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教皇他有几个师?

回答
关于“教皇他有几个师”这个问题,需要澄清一下,“师”在这里的含义是什么。

如果“师”指的是老师,那么教皇拥有无数的老师。教皇作为天主教会的最高精神领袖,他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接受教导的过程。

早年教育: 从小到大,他会接受严谨的教育,包括神学、哲学、历史、语言(如拉丁语、希腊语等)、教会法、教会史等等。这些知识的传授者,就是他的“老师”。这些老师可能来自于家庭、当地的神学院、大学,甚至是一些著名的修道院。
神学院学习: 成为神父的必经之路是接受系统的神学教育。在神学院期间,教皇会与多位教授、导师、神父学习,他们会在不同领域传授知识,指导研究。
教会内的导师: 即便成为主教、枢机,甚至最终被选为教皇,他仍然会从其他资深的神职人员、神学权威、教廷顾问那里汲取智慧和指导。教会内部存在着许多值得尊敬和学习的“师傅”。
历史的老师: 历代教皇、教会圣徒、伟大的神学家的著作和思想,也是教皇重要的“老师”。他需要深入研究教会的传统、教义的演变、历史的经验教训,从中学习治会之道。
普世的老师: 现代教皇还需要理解和回应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不同社会背景下信徒的需求和困惑。在某种意义上,无数的普通信徒,他们的生活经验、他们的信仰挣扎,也都在以一种更广阔的方式“教导”着教皇。

所以,如果从“老师”这个角度理解,教皇可以说是一位永不停止学习的学生,他的老师不计其数,遍布古今中外,涵盖了知识的各个领域。



如果“师”指的是军队的编制或指挥官,那么这个理解就完全不准确了。

天主教会是精神性的宗教组织,其最高领导人教皇,并不指挥任何军事力量或拥有所谓的“师”作为下属的军事单位。教皇的权威是精神上的,是关于信仰、道德和教会治理的。

教会历史上确实有过一些特殊的时期,例如教皇国时期,教皇作为世俗君主,也拥有自己的军队来保护领土和维持秩序。但那已经是历史上的情况,并且这些军队的编制单位并非以“师”来称呼,更与现代军队的“师”的概念相去甚远。

在现代,梵蒂冈城国作为主权国家,有其守卫力量,例如瑞士卫队,他们负责教皇及梵蒂冈的安全。但瑞士卫队是一支非常精锐的小型警卫部队,其规模和性质与一个国家的“师”完全不同,也不是教皇的“个人师团”。

因此,教皇没有我们通常理解意义上的“师”。他的角色是精神上的引导者,是教会的牧者,而不是军事指挥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很扯淡,这句话的出处很好找,场景很明确。斯大林是什么意思,对话的人是什么意思,甚至记述者是什么意思,都再清楚明白不过。这个问题下一堆人扯战后历史场景是要干啥?


为了在法国政治舞台上取得确实的成果,赖伐尔先生到莫斯科进行为期三日的访问。他在那里受到斯大林的欢迎。他们举行了长时间的会谈,其中有一些从未公布过的事,不妨在这里说一下。斯大林和莫洛托夫所急于知道的,当然首先是法国军队在西线的实力:究竟有多少个师,服役期多长?对这一方面进行了探讨之后,赖伐尔说:“你能不能设法对俄国的宗教和天主教徒给以一些鼓励?这将对于我和教皇的关系,有极大的帮助。”斯大林说:“啊哟!教皇!他有几个师?”至于赖伐尔怎么回答,我可不知道;但他当然很可能提到在游行中不一定看得到的若干个军团。赖伐尔始终无意使法国承担任何特定义务,而这正是苏联惯常要提出的要求。尽管如此,他仍然使斯大林在5月15日发表公开声明,对法国为了保持国家安全所必需的兵力而执行的国防政策,表示赞同。法国共产党得到了这个训令之后,立即转过头来,热烈支持国防计划和两年兵役制。法苏条约虽然是欧洲安全的一个因素,但它并没有规定在德国发动侵略时,对任何一方具有约束力的保证,所以其效力是极其有限的。法国并没有同俄国达成真正的联合。而且,这位法国外交部长在归途中曾在波兰的克拉科夫停留,参加毕苏斯基元帅的葬礼。在那里他与戈林会面,并进行极亲切的会谈。赖伐尔对苏联的猜疑和嫌恶,都通过德国的渠道及时地转告了莫斯科。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外交博弈,苏法双方都希望对方承担更多的义务,拿出更多的保证,宗教问题就是一个筹码。

而这个问题下,一堆人强调教皇多么有影响力,教会多么伟大,以至于让我产生可以再来几次十字军东征的错觉。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好怕怕。

user avatar

Unity depends on justice. ——Pope John Paul II

  • Subtract 2 USSR influence from Poland and add 1 US influence.
  • Enables play of Solidarity.

