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连至哈尔滨高速动车组发车时只拉走前8个车厢,客人都上车了,机务段是临时解编的吗?

回答
大连至哈尔滨的高速动车组在发车时只拉走前8个车厢,如果乘客都已经上车,这通常意味着机务段进行了临时的解编作业。详细解释如下:

1. 高速动车组的编组与运营

标准编组: 高速动车组(如和谐号CRH系列)通常有标准编组数量,比如8辆、16辆编组是常见的。这些编组是根据线路特点、客流需求和运营计划预先设定的。一列完整的动车组由多个车厢组成,编号是连续的,且有明确的牵引端和非牵引端。
客流变化: 在实际运营中,客流量会因为季节、日期、特定事件等因素产生波动。有时,根据预测客流,列车可能会进行缩编或扩编。缩编是指减少列车的车厢数量,扩编是指增加车厢数量。
发车前的准备: 列车在发车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准备工作,包括车辆检查、信号测试、乘务员交接等。编组的确定是这些准备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2. 临时解编的可能性

在你描述的场景中,如果原本计划是满编(例如16辆编组)的列车,但最终只拉走了前8个车厢,这极有可能是临时解编。原因可能包括:

客流预测失误: 铁路部门在确定列车编组时,会基于历史数据和实时信息进行客流预测。如果实际客流远低于预测值,为了节约成本(如运行能耗、乘务员配置等),可能会在发车前临时决定缩编。
车辆故障或临时检修: 后续的几节车厢可能在发车前临时发现故障,需要立即进行维修或替换,无法按时投入运营,导致需要紧急解编。
调车作业或编组调整: 在始发站或重要枢纽站,可能会进行调车作业,将一些车厢调往其他列车或进行编组调整。如果这一过程没有完全完成,或者有新的指令,也可能导致临时解编。
运营计划的动态调整: 铁路运营是一个高度动态和复杂的系统。有时会根据整体路网的客流情况、车辆运用计划或突发事件(如天气、设备故障导致的列车晚点)进行动态调整,以优化资源配置。

3. 机务段在临时解编中的作用

机务段是负责动车组的维护、检修、整备和司机派遣的单位。在临时解编作业中,机务段会扮演关键角色:

指令接收与执行: 机务段会接到来自车辆段或调度部门关于编组调整的指令。
调车与解编作业: 机务段会组织调车机车和人员,在车库、咽喉区或临时的解编平台上进行车厢的连接和分离操作。这需要专业的调车员和机车司机,以及熟练的解编人员。
技术人员的配合: 解编过程中,需要列车检修技术人员对车厢连接器、制动管路等进行检查,确保分离和后续重联(如果需要)的安全。
司机调整: 如果是缩编,可能需要调整司机和乘务员的配置。
信息更新: 机务段会将解编后的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确保列车信息(如车次、编组数量)的准确性,以便调度和客运部门能够及时更新信息给旅客。

4. “客人也都上车了”意味着什么

“客人也都上车了”这句话是关键。如果指的是所有原计划乘坐该趟列车的旅客都已按时登上车厢,并且这些车厢被成功拉走,那么这会给情况带来一些解读:

可能性一:解编在旅客上车前完成。 最理想的情况是,临时解编作业在旅客开始登车之前就已经完成。也就是说,旅客上车时,列车已经是8辆编组。那么,机务段可能是在发车前的某个时间点(比如距离发车半小时到一小时)收到了指令,并迅速完成了解编。
可能性二:旅客被引导到剩余的车厢。 如果解编作业是在旅客已经开始登车时甚至已经部分登车后才进行的,那么情况会更复杂一些。
预警与转移: 如果铁路部门预见到要解编,可能会提前通过广播或工作人员通知相关车次的旅客,引导他们到剩余的车厢。
部分旅客未上车即解编: 也有可能是在一部分旅客上车后,但尚未满员的情况下,列车就被临时解编,并且将后续车厢的旅客安排到其他车厢或列车上。
极端情况(不常见): 在极其罕见且紧急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已经上车的旅客,在列车出发前被要求下车,重新安排。但这会引发非常大的混乱和投诉。

5. 从“只拉走前8个车厢”推测

在高速动车组中,车厢的连接是紧密的,解编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人员。从“只拉走前8个车厢”这一描述来看,后半部分的车厢(从第9节开始)是被分离出来了。而“客人都上车了”暗示了列车在出发时是能够载客的。

