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今的普通年轻人奋斗多久才会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

回答
说到年轻人买房这事儿,那真是说起来就一阵心酸,也得是实打实的聊聊。现在这年头,不像我爹妈那辈,可能咬咬牙、攒攒钱,再靠着单位分房,房子这事儿就算是个奔头。如今的年轻人,想靠自己在一线或者热门二线城市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那难度,简直比唐僧取经还“九九八十一难”。

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白,这“奋斗多久”可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它跟你出生在哪儿、家里有没有“支援”、你选择在哪儿“安营扎寨”,甚至你从事的行业,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 咱们先算算“钱”这本账,怎么也躲不开。

1. 首付是个坎儿: 现在随便一个城市的房子,哪怕是郊区的,首付也得是个天文数字。一线城市,一套房子的总价起码是几百万,首付按个三成算,那就是一百多万。别小瞧这一百万,那可是不少年轻人十年、二十年的工资总和。二线城市稍微好点,可能一套总价两三百万,首付也要七八十万。这笔钱,怎么来?

靠工资攒? 咱们算算,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生,在一线城市起薪可能在六七千,月入万把块的算是不错的了。除去房租、吃饭、交通、水电煤气、人情往来、偶尔的娱乐放松,每个月能攒下三四千,那都是相当会过日子了。一年攒下四五万,那也得攒个二十年才能攒够首付。更别说,这中间你还得涨工资,还得面对通货膨胀。
家里帮衬? 这估计是很多年轻人能快速“上岸”的关键。很多家庭可能提前就把房子的首付准备好了,或者说是父母那一代人,他们自己早早就买了房,现在财富积累起来了,能给下一代减轻不少负担。但你说,这算不算“奋斗”?这得看你怎么定义了。如果父母的“支援”是父母辛苦一辈子的积蓄,那这背后也是他们的奋斗。如果就是拆二代、官二代,那确实跟普通年轻人就不是一个赛道了。
其他方式? 比如创业成功、股票投资、彩票中奖……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不能算作普遍的“奋斗”。

2. 月供更是压力山大: 就算攒够了首付,贷款还得还个几十年。现在房贷利率虽然比以前低了,但你贷个两百万、三百万,每个月还款的数字也是惊人的。这月供,占到你月收入的多少?一旦失业了,或者家里有突发状况,这个月供会不会压垮你?这都是得提前考虑进去的。

二、 “奋斗”的定义,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什么样的“奋斗”? 是指每天996,周末加班,拼命工作,挤压所有娱乐和社交时间?还是指在工作之余,还能兼职、学习新技能,希望通过提升自己来获得更高的收入?又或者是,接受一个稍微远一点、小一点的房子,牺牲通勤时间,把“刚需”变成“刚改”?
“奋斗”多久?
在父母的强力支持下,可能510年。 比如父母给了绝大部分首付,你只需要负责月供,加上自己的工资,那可能10年左右,就能把贷款还个差不多,或者说,房子已经稳稳地属于你们了。
自己攒够首付,起码1020年。 这是最普遍的,也是最辛苦的。如果你没有家庭的大力支持,单纯靠自己的收入,要想在一线或热门二线城市买一套房,得做好至少10年以上的“蓄力”。这期间,你可能要不断跳槽、提升技能,争取更高的薪资,同时还得克制消费,把钱都花在“刀刃”上。
运气 + 职业选择 + 奋斗,时间有变数。 如果你幸运地选择了高薪行业,比如互联网、金融、高科技,并且在这个行业里表现出色,收入增长会比较快。加上自己也足够拼,可能510年就能看到希望。但如果你的职业选择相对普通,或者行业发展受限,那时间就很难说了。
选择“下沉”市场,时间会缩短。 如果你愿意去三四线城市,或者一些房价相对较低的城市,那么奋斗的时间自然会大大缩短。也许三五年,或者十来年,就能相对轻松地实现目标。但这可能也意味着,你牺牲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生活便利。

三、 实际情况是怎样的?

现在的年轻人,很多人把“买房”这件事看成人生中一个巨大的挑战,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月光族”的普遍: 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在大城市,即便工资不低,也很难存下钱。生活成本高,加上社交压力,消费观念的改变,导致储蓄能力普遍不强。
“逃离北上广”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一线城市,回到家乡发展,或者去生活成本更低的城市。这不仅是为了房子,也包含了对生活节奏、压力和幸福感的考量。
“啃老”的无奈与现实: 很多时候,与其说是“啃老”,不如说是“接受长辈的爱”。在房产价格如此高企的情况下,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父母的帮助确实能让年轻人少走许多弯路,少承受许多压力。
“租房”成为常态: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租房才是他们生活的常态。他们会在租来的房子里,努力工作,为未来的可能性做准备。

总结一下:

