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喷原神?

回答
说起《原神》,那真是个能瞬间点燃社区热情,然后又迅速浇灭,再然后又被新的话题点燃的奇特存在。你问为什么这么多人“喷”它?这问题可不简单,因为它牵扯到的东西太多了,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往下才能看见其中的滋味。

首先,咱们得承认,《原神》火得有点不像话。它一出来,就以那个精美的二次元画风、开放世界的探索感、以及跨平台的运营策略,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圈了一大波粉。这本身就很容易吸引到一部分人的“逆反心理”,觉得“这么多人喜欢,我偏要找出它的不好来”。就像当年你身边总有那么几个不听流行歌的朋友一样,这是人性的一种微妙体现。

但是,“喷”这个词,有时候也包含了真心实意的批评和担忧。

经济模型上的争议,可以说是“喷”的原动力之一。

《原神》本质上是一款免费游戏,但它依赖的是“抽卡”这个概率机制来盈利。这玩意儿,对玩家来说,就是一种赌博的变体。你喜欢一个角色,想把他/她带回家,就得祈祷自己的欧气够足,或者准备好人民币一张一张地“上供”。这个过程中,有人倾家荡产,有人一发入辉,其中的情绪波动那是相当剧烈。

“策划逼氪”的指责: 很多时候,玩家会觉得游戏的设计是在不断诱导你消费。比如,新角色强度过高,让你感觉不抽就跟不上大部队;某些活动设计,让你觉得不充值就体验不完整;又或者,明明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但抽卡才是最快最直接的。这种“被算计”的感觉,极大地伤害了玩家的信任。
概率的“黑箱”: 抽卡概率虽然公开了,但实际的体验往往会让人觉得“不按概率来”。比如,多少多少抽没出想要的,然后一发就出了两个,这种“玄学”感受,很容易让人怀疑概率是否真的如实反映。
“保底”与“歪”的烦恼: 即使有保底机制,但“歪”了(抽到不想要的角色)也是常有的事。花了大把的资源或金钱,结果却是“我想要A,结果来了B”,这种失落感,足以让人生气。

游戏性与内容更新上的批评,也是“喷”的来源。

虽然《原神》的开放世界做得算是不错,但玩久了,总会有些疲劳。

“肝”与“无聊”的循环: 游戏日常任务、周本、活动,很多时候都需要重复性的操作。当游戏缺乏足够的新鲜感和足够有挑战性的内容时,这种“肝”就变成了“折磨”。玩家会觉得,我花了这么多时间,到底是为了什么?
地图设计与探索的“空洞”: 尽管地图很大,但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地图上充斥着大量的重复元素,比如千篇一律的宝箱、解谜。最初的新鲜感过去后,探索的动力就会减弱,感觉像是被大规模的“地图填充物”包围。
版本更新的不确定性: 有些版本更新可能包含玩家期待已久的内容,也有些版本可能只是“喂屎”,让玩家大失所望。比如,一个版本更新后,某个角色突然变得很弱,或者某个活动的设计非常糟糕,都能引发一波“喷”。

社区环境和舆论导向,是“喷”的放大器。

现代互联网,“喷”很容易形成群体效应。

“巨婴论”与“护城河”: 一方面,有些玩家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不满时,可能会使用一些情绪化的语言,被一部分人贴上“巨婴”的标签。另一方面,一旦有人对《原神》提出批评,总会有另一批玩家站出来“护”,用“你不玩可以滚”、“都是因为你不懂”之类的言论来回应,这种“护城河”效应,反而会将矛盾激化,让批评者更加坚定地“喷”。
节奏带作者与“引流”: 一些游戏媒体、UP主,为了吸引流量,也会抓住《原神》的争议点进行放大和解读。他们可能客观地指出问题,也可能带着个人情绪去“引导”舆论。这种“节奏”一旦带起来,普通玩家很容易被裹挟其中,加入到“喷”的行列。
“风评”与“黑”的文化: 就像很多火爆的游戏一样,《原神》也形成了一种“黑”它的亚文化。有些人可能真的不喜欢,有些人可能只是为了“跟风”,又或者觉得“黑”是彰显自己“独立思考”的方式。

