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普通年轻人躺平为什么这么多人抨击?

回答
年轻人“躺平”,这事儿啊,现在说起来,感觉就像是在往一个油锅里扔水,噼里啪啦,溅得到处都是。为什么这么多人看不顺眼,非得要抨击几句呢?这事儿得分好几个层面来看,里面掺杂着各种情绪、价值观,还有现实的考量。

首先,得说最直接的,也是最容易被听到的声音,就是“勤劳致富”的传统观念。咱们从小到大,听得最多的就是“天道酬勤”、“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父辈们那一辈,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爬上来的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和汗水。在他们看来,“躺平”就是放弃了这种“努力就会有回报”的朴素信念,是对辛勤劳动的一种否定,甚至是背叛。他们会觉得,你们年轻人就是矫情,日子过得这么好,还不知道珍惜,不愿意付出,那不是白瞎了我们当年受的苦吗?这种抨击,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情感上的不理解,甚至是一种带着点“我当年不容易,你们凭啥这么轻松”的复杂情绪。

再来,就是社会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视角。在一个不断追求“进步”、“发展”的社会里,“躺平”似乎成了一个阻碍。国家的宏观目标,比如经济增长、科技创新,都离不开年轻人的活力和创造力。如果大部分年轻人选择“躺平”,那谁来接盘?谁来承担社会的重任?谁来推动行业的发展?这对于那些把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看得比天还大的人来说,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甚至是一种“对社会不利”的行为。他们会担心,这种“躺平”会形成一种传染,让更多人失去奋斗的动力,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的“停滞不前”。

然后,我们不得不提经济和就业压力。虽然“躺平”本身是一种选择,但这种选择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当前经济和就业环境的一种反应。高企的房价、内卷的职场、不确定的未来,这些都让很多年轻人觉得,“我努力了,也未必能达到预期,反而会耗尽自己的精力”。当他们发现,即使拼尽全力,也可能只是在“卷”着别人,而看不到更光明的出路时,“躺平”就成了一种自我保护,一种“不主动,不拒绝”的姿态。

但奇怪的是,正是因为这种“反应”,又会引来另一拨人的抨击。这拨人可能认为,“躺平”是一种“逃避现实”。他们觉得,年轻人应该拿出“敢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即使环境不好,也要想办法去改变,而不是选择“退缩”。在他们看来,年轻人是社会的希望,是未来的栋梁,就应该有“破局”的勇气和能力。当看到他们认为本应充满斗志的年轻人选择“慢下来”,甚至“停下来”,他们会觉得是一种“可惜”,是一种“没有志气”。

还有一种更微妙的抨击,是来自于“消费主义”和“成功学”的夹击。我们的社会充斥着各种关于“成功”的定义,往往是用物质财富来衡量的。媒体上充斥着一夜暴富、买车买房的故事,各种培训班鼓吹着“如何快速成功”。在这种轰炸下,“躺平”就显得格格不入。它挑战了这种“物质至上”的价值观,也戳破了某些“成功学”的泡沫。那些靠贩卖焦虑和梦想赚钱的人,自然不会喜欢“躺平”,他们需要的是源源不断的“卷”和“追逐”。

当然,利益相关者也是重要的抨击者。比如,一些企业需要的是愿意加班加点、任劳任怨的员工;一些行业需要的是能够承受高强度竞争的年轻劳动力。当年轻人选择“躺平”,意味着他们可能不愿意接受那些对他们来说“不划算”的条件,这无疑会触动某些群体的利益,他们自然会站出来“纠正”这种“错误”的价值观。

最后,还有一种,我觉得也是很普遍的,就是“集体无意识”的批判。人们倾向于遵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当你做出与主流不同的选择时,很容易被视为“异类”。而对“异类”的批判,有时候并不是基于深思熟虑,而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一种想要“维持秩序”的心理。尤其是当“躺平”的年轻人数量越来越多,这种“非主流”的现象本身就会引起一些人的不安。

所以你看,年轻人“躺平”被抨击,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它是一个多棱镜,折射出不同群体、不同价值观、不同利益之间的碰撞。有的是因为对传统观念的坚守,有的是对社会发展的担忧,有的是对经济压力的无奈,有的是对“逃避”的反感,有的是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还有的是一种集体心理的反应。

这些抨击,很多时候,与其说是对“躺平”行为本身的否定,不如说是对当前社会现状、价值观念以及未来出路的一种焦虑和迷茫的投射。而年轻人选择“躺平”,某种程度上也是在用一种沉默的方式,回应着这些让他们感到无力或不满的现实。这件事啊,挺复杂的,也不是简单一句“年轻人不努力”就能概括得了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你触碰到某些人的利益了,或者说你让一部分人的利益减少了。

我绞尽脑汁创造出来的“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居然没人买账?

