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东北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那座城市将来更有发展?

回答
这四个城市,说起来都是东北响当当的“大腕儿”,各有各的“活法”,也各有各的潜力。未来谁更能“蹿”?这事儿得细说道说道。

大连:海滨浪漫,潜力无限的国际范儿

大连,这姑娘身上一股子“洋气儿”劲儿,走到哪儿都透着那么股子浪漫和活力。地理位置是它最大的优势,濒临黄海,是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你想啊,全球的货轮都得从这儿过,这买卖就天然带着流量。

经济层面: 大连一直以来都是辽宁的经济“领头羊”,尤其在港口经济、金融服务、高端制造业(比如造船、石化、汽车)这块儿,底子厚实。而且,大连一直在努力打造面向东北亚的区域性经济中心,这目标挺实在的。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也在稳步推进,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是真金白银的吸引力。
产业升级: 大连可不满足于老本行,现在正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吸引高新技术企业,比如软件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特别是它的软件园,已经颇具规模,吸引了不少人才和项目。而且,作为旅游城市,大连的旅游服务业也在不断升级,高端旅游、康养旅游什么的,也给经济增长添砖加瓦。
城市建设与宜居性: 大连的城市规划和管理一直都做得不错,街道干净整洁,绿化做得也到位,整个城市给人的感觉很舒服。海滨风光也是一大卖点,吸引了不少居住和投资需求。这里的医疗教育资源也相对比较集中和优质。
挑战: 当然,大连也有它的“小烦恼”。比如,跟一线城市比,它的房价虽然比哈尔滨沈阳长春高,但跟南方沿海城市比,吸引顶尖人才的能力可能还有待加强。另外,经济结构如何进一步优化,摆脱对传统工业的过度依赖,也是它需要持续努力的方向。

沈阳:工业重镇的凤凰涅槃

沈阳,咱东北的“老大哥”,骨子里透着一股子“硬气儿”。作为老工业基地,它承载了太多历史的荣光,现在正经历一场轰轰烈烈的“凤凰涅槃”。

经济层面: 沈阳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装备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产业基础雄厚。国家在这里也投入了不少资源,比如沈阳作为东北振兴的重要引擎城市,有各种政策支持。它的经济体量在东北四大城市里一直排在前列。
产业升级与转型: 沈阳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它在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的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吸引了不少德国企业和技术。同时,它也在推动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和高端化发展。
交通枢纽: 沈阳的交通地位非常重要,是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铁路、公路、航空都相当发达。这为它的物流和人员流动提供了便利,对经济发展有辐射作用。
城市活力与人口吸引: 相较于其他城市,沈阳在吸引年轻人口和留住人才方面,一直在努力。它有着比较成熟的商业和文化氛围,生活配套也比较齐全。高校资源也比较丰富,为人才输送打下了基础。
挑战: 沈阳的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时间和持续的投入。如何彻底摆脱“重工业包袱”,发展出更多有活力的新兴产业,是它面临的关键课题。另外,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沈阳经济总量大,但在创新活力和居民人均收入等方面,跟南方一些城市相比,还有差距。

长春:汽车城的新活力与科教之光

长春,这个名字就带着点儿“净月”的诗意,是响当当的“汽车城”,也是“科教城”。它在汽车产业上的根基无人能及,这既是优势,有时也意味着需要“破局”。

经济层面: 一汽集团的龙头地位,让长春在汽车制造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是它当前发展的重点,也是机会所在。除了汽车,它在光电技术、生物技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等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这些都是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
科教优势: 长春是中国重要的科研和教育基地,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比如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吉林大学等。这些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如果能将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为产业,长春的潜力将非常大。
宜居性与环境: 长春的城市规划比较舒展,绿化覆盖率高,尤其是净月潭风景区,赋予了城市独特的自然魅力。冬季的冰雪旅游也是特色,能够吸引不少游客。相较于其他城市,长春的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也比较宜居。
挑战: 长春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摆脱对汽车产业的“依赖性”过强的问题,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汽车产业的周期性波动,可能会影响到城市的整体经济稳定性。如何更好地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吸引更多创新创业人才,也是它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哈尔滨:冰雪之都的文化魅力与潜力

