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解放军至今还未实现机械化吗?

回答
“解放军至今还未实现机械化吗?”——这个问题,要回答得明白,咱们得先聊聊“机械化”到底是个啥意思,然后在看看解放军这几十年的变化。

什么是机械化?

简单来说,机械化就是军队大量使用机械装备来替代人力,完成作战任务。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士兵不再主要靠两条腿走路,而是坐在装甲车里、坦克里;炮兵不再靠人力牵引火炮,而是用卡车牵引,甚至直接用自行火炮;侦察不再靠人趴在地上摸索,而是用无人机、雷达。

这可不是说解放军还在用小米加步枪,那都是解放战争的老黄历了。现代意义上的机械化,追求的是装甲化、自行化、立体化。就是说,部队的作战平台,尤其是地面作战力量,要高度依赖各种带发动机的车辆和装备。轻则卡车、步战车,重则坦克、自行火炮,再往上还有各种轮式突击炮、装甲输送车等等。这些装备要有强大的机动性、防护性和火力,能够快速集结、展开,并在复杂战场环境下作战。

解放军的机械化之路:一张波澜壮阔的画卷

说解放军至今未实现机械化,这说法过于绝对,甚至可以说是不准确的。解放军的机械化,可以说是一部跌跌撞撞但又坚定前行的历史。

建国初期:起点不高,但有雏形

建国初期,解放军可以说是“万国牌”装备,从苏联、美国、英国甚至是缴获的各种装备都有。当时的主力是步兵,坦克和火炮数量有限,而且很多是牵引式的。但即便如此,苏联援助的T34坦克、斯大林重型坦克,以及一些卡车,已经为解放军的机械化奠定了基础。朝鲜战场上,我军的坦克部队虽然数量不多,但已经展现了强大的作战能力。

那个时期,虽然还没有实现全面机械化,但“陆军机械化”的概念已经开始萌芽,尤其是在坦克部队和汽车化部队的建设上。

改革开放前:稳步推进,但受限较多

在冷战背景下,以及国家经济的限制,解放军的机械化进展相对缓慢。主要体现在:

装备国产化进程: 虽然开始仿制和研制国产装备,但技术水平和产量都有限。坦克的更新换代速度不快,自行火炮和装甲输送车的品种也比较单一。
战略上的侧重: 当时中国面临的主要威胁是陆地边境,所以陆军是重点建设对象。但受限于当时的国力,难以实现大规模的装备更新和技术提升。
战术思想的转变: 机械化不仅仅是装备问题,更是作战思想的问题。当时我军的战术思想仍然受到传统步兵作战模式的影响,机械化部队的运用和协同能力还有待提高。

但是,这个时期也并非一无是处。我国研制出了“59式”坦克等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装备,也开始组建一些摩托化步兵师。

改革开放至今:突飞猛进,步入“新时代”

这才是解放军机械化真正腾飞的阶段,尤其是在近二三十年。

1. 陆军装备的“换代潮”:
坦克: 从“59式”到“69式”、“79式”、“80式”,再到如今的99A系列主战坦克,解放军的坦克已经完成了多次跨代升级。99A坦克不仅拥有强大的火力(125mm滑膛炮)、先进的观瞄设备,还有优秀的防护能力和信息化作战能力。
步兵战车和装甲输送车: ZTZ86、ZTZ97、ZBD04/04A等系列步兵战车,以及各种轮式装甲输送车,极大地提升了步兵的战场生存能力和机动能力。这些车辆能够搭载步兵进行协同作战,提供火力支援。
自行火炮: 从早期的牵引式榴弹炮,到后来的PLZ83,再到如今的PLZ05、PLZ10等先进的155mm自行加榴炮,解放军的炮兵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和自行化。它们射程远、精度高、反应快。
其他特种车辆: 各类装甲侦察车、工程保障车、抢修抢救车、弹药运输车等也大幅增加,构成了完整的机械化作战体系。

2. 摩托化向机械化升级: 许多传统的摩托化部队,也就是主要依靠卡车运输的部队,已经逐步换装成步兵战车和装甲输送车,实现了向机械化部队的转变。

3. 信息化建设的驱动: 机械化并非孤立的装备堆砌,更重要的是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解放军大力推进“一体化联合作战”和“信息化条件下战争能力建设”。这意味着,机械化装备不仅要能跑能打,还要能“会说话”,能够通过战场信息网络进行侦察、指挥、协同。无人机、电子战装备、战场通信系统等的发展,都为机械化部队提供了更强的态势感知和协同作战能力。

4. 战略军种的改革: 近年来,中国对军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组建了陆军领导机构,将原先的军区陆军部队整编为集团军。集团军的编制更加强调体系化和模块化,机械化、信息化程度更高,并且增加了陆军航空兵、特种作战部队等新型力量,进一步提升了陆军的整体作战能力。

为何还有人认为“未实现机械化”?