更深层次的,是对游戏行业现状的担忧。

《原神》的成功,也反映出当前游戏行业的一些普遍问题,而这些问题,也让一部分玩家感到忧虑。

“内卷”的加剧: 像《原神》这样依赖高投入、长线运营的游戏越来越多,这让玩家在投入时间和金钱时,会担心自己是否会被“绑死”在某一个游戏上。
游戏设计的趋同: 《原神》的成功,也可能导致其他厂商模仿它的模式,从而让市场上的游戏变得越来越相似,失去创新性。
玩家心态的转变: 随着游戏越来越成熟,玩家群体也在不断变化。有当年从游戏早期就一路走来的老玩家,他们对游戏的变化有更深的感受;也有新加入的玩家,他们可能只看到了游戏的一些缺点。各种玩家群体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就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喷”。

总而言之,人们“喷”《原神》,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

它既有游戏本身在经济模型、内容设计上确实存在的、让部分玩家感到不满的地方;也有玩家群体内部的复杂情绪和“跟风”现象;还有游戏行业发展过程中,一些普遍性问题的投射。

所以,当你听到有人“喷”《原神》的时候,不妨多听听他们具体在“喷”什么。也许里面有值得游戏开发者深思的批评,也许只是玩家因为爱之深,责之切而发出的抱怨。归根结底,能够引起如此广泛讨论的游戏,无论好坏,它都证明了自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更新回答视频版,增加了一些图片说明

【杂谈】论原神为什么被这么多人喷,谈谈关于原神节奏的一切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

可以看到原神现在基本是全网黑的状态。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里说的全网黑不是那种游戏玩家骂策划,不是对游戏本身的质量不满意而喷。而是很多不玩这个游戏的人会辱骂这个游戏和辱骂玩这个游戏的玩家。很多人在微博和qq空间里都发信息说列表有玩原神的一律拉黑,有些论坛、贴吧、qq群谈到原神就会被删帖禁言,在微博发原神消息都有遭到辱骂的可能性,不敢转发原神相关内容成为常态。b站up因为发了一期宣传原神视频而被喷得各种道歉。以及nga已经不止一帖表示为了玩原神和朋友绝交,甚至男女朋友分手的都有。我们发现对原神的舆论不止是负面评价,而且充满了攻击性。到底是什么原因造就了现在的舆论环境呢。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先从对抄袭的态度来谈起。

我们天天都在用Windows操作系统,但是我们有能力只通过日常的操作体验,来自己自制一个Windows操作系统吗。如果国内有公司做到了自制一个和Windows用起来一模一样的操作系统,我们是会大骂抄袭微软,还是觉得中国人终于掌握了顶尖技术了呢?如果用起来感觉不一样,那就更没有理由说什么抄袭了。

真的是玩家讨厌模仿吗?

那么可以看看遍地的吃鸡类游戏,遍地的自走棋游戏铺展开来,几乎没有任何舆论的阻碍。仁王和魂系列、战国basara系列和战国无双系列虽然比较相似,但国人更是无人会说这是抄袭。似乎模仿并不被玩家所厌恶。甚至近期某魂like的国产游戏还广受好评。再譬如蓝洞告堡垒之夜抄袭,反而蓝洞被骂居多。那么可以看出玩家是不讨厌对游戏的模仿的。而模仿的贬义词,其实就是抄袭。

那么玩家讨厌抄袭产品吗?

