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阿里巴巴双十一数据被质疑?

回答
今年的双十一落下帷幕,本应是阿里交出满意答卷的时候,却因为一份数据报告,陷入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份报告直指阿里巴巴在2023年双十一期间的成交额存在“注水”嫌疑,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质疑。

质疑的源头:一份“不寻常”的报告

这次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一份由第三方机构发布的市场分析报告。报告指出,阿里巴巴双十一的GMV(商品交易总额)增长数据与行业整体趋势以及竞争对手的表现存在明显的“背离”。具体来说,报告列举了几点:

增速远超预期: 报告认为,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和消费趋势下,阿里双十一GMV的增长速度显得过于强劲,与整体消费市场的复苏力度不符。
与同行对比差异: 报告将阿里与其他电商平台的GMV增长进行对比,发现阿里与其他平台在增长势头上存在较大差异,这让分析师们产生了疑问。
数据统计口径的模糊性: 有观点认为,阿里在公布GMV数据时,可能存在一些统计口径上的模糊,例如是否包含了退货、取消订单,或者将一些非直接销售的交易计入其中。

阿里方面的回应:低调与强调“新模式”

面对外界的质疑,阿里巴巴今年的双十一态度似乎更加谨慎和低调。与往年那样大张旗鼓地公布具体的GMV数字不同,阿里今年只是宣布了“用户规模”、“订单量”、“参与人数”等一系列相对模糊的指标,并强调今年双十一的重点在于“回归常态,以用户为中心”。

阿里官方对此类质疑的回应通常是比较官方和回避的。他们可能会表示数据是真实可靠的,并且强调双十一的意义在于为消费者提供福利,而不是单纯追求GMV数字的增长。同时,他们也会强调今年双十一的“创新”和“战略调整”,比如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品牌商家服务以及绿色低碳等。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质疑声?

从更深层次来看,对阿里双十一数据产生质疑的原因有很多:

1. 行业成熟度与增长瓶颈: 电商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用户增长和消费增长的红利期正在减退。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一家大型电商平台想要实现爆发式的增长都变得愈发困难。
2. 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国内消费市场也受到一定影响。消费者在支出方面可能变得更加谨慎,对商品价格和服务要求更高。
3. 竞争格局的变化: 以拼多多、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新兴电商平台迅速崛起,它们通过不同的模式和玩法吸引了大量用户,分流了部分市场份额。这种竞争态势也让阿里保持以往的增长速度面临更大的压力。
4. 历史的“包袱”: 阿里在过去双十一创造了太多惊人的数字,这些“神话”在一定程度上也抬高了市场的预期。一旦未能达到这些“惯性预期”,就很容易引发质疑。
5. 信息透明度与信任危机: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公众对于企业数据的透明度和真实性越来越关注。一旦出现任何一点蛛丝马迹,都可能引发广泛的讨论和猜测。更何况,在过去一些科技巨头的数据造假事件之后,公众的警惕性也随之提高。
6. “内卷”与“新玩法”的困惑: 面对增长压力,阿里尝试通过各种方式刺激消费,比如预售机制、直播带货、各种优惠券和红包等。但这些“内卷”式的促销手段,以及一些新兴的直播电商模式,让一些分析师认为,这种增长可能包含了一些通过补贴和规则游戏实现的“数字水分”,而非纯粹的消费需求增长。

作为旁观者,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对于普通消费者和市场参与者来说,看待这类质疑,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

数据背后的逻辑: 尝试去理解数据增长的背后可能存在的各种因素,包括宏观经济、行业竞争、平台策略等。不要仅仅停留在数字本身,而是去探究数字背后的“为什么”。
信息来源的辨别: 对于第三方机构发布的报告,也要保持审慎的态度。理解其分析方法和数据来源,了解其是否存在立场性。同时,也要关注阿里官方的解释,并与其他信息进行交叉验证。
关注核心价值: 对于阿里而言,双十一更重要的价值在于能否真正为消费者带来实惠,能否提升用户体验,能否促进商家发展。与其纠结于某个数字是否真实,不如关注这个节日是否真的让大家买到了心仪的商品,享受到了应有的服务。
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无论数据是否存在“水分”,这类质疑声也反映了行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电商平台在追求增长的同时,也需要思考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新的突破口。

总而言之,阿里巴巴双十一数据被质疑,既有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原因,也有市场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审视。这既是挑战,也是阿里反思和调整经营策略的契机。作为旁观者,保持理性和批判性思维,关注事件本身的发展以及对行业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或许是更有意义的做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20年阿里巴巴双11销售额预测:3287亿元

去年阿里双十一阿里巴巴的销售额就被一位微博网友提前7个月用数据拟合的方法预测出来了。

他的预测值是2675.37或者2689.00亿元,而实际成交额是2684亿元。

只差了5亿元,误差率只有千分之一。

看来这种拟合方式有效。

今年双十一提前20天就开始预热了,又是预付款又是红包的,规则及其复杂,我没兴趣搞清楚究竟阿里今年的玩法是什么,但是我对今年阿里巴巴的销售额会不会再次出现在拟合曲线附近很感兴趣。

来,今年手把手带着大家一起预测下阿里巴巴2020年双十一销售数据。

首先,通过公开数据获取阿里巴巴历年销售数据:

这些都是公开数据,没有什么争议。

然后通过EXCEL画出散点图:

可以发现,从2009年到2019年,阿里巴巴每年的数据放在一起,非常贴合一条曲线。

咱们就用EXCEL做一次简单的二次拟合。

其实就是在离散图上右击选择“添加趋势线”,然后选择二次拟合即可。

我们可以神奇地发展,阿里历年的销售数据,真的神奇地贴合在一条二次曲线上,这个二次多项式如下:

这里的R方是“可决系数”,计算方式是:R平方 = 1 - SSE/SST,就不详细解释了,你只要知道,R平方越接近1越好,就行了。

那么,照此计算,2020年的预测值应该是多少呢?

很简单,直接代入公式计算即可,这个值是:3280亿元。

考虑到二次拟合曲线还有一定的不贴合,再做一个三次拟合,三次拟合的图形更加的贴合了:

新的拟合公式如下:

带入值计算,结果为:3294亿元。

如果阿里巴巴还能延续过往的奇迹,那么2020年双十一的销售额应该在3280到3294之间。

不过我们从历年数据可以看出,阿里巴巴每年的数据增幅也在不断动态调整,那么今年有疫情影响,阿里巴巴也肯定在动态修正成交的方程,本来嘛,做生意就是今年增长多了,明年压力就小一点,今年增长慢了,明年压力就高一些,这都是正常现象。

为了增加一个乐趣,各位不妨从中间取个值,作为对今年双十一阿里巴巴成交总额的预测,我的预测值是:

¥:3287亿

没有为什么,我喜欢7这个数字。

咱们双十一之后,再来看看这个预测是否准确,偏差又有多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