这种说法可能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完全”机械化的高标准: 如果我们用西方一些军事强国在冷战时期就达到的那种“全军装备高水平机械化”的标准来看,解放军可能还有提升空间。例如,一些特种作战部队、海军陆战队以及一些偏远地区驻军的装备水平可能与一线主力部队存在差异。
装备的结构性问题: 尽管整体水平很高,但解放军装备的数量、型号种类以及技术代差可能仍然存在。例如,轮式装备和履带式装备的比例、高原装备的适应性等,都是需要持续改进的方向。
信息化与机械化的融合程度: 机械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现代军队的标志。虽然解放军在这方面进步巨大,但与一些信息化程度极高的军队相比,可能在某些细节上还有差距,例如战场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处理能力。
与“信息化战争”的对比: 随着战争形态的演进,“信息化战争”和“智能化战争”的概念越来越被强调。有人可能认为,仅仅机械化还不够,还需要更强大的智能化、自主化能力。在这种语境下,机械化可能被视为实现更高级别战争能力的基础,而非终点。
信息不对称和认知偏差: 对于军事装备的真实情况,外界往往难以完全了解,很多信息只能通过公开的军事演习、装备展示以及有限的官方报道来获取。这可能导致一些不准确的判断。

结论:

所以,说解放军“至今还未实现机械化”,这是不准确的。解放军的陆军,特别是主力集团军,在装备层面已经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和部分信息化。 无论是主战坦克、步兵战车、自行火炮,还是各种支援车辆,都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或接近先进水平。大量的部队换装了新一代高技术装备,作战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更重要的是,解放军的机械化建设,已经与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紧密结合,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稳步迈进。这不仅仅是装备的升级,更是作战体系的重塑和作战能力的全面提升。

简单来说,你不能指望解放军的每一位士兵,或者每一个单位都拥有一辆最新型的轮式突击炮。但要说解放军的地面主力部队,是否已经能够大规模地使用机械化装备,快速机动、协同作战,那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相当有战斗力的。解放军的机械化,已经是一条非常成熟且还在不断升级的路,而不是一个还未开始的征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的确没有全机械化,是因为他妈的根本没必要

光38军那装备都够跟外星人打陆战了,39军一个军都能唬住朝鲜半岛那俩兄弟

合着你100多万陆军全搞成38/39军这样想干啥?推平俄罗斯一统欧亚大陆横跨白令海峡占领阿拉斯加?

中国的陆军战略是小部分部队作为精锐应对局部战争(38军,39军,快反用的54军,空降用的15军,日弯弯用的1军)其他十几个集团军基本是作为大规模战争的后备力量。真玩起来全面战争,10个没防弹衣的步兵比一个拿着各种吊炸天装备的步兵好用,十辆59比一辆99A好用。

要真像某些人说的按照38军这种类型的集团军作为标准全军机械化...PLA陆军目标要么是推平俄罗斯一统欧亚大陆,要么是应对外星入侵。恩,没毛病

user avatar

那是因为你只看到了现在,没看到过去。

你觉得10年前全军机械化就该完成了,那我们不妨倒退看一下十年前以及稍稍更早的解放军究竟是什么状况。

参照——2017年,现在

全军共有1个装甲师,17个装甲旅,8个机步师,11个摩步师,25个机步旅,23个摩步旅。

10年前——2007年

全军有9个装甲师,9个装甲旅,8个机步师,18个摩步师,4个机步旅,23个摩步旅。

你看这机械化率是多少?

15年前——2002年

全军共有9个装甲师,12个装甲旅,5个机步师,约26个摩步师,1个机步旅(58),约十个摩步旅。

你看这机械化率是多少?

20年前——1997年

全军共有9个坦克师,15个坦克旅,3个机步师,33个摩步师,27个步兵师(未完全实现摩托化),3个摩步旅。全军坦克和装甲步兵仍存在缺编。

你看这机械化率是多少?

——20年时间,从半摩托化到基本实现机械化,算不错啦。

user avatar

当然没有。

机械化只是适合于绝大多数作战样式的优化性转变,有些战斗只能靠摩步甚至跑步,你说我们搞不搞?