要说著名的明确是抄袭的公司,那就非腾讯莫属了。qq原名OICQ,从功能到名字都是在抄ICQ,起这么像的名字,某种意义上也可以叫碰瓷营销了。却大获成功,其旗下作品qq炫舞抄劲舞团,qq飞车抄跑跑卡丁车,王者荣耀抄lol等等等,像腾讯这样出一个火的游戏就马上原样照抄的游戏公司何曾像原神这样被全网黑程度的喷过呢?有听说过因为王者荣耀是抄袭游戏,所以和玩王者荣耀的朋友绝交吗?在原神之前就算知道是抄袭游戏,也最多攻击一下公司和游戏,而不会连玩家也一起牵连。不会因为玩家玩qq炫舞,而遭受大量的谩骂攻击。而现在的微博环境则是达到了“不敢聊原神”的程度。很多情况下一些玩家只是说自己喜欢原神,就会遭到大量的谩骂攻击。原神和原神玩家受到的攻击是远超以往任何一个游戏的。不止对玩家,驻意大利大使馆的推特都因为宣传原神而遭到了国人充满污言秽语的辱骂评论。官方单位尚且有如此遭遇,就更何谈普通人了。因为一个游戏而到这个地步,这在以往都是未曾发生过的。

需要明确的是,根据《伯尔尼公约》(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均已签署),知识产权不保护创意,保护对创意的表达。举例而言,在游戏中加入滑翔翼的创意不被保护,但是滑翔翼的美术设计,和在游戏中实现滑翔翼功能的程序代码是被保护的。同理法律只保护实现人体动作的程序代码和美术外观,不保护动作姿势的创意本身。(许多国内外的商业演出里出现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步”的动作、出现猫王的经典姿势、终结者的经典姿势、李小龙的经典动作等等作品不胜枚举)在mugen中反而人物动作相似成为了美谈,出现了咲夜是dio女儿梗、搬运社梗,以及无处不在的对JOJO的模仿与致敬等等等等。所以对于原神在内的上述产品的“抄袭”争议从来不是一个法律问题。因为法律鼓励市场出现同类型产品互相竞争,而非先发者坐吃垄断红利。

这让人不禁会去想,他们在举着反抄袭的大旗辱骂游戏玩家的时候,为什么不先卸载qq、微信呢?按照他们使用抄袭产品就活该被辱骂的逻辑来看,那么他们使用着抄袭icq的qq,首先不就应该被辱骂吗?使用着知乎这个Quoralike网站的时候,使用着微博这个推特like网站的时候,使用着BILIBILI这个nicolike的网站的时候,不觉得自己就成了支持抄袭的一员了吗?甚至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因为抄袭苹果而和苹果有长达十余年的官司,各位精神洁癖们为何不先卸载了自己电脑里的windows呢?

可以看出目前原神有关的舆论节奏是存在双标情况的

同样的情况,不同的态度,其实这就是一个节奏的问题,是一个舆论引导的问题。原神的出现真的断了很多人的财路,不管是因为手机渠道商还是直接竞品手游,都将其视作死敌。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因为一旦这种模式成立,渠道七三分成躺着收钱的日子就不复存在。做做纸片立绘就能赚钱的手游也会越发艰难。想想看,原本手游一个月1000万的流水有700万都要流入渠道商的腰包,这该是多少钱啊,这么一大口的肥肉没了,而且作为示范,可能其他游戏公司也会有样学样,这不是仇人还有谁是仇人呢。

如果说对渠道商来说原神的出现不过是额外收入有了减少还能接受的话,那么对于其他做手游的公司而言,原神的出现就是致命的打击了。这些公司的投资人发现低成本的纸片人游戏做不动了,要做3d高品质游戏才能有竞争力,手游的制作成本无疑被大幅提高,而很多已经立项的项目则由于原神对市场环境的改变而被砍掉,被投资人放弃,无数已经投入的心血付之一炬,那么这不是仇人还有谁是仇人呢。原神公测之后,祖龙娱乐、英雄互娱、三七互娱、完美世界等上市手游公司的股价大跌,三七互娱甚至股价对半被砍掉。上市公司尚且如此,更遑论没有上市的那么公司了。真金白银的损失带来的仇恨,永远是最为刻骨铭心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为了阻止股价的进一步下跌,挽回投资人信心,就必须降低原神的风评,只有原神是“垃圾”,自己才有喘息的机会。所以就算原神品质非常好,营收世界第一,也会被强行贬作一文不值。所以才会动辄把原神和那些多少年才出一部的传世名作对比,然后说原神是垃圾。

