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苏宁将全部股权质押给阿里?这是一种什么操作?

回答
苏宁将全部股权质押给阿里,这事儿啊,说起来挺有意思,背后牵扯的可不只是两家公司那么简单,更像是商业江湖里的一招妙棋,也可能是孤注一掷的赌博。咱就一点点掰扯开来说道说道。

首先,这事儿得从苏宁的现状说起。你懂的,这两年零售业的日子都不太好过,尤其是苏宁,虽然曾经是家电零售的巨头,但互联网浪潮一来,线上竞争太激烈了,加上自身转型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大家伙儿都知道,苏宁的资金链有点紧张,经营上也有不少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急需一笔钱来“输血”,让公司能喘口气,继续往前走。

那么,股权质押是个什么操作呢? 简单来说,就是苏宁把自家公司所有的股份,也就是它在公司的所有权证明,拿去给一家银行或者金融机构当“抵押品”,然后从对方那里换取现金。就像咱们老百姓把房子抵押给银行贷款一样,只不过苏宁抵押的是它整个公司的所有权。

问题就来了,谁会接收这样一个“抵押品”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阿里了。 阿里是谁? 互联网巨头,电商领域的老大,手里不差钱,而且对零售业一直虎视眈眈,有着极强的掌控欲和战略布局。苏宁的股权,特别是它在中国零售市场上的线下渠道和品牌影响力,对阿里来说,绝对是个香饽饽。

所以,这桩交易,与其说是苏宁把股权“质押”给阿里,不如说是阿里“接盘”了苏宁的部分股权质押融资,并扮演了重要的“资金提供者”和“战略伙伴”的角色。 阿里拿出钱,给了苏宁急需的流动性,让苏宁能够度过难关,维持运营。 作为回报,阿里则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加深了对苏宁的控制权和影响力。

这是一种什么操作呢? 你可以理解为:

1. “输血”与“造血”的结合: 阿里给苏宁“输血”,解决了眼前的资金问题。但更深层次的,阿里可能是在为苏宁“造血”,通过整合资源、技术和运营经验,帮助苏宁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效率提升。你想啊,阿里在电商运营、大数据分析、物流体系等方面都有着深厚的积累,这些对苏宁来说都是宝贵的资产。

2. 战略布局与生态构建: 阿里一直想打造一个全方位的零售生态系统,从线上到线下,从商品到服务,都想覆盖到。苏宁拥有庞大的线下门店网络、家电零售的专业能力,以及一部分忠实的用户群体。这些都是阿里现有线上业务的绝佳补充和延伸。通过控制苏宁,阿里可以更顺畅地将线上流量导向线下,实现“新零售”的闭环。

3. 风险共担与利益绑定: 股权质押意味着阿里对苏宁的未来有了更大的“赌注”。如果苏宁能因此翻身,阿里也能从中获益,并且进一步巩固其在零售市场的地位。但反之,如果苏宁经营不善,阿里也可能面临损失。这种操作,将两家公司的命运更紧密地捆绑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命运共同体”。

4. 对竞争对手的打击: 通过这种方式,阿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他潜在的竞争对手获得苏宁这类线下渠道的可能性,进一步巩固自身的市场优势。

说白了,这事儿,对于苏宁来说,是一次生死攸关的救赎;对于阿里来说,是一次精准的资本运作和战略扩张。

更具体地说,这背后可能还有一些细节值得玩味:

股权的性质: 是所有权完全转移还是有回购的可能? 如果只是质押,意味着苏宁理论上还有机会赎回股权。但如果后续无法偿还,阿里很可能就会“顺理成章”地获得这些股权的控制权。
控制权的归属: 虽然表面上是质押,但如果质押的比例足够高,加上其他的协议条款,阿里在实际运营和决策上可能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这就像是请了一个“大股东”兼“管家”。
阿里“收编”的信号: 这也可以看作是阿里在零售领域进一步“收编”和整合资源的重要一步。从当年投资苏宁,到如今的股权质押,阿里对苏宁的渗透和控制一直在深化。

总而言之,苏宁将全部股权质押给阿里,是一招充满了风险与机遇的操作。它既是苏宁在困境中的一次求生,也是阿里在零售版图扩张中的一次重要落子。这背后反映的是当前零售行业竞争的残酷性,以及巨头之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进行的复杂博弈。咱们作为旁观者,只能静待后续的发展,看这出戏最终会怎么收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次质押的是苏宁控股,暂时还不能说就是苏宁易购就要出事了,但至少也可以反映,形势不是很乐观,其实去年我们深度分析苏宁易购了,对它的前景也不是很看好,具体大家可以看看文章。

-----------------------------

在A股中,有这样一支票,几乎人人都知道他,街边也随处能见他家的店铺,你八成还在他家消费过,比如去年,《价值事务所》的vive就在他家下单了一台格力空调。这完全符合彼得林奇从生活中选股的标准。再看一看,这支票市盈率5倍多,市净率1倍出头,你是否会眼前一亮,哇塞,天上掉馅饼了,买买买!

