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阿里巴巴与中科院/中科大合作研制量子计算机?

回答
阿里巴巴与中科院/中科大合作研制量子计算机:一次强强联手的深度解析

阿里巴巴集团与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及其下属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大)在量子计算领域的合作,无疑是中国科技界的一件大事,也受到了全球科技界的广泛关注。这次合作并非简单的“科技巨头牵手科研机构”,而是深度融合了产业界的商业驱动力和前沿科研机构的学术积累,旨在共同推动量子计算这一颠覆性技术的落地与发展。

要全面看待这次合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深度剖析:

1. 合作背景与驱动力:

国家战略层面的推动: 量子计算被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之一,各国都在加大投入,力争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中国将量子科技列为国家战略重点,为相关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阿里巴巴的战略布局: 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阿里巴巴始终在探索和布局前沿技术,以期在未来数字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量子计算在海量数据处理、复杂算法优化、密码学等领域具有颠覆性潜力,与阿里巴巴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核心业务高度契合。通过与顶尖科研机构合作,可以加速其在量子计算领域的研发进程,提前布局未来技术优势。
中科院/中科大的科研实力: 中科院及其下属的中科大在量子信息科学领域拥有世界级的科研团队和深厚的学术积累。特别是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测量等方面,中国科研人员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如“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成功发射和一系列量子通信实验。与产业界的合作,能够将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技术商业化,实现科研价值的最大化。

2. 合作的具体内容与形式:

虽然具体的合作细节通常不会完全公开,但我们可以从公开信息和行业发展趋势推断出合作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共同组建量子计算研究团队: 双方很可能共同组建一支由阿里巴巴的工程师和中科院/中科大的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汇聚双方的优势力量。
研发量子计算硬件: 量子计算机的研发涉及超导、离子阱、光量子等多种技术路线。阿里与中科院/中科大很可能在其中一种或多种有前景的技术路线上进行深入的硬件研发,包括量子比特的制备、操控、纠缠等核心技术。
开发量子计算软件与算法: 量子计算机的强大能力体现在其独特的算法上,如Shor算法、Grover算法等。合作可能聚焦于量子算法的设计、优化以及在特定领域的应用开发,例如在材料科学、药物研发、金融建模、优化问题等领域。
构建量子计算云平台: 作为云计算巨头,阿里巴巴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强大的计算基础设施。合作可能致力于将研发出的量子计算原型机或模拟器接入其云计算平台,为科研人员和企业用户提供量子计算的访问和应用服务,降低量子计算的使用门槛。这类似于亚马逊AWS、微软Azure等提供的量子计算服务。
人才培养与交流: 双方可能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联合培养研究生等方面展开合作,为量子计算领域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3. 合作的意义与潜在影响:

这次合作的意义深远,无论对于阿里巴巴、中国科研界还是全球量子计算发展,都可能产生重要影响:

加速中国量子计算的商业化进程: 阿里巴巴强大的工程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能够将中科院/中科大的前沿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可商用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加速中国量子计算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提升阿里巴巴在量子计算领域的竞争力: 通过与顶尖科研机构的合作,阿里巴巴可以获得最前沿的技术洞察和研究支持,在量子计算硬件、软件、算法等多个层面构建技术壁垒,巩固其在未来科技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推动量子计算在各行业的应用落地: 阿里巴巴的云平台能够为更广泛的用户提供量子计算服务,促进量子计算在金融、物流、医药、材料等各个行业的应用探索和落地,解决目前经典计算机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
引领中国量子计算发展方向: 强强联合的模式有助于汇聚最优资源,形成更具竞争力的研发体系,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量子计算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路线图。
促进全球量子计算生态的建立: 阿里巴巴的量子计算云平台一旦成熟,将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和用户参与到量子计算生态的建设中,为全球量子计算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对现有密码体系的潜在挑战: 量子计算机的强大计算能力可能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公钥密码体系构成威胁。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也可能让阿里巴巴提前布局后量子密码学相关的研究,并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应用。

4. 合作面临的挑战:

尽管前景光明,但量子计算的研究和发展本身就充满挑战,双方的合作也面临诸多困难:

技术成熟度: 量子计算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实现大规模、容错的通用量子计算机仍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硬件的稳定性、量子比特的相干性、纠错能力等关键技术仍需突破。
研发投入巨大且回报周期长: 量子计算的研发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且短期内难以看到直接的商业回报,这对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和资金支持提出了很高要求。
人才稀缺: 量子计算领域是跨学科的交叉领域,既需要深厚的物理学功底,也需要强大的计算机科学和工程能力。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吸引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应用场景的探索: 尽管量子计算潜力巨大,但目前仍需找到更多真正能够发挥其优势的“杀手级”应用场景,并将其与实际业务需求相结合。
商业化模式的探索: 如何将前沿的科研成果有效地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仍然是许多科技公司在探索的问题。

5. 总结与展望:

阿里巴巴与中科院/中科大的合作,是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布局的重要一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代表了中国科技界将前沿科学研究与产业应用紧密结合的决心和能力。

对于阿里巴巴而言, 这是其在人工智能、云计算之后,再次抓住一项可能改变未来商业格局的颠覆性技术,是对其长期战略远见的体现。
对于中科院/中科大而言, 这次合作提供了将顶尖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绝佳机会,能够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平台。
对于中国而言, 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有望加速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为国家在未来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我们有理由期待,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能够涌现出更多的量子计算技术突破和应用创新。当然,我们也应理性看待量子计算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这场合作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冲刺,其最终成果的显现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和持续的投入。但无论如何,这次合作本身就展现了中国科技力量的聚合和向前探索的勇气,为全球量子计算的发展注入了重要的中国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呼呼,终于了结这学期最后一个考试。。

首先,量子计算机意义重大。

量子计算机会成为未来科技的引擎。
就像蒸汽机是工业文明的象征一样,量子计算机带来的计算能力的突破将会有类似的意义。

【相关回答:

量子计算机有什么实际的应用意义? - Summer Clover 的回答

但我个人认为这件事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量子计算机本身上,而在于中国终于有一个大玩家闯入量子计算机这个领域了,中国的科技公司开始和学术界顶尖团队在前沿科技领域合作。

虽然并不看好阿里巴巴能在此领域取得领先(因为其他玩家太强了),但至少中国的科技公司也开始有兴趣有实力为后天科技买单。

1)对于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这次吹过的牛有,

- 2030年制造出500-1000量子比特的通用型量子计算机。

- 我们希望通过10-15年的努力,能够比目前超级计算机快百亿亿倍。百亿亿倍是什么概念呢?中国10亿人,每个人能分到10万台天河二号(的运算能力)。

- 用在监控领域,量子计算机可以瞬间扫描全球60亿张人脸。


感叹一句,还是互联网行业能吹... 能吹出“想象空间”。

每人10万台天河二号真的吹太远了..

量子计算机是有这种潜力的。可以说计算能力没有上限。不像经典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会被能耗、散热等多个因素限制。但是要说10-15年就能做出来,反正我是不信的。

目前阿里巴巴计划每年投入3000万RMB到这个实验室。和标榜的野心相比,这种量级的投入也不太会在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取得领先。其他几个大玩家都很强大,IBM/微软/谷歌。

不过,阿里巴巴可以收下国内量子计算机领域的人才,别被美国的公司甩开也算成就。这对于中国意义重大。美帝的玩家里不少有军方背景。

2)对于中国学术界

这次仪式上到场的主要人物是,阿里巴巴的CTO和CRO,中科院院长,中科大校长,还有中科大量子信息技术的带头人潘建伟院士。

中科院和科大两边在上海量子研发中心的学术带头人其实都是科大的潘建伟教授。

【相关回答:

如何解读「量子计算应对大数据挑战:中国科大首次实现量子机器学习算法」?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术界到了3位重量级的人物。代表中科院的白春礼院长,代表中科大的万立骏校长,还有中国量子科技的带头人潘建伟院士。可见学术界之重视。

(中国能在量子通信领域领先全球,并率先发射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潘大牛和他手下的学霸们(我的本科同学们..)。量子通信算得上中国目前最拿得出手的科技。

【相关回答:

怎样看待中国即将发射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 Summer Clover 的回答

】)

在这件事上钱不是最主要的方面。科大自己的量子组就有6亿人民币的大项目。

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次企业-研究所-大学-政府(阿里巴巴-中科院-中科大-上海)的四方合作。