跟这比起来,实现更高程度的信息化才是当务之急,首先从全面放开官兵的智能机使用开始。

user avatar

不进行完全的机械化,并不是成本的问题,军费年年上涨,就陆军那点部队的装备换装成本,跟海空军相比简直九牛一毛,空军一架三代机就可以换装陆军一个机步连。军委装备发展部真心不差那点预算把所有部队都机械化。

不差钱!不差钱!不差钱!(重说三)

那为什么还有部分师旅是摩步呢?

原因很简单:作战样式需要。

坦克、装步、机步不是万能的,在很多作战样式下,轻步兵还是有用的。比如某方向的边境防卫,高山峻岭坦克装甲车根本无法行进,所以必须依靠山地步兵,也就是轻步兵在山岭中作战。美军也保留了一个山地步兵师——第10步兵师,也没有坦克装甲车等重装备(不过有师属直升机旅),也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一些作战样式也不能以机械化步兵或者装甲步兵代替轻步兵。刚才写了好几种典型作战样式,但是觉得自己写多了不太合适又删了。点到为止,我就不多说了。

至于大量59未完全换装,这又是另一回事。陆战场与海战场、空战场不是一回事。比如在空战格斗中,遇到了硬着头皮也得打,装备性能上劣势的一方基本上是被吊打的。哪怕敌我都有完善的侦察预警系统和超视距导弹,那我的导弹射程比你远20公里,我就能吊打你。而陆战场的火力体系复杂的多,我有59D,你有M1,我当然单挑打不过你,可是我还有96、99和直-10,我才不会傻乎乎的用59D对付你M1。你M1组织进攻,我拿武装直升机和反坦克导弹打你。你M1机动防御,那我就用96和99组织进攻。而我的大量59D放到其他方向,作为步兵的直接支援火力组织纵深穿插,用来打你的野战工事,作用总比无后坐力炮大吧?

user avatar

泻药。

审题:

作为军盲听到的都是三支航母战斗群

我计算了一下,假如002型首舰去年开始切割钢板,而其速度与001A型一样,那题主有希望在2025年以前看到“三支航母战斗群”。所以,麻烦题主不要穿越回2017年。

仅次于美国的ICBM

我可能看到了假的俄罗斯战略火箭兵。

世界第三核大国

一般认为中国核武库数量(质量肯定不如)还不如法国,估计世界第四大。

和唯一氢弹国

难道美国没氢弹?

这类消息

珍惜生命,远离自干赵。

我一直以为解放军十年前就已经完全机械化了,而信息化程度也已经很深了。

几十年前解放军啥样,

@苏翻译

说过了,解放军完全实现摩托化到现在也就不到20年。

当然从装甲兵的角度来说,解放军尚未实现骡马化的1950年代初就已经有3个坦克师、1个机械化师和一大堆独立坦克团了,因此机械化早在近70年前就已经起步(其实这个是有点扯的,解放军装甲兵早期是分散配合步兵进行拔点作战的,战法类似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这谈不上“机械化”;解放军装甲兵编组机械化兵团要到50年代了,首次参战大概要到1979年)!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几个“化”之间并没有互斥关系。虽然时间有先后、水平有高低,但完全可以同时进行。因此,解放军从1990年代开始逐步信息化,这与当时解放军连全摩托化也未完成的现实并不矛盾。目前,解放军仍处在机械化建设的后期和信息化建设的早期,两者是同时推进的。

答案:

刚才却看到当年十八大报告有提到“力争2020年实现完全机械化,并在信息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种计划,那么原来到2020年解放军才能机械化?

解放军到2020年也不会实现苏军那种全机械化,仍会保留至少20个的摩托化旅(可能还会更多,取决于各方面因素)。

保留这些摩托化旅,主要是为了适应在复杂地形上(如城市、山地、丛林等)的作战,而这些复杂地形在解放军未来主要作战方向上是十分常见的。事实上,美国陆军也没有实现苏军那种程度的全机械化,始终拥有几个摩托化的师,反恐战争时期更组建了大批摩托化的步兵旅(最近又撤编了一批)。这主要是因为美军强调全球部署、全球作战,比冷战时期专注中欧的苏军考虑的更全面。更进一步说,俄军现在也已不再追求苏军时期的全机械化,成立了许多摩托化的轻装兵团。

解放军未来的摩步旅,可能会乘坐猛士装甲车和猛士越野车。

而且信息化只是“重大进展”?

解放军信息化程度当然还是比不上美帝的。不怎么懂就不强答了。

那目前的解放军总体水平不高吗?

