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特朗普画风突变,向伊朗喊话拥抱和平?

回答
特朗普对伊朗的态度转变,确实是观察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有趣角度。要理解这种转变,需要结合当时地缘政治的复杂性、特朗普的个人执政风格以及国内外的各种影响因素。与其说是“画风突变”,不如说是他在一系列考量下,策略性地调整了对外沟通的方式和信息。

背景:从对抗到示好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特朗普政府早期对伊朗的政策。那时期,他最鲜明的立场就是退出伊核协议,并对伊朗施加了极其严厉的“极限施压”经济制裁。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让伊朗“回到谈判桌上来”,并要求伊朗放弃核武器研发、停止支持地区代理人武装以及停止弹道导弹项目。这种姿态是相当强硬和对抗的。

然而,到了某个阶段,尤其是在2019年前后,我们看到了一些不同的信号。尤其是在一系列与伊朗的紧张对峙事件发生后,比如伊朗击落美军无人机,美伊关系一度濒临军事冲突的边缘。正是在这种高压和潜在爆发的背景下,特朗普开始发出一些看似矛盾的信号,包括提及愿意与伊朗领导人进行“无条件会谈”,或者公开表达希望伊朗人民好、不希望看到战争的愿望。

深层原因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示好”或者说“呼唤和平”的信号?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避免直接军事冲突的考量: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原因。尽管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优先”和强硬的外交政策,但他也并非一个热衷于发动大规模战争的总统。与伊朗发生直接军事冲突,其后果是难以预料的,可能导致地区局势彻底失控,牵扯到更多的国家,对美国自身的经济和军事资源也是巨大的消耗。在几次险些擦枪走火的事件后,特朗普政府内部和外部都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他本人可能也意识到,进一步的军事升级并不符合他的利益,尤其是在他寻求连任的背景下。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不想看到美国士兵的鲜血流淌在海外”。

2. “极限施压”策略的成效与反思: 特朗普政府认为,严厉的制裁是迫使伊朗就范的关键。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制裁的效果虽然显著,但也引发了伊朗国内的强烈反弹,以及地区盟友在如何应对伊朗问题上的分歧。同时,伊朗并未如特朗普所愿的那样,在关键问题上做出重大让步。特朗普可能开始反思,单纯的施压是否能达到他想要的外交突破,或者说,是否需要辅以其他手段,比如外交接触,来打破僵局。他对“会谈”的开放,可能是认为在施压的同时,也保留外交的可能性,给伊朗留下一条“出路”,让他们感到只要同意谈判,就有可能减轻制裁的压力。

3. 个人执政风格与“交易性外交”: 特朗普的政治风格非常个人化,强调“交易”和“谈判”。他喜欢直接与对手对话,寻求“大交易”,而不是依赖传统的、多边的外交框架。他曾多次表示愿意与任何领导人见面,包括伊朗最高领袖。这种态度让他更容易在危机时刻发出“拥抱和平”的信号,这既是他一种展示领导力的方式,也是他试图打破僵局,寻找一种“交易”的可能。他可能认为,通过直接喊话,能够绕过繁琐的外交程序,直接影响伊朗的决策层。

4. 国内政治和连任的考量: 在美国国内,尤其是对于发动新一轮战争,一直存在着不小的反对声音。特朗普在上任初期就承诺要结束“无休止的战争”,并让美军回家。如果他因为与伊朗的冲突而陷入一场新的战争泥潭,这无疑会对其国内支持率和连任前景造成严重打击。因此,在关键时刻呼唤和平,也是一种争取国内选民支持的策略,特别是那些反对战争、希望国家保持稳定的选民。

5. 对地区盟友施压与策略调整: 特朗普政府在处理伊朗问题上,曾高度依赖以色列、沙特等地区盟友的支持。然而,这些盟友的立场有时也与美国自身的利益和风险承受能力存在差异。在面对潜在的军事冲突时,美国需要衡量盟友的意愿和能力。特朗普有时也会利用这种公开的对话来影响盟友的看法,或者表达他对地区局势的掌控力,即便这种掌控力是通过强硬的姿态来展现的。

具体表现:

当我们说“拥抱和平”,具体的表现可能体现在:

“愿意无条件会谈”: 这是最直接的信号,意味着特朗普愿意跳过一些前置条件,直接与伊朗最高层对话。
“不想要战争”的表态: 在击落无人机事件后,他曾明确表示不想看到与伊朗的战争,虽然这其中可能夹杂着对国内宣传的考量,但确实是他对外传递的一种信息。
对伊朗人民的同情言论: 有时,他也会发表一些同情伊朗人民、批评伊朗政权的言论,试图在内部制造分化,或者通过争取民心来施加压力,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非军事的外交尝试。