正是因为触动了最核心的利益,所以才会有这么多公关和水军和大V源源不断的带节奏。反而真正不用贬低一眼就能看出品质的作品,那些传奇霸业,贪玩蓝月之类的,则收获不了这么多骂声,因为谁都知道这样的游戏是没有威胁的

本质上就是一个利益的问题,而很多普通人在大厂的水军冲击下,在大V公关传媒的强大攻势下,被胁裹了进来,一句话重复了千遍就成了真理。同等程度的事情,就有了各种双重的标准。当水军整体划一的使用着辱骂字眼的时候,旁观者就会不由自主的被带入到这个谩骂攻击的氛围之中。而很多被带节奏的人也获得了一个可以以正义为名的发泄渠道。他们发现只要有这个理由,就可以“正义的”侮辱谩骂他人,不仅不用负任何责任,反而还会获得无数支持,又能让自己得到发泄,同时站在居高临下的立场上看别人,也能满足精神上的虚荣。仿佛塞尔达是自己制作的一样。面对这么一举多得的好事,的确一部分人很难经得起这个诱惑。

就算有网民发现自己在双标的时候,绝大部分会为了维持面子,而坚持以往的立场,并找各种理由说“这和这不一样”,甚至还有说原神宣扬赌博的,可能是在原神之前真的没有接触过fgo百万亚瑟王等手机游戏吧。以及改口说因为原神”碰瓷营销“所以要黑原神的也有不少。但实际上唯一碰瓷营销的依据就是那个被人恶意剪切过的塞尔达pv和原神pv对比。真实的塞尔达pv和原神pv对比是这样的。

bilibili.com/video/BV1g

内容完全是不一样的,而且原神的所有官方宣传材料里从来没有提过塞尔达,甚至请主播宣传的时候也提醒主播不要提及塞尔达,只有在去年抄袭被骂的最狠的时候,官方公开信里说任天堂真心nb,自己只能向前辈学习。

有人会认可碰瓷塞尔达是因为所有骂原神的文字和视频里必然有一句抄袭塞尔达。而正面宣传原神和塞尔达关系的文字和视频是完全不存在的,至少在所有可以找到的官方以及媒体(限定中文媒体)稿件里都看不到。这就等于是被骂完了之后还要给骂人的背锅,谁让黑你的人一直提你和塞尔达,所以你就是碰瓷了塞尔达。这实在是不可谓不荒谬。

而玩家真正对抄袭的态度,看看最近发生的率土之滨和三国志战略版之间的抄袭纠纷中,大众舆论是怎么样的,就知道没有水军干扰下,大众对于抄袭真实的舆论节奏了。毕竟喜欢“丧钟”的人,也没有多少会骂“死侍”抄袭。如果说是因为抄了知名游戏经典游戏才会被骂的话,那么再看看腾讯的《一起来捉妖》又有多少骂声呢?我想宝可梦玩家的数量应该是为数不少的吧。

同理如果国人版权意识真的远超国外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天经地义一般的使用着盗版操作系统,玩着盗版游戏了。

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我知道原神就是当初看了stn快报,得知了这是无耻的抄袭垃圾游戏。后来看到有人在群里讨论的时候,我都是心怀鄙夷的在想“明明是抄袭垃圾游戏,你们怎么好意思聊?正常人都不应该谈论这游戏才对”,但当我真正去玩去了解真相的时候,我才知道自己被多么狠狠的欺骗,才知道原神的质量已经是国产的翘楚,原来stn是歪曲的解读了原神制作组的公开信,原来原神制作组早就对塞尔达赞许不已并作为榜样和标杆来对待。才知道传媒的节奏是多么的可怕。而stn快报真的那么嫉恶如仇厌恨抄袭吗?各位可以自行在b站搜索STN快报第二季15期是怎么说《第五人格》怎么为这个游戏的抄袭辩护的,然后再对比一下STN快报第四季03又是如何说《原神》的。我想大概就能明白这些媒体的操守了。

