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影视剧中经常出现历史常识错误?

回答
如何看待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历史常识错误?

影视剧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文化产品,承载着传播历史、娱乐大众的 dual role。然而,我们经常会在影视作品中看到各种各样的历史常识错误,从服饰、妆容、道具的细节,到事件的发生顺序、人物的身份关系,甚至是基本的世界观和科技水平,都可能出现偏差。如何看待这些错误,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审视。

一、 问题的普遍性与成因分析

首先,需要承认的是,历史常识错误在影视剧中几乎是普遍存在的,鲜有作品能做到完全的严谨。这并非意味着所有创作者都不尊重历史,而是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

艺术创作的优先性与戏剧化需求: 影视剧首先是一门艺术,其首要目的是为了吸引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并传递某种主题或信息。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营造戏剧冲突,创作者有时会选择性地“改编”或“虚构”历史,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例如,为了突出主人公的英勇形象,可能会夸大其战绩;为了制造浪漫爱情,可能会将历史人物的相遇时间提前。
历史资料的局限性与解释的多样性: 历史并非一成不变的真相,而是通过考古发现、文献记载等资料进行解释和重构的过程。很多历史事件,特别是古代事件,留下的资料可能不完整、模糊不清,甚至存在矛盾。对于同一段历史,不同的历史学家也可能持有不同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影视创作者往往需要根据现有的理解进行演绎,难免会带有主观性或选择性。
制作成本与时间压力: 精确还原历史细节需要大量的研究、考证和高昂的制作成本。服饰、道具、场景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符合历史时期,这涉及到服装设计师、道具师、美术师等多个专业团队的辛勤工作。在有限的预算和时间压力下,一些细节上的“妥协”或“省略”是难以避免的。
对历史的理解偏差与知识储备不足: 创作者(包括编剧、导演、演员等)的个人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的理解程度也直接影响作品的准确性。有时,错误的出现是源于信息获取的渠道不够权威,或者对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理解不够深入。
观众的接受度与“滤镜效应”: 有时候,观众对历史的认知也存在一定的“滤镜效应”。我们可能更容易接受那些符合我们预设的、或者更具戏剧性的历史叙事,而对枯燥、细节繁琐的真实历史反而不太买账。创作者也会考虑到这一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迎合观众的期待。
知识产权与商业考量: 在一些改编自著名小说、历史人物传记的影视剧中,版权方的要求、市场营销策略等也会对内容创作产生影响,有时也会导致对历史的偏离。

二、 历史常识错误的多样性与危害性

历史常识错误并非都是微不足道的细节问题,它们也呈现出不同的层面和潜在的危害:

微观错误(细节错误): 这类错误通常体现在服饰、妆容、发型、道具的时代感不符,或者是一些非常具体的小事件描述不准确。例如,汉朝的电视剧里出现了唐朝的服饰,宋朝的人物使用了明朝的笔墨纸砚等。
宏观错误(事件和逻辑错误): 这类错误涉及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顺序、因果关系,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史实,或者对历史事件的整体解读是否偏离。例如,将两个本不相关的历史事件强行联系起来,或者将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颠倒错乱。
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误导: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历史常识错误会潜移默化地误导观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对历史事件的性质的理解,甚至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记忆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将侵略行为美化成正义之举,或者将反抗压迫的斗争描绘成叛乱。
对历史研究的干扰: 大量充斥着历史常识错误的影视作品,可能会让一些对历史不甚了解的观众,将荧幕上的虚构当成真实的,从而对历史产生错误的认知,影响他们对历史的进一步探索。

三、 如何理性看待影视剧中的历史常识错误?