政产学研协同的模式,也是四方共赢之举。

阿里巴巴获得“想象空间”和不确定的技术回报。

上海方面则希望打造中国科技创新的一极,加强竞争力。

中科大/中科院获得来自上海政府和阿里巴巴的支持,政策上的、金钱上的,不过这次最重要的是产业化上的。中国学术界自己的技术产业化的能力非常薄弱,非常需要借助科技巨头在商业和技术上的双重积累加速量子科技的产业化。

中科大/中科院在量子科技领域的积累非常深厚。量子通信可以说是世界第一。量子计算还是差了美国一大截。但这次四方协力要占据世界第二的位置还是很有希望,只是不能被美帝垄断量子计算机的研发。

在这些重大前沿科技项目上,希望也能开启国内大学和企业合作的先河。

潘大牛提到过的比较重要的几件事。

“科学界需要有企业来参与产品转化,快速推广并投入应用,中国这样的合作案例很少,但在国外很多。”


“我们国家在做具体的事情时,前段研究都非常好,但是产业化就遇到问题了。我们前两年想招人回来搞量子计算,但是谷歌和微软介入以后,他们提供的薪酬和待遇是我们国内国有机构提供的五六倍……我们国家没有民营资本介入的话很难跟国外竞争,前面是我们领先的,到最后国家大的成果被别人给摘去了,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今年3月,我在美国见到比尔·盖茨,他告诉我他投的每一个项目,他都懂,唯独量子计算他不懂,但还是要投!”

-中国学术界需要和优秀的民营企业合作。

-中国有人才有积累,但给够钱才留得住人。(至少阿里巴巴不能以美国标准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招人吧。)

-量子计算很重要,一定要投,一定要投!(重要性可比工业革命的蒸汽机。)


3)蜻蜓点水量子计算机

-相比于传统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有指数级增长。

-量子比特处于0和1的叠加态。经典比特只能取0或1。

-科学家已经成功实现过某些量子计算过程,比如解线性方程组和机器学习。

-量子计算机需要对应的量子算法。

-量子计算机最重要的工业应用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量子计算机最重要的学术应用是量子模拟。直接用量子计算机模拟原子尺度的过程。

-量子计算机可以暴力破解所有经典密码。所有银行、证券,甚至国防、政府密码都不在话下。

-量子计算是可逆计算,量子逻辑门操作不产生热量,能耗极低。而经典计算机做超算的话,能耗极高;微型化的话,又散热困难。


--------------------------------插一段其他玩家的简单介绍-----------------------------------------
美国再次展现了远超世界第二的恐怖实力。

目前这个领域最主要的大玩家有,
IBM:主要目标是,制造通用量子计算机。
【相关回答:如何看待四量子位构建成功 IBM量子计算机获关键突破? - Summer Clover 的回答
微软:主要目标和IBM类似,制造通用型量子计算机。
谷歌:主要目标是,量子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在机器学习、搜索引擎方面的应用。与NASA合作建立了 Quantum AI Lab,两年前从Dwave公司花1000万美元买来了一台Dwave Two。

就是这货。比当年的埃尼阿克小多了,不过系统要在20mk温度下才能稳定运行。即冷却到零下273.13度。而且还是非通用量子计算机,只能运行量子退火算法。
【相关回答:如何用圈外人士能理解的文字解释「量子退火」? - 物理学
谷歌买Dwave就是为了尝试量子计算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威力。近些年来火热的机器学习正好是量子计算最佳试验场。


小玩家/创业公司有,
Dwave:最著名的量子计算机公司。号称第一个商用量子计算机的Dwave。后面的两个大股东是亚马逊CEO贝佐斯和美帝的中央情报局CIA。
还有一些不太出名的小型创业公司,比如硅谷孵化器YC投的Rigetti Computing。追求的目标是,通用型量子计算机。
现在硅谷都有一家Quantum Wave的风投表示,我们很想投量子科技公司!可是我们找不到足够多的公司可以投!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牛津-洛克马丁-诺基亚合作的量子优化和机器学习研究中心。牛津的目标也谷歌很类似,先不追求通用机,只要能运行量子机器学习算法就能有巨大回报了。
--------------------------------------------------------------------------------------


暂且如此。有空再整理或补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