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阿里巴巴全资收购中天微?将产生哪些影响?

回答
阿里巴巴全资收购中天微:一场深远战略布局的解析

阿里巴巴全资收购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微”),无疑是近年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中一件备受瞩目的事件。这笔交易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资本运作,更是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构建完整生态系统、深入底层技术掌控的关键一步。要理解其深远影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事件背景:为何是中天微?

要理解收购的影响,首先要了解中天微是谁。中天微是一家专注于嵌入式CPU IP核研发的企业,其核心技术在于拥有自主可控的32位和64位嵌入式CPU IP核。简而言之,CPU是电子设备的“大脑”,而IP核则是设计CPU的核心模块和蓝图。中天微在这方面拥有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经验,是中国本土为数不多的能够提供高性能、低功耗嵌入式CPU IP的企业之一。

阿里巴巴选择中天微,并非偶然,而是其战略选择的必然结果。近年来,阿里巴巴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投入巨大,而这些领域都离不开强大的芯片支撑。

人工智能的算力需求: AI算法的运行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而定制化、高效的芯片是满足这一需求的最佳途径。
物联网的低功耗与多样性: 物联网设备种类繁多,对芯片的功耗、体积、成本以及特定功能都有着极高的要求。自主研发的嵌入式CPU能够更好地满足这些定制化需求。
云计算的底层优化: 即使是云端服务器,对于高效、低功耗的定制化芯片也有需求,以提升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和成本效益。
自主可控的战略考量: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尤其是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可控是国家和科技巨头们的共同目标。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相对落后,亟需提升自主研发能力,而芯片设计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中天微正是阿里巴巴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石。它提供的是芯片设计的“图纸”,而阿里巴巴可以通过整合自身在软件、算法、应用场景等方面的优势,基于中天微的IP核,去设计、生产和应用更加符合自身需求的芯片。

二、 收购的影响:多维度解读

阿里巴巴全资收购中天微,将对阿里巴巴自身、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以及相关行业产生多方面、深远的影响。

1. 对阿里巴巴自身的影响:

强化底层技术掌控,构建自主可控的芯片生态:
核心技术自主化: 阿里巴巴获得了中天微的核心CPU IP技术,这意味着它不再需要完全依赖外部授权,可以在芯片设计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这对于需要快速迭代和定制化芯片的阿里巴巴来说至关重要。
构建端到端的芯片产业链: 阿里巴巴可以整合从中天微的IP设计,到其云服务的AI算法,再到物联网设备的具体应用场景,形成一个端到端的芯片解决方案。这使得阿里巴巴在产品研发和商业化落地方面拥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
支撑AI和物联网战略: 阿里巴巴的“AI+IoT”战略是其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收购中天微,阿里巴巴能够自主设计AI芯片和面向IoT设备的专用芯片,这将极大地加速其在智能家居、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布局和落地。例如,其天猫精灵等智能硬件的芯片需求将得到更好的满足。
提升云计算竞争力: 阿里巴巴可以为自己的阿里云设计更高效、更低功耗的云服务器芯片,优化数据中心的整体性能和成本,从而在云计算市场中获得更强的竞争力。
培育新增长点: 芯片设计本身也可以成为阿里巴巴新的业务增长点。通过将中天微的IP核对外授权或提供芯片解决方案,阿里巴巴有机会进入芯片设计服务市场,并进一步拓展其商业版图。
吸引和留住顶尖芯片人才: 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和有前景的业务方向,将有助于阿里巴巴吸引和留住全球顶尖的芯片设计人才,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降低芯片研发成本: 内部拥有IP核,可以减少外部授权费用,并能更高效地进行芯片设计和验证。
优化供应链管理: 拥有核心设计能力,阿里巴巴在选择晶圆厂、封装厂等合作伙伴时拥有更主动的地位,可以优化供应链,降低生产成本。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对于涉及用户数据和敏感信息的业务,如支付、云计算等,拥有自主可控的芯片设计能力,可以从源头上提升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水平。

