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很赞同温酒的观点:
婚姻是找一个无限责任制公司的合伙人,而大多数期待的是找一个天使投资。
最近在阅读一本书,武志红老师的《中国式的情与爱》,其中有这样一段,揭示了离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对很多人来说,结婚的原因只是由于自己心里有太多来自原生家庭的“不满足”和对现实利益的“不安全”, 自己在心理上还是个需索无度的“孩子”,于是婚姻便成了“父母”,结婚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来要”,而不是“来给”的。
我们放大了幼童时期未能被满足的自恋的需要,走进一段婚姻里,期待被对方看重、被对方拯救、被对方成全、被对方给予,而不是重视自己在经营关系上能做的努力
婚姻里的种种不可爱,是因为初心不是出于“我爱你”,而是来自“你给我”——不是婚姻有错,是“巨婴”们向婚姻要的太多了!
因此,看上去两人养着小孩子,过着小日子,其实是结了一个“假”的婚,只有相互抱怨,不肯成长和推卸责任,没有彼此支持,赞赏和亲密,
那些对婚姻的失望,其实是对自己的失望。
一直以来,宏桑都坚持一个观点:爱不仅仅是一种意愿,更是一种能力。
在中国家庭中,始终都缺少关于爱的教育,在我成长那个年代,很多同龄人在情感中的经历是这样的:
在高中乃至大学时代,被父母耳提面命”不许早恋“,在迈入社会短短几年后,又被父母像着急配种一样推向婚姻。
可是好的感情,从来都不是遇见一个所谓”对的人“,而是遇见在感情中”对的自己“,
那个坦荡的自己,赤诚的自己,那个懂得如何表达和聆听的自己,那个知道自身在爱中优劣的自己,那个清楚想要什么的自己。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愿意为之努力,而把婚姻当作摆脱现状困境的阶梯,只能让自己坠入失望。
从来就没有命中注定的伴侣,我们这么相爱,是努力的结果啊。
2.
我曾经参加一场婚礼,在典礼的中间,主持人为了打趣,问了新娘子这样一个问题:你来说说,新郎有什么优点,为啥要嫁给他。
新娘接过话筒不假思索地说,”因为他老实,知道疼人,我妈说嫁给这样的男人准没错。“
全场掌声雷动。
或许很多人觉得这没什么,甚至自己择偶也参考了这样的标准,
只是现场的来宾一直讨论和称赞的是,新郎和新娘的工作是多么体面,双方的家境多吗优渥,
好像很少有人关心,这两个年轻人,因为什么相爱。
如果完美婚姻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实用主义的结合,
那么或许我们得考虑:婚姻真的是一个必需品吗?
最后分享一个多年前的段子:
一个中国小伙子和一个美国小伙子谈论婚姻。
中国小伙说:“你们美国人真随便,一谈恋爱就上床!”
美国小伙答:“你们中国人才随便呢,一上床就结婚!”
最后给出这本《中国式的情与爱》购买链接,
或许这本书能让你用一种更理性的视角,看到婚姻真实的样子。
以上。
我是宏桑,一个心理咨询师。
同名公众号:宏桑(hongsang1989),欢迎关注。
2020/10/28更新
刚刚查询民政部2019年公报,数据有所改变,因为笔记本不在身边,所以就不改图表了。
2019年我国办理结婚登记927.3万对,比上年下降8.5%,离婚登记470.1万对,比上年增长5.4%。
根据公开数据计算,2019年离结比为50.70%又创历史新高,首次达到50%。
更新,把两条重要的数据放到了前面
2018年离结比已经高达44%!
