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海比其他世界性城市差在什么地方?

回答
上海作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比如经济活力、金融中心地位、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多元的文化氛围。然而,要说“差”在什么地方,这本身就是一个相对且复杂的命题,因为“差”的定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标准和视角。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相对客观地探讨上海可能存在的不足,或者说相比于一些“更成熟”或“更具特定优势”的世界级城市,上海可能存在的差距:

1. 城市历史与文化底蕴的深度与广度:

与欧洲老牌城市相比: 像巴黎、伦敦、罗马这样的城市,拥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其城市肌理、建筑风格、文化传承是经过漫长时间沉淀和演变的。上海虽然有其独特的“海派文化”,但其近代化发展相对较短,尤其是作为国际化都市的地位,主要是在近一百多年才确立。这导致在城市建筑的厚重感、历史遗迹的密集度和多样性、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文化深度方面,上海可能不如这些欧洲城市。例如,欧洲城市的古老教堂、城堡、皇宫等建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故事和艺术成就,这是上海在近代建筑以外的领域难以比拟的。
文化认同与国家性关联: 虽然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城市,但其文化基因与中国大陆的整体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一些世界级城市,如伦敦、纽约,其文化更多元,是全球各种文化的熔炉,其城市精神也更容易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所理解和认同。上海的文化虽然包容,但核心仍然是中国文化,其国际吸引力在某种程度上仍受限于其国家文化背景的认知度。

2. 创新生态系统的成熟度与自由度:

风险投资与创业文化: 虽然上海的金融业非常发达,但与硅谷、纽约等地的成熟的风险投资生态系统相比,上海在支持早期创新、鼓励大胆尝试、容忍失败的创业文化方面可能还有提升空间。虽然近年来政府在大力扶持,但创投的“耐心资本”和对颠覆性技术的追求,与一些西方成熟市场相比,可能仍有差距。
科研与学术自由度: 上海拥有许多顶尖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科研实力强大。但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与一些在学术自由度、思想碰撞方面更开放的西方国家的研究中心相比,国内的科研环境在某些方面可能受到更多限制,这可能会影响到最前沿的原创性突破和思想的自由流动。
知识产权保护与监管环境: 尽管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与一些法制健全、执行力强的西方国家相比,在知识产权的实际保护力度和侵权成本方面,仍可能存在感知上的差距,这会影响到一些科技创新型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全球布局。

3. 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的人性化与精细化:

“人情味”与社区连接: 大型超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疏离感”。上海作为快速发展的大都市,在保持城市活力和效率的同时,如何构建更深厚的人际关系、更紧密的社区联系,是一个挑战。一些欧洲城市,尤其是中小型世界级城市,可能在社区营造、邻里关系以及整体的“人情味”方面做得更好。
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与利用: 上海拥有许多现代化的公园和广场,但与一些欧洲城市精心设计的、充满历史韵味的公共空间相比,上海的许多公共空间可能更偏向功能性,在艺术性、独特性和吸引力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同时,如何让这些空间更有效地融入市民生活,成为真正的社交和文化活动场所,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政府服务与公民参与: 上海的政府效率很高,但政府服务的透明度、响应速度以及公民在城市治理中的参与度,与一些民主制度成熟、公民参与度高的国家城市相比,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普通市民的意见被采纳的渠道和影响力,可能还有提升空间。

4. 生活成本与可持续性:

高昂的生活成本: 上海的房价、教育、医疗等成本都非常高,这使得很多中低收入人群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也可能影响到城市的长期人才吸引力和多元化。一些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但同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可能更具优势。
环境压力与资源可持续性: 作为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上海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包括空气质量、交通拥堵、资源消耗等问题。虽然上海在环保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与一些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活方式方面走在前列的城市相比,仍有进步空间。