2. 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影响:

加速自主可控进程,打破技术瓶颈:
阿里巴巴作为国内科技巨头,其在芯片设计领域的投入和决心,将极大地推动中国集成电路设计能力的提升。这有助于打破长期以来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中天微作为国内优秀的嵌入式CPU IP供应商,通过被阿里巴巴收购,将获得更雄厚的资金和更广阔的应用场景支持,有望实现技术上的飞跃。

推动产业生态的整合和完善:
阿里巴巴的收购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联动。其在软件、算法、应用场景等方面的优势,与中天微的芯片设计能力相结合,能够催生出更完整的芯片解决方案,并为其他芯片设计公司提供示范效应。
可能会吸引更多大型科技公司进入芯片设计领域,从而激活整个产业的创新活力。

提升中国芯片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阿里巴巴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全球化布局,基于中天微技术的芯片有望在全球市场中获得更广泛的应用,提升中国芯片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人才培养和吸引:
大型科技公司在芯片领域的投入,将为国内芯片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更具吸引力的就业机会,有助于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的芯片设计人才。

3. 对相关行业的影响:

人工智能领域:
为AI芯片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加速AI在各行各业的落地进程。
阿里巴巴有望推出更具性价比和性能优势的AI芯片,从而降低AI应用的门槛。

物联网领域:
推动低功耗、高性能的物联网芯片的研发和应用。
加速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慧交通等物联网场景的普及和智能化升级。

云计算领域:
为云计算提供更优化的硬件基础设施,提升计算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可能引发其他云服务商在芯片自研方面的思考和投入。

半导体制造和封测领域:
随着阿里巴巴芯片业务的发展,将带动上游的半导体设计工具(EDA)、半导体材料、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产业链的需求增长。

三、 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收购中天微意义重大,但挑战也同样存在:

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和风险: 芯片设计是一个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且风险极高的领域。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是必需的,而且研发成果并非总能成功转化为商业价值。
人才的引进和留存: 吸引和留住全球顶尖的芯片设计人才,是阿里巴巴面临的重要挑战。
市场竞争的激烈性: 芯片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不仅有英特尔、高通等国际巨头,也有华为海思等国内强劲对手。阿里巴巴需要找到自身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晶圆制造的依赖: 尽管阿里巴巴拥有了CPU IP设计能力,但在实际的晶圆制造方面,仍然需要依赖外部的代工厂,如台积电、中芯国际等。而全球晶圆制造产能的稀缺性以及地缘政治因素,都可能带来不确定性。
商业模式的探索: 如何将芯片设计能力有效地转化为商业价值,是阿里巴巴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是授权IP、提供定制芯片服务,还是自建芯片品牌?

四、 总结

总而言之,阿里巴巴全资收购中天微是中国科技公司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一次重要战略布局。这不仅是阿里巴巴为了支撑其AI、IoT等前沿业务发展而进行的技术升级,更是其在国家科技自主化战略中的一次积极实践。

这次收购将为阿里巴巴带来更强的底层技术掌控能力、更低的运营成本、更快的创新速度,并为其开辟新的商业增长点。同时,它也将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加速自主可控进程,提升整体竞争力。

当然,前方的道路充满挑战,需要阿里巴巴持续的投入、创新和战略智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场收购是阿里巴巴迈向更深层技术掌控、构建更强大生态系统的重要一步,其影响将是深远而持久的。它标志着中国科技巨头不再满足于仅仅成为应用层面的领导者,而是开始向更基础、更核心的底层技术发起冲击,为中国科技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4月20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全资收购中国大陆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微)。但投资金额并未对外透露。不过参考此前阿里投资中天微的金额,这又是一次大手笔。


“收购中天微是阿里巴巴芯片布局的重要一环。”阿里巴巴CTO张建锋表示, IP Core是基础芯片能力的核心,进入IP Core领域是中国芯片实现“自主可控”的基础。