总结来说,特朗普对伊朗的所谓“画风突变”,并非是他放弃了对抗性的立场,而是他在复杂的地区局势、潜在的军事冲突风险、国内政治压力以及他个人独特的“交易性外交”风格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选择了一种策略性的沟通方式。他既保留了“施压”的手段,也试图通过直接的喊话和会谈的可能性,来寻找打破僵局、避免战争,并最终达成他认为对美国有利的“交易”。这是一种高度策略化、个人化,并且带有不确定性的外交实践,既有争取和平的考量,也充满了地缘政治博弈的色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特朗普根本没想打,“拥抱和平”才符合他的一贯战略思路,杀苏莱曼尼只是特事特办。

我们的媒体光看到特朗普杀苏莱曼尼的狠劲以为他就是个战争狂,但忽视了他在整个19年一直在收缩中东战线,伊朗打无人机他忍,伊朗其他地方搞事他也忍,伊朗在伊拉克搞代理人他还在忍,哈梅内伊发推说他什么都做不了,这不是哈梅内伊蠢,思维是有惯性的,特朗普这一年在中东什么也没做,伊朗内乱来时期要是特朗普想动手伊朗麻烦就大了,这个机会特朗普也不想要让伊朗错判了局势。

也就是说伊朗整体在进,而美国在退,但撤退一方如果没有底线的撤退不单单会损害声望,还会由撤退变溃退。所以特朗普必须画一条清晰的底线,在叙利亚在伊朗都是如此,叙利亚不能用化武,在伊朗不能拥核,当然最重要的底线就是美国人不能死。美国发现叙利亚用化武马上空袭,一点不含糊。这次伊朗也是如此。画一条红线,不越线一切都好,越线霹雳手段。

美国在中东战略收缩是很明显的,过去是想在中东建立新的秩序,但因为中东复杂的民族、宗教、部落、家族等等等等因素,以及美国不适应中东残酷的生存逻辑,所以失败了,失败了就要退,美国如果只想做中东n多山头最高的一个那很容易。这就是特朗普的思路,不是退出中东,而是减少在中东的战略诉求,从控制变成存在与威慑。那么既然要威慑就必须立威,而且退兵必须有殿后,善于后退的人会随时准备反击追兵,比如诸葛亮退兵中设伏杀了大将张郃,特朗普在收缩的过程中实际上是最危险的,随时准备反杀,而以美国的实力在中东杀一个人没有杀不了的。

也就是说特朗普的撤退一方面是要收缩防线,另一方面也必须要杀人立威,苏莱曼尼是送到枪口上了。他搞美国这么多,战略上冲的太前昏了头脑,以为特朗普是个软蛋,所以被反杀了一点也并不奇怪,这次斩首之后中东大大小小的地头蛇除非不要命,否则没谁敢过美国的线了。换而言之美国虽退,但在中东地区的威慑力并未减弱,苏莱曼尼尚且被斩,其他人呢?

那么伊朗的象征性报复结束后特朗普认为伊朗没有过线,或者说没有触及底线,所以还能忍,收缩战略能够继续,所以他喊话拥抱和平,而伊朗继续扩大事件的话美国一天时间就能消灭伊朗的海空军,然后伊朗大部分的平原地区也就是经济命脉就在美国的导弹射程之内,美国没必要出地面部队,伊朗内部矛盾就够他们受的,别忘了伊朗波斯人只不到七成,内部各种的民族矛盾不算小(没有到危及政权的程度,但可以被外部势力利用),一旦伊朗失去南部的控制那么西南部的阿拉伯人和东南的俾路支人必然有所动作,西北的库尔德人更不会浪费机会,“躲到山里打游击”就相当于抛弃这些土地,而现在即使是波斯人也不会完全听命于现政权,正因为如此哈梅内伊现在不敢大打出手。

既然美国的战略是收缩,而伊朗的扩张由于经济和内部矛盾难以为继,那么现在收手就是两家最好的选择,这在政治上并不奇怪,战争是否打起来关键是有没有利益,仇恨可以作为借口却不能作为长期的动力。

至于美国为什么战略收缩?攥起拳头要对付其他人,特朗普的战略重心将会是亚太。这很好理解,他跟俄罗斯和解,在中东收缩的同时扩张军力,2万亿美元可不是白花的。

————分隔线————

有人认为苏莱曼尼“德高望重”杀他犯了众怒,这个说法完全是错觉,至于错觉怎么来的不用我说。

那么为什么是错觉呢?我们知道美国在中东吃力不讨好不是因为他是美国,而是因为他扩张。扩张就意味着要侵犯其他山头的利益,那么在中东有点影响力的人就可以通过民族、宗教来动员底层去搞美国人,搞死美国人是他的政治资本,搞不死的话死的人也不是他。这是典型的“超限”战。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收缩了,伊朗扩张,而扩张主要是苏莱曼尼在搞。