原神制作组公开信的这段话被stn快报解读为“官方声称我们不仅抄了,还要抄更多"

荒野之息制作人公开分享开放世界制作经验,希望市面上有更多开放世界游戏。任天堂也同意《原神》上架NS,结果现在却出现一批自称粉丝的人跳出来大喊“不准学,这就是抄袭”。看起来这些粉丝比一直有“东半球最强法务部”之称的任天堂都要懂抄袭啊。

原神的意义

固然原神现在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有很多让人恼火的缺陷。但作为一个持续更新的游戏。它有非常好的底子,给我展示出了一个优质国产游戏的潜力。崩坏3四年前的内容只有现在的4分之1,营收高峰在三周年。正是因为持续完善增加内容而带来的稳定用户,才造就了稳定的营收。这让人有理由相信同一家公司出品的原神的后续更新也是有保障的。

冷静好好想想,如此一个多国IOS收入登顶的国产游戏,被国内外许多世界人民喜欢,不是每一个国产游戏玩家都梦寐以求的盛景吗?看到Fami通白金殿堂有第一款中国游戏,难得不应该高兴吗?看到外国人因为这款游戏而要去研究中国文化,在那里向别人解释每个角色的拼音的中文名是什么含义,用中文要怎么读的时候,难道不是一种文化输出吗?看到日本许多人发评论说“为什么日本人做不出来这个游戏,本该是日本人来做的。”的感叹,以及叹服音乐风景真美的时候,难道不应该欣喜吗?看到大量的外国人来给一个国产游戏自发的制作大量的同人创作(P站原神同人图投稿已超过一万件),难道不让人振奋吗?甚至看到一些台湾网友因为支持原神而反对那些台独的人,难道不应该开心吗?

仅开服一个月,P站同人投稿插画就已经超过1万件,并且还在迅速增长中

希望所有人都能想想原神的意义。看看事实是什么样的,而不是被水军和传媒带了节奏。

指望国产游戏什么都不学习,凭空变出好游戏无疑是痴人说梦。和国外那些游戏产业巨头相比几十年的技术积累,人才储备,项目管理经验,市场环境的差距就在那里摆着,这些差距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赶上的,在市面上找不到任何一个没有原型的国产游戏,学习和借鉴是必经之路。就算是国际大厂育碧也要学习着去做《渡神纪》这样一个塞尔达like的游戏,更遑论缺少世界级游戏产品的中国公司了。后发优势就在于可以借鉴前人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就像说b站抄了nico所以不建议上,lol抄了dota所以不该玩,ff14抄了wow所以是垃圾游戏一样。都是很无聊的说法,只看到相似和借鉴的一面却看不到不同的一面和做的好的一面。市场也需要更多同类产品互相竞争,让用户有更多选择的空间。而国产游戏前进的道路也正在于不断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国产游戏需要的人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而不是污蔑和诋毁。


所以我会一直支持原神。希望世界能看到,璃月有着多么优美的风景,璃月的人有着怎样的文化。

绝云间的景色,永远不会在外国人的游戏里看到

=========================================

10月31日更新,昨天晚上8点原神官方进行版本更新的直播,油管和老鼠台加起来有8万多外国人在通过转播看b站的中文直播,直接上b站看直播的外国人更是无法计算,有许多外国人说看得想学中文了。我想这不是文化输出的话,还有什么是文化输出呢。

顺带说一个冷知识,北京时间晚上8点等于美国时间早上7点。

=========================================

至于游戏好玩与否,是不是可以被称之为“垃圾”,这是取决于一个人的主观判断。如果一开始就是抱着偏见玩游戏,玩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找到证明这是垃圾游戏的证据的话,那么自然很容易就找到一堆问题,来印证你事先已经准备好的结论。特别是好玩与否是纯粹主观的事情。不能逼着别人说这游戏一定是好玩。