因此,最合乎逻辑的解释是:机务段或相关车辆保障单位,在接到临时解编的指令后,迅速而高效地完成了解编作业,并将前8节车厢(已载有旅客)与后续车厢分离,然后准时发车。

总结来说:

大连至哈尔滨的高速动车组在发车时只拉走前8个车厢,且乘客已经上车,这极大概率是机务段执行了临时的解编作业。这种作业通常是由于客流变化、车辆状况调整或整体运营计划的动态优化而产生的。机务段会按照标准流程,由专业人员和设备进行车厢的分离,并确保剩余列车(此处为前8节车厢)的正常运行。旅客在解编过程中是否受到影响,取决于解编作业完成的时间点以及铁路部门的现场管理和信息沟通效率。在理想情况下,解编作业会在旅客上车前完成,或者铁路部门能妥善处理已上车旅客的转移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新闻媒体的报道,还以为发生了"列车断了"这种恐怖的事情。另外,铁路部门的服务、宣传与公关水平亟待提升,及时公开列车信息,否则就只能坐以待毙。

这趟车由两列动车组重联运行,各8节车厢,每列车的前后各有一个司机室,共四个司机室。所以,两列车都可以单独运行,也可以连在一起运行。连接处是类似于下图这样的(虽然型号不对,原谅我只拍过CRH5A 重联的照片,没有CRH3C或者380B的)。

前面一列车没问题,后面一列出现状况(空调故障),所以断开两列车,让前面一列准点先走,后面一列车再想办法。这样做降低了列车出故障带来的影响,使前面一列车的乘客免受影响。

可惜媒体就知道起哄,要搞出个大新闻,就是不告诉大家8、9节车厢的真实情况,不告诉大家是因为后组车底出了故障才解开两列车的连接。

还有不明真相的群众在感慨如果在8、9节车厢连接处抽烟会怎样怎样,这就是媒体只向公众透露部分信息的结果。

user avatar

答案只有快要说烂的七个字。

这七个字是:有些媒体人该死。


死这种字眼看起来充满不友善和暴戾,然而这种事情和殴打成都女司机事件一样,当决定骂出口时,我自当担负后果。

这个事件可笑在什么地方?

媒体人可以公然将旅客的微博转载,甚至以此为依据生成新闻稿,呵呵,你们的职业操守都喂狗了么?

1.动车段的谁接受的采访,你们敢公布么?如果你觉得随车机械师和旅客聊天内容,也能当作正式说法,被冠以官方之名,那请问您的操守呢?

2.什么叫做“没来得及提前通知”?列车突发故障何以提前通知?汶川大地震时列车全面停运,铁路部门需要5月11日就通知旅客,明日起部分车次停运?

3.铁路部门到底有没有“没来得及通知乘客”?这句话里没有提前俩字。问题是,没来得及通知,旅客自发组织乘坐地另一趟车,并以晚点18分钟开出?

4.还有报导说后续车站莫名其妙没收到通知接了两列G719的,记者朋友你告诉我,你的消息是哪位工作人员说的,你告诉我,我保证不开除他。

有些媒体人可以恶心到什么地步呢?就这样。春秋笔法什么的都算高级的,无端捏造也不是个别事件。

连事件的来龙去脉都不了解,连事实的是非对多都不搞清就敢报导,呵呵……

关于重联

重联列车一般是指两列同型号短编通过联挂一起运行。动车组列车是自带动力的整体,因而重联车是当前运输形式下扩充运力最灵活、最高效的方式。简而言之,日常人少我这趟车就跑8节,高峰人多我这趟车就跑16节。

重联不是固定编组,所以摘挂不能称为解编。

关于归属

既有线的红皮、绿皮、蓝皮等客车的摘挂,属于调车作业,由车务部门负责。车站值班员是调车领导人,调车长是调车指挥人,机务负责操作本务机车或调车机车提供动力(有的单位调车机车乘务员也归车务部门管理)。

动车组的调车作业依然由车务部门(某些情况下是调度台,严格意义上讲也是车务部门)负责。因为动车组列车不能拆解摘挂,所以除了车辆部门(动车段或动车所)内部检修外,站内并不会有摘挂作业,所以车务部门没有调车组。

关于客运

动车组列车发生故障时,原则上应当立即启动热备车底。启动热备车底后,车务部门会立即将席位对照情况告知旅客,并组织(原则上)同站台换乘。

关于铁路内部管理

但凡应急状况,作业程序上永远会有不少于两道的双保险。即便个别作业人员没有按时、按章、按程序进行汇报或通报,也绝不会发生未通知旅客的事情,请大家放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