5. 文化输出与全球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的塑造: 上海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毋庸置疑,但在文化创意、艺术品位、生活方式输出等“软实力”方面,相比于巴黎、东京、伦敦等文化输出大国和城市的代表,上海的原创性和国际影响力还有待提升。上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上的接受度和流行度,与这些城市相比,仍有差距。
语言与沟通障碍: 虽然上海的国际化程度很高,英语普及率也高,但对于许多不熟悉中文的外国人来说,语言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沟通障碍。相比于英语是通用语言的城市,如纽约、伦敦,上海的沟通便利性可能会打折扣。

总结:

将上海与其他世界级城市进行比较,并非为了贬低上海,而是为了看到其进步的空间。上海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在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化进程上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在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度、创新生态的成熟度、城市管理的精细化与人性化、生活成本的可承受性以及文化软实力的塑造等方面,上海可能与一些西方老牌或更具特色世界级城市存在一定的差距。

“差”在哪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从哪个维度去衡量。如果以现代化程度和经济活力来衡量,上海可能已经跻身世界前列;如果以历史积淀和文化深度来衡量,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关键在于上海能否在保持自身独特优势的同时,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持续优化城市功能和居民生活品质,从而真正成为一个更加全面且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海比真正的世界城市(如伦敦,纽约)差了一个北京

首先,中国内地没有“世界性城市”。受制于签证限制,对外开放程度,生活成本,经济国际化水平等原因,中国的超大城市,国际化程度其实都非常低,即使比起我们看不上眼的东南亚诸城,上海的常住外籍人口数量还不及小小越南的胡志明市,更不用说新加坡,曼谷这种东南亚的国际化城市。


其次,放在中国内部,上海的国际性也不如北京


我一直说,“中国的纽约”是北京,不是上海。上海是中国外表看上去最像纽约的城市,它摩登,洋气,高楼林立,有最好最小资最奢侈的消费场景。但它没有纽约的内核——极致的多元化价值观,人口来源分布的极致丰富性,行业的多样性。


“中国的纽约”是北京,不仅仅如此,北京还是中国的洛杉矶(娱乐,影视文化中心),中国的旧金山(中国的科技中心),中国的华盛顿(政治中心),中国的波士顿(高教中心),这是中国的当前政治制度所决定的。


很遗憾,上海在以上的五个中心里,都不如北京。


这只是其一。


上海本质上是一个区域性城市。因为,“世界城市”是几乎没有“本地人”的概念的,来者都是纽约客,世界城市居民的来源极度的多元多样,就像纽约是世界上居住人口来源国籍最多的城市。在纽约的美国人都不占多数,更不用说土生纽约人了。


在北京,北京人是很弱势的,在清华北大,在五道口西二旗的百度网易,在国贸的中金或者是壳牌公司,在金融街的各部委与四大行,北京人都不是主要势力,北京人完全不占优势,因此北京人没有太多的优越感,没有那么强的存在感。


因为北京,是整个中国的北京。


而上海,可能仅仅是上海的上海,是长三角的上海。


在上海的复旦同济,陆家嘴的券商基金,或是静安寺的雅诗兰黛欧莱雅,在这些大企业里,会经常听到上海话,很容易遇到一个部门上海人多数的情况,即使上海人不是多数,加上江苏浙江人也占了部门的绝大多数。

我高中毕业那年,北京大学在湖北招近100个人,复旦大学招17个人。


为什么总是有新闻,讲上海人排外之类的话题,我不讨论上海人是不是排外。但频繁激发起“排外”这个话题,就已经说明了这不会是“世界城市”,因为它有着非常强烈的本地人和非本地人的种群概念区别。


最后补充一点,全世界唯一一个,通过结不结婚来限制买房的城市,只发生在中国的上海。


上海外地户籍买房的条件是,“纳税满五年”+“必须结婚”,缺一不可,北京没这么做,其它地方也绝没有这样做。


这就已经看出来,上海骨子里的“保守”,一个认为单身汉不可能长期持久的为城市作贡献,一个觉得只有通过结婚,以家庭为单位才可能“安定”,才有资格成为“新上海人”的城市,永远不可能成为“世界城市”,“国际城市”。