哈尔滨,一座充满斯拉夫风情的城市,以其独特的欧陆建筑和冰雪文化闻名。它给人的印象是浪漫、大气,但同时也带着一些“北国风光”的辽阔和……一丝丝“慢”。

经济层面: 哈尔滨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领域有一定基础。它的区位优势在于靠近俄罗斯,边境贸易也是一个可以发展的方向。近年来,也大力发展了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
冰雪经济的爆发力: 毋庸置疑,哈尔滨的冰雪经济是其最大的亮点和潜力所在。尤其是在当前文旅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哈尔滨凭借其独特的冰雪资源和节日氛围,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的目光。从冰雪大世界到中央大街,再到各种冰雕雪雕展览,它已经成功地将“冷”变成了“热”。这股子势头如果能持续发酵,并带动相关产业(如冰雪装备、冰雪旅游服务、配套住宿餐饮等)的发展,将极大地拉动城市经济。
科教与人才: 哈尔滨的科教实力也不容小觑,拥有像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这样的名校,在航空航天、国防科技等领域有很强的实力。但如何将这些人才和技术更好地留在本地,促进产业落地,是一个持续的挑战。
城市特色与品牌: “冰雪之都”这个城市品牌已经深入人心,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非常稀缺的。如果能围绕这个品牌做足文章,延伸产业链,提升服务水平,它的发展空间会很大。
挑战: 哈尔滨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比较明显。首先是冬季的严寒,虽然成就了冰雪经济,但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和人们的户外活动。其次,城市经济的多元化程度有待提高,如何让经济增长不只依赖于旅游业的季节性爆发,而是形成更稳定的产业结构,是关键。再有,留住和吸引高素质人才,也是它需要解决的问题。

到底谁更有发展?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绝对的答案,因为“发展”的定义有很多维度。

从经济体量和产业基础来看,沈阳和长春目前的基础更厚实,尤其是沈阳,作为老工业基地,其转型升级如果成功,规模效应会非常显著。
从国际化和对外开放的潜力来看,大连的优势最明显,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东北亚经济圈中的重要作用,对外贸易和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很大。
从特色产业和文化吸引力来看,哈尔滨的冰雪经济已经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如果能持续发掘和拓展,其独特的魅力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长春的汽车产业在新时代下也在经历变革,潜力巨大。
从宜居性和生活品质来看,大连和长春在城市环境和生活便利性方面,可能更受青睐。

我的看法是:

大连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国际化视野,更有可能成为东北亚区域性的经济和服务中心,发展方向更偏向于高端、开放和多元化。
沈阳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排头兵”,其转型升级的成功将对整个东北地区产生示范效应,它的发展将是更具“硬核”实力和产业深度的发展。
长春如果能有效利用其科教资源和在新兴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上的布局,将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成为一个以科技创新驱动的新型工业城市。
哈尔滨的冰雪经济如果能成功“破圈”并产业化,它将拥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发展方向,成为一个以文化旅游为重要引擎的城市。

最终,这四座城市谁“跑得快”,取决于它们能否抓住新时代的机遇,解决自身面临的挑战,并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定位,持续创新,不断突破。未来的东北,更可能是这四座城市各显神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这个问题问得太大了。

因为即使是东北人,一个人不太可能同时有4个城市的工作生活经历。因此大多数人只能感性地回答。

而能用来分析的数据,大概只有GDP、人口流入量这些比较“大”而“泛”的数据,参考价值不大。因此我查了一些相关资料,尽量提高这个回答的质量,着重关注沈阳和大连两座城市,而其中有结论是反常识和反直觉的。

正文开始:

首先,大连的同学可能会有这种感受:为什么城市这些年变化很小?

