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2019)年央企国企降薪,公务员涨薪?

回答
2019年央企国企降薪与公务员涨薪:一笔复杂的账

2019年,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调整期,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涉及国计民生的政策变动。其中,央企国企的降薪和公务员的涨薪,无疑是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两项看似矛盾的举措,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经济逻辑、社会考量以及对国家发展方向的深刻思考。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发生的背景、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 央企国企降薪:“瘦身健体”的必然选择

要理解央企国企的降薪,首先要认识到这些企业在中国经济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它们是国家经济的“火车头”,肩负着保障国家战略安全、推动产业升级、稳定就业等重要使命。然而,长期以来,一些央企国企也面临着效率不高、包袱沉重、利润率下滑等问题。

“国进民退”的逆转与效率提升的压力: 过去一些时期,为了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国家对央企国企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和扶持。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进民退”的现象也引发了一些关于效率和公平的讨论。进入2019年前后,中央开始强调深化国企改革,提升市场竞争力。降薪,在一定程度上是这种改革思路的体现——通过调整薪酬结构,传递出市场化的信号,激励企业更加注重效益,而非单纯依靠体制内的优势。
企业经营效益下滑与成本控制: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例如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摩擦加剧等,也对部分央企国企的经营带来了挑战,导致部分企业利润下滑。在这种情况下,控制人工成本,尤其是高管和部分高薪岗位的薪酬,成为企业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这也与“降本增效”的中央号召相契合。
薪酬激励机制的改革: 传统的央企国企薪酬体系,可能存在“旱涝保收”的现象,未能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市场原则。降薪,也可能伴随着薪酬激励机制的改革,将薪酬与企业经营业绩、个人贡献更加紧密地挂钩。 对于业绩好的企业和个人,可能仍然能够获得可观的收入,而业绩不佳的则需要承担薪酬下降的压力。这是一种“硬约束”,旨在激发企业内在的活力。
社会公平的考量: 一些声音认为,部分央企国企的高管薪酬与社会平均水平、其他行业竞争性岗位相比,存在过高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收入差距感。降薪,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回应社会关切,试图在央企国企内部建立更加合理的薪酬分配秩序。

二、 公务员涨薪:稳定社会基石的必要之举

与央企国企的降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9年公务员薪酬的调整,在很多人看来是一次“补涨”或“普涨”。这背后的逻辑,更多地与国家治理、社会稳定和人才吸引力有关。

“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落实: 事实上,在2019年之前,中国已经启动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这种机制的设计初衷,是为了保证公务员工资能够随着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的变化而适时调整,避免出现工资“倒挂”现象。 2019年的涨薪,是这一机制的延续和深化,旨在解决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公务员工资增长相对滞后的问题。
物价上涨与生活成本增加: 经济发展的同时,物价也在上涨,居民的生活成本也在增加。如果公务员工资长期不调整,实际购买力就会下降,影响到公务员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涨薪,是为了维持公务员队伍的购买力,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体现了政府对基层公务员的关怀。
吸引和留住人才: 公务员队伍是国家治理的基石,需要吸引一批高素质、有能力的优秀人才加入。如果公务员工资与社会平均水平、甚至与一些非技术性行业岗位相比缺乏吸引力,就难以留住人才,甚至会导致人才流失。适度的涨薪,是为了提升公务员职业的吸引力,保证国家治理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性。
保持公务员队伍的稳定与士气: 公务员承担着繁重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是国家运转的“螺丝钉”。如果其待遇长期得不到保障,容易导致队伍不稳定,影响工作积极性。涨薪,也是对公务员辛勤工作的一种肯定和激励,有助于提升队伍的士气和凝聚力。
制度性调整,而非简单“发钱”: 需要强调的是,公务员涨薪并非“无缘无故”的福利发放,而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进行的制度性调整。 这种调整通常是综合考虑了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增长、物价变动等多种因素,并经过慎重决策。

三、 两者的关系:并非简单的“此消彼长”

将央企国企降薪与公务员涨薪简单地视为“零和博弈”,或者认为国家在“转移矛盾”,未免过于片面。实际上,这两项政策背后有其各自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并且在更宏观的层面,都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目标。

市场化改革与治理体系的优化: 央企国企降薪,是市场化改革的深化,旨在让这些企业更加市场化、效益化。而公务员涨薪,则是治理体系优化的一个侧面,旨在保障国家机器的有效运转。这两者并非互相否定,而是国家在不同领域采取的、服务于整体现代化建设的并行策略。
结构性调整下的资源配置: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结构性调整。一些领域可能需要“挤压”不合理的成本,释放发展活力,而另一些领域则需要加强投入,保障国家核心功能的实现。降薪与涨薪,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在不同领域资源配置的策略性转移。
并非所有央企国企都降薪,并非所有公务员都涨薪: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降薪”和“涨薪”并非绝对的普遍化概念。央企国企内部,效益好的企业和高绩效员工可能依然保持较高的收入水平,而效益不佳的企业和高管则可能面临薪酬调整。同样,公务员的涨薪幅度也会根据不同层级、不同岗位有所差异。

四、 潜在的讨论与思考

尽管这两项政策都有其合理性,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引发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降薪的幅度与方式: 央企国企的降薪幅度是否合理?是否应该一刀切?如何确保降薪不影响到基层员工的正常生活,同时又不削弱企业的活力?
涨薪的幅度和依据: 公务员工资的上涨幅度是否与社会平均水平、其他行业的可比性岗位相匹配?如何进一步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使其更加公开透明?
收入差距与社会公平: 如何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在央企国企、民营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避免产生新的不公平感?
信息公开与公众沟通: 对于这些涉及民生的重要政策调整,政府是否需要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沟通,以减少误解和疑虑,增进社会共识?