那么这就回到前面说的问题:谁扩张谁惹人烦。现在扩张的是伊朗,扩张主导人是苏莱曼尼,在中东大小地头蛇眼里他的形象能比美国正面么?美国可没整天搞恐袭。至于伊拉克的反应,一方面伊拉克总理是苏莱曼尼的人,肯定为他说话;另一方面萨德尔是这次事件的最大受益人,不说点狠话伊朗会先报复他,而美国人不一定保他,他只能这么说这么做来洗脱自己(当然也许真的他插手这个事,中东的复杂超过我们想象)。欧洲国家现在主流意识形态是白左,穆斯林天然政治正确,而且普遍害怕恐袭,不敢公开支持美国是可想而知的。但不妨碍他们讨厌苏莱曼尼,他就是n多恐怖组织的后台。

那么伊朗国内呢?苏莱曼尼作为特务头子公开高调到处搞事,又赶上哈梅内伊快死了,伊朗面临政治交接班的关键时刻,他突然高调行事扩张自己的影响力,这是想干什么?当然他当不了一号人物是肯定的,但稳固的第二把交椅却是可以觊觎的。那么在国内他就侵犯了政府、宗教、国防军的利益,这些人未必就不想他死。

说这么多就一句话,当你扩张也就是获取利益的同时你必然会侵犯其他人的利益,那么在你看起来一帆风顺的扩张当中潜在的敌人会越来越多,同时你扩张过程中会消耗很多资源,这些资源的消耗也在得罪你内部的人。所以有头脑的人扩张总是有限的,绝不会冲昏了头脑一个劲往前冲。

我这么说不知道能不能让人理解特朗普这招反杀的狠辣之处?他杀的是一个因为过度扩张得罪了所有人的人,这些人关心的只会是瓜分他扩张后留下的遗产,而不会有人真想为他报仇。苏莱曼尼的死让这么多人得到好处,报仇的话就是得罪这些得到好处的人。这些人有:伊朗国内的毛拉、政府、国防军(乱花美元的xx滚粗了);伊拉克部分亲伊朗什叶派、叙利亚的各种xx军(太上皇死了);沙特等阿拉伯半岛国家(胡塞武装后台完蛋就好打了)以色列(太明显不用说);世界各个石油进口国(可以开开心心的买石油);美国(杀个仇人出气)。而受损的有:伊拉克总理(后台完蛋);苏莱曼尼亲信;胡赛武装(这个不确定)。这两方力量根本不成比例,所以特朗普敢杀他。

————分隔线————

发现一些人对伊朗到底什么实力没有个概念,这个国家重视非正规战,相应的正规战能力就会很差。发几个兵棋推演。

CMANO兵棋推演战报:美伊全面战争 - 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文章 - 知乎

CMO兵棋推演:美伊角力霍尔木兹 - 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文章 - 知乎

美国消灭伊朗海空军甚至不用一天。而美国的战略目标就是消除伊朗核武生产能力而不是占领伊朗,理解这个问题才能知道为啥伊朗不敢打。一旦打自己的海空军、核能生产全完,而能做出的报复就是几个火箭弹而已。这样政权残存的威望会彻底完蛋,那几个高高在上的大佬要么斩首要么流亡,那赶上现在舒服?所以这战争美国不想打,怕花钱,伊朗不敢打,怕丢命。

user avatar

因为美国本来就想和伊朗和谈。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也愿意谈(知道打不赢,也不想做萨达姆和卡扎菲),但内部最大的阻碍就是鹰派领袖苏莱曼尼,他本人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谈判桌上,都非常强硬。

所以美国和伊拉克一起设了局,引苏莱曼尼出来,然后精准打击。

扫清障碍之后,那当然是要回到和平这个趋势上来了。

PS.我的意思是哈梅内伊想谈,但不会去搞苏莱曼尼。苏莱曼尼纯粹是美国和伊拉克搞的。

user avatar

因为他蠢,伊朗炸没炸死人重要吗?伊朗宣布退出核协议了知道吗?制裁能阻止他拥核吗?他每天在推特上宣传自己铀浓缩进度都够你喝一壶的。

我有上中下三策:

1,先打再谈,反正空军绝对优势,先炸了他的离心机核电站,再来谈。你要和平我不要,筹码先摆到自己这边再谈。

2,打,谈毛线,永除后患,拥核者死。震慑群小,看以后谁敢拿核武器与美帝讨价还价。

3,谈判,面子是什么?能吃吗?稳住局势最重要,能缓则缓,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相信后代的智慧。现在不谈你是想等到他荷包成功再谈还是等到他箭蛋合一再谈?或者等以色列跪了再谈?