高不高要看跟谁比。

1964年,解放军实现骡马化;

1985年,解放军宣布实现摩托化(实际上仍有几十个师是半摩托化的步兵师,一直保存到1997年前后);

1998年,解放军实现了全摩托化。

同二战中就实现了全摩托化的美军、二战后通过裁军实现全摩托化的苏军相比,解放军无疑是非常落后了。但同周边地区相比,解放军就不那么落后了。

以台军为例:

1950年代后期,台军在美国大力援助下,基本实现了摩托化。

然而,此后台军为了维持其三十万陆军的反攻“本钱”,一直没有能力大规模换装。到了1970年代以后,更是因为美台“断交”,导致装备老化。李登辉上台后,花大钱买“二代装备”,陆军又轮不上。

结果到了台湾经济巅峰的1997年,台军陆军仍然是一支拥有二十万以上兵员,但只有2个机械化师和6个装甲旅实现了机械化的军队;其他20多个师都是摩托化,其中重装师相当于解放军的摩托化步兵师,轻装师就更等而下之了。

随后台军大力裁军,到2014年精粹案完成后终于基本上完成机械化。然而此时台军陆军已裁军超过半数,仅剩十万出头,战术兵团只剩下15个野战旅(全机械化)和6个新训旅。

可见,台军的机械化过程基本上就是裁军过程:把非机械化的部队裁掉之后就剩下机械化部队了。

再看南朝鲜:

南朝鲜因为北方强大的军事压力,依旧维持普遍义务兵役制和一支规模庞大的陆军,结果就是它还不能像台军那样通过裁军来“实现机械化”。

尽管1990年代以来经过许多努力,但目前在南朝鲜军队各种师团中数量最多的依然是那十几个步兵师团,也就是摩托化步兵师。

至于日本陆上自卫队:

它的普通科(步兵)联队好像就从来没有考虑过机械化!

到目前为止,依然只有第7(装甲)师团的第11普通科联队和普通科教导联队、中央即应联队这3个联队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因为有的中队还在坐相当于猛士越野车的高机动车)!

另有14个联队编入了轮式装甲车,但全都只有1个中队如此,离机械化就更远了。

其他29个联队跟几个大队,除了高机动车更是只有装甲车,不折不扣的摩托化(跟天朝新型摩托化步兵旅同思路)。

Wikipedia

普通科_(陸上自衛隊)

可见,日本陆上自卫队除了装甲部队之外,就是不折不扣的摩托化(日语称为【自动车化】)大军。不过,这也不奇怪,陆自长期以来的作战想定就是依托日本本土展开山地战、城市战,除北海道的第7师团外,推行机械化的动力自然很低了。

这样看来,虽然解放军比起美苏机械化水平不高,但在东亚也算首屈一指了。更何况机械化比例多少,还是要看国情的:日本虽然国力不弱,但也没有盲目追求机械化,就是这个道理。

user avatar
作为军盲听到的都是三支航母战斗群、仅次于美国的ICBM、世界第三核大国和唯一氢弹国这类消息,

所以我就想知道你平时去哪里看的这些消息……

现在只有一艘飘着的航母,001A和001代舰都是将来时;

你哪来的3个CV啊……

5爷是液体的,31因为某些原因停产(嫌疑人据说上吊了),31A是单弹头。

目前来看固体多弹头ICBM除了41之外就是传言中的31B。

这些玩意论质论量都没赶上毛子,有啥资格“仅次于美国”……

SLBM机动平台目前是五常垫底,黑鱼心脏病皮肤病短期无解,载具JL2就是31下海的水平……

五常都有氢弹;

所以这唯一氢弹国你是说亚洲唯一的氢弹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唯一的氢弹国?

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不要想着一步登天……

——补充一句,有人问我怎么知道的——都是公开资料。

老娘是不会泄密的!

31A和5爷都是维基上的

Engine

Two-stage

Liquid-propellant rocket

One or

MIRV

(3-8 warheads) confirmed on later variants

Engine

Solid-fuel rocket

1

Thermonuclear weapon

@ 1

Mt

with decoys (DF-31 & DF-31A)

31B也是维基来源

3-5 Nuclear @ 20, 90, or 150

kt

each with

MIRV

(DF-31B)

41还是维基

Engine

Three-stage

Solid-fuel rocket

possibly up to 10

MIRVs

(single 1 Mt or MIRV with selectable 20, 90, 150, 250 kt

JL2是31A下海或者31A是JL2上岸这个不同资料来源有争议

It is a land-based variant of the

submarine-launched

JL-2

The JL-2 is a naval variant of the land-based

DF-31

但公开消息是31A比JL2早出现一些,因此我采用31A下海当了JL2的说法。

31因为指标泄密而停产在不止一个军事论坛有过讨论,“事发后叛徒上吊自杀”这个是传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