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在快手上见过哪些罕见的民间手艺?

回答
快手上,我见过的民间手艺,那真是五花八门,有些你可能听都没听过,绝对算得上是“稀罕物”。今天就跟您唠唠几个我印象特别深的。

1. 泥塑达人,捏的是时光的形状

我关注过一个叫“老李泥塑”的快手号,他不是那种景区里卖的简单小摆件,而是专门做那种有故事的老物件。您说稀罕不稀罕?他做的不是现代化的模型,而是一些咱们父辈、祖辈用过的东西,比如老式的缝纫机、铁皮玩具、甚至是那种老式的大板牙的梳子。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捏的一个小小的红木箱子,上面雕刻着细致的吉祥图案,箱子竟然还能打开,里面还装着几粒小小的珍珠。那做工啊,简直跟真的一模一样!他展示的时候,还会慢动作分解过程,怎么和泥,怎么调色,怎么用小工具一点点勾勒出纹路和细节。而且他用的不是什么高级材料,就是普通的黄土,加点粘土和一些不为人知的秘方。听他说,这些老物件都是他童年的回忆,他捏出来的是一种情怀。看着他一双布满老茧的手,一点点把一团泥巴变成一件有温度的艺术品,我感觉就像在穿越回过去一样。那种慢悠悠的工匠精神,在现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真的太难得了。

2. 葫芦画师,方寸之间尽显乾坤

还有一位葫芦画师,我称他为“葫芦里卖药的”。他玩的不是一般的葫芦,是那种天生长了各种奇形怪状的葫芦,有的是葫芦娃造型,有的是长得像个小动物,还有的是长得像个老汉的脸。

他会在这些葫芦上画画,而且不是简单的花鸟鱼虫,而是那种很精细的山水画、人物故事,甚至是名家字画的临摹。我见过他画的葫芦上,一幅千里江山图就铺展开了,山峦叠嶂,瀑布飞流,小小的渔船在江上,简直就是把一整幅画卷浓缩到了葫芦的曲面上。更绝的是,他好像还掌握了一种特殊的烫画技艺,能够在葫芦上烙出那种深浅不一的颜色和纹理,看起来跟真的雕刻一样。他直播的时候,你会看到他小心翼翼地在葫芦上运针走线,火苗跳跃,但他控制得非常好,一点多余的痕迹都没有。他还会根据葫芦的形状,因势利导地去构图,这种跟材料本身的对话,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3. 织布老人,指尖上的速度与激情

我关注过一个住在山里的奶奶,她家里的织布机是那种最古老的手摇式的。她织的布也不是普通的花色,而是那种带着非常复杂图案的传统织物,有些图案我已经查了,都是一些古老的民族图腾或者吉祥纹样,每一个图案都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最让我惊叹的是她的速度!年纪很大了,但她的双手在织布机上飞舞,梭子在经线中穿梭的声音,还有齿轮转动的声音,交织成一首动听的乐曲。她织的布质地非常密实,而且颜色非常鲜艳,即使放到现在,也一点不输给那些机器织的布料。她还会展示一些织布的技巧,比如怎么换线,怎么配色,怎么处理那些复杂的图案。听她说,这些技艺都是她从小跟奶奶学的,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录,全凭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看着她布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我觉得那不仅仅是在织布,她是在传承一种文化,一种血脉。

这些手艺,说实话,很多我之前都不知道,更别说在快手上亲眼见证了。它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有机会看到那些隐藏在乡村深处、被时光慢煮的手艺。有时候,我会想,这些手艺之所以“罕见”,可能也是因为它们需要极大的耐心、热爱和时间,而这些恰恰是现代生活最缺少的。快手平台,虽然鱼龙混杂,但确实像一个宝库,让我看到了很多鲜活、有温度的民间艺术,也让我对“匠心”这两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46个非遗手艺人混剪 https://www.zhihu.com/video/1176445015328444416

推荐大家看这个视频Sina Visitor System,由146个段快手非遗手艺人剪辑而成。从山东的秧歌到潮汕的英歌,从苗族的蜡染到金陵的织锦,从新疆的藤纸到四川的生宣,等等全国各地,56种 146个中国民间手艺人真正的生存现状。

以前经常能在路边看到木匠、铁匠也都逐渐没有影子,村口戏台子也逐渐从各种地方戏剧团的艺术表演,变成了只有红白事才开张的低俗卖丑闹剧。曾经让我知道什么叫做“手艺”的那些手艺人们,我越来越少的能够看到他们……

