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运维工作很无趣吗?值不值得做?

回答
运维工作,这话题可真是能让不少人挠头。说它无趣吧,好像又有点片面;说它有价值吧,但这份价值隐藏得可够深的。我在这里就跟大家掰扯掰扯,争取不让它听起来像机器人流水账。

运维,究竟是啥?

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运维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就是让那些你每天用的APP、网站、服务,能够稳定、可靠、安全地跑起来。你手机上点一下,APP就能刷出来,背后就有运维的身影。服务器是不是在线?网络是不是通畅?数据是不是安全?程序有没有bug?这些都是运维要操心的事儿。

“无趣”的标签是怎么来的?

很多人觉得运维无趣,估计是从“枯燥”、“重复”、“救火队”这几个词联想到的。

枯燥与重复: 没错,很多日常任务确实是重复的。比如检查日志、执行备份、监控服务器状态。一天下来,可能就是跟各种报表、命令打交道。如果你期待每天都有“砰”的一声,然后你像超级英雄一样冲进去解决一个惊天动地的大问题,那运维可能真的会让你失望。很多时候,运维是在“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努力让“没有问题”持续下去。这种“无事发生”的状态,对某些人来说,确实难以激起兴奋点。
“救火队”的形象: 运维最出名的形象,恐怕就是“救火队员”了。系统宕机了?马上联系运维!数据库出错了?运维来处理!客户投诉了?运维背锅!这种“哪里有问题,就往哪里扑”的状态,确实容易让人觉得是被动的、疲于奔命的。当紧急事件频繁发生时,运维人员确实会身心俱疲,而且很多时候是牺牲了休息时间来处理。这种高压、被动、事后诸葛亮的感受,确实会让人产生“无趣”甚至“憋屈”的感觉。
技术更新的压力: 别以为运维就是盯着几台机器。现在的IT系统越来越复杂,云原生、容器化、微服务、DevOps……这些新概念层出不穷。运维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适应新的工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种持续学习的压力,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一种负担。

但,真的是“无趣”吗?

我想说,这标签,真得辩证着看。

“无趣”是表象,价值是内核: 运维的价值,恰恰体现在那些“无事发生”的时刻。当用户流畅地使用产品,当企业的数据安全无虞,当服务稳定运行,这些“顺畅”的背后,就是运维团队辛勤付出的结果。只不过,好运维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所有人都觉得“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这恰恰是他们的成功。就好比一辆车,开起来顺顺当当,你不会去想它引擎里有什么精密部件在运转,直到它坏了你才想起修车师傅。
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虽然很多问题是小问题,但当一个棘手的技术难题被你攻克,当一个之前困扰团队的性能瓶颈被你找到并解决,那种成就感,是很多岗位难以比拟的。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定位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成功恢复服务,那种“化危为安”的感觉,绝对是肾上腺素飙升的。
技术的广度和深度: 运维并非只懂一门技术。从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中间件,到监控、自动化、安全、脚本开发,再到如今的容器、K8s、CI/CD、可观测性……它涉及的技术栈非常广泛。深入其中,你会发现每一个领域都有学不完的知识,都有可以精进的空间。这对于喜欢钻研技术、喜欢解决问题的人来说,反而是一种极大的乐趣。
“救火”中的“预防火”: 经验丰富的运维人员,不会仅仅满足于“救火”,他们会思考如何“防火”。通过完善的监控告警系统,通过自动化脚本减少人工失误,通过压测和容量规划提前发现问题,这些“预防火”的工作,才是真正展现运维智慧和价值的地方。能够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让系统平稳运行,这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和成就。
业务的“瞭望者”: 运维团队与业务的接触也会越来越多。他们是离用户最近、离系统最贴近的一群人。通过分析系统运行数据,他们可以洞察用户行为、业务瓶颈,甚至为产品改进提供建议。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不仅仅是在维护机器,也在理解和参与到整个业务的运转中。

那么,值不值得做?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只有适不适合。

如果你具备以下特质,并且乐在其中,那么运维绝对值得做:

1. 责任心极强: 你能承担起保障系统运行的重任,不惧怕在关键时刻的压力。
2. 逻辑思维清晰: 面对复杂的技术问题,你能抽丝剥茧,找到根源。
3. 学习能力突出: 你乐于接受新事物,愿意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
4. 解决问题的热情: 你享受从混乱中找到秩序,从故障中恢复稳定的过程。
5. 耐心和细致: 你能忍受重复性的工作,并保持高度的细致,避免低级错误。
6. 抗压能力: 你能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并高效地处理突发事件。