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阿里统合科研力量


近年来,我国芯片自给率不断提升。但在很多领域,国产芯片还有较大差距。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进口芯片金额高达2300亿美元,花费几乎是排在第二名的原油进口金额的两倍。“缺芯少魂”的问题,再次严峻地摆在人们面前。


对此,《人民日报》发文称,“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自主创新,是摆脱受制于人的最好方式。


此前,阿里巴巴达摩院已组建了芯片技术团队,进行AI芯片的自主研发。阿里对外透露了芯片研发的最新进展:阿里巴巴达摩院正研发一款神经网络芯片——Ali-NPU。


这款芯片将运用于图像视频分析、机器学习等AI推理计算。按照设计,该芯片的性价比将是目前同类产品的40倍。


具体研发和推出时间,阿里未披露更多进展。


不过阿里方面强调,此款芯片的研发,未来将会更好的实现AI智能在商业场景中的运用,提升运算效率、降低成本。


阿里还投资了寒武纪、Barefoot Networks、深鉴、耐能(Kneron)、翱捷科技(ASR)等5家芯片公司。


阿里巴巴此次全资收购中天微,将在更大层面统合科研力量,从芯片核心技术能力上实现突破。无论对芯片产业的发展,还是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国家需求,都将起到推动作用。

中国大陆唯一CPU IP Core公司打造“中国芯”


中天微,目前中国大陆唯一大规模量产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专注于32位嵌入式CPU IP研发与规模化应用,面向多媒体、安防、家庭、交通、智慧城市等IoT领域,全球累计出货超过7亿颗芯片。


中天微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的嵌入式CPU IP研发与推广,其针对AI领域的新一代CPU内核系列将于近期推出,并提供配套的软件参考方案和硬件SoC平台授权。中天微不断拓展在AI领域的技术积累和生态合作,与深鉴科技在AI领域中进行创新技术上的深度融合,针对目前国内对于嵌入式深度学习SoC芯片的需求量逐步增加的趋势,为客户合力打造自主可控的高性能嵌入式人工智能SoC解决方案,对促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芯片,是实现连接、控制和计算的硬件核心,是打造端云一体的软硬件能力的基础。IP Core全称为“知识产权核”,是指某一方提供的、形式为逻辑单元、芯片设计的可重用模块。嵌入式CPU IP Core是系统芯片的“大脑”。


中天微创始人严晓浪表示,“中天微团队致力于推动国产CPU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加入阿里巴巴后,希望通过阿里强大的技术平台和生态系统整合能力,推动国产自主芯片大规模商用,为加速推进‘中国芯’在各领域的应用做出贡献。”


在安防、交通等敏感行业,采用国产自主可控的IP Core对于国家安全意义重大。

自研芯片论胜负


众所周知,芯片是一门“重科技”,资本、人才、技术都不可或缺。要进入第一集团,更需要大手笔投资。


对于阿里来说,钱不会是问题。马云曾表示未来将为达摩院投入超过1000亿元。


软件算法也有积累。阿里巴巴自主研发的Ali-NPU,正是基于阿里机器智能技术实验室等团队在AI领域积累的大量算法模型优势,根据AI算法模型设计微结构以及指令集,以最小成本实现最大量的AI模型算法运算。


而在业务场景上,阿里对物联网生态的理解会比芯片公司更深刻,定义产品也会更精准。


关键还是专业人才和时间。


“自研AI芯片”已成为阿里布局“中国芯”的战略组成部分,目前达摩院芯片研发团队,在美国、上海两地已达数十人,预计年底将达百人。


而此次收购中天微,也会为公司带来一批富有经验的芯片专业人才。


关于中天微:


中天微是国内领先的嵌入式CPU IP提供商,其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32位C-SKY系列嵌入式CPU核,具有低功耗、高性能、高代码密度,以及易使用的特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被广泛应用于物联网智能硬件,数字音视频、信息安全、网络和通信、工业控制、以及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具有大规模量产的CPU IP公司,截至目前,基于C-SKY CPU的SoC芯片累计出货量已经突破7亿颗。