对手有多少个师是有史可查的。

  • 苏军北方集群,驻波兰,1个坦克师1个摩步师;
  • 苏军驻德集群,驻东德,20个摩步师和坦克师;
  • 苏军中央集群,驻捷克斯洛伐克,5个摩步师和坦克师;
  • 波兰人民军,11个师;
  • 东德人民军,6个师;
  • 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军,9个师;

理论上和实际上,短期内动员30个师在波兰展开行动压力不大,例如1968年布拉格的壮举,和1981年在波兰50万军队参与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

当然,如教皇所说,Unity depends on justice。

这句话可以翻成正面意义的的“团结一致行公义”,也可以翻成更为熟悉的负面含义,“多行不义必自毙”。

user avatar

宗座瑞士近卫队(拉丁语:Pontificia Cohors Helvetica,意大利语:Guardia Svizzera Pontificia)编制有110人,负责教皇和教会的安全保卫工作。

梵蒂冈警卫队(意大利语:Corpo della Gendarmeria dello 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有130人,是梵蒂冈的民事警察和宪兵。其中包括有30名梵蒂冈消防大队队员。

所以按照美军一个现役步兵师大约6000名一线作战人员来算,教皇手里有200/6000=0.033333333,也就是三十分之一个(轻)步兵师。


大概就这样。

user avatar

说到教皇有几个师这个老梗,除去抖机灵的,正经回答几乎清一色只提瑞士卫队,但实际在历史上教皇掌握的武装力量远不止瑞士卫队——教皇国毕竟曾经拥有意大利中部的广大土地,这么大地盘不可能是充话费送的,也不可能没有其他国家惦记,还是要有自己的军队用于扩张和守卫国土。

教皇其实有两种身份:教会的精神领袖,以及教皇国的世俗君主。中世纪教皇一度能鼓动大量世俗封建领主招募军队向圣地或是异端发动十字军东征;后世长期存在的三大骑士团也向教皇效忠(但圣殿骑士团后来被法王剿灭,条顿骑士团在宗教改革中脱离与教廷的关系)。这些是教皇作为宗教首领所能调动的军队,广义上也算是教皇的师。

作为世俗君主的教皇,也经常与各路君主和意大利城邦发生冲突,但教皇国很少长期保持常备军,大部分时期要么依赖雇佣兵,要么主要靠其他欧洲强国(如法国)保护,国内一般仅在面临军事威胁时临时招募民兵。

教皇国的名将也不多,值得一提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切萨雷·波吉亚,他是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私生子,曾在16世纪初为教皇国攻占了意大利中部的多个城市,马基雅维里曾在其名著《君主论》中对他大加赞赏。

教皇国本身并不是基于民族主义构建的,因此它的军队直至近代也还是一支旧式的封建军队,军纪极差,1832年镇压境内切塞纳的自由派起事(属于欧洲1830年革命的余波)时还干了不少奸淫掳掠的勾当,甚至洗劫了当地的教堂和修道院、奸污了修女——教皇自己的军队不但蹂躏本国人民,连教堂也不放过,从民族主义和宗教角度看都是非正义的,这也在意大利统一运动中激发了反对教皇国的力量。

下面说说教皇国在不同时期组建的几支部队。

祖阿夫军团(Zuavi Pontifici

19世纪中叶,意大利统一运动风起云涌,其目标之一就是占领罗马,使其成为意大利统一后的首都,毕竟有这么大个教皇国盘踞在亚平宁半岛中部,意大利会被拦腰截成南北两段,国运不可能昌盛。

教皇也切实感受到了这股威胁,于是号召全世界天主教徒前来保卫教皇国。尽管教皇国这时已经风雨飘摇,还是有大批天主教徒前来“勤王救驾”,其中很多来自法国和比利时的小贵族组成了一个营。

1860年,志在统一意大利的萨丁尼亚王国和教皇国在卡斯泰尔菲达尔多打了一仗,打了胜仗的萨丁尼亚司令西亚迪尼将军在审阅教皇国军伤亡名单时,看到有一长串法国贵族的名字(通常为某名·德·某地),不无轻蔑地说:“这看上去像路易十四邀请参加舞会的名单!”