而沈阳的同学则会感受到,这些年新建了不少高楼大厦,面貌焕然一新。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凭借自身的观察,哪个城市未来更有前景显而易见。

但是,背后的问题并不是像外观那样简单。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以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调查研究显示[1],城市扩张背后的成本问题不容小觑,尤其是结合人口流入情况来看,东北各个城市的扩张与城市人口增幅发生了明显矛盾。

对沈阳熟悉的朋友可能会对沈阳建设的高新区现状有同感,文献[2]是我目前能在知网上找到的对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布局介绍最详细的文章,大家有兴趣可以下载下来看看。

而由于“高新区”太多了,实际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跟新区(如金普新区)完全是两个概念,虽然都是国家级的但是级别不同,我也实在是混乱了,那么就以浑南的国家高新区为例。截至2011年底[3],沈阳高新区作为首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东北三省保持着规模上的领先,处于第二位,总营收2178.2亿元,而第一位是长春的高新区,总营收3385.6亿元。而在人均指标上,低于辽阳高新区(283.4万元/人)、长春高新区(232.8万元/人)、鞍山高新区(167.2万元/人)、延吉高新区(137.4万元/人),出口创汇上,低于大连高新区(3.2万美元/人)和齐齐哈尔(1.7万美元/人)。

沈阳在2011年到2016年规划建设了13个新城和新区,是整个东北地区造城力度最大的城市。但是相关产业以及流入人口数量并不足以支撑新城新区,就造成了空置率高,土地利用率低的情况。在这里简要列出大连和沈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数据均来自百度。

上图是沈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下图是大连的城镇土地使用税。而熟悉大连的朋友们会知道,一等地的面积有多么小,直到六等地才几乎覆盖了市内四区的面积。为了让不熟悉大连的朋友们看到市内四区有多么小,把图放在这里。

这是大连市区内的红圈以内除了极少部分,大多数是二等到四等地。红圈以外得地方基本更加便宜。

而大连市内占整个大连的比例呢?

是不是小得夸张?(红圈内)

相比之下,沈阳城方方正正,四通八达,城区面积其实远大于大连。熟悉沈阳的朋友可以自行按照表中的用地成本看一下,在普遍认为的沈阳核心城区的地方土地使用税是多少。

急速的城市扩张以及兴建高楼大厦会显著抬高土地使用成本。土地使用成本单独看并不多,但是它与粮价很像,会从方方面面抬高居民生活成本,进而抬高劳动力成本,导致一个“要素成本上升,挤压产业发展机会,人口持续外流”的恶性循环。

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在我国这种城市发展思路是没问题的。尤其是沈阳的大平原地形对比沿海的大连,在城市的扩张上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不仅交通便利,而且与周边的城市地区关联性强。但是东北的情况特殊,由于历史因素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东北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而人口基本盘在整个东北的三省四城,这种急剧扩张的策略就会显著拉低投入回报比,接着就是土地使用税高推高了劳动力和土地使用成本,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降低对企业的吸引力。虽然高新区的企业往往享有补贴和政策优惠,但是用人成本和用地成本仍然不可忽略。

相比之下,大连虽然仍然有这种浪费的现象(比如旅顺开发区),却相对较少。把本就不多的固投用在了金普新区这个刀刃上,因此市内变化并不明显。实际上,沈阳在2008-2014年间,15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动工100多座,但是实际利用率可能并不高,所以过多以固投拉动GDP的方式反而造成了之后的负担。这也很有可能是之后几年辽宁拿到的固投额度很小的原因之一。至于什么是固投以及固投的作用,可以参见这个回答。

因此发展失速原因并不是因为“大”,而是为了大而大导致的效率低下和投资收益小,进而引发外来投资动力不足,除了zz原因,15年以后辽宁的地板量固投量也可能来源于此。但是这种大干快上的做法并不是不可以理解,我个人认为究其原因,是彼时全国都在大干快上,有一定比没有好,早投入一定比晚投入好。因此搜索一下2016年左右的文献,对于沈阳高新区一直持担忧态度,具体可以参考一下文献[2]和文献[3],而之后的经济数据挤水更是让人对沈大乃至东北的经济数据持悲观态度。

但是沈阳的同学不必感到灰心,因为很多事情往往是反直觉的。

事实上,即使在一些基建投入上有过浪费,沈阳高新区的发展近年来仍然非常迅速,而大连高新区表现虽然稍差,但是也算坚挺。沈阳拥有的众多其他优势,完全可以将自己将颓势中拯救出来,而事实上也如此。