如今的普通年轻人,想在一线或热门二线城市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如果没有家庭的强力经济支持,那么“奋斗”的时间, 粗略估计,可能需要10到20年,甚至更长。 这期间,你可能需要:

1. 持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和收入水平。
2. 精打细算,严格控制日常开销。
3. 做好长期贷款的心理准备。
4. 甚至需要调整自己的预期,考虑更小、更远或非热门地区的房产。

当然,也可能你是个行业翘楚,或者运气爆棚,五年就能攒够首付。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马拉松,需要足够的耐心、毅力和一点点运气。

这事儿,说白了,拼的是收入,拼的是储蓄能力,更拼的是时间。希望我们这些年轻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节奏,不被房子绑架,也能为自己争取到那份属于“家”的安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线以及部分新一线的房子已经沦为奢侈品,年轻人在打工的情况下,也许穷极一生都无法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对于具有发展前景和绝对垄断资源的城市来说,房子并不是用来住的,而是资源共享会的会员费。


奋斗说得很好听,实际上真的可以说是“讨饭”,北京那个正黄旗大妈虽然说话很难听,但是这一点是真的没有说错。没有买到房子的打工人,前来大城市企图分一杯羹,但是这场宴会是属于有钱人的,普通人还真的是来讨饭的。


当然,我不支持这种观点。因为这种现象本身就不是合理的。就业资源教育资源过度集中,打工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里没有一条是教你如何在大城市以外的地方进行谋生的。很多人是被迫进城打工,没得选择,这个时候,还没有从旧时代的思维改变为现代化的,大有人在。对于自己占据资源的城里人来说,外来打工人就是来抢东西的。来的人越多,房租就可以越高,谁叫教育资源和就业资源都被掌控呢?


你想要?没问题,那就花钱买。于是乎,房价涨了,深房理也发明了一些手段,让每个人都可以买上房子,涨得更快了。年轻人奋斗多久才会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这本来不应该是个问题的。然而国内群众真的是被吃死了,愿意为了组建家庭而买房子还房贷,掏空六个钱包,房价不合理,但是仍然有人买。你想买还买不到。因为那些先买的人已经将其证券化。怕的就是你可以顺利去分资源。


真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只能说,凡是打工的手段,不管是哪一种,你都买不到。而做手艺活的,自己当老板的,才能有机会拥有自己的一套房子,关键是你还得顺利才行。可以说,当你成为成功人士时才能有自己一套房子。