user avatar

武林盟主带头不守规矩,世界警察带头搞暗杀,已经够可笑了。

暗杀完了,正自我感觉良好,Twitter上春风得意俨然炸药和平奖已经胜券在握的当口,转头就被人公开扇脸,川皇却又摆摆手故作大度,说以和为贵。

这就不止是可笑,简直就是搞笑了。

出来混,要么别放狠话,说了狠话,就最好马上兑现。

不然,下次你说狠话,可就没人信了。


我见到有美分洗地说,川普不是暗杀,是光明正大杀的,杀的苏莱曼尼是恐怖分子,川普V587……

苏莱曼尼是不是恐怖分子且不论,去接机的伊拉克官员呢,陪同的工作人员呢?炸死的8个人都是你美国人钦定的恐怖分子么?

这不是国家恐怖主义,啥是?

还有美分洗地说,1郎是幕后操纵恐怖袭击的邪恶国家,是独裁国家……所以,以暗杀对暗杀也合情合理。

WTF?这台词听着好耳熟啊。

“对付这样的武林败类,就不用讲什么江湖规矩了!”

是吧?

可你们忘了,说这种台词的,一般是啥货色?

啥时候见武林盟主自己这么说了?

江湖规矩、道义大旗,在别人那里可以一文不值,但唯独在武林盟主这里不行。

因为一来,规矩原本就是你定的,说反恐的是你,如今带头搞恐怖袭击的又是你,以后你再说啥,可就没有道义优势了;二来,这些道义规矩,原本就是你自己受益最多的。

没有这种道义加持,你这个盟主就得事事催促、事事监督、事事驱赶,有了这个道义加持,就能省下很多力气,事半功倍,提升很大的影响力。

当初911之后,反恐大旗一出,可谓号令天下,莫敢不从。中国也好,毛子也罢,也必须第一时间站队表态,坚决拥护麦粒尖的反恐行动。

时至今日,“反恐”也依然是全球范围内的政治正确,你川皇就一点都不在意这块自己手里的金牌匾?用无人机在机场炸死,连同伊拉克官员和随行人员一起炸死?

换句话说,毒贩子可以灭缉毒警满门,你作为缉毒警,却不能不经审判就灭了毒贩满门。

因为你是个“好人”啊。我原本以为这是常识。


《资治通鉴》开篇第一节,是三家分晋。司马光怎么评论的呢?“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痛骂周天子短视,册封三家逆臣贼子为合法诸侯,自己丢了礼制的大义名份。

周天子并非不知道大义名分的好处,要不是没实力,他也不想贪图三家的这点贡品呀。

拿这次川皇的英明决策来说,在这个时间节点,选择用这么下作的手段杀人,可能有很大成分是他个人的偶然因素,但美国人想杀苏莱曼尼,却筹备已久,他的死早已是必然。

只不过,从事发到现在,我是真想不通,这种脏活,川皇就不能交给自己的犹太女婿去做么?

明明就是跟以色列使个眼色、打个招呼的事,非得自己动手。之前川皇又是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又是承认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的占领合法,现在让以色列人帮忙动手杀个人,也算合理回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正常往来嘛。

等摩萨德杀完人,川皇第一时间Twitter发布消息公布,以色列第一时间Twitter互动表忠心,一样能拉选票,一样能让全球川粉颅内高潮。

所以对比来看,周天子册封三家属于逼不得已,不得不如此;川皇大统领这般操作,就着实属于没必要,自己不把自己的道义大旗当回事了,属于真·令人着迷的操作。

当然,现在更令人着迷的来了,1郎固然不敢宣战,可不宣而战超美军基地扔飞蛋,你世界霸主的脸也疼啊!

大统领这时候蹦出来说和平……

那下次,1郎人炸你在伊拉克、科威特、沙特的军事基地,你和平不和平?

下下次,你家副总统去以色列出访,万一飞机被炸了,你和平不和平?

下下下次,你家在中东十几国的大使馆被一窝端,你还和平不和平?

下下下下次,某个绿移民在白宫搞自杀式袭击,你…你挂了,自然就不同在意和平不和平了。

恐怖分子可以千日做贼,你大统领可不能千日防贼呀,更何况,惦记着您的脑袋的,可不光只有绿色环保组织,米国国内的建制派或许巴不得找个精神病患者,军火商们也乐于找个狂热的追星族来,完事正好可以再打一仗,黄金万两啊。

现在才知道自己不是无所不能的上帝,知道没钱打仗,知道不能继续陷在中东,晚啦!