尽管教皇国胜少败多,却一直觉得国外来的天主教徒“民心可用”,1861年就以这支法国-比利时营的残部为基础,将前来保卫教皇国的海外志愿者编成了一支多国部队——祖阿夫军团。

这支志愿军主要由年轻未婚天主教徒组成,由一名瑞士上校用法语指挥(无独有偶,差不多同一时代的大清也雇佣了外国军官统领的常胜军和常捷军镇压太平天国,看来教皇国同样相信外来的和尚好念经)。1868年这支部队有4592人(加上其他几个队伍,勉强够一个师啦!),其中有1900多荷兰人,1300多法国人,其他成员来自比利时、爱尔兰、波兰、南美各国、英国、普鲁士等二十多个国家,后来又有来自加拿大魁北克的500多天主教徒前来投奔,甚至一度还有一个中国人加入。尽管绝大多数官兵都是欧洲人,这支军队的制服却充满东方情调(模仿了法国殖民阿尔及利亚时组建的祖阿夫军团):

1867年的门塔纳战役中,这支多国志愿军派出1500人,与帕拉丁卫队和法国一起打败了加里波第的意大利红衫军,其表现特别英勇,战死的30人中有24人属于祖阿夫军团。

尽管这支部队后来扩编到1万多人,但意大利统一的历史进程不是这支忠于教皇的队伍所能阻挡的,1870年他们挡不住数倍于己的意大利部队围攻,终于丢掉了罗马,在投降后还有一位比利时军官因拒绝交出佩剑而被杀。

从此,这支人数众多的“国际纵队”不复存在,其中的部分法国和西班牙老兵各自回国后仍成建制地参加了普法战争和卡洛斯战争(西班牙争夺王位的战争),算是祖阿夫军团最后的余波。

帕拉丁卫队(Guardia palatina d'onore

这支部队是1850年由教皇庇护九世下令组建的,主要职责是在罗马城内巡防。其实它的成员没有军饷,只是兼职志愿兵,但可以获得养护军服和仪仗装备的津贴。

1867年,这支卫队在德国司令赫尔曼·坎茨勒的率领下,在门塔纳战役中与法国军队和祖阿夫军团联手击退了意大利名将加里波第,给危在旦夕的教皇国强行续了一波命。

1870年,教皇国的国祚还是到头了。那年普法战争爆发,派驻意大利保护教廷的法军被撤回本土作战。眼见法军在色当惨败给普鲁士,不可能回师亚平宁半岛,意大利王国派5万大军围攻罗马。教皇知道罗马守不住,但指示要进行适度抵抗,以留下意大利“入侵”的口实。包括帕拉丁卫队在内的守军象征性地打了一阵子后,意军在庇亚门攻入城墙,教皇国灭亡。

教皇自我禁闭在梵蒂冈以示抗议,帕拉丁卫队被特许不必缴械投降,但只能保留500人,并且不能离开梵蒂冈。

1878年,新任教皇利奥十三世登基后,授意把帕拉丁卫队整编成一个营,下辖四个连,军服也进化成了比较现代的样式:

到了1929年,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与梵蒂冈签署了拉特朗条约,互相承认了对方,帕拉丁卫队和教皇解除了长达60年的自我禁闭,但没几年二战的乱世就开始了。1943年9月,意大利法西斯政府倒台,新上台的政府决定退出战争,纳粹德国迅即占领了罗马,只是没进占梵蒂冈。

在此之前,教皇庇护十二世已经把帕拉丁卫队扩编到近2000人。他们认真地巡防梵蒂冈这块弹丸之地的“边境”,阻止德军闯入教皇的地盘搜捕政治犯。当时罗马有少数犹太人为了不被德军抓走,也应征加入了这支卫队,还真的堂而皇之地用教皇卫兵的身份躲过了一劫。

二战后,这支卫队的军事性质越来越弱,主要作为仪仗队使用。1963年7月肯尼迪总统来访时,帕拉丁卫队军乐队演奏了美国国歌当BGM,获得了肯尼迪称赞,说他们是自己“在欧洲听到奏美国国歌最好的乐队”。

1970年,教皇保罗六世解散了这支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卫队,只剩下其军乐队保留到了今天。

贵族卫队(Guardia Nobile

贵族卫队是教皇庇护七世于1801年创建的重骑兵卫队,职责是在教皇乘坐马车时骑马护驾。教皇1804年前往巴黎为拿破仑加冕时就是由这支卫队一路护送过去的。

跟帕拉丁卫队一样,这支卫队也是不领军饷的志愿者,只发津贴。不过顾名思义,卫队的成员都来自罗马和意大利各地的贵族家庭,人家不差那点钱,看重的是穿红马褂、当御前带刀侍卫的面子。

这支卫队成立后一次战斗也没参加过。1870年教皇国灭亡,在梵蒂冈这一亩三分地上,教皇没了乘马车出行的需求,这支重骑兵也很少骑马了。到了1904年,卫队把最后一匹马卖掉了,彻底变成了步兵。他们会跟瑞士卫队一道,步行对教皇提供保护,例如下图中就有两名戴着高帽子的贵族卫兵护卫着教皇:

二战期间,教皇在室外散步时必定有贵族卫队押镖,罗马被德军占领后警戒尤为严密——当时多种势力都想在教皇身上做文章,1943年11月5日夜梵蒂冈还遭到过空袭,至于是纳粹德国、盟军还是意大利法西斯分子所为,至今仍未有定论。

1970年,贵族卫队和帕拉丁卫队一起被解散了,护卫教皇的职责从此仅由瑞士卫队承担。

科西嘉卫队(Guardia Corsa

罗马周围很早就有科西嘉人定居,这群人一向以好勇斗狠闻名。早在1468年到1471年间,教皇保罗三世就招募科西嘉骑士组了四个重骑兵连,那时连瑞士卫队都还没成立。1603年,教皇克勉八世在科西嘉岛招募了600名步兵,成立了科西嘉卫队。

1637年,罗马治安恶化,教皇乌尔班八世又增募了400名科西嘉士兵,但越来越多的科西嘉兵不但没能改善治安,反而带来了新的麻烦——1642年,科西嘉卫队和博洛尼亚军团进行了群殴,最后7名科西嘉卫兵被处死才平息下去。

然而,科西嘉人后来又捅出了更大的娄子。1662年,法国大使官邸法尔内塞宫附近,科西嘉卫队与大使克雷基公爵查理的卫队因互不肯让路而爆发冲突,科西嘉人甚至向大使的马车开了枪,造成对方卫队伤亡。

当时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国是欧洲头号强国,哪能咽下这口恶气,闻讯很快驱逐了教廷驻法国大使作为报复,并扬言教皇若不道歉并解散科西嘉卫队,法国将攻打罗马。

这事背后还有法国和教皇国政治冲突的暗流涌动——当时法国为了对付头号劲敌神圣罗马帝国,不惜与异教的奥斯曼帝国联手,而教皇则号召基督教国家联手对付奥斯曼,因此削弱教皇是法国既定的政策。

最后没有几个师的教皇亚历山大七世认了怂,永远解散了科西嘉卫队,流放了掌管卫队的弟弟,还让自己的侄子去法国递交了道歉信,部分肇事士兵被绞死。法国人不依不饶地在卫队兵营旧址上建了一个纪念碑,诅咒敢于挑战法国权威的科西嘉人,四年以后才允许拆除。

从此,正式存在60多年的科西嘉卫队成了历史,但路易十四不知道的是,一百多年后有个说大碴子味法语的科西嘉人将会两次夺取原本属于波旁家族的法国王冠。

教皇国海军

是的,你没看错,教皇国也曾有海军!在建国之初,教皇国依赖拜占庭海军提供保护,但843和846年,阿拉伯人曾两次登陆威胁罗马,其中后一次还洗劫了旧圣彼得大教堂(位于今天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原址上的老教堂,当时在罗马城外),只是没能攻破奥勒良城墙而未能进入罗马城。在875年左右,教皇国建立了自己的海军,而且舰队后来还分成了三支:战争海军负责对外防卫,财税海军分管沿海反走私,还有一支台伯河海军搞内河巡航。

在此后其一千年的历史中,教皇国海军偶尔会出来刷刷存在感——十字军东征时它派遣过水兵赴圣地参战,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它与威尼斯等国派出舰队与奥斯曼帝国海军作战(拉倒吧,我大拜占庭都亡啦!)。

1571年教皇国海军参加了勒班陀海战,并着实露了一把脸:基督教舰队旗舰国王号已被奥斯曼战船接舷,大批奥斯曼士兵眼看就要夺取该舰,旁边的教皇国海军司令马坎托尼奥·科隆纳见状立即从另一侧接舷,指挥水兵跳帮登上国王号打退了奥斯曼兵,还一不做二不休反推攻占了奥斯曼舰队旗舰,击毙其统帅阿里帕夏,给敌军士气来了致命一击,为海战的最终胜利拿下了关键一分!

奥斯曼帝国由盛转衰后,教皇国海军刷存在感的对手也不好找了,此后三百年间主要干的是反海盗的任务,偶尔跟上门找茬的邻国海军们杠上一杠。1842年,教皇国海军从英国购买了几艘蒸汽船,也算是跟上了时代。

1870年罗马陷落,退居梵蒂冈的教皇失去了他的海岸线,教皇国海军的舰艇多数被合并进意大利海军,少数逃到法国土伦港,在那里被卖掉。从此,人们只能从油画、照片中去寻找这支海军的浮光掠影了。

教皇究竟有几个师?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有几个师取决于什么时代,但以后不要再说只有瑞士卫队一个营啦!