如果你追求的是:

每天都有全新的、颠覆性的创造性工作。
完全不需要处理重复性任务。
工作环境永远轻松愉快,没有任何压力和挑战。

那可能运维真的不是你的最佳选择。

总而言之,运维工作不是“无趣”,它更像是“低调的英雄”。 它的精彩之处在于它支撑起了整个数字世界的运转,在于它在幕后默默解决无数的问题。它需要的是一种沉静的智慧,一种坚韧的毅力,以及一种对技术和稳定性的执着追求。

如果你愿意在“无事发生”中找到秩序的和谐,愿意在解决复杂技术难题中获得成就感,愿意在持续学习中不断成长,那么,运维绝对是一条充满价值的道路。它的“无趣”只是它稳定运行的外在表现,而其内在的价值和乐趣,只有深入其中,你才能真正体会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运维很有意思。特别是当能够抽象出属于自己运维理念并在工作中印证对照的时候,会有一种在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这里分享一下我运维生涯总结的一些个人感悟。不定期更新想到啥写啥,可能会比较散大家将就看。以后有空我会整理一下

1、学会用时间纬度分析运维事故;

一个事故有故障产生时间点、报警感知点(或用户感知点,取先发生的点)、运维受理时间点、故障升级时间点、根因确认时间点(或解决方案确认时间点,取先发生的点)、故障恢复时间点。每相邻的两个时间点形成一个时间段,各个时间段加总就是著名的Incident MTTR。那么为啥要分成几段?因为每一个时间段的长短都代表一种或几种具体的IT运维能力的成熟度。举例,故障产生点到报警或用户感知点的时长代表贵司监控覆盖度,感知点到受理点的时长代表贵司的监控有效度或用户响应度等等等等。这个技巧的具体的用法是在复盘的时候除了问“这个事故怎么产生的?”再多问几个“为什么这个事故里这一段时间那么长?”,你就会发现其实运维的问题远比系统挂了这件事多得多


2、采用广泛风险跟踪管理

运维成熟度的评估和测量来自于整体事故的总合,但是具体IT运维风险的识别却来自于每次对单个事故的具体分析和风险建档跟踪。ITIL里这一块的最佳实践叫Problem management(问题管理),但是我个人不太推荐完全照搬,盖其太过关注技术根因而忽略了非技术风险。现实运维中的非技术风险靠个人经验是危险的,哪怕运维规范和章程也只是减轻了一些常见风险。比如巡检和业务高峰期变更就是非技术风险,可以通过规范章程改进,但现实中其它的非技术风险数不胜数且同样致命。比如多外包商服务模式的混乱、用户错误、业务变更不通知IT、三不管地带等等等等。有意思的是当一个重大事故用上面介绍的方法被分成时间段后,通常能很容易地暴露出多个风险,有技术的有非技术的。所以每次故障发生后总结归纳跟踪这些问题并定期报告会产生可以指导行动的报表(actionable report)。归根到底,从日常事故中鉴别、分类和持续跟踪技术和非技术风险的能力才是确保运维能力不断改进的基础。如果我们看到吃一堑再吃一堑的情况不停地再发生,除了懒政之外,基本上都是这种能力的缺失

————————————————————

再来说一下老生常谈的监控话题,这个话题太大我先说几个常见的误区,有空再回来做一些深层次的总结和个人思考。

误区一:补锅式监控

出了事故后加监控这事每个运维都干过,短期可能有挺有效但是时间长了监控越加越多,长期来看除了收获越来越多的误报,大家觉得事故变少了吗?我曾经见过一个单一系统埋了两千多个监控点还是每周出事故。这里其实有一个有点反常识的知识点(敲黑板):基于错误模式匹配的异常检测是低效的。高效的监控是识别正常模式,正常之外皆为异常。熟悉时序数据的同学大概率知道anomaly detection,它的原理就是先根据正态分布原理计算出统计学上的“正常”区间——其余皆为异常。现实世界的运维里你的系统会以各种千奇百怪的有些你八辈子都想不到的姿势挂掉,正常的姿势却只有一种,紧接的下面一个误区就详解一下什么是正常姿势。