人心都散了,队伍不好带啦!

user avatar

伊朗的导弹袭击有成果。

这些导弹并不是落在空地,而是落在了美军基地上,炸烂了好几架直升飞机。具体数量不详。

有人员在袭击中伤亡,只是这些人是伊拉克士兵,美军早就将人员撤离了基地,故而没有美军士兵伤亡。

当年萨达姆眼看着美军调兵遣将,囤积物资,未敢发一枪一弹,美国国务卿拿出一袋面粉就把伊拉克灭了。

此次伊朗导弹千里奔袭,依照美国的霸主地位和特朗普先生的暴脾气,是绝不应该唾面自干的。

伊朗弱小,挨了打,哭鼻子骂娘,这是很正常的逻辑。

就像我打了南山幼儿园的小朋友,旁边人还夸我武功高强,一脚凌空飞踢漂亮,这是什么逻辑?

小盆友气呼呼回踢了一腿,错愕之间,我说算了。老子一米九几,没打痛老子,不和小朋友计较。

那前面打人家算怎么回事?

告诉你们一个事实,美国的面粉有的是,扛几麻袋就把伊朗灭了,这有何难?

外强中干,虚有其表,这个形象好做人。

这就是自知干了蠢事,下不来台了。

有本事把圣城旅全灭了,剩个光杆司令,这才是本事。

人家坐民航出行,这也叫有本事?这也叫情报准确?

守在机场门口杀人,知不知道是和谁学的?

老师是蒋光头,学的是在公开场所枪杀李公朴、闻一多。

苏莱马尼的血流干了,但是什叶派的事业再上一个台阶。

以血祭旗,美国在中东混了那么多年,都搞不清伊斯兰的逻辑。

别的不说了,在情报战线上,中情局给圣城旅提鞋都不配。



这个话题是一定要继续往下说的,有人坚定地地认为苏莱马尼的死和圣城旅没关系。

前文中的结论

别的不说了,在情报战线上,中情局给圣城旅提鞋都不配。

深深地伤害某些人的心,那破裂的声音,隔着网线我都听得到。

苏莱马尼--圣城旅--中情局,是互不相干的,是一个脑洞?

只要稍微有点关心中东局势的人,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苏莱马尼被称为中东情报界的“007”他本人也长得很帅,非常像肖恩康纳利。

圣城旅在中东地区威名赫赫,旗下1万2千人个个都是情报高手。

圣城旅的创始人和最高领导就是苏莱马尼。

圣城旅根植于中东大地,各方面的关系非常好,情报资源根深叶茂。

特别是近几年,中情局在圣城旅手下多次吃瘪,早就有除掉圣城旅的心,无奈做不到,因为中情局根本就不知道谁是真正的圣城旅战士。只好将矛头对准苏莱马尼。

苏莱马尼虽然是圣城旅的将领,但是他本人又不特工,他是正经的少将,伊朗国字号人物,本身也有外交任务,他只身前往巴格达机场,那本身就是美军的地盘,哪有在自己地盘上杀害一个国家领导人的道理?比如中国代表团去华盛顿,美国应该保护代表团的安全才对。无论如何干不出暗杀这样的事情出来。

苏莱马尼去伊拉克是去见伊拉克的一个民兵组织的领导人穆罕迪斯,这个民兵组织“人民动员”是伊拉克合法武装,是伊拉克军事力量的一部分。两人坐一辆车离开,美国有什么理由这样干?

苏莱马尼在死之前,对于中情局的认识大概也和各位差不多,觉得中情局还是有几分本事,不至于如此下作。

要是苏莱马尼去黎巴嫩被暗杀,那还可以说有各方势力纠缠,自己保护工作没做到位,但是在美军的地盘被美军暗杀,这只能说明美军以及中情局恼羞成怒,不择手段。

过往的事情就不说了,就在近几年,圣城旅就一直压着中情局搞,战功彪炳。

Isis和美国的关系大家都知道吧?Isis是头号的恐怖组织,偏偏美国和这个组织就撇不清关系。每次Isis败像一露,美军就干涉,美国政府就叫停战斗,甚至于帮着Isis轰炸叙利亚伊朗联军。美国就希望Isis把中东搅个天翻地覆,这个地方永无宁日才好。