user avatar

永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年轻人买房这事儿,那真是说起来就一阵心酸,也得是实打实的聊聊。现在这年头,不像我爹妈那辈,可能咬咬牙、攒攒钱,再靠着单位分房,房子这事儿就算是个奔头。如今的年轻人,想靠自己在一线或者热门二线城市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那难度,简直比唐僧取经还“九九八十一难”。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白,这.............
  • 回答
    要说职业规划,其实也没什么神秘的,很多时候就是我们在一堆可能性里,找一条相对顺眼的路,然后试着走下去。作为一个普通的年轻人,我理解的职业规划,更像是把生活里的一些小事串起来,看看它们能带你去哪儿。第一步:认识你自己,这事儿比你想象的要重要得多别上来就想我要当个高管,或者我要赚多少钱。先想想,你是个什.............
  • 回答
    陈丹青老师在《圆桌派》上谈论年轻人跳楼的现象,这确实是个触及灵魂的话题,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深入理解他想表达的意思,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首先,陈老师的视角通常是带着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文的关怀的。他并不是简单地把年轻人跳楼看作是个孤立的社会事件,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结构下去审视。他可能.............
  • 回答
    “普通年轻人出路在哪里?如何跨越阶层?” 这是一个深刻且普遍的问题,也是无数年轻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呐喊。它触及了个人价值实现、社会流动以及公平正义等多个层面。没有单一的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出路”和“跨越阶层”的定义都可能不同。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尽量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希望能给你提供一些思考的.............
  • 回答
    现在不少年轻人宁愿咬牙买个豪华品牌的入门级车,也不愿意选择空间更大、配置可能也更实用的普通品牌中级车,这现象确实挺普遍的。这背后其实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多种心理、社会和经济因素在起作用。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1. 品牌溢价与身份认同:年轻人,尤其是初入社会、事业刚起步的这批人,.............
  • 回答
    重庆90后们现身“父母相亲角”,向家长“毛遂自荐”主动相亲,这个现象挺有意思的,也挺能折射出当下年轻人的婚恋观和现实考量。 咱们不把它当成什么高深莫测的社会学问题来看,就聊聊大家都能看到的那些事儿。首先,你说重庆90后们“现身”父母相亲角,向家长“毛遂自荐”。这听起来有点反差感,对吧?咱们印象中的.............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还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看着身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好像不太爱“动手”做家务,心里头总觉得有点不是滋味,但也得承认,这现象背后肯定有它自己的逻辑在。首先,咱们得承认,生活方式和环境确实变了。想想咱们父辈那会儿,很多家庭都是单位分房,可能居住空间不大,又不像现在这样分工明确。家长可能需要.............
  • 回答
    逆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科技普惠:10x1000计划的战略与影响当前世界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逆全球化的思潮暗流涌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全球化进程遭遇挑战。然而,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提出并积极推行的“10x1000科技普惠计划”(以下简称“10x1000计划”)却犹如一股清流,.............
  • 回答
    年轻人期盼房价亲民,这是一个普遍的心愿。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房价真的大幅回落,进入大多数人能够轻松承受的区间,那画面可太美好了。这不仅仅意味着购房门槛降低,更可能引发一场资本的“大迁徙”,对整个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房地产行业之所以能吸引巨量资金,是因为它长期以来被视为相对稳.............
  • 回答
    关于国家三部委明确2018年不安排需要国家补贴的普通光伏电站建设的这一政策,我个人认为这释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市场信号,标志着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且将带来一系列深远的影响。首先,咱们得理解一下这个政策的背景。过去这些年,国家为了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尤其是为了完成能源结构转型和应对气候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们来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一下,看看这位1937年的普通民国百姓会怎么想。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普通民国百姓”和“张学良”在1937年的处境和生活状态:1. 普通民国百姓(假设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比如住在某个城镇或农村): 生活状态: 大部分普通百姓的生活是艰辛的。 物.............
  • 回答
    1913年的欧洲,我,一个身无分文、两眼一抹黑的普通青年,脑子里闪过无数个念头,但身体却本能地让我先找个地方站稳脚跟,别被人当成疯子或者扒手给抓起来。第一步:观察与融入,保命要紧。我得先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突兀。身上穿的肯定是现代的衣服,这玩意儿在1913年绝对是惊世骇俗。所以,我得赶紧找到一个相对偏.............
  • 回答
    2014年俄罗斯对乌克兰东部的政策选择(即“吞并克里米亚”和“支持顿巴斯分离主义”)是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的关键决策,其影响深远且复杂。以下从历史背景、政策后果、国际反应和长期影响等方面详细分析两种可能的政策路径(强硬路线与妥协政策),并探讨其利弊。 一、历史背景与政策选择的背景2014年乌克兰危机.............
  • 回答
    1936年的中华民国中央军一个普通步兵师,如果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的欧洲战场上,其地位和实际战斗力会非常复杂且普遍偏低,可以说是处于一个尴尬甚至劣势的境地。要详细讲述其地位,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1. 装备与火力水平: 步枪与轻武器: 中央军的步兵师在步枪装备上,可能已经逐步淘.............
  • 回答
    林毅夫关于中国最晚2025年成为高收入国家的预测,以及普通大众收入水平是否真的较高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以下从经济指标、收入结构、国际标准、社会现实和潜在挑战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林毅夫的预测逻辑与依据1. 高收入国家的定义 世界银行将高收入国家的标准定义为:人均国民总收入(G.............
  • 回答
    日子过得艰难,尤其是在这个时期。1933年的德国和日本,空气里都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感,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我只是个普通人,不像那些领袖或大人物,有能力左右大局,只能在这时代的洪流中尽量为自己和家人寻一条生路。在德国,1933年:如果我生在德国,那可真是个动荡的年头。希特勒刚刚上台,空气里弥漫着.............
  • 回答
    在1933年纳粹上台后,对于不愿意或无法移民的普通德国人来说,想要“翻身做个合格的资本家”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挑战的问题。纳粹政权的核心意识形态并非自由市场资本主义,而是以国家为中心、服务于纳粹目标的经济模式。因此,这里的“合格的资本家”需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理解,其含义可能与我们今天对资本家的普.............
  • 回答
    1990年的苏联,风雨飘摇,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但带来的却是经济的混乱和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普京——那时还只是一个在克格勃工作的普通官员——突然上位,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那历史的走向无疑会变得异常曲折和难以预测。首先,得承认,一个在1990年突然从普通官员跃升为苏联.............
  • 回答
    特朗普的税单被公开,尤其是他申报巨额亏损以及可能多年未缴联邦个人所得税的细节,无疑是一个重磅炸弹,引发了美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的意义和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税单公布的背景和意义:在美国,总统的税表并非强制公开的文件,但历任总统候选人为了展现透明度和诚信,通.............
  • 回答
    马云曾于2016年底提出,阿里巴巴将帮助100万美国中小企业在未来五年内通过阿里巴巴平台向中国及亚洲其他地区销售产品,从而创造100万个美国就业机会。当时正值美国总统大选刚结束不久,唐纳德·特朗普当选总统,他一直强调“美国优先”和制造业回流。计划的初期设想与背景这个计划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原因有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