面对影视剧中的历史常识错误,我们应该采取一种理性、辩证的态度:

区分虚构与史实的边界: 首先要明确,大多数影视剧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历史纪录片,而是带有艺术加工的再创作。 观众需要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将剧情的虚构部分与可能存在的历史事实区分开来。
关注作品的整体主题和艺术价值: 有时,即使存在一些历史细节上的错误,如果作品在思想深度、人物塑造、情感表达等方面有突出表现,仍然可以被视为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我们可以欣赏其艺术成就,但对历史部分的细节持保留态度。
带着批判性思维去观赏: 观众在观看时,可以抱着一种“求证”的心态,对于那些看起来不符合常识或引发疑问的地方,可以事后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核实。这本身也是一个学习和提升历史认知能力的过程。
鼓励创作中的严谨性,但也要理解其局限性: 我们应该肯定那些在历史细节上力求严谨的作品,并给予支持和鼓励。同时,也要理解创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限制和挑战,不宜对所有的小错误都进行苛责。
反思其背后的原因: 当发现大量历史常识错误时,我们也可以思考其背后的原因,例如制作方的疏忽、对历史的理解偏差,甚至是刻意的歪曲。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影视作品的创作生态和历史传播的复杂性。
参与到对历史的讨论中: 当影视剧引发了关于历史的讨论时,积极参与其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查证的资料,有助于纠正错误的认知,并推动社会对历史的共同理解。

四、 改进与期望

虽然历史常识错误难以完全避免,但我们仍然可以期望和鼓励改进:

加强历史顾问的引入和作用: 拥有专业、负责任的历史顾问是提高影视剧历史准确性的重要保障。他们应该在剧本创作、服装道具设计、场景搭建等各个环节提供专业指导,并有权否决不符合历史的方案。
提升创作者的知识储备和历史敏感度: 鼓励编剧、导演等主创人员提升自身的历史素养,深入研究相关历史时期,形成对历史的敬畏感和责任感。
鼓励对历史细节的精益求精: 观众的认可和市场的反馈也能促使创作者更加重视历史细节的还原。投资方也应该给予更多支持,为精细化的历史还原提供必要的资源。
利用技术手段辅助还原: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历史还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例如通过数字技术复原古代建筑、服饰等。
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精神: 历史研究是不断发展的,对于一些历史细节的争议,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新的研究成果。

总结来说,如何看待影视剧中的历史常识错误,需要我们既要认识到其普遍存在,理解其产生的复杂原因,也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区分艺术虚构与历史事实。我们既要欣赏影视剧带来的艺术享受,也要保持对历史的尊重和求真精神。当错误出现时,我们可以理性地指出,并鼓励创作者在未来的作品中做得更好,最终的目标是让影视剧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能成为传播准确历史、激发人们对历史兴趣的良好载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想回答很久了,我之前超级多的观点都是倾向于影视领域的自身整改,希望能够好好打磨作品规范流程。但是这一次确实想站在剧组的立场上说一些看法。

我们所认为的剧方忽略的『历史常识』,除去剧组确实不够负责外,还有一部分可能是因为『知识的诅咒』。比如说,当A了解过一个知识点之后,就会认为它很稀松平常。如果B表示不知道,A会非常惊讶。

(不过知识诅咒还有信息不对等的前提)

一个剧组无论如何精进知识、处处顾及,也几乎是不可能涵盖所有细节的。更何况还有很多似是而非需要取舍的点很模糊,尤其是面对史料——在做出一个选择的同时势必要面临另一方的指责。

然而一部影视剧的观众来自于各个领域各个学科,一人不痛不痒地挑一句,也能把一部获奖影片挑成筛子。今天一位厨师说,这个演员炒菜的手法不对;明天那位医生说,这个药方有问题。老版三国有面蜀字大旗,虽然方便了大部分观众理解分阵营,但历史爱好者必然要回怼一句,当时怎么会有蜀字旗?

历史剧的编剧历史水平真的不如普通观众吗?并不是。这几天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正好是近来被批判不严谨的某历史剧编剧团队一员,我们的剧本恰好也是古代史方向,跟这位老师交流的过程当中,他言语中对于中国古代史和古代文学的理解都让我自觉无法企及,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而他也并非是剧组中的历史顾问,仅仅是编剧团队一员而已。

这就好比,A随意说一百个观点,B只需要从其中找到自己最了解最擅长的那个加以批驳。这样从视觉上来看,似乎都是B的知识面更广。然而如果二者易位,或是请B逐个评析A的观点,是必然会露怯的。