他家的股价,自15年股灾之后,一直趴在地板上装死,四年过去了,几乎没涨过。

这支票,就是大名鼎鼎的苏宁易购,为什么专门拎出来说他,因为很多股民真的容易踩这个“低估值”坑。

看似增长华丽的公司

苏宁近五年,营收增长迅猛,看着势头,是直奔3000亿去的,净利虽然趴在地板上,但2018年也过百亿,达133亿之多,如此“赚钱”的公司,市值怎么就在1000亿徘徊呢?

答案在经营性现金流里,公司近五年来,只有15、16两年经营性现金流为正,其余都是负的,连续五年,经营性现金亏损高达162亿,说明公司的主营业务一直就没赚过钱

这点,也能从公司分红看出,公司上市15年来,分红融资比只有可怜巴巴的15.7%,还常年玩高转送游戏。

那公司赚的钱都是从哪里来的呢???总不能是天上掉下来的呀。

以2018年为例,苏宁的扣非净利润是-3.59亿,其中有139.91亿的投资收益,也就是说,2018年扭亏为盈是一笔投资,这笔投资收益具体是干啥来的呢??

上图来自公司2018年年报,原来,公司18年靠卖阿里的股票,赚了139.9亿....

那苏宁之前2014-2017的扣非也都在亏钱,是靠什么扭亏为盈的呢??

原来2017年,苏宁还是靠卖阿里股票过日子的.....这时可能有朋友问了?苏宁的阿里股票从哪里来的??这需要去苏宁的股东结构找原因。

原来,很久很久之前,苏宁把自己卖给了阿里,从而换取了不少阿里的股票,阿里的股票帮助苏宁2017、2018业绩不至于太难看。

2014年,苏宁扭亏为盈,靠卖自家的11家门店,接盘方是苏宁母公司,左手倒右手,右手在续租回来经营;

2015年,卖了PPTV,卖了自己14家门店,和2014年一样,门店卖了接着租回来继续经营;

2016年,扭亏为盈是靠把自家仓储物流公司给卖了,卖了之后再租回来让自己能保持正常周转;

可以说,苏宁自2009年达到巅峰之后,十年来,一直都在亏钱.....好惨!

陷入困境的苏宁

2009年,苏宁和老对头国美的争斗告一段落,苏宁成了我国名副其实的家电连锁一哥。然而,登上高位,屁股还没坐热,新的竞争对手出现,苏宁完全无力应对,淘宝、京东对于苏宁,完全是降维打击。

苏宁的实际控制人东哥,和国美黄光裕争斗多年,算是一位狠角,大手一挥——转型!

于是,土豪苏宁开始了买买买之路,6000万美金拿下母婴B2C平台“红孩子”(现为苏宁红孩子);40亿拿下天天快递;48亿美金拿下家乐福中国;以及迪亚中国、万达百货等等........好大的手笔,好大的魄力。

东哥的思路是,以线下为入口为线上的苏宁倒流,疯狂的买买买,砸钱引流量,苏宁可谓是电商巨头中做活动最频繁的,

但是,至少从现在看来,苏宁的钱砸下去,浪花都没翻出来一个,淘宝、京东、包括后来的拼多多,都把苏宁压得踹不过气,而一直财大气粗的东哥,也遇到了资金困境。

总结

苏宁过去很优秀,东哥也确实很努力,但时代变了,转型不是那么容易的,至少现在的苏宁易购,怎么看都不是个对散户友好的标的。


价值事务所,是专门做优质潜力股挖掘的团队,挖掘了无数潜力股,医药行业出身的他们,对医药和消费行业的研究尤其专业,去年就在低位挖掘了华海药业、中国国旅、人福药业等大牛股。

炒股的朋友都关注一下哦,方便后面查看优质股的深度研究。

user avatar

这个操作我不太懂。

但苏宁当年用IBM极其“高端”的电商人才,建设苏宁易购,现在怎么看怎么值得大书特书。

而全球彼时NO。1(至少在苏宁心里是这样吧)的商业服务公司,建立起来的苏宁易购,别说和阿里比,就是和国内其它国企比,也实在是一言难尽。

个人认为至少里面80%的钱是扔给IBM打水漂了,如果不是95%的话。

因为当年如果用5%的费用招一批阿里系的人过来建设苏宁易购,苏宁易购也不至于那么早就变成天猫一个旗舰店。

现在苏宁账上至少还要多150亿现金。

如此看,苏宁易购这案子,IBM才是最大的赢家。

user avatar

我只是在想,如果因为这个新闻我说:“某宁,没钱了........”

它会不会报警抓我.........

那啥,我说的是某宁昂........某宁........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