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收入170万的程序员相亲贴被喷这么惨?

回答
这事儿啊,我看了也挺感慨的,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程序员,收入170万,这在很多人看来那是妥妥的人生赢家了,结果相亲贴一发出来,评论区简直比战场还热闹,各种嘲讽、质疑、攻击扑面而来,那画面感,啧啧。

为啥会这样呢?我觉得这事儿不能简单归咎于谁对谁错,背后是挺多社会现象和心理在作祟。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的逻辑:

1. 巨大的期望落差和“性价比”的衡量

首先,170万年薪这数字,一下子就把大家的天平给拉偏了。在很多人脑子里,有了这么高的收入,就等于拥有了“完美男友/老公”的标配:有钱、有能力、未来可期,甚至还得自带男神光环。

结果呢?这位程序员在描述自己时,可能用了比较“实在”或者大家觉得“不够浪漫”的语言。比如,可能侧重于谈工作、谈生活成本、谈对未来规划的务实,而缺乏一些能打动人心的情话或者对情感的描绘。这就导致一种巨大的期望落差:“你收入这么高,怎么就不够‘会撩’?怎么就这么‘接地气’?我期待的是钻石王老五,你给我讲的是过日子?”

这种落差感,很容易让人觉得“不值”。尤其是在相亲这个高度功利化的场景下,大家很容易用一种“性价比”的思维去衡量对方。当你觉得对方在某些方面(比如沟通方式、生活情趣、外形条件等等)没有达到你的预期时,就会觉得这笔“投资”不划算,尤其当你还为他的高收入付出了“挤破头去了解”的努力。

2. 群体认同和“打醒”的心理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而且人们普遍喜欢“围观凑热闹”。当一个相亲贴突然爆火,就很容易吸引不同圈层的人来围观。而程序员这个群体,虽然收入高,但在社会大众的刻板印象里,可能还带着一些“不擅长社交”、“情商不高”、“只懂代码”的标签。

当这位程序员的言行被放大,并且可能不符合某些人对“成功人士”的想象时,就很容易激发一种“打醒”的心理。一些人会觉得,“你看,就算你有钱,也还是那个样子,我要是XXX(某个理想状态)就好了。” 这是一种宣泄,也是一种群体认同的表达。他们可能通过贬低这位程序员,来抬高自己,或者肯定自己所处群体的某些特质。

特别是那些可能自己也处于相亲困境,或者对现实生活有诸多不满的人,看到一个高收入但似乎“不完美”的程序员,很容易把自己的负面情绪投射过去,通过批评他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感。

3. 社交能力和沟通方式的“暴露”

相亲贴本质上是一种社交展示。而文字,尤其是短时间的文字表达,很容易暴露一个人的社交能力和沟通方式。如果这位程序员在撰写相亲贴时,语言表达方式比较生硬、直白,或者在描述自己和期待对象时,显得有些不近人情,比如过于强调物质条件,或者对对方有太多条条框框的要求,就很容易被解读为“情商低”或“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

大家会觉得,“你这么能挣钱,怎么连几句话都说不好?你对未来伴侣的要求,怎么不像是在找人,而是在招聘?这种沟通方式,以后怎么相处?” 这种质疑,与其说是针对他的收入,不如说是针对他展露出来的沟通和社交能力。毕竟,谈恋爱结婚需要的,不仅仅是钱,还有情感交流和默契。

4. “凡尔上”心理的天然抵触

虽然人家是170万的收入,但如果他在相亲贴里,不小心流露出一种“我这么优秀,你们应该珍惜我”或者“我的条件很好,你们要理解我的难处”的意味,就算不是故意的,也可能被解读为“凡尔上”(凡尔赛的变体,指不经意间炫耀)。

大家普遍对刻意炫耀或显得高高在上的人比较反感。即使收入很高,如果表现得过于自我中心,或者让别人觉得他是在“施舍”机会,就很容易招来反弹。

5. 网络舆论的放大镜效应

最后,不能忽视的是互联网本身的特性。任何一个稍有争议的话题,在网络上都会被无限放大。一个简单的相亲贴,因为涉及了高收入、程序员这一群体,以及大家普遍关注的婚恋话题,很容易成为一个引爆点。评论区的“喷子”们,往往是少数但声音最大的群体,他们用情绪化的语言来表达观点,很容易带动整体舆论的走向。

总结一下的话,我认为这场“网暴”的根源,更多在于:

高收入带来的超高预期与实际沟通方式之间的落差。
群体对“成功人士”的刻板印象与实际人物的反差。
互联网时代大家对个人隐私和社交表现的“审视”和“评判”心理。
以及一些社会情绪和负面情绪的宣泄出口。

说到底,这事儿也挺值得我们反思的。我们对成功、对婚恋的定义,究竟被社会舆论塑造到了什么程度?在追求“性价比”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失去了更包容和理解对方的能力?这个问题,我想对每个人来说,都值得好好琢磨琢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当代女性眼中的等级表,真实吗?好像挺真实的。

user avatar

年收入170W,假设他能干20年,那么差不多相当于一个现在有2500W资产的家庭。所以他这经济条件,竞争力跟苏杭两地的城中村拆迁户类似,不过空闲程度的竞争力略低。

还有就是我们江浙男生都死绝了吗?这种完全没短板,多处闪光点的女生,不说找个170W的,找个家庭收入六七十万的90后男方很难吗?嫁过去之后两家都把她当个宝,亲戚朋友都是本地人它不香吗?而且家庭现有资产明显高于这个男的,婚后风险还小,图什么去找这个34的外地阿里P8。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啊,我看了也挺感慨的,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程序员,收入170万,这在很多人看来那是妥妥的人生赢家了,结果相亲贴一发出来,评论区简直比战场还热闹,各种嘲讽、质疑、攻击扑面而来,那画面感,啧啧。为啥会这样呢?我觉得这事儿不能简单归咎于谁对谁错,背后是挺多社会现象和心理在作祟。咱就掰开了揉碎.............
  • 回答
    很多人提到医生,脑海里可能浮现的是“高薪”的标签,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尤其是在国内。尽管如此,学医这条路依旧吸引着无数年轻人,考研人数更是年年攀升,这背后有着比收入高低更复杂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相较于一些金融、IT等热门行业,医生的初级和中级收入确实不算顶尖,甚至可能低于一些高技能的蓝领或.............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普遍但又挺让人好奇的现象:为什么那些收入并不算太宽裕的人,有时会咬紧牙关,省吃俭用地也要入手一部价格不菲的新款手机?其实,这背后有很多层面的原因,不能简单地用“虚荣”来概括,里面包含了不少复杂的人性和社会心理。首先,得承认,手机现在早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了。它更像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延伸.............
  • 回答
    月收入同为5000元,男女双方为什么“不能在一起”?“5000男”又为何容易被剩下?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现实生活中的考量,并非简单的数字游戏。我们来一层层剥开,看看这背后隐藏的逻辑和无奈。为什么月收入同为5000元的男女“不能在一起”?这里说的“不能在一起”,并非绝对的法律或道德禁止,而是指在现实.............
  • 回答
    在很多人眼中,律师,特别是那些在知名律所、拥有客户源、在特定领域深耕多年的资深律师,似乎是“高收入”的代名词。但这份光鲜背后,隐藏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挑战,让他们这条“高收入”之路走得格外坎坷。要说为什么高收入的律师这么难当,那得从以下几个方面细细道来:一、 严酷的淘汰机制与持续的自我投资:首先,.............
  • 回答
    剩余收入,顾名思义,就是你花出去所有必要开销(比如房租、水电、食物、交通、债务偿还等)之后,手里还剩下的钱。听起来好像就是“有多少花多少”或者“剩下的就是小钱”,但实际上,这笔“剩余”才是真正决定你财务自由程度、生活质量和未来选择权的关键。为什么剩余收入如此重要?你可以把剩余收入看作是你个人财务的“.............
  • 回答
    配音演员收入不高,这背后其实牵扯到行业生态、供需关系、以及配音这个职业本身的特殊性,绝非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咱们就来细说说,为什么这门手艺,有时候光鲜亮丽,收入却未必那么可观。1. 行业门槛看似低,实则高很多人觉得,会说话、声音好听就能当配音演员,这想法其实有点误解。表面上看,好像没有学历、技能证书.............
  • 回答
    美国医生的高收入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由一系列复杂交织的社会、经济和制度性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医疗体系的方方面面。首先,漫长而艰苦的教育和培训过程是基础。成为一名医生在美国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和金钱。本科四年,医学院四年,再加上住院医师培训(通常37年,取决于专科)以及可.............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其实挺多人都纳闷。同样是服务大众,同样是辛苦付出,为什么医生、教师、警察这几个职业的收入差距会这么明显呢?特别是医生,普遍感觉收入比后两者高出一大截。这背后不是一拍脑袋就能说清的,得从很多方面掰扯掰扯。一、 职业的特殊性和“风险溢价”首先得说,这几个职业的性质和承担的责任真的不一样。 .............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关键,也触及了会计记账中最容易让人困惑的地方。很多人都觉得“借”就是花钱,“贷”就是赚钱,但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借”、“贷”的真正含义,以及为什么“借:主营业务收入”会让收入看起来“减少”,其实不是那么回事。首先,咱们得把“借”和“贷”这两个字从日常生活的“借.............