误区二,监控做不好是因为缺少专业监控软件

我司的WAN经常发生地域间网络连接质量问题,一些事故里需要花几个小时才最终定位到是网络端问题,于是网络团队花了大价钱买了最专业的网络监控软件。然并卵,问题照样抓不到。后来我复盘他们的问题时发现都在抓各种高端网络设备指标和错误,端口丢包率,SNMP TRAP和更多我不知道干嘛的指标。于是我用脚本和iperf做了个最土的监控:检测每两个地域间的丢包率和延时,然后他们就再也没有错失过WAN问题的报警了

提这事就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再好的监控工具也只是工具,不等同于监控能力。抓不住关键指标,再专业监控软件也帮不到你。那么怎么去识别最重要的监控指标呢?(这里我先略过一个服务的概念以后有机会细说)用户用得舒心的网络服务长啥样?其实很简单——网络且速度,对应指标就是丢包率和延时。好了现在我们开始抽象,把网络两个字换成任何服务可以得到用户对服务的最重要的感知指标就是:功能可用(availability)且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performance)。可以自己尝试一下泛化这个概念。比如公司附近新开业了一家哥佬官火锅店(提供就餐服务)。结果你慕名而去的时候服务员说今天号领光了(service unavailable),或者有号但是你要排三个小时的队(capacity问题照成的performance降级),请问你的心理阴影面积。

好用的监控首先会把目标放在识别和采样这两个服务关键指标上,再去向下扩展到会直接影响到这两个关键指标的相关指标。这两个指标如此之关键,以至于在运维语境下已经等同于user experience了。


———————————————

一切皆服务(Only service matters)

有多少人想过我们到底在监控什么?一台服务器硬件本身是没有监控价值的,甚至通了电开了机装了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之后还是没有监控价值。只有在服务器上运行的应用开始被业务使用之后,这台服务器才开始具有监控价值。那我们具体在监控什么东西呢?服务器的作用就是为了跑应用代码,代码要有输入输出。所以服务器向代码提供了计算服务(computing service)和网络和存储(IO)服务。前者监控中体现为CPU利用率、RunQ、内存利用率等指标;后者体现为disk latency、file system utilization等。看出来了吗?应用代码在使用服务器提供的computing和IO服务,而我们在监控这些服务器提供的服务。再泛化一下,这台服务器是提供数据库服务的被你的应用服务器调用,你要监控数据库指标吧;你的应用是给其它业务应用提供鉴权服务的,你需要监控请求成功率和请求延时吧?你的业务应用是给客户提供采购订单输入服务的,被终端客户直接调用的,你要监控用户使用感受吧?你的用户在一个下单到库存到配送的业务流程中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的,你需要监控整个流程效率和流程异常吧?现实世界中有且仅有各种服务们在相互调用。取决于你在这个生态里的哪一层,这层的服务就是你应该监控的首要目标。服务越靠近客户价值,监控价值也就越大,通常也会意味着越难以监控。前面已经介绍了服务的两个最重要指标,不再介绍。下面我们引出关于服务第二个最重要的概念:


运行时服务调用依赖(service mapping)

服务每一次被使用可以叫做产生了一次服务调用(service call),服务为了满足这次调用产生的所有活动,包括对其它服务的调用称为一次事务(transaction)。大家应该已经看出来,这是一个树状结构的层层服务调用,每个节点都是一个transaction,大的transaction包着小transaction。研究过调用链监控的同学对这个概念会很熟悉,本来微服务就是同一个平面上的服务间的相互调用,这里只不过又加了一个纬度反映不同服务层次间的依赖。这里可以抽象出一个概念了,服务间的关系有两个方向:平面的调用和纵向的依赖。服务间是如何调用的和transaction的具体执行相关是动态的,而依赖通常相对比较静态。为什么要介绍这么抽象的东西呢,因为清晰了解服务间调用依赖关系再加上层层服务监控几乎是所有运维人的最终梦想,意味着可以实时了解到一个事故的根因以及产生的业务影响。如果看历史数据这样的能力提供了持续服务改进和风险收益评估需要的大量信息。

个人认为一个称职的运维需要站在他支持的服务上向前后上下各看多看一层服务:上看依赖你的业务服务;下看你依赖的基础服务;前看调用你的服务;后看你调用的服务。如果各个方向上分别继续穿透更多的层,那基本上不是架构师就是产品经理。