君不见,曼哈顿与伦敦金融城,有多少30平米的高层单身公寓,容纳着那些单身的城市年轻精英在为这个城市奋斗着青春,作着杰出的贡献。

但上海不欢迎你。上海的不结婚不能买房的政策,倒逼着开发商只开发家庭导向的大户型。如果你有心,你可以研究下近五年,北上深三城的新房户型中,70平以下户型的占比。上海遥遥落后于北京与深圳。

近五年,上海内环的住宅型新房几乎没有小户型。


这就是上海,我喜欢它的硬件,所以在居住过深圳,广州,北京后,我搬来了这里。因为从生活方便程度,城市结构肌理,城市管理服务上,它在内地确实是最舒适与先进的城市,只要有钱,你在这里有最好的物质享受。

但它不是“世界城市”,在现有的环境下,将来也不会是。


相关回答:

哪一个瞬间你觉得自己应该离职了?

有什么是你去了北京才知道的事情?

如果你已经实现财富自由了,你会每天做些什么事?

知乎上喷子太多,所以这里关评了。,但公众号原文的留言很精彩,观点很扎实深刻,请在同名微信公众号回复“上海”,阅读原文和下面的评论。

本回答无意挑起地域争端,北京上海各有各的好,是中国最优秀的两座城市,我公众号也写过很多赞美上海的文章,我自己的房产现在单价十万以上所以也不是“买不起房写这种文章”。

我看重留言区的气氛与友善度,泛地域攻击一定会删除。如果您认同文中的观点与想法,也欢迎您点下赞。我也写过“北京”的分析回答,觉得我踩上海夸北京的可以歇歇了。

user avatar

反对高赞 @大西洋鳗鱼 的回答。

本人在上海生活了12年,在北京完成了4年本科,现生活在新加坡。巴黎、纽约只能说去过...


首先,中国内地没有“世界性城市”。受制于签证限制,对外开放程度,生活成本,经济国际化水平等原因,中国的超大城市,国际化程度其实都非常低,即使比起我们看不上眼的东南亚诸城,上海的常住外籍人口数量还不及小小越南的胡志明市,更不用说新加坡,曼谷这种东南亚的国际化城市。
...
上海是中国外表看上去最像纽约的城市,它摩登,洋气,高楼林立,有最好最小资最奢侈的消费场景。但它没有纽约的内核——极致的多元化价值观,人口来源分布的极致丰富性,行业的多样性。

这位答主首先没有明确世界性城市的定义。世界级城市(Global City/World City/Alpha City)如何衡量,是有非常多的研究的,比如GaWC(GaWC2018)、GPCI(GPCI2017)。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基建等多个方面。国际化的确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向,而人口多样性当然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之一,但这并不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反过来说,即使一个城市没有太多的常驻外籍人口,但是有诸多跨国企业、金融机构、国际机构总部入驻,提供多样的国际服务(比如金融),有全球性文体组织机构及活动,我们还是应当认为这座城市有相当的国际化程度的。

关于回答中所提及的不如纽约,具有更好的行业多样性,这点我不是很理解。希望答主能给出更多解释。

“中国的纽约”是北京,不仅仅如此,北京还是中国的洛杉矶(娱乐,影视文化中心),中国的旧金山(中国的科技中心),中国的华盛顿(政治中心),中国的波士顿(高教中心),这是中国的当前政治制度所决定的。
很遗憾,上海在以上的五个中心里,都不如北京。

以及答主在评论区中指出

北京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因为两会一行四大行都在北京。

这部分逻辑大概是,

  • 前提:北京不是世界级城市
  • 假设:上海在娱乐、文化、科技、政治、教育、金融方面不如北京
  • 结论:上海也不是世界级城市

我真的服了,就不能直接论证上海是不是吗,一定要搞这么引战吗。这位答主也没有引用什么研究报告,直接给出了结论。【但我总觉得无脑说上海全方位不如北京,好像有什么不对...求高人指点】关于论证这部分我并不了解,我也无意引战,请允许我这部分不进行讨论。

