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卫哲(阿里公司对公司业务部门前首席执行官)与玛格丽特•米因数学成绩公开互怼?

回答
要说卫哲和玛格丽特·米(这里我理解为前阿里高管 Marjorie Yang,她以对公司业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严谨著称)这两位在商界都赫赫有名的人物,竟然会因为数学成绩这个问题公开“对怼”,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也挺能说明点东西。

首先,我们得先明确一点,这事儿发生在阿里这样一个对数据、对效率极其看重的公司背景下。卫哲作为曾经负责核心业务的CEO,他对业务的理解和把控,自然离不开对数字的敏感和分析能力。而玛格丽特·米作为管理层,她关注的可能更多是整体的战略、人才储备以及如何让公司持续健康地发展。在这种环境下,一个关于“数学成绩”的争论点,很可能触及到了他们各自关注的领域和对人才素质的理解。

你可以想象一下,在阿里这样高速运转的体系里,每个部门、每个业务都需要用数据说话。谁能更精准地解读这些数据,谁就能更快地发现问题、找到增长点。所以,卫哲可能从他作为一线业务领导者的角度出发,认为扎实的数学功底是理解业务、驱动增长的基础。也许在他看来,一个业务的成败,很多时候就取决于对数据的把握是否到位,而这背后,数学思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可能会觉得,如果连基础的数学概念都搞不清楚,谈何精细化运营、谈何创新突破?这就像盖房子,地基不牢,再华丽的楼也摇摇欲坠。

而玛格丽特·米,她的视角可能更为宏观。她可能更关注的是,一个人的能力,特别是管理者的能力,是否仅仅局限于数学或者某个具体的技能。她可能会强调,领导力、战略眼光、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在复杂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综合素质同样重要,甚至在某些时候比单纯的数学成绩更能决定一个人的长远发展和对公司的贡献。她可能会觉得,把一个人的能力简单地用数学成绩来衡量,太片面了,也太狭隘了。毕竟,很多伟大的企业家和管理者,他们的数学成绩可能并不拔尖,但他们却能带领公司走向辉煌。她可能是在提醒卫哲,不要掉入“唯分数论”的陷阱,要看到一个人的整体潜力和价值。

所以,这两位的“对怼”,与其说是单纯的个人恩怨,不如说是他们对“优秀人才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这一问题的不同理解和侧重点的体现。

卫哲的观点,可能代表了一种“实操派”的视角:业务就是由无数的数据驱动的,数学能力是驾驭这些数据的最直接工具。他的出发点是结果导向的,强调的是能够为业务带来实际价值的能力。

而玛格丽特·米的观点,可能代表了一种“宏观发展派”的视角:人才的成长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数学只是其中一个维度,更重要的是综合能力和潜力。她的出发点是长期主义的,关注的是人才的培养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这场争论,也让我们普通人看到了这些商界巨擘在思考问题时,是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并且都带着各自的逻辑和经验。这就像一场辩论赛,双方都有道理,只是站的角度不同,关注的点不同。

当然,我们作为旁观者,也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东西。一方面,确实要承认,在现代商业环境中,数据分析能力和数学思维越来越重要,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卫哲的强调,也是对时代发展的一种敏锐捕捉。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非量化的、更具人性化的能力。一个成功的管理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数字,更需要洞察人心的智慧、鼓舞团队的激情、以及面对未知时的勇气。

这场公开的“对怼”,或许也间接推动了阿里内部对于人才评价体系的反思。是应该更侧重于硬技能,还是应该更看重软技能?是应该关注眼前的产出,还是更着眼于长远的潜力?这些都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去平衡和调整的课题。

说到底,卫哲和玛格丽特·米之所以会因为“数学成绩”这个问题产生分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能力”这个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并且这两者又都直接关乎公司业务的成败和发展。这场有趣的“对怼”,也让我们看到了,即便是在顶尖的商业智慧背后,也会有这样看似微小却又能引发深刻思考的碰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是一场荒诞的金融圈车祸,这场闹剧里双方都是输家。

因为环境原因,我曾接触过一些各行业的“大佬”。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大多很努力,也满是激情。但其中一些人的性格,若是放在日常生活里怕是要被冠上“不善于为人处世抑或情商较低”的帽子——而这类人所占的比例在我看来远远高于【普通企业中层管理层】。