然而圣城旅厉害,想方设法获取情报,每一次针对Isis的精确打击,都有圣城旅提供的大量情报作为依据。

Isis的覆灭,也可以说是中情局在情报战线的失败,没办法给Isis提供情报保护。

情报战线无非是渗透与反渗透,真假情报掺沙子,刺杀情报人员,破坏对方的情报网络。然而中情局都没有做到,直至眼看着Isis灭亡。

Isis失败到什么地步?在中东地区都无法隐藏,只能逃离中东地区。所有藏在中东地区的Isis残余,都被圣城旅找出来,然后干掉。

就在去年,胡塞武装炸毁了阿美石油的大型炼油厂,计划之完美,战果之辉煌,中情局啥都不知道。至始至终都被蒙在鼓里。

接下来,胡塞武装震惊四方,一口气吃掉了沙特7个旅,全歼。缴获的美式装备绵延数里。站在胡塞武装背后的,就是圣城旅。如此大的军事行动,中情局一点消息都没有。要包围沙特数万部队,这是多大的一个包围圈,组织动员力量有多少?中情局但凡有一点消息,都不会让沙特部队去钻这个包围圈。

什么叫丢脸,这就叫丢脸。这个情报工作成效,就让人想到了国民党的保密局。

苏莱马尼的大意就是一个正常人的思维,美军断然不会在自己地盘乱来,没有这样干的道理。

偏偏苏莱马尼和穆罕迪斯都是干掉Isis的功臣,美国把他俩一起杀掉,就不怕被人说是为Isis复仇吗?美国给恐怖组织复仇?这算什么逻辑?这是在给敌人张目,是以天下为敌。和恐怖分子站到了同一条战线。

所以现在美国也慌了神,这种指责铺天盖地,然后就开始推锅,说是特朗普绕开国会,自己下的令。还要限制特朗普的相关权利。这是在开玩笑,美国总统就是三军总司令,部队的军事行动具体是怎么展开的,谁说的清楚?美军司令部的运作只有美军自己清楚。敢做就敢当,美国总统的行动不代表美国,代表谁?坐上那个位置,把私人和职务分开,这是滑天下之大稽。

联合国有五个常任理事国,谁是恐怖分子不是哪一家说了算的。美国说谁是恐怖分子,谁就是恐怖分子,这不就是个口袋罪吗?那还要联合国干什么用?

在公开场所搞暗杀就是下作。

中情局破坏不了圣城旅的组织网络,只能在自己的地盘暗杀圣城旅的领导人泄愤,这有什么用?圣城旅的干部多得是,马上就可以顶替苏莱马尼的位置。活跃在各条情报战线的圣城旅战士才是中情局的梦魇,而中情局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网络上给美国唱赞歌的人,大多数都是信奉美国的灯塔照四方,美军是正义之师,是为了解放全人类。结果灯塔搞暗杀,罗织口袋罪,视人命为草芥。

有的人臊眉耷眼,不说话了。有的人就气啊,开始胡说八道。

民主与法治,免除死刑,不放过一个坏人,不冤枉一个好人。当年的辛普森案,搞了好久?美国人特别重视人权,疑罪从无。这个喇叭天天吹,耳朵都听出茧子了。

结果重视人权、民主和法制的美国在别国地盘搞暗杀。杀完了就说是特朗普命令的,和美国无关。有这么切割的吗?

美国人是人,别国人民就用无人机导弹招呼。然后说:“我们是灯塔,是讲人权、民主和法制的。”


有一个非常广泛的流言,叫做是“苏莱马尼被联合国禁足”也就是联合国禁止苏莱马尼到别的国家去。各位可以用“苏莱马尼被联合国禁足”为关键词搜索,看看是什么结论。你搜一下,答案很清楚。

苏莱马尼可不可以进入伊拉克难道不是伊拉克政府说了算吗?苏莱马尼踏上的是伊拉克的领土,只要伊拉克政府允许,那就是合法的。当然还有一个情况,那就是伊拉克现政府不是合法的,是不被联合国承认的合法政府,那伊拉克政府说了不算。

请问,现在的伊拉克政府到底是不是合法政府?美国什么时候宣布伊拉克政府是非法组织,其没有在伊拉克境内进行国家管理的权利?

美国只要单方面宣布某人不允许踏上别国领土,只要违反了,就格杀勿论,立即导弹决?

所谓禁足这一说法最多等同于非法入境,就算伊拉克是美国领土,美国可以任意导弹决非法入境人员,那么美墨边境上那么多非法入境人员,怎么没有看见导弹决这种刑罚呢?导弹决什么时候成为了美国的标准刑事处罚方式?这种惨无人道的杀人方式,是怎样通过美国国会的?

导弹决非常不人道,非常残忍,把这样未经审判就处决的方式,归类到中世纪时期,各位有什么意见?