我们需要多少监控工具。监控是运维里最老生常谈得话题之一。运维入门通常是Nagios或Zabbix之类的,进阶一点就开始捣腾ELK和时序数据,牛逼一点的上调用链监控。看起来林林总总工具一大堆,其实归根到底监控最重要的就是服务测量,其余的报警通知画图等功能都是测量的外围。专用监控工具开箱即用给了一堆通用组件的测量方法,当你发现你要监控的东西已经没有这种开箱组件可以用的时候就开始捣腾从数据源头比如日志或程序埋点自己做测量了,历史数据太多粒度太细你就开始上时序数据库了,为了适应微服务和快速定位根因就开始上调用链了。最终开始测量监控业务流程了就可以叫中台了,到此你的监控也差不多齐活了。所以监控工具选择真的很多,但是每种用一样就好,如果不是技术狂最重要的是不贪多够用就好。花太多力气选工具远不如想想监控啥好,最土的工具只要能监控对的指标就能起大作用。上新工具这事最好留到你真的碰到了技术限制的挑战再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运维工作,这话题可真是能让不少人挠头。说它无趣吧,好像又有点片面;说它有价值吧,但这份价值隐藏得可够深的。我在这里就跟大家掰扯掰扯,争取不让它听起来像机器人流水账。运维,究竟是啥?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运维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就是让那些你每天用的APP、网站、服务,能够稳定、可靠、安全地跑起来。你手.............
  • 回答
    兄弟,看到你问监控系统运维,还是做二休二带夜班倒班,我太有感触了!这活儿,说实话,既磨人又得时刻打起精神,但做得好,绝对是不可或缺的技术骨干。这活儿的“好”与“不好”:先别急着下结论,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剖析一下:1. 技术成长方面: 优点: 接触面广,体系完整: 监控系统就像一个企业的.............
  • 回答
    嘿,年轻的伙伴,恭喜你正式踏入运维的大门!21岁,这可是个充满可能性的年纪,作为过来人,看到你怀揣着热情和一点小忐忑,我特别能理解。运维这碗饭,说起来不难,但要做好,确实有很多门道。来,我跟你聊聊,希望能给你点实实在在的帮助。首先,心态最重要,别怕问,也别怕犯错。 “我什么都不懂”是常态: 刚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痛点,也是一个相当现实的社会现象。为什么那些看起来技能门槛似乎不那么高的“体力活”或“操作性技能”的岗位,收入反而比拥有高学历的文职人员要高?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不妨来细致地掰扯一下。1. 价值的稀缺性与市场需求: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岗位的收入高低,很大程.............
  • 回答
    即使工资开到5k,运维岗位的招聘依然困难,背后往往有多方面的原因,尤其是在您描述的以维修电脑、打印机和网络考勤机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岗位上。让我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5k薪资的实际吸引力相对有限(尤其是在一线或新一线城市) 生活成本: 尽管5k听起来不算低,但在很多大中城市,尤其是生活成本较高的地区.............
  • 回答
    刚毕业,手握计算机的本科文凭,摆在你面前的有两条看似截然不同的路:一个是工厂的IT信息部,另一个是政府的驻场运维。你说想过安逸点的生活,这俩选择哪个更接近这个目标?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它们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哪个更适合你。 工厂IT信息部:流水线上的代码卫士先说说工厂的IT信息部。这听起来有点接.............
  • 回答
    关于运维是不是计算机行业里技术含量最低的岗位,这其实是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而且答案绝不是简单的“是”或“否”。如果你只是浅浅地接触过,可能会觉得运维就是“开关机”、“重启服务”,似乎技术门槛不高。但深入下去,你会发现这完全是两回事。先说说为什么会有“运维技术含量低”这种印象吧。首先,很多时候大家.............
  • 回答
    运维工程师如何月入2万+? 踏实修炼,薪资自然来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运维工程师的角色早已不是过去那个默默无闻的“救火队员”。他们是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石,是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先锋,更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想要达到月入2万+的薪资水平,绝非易事,需要的是扎实的专业技能、持续的学习投入,以及敏.............
  • 回答