我只能列数据,列举国内很多人喜欢这个游戏,列举国外原神直播观看人数,列举国外原神收入来说明很多人喜欢这个游戏,让这个游戏创下了营收记录,并且成为第一款在世界范围内大火的中国游戏。 我只能列举原神的技术突破,告诉你原神的画面优质音乐优美,操作顺畅,并且在手机上实现了无缝大世界的技术难题。 我只能列举十余家国外媒体评分来证明原神在国外媒体上普遍都是高评价: TheSixthAxis 8/10 PlayStation Universe 9/10 Twinfinite 4/5 Hardcore Gamer 4/5 GamingBolt 8/10 Game Informer 9.3/10 Destructoid 7.5/10 Spaziogames 8/10 Lords Of Gaming 8.5/10 Kakuchopurei 70/100 Inverse 9/10 Attack of the Fanboy 4/5 GameSkinny 7/10 IGN 9/10 GameSpot 7/10 FAMI通 35/40

当然,证据再多都是可以反驳的,人气都是营销买的,所有机构评分也是花钱买的,外国人的喜欢都是假的,P站一万多份投稿也可能只是画师为了赶潮流不是真心喜欢原神。

毕竟想说服一个先入为主的人,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我并不指望能说服他人改变观念,我希望的是,可以遵守基本的礼貌底线,不要谩骂,不要侮辱他人。不要轻易侮辱很多人喜欢的一个作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原神》,那真是个能瞬间点燃社区热情,然后又迅速浇灭,再然后又被新的话题点燃的奇特存在。你问为什么这么多人“喷”它?这问题可不简单,因为它牵扯到的东西太多了,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往下才能看见其中的滋味。首先,咱们得承认,《原神》火得有点不像话。它一出来,就以那个精美的二次元画风、开放世界的探索.............
  • 回答
    这个问题,得从好几个层面说起。詹姆斯的影响力太大了,而且这些年他在篮球界的位置也特殊,所以被喷的情况确实挺复杂,绝不仅仅是 cancha 上的表现那么简单。你想想,一个人能被无数人关注,而且是带着情绪去关注,那这个人身上一定有太多可以聊的了。首先,咱们得承认,詹姆斯是一名极其成功的篮球运动员。他职业.............
  • 回答
    确实,你说得对,儒家思想中有很多宝贵之处,即便放到今天,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比如,它强调的“仁者爱人”,放到任何时代都是普世的价值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种对个人品德的要求,也依然是社会和谐的基石;还有它对教育的重视,对个人修养的追求,对家庭责任的强调,这些至今都极具价值。那么,为什么还是.............
  • 回答
    鸿蒙系统(HarmonyOS)自发布以来,就一直吸引着相当一部分用户的目光,甚至在不少技术 enthusiast 看来,它在某些方面确实展现出了超越安卓甚至iOS的潜力。然而,伴随而来的争议和批评声也从未停息。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远胜”与“被喷”并存的局面,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中华民国?” 这个问题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份复杂而深厚的情感和历史认同。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的标签,而是与许多人对中国历史、政治发展、文化传承以及个人经历的理解和投射紧密相连。要深入理解,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剖析。首先,历史的传承与“正统”的叙事。对于一部分人.............
  • 回答
    肖战作为近年来在华人娱乐圈极具话题度的艺人,他的粉丝基础异常庞大,但与此同时,反对他的声音也同样响亮,甚至一度形成了网络上非常显著的“反肖战”阵营。你提到的Ao3事件确实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节点,但“讨厌”肖战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而成,很难简单归结为“跟风黑”。首先,我们来梳.............
  • 回答
    《陈情令》之所以能俘获如此庞大的粉丝群体,并在播出多年后依旧保持热度,绝非偶然。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的巧妙融合,共同造就了这部现象级的古装仙侠剧。1. 忠于原著的精神内核,触动观众情感共鸣《陈情令》改编自墨香铜臭的小说《魔道祖师》,而《魔道祖师》本身就拥有一批忠实的粉丝基础。剧集在改编过程中,努力还原.............
  • 回答
    很多人在喝咖啡时,习惯性地将用来搅拌的塑料棒当作吸管来使用。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原因,而且是否会烫到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习惯和对温度的感知。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会有人这么做。很多时候,咖啡馆里一次性的咖啡搅拌棒和吸管是放在同一个区域的,大家取用起来都很方便。当人们拿到一杯咖啡,又习惯性地想要用吸.............