结语

2019年央企国企降薪与公务员涨薪,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侧面。它们反映了国家在深化国企改革、提升治理能力、保障民生福祉等方面的多重考量。理解这两项政策,不能只看表面的数字增减,而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经济逻辑、制度设计和社会目标。这是一个持续调整和优化、在平衡中寻求发展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21年10月26日更新。

许多公务员盯着“十几万”的字眼来回复,却没看到我说的公务员工资应该是当地平均工资中等偏上。请全部收入(包括全部公积金)拿不到十万的公务员留言时,说明自己的全年收入和地址,我们来查一查当地人均税前收入是多少,扣完税又是多少。

我不是党员,也不是干部,只是个基层普通员工,但每次作风建设我都会做自我剖析,每次都能发现新问题。

“四风”最最容易办到的,最最容易改正的,是贪污、受贿、公物私用等经济问题。但不少人的整改却仅限于经济问题,我就不评价他们了,呵呵。


这个问题下的回答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我是一直知道公务员脱离群众的。公务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必然是脱离群众的:嘴上说工作是对人民负责,实际上却是对上级负责。

但我没想到的是公务员群体不食人间烟火到这个程度了,拿着税后十几万的收入觉得工资低。他们比较收入必找高端企业顶尖岗位来比,却忘记了公务员的工资只应该是当地平均工资中等偏上。

我说公务员脱离群众是有理由的,就公务员自身来说,谁看得起一线基层岗位?基层岗位都看不起,指望你看得起群众?

另有一个关于税务系统的提问让我印象深刻,里面不少回答旗帜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劝退税务,因为税务很可能要在大厅待很久,大厅本来应该是派遣/临时工干的。这种态度就看的我好笑。

我知道公务员年年说给基层减负,基层觉得年年担子更重。这说明什么?

我是建筑企业的员工,我们公司前几年新boss上台,要给基层减负。他们做的卓有成效:硬性规定总部发的表格每一年比去年少,并且纳入绩效考核。绩效考核不行的总部员工,不给你职位,就弄下去基层待着。我们这里面生产任务不变,但是内耗少了。我们企业能做到减负,公务员做不到,这不就正好说明了公务员脱离群众,高高在上。

因为建筑单位的这种工作性质,所以我很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的工作环境、工作待遇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社会平均待遇、劳工权益。大家普遍加班,那我也免不了加班。大家普遍待遇差,那我的待遇也好不到哪里去。

而公务员呢?考上了,就是人上人,收入丰厚,旱涝保收,群众过的再艰难都对公务员的收入和生活没影响,这想不脱离群众都难。

一个个说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可至今我都没见到过不为业绩为民生主动做事的公务员。

user avatar

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人留言,而且都跑偏到研究我老爷子是什么职位这件事上来了。没你们想的那么邪乎。处级非领导职务而已,不在县委班子里。

巧了,我和我爸都是公务员,我科员,他正处,我一个月到手6000,他到手8000。今年工资的确涨了,涨在去年抗疫,县里申请了一波奖金,雨露均沾,一人2000。

我媳妇和老丈人都在国企,她是普通员工,老丈人也是正处,我媳妇一个月也就7-8000左右,但是年终有个5万的年终奖。我老丈人就不提了,同是处级,工资可不是差着一倍的问题。今年他们的确降工资了,去年疫情影响,今年奖金缩了水,年终奖少发一万。

这么一增一减,我今年全年到手7万4,她13万,我历史性地比她低不到一倍了,喜大普奔。

我认为所有只谈趋势不看数据的观点,都有蹭热点,煽风点火博眼球的小心思。这实在不值得提倡。

现实中,公务员的薪酬体系是刚性极强的,在这个体系中,想要有大幅度的提升和下降,都非常困难,除非是来自中央的决心,并且有配套的文件和财政办法支持。要不然各种商业银行都热衷于推出各种公务员专属小额贷信用贷,就是因为公务员工资变动的风险极低。

而国企,也同样有效益好的,效益差的。比如我们这里的一些轻工业企业,早已经破产重组了,大批国企工人下岗再就业。而一些垄断和民生行业国企,效益很好,自然工资不错。不过,国企和民营企业的区别是,国企的领导是要算政治账的。如果在整体经济形势不好的大环境下,单独某个国企还敢吃独食,那也就离出事不远了。不过,这种降薪其实也是一种态度而已,并不是要伤筋动骨,自废武功。

所以,我媳妇开玩笑说,我们那2000就是从他们的年终奖里扣出来的。其实这话说的也大差不差,毕竟大政府加国有制,这就是我们国家的体制设计,理解了这一点,我想大家对这个问题也就了然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