影视剧的台词和镜头中,远不止具象的『一百观点』这么简单。而它所面临的对象,却是成千上万个各个领域目光雪亮的B。

当然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影视剧就像公众人物,出来了就要面对极其严苛的考量与挑剔。所以我想表达的观点并不是希望观众对影视行业放松要求,毕竟这行确实急需整改。而是希望多一些理解和尊重,『影视』本身也是几门学科,而不是其他学科的另一种方式呈现。比如对史料的合理改编,是戏文学科中剧本创作的需要;剧方不魔改,历史爱好者没有必要一步不让。人们很深的一个误解是影视剧要完全为所涉及领域让步,但有些东西并不适合影视化,要求强行原样照搬,本身也是对影视学科的不尊重,那又谈何要剧方尊重本学科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何看待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历史常识错误?影视剧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文化产品,承载着传播历史、娱乐大众的 dual role。然而,我们经常会在影视作品中看到各种各样的历史常识错误,从服饰、妆容、道具的细节,到事件的发生顺序、人物的身份关系,甚至是基本的世界观和科技水平,都可能出现偏差。如何看待这些错误,.............
  • 回答
    影视剧中的情报传递,就像给剧情注入一把把火,没有它,故事很容易就变得平淡无奇。观众们看着主角们冒着生命危险传递一张纸条,或者破解一段看似天书的密码,心里那叫一个ドキドキ(心跳加速)。这玩意儿可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道具,它承载着剧情的关键走向,人物的生死存亡,甚至整个故事的成败。从经典到创新:情报传递的进.............
  • 回答
    电视剧《安家》里,罗晋饰演的徐文昌的父母全款买房,并且加上儿媳(也就是孙俪饰演的房似锦)的名字,这在现实生活中绝对算得上是一件“稀罕事”,也因此在剧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和讨论。从一个比较传统的角度来看,很多中国父母在涉及财产分配时,会显得更加谨慎,尤其是在儿子已经成家立业的情况下。父母掏空积蓄全款给儿.............
  • 回答
    电视剧《白鹿原》里的白灵,这个角色在我心里,是整部剧里最让我感到矛盾,也最让我着迷的角色之一。说实话,第一次看她的时候,我总觉得她有点“格格不入”,像是一只误闯进古老泥土的雏鸟,带着点洋气,又带着点不驯。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我才渐渐明白,她其实是这片土地上,对新事物最敏锐,也最渴望变革的那一缕气息。白.............
  • 回答
    影视作品里,经常会有一些让观众又惊又笑的情节,其中一个颇具代表性的就是“肌肉猛男被袭裆制服”。这种桥段之所以屡见不鲜,甚至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梗,背后其实有不少门道可以聊聊。首先,这得从观众的心理和观影习惯说起。我们看电影,很多时候是在寻求一种情绪的释放和刺激。肌肉猛男给人的普遍印象是力量、强壮、无所.............
  • 回答
    《沉睡花园》这部剧,在我看来,真的把PUA这个话题给掰开了揉碎了,赤裸裸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它没有简单地把PUA定义为“渣男”或者“控制狂”,而是深入到那种令人窒息的、润物细无声的心理操纵过程中。一开始看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林娜和肖亦琛之间的关系,充其量是有些“霸道总裁”的戏码,或者女主角的性格有点“.............
  • 回答
    在《人民的名义》这部波澜壮阔的反腐大剧中,孙连成无疑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他不是那种让人一看就恨得牙痒痒的贪官,也不是那种光明磊落的正面典型,而是处在两者之间,更像是一个在时代洪流中,在利益与良知之间反复挣扎的普通人,一个带着中国式特色的“灰色”官员。孙连成的“出圈”之处,首先在于他的.............
  • 回答
    电视剧《幸福还会来敲门》中关于混血小孩的剧情,我认为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它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戏剧冲突或者制造话题,更深层次地探讨了几个值得玩味的点。首先,我们得看这个混血小孩是怎么出现的。在剧中,这个孩子很可能是主人公黄自立和一位外国女性之间意外产生的。这种设定本身就带来了一种天然的戏剧张力。首先.............
  • 回答
    关于央视版《水浒传》(1998年版)在四大名著电视剧中评价相对较低的现象,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观众的期待、原著的解读、改编的尺度、演员的表现以及时代背景等多个层面。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其中原因:一、 观众期待与原著的固有魅力: 《水浒传》的特殊性: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中最为“江湖”.............
  • 回答
