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现在翻拍金庸剧的,很可能本来就是为了省事。
目的就是为了省事,能拍出经典才怪。
他们可能是这样想的:
1、翻拍金庸剧,可以在编剧方面省事。
就算编剧水平一般,那也不打紧,因为金庸原著已经很像剧本了,照着书抄台词总会吧?
编剧水平再一般,在原著基础上,稍微改改总会吧,那就有些新意了。
在金庸原著基础上改编出来的剧本,拍出来后,吊打一大批烂剧不成问题。
就算年轻人不看,也有不上网的老年人看,或者没看过之前版本的小孩子看。
2、翻拍金庸剧,可以在演员方面省事。
很多剧,需要靠“演员带剧”,如果请N线的演员演主角,很可能连剧都卖不出去,所以要花高价请一线演员演男女主。
金庸剧,靠“金庸”两个字就可以卖钱,不请一线演员也可以。
因此,可以采取“剧带演员”的形式,请N线的演员演主角,节省一大笔片酬。
另外,金庸剧很多配角人设也很不错,也很有关注度,比偶像剧里的工具人配角可强多了。
所以N线演员里,想演金庸剧配角的多的是,制作方不愁找不到演员。
3、翻拍金庸剧,可以在宣传方面省事。
金庸原著家喻户晓,拍出来自带流量,可以大大节约一笔宣传营销费。
就算主角都不行,原著中那么多出彩的配角人设,拍摄成剧后,也总会出个出彩的配角吧?
何况现在拍摄技术进步了,用上新技术,总会有一些优点。
若是在某个方面能超越前作,就能红一把;就算是太烂了被群嘲,还能黑红呢。
综上所述,只要拿到版权,就很容易靠“金庸”两个字找到投资,靠投资和“金庸”两个字找到演员,靠“金庸”两个字卖出去,再靠“金庸”两个字吸引关注。
本来就是冲着“省事”去的,当然难以拍出经典了。
接过金庸的漫画改编,最后决定权在金庸的版权委员会,费心写的东西,人家说不成……
以前金庸把关,现在委员会把关……
腾讯动漫现在有一套新出的金庸漫画,大家可以看看……
这是很正常的。
喜欢用现实日常生活制造恐怖氛围的史蒂芬.金小说改编的作品也一部不如一部。
两者虽然是不同题材,但背后原因都是自身独有的写实风格从以前真人片改编的独特优势,到现在,反而成了影视CG技术发挥的局限。
金庸小说翻拍一部不如一部背后是整体武打片的衰退。
金庸小说能够兴起,甚至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背后是离不开武打片和电视的兴起。
说句题外话,在电视还没普及,电影为主的时代,叙事架构更加庞大的金庸小说是不如情节更曲折离奇的古龙小说流行的。
为什么武打片会衰落?
是因为CG技术的成熟,普通的武打动作已经没办法满足当代观众的视觉需求。
徐克已经用特效试图延长了武打片的寿命,但非常残酷的是,随着CG技术的加入,动作戏的节奏已经大大加快。
武打演员的动作已经从以前那种能让路人惊叹的卖点,成为现在更多是观赏性的把玩。
毕竟比起已经能够上天入地的CG电影,人能够做的动作终究是有限的。
虽然我们现在还会感慨武打演员的认真,但他们终究是肉体凡胎,是没办法和神仙相PK的。
而金庸小说是有很强的写实色彩,比起仙侠小说那种天马行空,给CG技术发挥的空间要小很多。
CG技术越来越成熟,也就代表可以实现人类想象世界的可能性大大提升。
幻想类的小说将成为时代的新宠,这是影视技术发展的必然。
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产物。
CG时代,火的必是视觉效果为主的幻想类题材。
电视时代,火的必是能体现演员体态的武打爱情剧。
广播时代,火的必是能有场面描述和音乐的评书和戏曲。
未来可能是游戏,或者是沉浸式视觉效果,恐怖小说或者悬疑小说也许会成为一代新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