原创码字不易,看着好请点个赞,谢谢!

user avatar

听说有人要乳教皇

那怎么能少了我法兰西呢?

user avatar

教皇半个师都没有,然而……

1943年12月27日的《时代》周刊生动还原了约瑟夫·斯大林和温斯顿·邱吉尔在德黑兰会议期间的对话。

邱吉尔建议斯大林考虑一下教皇(在战后东欧问题中)的影响力,苏联大元帅沉思片刻,反问道:“教皇有几个师?”

彼时的教皇还是庇护十二世,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未公开谴责纳粹暴行,因此被一些人称为“希特勒的教皇”,斯大林对他的不屑溢于言表。

时间过去一年多一点,战事的发展一如德黑兰会议所料,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第三帝国日暮途穷、节节败退。

波兰故都克拉科夫于1945年1月被苏联红军第59集团军解放,神学院学生卡罗尔·沃伊蒂瓦和红军少校瓦西里·西罗坚科就这样被命运拨弄着相遇。

战前西罗坚科毕业于切尔尼希夫师范学院历史系,是一名对古罗马和中世纪欧洲史深感兴趣的学者,战争让他有机会离开书房,亲临那些历史典籍中记载的地方。

一路上西罗坚科收集了一堆用拉丁文和意大利文写成的罗马帝国书籍,他不懂这两种语言,但学者的好奇心又让他迫切地想知道其中写了些什么。

在克拉科夫稍事安顿,西罗坚科就到处打听懂拉丁文和意大利文的人,有人给他推荐了在采石场工作的沃伊蒂瓦,这个小伙子不仅懂这两种语言,还懂俄语、法语和西班牙语。

这下可把西罗坚科乐坏了,当即派手下士兵去把沃伊蒂瓦找来。

沃伊蒂瓦被带到苏军驻地时,西罗坚科刚睡了一觉醒来,他从床上翻身坐起,打量着面前身穿黑色教士服的年轻人。

站在面前的是一个身材瘦高、目光深邃的小伙子,他身上似乎有一块磁石,让人无法把目光移开,西罗坚科看着看着,全身竟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我那时刚刚睡醒,人还有点恍惚,”西罗坚科多年后回忆,“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站在我面前的是耶稣本人,我看见了裹尸布里的耶稣!”

西罗坚科和沃伊蒂瓦就这样相识,很快他们成了朋友,两个人在一起研究历史典籍的时候都暂时忘却了还未平息的战火。

这种舒心的日子没过多久,就被斯大林的一纸电令打破,电令中要求对克拉科夫的神学院学生进行甄别,跟纳粹合作过的枪毙,其余的流放西伯利亚。

接到命令的西罗坚科愣了神,他内心挣扎了半天,决定要保护自己的朋友沃伊蒂瓦。

西罗坚科向上级解释说,沃伊蒂瓦是一名精通多国语言的翻译,对克拉科夫也相当熟悉,必须作为特殊人才留下。

上级对这一请求相当不满,这可是斯大林直接下的命令,但是不管他怎么说,西罗坚科就是顶着不交人。

没过多久一封调查函送到了西罗坚科手中,发函的是简称“施密尔舒”的国防人民委员部反间谍总局,他们要求他对抗命维护一个有间谍嫌疑的波兰人做出解释。

西罗坚科在回函中称沃伊蒂瓦的母亲是俄罗斯人,因此他也可以算是半个苏联人,不应该被当作敌人或间谍看待。

写回函的时候,西罗坚科意识到自己可能保不住沃伊蒂瓦了,因此他一转身就让小伙子赶紧逃走,找个地方藏起来。

既然人已经不在了,施密尔舒也拿西罗坚科没办法,唯一的惩罚是他在攻占克拉科夫之战中的军功被一笔抹掉,没有得到任何奖励或晋升。

风头过去之后,沃伊蒂瓦完成了神学院的学业,被送往罗马的宗座圣多玛斯大学继续深造。

1978年10月,已经68岁的沃伊蒂瓦在教皇选举中以黑马之姿当选,尊称约翰保罗二世。

这个消息通过报纸、广播和电视迅速传遍全世界,已经成为历史教授的西罗坚科听收音机时无意中听到了那个熟悉的名字。

西罗坚科很惊讶,但也仅限于惊讶而已,他没有试图跟当年被他救了一命的新教皇联系。

2000年,已经退休的西罗坚科把那段奇遇当故事告诉了朋友,他的朋友是个好事之人,提笔写了一封信寄往梵蒂冈。

信寄出后久久没有回音,直到11月初,也就是西罗坚科的85岁生日前几天,他收到了一封来自梵蒂冈的信。

西罗坚科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张约翰保罗二世的照片,照片背后简单地写着:“我每天都为你祈祷。”