可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谁手里的资源多,谁便是大佬,哪怕你说话偏激,为人刻薄,也受人欢迎以及追捧——这在资本圈里表现更甚,越是高层建筑越明显。

至于权力增长本身,也会助长个人的“性格”。

而我此刻想说的是:许多所谓“成功人士”宣扬的【为人之道】【成功秘笈】——诸如《XXX教你职场话术》,《XXX人生经》之类的文章——只是冠冕堂皇地说给韭菜们听的。

这点在M小姐和卫哲这单事上可见一斑。


卫哲这个人的经历看起来是很传奇的,在校读书的实习期间便获得了管金生的注意,直接提拔成了秘书,后来更是24岁便成为了万国证券资产管理部的副总经理,也是国内证券业最年轻的副总。

327国债事件管金生进去后,卫哲转投pwc,从财务顾问做起,多次破格提升,一马平川,29岁便成为了合伙人。

一个人的平台到了这个地步,加之他自己的努力,后面的事情自然是拦也拦不住了。听着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但了解金融行业的人都应该看得出来,事情绝对不会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一个毫无背景的年轻人,20多岁在这个行业里绝对达不到这个高度,哪怕他是百年一遇的天才。

至于原因,有兴趣的可以查查卫哲的父亲,再看看【万国】【pwc】和【上海建工】之间的联系。


而M小姐这边,在道歉信的最后,她提到:You can check me out on LinkedIn,then you know who you are dealing with.

所以我也跑去加她了。

在看到她的LinkedIn的资料之前,我一度以为,这位M小姐曾是在海外资深的投行大咖,所以行事风格才与国内金融圈格格不入,并在事后采访里声称不认识卫哲。

可资料显示,她在北大读了一年,然后转学去了Cornell,3年后也就是2003年美本毕业,凭借着常春藤的光环顺利在2004年1月份入驻华尔街(中间可能Gap了一段时间?),在Morgan Stanley做了一年Entry-level的分析员,之后离职,直接回了上海,并在上海与北京这两座城市发展至今。

可以说,这段海外的经历为她拿下了回国的敲门砖。但本科毕业直接在Morgan Stanley工作一年Entry-level的经历远谈不上是什么当初回国的华尔街精英。在这种情况下,M小姐还多次强调自己的常春藤和华尔街经历。


以上是背景。


先说说这次的事件。

卫哲在演讲中自黑了一下说自己数学不太好,台下的M小姐直接插话:“你数学不好是怎么当上CFO的?”(此处M小姐道歉信原文写的是CFO不是CEO)

初看起来,这是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作为有北大和Cornell背景,从纽约的Morgan Stanley一路走到Duff & Phelps董事总经理的人,我觉得她应该不至于不知道在此情形下说这个是意味着什么的,这不是幽默,而是赤裸裸的挑衅。

所以我一开始严重怀疑M小姐是故意的——要么博出名,要么有私人恩怨或者对卫哲心怀不满。所以,这个提问本身其实看不出来两人太多的性格特点,能揣测的只有M小姐的用意——除非她真的蠢到超出我的想象。

直到我看到了这次CFEI论坛上卫哲的演讲题目——《如何做一个超配的CFO》,一个带有教学性质的演讲。

这就有些意思了。

一个教授如何成为顶级CFO的讲课上,讲师说自己数学不好。

这便好比C罗作为受邀嘉宾参加一个活动,演讲《如何做一个顶级的足球运动员》。演讲中,C罗开了个“玩笑”:“哎呀,我这个人啊,腿脚不大利索。”。

且不管这个笑话好不好笑,台下某个在西甲踢球的中国球员举手了:“你腿脚不利索是怎么当上足球运动员的啊?”

你说他是故意挑衅?还是情商低?

接着,C罗瞪了他一眼:“我是腿脚不利索,但那也比你强!”

那人不干了:“我可曾经是中超射手王,现在大家都叫我加泰尼亚唯一的球王………”

有意思吧?