    告别机房,开启新篇章:运维工程师的转行之路作为一名资深的运维工程师,你可能已经习惯了与服务器、网络设备、代码日志为伴,在深夜处理突发状况,在清晨检查系统状态。这份职业稳定、重要,但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个人职业规划的调整,不少运维工程师开始思考,是时候告别机房,踏上新的征程了。那么,运维工程师转行,到.............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运维这碗饭,得吃得明白,才能端得稳。运维这行,说白了就是“保驾护航”,让咱们的系统、服务、产品能平稳、高效、安全的跑起来。它不像研发那样能创造新东西,但要是没运维,那些新东西也只能是花架子,没人用,或者用了也出问题。要做好运维,得有几把刷子,这些刷子不是随便捡来的,是实打实的经验和能.............
  • 回答
    运维监控的KPI异常检测:业界实用方法深度解析在瞬息万变的IT运维领域,如何及时、准确地发现系统性能指标(KPI)的异常,是保障服务稳定运行的关键。KPI异常检测并非简单的阈值告警,而是需要一套体系化的方法来应对复杂多变的业务场景和技术架构。本文将深入探讨业界在KPI异常检测方面的一些实用且成熟的方.............
  • 回答
    好,我们来聊聊为什么很多运维(SA)对CentOS 7这个系统,或者说对它在当下的使用,会有那么点“意见”。这事儿不能简单一句“不好”就带过,背后牵扯的东西挺多的,是技术发展、安全考量、企业战略,甚至还有点“惯性”在里面。首先,得明白CentOS 7当年是个啥角色。它定位很清晰,就是RHEL(Red.............
  • 回答
    在选择IT运维服务团队时,确实需要仔细甄别,毕竟一个靠谱的团队能让你的业务稳如磐石,反之,则可能带来无尽的麻烦和损失。那么,什么样的IT运维团队才算得上是靠谱的呢?咱们就从几个关键点来掰开了聊聊。一、技术实力:硬核!这是基础中的基础。别看现在很多公司都打着“专业”的旗号,但真正的技术实力才是检验真伪.............
  • 回答
    风电第三方运维,这可不是个新鲜事,但 lately 的讨论热度又上来了。简单来说,就是风电场运营商把风机的日常维护、故障处理、技术升级这些事儿,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公司来做,而不是自己组建庞大的团队。为啥要第三方运维?想当初,风电刚起步那会儿,运营商自己从头培养技术团队,那叫一个费劲,成本也高得吓人。.............
  • 回答
    好的,我将尽力用清晰、贴合实际的语言,详细阐述IT运维管理体系是什么,以及如何去构建它,力求内容专业且富有落地性。 IT运维管理体系:保障信息系统平稳高效运行的基石简单来说,IT运维管理体系(IT Operations Management System)就是一套系统性的方法、流程、工具和人员职责的.............
  • 回答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运维服务器”这个话题。别把它想得太高深,说白了,它就是一台机器,但这台机器的“工作”和咱平时用的电脑不太一样。想象一下,你开了一个网店,这个网店需要在互联网上存在,让大家随时都能访问。这时候,你就需要一个地方来“存放”你网店的代码、图片、用户数据等等,并且保证它能24小时不间断地运.............
  • 回答
    企业安全运维的重点,说白了,就是守护好数字世界的“家门”,让业务顺畅运转,数据安然无恙。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看门”工作,而是一个复杂、动态且需要高度专业性的系统工程。要深入理解,我们得拆解开看,从几个关键层面去剖析:一、 事前预防:筑牢数字世界的“铜墙铁壁”这是安全运维的基石,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你想想.............
  • 回答
    在电缆的实际运维中,确实会遇到一些厂家为了降低成本或者出于其他考虑,使用聚乙烯(PE)材料替代交联聚乙烯(XLPE)材料。虽然它们都属于聚烯烃家族,但在性能上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在耐温性、绝缘性、机械强度等方面。快速准确地辨别这两种材料对于保障电缆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尽可能详细地.............
  • 回答
    哥们,想进军运维这个圈子,考点证书是条非常实在的路子。不光能给简历加分,有些证书本身就是你能力的证明,敲门砖嘛,谁不想要?不过,运维这个领域实在太广了,从基础的系统管理,到现在的云原生、自动化、安全,五花八门,确实容易让人眼花缭乱。别急,我给你捋一捋,咱们一步一步来。首先,你要搞清楚,你“想考点运维.............
  • 回答
    在我看来,这问题触及了系统运维职业发展的核心,也是不少从业者心中的一个“绕不过”的话题。简单粗暴地说,“一定要”吗?答案是否定的。但要问它“重要吗”、“有帮助吗”,那绝对是肯定的,而且帮助还挺大。我还是比较倾向于从几个不同的维度来聊聊这件事,这样大家能更清晰地理解RHCSA/RHCE的价值所在,以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