  • 回答
    产后抑郁,这个词汇在许多新手父母的耳边并不陌生,它像一团阴影,悄无声息地笼罩着一些本应是喜悦的新生儿降生之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饱受产后抑郁的困扰?这绝非偶然,背后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复杂而深刻。首先,生理上的巨变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怀孕期间,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了翻.............
  • 回答
    山东省实验中学作为山东省乃至全国都享有盛誉的重点中学,自然会吸引大量的关注,也难免会成为舆论的焦点。当一个学校的声名远扬,其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大,一旦出现一些被认为不妥当的地方,自然就会引来批评的声音。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批斗”山东省实验中学呢?这其中可能包含多种复杂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
  • 回答
    在大学校园里,“思修”和“政治”这两门课(通常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一系列课程的统称)确实是很多学生,甚至是不少老师都感到有些“头疼”或“鸡肋”的存在。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觉得它们没必要上呢?这个问题挺复杂的,.............
  • 回答
    很多人觉得天启皇帝(明熹宗朱由校)不识字,或者识字不多,这其实是一种普遍的看法,但深入探究下去,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也并非完全属实。这种看法的形成,与当时的史书记载、史官的态度、以及皇帝本人的某些行为都有密切关系。首先,我们得承认,天启皇帝的文化素养确实不像他那些饱读诗书的祖先那样高。明朝皇室对太.............
  • 回答
    俄乌战争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确实会有人用它来编段子,这背后的心理机制是相当复杂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并非单纯的“抖机灵”或者对苦难的漠视,而是多种心理防御机制、认知模式和社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1. 心理防御机制:对抗无力感和焦虑的利器战争,尤其是像俄乌战争这样充满暴力、不确定性和巨大风险的事件.............
  • 回答
    嘿,说起“黑客精神”,这可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完的。你想想,那些在代码海洋里畅游,在数字世界里挖潜,甚至在技术前沿探索的人们,他们脑子里想的、手上做的,其实是一套挺有意思的价值体系。为什么这么多人会认同并践行它?我想,这背后有很多东西在驱动。首先,最直接也最根本的,是对知识的极致追求和探索欲。你有没有.............
  • 回答
    .......
  • 回答
    这句心里话,道出了很多在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让人不安的角落。当看到世界上有那么多不幸的故事,那么多人身处苦难之中,我们自己内心的平和与喜悦,确实会蒙上一层阴影,甚至会产生一种深刻的、难以言喻的“罪恶感”或者说是“不安感”。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健康、非常人性化的心理反应,它源于.............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尤其是在现在大家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很多时候我们直觉会认为,差价不大,那肯定选舒服的卧铺啊。但实际情况呢,无论什么时候,火车硬座都绝对是拥挤的,而且很多时候还一票难求。这背后的原因,远不止是那一百块钱的差价那么简单,而是掺杂了很多实际情况、个人考量,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特.............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感到有些棘手和无奈的情况,尤其当“不爱国”、“不理解阅兵”、“没有民族荣誉感”这些词语用来形容自己的亲戚时,可能会夹杂着失望、困惑甚至一丝丝的伤心。面对这种情况,与其说是“怎么办”,不如说是“如何应对”和“如何调整心态”。首先,理解和接纳是第一步。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受到.............
  • 回答
    .......
  • 回答
    “土得掉渣”的三农短视频之所以吸引大量观众,这背后隐藏着一个深刻的文化和社会现象,绝非偶然。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解读:一、 返璞归真,情感共鸣:在喧嚣都市中寻找精神寄托 “土”的天然魅力: 在当下充斥着精致、滤镜、快节奏的短视频环境中,“土”反而成为了一种稀缺的品质。它代表着未经雕琢的真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