感谢阅读,点赞、关注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喜欢的话就请点个赞,或请持续关注我们【富盈瑞吉咨询】。

更多创业、融资干货,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融资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定制服务,可直接联系Z博士私人微信,ID: Zboshi007

user avatar

2020.10.31再看这篇回答,不胜唏嘘,希望华为能挺过这一关。

====================================================

(评论有些人阅读理解是有多大障碍,我把差距讲出来就是投降主义者了?能吊打美帝当然好啊,但不要看着大国重工什么的吹一吹就以为咱们可以不把美帝放眼里了)

====================================================

如果你指的是这次中兴事件,那没啥实质影响,顶多算有些积极的宣传意义吧,阿里的收购是为自己服务的,不是为国分忧。芯片的门槛不只有架构哦,你设计出来还要能造出来呢。中国在半导体行业的差距是全方位的,投入不能只流于最上层的芯片设计,而是必须要从制造环节开始。这次制裁是难关也是机遇,但要真正对症下药才行,国内如果借此认识到核心科技上独立自主的绝对必要性,在半导体、航发这些关键领域取得突破,转型升级才算真的成功。

半导体行业可能大家听说的比较多的都是英特尔、三星、台积电这些,但他们只是台前比较显眼的巨头,站在他们的身后是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ASML,泛林(Lam Research),科磊(KLA),东京电子(Tokyo Electron)这些提供“造芯”设备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公司,这一行业的市场基本由美日荷三国垄断。中国的半导体设备公司全部加在一起的市占率都不及行业前十中最后一家高,光刻、刻蚀、镀膜工艺都落后了至少两个世代。互联网时代硬件需求井喷,这些公司在整个产业链的上游闷声发大财。

如果制造设备、工艺跟不上,你就算能自研顶级芯片了,别人把半导体制造设备给你一禁,再不让别的公司给你代工,你就看着图纸玩蛋去吧。别的不说,台湾要是统一了,台积电马上就要倒闭,美国爹不给他设备他什么都造不出来。

现在的问题就是太浮躁了,很少有公司肯花钱踏实搞底层的研发,表面上的东西弄得不错就以为自己真的很厉害了。天天吹BAT能跟FLAG掰手腕,但BAT是中国企业,FLAG是美国企业,美国不会卡自己人脖子,而我们离了西方的CPU、GPU、内存、硬盘,人工智能在空气中运行吗?歼20看着是牛逼,气动设计独步天下,可是涡扇15在哪儿呢,不能指望装着涡扇10吊打F22吧?华为是踏实搞研发了,海思真的很不错,但没有自产能力不能凭空变芯片出来吧?

只有脚踏实地的把基础夯扎实了,才能不受制于人,半导体从最基本的晶圆到最高级的架构少了哪一环都玩不转,中国是越基础的越不行。所以光靠顶层的芯片设计是没有用的,中国要刚美帝,至少要在一些关键的环节掌握核心科技才能让敌人投鼠忌器。

比较期待中芯、紫光这些企业的发展,希望不是跟汉芯那样骗钱的东西,听说紫光弄出DDR4了,如果量产的话大家装机多买点国货,就算是为国效力了,这种问题只能靠真金白银下功夫,没有捷径,当键盘侠打嘴炮其实真没啥用。

====================================================

补充:另外投入最重要的是给到人而不是其他东西,半导体属于系统性工程,需要大量全方位的制造业人才,而现在国内机械、电子、材料、化工的学生都在转码转金融,因为待遇差的太远了。在美国虽然码农的工资还是高,但是制造业工程师的待遇起码也说得过去,体面生活没什么问题。别人拿十万美元招毕业生,国内用十万人民币招毕业生,结果就是国内的工程师转行,留学的工程师不想回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