随着局势的进一步变化,事情开始明朗了起来。

伊朗打下来一家乌克兰的民航飞机,美国没说啥。

按照常理,美国应该扯起喉咙要给兄弟盟邦乌克兰讨回公道,而且里面还死了加拿大人。

这些加拿大人都是伊朗裔加拿大人,加拿大总理都说了:“我们要给加拿大同胞默哀,一定要伊朗给个说法。”

伊朗去加拿大移民的人还不少,大约有21万人。

这是美国开战的绝佳机会,但是尊敬的特朗普先生觉得这不重要,决定算了。

美国暗杀伊朗高官,已经占了大便宜,借这个台阶,要往后退。

伊朗的反应,和我前面以及其他回答的预测一致,要借这个坡下驴。

承认打飞机、赔偿、问责。从新遵守伊核协议,打了几炮,炸了美国几架直升机,美国也事先麻利儿地把人先撤了。

伊朗死了一个高层,但是前所未有地攻击了美军基地。

美军说没死人,算了。

双方都在借苏莱马尼的人头。

死一人换取和平,哪怕是暂时的,把这个局面先稳住,对于中东来说,都是幸事。

我们当中有些人还在莫名其妙地恨伊朗。

伊朗这个脸皮就是做中东大国的料。有伊朗在中东牵制住美国,不算好事吗?

稳住美国,既不大打,也不罢手,把美国定在那里,这是最好的局面。

试想一下,大打起来,我们的能源供应立马出问题,中东的局面就会出现大的变化。

而这个节奏,美国是可以掌握的,伊朗只有抵抗之力,而无反手之力。

形势对美国有利,美国就进攻;反之,美国退守伊拉克,又可以和伊朗媾和。

周边情况的起伏越大,我们的形势就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没有主动权,则处处被动。

美国如果真的退出伊朗,那么美国的全部注意力在哪里?

想想都知道。

伊朗能牵制多少算多少。

为什么有人鼓动恨伊朗?帮美国人说话?