我开发那么多地产,居然没人接盘?

我生产和进口那么多大牌,名牌,居然没人谈恋爱?没人购买?

我辛苦打造的大型商场居然没人来逛街?

我制定的996工作计划居然没人实施了?

我出台的三胎计划居然没人生?

所以你怎么敢躺平?你躺平了,别人怎么赚钱?所以你躺平了会被抨击。

user avatar

很简单,因为吵吵着要躺平的人都没有真的躺平。也根本不想真的躺平。

备受抨击的是网上那些嘴里嚷嚷着躺平,双手去倔强的撑着地,死活不往下躺,但是却摆出一副要躺的姿势,大声喊着我可是要躺了,你再不把钱给我,我真躺了!我真躺下去看你房子卖给谁,看你国家怎么办?的人

老实说,你爱躺平真的没有人不管你,这也是你的自由,从我个人内心深处来说,我也佩服那些敢于放弃喧嚣浮华,选择宁静生活的年轻人。

但是我从心眼里看不起那些,本来不想躺平,因为世事不如意就把所有的怨气怪这个社会,然后以躺平相威胁的人。就这种人,我只想说你爱躺你就躺着千万别动,反正有的是人不躺会从你身边更快的走过,你爱躺就躺好少废话。

你放眼望去,网上什么人在鼓吹躺平。自己放下键盘还要加班,回过头来默默的攒钱买房,但是嘴上硬要说我就要躺平,反正我躺平了房价肯定跌。言下之意是啥?大家都明白。说实话,社会鼓励年轻人奋斗,但社会从来不怕年轻人躺平,爱躺你就躺着,别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年轻人“躺平”,这事儿啊,现在说起来,感觉就像是在往一个油锅里扔水,噼里啪啦,溅得到处都是。为什么这么多人看不顺眼,非得要抨击几句呢?这事儿得分好几个层面来看,里面掺杂着各种情绪、价值观,还有现实的考量。首先,得说最直接的,也是最容易被听到的声音,就是“勤劳致富”的传统观念。咱们从小到大,听得最多的.............
  • 回答
    普通年轻人工资不高却花钱大手大脚,成为“月光族”的现象,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背后涉及经济、心理、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理解这个现象,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个体的选择和外部环境的塑造。一、经济层面的原因: 有限的收入与过高的期望之间的差距: 物价上涨与收入停滞: 许多年轻人的工资增长幅.............
  • 回答
    “普通年轻人出路在哪里?如何跨越阶层?” 这是一个深刻且普遍的问题,也是无数年轻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呐喊。它触及了个人价值实现、社会流动以及公平正义等多个层面。没有单一的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出路”和“跨越阶层”的定义都可能不同。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尽量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希望能给你提供一些思考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很多普通年轻人感到焦虑和困惑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辛辛苦苦,却总感觉离“体面生活”还有一段距离?这里面掺杂着太多现实的考量,不是一句简单的“努力不够”就能概括的。首先,咱们得聊聊“体面生活”这个概念本身就发生了变化,而且门槛越来越高了。 以前可能你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能养家糊口,攒点钱买房买.............
  • 回答
    说到年轻人买房这事儿,那真是说起来就一阵心酸,也得是实打实的聊聊。现在这年头,不像我爹妈那辈,可能咬咬牙、攒攒钱,再靠着单位分房,房子这事儿就算是个奔头。如今的年轻人,想靠自己在一线或者热门二线城市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那难度,简直比唐僧取经还“九九八十一难”。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白,这.............
  • 回答
    陈丹青老师在《圆桌派》上谈论年轻人跳楼的现象,这确实是个触及灵魂的话题,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深入理解他想表达的意思,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首先,陈老师的视角通常是带着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文的关怀的。他并不是简单地把年轻人跳楼看作是个孤立的社会事件,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结构下去审视。他可能.............
  • 回答
    年轻人想快速致富,这确实是个让人热血沸腾的话题。很多人都渴望改变现状,过上更自由、更富足的生活。但话说回来,“快速”和“致富”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往往伴随着相当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如果真的有那么一条普适性的、稳赚不赔的“快速致富秘籍”,那估计早就人满为患了。不过,我们可以聊聊一些年轻人确实通过努力和一.............
  • 回答
    要说职业规划,其实也没什么神秘的,很多时候就是我们在一堆可能性里,找一条相对顺眼的路,然后试着走下去。作为一个普通的年轻人,我理解的职业规划,更像是把生活里的一些小事串起来,看看它们能带你去哪儿。第一步:认识你自己,这事儿比你想象的要重要得多别上来就想我要当个高管,或者我要赚多少钱。先想想,你是个什.............