    2017年俄罗斯新电视剧《托洛茨基》以其对这位俄国革命领导人的复杂描绘,以及对整个革命时期人物群像的刻画,在俄罗斯乃至国际上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详细看待这部剧中的托洛茨基及其他革命者形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托洛茨基的形象塑造:复杂、矛盾与人性化《托洛茨基》电视剧最突出的特点之.............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作曲家董颖达和电影《影》之间那点事儿,这事儿吧,从董颖达的公开信《我们拒绝做〈影〉的影子》开始,就挺有意思的了。首先得说说董颖达这个人。他可不是个籍籍无名的小角色,在国内音乐界,尤其是电影配乐领域,他有自己的名气和口碑。他参与过的很多电影,比如《卧虎藏龙》、《天下无贼》等等,音乐都相.............
  • 回答
    闪耀暖暖“迅影兔”抄袭D.Va争议:细节拆解与理性分析在《闪耀暖暖》这款以精美服饰和二次元风格著称的换装手游中,偶尔会出现一些引起玩家广泛讨论的事件。近期,“迅影兔”套装的曝光,便在玩家社群中掀起了一场关于“抄袭”的争议,而矛头直指暴雪娱乐的经典游戏《守望先锋》中的人气角色D.Va。要深入探讨这一争.............
  • 回答
    少年烈焰,照亮前路:《革命军》与邹容的传奇谈到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浩瀚星河,我们不能不提及那颗耀眼的少年之星——邹容。这位年仅十八岁的青年,以其澎湃的热情、犀利的笔锋,写下了震动时代的《革命军》。这本书不仅是邹容个人政治觉悟的喷发,更是那个风雨飘摇年代无数仁人志士心声的呐喊,它如同一簇熊熊燃烧的烈火,.............
  • 回答
    中美半导体行业协会宣布成立“中美半导体产业技术和贸易限制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其背后折射出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面临的复杂地缘政治和经济挑战,也预示着未来半导体领域的合作与竞争将更加精细化和策略化。工作组成立的背景与动机: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成立这样一个工作组的深层.............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大新闻!中石油在渤海湾发现亿吨油田,这绝对不是小事,对我们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知道,渤海湾这次发现的“亿吨油田”,这个“亿吨”可不是咱们平常说的“一亿斤”的概念。在油气行业里,“亿吨”通常指的是亿吨标准油当量(million.............
  • 回答
    中俄两国宣布合作共建国际月球科研站(ILRS),这无疑是近年来航天领域最重磅的消息之一。这不仅标志着中俄两国在航天领域的深度合作迈出了关键一步,更可能对全球探月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中俄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战略考量: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中俄两国在月球科研站项目上的合作,是基于各自国家长期发展规划和国.............
  • 回答
    看到中国中微正式宣布掌握 5nm 刻蚀机技术,这无疑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看待这件事,我们得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分析。首先,什么是刻蚀机?为什么 5nm 如此重要?理解了这些基础,才能明白这次突破的意义。 刻蚀机(Etching Machine) 是.............
  • 回答
    关于“3名华人学者最先‘中枪’,美科技界加速肃清外国影响”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剖析,这其中涉及的不仅仅是几个个体的遭遇,更是当前中美两国科技竞争、国家安全以及学术自由等多重复杂议题的交织。首先,我们要理解“肃清外国影响”这个表述的背景。在美国,尤其是近年来,出于对国家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
  • 回答
    好的,关于中疾控专家关于气溶胶传播的最新回应,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入理解和分析,希望能更细致地呈现其中的信息和潜在含义。首先,我们得明确专家的说法是“尚无证据支持气溶胶传播是新冠肺炎主要传播途径,对疫情影响有限”。这里的关键词是“尚无证据支持”、“主要传播途径”和“影响有限”。这并不是一个完全否定.............
  • 回答
    阿里巴巴全资收购中天微:一场深远战略布局的解析阿里巴巴全资收购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微”),无疑是近年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中一件备受瞩目的事件。这笔交易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资本运作,更是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构建完整生态系统、深入底层技术掌控的关键一步。要理解其深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