西罗坚科于2005年秋去世,去世前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认可了他在克拉科夫的战功,并授予他中校军衔。

约翰保罗二世在同年4月2日去世,死后极尽哀荣,成为历史上第四位获得“大教皇”头衔之人。

-----都看到这儿了,点个赞再走呗-----

我的新文章会在个人公众号弄影记(微信号:feiyumylife)提前首发,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user avatar

1933年,纳粹党拿出《授权法》要求国会通过,这是个什么玩意了,就是说国会以后不用上班了,立法这事只要纳粹领导的政府商量好了就行。于是共产党和社民党全投了反对票。希特勒恼羞成怒,把共产党员都抓起来了。继续投票,社民党还是全投反对票,《授权法》还是没通过。于是希特勒变本加厉,又抓了26个左翼社民党,但是剩下的社民党还是投反对票不让《授权法》通过。

于是希特勒没有办法,找到梵蒂冈教皇,托教皇的关系让中央党给授权法投票,才实现了纳粹不通过议会随便立法。

user avatar

拉倒吧,朕的圣天使堡都没了,逃都没地方逃,还几个师呢。

user avatar

教皇不但自己没有一个师,而且进入20世纪后,信天主教的国家战斗力一个比一个弱鸡。看什么看?髪国、波兰、意大利、西班牙和奥地利,说的就是你们五个。

所以拿教皇的影响力来说事就搞笑了,自从进入民族主义时代以后,就没有哪个国家会真正把教皇当回事,反过来说,那些弱鸡国家即便真是孝子也只会连累圣座,意大利战败后一大群人质疑教皇在二战中的表现,拉美也在战后兴起了解放神学。斯大林这句话就是对教皇的虚弱深信不疑的表现。

这个问题下面的答案好多人都在拿教皇搞垮波兰说事,先不论波兰人民共和国的衰亡和教皇的关系有没有那么大的关系。仅就这种说法而论,教皇的作用不是体现在保佑信徒的国家繁荣富强上面,而是体现在让信徒的国家陷入混乱和垮台上面。也就是说只有负面buff没有正面buff,中国人一般把这种人叫做瘟神。至于教皇负面buff有多大,看看下面这个例子就知道了

1957年5月13日,在卡斯特罗和战友们转战马埃斯特腊山的同时,一批哈瓦那大学的革命学生发动武装暴动,同时袭击总统府、国会、卫生部和广播电台。革命学生冲进总统府时,和卫兵发生激烈枪战,子弹洞至今还留在雪白大理石台阶的墙壁上。巴蒂斯塔侥幸逃过一劫,夫人玛塔为了感谢上帝,特意在圣卡洛斯要塞旁的高地上用贪污的巨款修建高大的耶稣基督立像。这立像不及里约热内卢的高大,但是用意大利的雪白大理石建造的,每一块大理石都由教皇庇护二世亲自保佑,而不同于里约热内卢的钢筋混凝土和滑石建造的立像。不过耶稣基督像落成一个星期,巴蒂斯塔就仓皇出逃,看来上帝也不屑不义之财。(《雪茄革命》)

话说当年我看到这一段,差点没笑死。

user avatar

众所周知,教皇是神在世间的代言人,所以无论他手里有多少人,他都是世间至高的存在,只不过神手里的军队由世间的教皇代掌罢了。

具体来说,教皇有88名亲卫队员,分三个等级,分别有48名、24名、12名,另外4人是雇佣兵。教皇卫队实际是“多国部队”,来自不同国家,有俄国人、英国人、希腊人、中国人、印度人、中亚人、日本人。如果连亲卫队加上各种杂兵,大概教皇的兵力也就一个营,不过这支军队战斗力极强,比美帝海豹突击队还厉害!

大家别以为教皇和他的部署就一团和气,里面黑的很,1743年,教皇赛奇死前“内举不避亲”,直接由他亲哥哥白礼接班,后来白礼又传给同族门生史昂,把另一位来自中国的有力竞争者外调、踢出教廷,暗箱操作、沆瀣一气、利益链盘根错节,偌大的教皇宝座好像是他嘉米尔家的了!