2019年结婚数12年来首次降到1000万对以下
刚好做了一份1987-2018年的统计,给大家看下具体数据。(更新下,有知友评论2019年数据只是民政部初步发布的数据,一般正式公报出来后,离婚数据大多数都会提升,应该有诉讼类离婚可能还未统计,所以等2019年报公报我再更新下,这只是一份数据,只给大家看做了几张表,让大家看的更直观些,另外讨论结婚率和离婚率的计算方式的,感觉结果跟大家心里固有印象可能不同,大家不必要深究公式的正确性与否,离结比这个数据是我添加的,可能更能符合大家对“离婚率”的印象,大家综合各个数据查看就好)
第一,1987年我国离婚率是0.55‰,2018年我国离婚率是3.2‰。离婚率翻了几倍
第二,1987年我国结婚率是8.6‰,2018年我国结婚率是7.3‰,成略微下降趋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结婚率最低是在2002年,只有6.1‰,个人浅见结婚率跟上世纪婴儿潮也有很大关系
第三,离结比,这个是大家一直误传的离婚率,就是离婚数/结婚数*100%,1987年我国离结比为6.28%,2018离结比为44%,这是有史以来最高的一次,2019年数据,来看离结比为43.86%,略微下降了(感谢评论区知友指出,目前诉讼类的数据应该还没有统计到,等公报出来或许会增加很多,到时候更新)
第四,要注意的是,2019年结婚对数只有947万对,是近12年来首次降到1000万对以下的数据。结婚高峰期出现在2013年,当年结婚对数为1341.4万对,后面逐年下降。2014年1306.7万对,2015年1224.7万对,2016年1142.8万对,2017年1063.1万对,2018年1013万对。原因嘛,我想主要还是上世纪90年代婴儿潮诞生的大多数已经步入结婚殿堂了,第二个是生活各方面的压力
我之前比较关注这个问题,我是从民政部官网下载的从1987-2018年的所有公报,手工添加到一张表上,再加上几个图,看的话会比较清楚。
正常现象,而且在以后离婚率还会不断增加,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随着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普遍教育水平的提高,在未来单身人士会越来越多,可能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婚姻已经不是人生的必需品了。
我甚至觉得离婚率提高也并不是什么坏事,在婚姻里,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同时具有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
很多人能意识到结婚是需要很高的成本的,但是他们意识不到,离婚同样具备高成本。
所以在经济水平低的时代,很多人一旦结婚,除非实在无法维持,绝不离婚,凑合着过呗还能离咋地是绝大部分人的心态。
看看我们的父母那一代人,应该深有体会,不是不想离,而是离不起。
尤其是女性,教育水平低,经济水平更低,一旦离婚,不要说养活自己,连个栖身场所都没有,所以离婚率很低。
但是你要是认为不离婚就意味着幸福,那就是太天真,很多人在半死不活的婚姻里度日如年。
所以,现在经济水平提高了,尤其是女性经济独立的比例越来越高,对男性没有经济依附,由女性提出的离婚率不断在增加。
再加上社会服务到位,对男性而言,曾经只有妻子才能带来的各项服务,比如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等等,全部可以通过家用电器以及外包的形式完成,对女性的依赖也降低了。
两性双方对彼此的依赖同时降低,你说婚姻还是必需品吗?
再加上社会开放程度不断增加加剧了这一点,在以往,要想获得性,必须通过婚姻,婚姻以外,获得性代价是非常高的,绝非一般人能承受。而现在,可能不结婚,更性福,毕竟无性婚姻非常常见。
当然,资本也推波助澜了一波,高房价,996,可不仅仅是避孕药。
综上,在未来结婚率会越来越低,离婚率会越来越高,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甚至可以称得上规律。
面对社会发展的混流,两性与其互相指责谩骂,不如思考思考,在这样的趋势下,自己如何选择,提高自身的幸福指数,婚姻不一定幸福,单身也不一定痛苦。
把自己所有时间花在网上指责异性打嘴炮,而从来不思考现象背后的规律,不仅非常愚蠢,而且绝对不会幸福的,毕竟上天造出两性不是为了让你们打嘴炮。
这帮人结婚前,或者全款,或者六个钱包,一共买单了大约415.5万套楼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