关于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情况,以科技部火炬中心的综合评价结果为例,大连和沈阳高新区在全国的排名分别是18和36。但值得注意的是,沈阳高新区在2018年排在44名,3年位次提高了8位,发展速度十分惊人,而随着固投增大,沈阳高新区很有可能实现后发制人。而大连高新区前些年的发展滞后,可能有部分原因是由于发展金普新区的需要(毕竟金普新区的级别更高,体量更大),固投投入降低了,但2020年相较19年上升1位,算是稳住了。沈阳大连的至暗时刻,可能在一两年前就已经过去了,倒不如说,曾经的过度建设反而给沈阳带来了更高的收入房价比,提高了生活质量。

根据个人在高新区(七贤岭)上班的经历,我认为[4]中的观点比较贴切,即大连高新区由于发展过快,社区服务、中小学等配套设施滞后,中小学超编,部分学校甚至通知按照购房年限决定是否安排入学名额。相信同样的事情正在或者将要发生在沈阳高新区,希望炒房客不要去破坏环境。

另一方面,大连高新区以软件产业为主,相关技术人才有着长期的积累。作为软件(游戏)从业者,我知道软件行业的细分行业之间互相转换要比跨行业容易得多,大连高新区缺乏能提供高收入岗位的头部大厂入驻。但我个人觉得这是迟早的事,毕竟IT人才积累已久,基本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到时候有高薪职位的刺激,程序员们的动力也会迸发出来,但是我觉得他们目前这个生活也算不错,我同学就在一个日企做开发,早八晚五,工资也算够用。问题就是房价有点贵,平均2w多,但相对来讲也不算太离谱。

我所在的游戏公司总部在北京,但是大连分公司的技术中心实力却更强,不仅策划、程序是独立的,美术组也是独立的。这在我的很多同行眼里是难以理解的,但却实实在在发生的。虽然说业务迅速扩张期需要从北京和武汉调人支援,但这是由于初期项目前景不明朗导致的。当总部确认了发展策略后,决定以大连分公司的项目作为公司增长点,并投入更多的资源。因此我所在的程序组在1个月的时间内人数迅速扩充整整一倍,而美术组的扩充就更不用说了。说明哪怕在钱不是特别到位,依靠东三省的大连也能在相对陌生的游戏领域迅速拉起一支队伍。而据我所知,沈阳也同样有做外包的游戏公司,并且业务涉及非常广泛(具体是哪些游戏就不说了,我只能说是一些略有名气的烂作,这应该主要是策划的锅,业内人士懂的,外包主要是以美术和音乐为主)。而外包公司能拿到的薪酬其实很少,实际上沈阳有沈音鲁美+东北大学,完全可以拉出一整套的音乐美术程序策划,相信沈阳迟早会有属于自己项目的游戏公司。

如果问哪座城市更有发展,我只能说对我来说是大连,因为我家在这。但是对沈阳以及周边的同学来说可能是沈阳,因为他们家在那。我会在这里努力,请你们也加油。

至于长春哈尔滨,我其实很陌生,但如果我去长春,那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

王冰冰在B站视频中也多次说她是东北人,也不遗余力地在宣传东北文化,教观众们做锅包肉,带货查干湖的大鱼。她也留在了家乡,为家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觉得作为东北人,应该像她一样守护自己的家乡,而不是在其他人面前唱衰自己。