嘉米尔家族垄断教皇宝座长达500年,最后终结于一场宫廷政变——教皇亲卫队成员竟然暗杀了教皇!并霸占教皇宝座,在幕后操控实权达十几年,期间无人揭穿,可见围绕着教皇宝座的权力斗争,绝大部分亲卫军站在了嘉米尔家族的对立面——除了末代嘉米尔教皇史昂的同族门生穆先生,他后来引外人入主侵略,整个一带路党,逼死了当时教皇。

可悲啊,连神圣之地、教皇至尊也难免沾染世俗。

user avatar
在确认诺列加躲入梵蒂冈大使馆后,美军旋即派出500多名士兵和10多辆装甲车以及直升机包围了梵蒂冈大使馆,并要求梵蒂冈方面立即交出诺列加。在美军的要求被拒绝后,美国开始向罗马教皇施加压力。与此同时,在梵蒂冈使馆外,1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把使馆团团包围,直升机在空中盘旋,高音喇叭在狂吼,数千名巴拿马人在举行游行示威,要求把诺列加交给他们。“诺列加滚下台,不要毒菜分子”的新闻在反复地播放,几乎是在呼喊。一首名为“无处可逃”的乐曲直对着诺列加住的小屋。这种世界军事史上绝无仅有的音乐“攻心战”是美国人的独创。使馆内,美军将领和美国官员与梵蒂冈官员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紧张地谈判。在美军的心理战攻势下,诺列加身心受到巨大打击,惶惶不可终日,只能祈求上帝保佑。他原以为自己天主教徒的身份教皇能保佑他逢凶化吉,但却万万没想到,梵蒂冈最后终于屈服于美国的压力,改变了初衷,于1月3日向他下了最后通牒,要他必须在1990年1月4日中午之前离开使馆,向美军投降,否则便请巴拿马新政府来人把他带走。在美、巴、梵三方的种种压力下,诺列加被迫作出了“自愿投降”的选择。