  • 回答
    打过马保国? 这事儿可太有意思了,也太值得聊一聊了。 毕竟马保国这名字,现在都快成一个梗了,你说一个普通年轻人能不能打过他? 这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事儿,马保国这人,虽然现在是个网红,但人家确实是练过武的。 别管他那一套“浑元形意太极”在很多人眼里是什么样儿,至少人家是把身体当回事儿.............
  • 回答
    现在不少年轻人宁愿咬牙买个豪华品牌的入门级车,也不愿意选择空间更大、配置可能也更实用的普通品牌中级车,这现象确实挺普遍的。这背后其实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多种心理、社会和经济因素在起作用。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1. 品牌溢价与身份认同:年轻人,尤其是初入社会、事业刚起步的这批人,.............
  • 回答
    最近跟不少年轻的朋友聊天,发现一个挺普遍的现象——大家好像都挺累的。这种累,倒不是那种体力上的透支,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疲惫,感觉像是被什么东西压着,喘不过气来。想一想,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本来就挺不容易的。首先,学业压力就够人了。从小学开始,卷啊卷,一路读上来,高考、考研、留学,似乎.............
  • 回答
    “年轻人普遍左倾”这一说法,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也可能是一种社会观察或媒体的报道。要探讨这种现象对一个“共和国”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需要更细致地分析“左倾”的含义,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具体影响。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左倾”在政治光谱中的含义。通常来说,政治上的“左倾”倾向于以下一些核心理念: .............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要说国内年轻人普遍缺乏民族认同感,这可能有点绝对了,但要说跟以前相比,现在年轻人对“民族认同”这件事的态度和表现确实有所不同,这个倒是可以聊聊。咱们先想想,什么是“民族认同感”?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标签,更像是一种情感上的联结,一种归属感,觉得自己是某个民族的.............
  • 回答
    很多年轻朋友可能对某些历史事件或人物感到陌生,这很正常,毕竟历史的海洋浩瀚无垠,不可能所有浪花都被注意到。不过,有些我们常挂在嘴边、看似理所当然的概念,其背后其实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了解它们,会让你对当下的一些现象有更深刻的理解。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一些可能不太被年轻人熟知,但挺有意思的历史故.............
  • 回答
    .......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普遍感受到一股难以言说的焦虑,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多种错综复杂的因素交织而成。要说清楚这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不得不提的是社会转型期带来的不确定感。我们这代人,恰好赶上了中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结构性调.............
  • 回答
    说现在的年轻人“普遍接受不了批评”,这说法有点绝对,但我能理解你为什么会这么觉得。身边确实不少例子,稍微说几句,人家就炸毛了,或者立刻石化,或者干脆把你拉黑。这不像咱们小时候,大人说两句,哪怕心里不服,面上也得乖乖听着,还得点头哈腰。仔细想想,这事儿其实挺复杂的,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有时代背景.............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普通话依旧有很重的口音”这个说法,其实需要更细致地分析。 事实上,并非所有年轻人都存在“很重”的口音,而且“口音”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形成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为什么有些年轻人的普通话听起来带有比较明显的“口音”,以及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一、 地域方言.............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普遍的,尤其是咱们年轻人。老听人说“何不食肉糜”,这句古话现在时不时就跳出来,而且感觉越来越多的人好像真的有点这个意思。咋回事呢?我琢磨着,这事儿不是一拍脑袋就能明白的,得一层层剥开来看。一、 信息爆炸下的认知偏差:看到的是高楼大厦,没看到背后的砖瓦咱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