际不是这么一回事,我拿把塑钢刀要下死手,分分钟打死人,真的不夸张。我甚至拿对练的橡胶匕首,就那种非常软的一碰就弯的东西,我一下在木头上划出两毫米深的一道口子出来。
我们也考虑过用现代成熟的竞技武器,击剑因为路数差太多用不了没法考虑。鬼子剑道的竹剑看着粗,其实是空心的,因为有弹性,确实打不伤,但是强度不够,打打就断了。竞技的话倒是不需要用很大力,打到就算,但是实战的话,必须要有足够的伤害,所以鬼子的竹剑我们也用不了。我们现在用的是白蜡棍包泡沫防撞条,外面再裹布。但是依然经常出现打断的情况。现在还在考虑换新的材料继续改进。
前段时间对练图,因为没穿身上的护具,都没有特别用力,但是3cm粗的白蜡棍外包泡沫防撞条再裹不,依然一下就被我打断。
即便戴着防暴头盔,因为款式不同,有内衬的有悬挂系统的,依然有因为悬挂系统头盔被我肘击打到,对横向的力防雨不佳,撞到太阳穴,直接轻微脑震荡,站不起来干呕,扶到一边躺半天才能站起身来的。也有被我一刀戳脸上,因为防暴头盔护面为了防止碎裂,用的是有弹性的材料,结果面罩形变装脸上,打的一嘴血,也就是有面罩,不然牙都打掉了。
右边是我,左边是现在我给对手用的头盔,头盔内衬结构,面罩有钢筋加固。但是上周面罩已然被我打脱落了,不过人倒是一点事都没有。
身上护具是我该进过的警用防暴护甲,但是还是经常有对手不小心被我打到甲缝之类防护薄弱部位,当场倒地疼的满地打滚的时候。有些人怕疼,玩几次他就不来了。如果推广的话,护具怎么才能在保证动作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还能打得尽量不很痛,这也是一个问题。
我们私下的对练玩到现在其实也已经偏竞技很多了,原先真的是没有什么规则,肢体被砍到就别用,要害被砍到就算输。被贴近身武器配重砸脸,头槌、肘击、膝顶,扔了武器擒抱摔投都可以用,要不是戴着面罩拿嘴咬都可能。但是打的这么贴实战,很多人怕疼、怕弄脏衣服之类的,不愿意来打了。所以现在我除了跟个别老对手玩无规则对抗,跟水平略低的新人一般直接只戴头手护具,不用力收力对抗。近身体术之类的招都不用了。也开始按点数算,非要害被击中3次算输。
就算之前贴近实战的对抗,跟实战也有很大区别,因为武器不同,传统技法里分虚招实招,对练武器很轻,根本无所谓虚招和实招,变招太快。武器太轻了,点到你的武器就收回去了,所以传统技法里缠、粘、引之类的招数也都根本用不出,我是打算等大家技法上来,对力量控制力也上来,穿护具拿不开刃的真刀进行对抗,但这还需要时间。如果搞竞技这些问题一样存在,武器用什么样的,规则怎么定,这其实都是问题。中国刀法比较多,玩剑的能不能跟刀打?刀和刀之间怎么打?我拿个单手雁翎刀,他拿个抗战大刀,那边再拿个一米四的苗刀,这怎么打?这都需要时间慢慢去磨合去制定规则。
现在还有政策问题,实际上现在政策其实并不很支持武艺对抗,这个我觉得大家应该心里也都有数,外来的和尚好念经,那是人家有洋人做靠山。本土东西往外搞,搞不好也就罢了,搞大了各种扯后腿的就来了。我这地方敏感,我都不敢说搞什么组织,名义都是武术爱好者玩耍活动。
再一个就是钱的问题,你搞出一项竞技活动需要投钱吧?场地就不用说了,相关的护具武器生产,周边的产业你也得搞起来吧?谁来投这个钱?受众面这么窄,政策也不是特别支持,短期内看不到效益。谁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做这个行业?
像我们没钱租场地,只能野外对练。刮风下雪都没停过。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真的是全做到了。
这是冬天雪最厚的时候拍的,当时三九天,零下20多度,我戴镶铁甲的护手真的脑袋里一句诗不停的重复:都护铁衣冷难着。我们当时是在雪地上打滚压出一块能对练的场地出来。
三伏天我图凉快穿背心一打三,打完回去脖子胳膊被晒的脱皮脱了一个多月。
今年春天大风黄色预警,市区阵风风口风力最高9级,这是去对练路上被风刮断的树枝。就这么大风,我们在山顶上照样对练。
我们吃苦受累去玩这个东西,这是我这特殊环境造成的,我们是有可能再街上碰到持械歹徒无差别袭击的。对练的人挨了揍也不会多说什么,都懂淤青过几天就好了,疼了就记住了,以后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说不定哪天这就能救自己一命,能少流血。内地也有玩对练的,比我们更偏竞技,都不用力打的,也不会用什么狠招,贴身以后体术之类的更是不允许用,即便如此还是有觉得挺好玩去对抗,结果不小心边边角角刮破皮流血了,然后直接扔了武器掏电话报警说自己被人打出血了的案例。所以真要搞起来,还有一个法律问题在里面,对抗性运动即便有护具也不能保证绝对不受伤,受伤以后医药费以及赔偿问题又怎么搞,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所以中国如果说想搞出自己的器械对抗竞技比赛,路还很长。
中国为了进入现代化的轻装简行呗。
在一百多年里,尝试,否定,尝试,否定,尝试,否定,最后成功了一种。
建议就不要回去了,人的一生时间有限,解决最重要的问题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