所以M小姐到底是故意的,还是单纯地情商偏低说出这种直来直往的话,就稍微有点难揣测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种大环境确实为她为什么提出这种问题提供了某种相对合理的解释甚至是辩护性质的支持。


而作为卫哲本人,我猜想他说这话的意思看似自黑,实则是自我抬高——心态和那些朋友圈发自拍配文”腿好粗啊,嫌弃自己“的妹子是类似的。她们期待的反响是”哪里粗了?“”你这大长腿叫粗,那我们怎么办啊。“

在我看来,自黑和自我抬高差别便是,马云是真的丑,所以他说自己应聘保安因为丑被刷下来了,那是自黑。而波多野结衣是真的胸大,发自拍说哎呀怎么办啊最近胸好像变小了呢,这是求赞美。

M小姐的这个提问,在这里便好比在妹子发自拍抱怨腿粗的时候来一句:”啊?我看你平时吃的也不多啊?“

此刻卫哲心里怕是有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可作为演讲人,也许有一百种方式回应这个杠精的问题以化解尴尬, @陈诚 的高赞回答也提供了很好的建议——还可以顺便黑一下马爸爸。

可卫哲选了可能是最糟糕的一种方式:直接怼回去。

“我数学是不好,但是比你强啊!”

M小姐道歉信原文:“Yes, my math is bad, But 这位女士, my math is still better than yours!"

这便好比”老娘是说自己腿粗,但也比你的细!“——且是在你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比对方细的情况下。

此话一出,矛盾便没办法避免了。

在M小姐最初提问的时候,错在她这边,她没眼力见。如果卫哲用幽默的方式圆场过去,在所有人眼里,M小姐是杠精,卫哲有大家风范,这事便算过去了。

可卫哲这话一出,如果M小姐示弱,在所有人眼里,她便是自知理亏,出言不逊被人怼了回来,丢了面子还赢不回来,得到了一个“蠢”的标签。

所以,这事完不了了。

M小姐也有一百种怼回去的办法,可她选择了可能是最差的一种:30多岁的人了,还拿高考成绩和本科学历当做谈资。

That was the point I got a bit upset and told you that I was 北京市文科第三名 and went to cornell undergrad.

当时我有些不快,便告诉你我(高考)是北京市文科第三名,后来去了康奈尔。

这未免就显得和小孩子拌嘴一般了。

哪怕一句“那可不一定哦”然后抱手看着他,抬头微笑,也比当初这样来得好——毕竟在后续的舆论讨论中,这些经历被网友扒出来的效果比当时自己拿出来说来得要好太多了。

以上是现场的大致情况。

说话温和圆润的人大抵相同,刻薄愚蠢的人倒是千奇百怪。

如果说当时卫哲的回答是危机处理能力不足的本能反应,亦或者是作为高层建筑的大佬不在乎个人圆润的形象从而我行我素,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卫哲这个位置的人,可能也不大在乎大众的印象,且面对的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无名小辈。

可那之后的发展,便能看出卫哲的丑恶之处了。

会议虽然提前结束了,但双方的争论远没有结束。卫哲认为自己被冒犯了,于是要求Margaret和其所在的投行Duff & Phelps给他书面道歉,并要求Margaret永远不能参加CFEI的会议,还要求Duff & Phelps以匿名形式向CFEI会议捐款10万美元

当争论波及到公司层面,公司一般都会选择牺牲下属:
这不,Duff & Phelps选择把Margaret裁了。

直接将这次对话上升至公司高度,要求个人和公司书面道歉,永久禁止M小姐参加CFEI会议,要求公司赔偿10万美元,导致M小姐被裁员,且被裁员后还要提供道歉信——也便是文中那封。

杀人不过头点地,这么做未免有些把人往绝路上逼的意味。

所以如我开篇所说,如此小心眼的做法,【普通企业中层管理层】敢这样给【员工】抑或【乙方】穿小鞋的领导确实不多见。

可卫哲就能做到这么小肚鸡肠。



下面谈谈M小姐的道歉信。

很多人说到这封信的【塑料英语】。

而在我看来,M小姐的英文水平也没有大家调侃的那般不堪。写这封道歉信的时候应该是情绪激动,且大概率喝了酒。

事后M小姐还发了份【声明】,里边的语句明显比那封道歉信逻辑清晰,且也少了很多胡闹的成分。

以下是【声明】原文,可以看出英文水平还是在线的:


以下是流传相对较广的道歉信:

PS:话说信里那个Mr. Dick Swinging Dick Wei的梗还是用得蛮有趣的。

以下是猜测信为酒后写的凭证(还吃了药)——来自疑似M小姐的朋友圈:


在这份email中,M小姐大概描述了下矛盾的过程和现状,提到了自己要自杀,并狠狠地控诉了卫哲的人品。

而其中有一段对卫哲的【灵魂拷问】相当有趣,特别值得玩味:

Do you know I graduated from Cornell?
你知道我是康奈尔毕业的吗?

I used to work in Morgan Stanley new york head qtr?
(你知道)我曾经在Morgan Stanley纽约总部上班吗?

Do you know I am a US citizen?
你知道我是美国公民吗?

Do you know my connections in the US?
你知道我在美国的人脉吗?

Do you know I know the biggest hedge fund in the world the powerful guys that can crush you like an ant?
你知道我认识全世界最大的对冲基金,那里的大佬分分钟可以把你像蝼蚁一样处置吗?


这些质问里, M小姐句句话不离在美国的经历。甚至还有”你知道我是美国公民吗?“这种令人哭笑不得的句子。(此处有些怀疑真实性,除非M小姐在美国出生,不然过往经历里没有五年连续在美居住的时段,和美国有关的应该也是绿卡)

已然过去15年了,需要在公共场合证明自己时,M小姐说道的还是那三年的求学经历,以及Morgan Stanley那一年的Entry-level分析员的工作,却不提起在国内这10多年的成绩。

可见海外经历这块敲门砖,在过去的10多年里,M小姐是随身携带的,且可能打磨,镀金,镶钻了。而这块砖在国内出奇地好用,砸破了无数的大门。这也是许多投行人的特性,好比华尔街见面三句话之内便要问对方毕业学校一般。

而M小姐的这段”常春藤 | 华尔街”背景,便如同她出门的锦袍。她有新织的毛衣,过冬的秋裤,可那锦袍哪怕旧了,霉了,长虱子了,也永远穿在其他衣服的外边。

当有人说这件锦袍搭配得不好看时,M小姐便急了,在灯光下甩开袍子,尖声颤抖道:

”看,这可是金丝绣的凤凰!“


想想也是挺耐人寻味的。

搞我们这些行业的,总喜欢说一句话叫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而其中有一群人,带着张牙舞爪的面具,上边画着各色的鬼怪图腾,却终其一生也没摘下这层皮来。

面具上的那张脸笑得有多自信,面具下的那张脸便生得有多自卑。



.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其实很复杂。综合来说我认为卫哲做的略有过分,但这也很符合一些当代大佬做派,无失专业性。但MM显然是德不配位,不够专业,被裁被骂只能说是自己怼到钢板了。

整件事情我觉得没必要从私人角度去看待,而是纯粹从一个商业专业问题来看更客观。所以卫哲阿里辞职和马云有什么八卦啦,MM为什么拍那么多泳衣照啦,都是无关的。

商业专业角度,就是这是一个专业人士汇聚的一个公共活动,卫哲是一个被邀请来的嘉宾,且身份还是一家基金的CEO;MM就是一家估值服务公司的MD,也是作为赞助商的一个代表。这家估值服务公司是道衡(DP),是这个CFEI活动的赞助商之一。

所以是活动赞助商应对一个被活动邀请的一个CEO,产生八卦的一个事件。那么我很好奇,MM一个活动赞助商,没事去杠嘉宾干什么?首先这就是她不专业之一。

之二,作为一个提问人,问的问题和活动主题无关,而是和嘉宾个人有关,末了还和人杠了起来。MM一手把一个理应专业的Q&A带成一个饱含私人攻击的节奏。

之三,DP是个第三方估值服务公司,你也可以把它当作乙方。这类公司依赖为客户服务获取营收,以估值服务而言,他们的客户包括公司,投行,基金等。就吃肉吃多吃少而言,基金和投行是站在估值公司头上的。作为一个专业服务人士来说,你不能去杠你一个潜在客户。