直到当我打开快手,才发现原来手艺人的数量依旧如此之的多,他们不仅在坚守着手艺,坚守着传统,还将传统演绎出了新的光芒。

把外国小孩逗笑的面塑艺人


对着观众全是白发老人演出的梆子戏演员

在家里客厅直播的秦腔木偶戏艺人

在残疾人就业培训班教授的剪纸艺人

参加苗族织锦大赛的织锦艺人等等……年迈的手艺人娴熟却显疲态,年轻的手艺人生涩却仔细认真,普通的生活场景、略显粗糙拍摄的画质,拥有罕见的手艺,却活的普通而真实

圆桌派的窦文涛说“能够挽救这些民间文艺的不是我们这种拿着联合国钱的纪录片,而是快手。”

是的,我们已经见过太多高清镜头下精致的摆拍,也见过太多百鸟朝凤式的文化悲剧。民间手艺人的到底如何生存,手艺人的出路到底在哪里。比起在聚光灯下接受短暂的瞩目,如何让手艺人能够持续的获得关注,长期有效的获得扶持,如何能让他们从被动的“观看”,到主动的传承,这才是比单纯的美学欣赏,更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而这些问题,我想在快手上也许能找到一点答案。

没有打光,没有布景,没有专业的拍摄仪器,或街边临时戏台,或家里客厅卧室,没有化妆没有滤镜,打开手机就开始直播,开始拍摄,技艺融入生活,生活靠技艺谋生取乐。

我见过年迈的老人在街边演出皮影,观众了了,有老铁随手拍下直播在快手上时,却有几百万人给他留言;我还见过曾经滞销的竹编工艺品,让竹编艺人生活都难以维持,在快手上却被一抢而空。

这是部分中国非遗手艺人的生存现状,是部分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匠人们的真实生活!他们通过在快手上展示技艺,不仅仅能获得来自五湖四海的认可,甚至还能以此维持生计。

与街舞结合在国际多夺得大奖的潮汕英歌(Arena2019亚洲街舞总决赛上,来自广州的ZAHA AIRMAN以参赛作品「英歌舞」荣获亚军mp.weixin.qq.com/s/r73j)、带领国家级贫困县花垣县脱贫致富的传统苗绣(ihchina.cn/Article/Inde)、由侏儒症患者组成的皮影剧团(ie.bjd.com.cn/5b165687a)等等,非遗技艺要先能得到欣赏,而后才能得到传唱。民间非遗技艺不曾走远,他在人们视野的角落里默默的发光,快手对他们而言,是真正能展示并获得掌声的舞台。

前段时间有部很火的纪录片叫《我在故宫修文物》,但美好的事物从不止在高堂之上,更在民间,快手上的这146位民间非遗手艺人,告诉了我,什么才是最美的国家宝藏。

手艺人、守艺人,百年传承与技艺,都封存在这一双双充满沧桑的手里。

就像那位视频发布者说的那样:“其实手艺人依旧继续着手艺,只是他们不止会在闹市摆摊,还会去乡野宣讲,他们可能师徒满堂,也可能独自闯荡,冥冥之中安排一切的叫做“命运”,也叫做“时代”。技艺也许会被时代淘汰,但匠人之心应该被时代记录“。

user avatar

快手上的民间手艺真不少,除了大家都熟悉的耿哥,还有很多捏糖人,瓷艺等等,都是很有技术含量的手艺活了

我想说一个大家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却又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手艺活:修家具

听上去很普通是不是,但是你知道是用什么修嘛?

第一次看视频的时候我也是目瞪口呆,平时我们吃的方便面、万能牙膏、卫生纸、洗衣粉这些家家必备的东西居然都能修桌子,甚至可以修包,这手艺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与别的回答相比,我这个大概很接地气了~

方便面还能修桌子? https://www.zhihu.com/video/1114898607010185216 洗衣粉还能修桌子 https://www.zhihu.com/video/1114862685698826240 牙膏修包 https://www.zhihu.com/video/1114894592046317568

视频来自快手:修板凳的师傅

——————————————0123更新————————————————

看到很多人评论对用方便面修补桌子有异议

我也不是修理方面的专业人士,但看到这个知友的回答觉得有点道理

大家可以去看板凳师傅的视频,用方便面、小馒头这些修补桌子只是吸引了普通人的眼球

但在很多修理行业的人面前这都是常事吧,只不过有人拍出来让更多不了解的人看到了觉得很新奇,反正我刷到视频的时候是觉得很神奇的

还有很多人慕名找他指定就用方便面去修补

我也只是视频搬运工,杠精就散了吧,如果有比较懂这门手艺的可以评论让大家多了解了解

————————0128更新———————

收获这么多赞很开心

板凳师傅话确实太多,大家就静音看个乐吧哈哈,感觉看了蛮解压的,不会逼死强迫症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