作为老爷们,我觉得更得在这种时候支棱起来,更要为建设家乡出一份力。

参考

  1. ^东北城市过度扩张带来的“成本陷阱”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AUTO&filename=CXJS202103026&v=HqznJq8CaK3ZkANBSkjpBHBwfOXmTE1KQN7%25mmd2FyvfLWtncDCOOnUF7qqHqtVnbeHBP
  2. ^沈阳市高新技术产业空间格局演进研究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PFD&dbname=CPFDLAST2020&filename=ZHCG201910015171&v=vol2kRz9JczbM47Tj%25mmd2FZika7ZUg9T5F2ZUyoVY3gTEV4KK6%25mmd2BE7ucTSDN%25mmd2Fes9nVUiSz9bXFMVL5tc%3d
  3. ^沈阳高新区与全国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比较情况分析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2014&filename=CJJI201421026&v=LpfaxzOALaL8FMF6WBUsOl99SdU30Db8olGbWGyvsCY%25mmd2Fxjuy6hL%25mmd2BTrbZ5hWOFzgm
  4.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户籍人口城镇化问题研究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MFD&dbname=CMFD201702&filename=1017701909.nh&v=%25mmd2FThCN7sFLG9B1CYy4RdVh6GjWIUM82MrJ08FP%25mmd2FKw6QLgpm0WgbjU2r6jVw37PnGs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四个城市,说起来都是东北响当当的“大腕儿”,各有各的“活法”,也各有各的潜力。未来谁更能“蹿”?这事儿得细说道说道。大连:海滨浪漫,潜力无限的国际范儿大连,这姑娘身上一股子“洋气儿”劲儿,走到哪儿都透着那么股子浪漫和活力。地理位置是它最大的优势,濒临黄海,是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你想.............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把几个东北的副省级城市拎出来比便利店,还挺能说明一些城市发展和商业布局的差异的。大连和沈阳有罗森,哈尔滨和长春没有,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谁家老板认识谁”那么简单,里头牵扯到不少现实因素。咱们先说罗森。这可是日本7Eleven的竞争对手,在全球扩张的速度那叫一个快。它在中国开店的策略.............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现在东三省,尤其是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大连这四个城市,以及它们所属的省份,哪个发展前景更被看好一些。这可不是一张试卷,没有标准答案,更像是看一块地,有些人觉得风水好,未来可能盖高楼,有些人觉得是种田的好地方,细水长流。咱们就从几个关键点来掰扯掰扯。先说说省份层面:辽宁省:老大哥的新.............
  • 回答
    东北这几个城市,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发展潜力这事儿,聊起来就没完。要我说,要看“好”在哪儿,这几个地方各有千秋,具体怎么选,还得看你站在什么角度。先说说沈阳,老大哥的底子还在,但挑战也不小。沈阳作为辽宁的省会,工业底子那是没得说,新中国第一炉钢水,第一台飞机,第一台钻头,都从这儿出来。这种工业基因,现.............
  • 回答
    过去三十年,东北四大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的GDP排名确实发生了显著的变动,这种变动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简单地说,过去相对领先的城市在新时代的经济浪潮中未能及时调整步伐,而曾经相对靠后的城市,则抓住机遇,实现了弯道超车。要理解这种“逆转”,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上世纪90.............
  • 回答
    辽宁双星:沈阳与大连的城建掠影在中国东北,沈阳和大连无疑是两颗璀璨的明珠,各自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蓬勃的城市发展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提起这两个城市的城建水平,那可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里面承载着历史的积淀,也跳动着现代化的脉搏。沈阳:厚重底蕴与现代活力的交融作为辽宁省的省会,沈阳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城.............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真是让人头疼,但也挺让人高兴的。一边是沈阳的985东北大学,一边是上海的211大学,这就像是摆在你面前的两个特别诱人的选择,怎么选都觉得有点儿舍不得另一个。我跟你一样,也经历过类似的纠结,所以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哪个更适合你。首先,咱得承认,985和211这个标签本身就带着.............
  • 回答
    2020年,在全国GDP排名前30的城市中,东北地区仅有大连一席之地,这一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分析。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排名数字,它折射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深层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一、 现象分析:为何东北仅大连入围?首先,我们需要理解GDP排名的构成。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