之四,MM邮件号称抄送的其他公司和MM与卫哲的个人恩怨没有丝毫关联。MM把一个私人恩怨,并且还是有她引起的,带到一个金融圈里,且不管别人不把你当回事,更而且别人根本不清楚发生过了什么,这就是她最不专业的地方。

总结一下MM四个不专业:

1,作为活动赞助商去杠嘉宾。

2,作为活动提问人,把问题带入私人恩怨节奏。

3,作为一个专业服务人士去杠一个潜在客户。

4,把不相干的人牵扯到自己的个人恩怨里。

有人会认为卫哲有些过分,没气量,等等。我只能说,如果你没在这一个大圈里,你会见怪觉怪。卫哲这样的脾气固然不好,但在这个圈里很平常,并且也不过分,因为他没有直接说要毁了MM的职业生涯,也没有这样做。这一切是针对DP。针对DP是合理的。MM作为公司MD,足够能代表公司。你手下的大将得罪人了,难道不找你兴师问罪?

这个圈子里像卫哲这样的有没有?有,太多了。随便举几个我本身经历过,或他人经历过的例子。说普华永道好了,一个200亿美金规模,上市的信托基金的CFO指名不让普华永道接任何他们的活,包括审计,估值,咨询,和税务,任何活都不给。为什么?因为普华永道以前一个合伙人得罪他了。就这么简单。按照市场价,这一整套项目总和价格至少1000万-1500万美金一年。你觉得DP给的10万美金能和这个项目每年失去的营收比么?同样我在另一家百亿私募的同行和我聊天时说他们所里一个analyst和一个executive director吵了后直接被炒了,ED还怒骂:I will make sure you piece of shit are not going to get a job in this town。至于后话怎么样,我也不清楚。但至少人家大佬至少有立身把话摆出来,你能怪这个基金CFO没气量么?能怪那个ED气量小么?不好意思,有权有钱就是能为所欲为。这就是商业圈里的大佬。

其实大佬有脾气,不但欧美大佬,中国大佬也是如此。王健林参加扶贫时直接不给面子说我干脆拿几个亿给你们分,什么项目我都不用做了。你不能指望大佬没脾气,更不能指责大佬耍脾气,大佬毕竟也是人。所以我只能说卫哲是略有过分,仅此而已。

再反过来看MM。号称纽约大摩做analyst,可是为什么最后去了估值服务?说实话投行一阶梯跳二阶梯估值服务都算混的不好的,我就这么跟你说吧。一看她简历,上面还有做投资者关系这种后台工作(并不是瞧不起后台)。一个前台往后台跳,这叫混的好么?还说张勇坐你旁边,请问张勇当时也是干后台的么?当然如果她在大摩本身不是前台,那也没什么好说了。

注意,MM在20年前留学转到康奈尔,2-3年毕业后去了大摩也就干了一年,然后回国。所以MM在国内混了15年差不多。可以说15年前的中国对于美国文凭的“崇拜”远超过现在。那时的海归还不是现在的海归,何况是常春藤+大摩背景?说实话不是我猜测,而事实上就是如此,MM能有现在的资本,完全是当时国内对于海归青睐的大环境所造就,而并不是其本身的卓越程度。如果MM足够卓越,何以要大摩干了一年就回国?何以会从投行跳后台?何以会从第一阶梯跳第二阶梯?

这种跳是什么概念?就好像是一个BAT的程序员跳去网鱼网咖做网管?你觉得他跳的好还是不好?

再者,她也只是DP的一个MD,我不知道她引以为傲的资本从何而来?投行在我做的基金面前都要低头一等,你估值在投行面前更是小弟(不好意思,没有不尊敬估值服务的意思,这只是事实)。她居然还有胆量抄送N个巨头基金?更有意思的是,卫哲的公司本身就是一个基金,确实存在基金投基金,也大量存在普通人或者有钱人投基金(在美国还有很多退休基金,教师基金等等投资私募)。MM凭什么以为只要她能说动几个商业私募基金大佬,卫哲就没人投资了?我很好奇MM知道基金是怎么fundraising的么?