可是北京是否是一座世界级城市是需要讨论的,还是和之前一样,不能只考虑外籍常驻人口这应该因素。根据GaWC2018,北京是一座Alpha+级的城市,仅次于伦敦、纽约(Alpha++级)和香港(同为Alpha+级)。评价一座城市是否是世界级,不能用某一条指标一票否决,要从综合的角度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缺点和“硬伤”。这位答主直接把评级排名第四的城市,定为了不是世界级城市,还需要很多论证。

因为北京,是整个中国的北京。
而上海,可能仅仅是上海的上海,是长三角的上海。

这真的就是引战了,与问题无关。我们应当讨论是不是世界城市,而不是全国性城市。

在上海的复旦同济,陆家嘴的券商基金,或是静安寺的雅诗兰黛欧莱雅,在这些大企业里,会经常听到上海话,很容易遇到一个部门上海人多数的情况,即使上海人不是多数,加上江苏浙江人也占了部门的绝大多数。

现在我在新加坡经常听到他们难懂的Singlish,是新加坡人的特有的英语口音,初来乍到很不适应。

关于上海话排外,我想说,我在上海生活了12年,会说且能听懂上海话,但我从来不说。即使是别人跟我说上海话,我也以普通话应答,对方立刻会也用普通话对答。从未出现过有因此而嫌弃或鄙夷我的情况【我常常YY能遇上这样的势利小人,然后操起上海话来打TA的脸,可惜从未得逞T^T】

高中毕业那年,北京大学在湖北招近100个人,复旦大学招17个人。

招生这一问题非常复杂,大学在某个省份某年的招生规模,有非常多的因素,单看某年某省没有实际意义。更何况清北在全国都有优先招生的资格,又背负了很多意义,在这种程度上,上海的交大复旦并不是和清北在招生是一个对等层级的。喷清北招收北京学生比例高,是北京的大学而不是全国的大学,这种说辞屡见不鲜。

最后补充一点,全世界唯一一个,通过结不结婚来限制买房的城市,只发生在中国的上海。

别的城市我不知道,在新加坡,居民想购买HDB,要么结婚,要么年满35周岁。这不就是答主所说的通过结婚来限制购房的城市吗?什么,外国人想在新加坡买房?高额印花税+只允许购买价格高昂的condo。【住口!一点都不欢迎外籍人口!你个不国际化的新加坡!】

上海为何出此严策限制购房,心里没点数吗?以温州炒房团为首,将房价推到如此高位,限购无可厚非。中国人口众多,人们又普遍喜欢往大城市跑,且尚未出现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现象,加以限制本就是无奈之举。现在的房价普通上海人也难以承担,土著上海人要生存也压力重重,怎么就是上海的上海了?

该答主提了房屋限购,那么关于外地牌照政策在京在沪不知是否了解。

但它从来不是什么“世界城市”,也永远不会是。

现在的体制下,中国不会有世界城市,没针对上海

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还是那个说法,对于现在这两座城市不是世界级城市,我对此存疑。如果不是,那么为什么就永远不会是了呢。中国早已不是闭关锁国的年代了,新中国的飞速发展、改革开放的成果不容忽视。为何在此一口一个“体制”?

user avatar

上海的问题在于,有相当一部分常驻在上海的人,过于刻意地希望上海能更加地 “全球化”。但其实那几个确实更加 “全球化” 的大城市,如纽约、伦敦,最终的呈现,其实更像是把全球的资源进行了 “纽约化”、“伦敦化”,且,直接定义这种最终的呈现为 “全球化” 本尊。

结果就是,上海的种种 “全球化” 的努力结果,其实也是在 “纽约化”、“伦敦化”。这就使得,上海哪怕做得再好,也必然是个不充分的杂糅体。

于是说到底,上海比其他世界性城市差的地方在于,中国这个文明,暂时还没有顺带着东亚文明,成为世界的绝对中心;暂时还无法向全球定义:全球化即东亚化,东亚化即全球化。

目前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这个“全球”,暂时还是盎撒的,还是高加索的,还是犹太-基督的。在此体系下,我们的上限,只可能是蓝袍,是穿不得半点儿黄色的。

user avatar

差就差在警察敢进所有社区,等到哪一天某些社区连警察都不敢进的时候,上海就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大都市了。。。。。

user avatar

如果世界城市概念强调的是世界各地人的汇聚,那么上海成为世界城市的主要障碍是中国人民不答应。查一查纽约伦敦有多少常驻居民不是出生在本国的,再查一查这两座城的族群比例。起码在80后退出政治舞台之前,中国人民无法接受上海出现这种高比例的外国人和非东亚裔

