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乱反正。
地摊经济,几千年一直存在。
早市、夜市一直摆到创建文明城市以前,有城管就打游击。
为了创建文明城市,才取消了地摊,取消了早市、夜市
做得好的,已经租门头房开店了。
本小利薄的,只能不干了。
现在允许地摊,只是把这几年取消的找回来。
取消地摊,很大一个问题,是减少了人流量。
逛地摊,有时候不是一个购物活动,而是一个娱乐活动。类似于女生逛商场一样。
北方除了冬天,南方一年四季地摊都是一个闲逛的去处。
有逛就有消费,喝个饮料,吃个夜宵,买个小玩具,有意思的漂亮小玩意,买个日用品。
这些消费除了日用品,可有可无。
在家看电视、上网、打游戏,不去逛,也就不消费了。去逛了,这个钱就花出去了。
不是什么的大钱,但是架不住人多。
一个早市夜市周围是几万人的居民区,一个人一天花10元,一天几十万,一个月上千万销售额,百万的毛利润。能养上百个人的就业了。
夜市周围的门店晚上延长到夜市开业时间,经营的东西不冲突(眼镜店验光你还得去店里面。)对门店也是带动人流的促进。
至于看到政策投身地摊行业,你是想多了。
以前政策不禁止的时候有很多年头,你能干早就去干了。市场容量有限,能活到创建文明城市以前的,都是有点套路竞争剩下的。
一是他们没有更好的挣钱途径,肯花这个时间精力。二是他们真能挣到钱。
你干就不一定了。
这两年去过三线城市的夜市。
虽然一二线很多城市之前都已经把夜市当作有碍观瞻的东西取消了,但是在三线,夜市一直都存在。
三线的夜市现在是什么样的呢?被抖音占据,卖的全是“网红xx”,千八百个摊一模一样。灵星有些坚持自我的,质量也都已经大不如前。
基本上所有小吃摊位卖的都是同一个供应商批出来的东西。看起来都没有食欲。吃了一家就不想再吃了。
卖小商品的也一样,走到哪个摊也都是那些网红爆款,没有原来那种玲琅满目的感觉了。
现在鼓励摆地摊,可以预见的是,大批网红小吃、网红爆款将会占满大街小巷,因为这是最方便快捷的,不用思考,不用经营,写上“网红”二字就可以赚钱。
这样的地摊,不是说不好,但肯定没有活跃经济扩大内需的作用。
那么鼓励地摊经济的本质是什么?是扩大内需吗?是活跃经济吗?都不是。
鼓励摆地摊,事实上是解决严峻的就业问题。本身大量吸收劳动力的实体产业就已经萎靡不振,因为上半年疫情影响实体产业更是倒了一片,大量劳动力无处可去,失业率达到(国内意义上的)高点。所以必须要让人先能吃上饭。吃不上饭,是会出问题的。
打一个或许不恰当的比方,这和西方国家隔段时间就会出现的游行示威、暴乱,有异曲同工之妙。
西方的这些示威和暴乱,包括现在美国的暴乱,是一种泄压阀,目的在于泄掉因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而产生的阶级对立压力,将核心矛盾转移,将阶级矛盾转化到例如种族矛盾、劳资矛盾甚至环保、性别、性少数群体的矛盾上,本质就是转移视线。西方的核心矛盾是资本家获取更高利润的要求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利益的要求的矛盾。所以,一旦你放任阶级矛盾激化,那一个幽灵就会出现,幽灵厉害了,西方的问题就大了。原本苏联尚未解体之前,西方国家迫于苏联的“同侪压力”,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都是很好的,但这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来维持,这也意味着大资本家无法获得更高利润。而当苏联解体,这个“对照组”不在了,那么自然福利和服务可以降低,将一些原本国有的产业商业化,从而获得更高利润。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家的财富越来越多,而人民却不断被剥削,人民的劳动所得被诸如信用卡、房贷被西方资本家继续剥削回去,如果人民意识到这是阶级矛盾,那么西方的政治体系会出现不可逆转的动摇。因此,需要隔段时间就把矛盾转移,通过其他方式显现出来,让人民泄掉压力,从而维持体制的持续运转。
当然,这个情况换到中国,和西方的做法有所不同。因为作为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和西方不一样的是,我们的核心矛盾是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矛盾。这个矛盾解决不好,也会出问题。而生产力的增长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在生产力提高的同时,这个矛盾需要暂时先用另一种方式来解决,那就是抓就业。
就业出问题会是大问题,这个经验在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不断被证明。即使是近几十年也有例证。例如为什么要上山下乡,就是为了消化城市无力吸收的年轻劳动力,让他们不要在城市里乱来。又例如,下岗潮期间,全国很多地方都产生了犯罪率的上升。而今年的失业率上到了新高,再加上疫情带给人的极大的心理影响,如果不用方法去解决,去泄掉这个压力,那么就肯定会出大问题。
就好像前几年提出过万众创业,也是为了消化因为高校扩招、乡村城市化等原因带来的劳动力过剩问题。现有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是有限的,与其等待现有企业增加岗位,不如创造企业,创造岗位。
原本一个大学毕业生,进入一家单位,只解决了一个就业。但是如果这个大学生选择创业,他必然需要与人合伙,雇佣员工,那么这一个大学毕业生就解决了一批人的就业问题。同样,一个进城务工人员打工,只解决一个就业。但如果他选择创业,比如开一家小店,那么他至少可以多解决一到两个就业。
地摊经济,看似只解决一个就业,但其可以带来的隐性就业岗位其实有很多。以小吃摊为例,小吃摊需要设备和原料,大量小吃摊需要大量设备和原料,这从某个方面可以带动设备生产企业和原料供给企业。当这些需求到达一定规模,产能扩展,就可以吸纳更多劳动力进入就业岗位。
同时,地摊的出现,会使原本因为疫情已显得沉闷的城市生活活跃起来,消解一部分压抑和消沉的情绪。当你心情差的时候,经过路边摊,即使你路过不买,但听到吆喝声,看到有人来来往往驻足观看,其实心里也会舒服一点。
而对于就业者本身来讲,与其宅在家里刷招聘信息,不如搞个小摊到街上去刷招聘信息,多少也能有点收入(赚不赚得到钱另说),对于长期宅家的负面情绪也有一定的消解作用,更何况如果你运气好赚钱了,说不定这个小摊就成了你新的就业岗位了。
看了这么多,是不是你也蠢蠢欲动想去摆摊了呢?
在这里我有些个人建议。鼓励地摊是今年特殊时期的特殊做法,毕竟大部分地摊不是一个成熟的商业体,长期让个人大量摆摊不可能是国家的长久之计,目前来看只是权宜之计。
所以,如果你想摆摊,而且你并没有准备把摆摊当作一生事业,那么请注意投入小一点,收益少点就少点,够吃上饭就行了。应当留足现钱攥在手里以备后续其他政策。今年个人手上的现金本来就是很宝贵的,千万要记得不要一时冲动把钱都花出去了,不要把摆摊当成百年大计那样去投入。
希望后续能为那些真正急需就业的普通劳动者提供一些摆摊上的支持。
好了不多说了,我去摆摊卖剧本了,回聊。
这年头真是什么事都能在互联网上变成行为艺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