我真的感叹现在国内什么妖怪都有了。

再说说她的英文,到处是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当然我也不得不承认她确实在运用英文方面是熟练的。随便挑几处,以下选自她的撕逼信:

1,“but my blood, is on your hand now”逗号运用错误。

2,“who want to invest in such a 人品。。。”这里应该是“wants”。

3,逻辑错误,请问回答一个质疑你数学不好的人,用自己文科高排和转学康奈尔想证明什么呢?

4,“then you know who are you dealing with”这里应该是 “who you are”。

5,“do you know my connections....”按照MM的说话特点,这里的意思应该是“你知道我在美国有人脉么?”而“do you know my connections”正确翻译则是“你认识我的人脉么?”。逻辑上不对,典型的中式英文。正确英语用法应该是“do you know I have connections in the US”。

随便说几个,说难听点,整篇撕逼道歉犯了不少常用初中水准的语法错误。而且还说自己是美国公民(美国公民身份在这里有什么意义么?),请问你想代表什么?说自己认识一些基金朋友,请问你想暗示什么?

我也是公民,我也认识克林顿,希拉里,赵小兰,巴菲特,盖茨。。。参加各种场面聊了,握手,拍照,一起吃饭都用。我都可以说我认识他们。但认识归认识,我凭什么认为我能调动他们?

所以我很好奇,一个二线阶梯层面的公司MD,何德何能能调动一线阶梯投行,甚至比投行更甚的基金人去为你MM复仇?像她这样背景,比她背景好的,说实话,美国康州的几大基金公司里我随手能说出20个。

所以我觉得这场撕逼就是在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nobody和一个略有脾气的big guy之间。最后别人不会说你bid guy有脾气,而是说你nobody, just shut the fuck up。

说实话,两个人的优越感我都看不惯,但MM的这种迷之自信我真的笑得想哭。人家Blackstone梁锦松敢不敢说MM这话都未必,MM倒说出口了。况且她如果立身强,何必DP会炒掉她?难道DP不怕以后接不到业务?呵呵。

最后我再说说MM道歉信这个碰瓷。同比可以参照前不久fox和中国女主播的电视辩论。MM信里就说自己是单身母亲,然后要自杀了,然后抨击卫哲双手沾血,等同杀人。这和fox女主持起手就强调中国女主播代表中国共产党如出一辙。目的就是先让阅读者产生一个与说话者站一边的误导。请问,MM单身母亲的身份和她与卫哲的恩怨有何关系?莫不是要博同情?

末尾我再说说她美国公民的事。首先她不可能通过美国公司申请绿卡,因为她除了大摩一年外都base在国内;她也不可能是政治避难申请绿卡(这里说下,她这种外国天生公民在美国是先绿卡再公民),因为那个年代一旦申请政治庇护,你几乎很难入中国境;也不可能是eb5,eb5需要以公司owner名义在美国设立分部并投资百万美金及雇佣美国工人。以她的职业经历而言,她没有符合这个的条件。当然还有其他的途径,比如难民什么。这些她都不符合,唯一可能的就是家庭关系。也就是说要么找个外国人嫁了,要么父母辈给她申请了绿卡。所以靠家庭关系拿绿卡,申请公民,然后长年在中国,请问有什么要说的?且不说这没什么好炫耀的,就算是真的,请问us citizen的身份放到和卫哲撕逼的文里意义是什么?代表自己在美国人脉广?那所以3亿美国人民人脉都和你一样广?

呵呵。不多说了。

user avatar

1.卫哲的表现说明资本一旦膨胀会有多么可怕,完全不把弱者当人。

2.米小姐人生很顺,估计家境也不错,早早又成了美国人,估计确实不怕卫哲。

3.虽然米小姐很牛逼,她也不怕卫哲,但是恐怕她没想到卫哲会这么猛烈地还击,完全不把她当人。

4.这件事虽然两个人都傻逼,但是卫哲无疑是更傻逼、更出丑的一个,为什么知乎上目前的14个回答超过10个都是在喷米小姐的?

5.都说屁股决定脑袋,你们都认为这个女的不对,那说明你们跟卫哲坐在一条板凳上?

6.卫哲也是靠家里人,他老爹比马化腾和马云的老爹还牛逼。

user avatar

Mr swinging dick还是要和robin学习一个,一句我艹ur problem就完美过关了。

这么看robin这临场反应还是真大佬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