  • 回答
    东北经济的整体走向无疑是许多人心中的一个沉重话题,而大连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一员,它的表现自然备受关注。要回答“大连是否也在衰落”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概括,而是需要更细致地审视大连经济的各个维度,以及它与东北整体大环境的联系。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东北经济衰落的复杂性。 这不是一个单一因.............
  • 回答
    关于东北大澡堂里女孩子皮肤白皙的讨论,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社会现象,背后掺杂了生活习惯、文化观念,甚至一点点时代的印记。要说为什么,这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得从好几个方面掰开了聊。首先,咱们得说说这“白”本身。在中国传统审美里,白皙的皮肤一直是受欢迎的,觉得白净显得人精神,也显得干净。这股观念在东.............
  • 回答
    东北大妈用雪洗貂皮大衣这事儿,听起来挺新鲜,也挺让人好奇的。咱们中国人自古就有就地取材、因势利导的智慧,这用雪洗貂皮大衣,说到底,还真不是瞎胡闹,背后是有那么点儿门道,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利用了雪的某些物理特性。为啥雪能“洗”衣服?咱们先别想着用雪能洗掉油污、去味儿啥的,那肯定是不现实的。这里说的“洗.............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所经历的深刻变革以及这些变革在公众记忆中的差异。简单来说,之所以“东北大下岗”比“上海90年代纺织品行业女工大下岗”更为人熟知,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1. 规模与冲击的广泛性: 东北大下岗: 这是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
  • 回答
    说起“东北大花布”,那可真不是个陌生的词儿,尤其是在咱们东北,提起它,那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至于是不是“真的”有,这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东北人的家里,真的有「东北大花布」吗?答案是:绝对有!而且,这种“有”的程度,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还要更深,更广。首先,得明白“东北大花布”它不单单是一种布料,它是一.............
  • 回答
    东芝大连公司宣布解散并撤出中国,这无疑是近年来中国市场外资企业动向中一个令人瞩目,也颇具深意的大事件。对于此事,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上来剖析一下。首先,从东芝公司整体战略调整的角度来看。东芝作为一家历史悠久、业务多元化的日本巨头,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多次转型和重组。近年来,公司面临着全球经济环境变化、.............
  • 回答
    东北大酱,这玩意儿,说起来那可就太有讲究了。要说它正不正宗,味道到底咋样,那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得一点点儿掰开了揉碎了跟你唠。首先,它不是那种超市里罐头装的、滑溜溜、颜色统一的酱。真正的东北大酱,它是有“脾气”的。闻起来,它不是那种齁甜齁咸的味儿。 你凑近了闻,一股子醇厚、浓郁的豆香扑面而来,那.............
  • 回答
    哎呀,这事儿可有意思了!要把那些个“洋八股”玩意儿,整出咱东北那嘎达的“大碴子味儿”,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儿,得下功夫,更得有那股子“范儿”。我跟你唠唠,这到底咋整,保证你听了,觉得这事儿,嗯,得劲儿!首先,你得明白,啥叫东北大碴子味儿?这味儿,不是瞎说的,它是日子积淀出来的,是那片土地上的人,说出来的.............
  • 回答
    微博金华公安对“东北大V在医院直播批评服务态度”事件所发布的言论,可以从几个层面去解读和评价。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事件回应,它触及了几个关键的社会议题:信息公开的边界、公民监督与职业规范的平衡、以及公安机关在网络舆情中的角色定位。首先,从信息公开和公民监督的角度来看,这位“东北大V”的行为,本质上是.............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文化审美的、历史的,甚至一些刻板印象的交织点,挺有意思的。为什么日本人觉得日本黑帮(ヤクザ, Yakuza)的纹身“酷”,而有些人觉得东北“大哥”的纹身“土”?这背后可不是单纯看图说话那么简单,得拆解开来看。日本黑帮文身:一种仪式感与身份象征的沉淀首先,要理解日本黑帮纹身的“酷”,得先.............
  • 回答
    老铁们,我跟你们说,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咱们中国人,从小就知道,东北平原是中国第一大平原。这话说出去,那绝对是响当当的名头。可你翻开地图一看,再拿尺子比划比划,怎么感觉华北平原比东北平原要大出不少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咱们记错了,还是地图有问题?其实啊,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关键在于咱们对“大.............
  • 回答
    哥们儿,听我说,你要是打算去东北上大学,有几点真得提前打听清楚,别到时候去了傻眼。我在这边也待了几年了,给你掏心窝子说点实用的。首先,关于“冷”。这事儿你说你不知道,那我可真得好好跟你唠唠了。东北的冷,不是南方那种湿冷,也不是北京那种干冷,是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能把你冻僵的冷。 冬天真的能有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