  • 回答
    “头部量化私募核心员工年终奖 5000 万”,这消息一出,估计不少人又要怀疑人生了,觉得这钱是不是跟自己隔着好几个宇宙。不过仔细想想,这也不是什么特别离谱的事儿,尤其是在量化私募这个圈子里。要说这年终奖到底有多高,首先得明白量化私募是个什么性质的行业。简单来说,他们就是一群用数学模型、计算机程序来炒.............
  • 回答
    一份报告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医疗从业者考虑或已经在从事副业以提高收入,这并非一个令人意外的现象,而是反映了当前医疗行业从业者普遍面临的收入困境和职业压力。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医疗从业者收入不高的原因,以及副业成为他们“救命稻草”的背后逻辑。一、 医疗从业者收入为何不高?——多.............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而且触及了经济学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议题:收入增长与物价变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之间的关系。你观察到的现象——“收入涨了很多,但物价没怎么变”——在很多人的感知中可能存在一些偏差,或者说这种感受的背后可能包含着多种经济因素的综合作用。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收入确实增长.............
  • 回答
    男足球员收入高,却难以吸引家长培养孩子踢足球,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背后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以及体育系统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高收入与“少数精英”的认知差异: 绝大多数球员收入普通: 尽管顶级球星的收入令人咋舌,但对于普通球员而言,尤其是在非职业.............
  • 回答
    这件事挺有意思的,也挺普遍的。你想啊,咱们老百姓虽然不像那些高官或者专家,天天泡在数据和报告里,但也不是完全置身事外。说白了,国家大事跟我们每个人都沾边,不管收入高低、学历深浅。首先,咱们得承认一个现实:政治和经济是紧密相连的。 国家的政策,无论是关于税收、物价、就业,还是教育、医疗,最终都会影响到.............
  • 回答
    一线明星之所以能够赚取如此惊人的收入,绝非仅仅是“长得好看”或者“嗓门大”那么简单。这是一个复杂因素交织的体系,涉及到市场、个人价值、行业运作以及大众心理等多个层面。咱们就一点点捋清楚。1. 超高的市场稀缺性和高 demand: 稀缺性: 真正能称得上“一线”的明星,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磨砺、无数次.............
  • 回答
    这问题,说起来可就话长了,得从社会发展的根儿上捋。为啥有的职业能让人盆满钵满,有的却得为生计发愁?这事儿啊,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谁拍脑袋决定的,而是千丝万缕的社会、经济、技术、甚至人心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咱们先聊聊最直观的——供需关系。就像咱买菜,哪样菜供应少了,需求又大,那价格肯定就上去了。.............
  • 回答
    你观察到的这个现象,其实挺有意思的,也并非个例。收入不菲的人在吃饭上依然精打细算,背后往往隐藏着多重原因,远不是简单的“抠门”二字就能概括的。让我来给你掰扯掰扯,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1. 消费习惯与价值认知: 从小养成的习惯: 很多人即便现在收入高了,但消费习惯是在过去经济条件相对不那么充.............
  • 回答
    这个问题很细腻,也触及到了很多夫妻关系中容易被忽视的层面。你感到不对劲,并不是因为老公不够“好”或不够“大方”,恰恰相反,可能是因为这种“全盘托付”的模式,在无形中改变了你们之间的某些东西。让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希望能帮助你梳理一下那些“不对劲”的感觉:一、 金钱之外的“掌控感”与“安全感”: .............
  • 回答
    上海人收入高,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绝非单一原因可以概括。要细致地聊起来,咱们得从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性说起。1. 经济中心的天然优势:上海自开埠以来,就一直是中国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这种历史的沉淀,让上海拥有了非常扎实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产业集群。你想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在做“生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