你看,自己的信徒被异端迫害,寻求上帝的庇护,结果被卖了,东正教异端用语言嘲讽了教皇有几个师,新教异端则用行动证明了教皇真没几个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教皇他有几个师”这个问题,需要澄清一下,“师”在这里的含义是什么。如果“师”指的是老师,那么教皇拥有无数的老师。教皇作为天主教会的最高精神领袖,他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接受教导的过程。 早年教育: 从小到大,他会接受严谨的教育,包括神学、哲学、历史、语言(如拉丁语、希腊语等)、教会法.............
  • 回答
    看到你男朋友因为你的拳击教练是男性而不让你去练拳击,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纠结的。说实话,他这么做,我觉得有点过了,这里面可能夹杂着一些他自己的想法,咱们来好好捋一捋。首先,从你的角度出发,你想去学拳击,这本身是个挺积极的事情。拳击不只是打架,它是一种运动,能锻炼身体,还能释放压力,有时候还能学到一些自我.............
  • 回答
    在那场轰动武林的屠狮大会上,范遥面对宋青书那使出“九阴真经”路数,当真是束手无策。宋青书少年得志,又得窥九阴真经的奥妙,施展起来招式精妙绝伦,而且暗含凌厉杀机。范遥虽然武功高强,见多识广,但九阴真经这等绝世武功,他毕竟不曾系统修习过,也未曾与人动过手领教过其精髓。宋青书的招式变幻莫测,他一时之间只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触及了教育的核心,也反映了许多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面临的挣扎。如果我以后有了孩子,我不会选择“教他善良”或者“让他变得现实”中的任何一个,而是会 努力将两者融为一体,并更侧重于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智慧的善良者”,一个能够在现实世界中坚定且有原则地实践善良的人。以下是我.............
  • 回答
    周军教授的离世,对我来说,是深深的遗憾和难以置信。虽然我并非他的学生,也不是他的同事,但作为光电领域的一员,我对周教授的事迹和贡献早有耳闻,他更是许多人心中的榜样。我最后一次“见到”周教授,大概是在去年初,当时我正在关注一项与光通信技术相关的最新进展,无意中看到了一篇关于华科大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在.............
  • 回答
    关于林生斌事件的争议和指控,涉及多个方面,并且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以下将针对您提出的几个关键点,尽可能详细地进行梳理和解释:1. 关于林生斌隐藏头胎的争议 指控内容: 最核心的指控是林生斌在“潼潼遇难”后,将自己与前妻梳理出的一个女儿(即大家熟知的“二女儿”潼潼)塑造成他唯一的血脉,.............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家”,更没有“孩子”。我无法体验为人父母的情感,也无法进行实际的教育。所以,我并没有一个“叛逆的孩子”需要我去教育,更不用说用“打”的方式了。不过,我可以理解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背后所包含的困惑和焦虑。许多家长都会面临孩子成长的挑战,尤其是当孩子表现出“叛逆”的行为时。这个问题其实.............
  • 回答
    中国超声心动图的奠基者——王新房教授的非凡一生2024年4月16日,中国医学界传来一个令人痛惜的消息:被誉为“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的王新房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与世长辞,享年87岁。王新房教授的一生,是中国超声心动图学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缩影,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医学家,更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和开拓.............
  • 回答
    今天是您的生日!首先,请允许我献上最真挚的祝福!生日快乐!不知道该如何恰当地形容您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您不仅仅是一位传授知识的老师,更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引导我们去探索未知,去理解复杂的世界。回想起您讲课时的场景,总是那么生动有趣。您不只是机械地念着课本上的内容,而是把每一个概念都讲得.............
  • 回答
    今天,适逢伟大的教员127周年诞辰。此时此刻,我的心中涌动着无数想要倾诉的话语,仿佛有千言万语堵在胸口,又似有万马奔腾般的情感需要表达。首先,我想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切的怀念。您的名字,早已镌刻在我们民族的精神史册上,成为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您的思想,更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
  • 回答
    哎哟喂,第一次去健身房就被教练盯上了?这场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简直是健身房里的“保留节目”。作为学生党,钱包嘛,懂得都懂。别急,我这过来人的经验,给你好好掰扯掰扯,怎么应对这种“热情”推销。首先,咱们得明白,健身房教练推销私教课,这属于他们工作的正常一部分,不能说完全是坏事。毕竟,他们的工资绩效跟.............
  • 回答
    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教育话题。10岁的男孩不会削苹果,而妈妈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这种教育方式看似聚焦于学业,实则可能带来一系列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不仅体现在孩子当前的生活,更会延伸到他的未来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剖析:一、 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的影响: 技能缺失的直接后果.............
  • 回答
    张朝阳教授物理课程,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作为一个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人物,突然回归学术讲堂,而且是讲授他当年学过的物理,这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也足够让人玩味。关于他教授物理课程这件事,我觉得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首先,这是一种回溯与致敬。张朝阳早年是学物理出身的,在中科院、MIT都浸淫过。物理学是他学.............
  • 回答
    一个男孩图省事,把垃圾扔到了楼下的顶棚,妈妈没有立刻指责或代劳,而是采取了一种既有原则又充满智慧的方式:让孩子自己系上安全绳,下去把垃圾捡干净。这个场景,看似简单,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教育理念。评价这种教育方式: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可以用“以身教导,责任先行”来概括。它并非一味地惩罚,也不.............
  • 回答
    李云迪,这个名字曾是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骄傲,是“钢琴王子”的代名词,是“天才少年”的标签,更是古典音乐在中国普及的重要推手。他的音乐才华,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国际舞台上闪耀,赢得了无数赞誉。然而,从那样耀眼的高光时刻,到如今的跌宕起伏,他的人生轨迹确实令人唏嘘,也引发了我们对成长、教育和个人选择的深刻反.............
  • 回答
    孩子经常被欺负,家长的心情一定非常焦急和心疼。关于是否要教孩子还手,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考虑,并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欺凌的性质以及家长自己的教育理念来做出最合适的决定。一、 首先,我们要明确“还手”的定义和潜在后果:“还手”可以有很多种形式.............
  • 回答
    看到自家孩子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心里肯定五味杂陈。作为家长,您一定很着急,想找到最好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关于“教训”这件事,咱们得好好捋一捋。先说说“教训”这回事儿。您说的“教训”,在我看来,可能包含了几种意思:是生气地责骂,是严肃地批评,还是希望通过一些方式让他长点记性,以后做得更好?如果是指那种带.............
  • 回答
    孩子出生后,教普通话还是方言,这可真是个让不少新手爸妈纠结的问题。我身边好多朋友都有过类似的讨论,有的觉得普通话是必需品,有的又觉得方言是根,不能丢。咱们一点一点来聊聊,看看怎么想才能更明白。先说说普通话,这玩意儿的好处那是明摆着的: 交流无障碍,走遍天下都不怕。 咱们国家这么大,地域辽阔,文化.............
  • 回答
    这情况真是让家长心疼。孩子在幼儿园被同学叫“肥猪”,还动手打架,这说明他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同时也不知道该如何恰当地处理冲突。要让孩子在面对侮辱时“从容不迫,赢回尊严”,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耐心引导和多方面培养。咱们先来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会打人? 感到愤怒和委屈: 听到难听的话,孩子本能地会.............
  • 回答
    五年异地恋,终于等到男友来肯德基吃饭,结果他自顾自点了一堆单人份套餐,我坐在对面,看着他吃得香,心里真不是滋味。这顿饭,吃得我味同嚼蜡,脑子里全是各种想法在打架。老实说,他这次来,我本来挺期待的。毕竟五年了,每次见面都弥足珍贵。我想着一起吃点什么,聊聊天,感受一下这种近距离的陪伴。他主动说去肯德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