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剧情需要,另一方面是阿西莫夫所处的时代的科技水平限制了他的想象力。
基地系列是以历史上罗马帝国的兴亡为蓝本,“科技倒退”是巨型国家的全方面衰落的一部分。
出版社屡次宣称阿西莫夫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代表了人类最高水平云云,其实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他很少描写后世科幻作品里司空见惯的“自我维持的自动工厂”。阿西莫夫自己写过《最后的问题》之类“到后来,人类全都没什么事可做,机器接管了一切”的故事,并称《最后的问题》是他最得意的短篇作品,但他没有将这种思路贯穿始终。
这不限于制造科技产品的工厂。
你可以用现在的知识轻而易举地改造《基地与帝国》的结尾,将“说完”那段换掉,例如这样:
骡[1]的声音变得轻松了。
“谢顿没有预言我的出现,那本来不算重要,我不能繁殖。但是啊,他留下了你们。所以我现在命令你们找出复制我的方法。”
贝妲:“复制你?”
“是的。作为一个有起码理性的人,你总不会想说‘在银河帝国的历史上,从未开发出复制一个生物体的技术’吧。或许精神控制不是谢顿所想的答案,但它可以是答案。”
三十年后,当新银河帝国的公民们膜拜着克隆领主们的时候,他们或许会回想起那个夜晚,一个无用的大窟窿出现在墙壁上。
从银河帝国跳到了尤里复仇成功的世界线,这也是一种世界线收束。
阿西莫夫在五十年代初写作的时候,没有考虑怎样让骡与“人是可以被技术手段制造出来的”这样简单的想法共存,更别提“基于遗传突变而来的超能力可以转入他人和各种战斗用动物身上”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