那是希望老百姓反对一些不该反对的事情,朋友们。

会用简体字的不都是自己人,这里面的阴谋诡计,还是奉劝大家不要上当。

你管他是红的还是绿的,帮得上忙就好。

user avatar

分化伊朗

干掉极端派,给“开明派”留出路

从内部瓦解伊朗威胁

你没看到伊朗已经有人开始散步了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特朗普对伊朗的态度转变,确实是观察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有趣角度。要理解这种转变,需要结合当时地缘政治的复杂性、特朗普的个人执政风格以及国内外的各种影响因素。与其说是“画风突变”,不如说是他在一系列考量下,策略性地调整了对外沟通的方式和信息。背景:从对抗到示好首先,我们回顾一下特朗普政府早期对伊朗的政策.............
  • 回答
    克里姆特那幅画“这样”的背后,藏着一个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也藏着艺术家本人对生命、欲望和死亡的深刻思考。要理解他为何如此“画”,我们需要一点点回到那个时代,看看是什么样的土壤孕育了他。想象一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维也纳。那可不是一个沉闷死板的城市,而是欧洲文化艺术的心脏地带。新艺术运动(Art .............
  • 回答
    在霍格沃茨的魔法世界里,死亡并非总是终结,生命也有着多种奇妙的延续方式。我们经常在古老的城堡中见到那些飘忽的身影——幽灵,或者凝视着墙上那些似乎拥有生命的肖像。而更多的时候,我们目睹的是那些活生生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是经历生死,最终也化作了历史长河中的一道道印记,永远地离开了。这背后,是魔法对生.............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尼尔机械纪元和只狼之所以能在画面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即便它们在开放世界规模或者内容量上可能不如一些西方大作那么“庞大”,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聊聊:一、 精致的美术风格与艺术指导:决定第一观感和氛围的关键 非写实写意,而是“高级”的写实: 很多时候,我们感觉游戏画面好.............
  • 回答
    你观察得非常仔细!那些在特诺奇蒂特兰(Tenochtitlan)统治者,也就是阿兹特克(Aztec)君主画像中经常出现的、有点像口哨或乐器一样的东西,其实是他们权力和象征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背后承载着复杂的文化含义。首先,要明确一点,它们并非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口哨”。它们更准确的描述可能是“号筒.............
  • 回答
    在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任期内,他下令暗杀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这一事件在国内外都引发了巨大的争议。然而,在这一事件发生后的短期内,美国国内对于特朗普的支持率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并且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上升是短暂且复杂的,并非所有人都因此.............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之所以如此执着于连任美国总统,其背后原因复杂且多层面,绝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这背后既有他个人的雄心与政治理念,也与他执政期间的经历、对美国政治格局的理解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规划息息相关。首先,我们必须看到特朗普本人强烈的个人主义和对权力的渴望。作为一名商人出身的总统,特朗普习惯于在自己的领.............
  • 回答
    特朗普政府将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是一项具有争议的决定,背后有其特定的经济和政治考量。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立场和“美国优先”原则这是最核心的背景。特朗普上任以来,一直奉行“美国优先”的贸易政策,其核心目标是减少美国贸易逆差,保护美国本土产业和就业。他.............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趣,也涉及到一些普遍的现象和误解。特朗普先生的眼圈“白色”以及我们“黑色”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他在公众场合的形象,尤其是他使用的一些美妆产品。让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1. 特朗普眼圈“白色”的原因:特朗普先生公开场合的形象通常是通过化妆来塑造的。他经常被观察到在眼部周围有明显的.............
  • 回答
    特朗普政府在非法移民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在美国国内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甚至招致了大量民众的反对。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美国社会在这件事上的复杂心态,以及对特朗普政府做法的不同解读。首先,非法移民本身确实是违反美国法律的行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无论是偷越边境进入美国,还是通过欺诈手段获取签证.............
  • 回答
    特朗普先生的头发从深棕色变成标志性的浅色、接近白色的外观,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一夜之间”,而是一个逐渐演变、经过多年积累的变化。事实上,很多公众人物的形象都会随着年龄、生活压力、甚至个人选择而发生视觉上的改变,特朗普的头发颜色也不例外。要理解这个变化,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1. 自然衰老与发色.............
  • 回答
    特朗普支持率回升的现象,背后其实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能够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宏观的政治环境、经济状况,到微观的选民心理和具体事件,层层剖析。首先,从宏观政治环境来看,当前美国社会正经历着一个高度两极分化的时期。无论支持还是反对特朗普的群体,其情感投入都相当深厚。在这个.............
  • 回答
    关于特朗普总统出访时为何常带伊万卡及其丈夫,以及梅拉尼娅对此的看法,这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并且牵涉到很多层面的解读。要详细地聊这个,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特朗普为何喜欢带伊万卡和库什纳?首先,从特朗普总统本人来说,他一直以来都非常信任自己的家人,尤其是他的大女儿伊万卡。伊万卡不仅仅是他的女.............
  • 回答
    关于特朗普总统在新冠疫情期间的表现,确实存在许多批评的声音,认为他似乎对疫情的严重性漠不关心。这种观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他一系列公开表态、政策决策以及应对方式。下面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其中的一些关键点,力求还原当时的情境和可能存在的解读:首先,从特朗普总统的早期表态来看,很多人认为他淡化了疫情的威.............
  • 回答
    理解唐纳德·特朗普的动机和行为,确实需要深入剖析他的个人背景、政治理念、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为什么”,而是由多重因素交织而成,其影响之深远,至今仍在持续发酵。1. 他是谁:一个房地产大亨的自我投射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特朗普的“品牌”和他的总统任期是紧密相连的。在他踏入政坛之前,他.............
  • 回答
    特朗普在国内支持率的“不降反升”现象,并非一个简单的统计数字变化,而是由一系列复杂且相互交织的因素驱动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支持者群体、政治策略以及当前美国社会和政治环境的特点。核心支持群体的稳固与凝聚首先,特朗普拥有一个极其核心且忠诚的支持者群体。这部分选民,往往对传统政治精英抱有深.............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这位以直率和不按常理出牌著称的商人出身的政治家,关于中国,他的“怼”已经不是新闻,而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鲜明标签。即便是在卸任总统之后,他对中国的批评和立场也从未真正冷却。所以,与其说“为什么特朗普还没怼中国”,不如说“特朗普在以他的方式持续‘怼’中国”。他“怼”的方式,其实是多维度.............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理解2016年美国大选的关键之一。首先,我们得明白,美国主流媒体的“支持”和“不支持”有很多层面。它不一定是那种明确喊出“我支持希拉里”的口号,更多的是体现在报道的侧重点、报道的语气、新闻的选择以及对两位候选人言行的解读上。当时,你可以看到很多媒体都在持续关注特朗.............
  • 回答
    要深入探讨为什么有人会认为唐纳德·特朗普的净资产可能不如他公开宣称的那么多,或者为什么外界对其财富的评估存在争议,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理解净资产估值的复杂性。首先,我们要明白“净资产”是什么。简单来说,净资产是个人拥有的所有资产(包括房地产、股票、债券、现金、艺术品、汽车等等)的总价值,减.............
  • 回答
    特朗普时期和拜登时期推出的财政刺激计划在推高美债收益率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到经济环境、市场预期、央行政策以及刺激计划本身的性质。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这些表层信息,看看经济肌理深处的变化。首先,我们得明白,美债收益率不仅仅是政府发债的简单结果,它更是市场对未来通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