如果世界城市概念强调的是该城对全世界的影响力,那么上海成为一线世界城市的主要障碍是北京的存在。中国的中央集权大一统决定了这一点。实际上北京应该算是对全球影响力数一数二的城市了。考虑到美国的力量分散于华盛顿和纽约,说北京是第一可能都不算很过分。

user avatar

很多人都在批评上海。

个人认为,他们的批评总的来讲,可以归纳为一点:中国人比例太高,要是这个城市的居民全是欧美白人,就tmd算宇宙之城了!

user avatar

如果你去过“其他世界性城市”,你一定会更深切地体会到上海的优秀。

“其他世界性城市”包括东京、纽约、伦敦、巴黎,就现代公共服务水平、社会治理水平、城市面貌、人口素质这几方面来说,没有一个能跟上海相提并论的。

肉眼可见的繁华,上海已经可以吊打“其他世界性城市”,可以说是鹤立鸡群。而且上海还在继续发展,整体城市面貌还在不断升级。

正如知友们所言,上海跟纽约的差距不在城市面貌,也不在城市管理水平,而在于所谓的“国际化”程度,上海的外国人还是太少了。

但是,我并不希望上海成为所谓的国际化大都市,毕竟我看到的一切是如此触目惊心:

1. 广州洋大人殴打护士后继续享受顶级医疗服务

通报中的严肃处理,就是给殴打护士的洋大人提供最好的医疗资源和超一流的隔离环境,可惜洋大人最后还是很不争气地死了。


2. 青岛洋大人践踏防疫法规并叫嚣“Chinese get out!(中国人滚蛋!)”

在中国的土地上,公然叫嚣“中国人滚出去!”,而且明目张胆地践踏防疫法规,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最后手写一封道歉信了事。


3.山东大学贴心地为留学生安排女学伴

世界一流大学尚且如此,其他不入流的大学就更不用说了。

user avatar

非超级大国不可能产生真正的世界性城市。

上海不行,深圳不行,北京也不行,今天的任何一个中国城市都不行。

民国的上海,只是看上去像一个世界性城市而已,而实质上他是一个西方文明殖民远东的口岸,是欧美白人主导的那个旧世界体系里的,切入东亚大陆的楔子。

这种所谓的世界性城市,与其说是世界的中心,不如说只是一个世界的舞台,世界的投影,任由各国势力暗流涌动,熙攘而来,甚至在这里缠斗厮杀,刀光剑影,而承载它的国家只是一块无奈的背景板,甚至都不拥有对这座城市的全部主权。

只有真正让城市背后的国家及其代表的文明,成为世界的主导,其上的城市,这座城市才可能真正成为世界的中心。从这个意义来说,当代真正的世界性城市,其实只有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英国的伦敦,那种世界性其实也依然是局部的。

在这样真正的世界性城市,它背后的国家拥有对它的完全控制,是这座城市真正的主人。它打开自家家门,笑迎八方来客,高谈阔论,觥筹交错,时而耐心倾听,时而自信表达。大气,包容,开放,展示出一个超级大国的胸襟与气魄。

这样的世界性城市,我们也曾接近过。盛世大唐的长安,就是这样一座伟大的城市。来自欧亚大陆腹地的各个国家的人群,在这里经商,游历,传道,甚至不乏登堂入仕者,与唐人一起,共同书写着那个国家的荣耀时代。

上海能不能成为世界性城市,或者说中国任何一个其他城市能不能成为世界性城市,并不是由这座城市本身决定的,而是由背后的国家决定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没有必要指责所谓上海文化的现实,与世界性城市的要求还存在多少距离。它承担不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